1982年,中央军委任命谢振华为昆明军区政治委员。年底,总政通知,谢振华出任中共昆明军区党委常委会党委书记。
1985年,百万大裁军开始了。中央军委最后决定保留北京、沈阳、济南、广州、兰州、成都军区,撤并乌鲁木齐、武汉、福州、昆明军区。当谢振华离开昆明军区后,婉拒了大军区正职岗位。邓小平获悉了此事后,特地对他提出了表扬。
谢振华对邓小平的指示是拥护的。谢振华曾这样说:“我曾在小平同志麾下战斗和工作,聆听教诲,获益颇丰,终身难忘。”
1977年,邓小平身兼四职,既是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又是国务院副总理,还兼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同年,罗瑞卿被任命为中央军委秘书长,成为了邓小平的得力助手。
当时,百废待兴。邓小平、罗瑞卿深感用人的重要。于是,在随后召开的军委座谈会上,罗瑞卿提出要提拔一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还要起用一批年富力强的开国良将。这一动议,得到了邓小平的首肯。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赋闲”的谢振华被罗瑞卿安排到了沈阳军区。罗瑞卿给的理由是,只有派像谢振华这样军政全能的将军“重拳出击”,才能将这个地区的部队快速地带上革命化、正规化的建设大道上。
12月23日,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谢振华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这时,有“拼命三郎”之称的罗瑞卿,因疲劳过度,住进了解放军总医院治疗。谢振华闻讯后,立马前往看望。
来到病床前,谢振华向罗瑞卿敬了一个军礼,问候道:“秘书长,我来看您来啦。感冒好点没有?”
罗瑞卿看到谢振华来到,紧紧地握住了他的手,风趣地说:“你来看我,这病就好了一大半了。”
寒暄过后,罗瑞卿嘱咐谢振华,去了以后要好好干,一切务必听从中央军委、邓小平同志的命令。谢振华用劲儿地点了点头。
告别了罗瑞卿,谢振华立即整理行装,恨不得今日就飞往沈阳。当时,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在北京开会,谢振华主动找上门去,向这位今后的上级、搭档打了招呼。
李德生对谢振华的到来,表示了欢迎。此时距离元旦仅有一周的时间了,李德生考虑到谢振华夫妇与孩子们已经好几年没过团圆年了,就让他晚一点儿再去赴职。
谢振华则表示,既然命令已经下达了,还是去为妥当。
李德生劝慰他:“部队有很多事要等着你去做,但是家人也需要你的陪伴。今年一定要安稳地过个团圆年,这样更有利于你今后踏实工作。”
谢振华很是感动,表示听从安排。
1978年1月8日,谢振华和李德生一起,同机飞赴沈阳。到达军区后,谢振华几乎没有休息,便分别从正面和侧面了解军区的各方面情况。接着,谢振华召开会议,讨论现存的问题,并开始着手一一解决。期间,他特地提出,根据新形势,要尽快组建一批新学校。
对于办学,邓小平说,教师很重要,要选好,要有一个好的教学队伍。学校领导可以兼课,大军区和所属部队的领导也都可以兼课。对此,谢振华表示,他也会抽出时间兼一些课。
与此同时,军区还恢复或组建了步兵学校、炮兵学校、通信学校、卫生学校、后勤学校等,为部队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接着,就“整军”问题,谢振华考虑从驻长春的第16军开始。对于16军,谢振华是比较熟悉的。该军47师的前身之一,是以红3军团第12团为骨干组建的老部队。而谢振华曾任红12团2营教导员,在夺取娄山关、占领遵义城的战斗中,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所以,谢振华与16军有着紧密的联系。
谢振华到16军后,指战员把他当做老前辈、老首长热情接待。他也把自己当做这支部队的老战士,并且有一种回“娘家”的感觉。当然,越与部队有联系,谢振华对其越严格要求。
谢振华带军区工作组首先组织召开了军党委扩大会议。会上,他发表了讲话,说: “邓小平副主席在军委全体会议上作了重要指示,主要讲了五个方面。一是整顿领导班子问题,二是关于形势问题,三是关于把军队办成一个大学校的问题,四是关于纪律问题,五是关于团结问题。”
针对“整顿领导班子”,谢振华在掌握了16军的基本情况后,调39军政委彭仲韬任16军政委;16军副军长刘凤鸣升任该军军长;16军参谋长朱敦法升任该军副军长;调军区炮兵司令部副参谋长李德功升任16军参谋长;调军区保卫部部长赵万夫升任16军政治部主任。
后来,在新的军党委领导班子带领下,16军的军、政训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3年后,朱敦法升任16军军长。由于他年轻、工作有成绩,不到几年时间,又升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后调国防大学任校长,1995年晋升为上将军衔。
