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开放二胎,有不少家庭都有两个小孩,这样一来孩子有伴,幸福感增添不少。而我们家,一共4个孩子,我姐比我大两岁,我比我妹大两岁,我妹比我弟大一岁。那时候计划生育,我们几姐弟小时候都被放在亲戚家寄养,到了差不多能走的时候才被送回来。
几岁时候的记忆还是挺模糊的,但唯一记得的是我们几姐弟用一个大盆一起洗澡,洗澡时候还不时爬到洗澡房的墙壁顶看电视。以前我们家的洗澡房大概只有2平方的大小,用水泥砖围起来大概大人高度,搭个椅子就能轻松把头漏出来。
我们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都是从学前班开始。从上学以来,我们就大的载小的去上学,从来不用爸妈接送,而我们几姐弟的“战斗”就从这时候开始。
以前放学回家,我们不在鱼塘边跟同村伙伴玩耍,就是在家里看电视。当大家都在家里的时候,就会引发看哪个台的争吵,争得厉害的时候还会打架。那架势可是招招着肉,肉肉受痛的。话不投机,直接拿起东西使劲扔向对方;扔的东西随手拿起,不管轻重,有麻将、遥控器、鞋子等等。看到长条的东西最好,直接拿起甩向对方。没有可拿的东西就直接用指甲、用拳头,用脚的,真的是无所不用其极。到最后就会打到对方全身疼痛,当某一方哭泣停止时,“战斗”才会结束。
记得有一次,我被我妹追赶,她拿着扫帚占了先机,我赶紧逃到房子里反锁大门,妹妹就在外面拳打脚踢拍打大门,吓得我感觉门都要被她踢开了。但也只能在房间呆着,直到她累了,气消了,走远了才开门。
我妹是比较爱哭,有一次被我和弟弟欺负了,哭得稀里哗啦的,我们就开她玩笑,还用瓶子将她的眼泪鼻涕装起来戏弄她。
貌似所有的打斗都有我一份~
还有一次是,我在后面追赶我弟弟,我弟弟从楼梯上快速下楼的时候不小心摔倒了,没什么大碍,但是脸上划破了屁,额头起了个小包。伤势比较明显,我妈回来就问我弟干嘛去了?当时就很害怕我弟说是我弄的,但是他没有出声,我妈就以为是他在外面顽皮捣蛋弄伤的。
打闹一直持续到我小学毕业,到了初中,这种事情基本就没有了,只是我妹和我弟偶尔吵闹。虽然在之后的上学阶段,我们几姐弟都是互不干扰,独自上学和学习,也从来干预相互的事情。但随着我们开始成家立业,我们的感情却越来越深了,除了我姐。在我印象中,几乎没有她打架的印象,都是些她学习好啊,考试第一啊,是老师的好学生这些。对于姐弟间的纠葛,她极少会掺和进来。而到了现在,大姐的感情跟我们三个小的相比反而比较淡些,我和我妹、我弟三人的性格更为接近,交往也更加频繁。
看电视剧,总有些情节是关于兄妹姐弟直接的,大多表现出来的就是小时候明争暗斗,互不相让,到长大之后也照样如此。但是事实真的会这样吗?你越是吵闹,对对方的了解就越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妙不可言的感情,这种感情会潜移默化地牵绊着你们,直至融合在一起,怎么也分不开。
我认为老大可以带老大,但应该考虑老大和老二的感受。
1让老大参与照顾老二的过程,会让老大有成就感
其实,让两个孩子和平相处的方法很简单。即:让老大参与照顾老二的过程。这样,老大很容易获得成就感。等老二长大了,老大自然会让老二了。可能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不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怎么来的。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和孩子们分享这些知识了。首先,让他期待这个孩子的诞生。二胎出生后,家长可以积极引导孩子参与二宝。比如让老大给老二拿个奶瓶或者尿布,找老大帮忙。推着婴儿车下楼晒太阳,请老大帮忙擦婴儿床上用品等等。这样的邀请无疑加强了孩子们在老大参与中的精神联系,让老大更加爱老二,在实际行动中接受老二。

2关注老大的行为变化
如果在两个孩子之间发生争吵的过程中,妈妈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保护大,不保护小。当两个孩子同时为妈妈哭的时候,应该抱住老大!因为很多时候,妈妈们会觉得大儿子这么大了,不需要安慰。他们应该安慰第二个孩子。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比起老二,老大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因为老板需要更多的情感需求,而老二大多有生理需求。如果这个时候不理老板,让大宝留下阴影,就不会欢迎二胎了。所以,有了二胎后,父母要多注意老板的行为变化,也要遵守老板之前的生活规律,比如:每晚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等,继续大人的以前的生活习惯,然后让长辈适应有弟弟或妹妹的生活。这样,老大就不会觉得父母偏爱老二,对老二也会好一点。
作者 | 蓝方 幸福双翼学员
坐标 | 美国加州
01 “我永远都不要做!”
