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看第一个孩子烦,是大宝到了烦人的年纪,等大宝过了青春期,二宝到了叛逆期,会喜欢大宝喜欢的要命,二宝都不想看的!!
因为当有了二胎之后,我们包容的年龄底线变成了二胎。哥哥或者姐姐总是被我们有意或无意要求懂事,哪怕他们也还只是个孩子。
其实我们都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很多时候,当你手忙脚乱、无暇顾及时,总会把情绪发泄到大宝身上。很多时候发完脾气,心里后悔到揪着痛,但下一次还是控制不了自己!
我们在伤害孩子,不知不觉间!
还没有二胎,现在看到大宝就烦得很!7-8岁的年龄,真的是讨人嫌的年纪。作业不好好做,讲了又不听!做什么事都是磨磨蹭蹭的,看着就来气,特别辅导作业就是火气飙升![泪奔]
不接受生二胎。
如果因为生了二胎后,对大宝很烦,不指望孩子善解人意,自己都无法理解自己的行为,整天会郁闷死[泪奔][泪奔][泪奔]
我经历过,两个孩子相差10岁,在大宝四年级时生的二宝,月子期间就各种吵大宝,因为我和二宝都需要休息,但是他总是突然的进来出去的,弄出响声,我就很烦,赶上疫情在家上网课,还要检查作业,辅导功课,录制背诵视频,真的让我特别烦躁。那段时间确实大宝挨吵比较多。后来孩他爸给我说了这个问题,然后我们俩沟通了一下,我觉得其实问题大多在于我,他虽然已经10岁,不可能完全达到父母的要求。回想一下他小时候也是被我一天亲八百遍都不够的宝宝。就觉得自己太暴躁,没有站在他的角度思考。我觉得如果发现这个问题,妈妈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二宝会更多的分散了精力,但是不能忽略了老大。如果一味的这样下去,只会伤了孩子的心,影响母子或者母女的感情,严重了会导致大宝的心理 健康 问题。把训斥改成沟通,换位思考,给予大宝更多的关心才是父母需要做的。一家子人都把重心放在二宝身上,大宝自然的会觉得自己被忽略了,自己的疼爱被分走了,这样也不利于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建立。
我现在正在经历着。大宝8周岁,二宝2周岁,自从有了小宝之后,感觉老大有点叛逆,可能也是到叛逆期了。不过我正好相反,我是看见二宝烦,比较喜欢大宝,总是后悔生老二。因为老二没有老大小时候听话好带,老二是个高需求宝宝。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有了二宝之后,更多的耐心放在了更小的孩子身上,耐心被耗光了自然也会显得不耐烦了。
就是怕没精力教育二个孩子,所以一直不敢要二胎。
生了二胎,看见一胎烦的情况大部分家庭都会发生。特别是自己带,没人帮忙的家庭。身心疲惫,身边就有几个例子。
但有一个我就觉得特别好。一胎时好好教育,一岁开始自己吃饭,妈妈煮饭时自己玩,开始培养专注力,睡觉前听爸爸讲故事。多听孩子讲话,问问孩子的想法。这时候爸爸妈妈的耐心对孩子很重要。到孩子上幼儿园时已经说话条理清晰,很少会无理取闹。回家主动分亨乐趣,妈妈在她五岁时怀二胎,之前就问过她想不想要个弟弟或妹妹,她还很兴奋,还说要帮忙照顾。到现在弟弟也上幼儿园了,这位姐姐一直都做得很好,也有吵闹的时候,但相对其他的二胎家庭来说,已经好太多。弟弟也比较听话。一胎教好了,二胎就不会太辛苦,但前题是爸爸妈妈不能偏心。
也不知说得对不对,这只是我看到的例子和个人的想法[呲牙]
因为两个孩子让妈妈手忙脚乱,事情太多了。
不是烦,确切的说是爱之深,恨之切,带二宝已经耗尽妈妈大部分时间与精力,这个时候妈妈心里很希望大宝可以乖一点、懂事一点,让她少操点心,所以不是烦,是爱。
有没有生了二宝以后就讨厌大宝的?