1982年,66岁的谢振华当选为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不久,中央军委任命他为昆明军区政治委员。
在上任前,杨得志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余秋里主任、杨勇副总参谋长等首长,均亲自与谢振华谈话,给他交代任务: “昆明军区地处越南、老挝、缅甸三国邻界,军内安定团结十分重要。当前,要统一军内思想,作好对敌反击作战的准备。”
谢振华到昆明后,便马不停蹄地与军区原第一政委刘志坚进行任务交接。两个人曾是红3军团的老战友,感情非常深厚。此时,刘志坚已奉命调任解放军政治学院院长兼政委。
刘志坚对谢振华说:“昆明军区今后就交给你了。”谢振华回答道:“放心吧。”
谢振华到任没多久,就开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他亲自率工作组深入到团以上部队考核干部。据身边人记录,半年的时间里,谢振华深入部队100多天,走遍了驻云南边防的所有团以上单位,以及80多个县的武装部。
通过实际调查,谢振华对军区的工作获得了主动权。诸如,他报请中央军委批准把40多岁的优秀师长廖锡龙直接提升为军长。廖锡龙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一战成名,他指挥打仗不仅勇猛、果决,更重要的是,他注重谋略,敢于用兵。
谢振华对廖锡龙的德才十分赏识,对其评价是:德才兼备,经过军事指挥院校培训,并经受了实战考验,具有较好的现代军事科学知识和组织指挥才能。1995年,廖锡龙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员。2000年,廖锡龙被授予上将军衔。
在谢振华等人的努力下,全军区经过调整,野战军师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2岁左右,团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32岁左右。
接下来,谢振华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侵占我老山、者阴山的越军身上。1984年,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昆明军区组织指挥了对侵占我西南边陲的田蓬、船头、马林、都龙、桥头、那发等地区,以及老山、者阴山之敌发起自卫还击作战。
战前,谢振华与军区党委副书记、司令员张铚秀,经常一起或分头到云南边防前线视察,特别对老山、者阴山这些被敌人侵占的重要地域,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透彻的分析。
回去后,谢振华组织召开了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在会上,他说: “这是自1979年以来,我军进行的第3次较大规模的自卫还击作战,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击敌军的嚣张气焰,保卫边疆安全,改善防御态势,用事实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常胜的威武之师,中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谢振华的话,激发起指战员们的热血斗志。
尔后,在研讨作战方案时,谢振华坐在大型沙盘前,听取了14军军长刘子波和11军军长马秉臣的发言。
14军和11军都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能征善战的王牌部队。14军的前身是陈赓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主力1部;11军的前身是陈锡联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
听了2个军的汇报,谢振华比较满意,对个别战术安排作了调整。末了,谢振华强调: “打击这样的敌人一定做到狠、准、稳,出拳要重,要一下子砸得它稀里哗啦,没有还手的机会。这次行动,我们是先收复,后保卫。收复的时候迅速果断,保卫的时候坚决顽强。”
为了有效地打击敌人,昆明军区炮兵部队奉命提前于4月2日和3日,连续向老山、者阴山之敌30多个目标进行炮击。在战斗发起总攻的前一晚,谢振华到14军指挥所听取刘子波军长汇报作战部署。
经过分析后,谢振华认为现设的指挥所位置,很可能就是第2天战斗打响后,敌人进行炮火打击的重点。于是,他对刘军长说:“应该把指挥所在今晚搬迁到山后800多米的山洞内,另外在山上可以设一个观察所,作为辅助。”
刘军长从指挥靠前的角度看,不愿往后搬。他说:“指挥所的防御工事已修好,通讯设施也埋在地下,还有作战沙盘等等都已设置齐备。敌人的炮火未必能轰掉我们的地下设施。政委,我看还是不搬为好。”
谢振华坚持说:“为了保证指挥所的稳定,我认为还是非搬不可,否则会出大问题。”
尔后,刘子波认真执行了谢振华的指示。果不出所料,第2天清晨,敌人的炮火就朝着14军原指挥所袭来。事后,大家叹服:“谢政委真是神机妙算!”