周末晚饭后,是大宝常规的做家务时间,他要和爸爸一起把碗筷放进洗碗机。
擦桌子的时候,他还挺开心。
后来他有几个小地方没擦干净,爸爸叫他过来重新加工,他很不情愿地抗议:“我不会去擦的!”
这时,我正抱着二宝,有点心烦。
我过去拽着大宝走到桌子旁,爸爸则一边擦一边演示给大宝看。
但大宝倔劲儿上来,全程闭着眼睛,嘟囔着:“我看不见!我没看见!”
他这种态度,真让人很恼火。
之后,我们再叫孩子摆碗的时候,他干脆彻底耍赖皮——脸朝下,趴在沙发上,怎么叫都叫不动。
嘴里还说:“你们说的只用放碗,为什么还要擦桌子?我就是不要做!”
我抱着二宝上楼洗澡,娃爸把大宝带到厨房里,大宝还在念叨:“你非要我做,我就随便放!”
娃爸想缓和一下气氛,就说:“五分钟以后,爸爸再来叫你。”
大宝马上顶了一句:“我永远都不要听你来叫我,我永远都不要摆碗!”说完,大宝就自顾自地又爬到沙发上。
娃爸也明显来了脾气:“我告诉你,我五分钟以后还会来找你的!”
两父子脾气一上来,像一对儿斗鸡一样,我能想象出几分钟以后,就会一触即发的父子大战。
02 做错事,却倔强的孩子
这两天,在我们教学站群里,大家也在讨论:如果孩子坚持一件明明是错误的事情,把妈妈气坏的时候,该怎么做?
正好,我家大宝也给我提出这个挑战。
我想了一下,至少要先做到——夫妻关系第一。
换作以前的我,就算我嘴上不说“每次你管孩子都管不好”这句话,也会一脸埋怨和冷漠。
总之,我就是想让娃爸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
而我直接插手管娃和娃爸的结果通常是:我累得不行,人家俩人还都不领情,我顿生更多怨念。
这次,我换了一个角度: 既然两父子暂时难以有效的沟通,那我就和娃爸交换任务。
但,如何表达是关键。
我肯定不能说:“你管不好老大,就管老二吧!”
这样的话,会让娃爸更加觉得自己不被信任、不被理解,脾气会更大。
我得换一种方式。
于是,我不带任何指责情绪,还外带撒点儿娇:“爸爸要不要来给丹丹洗澡啊?丹丹想爸爸啦!”
爸爸正好被大宝气得不行,听我这样盛情邀请,屁颠屁颠的上来抱着软糯的小娃。
我下楼去告诉大宝:“妈妈五分钟以后来找你洗碗哦!”
大宝答:“我已经说过了,我永远都不要去摆碗!”
楼上,二宝开始哭,我觉得自己的情绪又要上来了,但心里有个声音说:先暂停!
我接着说:“爸爸需要帮忙,我先去帮爸爸再来叫你,妈妈知道,我的大宝是个很负责任的孩子,你知道该做什么。”
大宝还在嘟囔,但我不再理会他,直接上楼了。
给二宝洗澡时,娃爸也冷静了一些。
他点醒我:“今天一整天他都跟我一起办事,等了再久他都很耐心,还是不错的,估计是累了。”
对啊,我心里的电灯泡一下子亮起来,这不就是正向动机吗?
孩子说那些气话,其实都不是他真心的感受。
他不懂得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但这些胡言乱语背后都是在说:我好累!我好烦!我好希望妈妈能理解我、支持我!
