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我正乘上小船,刚要解缆出发,忽听岸上传来,悠扬踏歌之声。
看那桃花潭水,纵然深有千尺,怎能及汪伦送我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约为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李白自秋浦往游泾县(今属安徽)桃花潭时所作。汪伦是李白的友人。历代出版的《李白集》、《唐诗三百首》、《全唐诗》注解,都认定汪伦是李白游历泾县时遇到的一个普通村民,这个观点一直延续至今,今人安徽学者汪光泽和李子龙先后研读了泾县。
《汪氏宗谱》、《汪渐公谱》、《汪氏续修支谱》,确知“汪伦又名凤林,为唐时知名士”,为汪华五世孙,与李白、王维等人关系很好,经常以诗文往来赠答。开元天宝年间,汪伦为泾县令,李白“往候之,款洽不忍别”(详见《李白学刊》第二辑李子龙《关于汪伦其人》)。后汪伦任满辞官,居泾县之桃花潭。按此诗或为汪伦已闲居桃花潭时,李白来访所作。
宋本《李太白文集》题下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补遗》记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
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李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一首。
扩展资料:
《赠汪伦》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
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
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参考资料:
谢邀:
开篇明义,《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泾州(今安徽省宣城市泾县)游历桃花潭时,临行前写给泾川名士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桃花潭是长江支流青弋江上游的一段,位于安徽泾县桃花潭镇境内。桃花潭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桃花潭因李白的《赠汪伦》而名扬天下,成为历史名胜。
《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也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赠汪伦》情真意切,读来朗朗上口,原诗如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关于楼主的问题中的李白被骗,千里迢迢前往桃花潭,临走前写下《赠汪伦》的这个问题,其实是有文献资料记载的,这个故事出自清代诗人袁枚《随园诗话补遗》。
大意是说,汪伦听说李白经过泾川,汪伦是泾州名士,生性豪放,喜欢结识朋友,仗义疏财。当时李白名扬天下,汪伦非常仰慕,简直就是李白的铁杆粉丝。有一次,汪伦听说李白将要途经泾州,就写了一封信,赶紧派人给李白送去。
在信中,汪伦诚挚地邀请李白到桃花潭一游,汪伦在信中还说这里有十里桃花,这里有万家酒店。古人有以书信求见的习惯,李白当初为了能得见荆州长史韩朝宗,也给韩朝宗写过一封信,信中就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句子。
李白接到信,很高兴地来到了汪伦所说的地方。汪伦盛情款待这位名满天下的大诗人,他陪同李白一起游览了泾川的名胜古迹和山水风景,没有发现汪伦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于是李白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就问汪伦信中所说的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在哪里?
汪伦随即解释说:“桃花”,其实是一个潭水的名字,并没有真正的桃花;“万家”,其实是一个酒店的名字,因为店主人姓万,所以叫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其实这不是汪伦故意要骗李白,只是出于对大诗人的仰慕之情,因为汪伦担心李白不会到他的庄园做客,采用这种方法将他邀请至泾川的。
汪伦的庄园环境优雅,清新别致,汪伦盛情款待李白,在这样轻松惬意的环境中,两人把酒言欢,对酒当歌,相处非常融洽。李白也是出了名的豪放之人,与汪伦情投意合,成为知己好友。
但是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李白在汪伦的庄园里住了数日,就打算离开了。离别之时,汪伦给李白赠送了名马八匹,锦缎十匹,并亲自将李白送至桃花潭渡口。就在李白登船之际,汪伦在岸边唱起了送别的歌,跳起了送别的舞蹈。
面对此情此景,想到汪伦的真情厚谊,当即作诗一首,赠给汪伦,表达汪伦对自己的盛情款待,诗中也流露出两人之间的深厚友情。
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送别的场面。李白乘舟欲行时,汪伦踏歌赶来送行的情景,朴素自然地表达出汪伦对李白那种朴实、真诚的情感。
“李白乘舟将欲行”是说诗人就要乘船离开桃花潭了。那种语言不假思索,顺口流出,表现出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潇洒神态;“忽闻岸上踏歌声”,“忽闻”二字表明,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
人未到而声先闻,从那热情爽朗的歌声,李白就料到一定是汪伦赶来送行了。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
诗的后两句是抒情。诗人先用“深千尺”赞美桃花潭水的深湛,紧接“不及”两个字笔锋一转,用衬托的手法,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的千尺潭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诗人的情怀。李白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与情深融为一体,诗情与诗意也自然而然地联系起来了。
是的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读来隽永绵延,蕴含的情感更是耐人寻味。诗人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比桃花潭的水好深,那么这样的情谊该有多少深呢?
古人写诗,一般忌讳在诗中直呼姓名,以为无味。而《赠汪伦》从诗人直呼自己的姓名开始,又以称呼对方的名字作结,反而显得真率,亲切而洒脱,很有情味。
这首诗之所以显得情真意切,是因为字里行间真情的自然流露,没有浮华辞藻的修饰,只是质朴平实的记述,在即将分别的时刻,耳听到歌声,转眼看到汪伦踏步唱歌的感人一幕。
李白以脚下的桃花潭水之深作比,直抒胸臆,将汪伦对自己的真情厚谊表露无遗,也将两人之间的情谊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
读这首诗时,不由得会让人眼前浮现出这样的场景:在桃花潭,汪伦踏步作拍,唱着送别的歌曲,李白和汪伦互相道别,说着彼此珍重的话语;汪伦目送李白乘坐的船渐行渐远,最后消逝在水天相接的地方。
这句话是一句诗句,意思是:
十里的桃花盛开,倾倒了君子的心,一纸离别的伞陪伴着美丽的女子。
其中,“十里桃花”常常被用来形容春天桃花盛开的景象,象征着美好和爱情;“倾君心”表示君子的心被吸引了,深深地爱上了;“一纸离伞伴佳人”则表示离别时,女子手持伞默默地陪伴着君子,寓意着分别的不舍和深情。
整句话表达了春天桃花盛开的美好景象和分别时女子深情陪伴的感人画面,寓意着爱情和离别的复杂情感。
桃花潭水深千尺是对的。
出处《赠汪伦》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于泾县(今安徽皖南地区)游历桃花潭时写给当地好友汪伦的一首留别诗。
全文: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翻译:李白乘舟将要离别远行,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桃花潭水即使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扩展资料: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诗的后半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 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桃花潭水是那样的深湛,更触动了离人的情怀,难忘汪伦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联系起来。结句迸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达了真挚纯洁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么汪伦送李白的情谊更有多少深,耐人寻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