4月28日凌晨,谢振华亲自坐镇作战室,指挥这次自卫还击作战。在谢振华等人的指挥下,40师9小时收复老山,31师6小时全歼者阴山之敌。为了长期坚守边境阵地,中央军委又电令调陆军第1军等部队赴云南中越边境执行战斗任务。
1军军长傅全有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风尘仆仆赶赴前线。来到指挥所后,他马上向军区首长报到,领受战斗任务。谢振华对傅全有是了解的,知道他是一个敢打善拼的好战士。
1984年9月10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嘉奖令,通令嘉奖参加老山、者阴山自卫还击战的全体指战员和民兵、民工。
9月14日,邓小平又发布命令,授予昆明军区参战部队的6个单位和10名个人荣誉称号。9月15日,昆明军区召开“两山”作战庆功大会。谢振华主持了庆功大会,并致开幕词。他说: “昆明军区圆满完成了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的还击作战的任务,取得了重大胜利,打出了国威、军威!”
之后,谢振华以《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为题,写了长篇文章,赞扬“两山”作战的英雄们。
1984年11月,邓小平召集三总部领导,还有空军、海军、第二炮兵、国防科工委和11个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们,在北京京西宾馆举行了一场军委座谈会。
会上,邓小平发表了90分钟的讲话,阐述了一个高瞻远瞩的战略决定:“军队要大量裁减员额!”此时,在会议厅里,谢振华边听边记,心想:这次定会是个大动作。
尔后,在工作开展中,总参谋部的初步方案是,撤销成都军区,组成新的昆明军区,合并后的军区领导机关设在昆明。
谢振华则认为:云南地处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交界处,目前我国与缅甸、老挝两国关系较好,就越南而言,经过前段在边界作战中的教训,他们虽不甘心,也只好是就此罢休。边境已相对稳定。
就成都方面而言,目前担负着保卫西藏守备边疆的重任,且成都是西南地区的中心,俗称天府之国,历来为军事重地。因此,从战略上考虑,谢振华认为,合并后的军区机关把点定在成都也是适宜的。
后来,中央军委“撤昆明留成都”的决定,与谢振华分析的情况差不多。由于他有准备,所以很快能够从不平稳的情绪中解脱出来。他明确的表示,拥护中央军委的最后决定。
对于两大军区整编后的主要领导的任用,谢振华向军委建议:第1军军长傅全有可以作为成都军区新班子司令员;有突出战绩的11军军长廖锡龙到成都军区任副司令员。
对于他自己的去向,上级问他是否愿意去军事科学院工作?那个时候,军队精简整编后,一两年内将恢复军衔制,只要留任大军区正职工作的,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而退离一线的,不论是老少将,还是老中将,将一律不再授予军衔。这些,谢振华都非常清楚。
不过,谢振华想得更多的是,回到昆明如何能把精简整编搞好,把数以万计的干部怎么安排好。所以,他向军委领导说:
邓小平得知后,对他进行了表扬,说:“他带了个好头。”
两大军区合并半年多,谢振华率领善后办的同志,做了许多工作,发挥了纽带作用。截止到1986年6月3日,谢振华终于圆满地完成了 历史 使命。
谢振华将军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在热情的爱情期间,有多少女孩幻想着自己未来的婚礼,并与伴侣一起描绘出可以想象的最美丽的婚礼照片:一起制作爱情婚礼邀请卡,并拍摄幸福快乐的婚礼照片,播放动人的婚礼视频,并得到最甜蜜的祝福……
但是,如果您所爱的人最后转过身来,那么站在他旁边的新娘就不是您了。您还会参加吗?小平在地铁上收到了一张喜帖,笑道,当今真利便,微信上都或许直接发喜帖了。小平看着请柬上受室照,新娘笑起来的眉眼和她有几分相似,而站在新娘身边的人,是她再熟悉不过的——谈了四年的前男友。