带宝宝下去玩的时候遇到的一位宝妈,没有二宝的时候,和我们聊天都是夸自己女儿如何可爱,如何乖巧,后来生了二宝,就老是跟我们抱怨大宝女儿怎么不听话,有时候会说想把女儿送到乡下爷爷奶奶家。
有好几次在楼下玩的时候,她女儿稍微调皮一点,这位宝妈就会吼孩子,偶尔还打几下,再也没有一年前对女儿的那份耐心了。
有些父母在怀大宝的时候比较重男轻女,心心念念的想要一个儿子,结果生出来是女儿。等二宝儿子出生之后才终于得偿所愿,他们不喜欢大宝不是因为有了二宝,而是开始就不喜欢大宝的性别。
有些是因为大宝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了,不需要父母每天耳提面命,而二宝刚出生,刚出生的宝宝当然需要大人时刻关注着。
有些大宝是因为需要辅导作业,每次辅导作业都让家里鸡飞狗跳,严重的甚至把父母气得血压升高。一边是恨铁不成钢的大宝,一边是懵懵懂懂逗父母笑的二宝,心里的天平稍微倾斜一下也是正常的。不过,这类父母对大宝态度的变化,也不是因为二宝出生了,而是因为辅导作业太累了,很多时候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有些大宝本身就不想要父母生二宝,在二宝出生之后,感觉自己受到了忽视,于是就经常做一些容易激怒父母的事情,以求得父母更多的关注。而带二宝带得心力憔悴的父母看到大宝的行为,就觉得大宝太调皮了太不懂事了,于是恶性循环。
还有些父母本身就不喜欢孩子,或者认为自己还是个宝宝,无论大宝还是二宝都是意外或者因为长辈的念叨才生的,孩子出生了也是给长辈带,所以他们对孩子没有太多感情。不过这样的父母还是很少见的。
对孩子的爱,大部分父母都是一样的,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可能会更爱二宝,但很少会因为有了二宝而讨厌大宝的。无论哪个孩子都是自己生命的延续,很多时候只是精力不济或者经济困难导致情绪不稳定。
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有所帮助,愿每个宝宝都 健康 的成长。
您好,感谢您的邀请!我是高级育婴师、母婴KOL福林妈咪,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很多宝妈会这样的,不过也不是讨厌,而是没有开始那么喜欢大宝了。
都说,做人作父母,就是很难一碗水端平,对待孩子的时候,也会偏爱一个,对另一个没有那么偏爱。
但是,这也不完全是宝妈的错,这里面也有很多孩子和环境的因素:
1、精力有限,顾不上大宝
最开始的时候呢,二宝刚出生需要照顾,常常会忽略大宝。
大宝不满意,但是宝妈也分身乏术,没有办法照顾到,大宝会和宝妈生气。
2、二宝日渐可爱,大宝越来越皮
然后呢,二宝越来越可爱了,二岁的时候会要求自己穿衣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什么都让宝妈觉得可爱。
但是大宝到了“惹人嫌”的年纪,每天调皮捣蛋,老师请家长,大宝也越来越懒,让宝妈生气。
3、和二宝越来越亲密,和大宝越来越疏远
于是,大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但是宝妈和二宝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于是导致了恶性循环。
很多宝妈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自己照顾二宝已经很焦躁了,大宝还不懂事,一直来捣乱,让人烦。
其实这个宝妈自己的心态变差了,孩子一直都很“麻烦”,需要人陪和照顾。一直陪在他身边的妈妈突然不理他了,孩子也会很难过的。
所以,宝妈们太累的话,就让宝爸参与到养娃的过程,对大宝再多在意一点。
怎么会讨厌呢,我现在就一个宝宝,是女孩,反正我是特别特别爱她的,我一直想要两个宝宝,就是想让两个孩子有个伴!也许以后二宝出生了会照顾他多点,毕竟小嘛!但是我也爱大宝,会顾及她的感受,不可能讨厌她
不是说讨厌大宝,有点顾不上,刚生了二宝焦点全在二宝身上,这个时候的宝妈有些睡眠不足,身心疲惫,心情有些暴躁,这个时候大宝稍微犯点错,宝妈脾气就开始爆发了,不是吼大宝就是吵,这个时候的大宝就是最可怜的,随着二宝长大些就会好些
生了二宝讨厌大宝?我感觉自己就深陷其中。
以前一个孩子的时候,大宝就是心肝宝贝,百看不厌。现在有了二宝,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两孩子又差不多大,现在看见大宝就一肚子气。为啥?
上学去还好点,现在放假在家了,家里就不得安宁。让二宝睡个午觉,她是各种折腾,不闹醒了不算完,气的抓狂(默念亲生的,亲生的)。天天打架,二宝太小打不过大宝,所以经常嚎啕大哭,我就得找大宝算账,她还十万个不服气,火气来了就吼他一顿。玩玩具估计也是二胎家庭的导火索,不管什么玩具就抢一个,二宝抢不过,就来告状,当妈的咋断案啊?只能说服大宝让着二宝,还没开口一个白眼就过来了,就是不给。这个恨啊,我的好脾气被折腾没了,剩下的又得呲哒大宝去了。
手心手背都是肉。并不是说讨厌大宝,而是觉得自己精力有限,本来二宝太小需要照顾,就希望大宝能够听话、懂事。可大宝也是个孩子,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妈妈,依然没心没肺的闯祸、惹事,暴脾气上来后大宝就成了发泄对象。
为了孩子身心 健康 ,妈妈要放松心态,自我调整,在照顾二宝的时候,也不能忽略大宝。要时刻让大宝明白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感谢留言
因为二宝现在是在最可爱的时候,而大宝到了狗都嫌的年龄,再加有了二宝,家长内心自然觉得你是哥哥/姐姐了,你大了,你要听话要乖才对。而没有考虑到,大宝他/她仍然还是个孩子而已,他/她没有那个义务一下子就接受这个突如其来的弟弟/妹妹,不可能一下子就愿意和弟弟妹妹分走爸妈的爱,分走自己好吃的好玩的,孩子有孩子的天性,他/她不可能一下子长大成你希望的乖巧的懂事的一点都不吵闹的样子。
其实只是你太累了!
