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都称为艳后,而是特指克丽奥佩特拉。
因为在后人的记述里,这位埃及绝世佳人凭借其倾国倾城的姿色,不但暂时保全了一个王朝,而且使强大的罗马帝国的君王纷纷拜倒在其石榴裙下,心甘情愿地为其效劳卖命。但丁、莎士比亚等都将这位传奇女人描述为“旷世的性感妖妇”;而萧伯纳也称她为“一个任性而不专情的女性”。所以称她为“埃及艳后”~~~
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这个美丽的皇后中文有许多译名,Nefertari是她的英文名字。
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伟大的拉美西斯二世的妻子。在王后谷中,最壮观的坟墓就属于她。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 。尽管如此,在坟墓的墓壁上还是保留了大部分的壁画。这些壁画形象地反映了埃及人所相信的死后再生时的富饶、繁华的天堂生活。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妮菲塔丽(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拉美西斯一生共有八位正妻,其中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是第一个,显然也是最受拉美西斯宠爱的一个。很多人认为,拉美西斯二世取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为妻是为了能更好地巩固他的王位。因为,拉美西斯家族并非正统的底比斯王族之裔,他们是来自三角洲地区的统治者。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可能是底比斯王族的后裔。他们的结合将使拉美西斯二世拥有正统的王族血统。但是,从现有的资料来看,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可能不是王族的成员,因为在她的名字上没有出现过诸如“国王的女儿”之类的称呼。也有可能的是,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是底比斯王族某个偏妃的孩子,所以,名字上没有出现王族的记号。
关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身世,历史学家有两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她是继承图坦卡蒙的法老艾的孙女,另一种说法则说她是底比斯世袭贵族之女。不管那种说法是正确的,我们知道至少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出身高贵,对来自下埃及三角洲地区的拉美西斯家族来说,娶一位家世辉煌的上埃及名门之女,是得到占统治阶层大多数的底比斯贵族拥护,并巩固在上埃及势力的有效方法。严格来说,拉美西斯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这对少年夫妻的婚姻,开始于政治目的。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出乎意料的惊人魅力和智慧,才真正征服了拉美西斯的心。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拉美西斯继位前,约十五岁左右和他结婚,并给他生育了第一位王子。在后来的岁月里,她又给拉美西斯生了至少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根据壁画中显示,纳菲尔塔莉有许多称谓,其中包括“最受宠爱者”,“魅力,甜蜜和爱的拥有者”,“上下埃及的女主人”,“法老的正妻”,“受穆眷顾者”。
拉美西斯曾经为她写下这样的话:“阳光为她而照”,“我对她的爱独一无二 —没有人能和她匹敌,因为她是所有人中最美丽的一个。我从她身边经过时,她就已经偷走了我的心。”还有传说他为她说过这样的话“我,已经是埃及的法老,我可以给你一切你所想要的,如果是合理的,那么你要一,我给你二,如果是不合理的,那么我也做一个不明事理的君主,满足你。” 写这些话的人不像是神一般威严的法老,更像是初坠爱河的年轻人。
不止拉美西斯一人为她倾倒,皇宫里的其他人也被她的魅力所征服。曾经有人这样描述她:“跟她有关的任何事都令人愉悦;无论她想要什么美好的事物,都会有人马上替她做到;她说的每一个字,听起来都那么悦耳。” 纳菲尔塔莉脱俗的美丽让她在活着时就被认为是神砥,在当时的埃及,她的高贵魅力和法老的宠爱给予她无上的权利。