“你来吗?”对话框里跳出精练的三个字。小平复原出一个“嗯”字。没有寒噤,也没有饮泣,出乎不测的冷清。小平把手机放回包里,闭着眼睛靠在座位上想:假如不是因为异地恋,假如不是因为那场暗斗,请贴里的新娘应该是我吧。在外埠念大学的小平和已经在老家插足工作的他相恋,像所有的异地恋情侣一般,靠着短信和德律风维系着爱情。
他喜欢喊小平“猪宝”,因为小平是个爱吃的姑娘。天天小平早上起床,都邑看见男友发来的信息:“猪宝,睡醒了吗,要记得去早饭喔。”“猪宝,你们那边最近天气转凉啦,起床记得多穿衣服。”看到这些,小平感触感染自己就是贰心里的瑰宝,需要时刻关心呵护着。
天天晚上,小平和男友都邑煲好几个小时的德律风粥,在夜深人静的夜晚,他会倏忽繁重地说一句:“猪宝,你假如在我身边就好了,这样我一伸手就或许抱到你。”
小平也对两人在一路的糊口布满着等候。十分困难熬到放假,小平经常躺在男友的身边,一路想象着将来的模样。小平说今后家里要有一个好看的书房,他笑着准许。他说今后要生一个和小平一般好看的女儿。
小平嗔怪道:“谁说要给你生孩子了,你能不能娶到我还不必然呢。”他捏着小平的脸说:“假如今后我娶不到你,我就找一个和你长得像的人凑合着过。”小平听了大笑着去掐他。谁知道,当初的一句打趣,当今竟然成真了。
前男友的婚讯发布不久,很多曾经的共同密友来祝贺小平,对于他们已经分手了都感到很诧异:“可是新娘和你长得也太像了。”
小平听了心里有些许自得:他还是爱我的,她只不过是我的替身。要不是那一次争吵,我们当今应该受室了吧。在小平将近卒业的时辰,有一次生病的她给男友发了一条条撒娇的短信:“我身边了,连一个买药的人都没有。”“我好想你啊,我好想回家。”……
可是迟迟都没有获得复原。当她终于不由得打德律风畴昔时,他轻声地说:“我在开会,一会儿回你德律风。”委屈的小平一时爆发了,哭喊着:“你哪来的这么多会要开,我一个人都将近病死了你关心过吗!”德律风那头沉静了,小平哭着挂了德律风,倒在床上掉眼泪。几分钟之后,男友发来了短信,说自己最近升职了压力很大,没有时候,让小平要好好照顾自己。正在赌气的小平没有回信息,她想比及更多的关心和劝慰,还有男友的悔意和报歉。这一次,小平决意要好好责罚一下男友,让他体验一下被晾在一边的感触感染。
临卒业的小平和刚才升职的男友,都要忙好多工作。他偶然发来的新闻,小平也是不冷不热地复原一下。时间长了,男友也很少传来信息了。可是小平心里坚信,他们不会真的分隔,也坚信着,只要她卒业回到老家,一切都邑好起来。可是,她所期盼的并没有发生。小平卒业回家后,男友依旧很忙,他们象征性地见了一面,小平居心和男友说,她要早点回家。男友只是点了点头。并没有像小平想象地那样,抱住小平,让她多陪陪他。
小平立地心凉了半截,没想到这一次暗斗会越来越冷。就连她在同伙圈居心发和其他男生的合照,也没有等来因为吃醋暴跳如雷的男友。在她认为他们还在暗斗的时辰,小平看到了男友和谁人女孩的合影,照片里他们笑得很光耀。谁人和小平有些相像的女孩子,在他旁边世故地比着爱心。“假如今后我娶不到你,我就找一个和你长得像的人凑合着过。”以前那句打趣在小平脑海里回荡。没想到他真的这样做了。两个人连正式的分手都没有说。
小平还是感触感染男友只是居心气自己罢了,这么多年的激情是不会说没就没得,没准自己一求他回来,他们就能像以前那样夸姣。
所以小平一向在等他们分手,没想到最后等来得,倒是他们的受室请柬。仿佛是大梦一场空,梦醒时小平已经在摆满了前男友受室照的婚礼现场。至于小平为什么有勇气来到这里,或许她心存侥幸:或许我上台牵住他的手,他就会跟我走。
其实婚礼真正下手时,小平连昂首的勇气都没有。坐在她旁边的几个女生,一向在夸赞新娘。小平下手把握不住自己的眼泪:不管谁人女生再怎么像她,只是她的替身罢了,但也是最后伴随他平生的人,是她自己一步一步将他推向别人的,
礼毕之后,司仪问新郎:“你当今最想说的话是什么!”新郎冲着话筒大喊:“猪宝,我好爱你啊!”小平惊诧地昂首,却看到新娘如花的笑容,台下响起了强烈的掌声,小平身边两位女孩也在乐意地辩论辩论:“新郎官太深情啦,喜欢宝儿十几年。”“要不是宝儿出国,他们高中就在一路了。”
小平这才看到婚礼的牌子上,赫然写着新娘的中文名:诸宝儿。小平糊里糊涂地听着旁边的女生八卦:新娘一年前回国,就被新郎追到了,据说他还为了新娘,抛却了交往四年的女友。本来,小平才是一向以来作为替代品的那个人。
