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型零件在结构上可分为整体式和镶拼式两种。
1.整体式结构
模具成型部分直接在模板上加工而成,
这种结构的成型零件强度、刚度好,不易变形,铸件外观没有模具镶拼痕迹和披缝,表面光洁平整,结构紧凑,模具外形小,便于设置冷却水通道。但加工困难。
整体式结构一般用于型腔较浅的小型单腔模,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和压铸合金熔点较低的模具以及铸件批量小不需进行热处理的模具。
2.镶拼式结构
模具成型部分的型腔、型芯是由镶块镶拼而成。镶块装入动、定模套板内加以固定,构成动、定模型腔,这种结构在压铸模中广泛应用。镶拼式结构的复杂型腔表面可用机械加工代替钳工操作,简化加工工艺,提高模具制造质量;可以合理使用优质钢材,降低成本;型腔局部结构改变或损坏时,更换、修理方便;拼接处的适当间隙有利排气。但镶拼式增加装配工作量和难度,拼缝处易产生披缝,既影响铸件外表质量,又增加除去披缝的工作量,模具的热扩散条件也变差了。镶拼式结构一般用于型腔较深或较大的模具、多腔模具及成型表面比较复杂的模具。 n镶拼式结构又分为整体镶块式和组合镶块式。
整体镶块式应用较广,几乎已属标准化,它具有整体式的优点,强度、刚度好,不易变形,铸件上无拼缝溢流痕迹,节省优质钢材。
适用范围和设计不同。
1、适用范围不同:刨槽折弯模具适用于加工带有刨槽的工件,而普通折弯模具适用于加工不带刨槽的工件。
2、设计不同:刨槽折弯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刨槽的形状和位置,以确保工件在折弯过程中能够正确放置和固定,而普通折弯模具的设计简单,不需要多的可调节部分。
《陶瓷制品造型设计与成型模具》一书系统阐述了陶瓷概论、陶瓷制品的造型与构型、结构与材料设计、陶瓷坯料(浆料和粉料)的成型性能、陶瓷成型方法、成型机械、成型模具的结构和型腔设计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将陶瓷制品的造型、设计、成型和模具4个方面的内容融汇于一体,力求写出较高的学术水平。
陶瓷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传统陶瓷(日用陶瓷、陈设陶瓷、包装陶瓷、建筑卫生陶瓷、绝缘陶瓷、化工陶瓷、多孔陶瓷等)是人民生活、工业和基础建筑必需的基础材料和制品;新型陶瓷(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陶瓷基复合材料、陶瓷纤维、陶瓷薄膜、纳米陶瓷等)制品更是现代新技术、新兴产业和传统工业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现代军事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医学的必要物质条件。
本书取材丰富,引用了前人的总结,更多的是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及应用,而所有的实例均来自生产第一线,力求内容新颖,层次分明,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当代陶瓷制品的造型、设计、成型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新技术及新设备,相信能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全书共分8章。第1章简要概述陶瓷与中华文明、陶瓷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第2章首先按陶瓷原料将陶瓷分成传统陶瓷和新型陶瓷两类,再对它们进行细分,并进行较为详细的概述,其次按陶瓷功能简要概述纯审美型陶瓷、纯实用型陶瓷和赏用结合型陶瓷,然后介绍陶瓷材料的组织结构、结合键和组成相等内容,最后介绍陶瓷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和化学性质等知识,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内容丰富且较为全面的陶瓷概论这一章。第3章为陶瓷造型和构型,分为艺术陶瓷造型、赏用结合型陶瓷造型、实用型工业陶瓷和新型陶瓷构型3部分,重点是赏用结合型陶瓷造型,主要讨论陶瓷造型、造型的基本要点、造型与人和环境、造型中的人机工程学、造型要素等造型理论,美的陶瓷形体所涉及的基本形体、单纯、变化、统一和美的形体特征,以及日用陶瓷造型,有助于读者研究陶瓷造型的规律,并很好地掌握,以指导实践。第4章为传统陶瓷设计,涵盖了日用陶瓷设计、建筑卫生陶瓷设计、绝缘陶瓷设计、化工陶瓷设计和陶瓷坯料配方设计。第5章为新型陶瓷设计,就设计依据、以强度为关键性能的设计、金属陶瓷组成设计以及设计方法做了论述。第6章为陶瓷制品成型,第1部分为陶瓷坯料成型性能的研究,包括可塑坯料的成型性能(流变性、可塑性、瘠性料的塑化),陶瓷粉末注射成型流变学(粉料流变学、黏结剂对流变行为的影响),注浆浆料的成型性能(流动性、黏度、触变性、渗透性、稳定性、固化、注浆速度和吸浆速度、与模具间的相互作用、影响成型的因素)和压制粉料(流动性、成型性、工艺性能);第2部分为成型方法的选择和分类,赞同将成型方法分为塑性成型法、胶态成型法、粉料成型法和特种成型法4大类,但为了阐述的方便和人们的习惯,仍按可塑法成型、注浆成型、压制成型、特种成型和纳米陶瓷坯体成型分类,详细介绍了8种可塑法成型、7种注浆成型、5种压制成型以及27种特种成型;第3部分为8种纳米陶瓷坯体成型法;最后部分为成型机械。第7章为陶瓷制品成型模具,简述成型模具的分类、设计原则和模种制作,重点介绍可塑法成型模(阴模、阳模、旋坯刀和旋压模、滚压头),注浆成型模(双合模、多合模、多块复合模、多层次结构模、崩毁性模),热压铸成型模,压制成型模(单向压模、双向压模、摩擦芯杆压模、组合压模、精整模),等静压成型模,真空练泥工装等结构设计与计算法以及模腔尺寸的计算,还着重介绍了石膏模和其他材料的成型模具以及石膏模的使用、寿命与质量控制。最后一章(即第8章)介绍成型模具设计实例,可供读者参考,也可供一些工厂借鉴。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除参阅了大量的参考文献外,还得到了喻惠琴等人的鼎力相助,在此本人表示深切的谢意。同时,限于本人的学术水平,本书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妥乃至错误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最后,还要特别感谢化学工业出版社的有关人员,有他们的支持,本书才能顺利问世。
杨裕国2005年12月,上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