所以无论什么原因促使拉美西斯二世娶了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事实上他们的婚姻是美满的。有些学者认为,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王后就象第18王朝的诸多王后一样,是很有权力的——她拥有独立的权力和私人的财富,并且佩带了精心制作的王冠。但是,至今我们对于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作为王后的实际活动却知之甚少。我们只知道,在最初的3年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各种场合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之后的18年内,除了一封她写给海地/赫梯王后的关于结束两国纷争的谈判的信之外,关于她的其他记述却很少。或许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在这18年中像古王国时期的王后一样仅仅是国王的附属亦或关于她的记录真的只是被遗失了我们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妮菲塔丽(Nefertari)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根据传统,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死后也被奉为女神。以后来到埃及的希腊人认识到这样一个事实:神可以永生,而凡人是不能的。所以,古埃及的国王和王后在死后都被尊为神,进而得到普通埃及百姓的礼拜。在阿布辛拜尔,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就作为哈托尔女神(the goddess Hathor)的化身,为她修建了一座宏伟的石窟庙,以得到人们的景仰。
拉美西斯二世在阿布辛拜尔修建了两座石窟庙,而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那座石窟庙是两做石窟庙中比较小的那座。在这座石窟庙上,一共雕刻了6个人物,其中4个都是拉美西斯二世本人的雕像,只有两座雕像是被奉为哈托尔女神的纳菲尔塔莉(Nefertari)像。在石窟庙内的壁画上,还画着拉美西斯二世向女神敬奉的场面。
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为她的丈夫拉美西斯二世生了许多孩子,但是,他们中却没有一个人能比他们的父亲长寿。因此,她的孩子中也就没有人能成为新的王。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在现存的许多壁画上都有拉美西斯和纳菲尔塔莉携手的身影。尤其是在拉美西斯统治初期的所有壁画上,都能看到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作为妻子站在拉美西斯身边,有时她甚至代替丈夫出席庆典活动。拉美西斯在开始给自己修建神殿和坟墓时,也为纳菲尔塔莉建造专属于她的神殿和精致绝伦的坟墓。纳菲尔塔莉(Nefertari)位于王后谷的陵墓是整个埃及现存最优美,装饰最华丽的陵墓之一。她的神殿就在拉美西斯自己的神殿旁,在这座神殿的面前,纳菲尔塔莉的雕像作为哈托尔女神的化身,和拉美西斯本人的雕像并肩站立。女人的塑像,哪怕是高贵的王后,与法老的塑像同样高度而且并肩排列,在整个埃及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也许是这样强烈的爱让神也会嫉妒,纳菲尔塔莉(Nefertari)的身影在拉美西斯执政三十年的庆典上消失了,因为在这之前,她已经离开人世,在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第24年至第30年之间,此时为她修建的神殿还没有完工。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妮菲塔丽(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妮菲塔丽(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虽然她没能陪伴他走完这一生,但能死在爱人以前,其实是件幸福的事,而她的早逝使她成为法老心中的永恒。在以后的几千年里,他们的神殿在尼罗河畔遥遥相望。她是他最初的,也是最终的。
Samuela Sardo 扮演 Cleopatra
其作为演员的**作品(数量:9)Crimini: Terapia d'urto ------- (2006)
"Orgoglio capitolo secondo" ------- (2005)
"Orgoglio" ------- (2004)
"Diritto di difesa" ------- (2004)
Barzellette, Le ------- (2004)
"Incantesimo 7" ------- (2004)
凯撒大帝/恺撒大帝/凯萨大帝 Julius Caesar ------- (2002)
Si fa presto a dire amore ------- (2000)
"Un posto al sole" ------- (1996)