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太专注于自己的幸福,却忘了分辨那个人是不是真的爱你。一个男生可能会刚下手的时辰对你深情深情,详尽入微,可是总有一些细节,或许透露出你并不是被他真正放在心尖上的人。
当他对你的态度冷酷,突然变得非常忙碌时,你必须考虑他是否仍然在乎你的情绪,是否真的太忙不能打个电话吗?
最可悲的是,两个人不再彼此相爱,而是您一直以为的那个人深深地爱着您,但他实际上并不那么喜欢您。您会去参加前夫的婚礼吗?欢迎分享。
竖小平大使用的限制条件,需要上边的两个力夹角大小大于90,某个连接点或者某个物体受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一般为恒力,即重力(竖);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即墙壁对A的力(横);一个斜着的力,即杆对A的力(斜).当杆与墙壁夹角变小(即杆竖起来),横着的力与斜着的力会变小;当杆与墙壁夹角变大(即杆平起来),横着的力与斜着的力会变大。
主要是应试用的。其实也就是用生活规律总结出来的。其实多思考,和理解根本就不需要死记这样的应试方法。
运动的描述:
物体模型用质点,忽略形状和大小;地球公转当质点,地球自转要大小。物体位置的变化,准确描述用位移,运动快慢S比t,a用Δv与t 比。运用一般公式法,平均速度是简法,中间时刻速度法,初速度零比例法,再加几何图像法。
求解运动好方法。自由落体是实例,初速为零a等g 竖直上抛知初速,上升最高心有数,飞行时间上下回,整个过程匀减速。中心时刻的速度,平均速度相等数;求加速度有好方,ΔS等a T平方。
1981年9月14日,河北省张家界以北的一片大平原上,出现了震撼人心的一幕:
排列好的炮车率先发动,向着远方的既定目标打出一发发炮弹,紧接着坦克部队顶着阵地上弥漫的硝烟出动。
坦克车后,一架架武装直升机有序升空,在天空更高的地方,轰炸机群、战斗机排成序列,也在向地面喷泄炮火。
机械部队出动后,步兵紧随其后,战士们冒着猛烈的炮火奋勇向前……
这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军委组织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演习,这次演习,部队共投入海陆空共11万兵力,总花费有2500万之多。
在这次演习之前,有人以花费太大为由反对,但邓小平同志却拍板定了下来,事后收到的效果,也证明了小平同志的高明和远见。
“华北大演习”,是在当时环境下一次展现中国实力的行动。
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的政治经济都在飞速发展,但是外部环境仍然不容乐观。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前苏联这个超级大国就一直想与美国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为了在争夺中取得优势地位,他们又不约而同地在全世界范围内“划分地盘”。
这一时期,虽然随着尼克松的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难得的“蜜月期”,但也只是表面上的和睦。
另一方面,中苏关系此时也不断恶化,在边境地区甚至两国陈兵百万,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
虽然中国不惧战争,但对于当时想要稳下来发展国内经济的中国来说,必须有一个合适的机会,来展示中国的军事实力,让美苏安分。
而在这个时候,进行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是体现中国军事实力的最好方法。
军事演习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检验军队的战斗力,看军队能不能适应当当下的作战要求。
适应当下的作战要求,也是在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自卫反击战虽然胜利了,但是解放军在这一战中,伤亡情况也很不乐观。
实战中暴露出来的,除了干部指挥能力弱、部队协同作战能力不强之外,基层官兵对于先进武器的使用,也有明显的不足。