03 一念之转,豁然开朗
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后,我用ABC理论梳理了一下情绪。
我最初情绪的触点(Actingevent)是:孩子说好了做家务又反悔。
我最初的的观点(Believe)是:说到就应该做到。
引起的结果(Consequence)是:这个涉及到孩子价值和道德观问题,一定要现在就狠狠地纠正过来。
而这一刻,走出情绪的我,看到了完全不一样的风景。
我的信念变成了:
相应的结果,也发生了改变——
走出情绪后,我平静了很多。
下楼,我看到大宝边看漫画书边嘻嘻笑。
我走过去说:“大宝,时间到了,跟妈妈一起去摆碗吧!”
大宝干脆地回答我:“我说过了,我不去。”
嘿,小样,还想挑起你妈的情绪?没那么容易。
我转到另外一边,平静但很坚定地看着他的脸说:“妈妈相信你从来都是一个负责任的孩子,你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这个要公平的小猫头鹰,还在等台阶下呢!
于是,我拉起他的手给他具体的选择:“这样吧,你想摆碗呢?还是冲碗?我们分工合作。”
大宝抬起头看着我,我再问了几次这个问题后,他拉着我的手站起来:“我想摆碗,但是我要这样走过去。”
大宝磨磨叽叽地用小碎步走过来,把一大叠碗全部垒到洗碗机的门上,然后挑衅地说:“你让我摆,那我就只能这样摆。”
我依旧不生气,不接他的招。
我说: “你选择摆碗,最终还是要放进去的,如果你想尝试一下洗碗,你也可以试试。”
大宝顺着下台阶:“我要刷碗。”
我们俩分工,我一边摆一边说:“平 时就你知道怎么样摆得整齐,你看这样好吗?”
大宝一边洗,一会儿就忘记了自己的生气,开始跟我聊天,最后还主动地把炒菜的锅、煮饭的锅和给弟弟吃饭的小碗都洗干净了。
糟糕的开始,愉快的结尾,出乎我的意料。
04 三连问,让我泪流满面
记得黄老师曾在一次辅导课上,连续问了三次:“你真的信任你的孩子吗?”
那个问题,在我脑子里绕了很久。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
焦虑失望的妈妈,遇到沮丧挫败的孩子,彼此眼里都只看到对方的不好 ,都想通过强硬的对抗来改变对方,我们就是这样陷入死胡同的。
多么痛的领悟!
觉察到这一点之后,当时正在开车的我,失声痛哭。
自从那次深入觉察之后,我不再担心孩子犯错了,也不再因为孩子明明犯错却倔得像头牛而焦虑了。
可能不少人还会困惑:孩子明明错了还嘴硬,这个问题到底怎么解决呢?
处理完大宝故意违反做家务约定、倔强顶嘴和耍赖事件后,我最直接的体验是:
当然,信念上改变只是第一步。
如何在沟通互动中,打开孩子的心门,让他愿意听我们说,愿意跟着一步步参与到改变中来,就需要我们反复学习、不断试错、修炼取经了。
非常感谢娃爸这个给力的神队友,再加上我对自己的思考和觉察,我才从焦虑的情绪走出来,重回理性,然后发现—— 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很多时候遇到孩子的挑战,我依然会反复尝试和犯错。
但,当我看见自己、看懂孩子之后,就更加坚定了—— 无论如何,带着爱、看见、信任和联结,我和孩子就已经走在共同成长的路上啦!
/ Pexels
看完今天的文章
你最大的启发和收获是什么?
跟幸福君说说呗
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过程中,会让老大有成就感
其实对于让两个孩子和平相处的方式里,有一个很简单的方式,那就是:让老大参与到照顾老二的过程中,这样的话,也很容易让老大获得成就感,这样的话,在老二长大之后,老大自然而然就会让着老二。可能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都不知道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是如何来的,这时候妈妈和爸爸就可以一起给孩子普及这些知识。首先,让他对这个孩子的出生充满期待,等到老二生下来以后爸爸妈妈就可以积极的引导孩子参与到二宝的事情中比如,请老大给老二拿个奶瓶或者尿片,请老大帮忙推车下楼晒太阳,请老大帮忙晾晒婴儿被褥等等。这样的邀请无疑在老大的参与中加强了孩子之间的心灵联结,让老大更加疼爱老二,并在实际行动中悦纳老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