埃及艳后 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尼罗河畔的妖妇”,是“尼罗河的花蛇”;有人说,克莉奥佩特拉是世界上所有诗人的情妇,是世界上所有狂欢者的女主人;罗马人对她痛恨不已,因为她差一点让罗马变成埃及的一个行省;埃及人称颂她是勇士,因为她为弱小的埃及赢得了22年的和平……
不是全部!
有四个皇后全权统治埃及,其中Sobekneferu和Towsret比较没什么名气,比较有名的是Hatshepsut和Celopatra。
不过还是有很多皇后很懂得如何运用自己的影响力,例如阿肯纳顿那美丽的妻子Nefertiti,在阿肯纳顿死后而图坦卡门还小时,虽然未称王,但实质权力却已与法老无异。
1925年,一个摄影家在基萨(Giza)大金字塔附近拍照,他把三脚架用力一插,却整个人连三脚架一起跌进库夫(Khufu)的妈妈菲特咻丝(Queen Hetepheres)的坟墓。这是从埃及古王朝至今唯一一个原封不动未曾被盗过的皇室陵墓,里面有着数量丰富的精美家俱与珠宝。
哈谢普苏(Hatshepsut)可能是当前所知的第一个园艺学家与动物学家。西元前1490年她派一队特殊的探险队到索马利亚去取没药(myrrh)树种跟动物,然后开了一家动物园,里面养了长颈鹿跟犀牛等等动物。
哈谢普苏醉心于自身的权力欲,也因此痛恨身为女儿身。在称王后,她要求所有她的画像都不准画出女装及胸部,而且还得帮她画上胡子。
哈谢普苏当时是以摄政王的方式取得统治权,那倒楣的君主就是她的侄子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 III;哈谢普苏是图特摩斯一世之女,二世之妻;图特摩斯三世则为二世后宫妃子所生)。哈谢普苏死后,图特摩斯三世恨得摧毁她所有的纪念碑或建筑,任何有哈谢普苏名字的东西一律涂去或销毁。
拉姆西斯二世(RamessesII)的妻子妮菲塔丽(Nefertari)的坟墓壁画堪称是全埃及皇室墓穴最美的,埃及人将这个墓穴昵称为 “埃及教皇的礼拜堂”。
这两个图特摩斯三世(TuthmosisIII)所建造的方尖碑被昵称为克丽佩脱拉的绣花针(Celopatra's Needle),现在一个放在伦敦的维多利亚堤防(London's Victoria Embankment),一个放在纽约的中央公园。
最早关于克丽佩脱拉(Celopatra)的**是1899年的法国片。而1963年由伊莉沙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主演的埃及艳后则是当时耗资最多,场面最大,却也是票房最惨的一部**。片中伊莉沙白泰勒骑着人面狮身像进入罗马,这个人面狮身像的大小与基萨的人面狮身像大小一模一样。
克丽佩脱拉引诱凯萨大帝(Julius Caesar)并与他生了儿子。凯萨大帝死后,克丽佩脱拉改而引诱马克安东尼(Mark Antony)。在安东尼于古希腊西北方的阿克提姆岬(Actium)一役大败于奥古斯都大帝后,他们两人自杀,也有传说克丽佩脱拉是被毒蛇咬死的
中国唇妆史的起点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一尊彩塑女神头像,上唇肌肉外翻,涂满朱砂。 后来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也出土了许多唇部涂朱砂的祭祀面具,印证了红唇是作为宗教图腾而诞生的。
西方普遍认为口红诞生于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文明时期,考古学家在乌尔城(现伊拉克境内)贵族墓穴的陪葬品中发现了用铅粉和红色矿石制成的口红。大约1000年后,这种红色唇彩传入不远处的古埃及,口红的使用进入第一个黄金期。
尼罗河三角洲的炎炎烈日和酷热环境令古埃及的男女都热爱化妆。 他们用的口红多取自赭石,并添加树脂增加黏性。口红不仅有红色,也有紫、蓝甚至黑色。美妆的佼佼者当属“埃及艳后”克利奥帕特拉七世,她对口红的要求极其苛刻,尤爱一种从雌胭脂虫的脂肪和卵中提取的洋红色。这种偏执让洋红成为口红的经典色号,至今都以“克利奥帕特拉红”命名。
**《埃及艳后》剧照。这位托勒密王朝最后一任女法老引领了美妆风尚,至今有一款洋红色唇彩以其名命名为“克利奥帕特拉红”。
古罗马皇帝尼禄的第二任皇后波比娅·萨宾娜对口红的痴迷不亚于埃及艳后。据说她身边有一支不下百人的奴隶队伍随时候命,以保证其唇彩时刻处于最佳状态。她爱与皇帝玩接吻 游戏 ,在皇帝唇上留下完整的红唇印。于是上流 社会 忙于研发各种色系的口红,原料除了传统的赭石、铅粉、朱砂之外,还开发出一些独特配方,如富含水银的海藻。 口红中的重金属成分蓄积易导致慢性中毒,殊不知每天的化妆是在和死神接吻。那时,口红是一种奢侈品,穷人因负担不起高昂的开支,只能用葡萄酒沉淀物涂抹双唇,却也因此保障了生命安全。
英国 历史 上也有一位嗜口红如命的女王——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的口红用胭脂虫、阿拉伯胶、蛋清和无花果乳精心配制,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红。英格兰人还以蜡石为基材发明出固体唇彩,被视为现代口红的鼻祖。 随着年龄增长,伊丽莎白一世对口红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在生病或精神状态不佳时都会涂抹浓重的口红,据说临终前,她用掉了近1厘米厚的口红。