用模拟实战的方式,让官兵在演习中得到锻炼,也是组织这次实战演习的目的。
1955年,1959年和1973年,解放军也先后组织过大规模的实战演习,只不过当时最大的一次只有5万人参加。
当时的实战演习也各有侧重点,而在内外环境已经发生变化的1981年,再进行一场有针对性的大演习,对于全军来说,也是一件有利的事情。
所以在中央军委举办的全军高级干部战略问题研究班,大家决定了要在华北地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演习,当时为了保密,中央军委把这次秘密会议叫做“801会议”。
在“801”会议召开之前,总参谋部针对当时的形势,提出“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这一方针也得到了聂荣臻、叶剑英和徐向前三位开国元帅的认可。
1980年9月30日,总参的杨得志、杨永和张震三位将军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时,将这一战略方针,还有三位老帅的意见一一向邓小平同志做了汇报。
邓小平同志不仅明确肯定了他们的观点,还当场表示,自己要在“801”会议上讲话。
在随后的讲话上,邓小平同志明确赞成“积极防御”这个方针,并表示我们要持续作战,叶剑英元帅也做了发言。
叶帅在发言中提出:在这个方针下,全军要抓好训练,特别是合成军队的作战训练。
为了落实“801”会议的精神,总参提出,可以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实兵演习,演习可以分成几个不同的方向,各有针对性。
当演习的方案上报到中央军委之后,时任中央军委主席的邓小平同志却拍板决定:要搞,就搞大的!
“801”会议决定了举行实兵演习后,就立即制定了演习的方案。
总参最初制定的演习方向有三个:在华北地区组织防御作战演习,在西北地区组织阵地防御战、运动战和游击战的“三战”演习。
在渤海湾一带,可以根据地理条件,组织防御登陆的演习。
经过大家的反复研究和讨论之后,总参最终决定,首先在华北地区进行军事演习,演习的主要方向为防御作战。
演习的具体地点就定在张家口以北的地区,由北京军区组织实施,因为这次演习是在“801”会议上提出的,所以演习代号为“802”。
总参决定出来之后,北京军区也迅速制定出了具体的演习方案,北京军区司令秦基伟作为演习负责人,在1981年2月底举行的军委办公会议上做了汇报。
会议原则上同意了北京军区对于演习方案的计划,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志仍有顾虑,他们担心这么大规模的演习,会在国际上产生不良的影响。
而且北京军区这次制定的演习方案,在建国以来,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军委的同志也担心这会给财政造成压力。
所以会议上也有些同志提出:演习规模是不是可以小一些。
但是秦基伟贯彻“801”会议的精神,重申了大规模演习的重要意义,双方在会议上并没有达成一致。
会议的最终结果,是让总参和北京军区再讨论一下,准备大、中、小三个方案,最后再由军委审批。
最后制定的三个方案把演习规模分别定位方面军规模、集团军规模和师一级规模。
根据规模的不同,参与演习的兵员数量分别是10万人、5万人,最后师一级规模的只搞图上作业。
后两个规模小的方案是总参拟定的,第一个方案是北京军区拟定的,这个方案除了规模大、参与人数多之外,训练的科目也最全,一共有四个。
这四个训练科目分别是:模拟敌军坦克集群进攻、空降和反空降、阵地防御和反突击训练。
这三份演习方案制定出来后,就被统一报送到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处,由他做最后的决定。
邓小平同志听完汇报之后表示,大规模的演习,我军很长时间没有搞过了,通过演习也可以鼓舞士气,要搞合成军,地上有,天上也要有,要搞,就搞大的!
邓小平同志还表示,大规模的演习,对于提高军队的实战水平是有好处的,所以就按照第一个方案搞一次,既然要做演习,就要收到训练军队的目的。
对于花费过大的事情,邓小平则大手一挥:钱还是要花的,节约一点儿就是!
