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在古装剧中都看过这样的一个场景,在皇帝用膳之前,掌膳太监会拿出一根银针插进食物里探一探,如果银针没有发生颜色变化,那就可以把御膳呈给皇上食用;如果插入的银针变黑了,那就表示食物有剧毒,是万万不能食用的。直到现在,人们对银针验毒都深信不疑。
古人所指的毒,主要是指“砒霜”,化学名称:三氧化二砷。
因为古代生产技术落后,砒霜里面都会含有少量的硫或硫化物,当硫和银接触便会产生化学反应,生产黑色的硫化银。现代,提炼技术大大提升,砒霜里面不再有硫和硫化物了,用银针是试不出来的!!!
这种试毒的办法是在太局限了!
其实蛋黄也含硫,银针插入蛋黄也会变黑,但是蛋黄是无毒食物啊!
《洗冤集录》中,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也提到用银针验尸;
如果尸体已经腐败,不论死者生前是否中毒,都会产生含硫化氢的腐败气体,银针就会发黑。
如果是因为氰化钾、氰化钠等剧毒中毒,由于不含硫,新鲜的尸体用银针也验不出毒。
试毒:银针真的是无用武之地的。
古人“银针试毒”的化学原理:
古时候的人们一说起剧毒之物,基本都是指砒霜,之所以会成为古人常用的一种毒药,主要是因为砒霜的获取比较简单,它的原材料大量存在于矿石中,只需要简单一些过程就可以从矿石中提取出砒霜。
古人粗糙的提炼方式,使砒霜的的纯度并不高,即使是白色的砒霜,仍然含有不少的硫或者硫化物,而硫化物在遇到银这种物质的时候就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的硫化银。所以,银针一旦碰到砒霜这种物质,表面就会变黑,能够判断出食物中是否含有毒性。
银虽不能验毒,然而却能消毒:
每升水中只要含有5000万分之一毫克的银离子,便可使水中大部分细菌致死。其原理是,银在水中可形成带正电荷的离子,能吸附水中细菌,并逐步进入细菌体内,使它的催化剂—脢系统封闭、失活,使细菌失去代谢能力而死亡。所以,用银作碗、筷使用于日常生活中仍是大有好处的。
-银针
可以,可以测砒霜。
砒霜(又称“鹤顶红”)是古代最为常见的毒药之一,少量服用即可致人死亡。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可通过烧炼砷矿石获得。由于提炼技术落后,古人所制的砒霜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硫化物,银制品容易与硫化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黑色的硫化银。
银针等银质物件遇某些东西后马上变黑,主要见于银与硫化物相互的作用。硫化物可以在银器表面形成暗色的硫化银,使银针等看起来变黑。这与“毒素”的作用无关。
因此说,只要遇到含有很多硫的物质,无论这种物质是否有毒,银针插入其后都会变黑。而相反,一些剧毒物质,如砒霜、氰化钾、氰化钠等,由于不含硫,用银针检验就不会发生变黑的情形。
扩展资料
关于“银针验毒”的记载
唐人所著《外台秘要》中,对此有明确记载:“取银匙若箸或钗含之,经宿,色黑即是,不黑者非。”白话释义:拿银制的汤匙、筷子或者头钗,放在死者口中,经过一夜,如果银制品变黑,即可判定此人为中毒死亡。
南宋的宋慈,在《洗冤集录》中也写道:“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揩洗过,探入死人喉内,以纸密封,良久取出,作青黑色。”白话释义:仵作验尸时,把用皂角水洗过的银钗,插到死者喉咙中,然后用纸密封。过一段时间取出银钗,如果呈青黑色,说明此人是中毒而死。
-银针 (指针灸用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