点绛唇,在中国有着悠久 历史 ,向来都是女子美妆的重点,唇妆的变化亦凸显 社会 审美的变迁。 在汉朝流行一种“上小下大”近乎三角形的唇妆式样。魏晋玄学之风盛行,审美充满奇思异想,孕育出扇形唇等标新立异的妆容。
除了红色唇彩,南北朝还兴起一股“嘿唇”风:“罗丝管。舒舞席。敛袖嘿唇迎上客。”(徐勉《迎客曲》)“嘿唇”即一种用乌膏染出的接近黑色的唇妆。北魏农书《齐民要术》中记载了一个唇脂配方:“用牛髓。牛髓少者,用牛脂和之。若无髓,空用脂亦得也。温酒浸丁香、霍香二种,煎法一同合泽,亦著青蒿以发色。绵滤著瓷、漆盏中令凝。若作唇脂者,以熟朱和之,青油裹之。”后人照此制作出的是一款最深的姨妈色(深红系列颜色)。如今前卫酷炫的“乌唇”,原来早在1000多年前已成为潮流。
盛唐时期,女子对美妆的追求达到了新高度,敷铅粉、抹胭脂、画黛眉、贴花钿、点面靥、描斜红、涂唇脂,富家**出门前足足要完成7个步骤的妆扮。扑粉时,往往将双唇也涂成白色,便于点出任意唇样。 彼时的唇妆式样异常丰富,仅晚唐30年间就出现10余种,如圆形、心形、蝴蝶形,等等,尤以樱桃形和花朵形最风靡。“樱桃小口”的妆扮典故与诗人白居易有关。 此公不仅文采飞扬,而且风流倜傥,晚年家中养有许多歌姬。其中,樊素的口小巧鲜艳如同樱桃,小蛮的腰柔弱纤细如同杨柳,白居易赞道“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从此,樱桃口、小蛮腰成了形容女子美丽的通用语。
在人文气息浓郁的宋朝,女子妆容趋于清新典雅的风范。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北宋词人秦观在《南歌子·香墨弯弯画》中描绘的正是美人画淡妆的一幕。这一时期的点唇式样也比唐代少得多,比较流行一种内画的椭圆形唇妆,模糊了上唇的棱角,看上去清新可爱。明清的妇女更偏爱橘红等鲜亮色彩,而且上下唇只涂一小部分,像片花瓣,类似现代流行的“咬唇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口红并非女人的专享之物。 例如罗马帝国的贵族男子涂口红是身份和权力的象征。在中国唐代,每年腊八节皇帝都会向重臣赏赐应节礼物,其中面脂和口脂必不可少。
口红在普及之前,经常与“道德可疑的女性”联系在一起。 在古希腊,口红是 社会 地位低下的代名词。法律规定,妓女露面时必须化妆,这样才无法欺骗那些想要寻找真感情的男人们。妓女使用的口红含绵羊的汗液、人的唾液和鳄鱼的粪便,恶劣的配方充满了人们对妓女的歧视与唾弃。
直到中世纪口红都备受争议。天主教会推行禁欲教义,口红在信徒眼中是“诱惑男性、控制心智”的撒旦。 许多宗教画中都有描绘恶魔在女性唇上涂口红的情节,女人甚至要为使用口红而忏悔。尽管文艺复兴带来了全新思潮,但口红仍被教士和 社会 保守势力严密监视。18世纪的英国甚至通过一项法律,凡是依靠口红、香水等化妆品诱骗男人结婚的女性,都要受到惩处。2000多年前古希腊的法律禁忌再度上演。
进入20世纪,女性主义意识逐渐觉醒。 女权主义者力争把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不论是嘴唇的颜色还是选举权。 1912年,美国妇女在为争取选举权的大游行中纷纷涂上了口红,同期创建的化妆品品牌伊丽莎白·雅顿(Elizabeth Arden)专门为女权主义者设计了一款唇色。口红与女性解放紧密相连,使得口红的名气与销量迅速增长。
口红在冲破 社会 偏见的道路上并非一帆风顺,比如希特勒就不喜欢它。 德国纳粹在1933年下过一道禁令,要求德国女性回归日耳曼母亲的形象,“化妆的女性”不得出任党职。盟军恰好利用希特勒的厌恶,在二战期间致力让口红成为一种女性力量的象征。
美妆企业借机推出“战争红”系列新色号,伊丽莎白·雅顿参考美国海军陆战队军歌设计了一款“蒙特祖马红”(Montezuma Red),用来搭配美国女兵制服。工厂还在女工更衣室内备有足够的口红,时刻保持女性的精神气质。战时的英国,各种消费品都是配给的,丘吉尔认识到口红对女性生活的重要性,将其从配给范畴中剔除。
同盟国赢得了战争,口红也在化妆品中树立起霸主地位,涂口红渐渐演变成一种体面的社交礼仪,一种生活态度。
1884年,法国娇兰推出世界上第一支管状口红。1915年,美国毛里斯李维和史柯维尔制造公司生产出第一支金属管口红,套筒内设有一个便于移动的滑杆。1923年,美国田纳西的小詹姆斯·布鲁斯·马森(James Bruce Mason Jr)发明了第一款旋转式唇膏,这就是我们今天熟悉的口红外包装。
长期以来,香艳的红唇虽然看上去效果不错,但其实很容易掉色,一不小心,牙齿、食物、杯具表面都会留下红迹,更别说亲吻时的尴尬了。 对于口红的持久性,化学家想出一个简单方法,即在口红原料中加入溴酸红,效果与荧光剂相似,不易掉色。只是这种“不留痕”的口红会使嘴唇干燥。 为了解决此问题,上世纪50年代,化学工程师赫兹尔·毕晓普(Hazel Bishop)反复研究溴酸比例,比较各种保湿成分,最终选定羊毛脂作为口红原料,创造出第一支长效保湿口红。这款口红一经问世,便引发多重“化妆品战争”,各大化妆品巨头都想从毕晓普的发明里分得一杯羹,抢占市场份额。