除了实战训练,邓小平同志提出,阅兵式和分列式也很久没有搞了,这些可不是形式主义,这对部队的作风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邓小平同志还特别提出,实战训练完之后,搞一次阅兵,把军队的威风摆出来给大家看一看。
邓小平拍板定下演习规模的事情之后,参与演习的部队都沸腾起来了,这么大规模的演习,是我军 历史 上前所未有的,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也让大家非常振奋。
随后演习的各项工作就有条不紊地进行起来。
在军委的批准下,全军成立了以总参谋长杨得志将军为组长的全军高级干部战役集训小组,演习导演部则由北京军区的参谋长周衣冰负责。
5月20日,总参对全军下发通知,将演习的参加人员、内容、时间等具体安排做出了详细规定。
演习的设想是以红蓝对抗的方式进行的,蓝方为假想敌,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发起全面进攻。
蓝方的攻击方式是,先使用核武器和远程航空部,对红方的纵深目标实施打击,然后再出动装甲车和坦克集群,夺取红方战略要地。
红方为防御方,代表中国,在发现蓝军大规模进攻后,迅速组织防御,掩护国家进入战时机制,粉碎蓝军的进攻。
详细方案制定好之后,各参演部队就投入到了军长的训练中。
由于演习训练时,正是夏季最热的时候,官兵们克服困难,白天在酷热的天气下摸爬滚打,晚上就住在简陋的帐篷中。
面对这样艰苦的环境,参与演习的官兵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大家都兴致高昂,只等“亮剑”的那一天。
1981年9月14日,演习正式开始。
随着号令响起,炮兵先发制人,炮弹像雨点一样,密集地投向预定的目标地点。
炮兵轰炸过后,地面上,红蓝双方上千辆坦克、装甲车展开对战,在空中,双方的武装直升机、战斗机也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空战。
在这样强大的阵势下,演习场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时不时有爆炸声响起。
红方步兵也不甘示弱,冒着猛烈的炮火向前冲锋,看着精彩的演习场面,观摩席上掌声不断。
在演习的过程中,邓小平同志也来了,他在观摩席上看完了演习的整个过程。
最后一天的演习中,红蓝双方展开激烈空战,蓝方飞机不断打击目标,红军也以火炮回击,看到紧要关头,邓小平同志也忍不住起身鼓掌。
当看到代表中国一方的红军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援下,对蓝军实施“反突击”时,邓小平同志再一次高兴地站起身来,边鼓掌边夸赞“打得好”。
9月19日,对抗演习结束,参与演习的部队迅速整队,进行了阅兵式和分列式的汇演。
当天上午9点30分,装甲兵、工程兵等组成53个地面方队,以整齐又威武的步伐,走过检阅台。
航空兵组成6个空中梯队,也按照预定的队列,通过阅兵场上空接受检阅。
之后,邓小平同志在秦基伟的陪同下检阅部队,参与检阅的11万官兵排成整齐的队列,接受全军统帅的检阅。
阅兵仪式之后,邓小平同志发表总结讲话,称这次演习检验了部队建设的成果,不仅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又提高了部队的整体素质和实战水平,演习是非常成功的。
事后统计,这次演习除了出动的兵力是建国以来最多的一次之外,花费2500万元,比之前的预算少了很多,这也是切实贯彻了邓小平同志“该花就花,力求节约”的要求。
华北大军演,不仅对我军是一次锻炼,也让国际上看到了我军的整体实力,也收到了震慑外部力量,为我国发展经济赢得了和平安稳的环境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我们准备华北军演的时候,前苏联也于1981年9月初,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军事演习。
前苏联的这次演习,也以红蓝对抗的方式进行。
在这次演习中,苏联投入的兵种有机械化部队、防化部队、中远程战略导弹部队和空军航空部部队,演习中的坦克数量,比当时中国全部的坦克数量还要多。
苏联的军事演习是以“北约”为假想敌进行的,但是在当时复杂敏感的形势下,对中国也有相当大的压力。
如果当时中国没有这次华北大演习,其他的不说,光声势就会被前苏联死死压制,那么国际环境上中国的处境也会变得相对艰难一些。
所以当时的“华北大军演”,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这无疑也体现了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的领导才能。
1969年11月,一代伟人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汽车配件厂劳动,当起了普通的工人,一干就是三年多时间,直至1973年2月调回北京,江西人民为了记念这样一位后来为中国乃至世界作出不朽历史功勋的伟人,特在他曾经工作上下班的地方,设立了“小平小道”纪念馆,以供游人参观。
因新建县距南昌只有十来公里的路程,于是和朋友开车到了这里,这是一个相当普通的小工厂,几栋只有一层楼的小平房被分为两排,即成为了汽车配件的车间,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房屋和树木均保持了原样,没有被修复的痕迹,只是这些显得有点陈旧的车间被改成了展览馆,记录了伟人在新建的三年及生平。
据导游介绍:当工厂的工人得知小平同志要来自已所在的工厂劳动,大家都发誓要保护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当时的车间主任考虑到小平同志已是65岁的老人,就安排他干点比较轻的活儿,先是让他用柴油清洗小配件,可老人的手不停地发抖,于是又改让他看图纸,可老人眼已经花了,不太看得清楚,于是老人便主动提出来干一点体力活,就是站着用带有打磨功能的工具,将比较粗糙的小配件打磨光滑。早上八时上班,晚上六时下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干了整整三年多时间,他的夫人卓琳也在同一个车间即小平同志工作台的对面,和他一起工作了整整三年。
刚开始时,小平每天从住的地方步行到工厂需要半个多小时,并且还得经过一个人多且杂的汽车站,于是,从考虑到小平同志的安全出发,工人师傅们便从工厂后门开辟了一条径直通往小平住处的小道,即世人所称的“小平小道”,这样,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步行只需十几分钟就到了。这是一条杂草丛生,有曲有折,和老百姓庄稼地紧紧相连的平凡小道,然而就是在这样一条极其普通的小道上,小平同志构想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亿万中国人民带向富裕之路,使中华民族从此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
在新建的三年,使更多的工人看到了一代伟人身上不屈不挠、勤俭节约、爱民如子、忘我工作的高尚品格。在小平同志的工作台,工人师傅们为他准备了一条凳子,可小平在工作时从来没坐下过,他曾私下对老伴卓琳说:“我不能坐,我一坐下就起不来了”。至从小平下放到江西后,他们的收入也急剧降低,然而还得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挤出一部分供子女读书,于是,他一天只抽很少的几支烟,只喝少量的一点酒以解除疲劳,早餐也不过是甜米酒加两个鸡蛋,午饭和晚饭多是吃一些素菜,当他家里装水的盆子漏水以后,他就拿到车间,让工人师傅给他焊一下再继续使用。在生活中,他不仅自已不浪费和节约,也是这样要求身边的人,有一次,当他看到做菜的师傅准备把切落到地上的一块茄片放到垃圾桶里时,他止住了她,说把它给洗一下就可以了。在工作后休息时,小平同志总是和工人们在一起拉家常、聊时事,总是那么的容光焕发和神采奕奕;他总是忘记了自已的年龄;他也总是在两位警卫员的监视下上下班,从没的早退和迟到过。
在其中的一间陈列室里,展放着两辆车,一辆是拖拉机,一辆是上饶产中巴车,两辆车有着两个极不平凡的故事。一次,小平同志突然头晕眼花,瘫软在地上,工人师傅们急了,赶紧将他扶到工厂唯一拥有的拖拉机上,把他送往南昌武警医院。后来,当小平同志复出后,汽配厂的工人师傅们给小平同志去了一封信,说明条件的艰辛,小平同志于是批复责成有关部门给配件厂送去了一辆中巴车,以供工人师傅们上下班使用,据说这在当时还是江省唯一的一辆中巴车。
就在小平同志离开新建去北京时,他没有忘记和自已在一起工作了三年多时间的工人师傅们,他让夫人卓琳到厂长和车间主任家里辞别,给他们道一声感谢,当他当上中共中央最高***后,他仍没有忘记他们,且经常挂念到工厂的发展情况,并托各方面关系以打通销路,以提高配件厂的效益。
参观完“小平小道”,让我感触颇深,获教匪浅,也不由自主想起了一段古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乱其所为。纵观小平同志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也不正是如此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