即使经济不景气,人们也没有降低对口红的消费欲望。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口红得到热卖。1990〜2001年美国经济衰退时,化妆品行业的工人却在增加,尤其是2001年遭受“9·11”恐怖袭击后,口红销量翻倍。对此现象,雅诗兰黛前董事长伦纳德·劳德提出“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一词,凸显经济衰退与口红销量上升之间的相关性。因为越是经济低迷,人们越需要心理慰藉和放纵,作为大众负担得起的轻奢品,口红能帮人找回自信,打起精神。
近年来,口红产业所展现的品牌创新力和层出不穷的营销策略俘获了一众消费者的心,获取的效益超乎想象。 王者荣耀、可口可乐、喜茶等品牌也纷纷跨界进军美妆市场,选择与口红进行创新联动,制造的热点话题不断吸引潜在的年轻客户群体。故宫文创口红是其中的佼佼者。其口红膏体颜色均来自故宫博物院所藏的红色国宝器物,口红管外观设计则从清宫后妃服饰中汲取灵感,每个外观设计对应一款膏体色。那些陈列于玻璃窗里的瑰宝变得不再冰冷和有距离感,仿佛穿越浩瀚的 历史 长河来到我们身边。
优秀的口红广告不仅能促进产品销售,还能传递大众对于美的新观念。 木村拓哉1996年拍的佳丽宝(Kanebo)口红广告轰动日本,两个月狂卖300万支,连广告海报都纷纷失窃。他也是第一个在镜头前堂堂正正涂上口红的男明星。这几年国内大批流量男星也开始代言口红,王牌销售主播李佳琦被称为“口红一哥”,他曾在一场直播中试用了380支口红,5个半小时带货353万元,刷新了人们对口红色号的认知。
从宗教图腾到消费图腾,口红发展到今天已然成为女性乃至男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心爱之物。 张爱玲曾说:“写作是安慰内心,假发是抵抗岁月,口红则是展现给世界的一抹亮色。”在未来岁月里,这小小的一抹亮色定会继续书写传奇。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位于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公里吉萨高地的胡夫金字塔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巨石建筑,建于4500多年前,被称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在埃及境内已发现的110座金字塔中,吉萨高地的祖孙三代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卡法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是最古老的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法老王胡夫统治时期,被认为是胡夫为自己修建的陵墓。在古埃及,每位法老从登基之日起,即着手为自己修筑陵墓,以求死后超度为神。胡夫大金字塔的4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误差不超过圆弧的3分,底边原长230米,由于塔外层石灰石脱落,现在底边减短为227米,倾角为51度52分。塔原高146.5米,因顶端剥落,现高136.5米,相当于一座40层摩天大楼,塔底面呈正方形,占地5公顷。
胡夫金字塔的塔身由大小不一的230万块巨石组成,每块重量在1.5吨至160吨,石块间合缝严密,不用任何粘合物。如把这些石头凿成平均一立方英尺的小块并排列成行,其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的2/3。胡夫金字塔工程浩大,结构精细,其建造涉及测量学、天文学、力学、物理学和数学等各领域,被称之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石头建筑,至今还有许多未被揭开的谜。
2002年9月,“金字塔漫游者"机器人对胡夫金字塔内的王后殡室南通道进行探秘。
这座金字塔的入口在北侧面离地18米高处,经入口的一段甬道下行通往深邃的地下室,上行则抵达国王殡室。殡室长10.43米、宽5.21米、高5.82米,与地面的垂直距离为42.28米,室内仅一红色花岗岩石棺,别无他物。另外塔内已知还有王后殡室和地下墓室。
据考古学者先前考证,法老胡夫一共动用了10万奴隶花了20年时间修建金字塔。然而,一个月前公布的权威考古学家的最新发现显示,金字塔是由劳工建造的,而建成一座金字塔的工程至少要花费30多年的时间。考古人员还在金字塔附近地区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宿舍等生活设施的遗迹和劳工墓地,并在死者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学者推测,当时这些劳工轮流来到工地参加劳动,工期约3个月,大多是贫穷的农民和工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