人嘛总会有讨人喜欢的,可能他不用做什么?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气场很搭,孩子也如此,有调皮的,捣蛋的…一大一小两个孩子,不用说小的那个你关注的会多一些,因为他小啊!大宝就会直接的觉得大人偏心,连带着不喜欢二宝…更有可能做一些大人觉得讨厌的事情,比如打二宝,抢二宝东西……大人还一个处理不当的话,后果可能就如题目所说,讨厌大宝了,…其实大宝是可以被理解的不是吗?任何东西都一分为二了,做为大人来说那种落差你也会难过的吧!就连大人的爱都分成了几份,也可能不能这么说,爱是满的,爱这个的同时也得分精力顾好那个……可是作为父母不应该是想着一碗水端平,或者及时顾及到大宝的感受,做出正确的引导……孩子有爱,他同样会爱护小家伙的……自己孩子都被大人讨厌了,他不是很悲哀吗?他出生又不是他能选择的不是吗?
家里大宝四岁多,正处于叛逆期。
现在你说什么他都会跟你顶嘴,
有时候,他即使知道你说的是对的,依旧会跟你顶嘴,
非要反抗一下才好。
二宝四个月,小小的粉嫩粉嫩的一个小人,
可能是大宝小时候,由于没有经验,又是第一次做妈妈,
对他相当的用心和宠爱,
而二宝呢,因为各种压力,所以对他没有那么上心了,
这样一来,二宝反而相当听话,很好带的那种。
这下两个宝贝的反差就出来了,
老大从幼儿园回来就开始叽叽喳喳的,
一顶嘴我就想收拾他,而老二呢,总是对着我笑,
哭一下下就是因为瞌睡了,吃奶就睡觉了,相当乖。
所以孩子爸爸还有奶奶等,都比较喜欢二宝,
而对大宝的小叛逆期很无奈。
老大是我一手带大的,
我当然也喜欢乖的,听话的二宝,
但对大宝,我的爱一点点都没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
因为有了很深的感情,
所以很多时候,我都尽量的在陪伴老大。
出门的时候把二宝丢在家里,陪伴老i大玩什么的,
老大也因此并没有因为弟弟的到来,而受到冷落,
所以还是比较爱弟弟的。
用老公的话说,就是均衡一下,
他们爱老二了,我就爱老大多一些,这样也公平。
我来说说我的观点,不喜勿喷。我只有一个孩子,现在6个月。当我的孩子生下来以后,我一直在盘算是不是要个老二,因为的确是太喜欢孩子。但有件事情,彻底让我打消了要二宝的念头。有一天,我和老公逛完商场,到地下停车库缴费中心排队缴费的时候,排在我前面的一个妈妈带着自己的大女儿和小儿子也在交停车费,当时姐姐在喝奶茶,弟弟躺在婴儿车里。当他们交完费之后,那个妈妈一边用手指着大女儿的脑门,一边几乎是用吼的语气对她说:“你赶紧给弟弟穿衣服!还喝什么喝!赶紧的!还站在这里干什么?”
我看到那个女孩整个人一抖,立马把奶茶放下给弟弟穿衣服。而那个妈妈顺手一下就把那半杯奶茶给甩地下了……
当时我就突然愣住了,我觉得如果要了二胎,是不是我也会和那个妈妈一样?那我的大宝,我曾经捧在手心里的宝该受多少委屈呀!所以,从此之后再无要二宝的打算。
大宝和二宝吵架聪明家长都这样做
大宝和二宝吵架聪明家长都这样做,面对不易解决的问题,孩子可能寻求家长的帮助,其实面对孩子之间的战争,家长很难做到绝对公正。大宝和二宝吵架聪明家长都这样做,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大宝和二宝吵架聪明家长都这样做11、俩娃吵架,大人别急着插手
“弟弟抢我的玩具,明明是我先拿来玩的。”
“这是我的玩具,现在我要玩,哥哥不给我!”
其实,面对孩子之间的战争,家长很难做到绝对公正。又不能完全让小的不要惹大的,也不能完全让大的一味让着小的。怎么弄才好呢?有人说:孩子是天生的外交家。他们知道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没有大人干预,他们会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所以,解决孩子争执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观察,但不急着介入。
如果可以,不妨尝试放下焦虑的心,最好让他们自己去排解争议。因为闹归闹,孩子们也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父母这时候介入,评价谁好谁坏,反而会扼杀孩子解决冲突的机会。所以,试着让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去沟通解决问题吧。
但有一点要注意的,那就是如果他们就快打起来或已经火力全开,或者开始破坏东西,或拿东西丢对方,这时你就必须介入了。要严肃告诫孩子不能使用暴力,并且了解清楚事情的经过,帮助解决问题并进行教育。
当然也有可能遇到一种情况,那就是无论你怎么判决,孩子都不服,或吵得更厉害了。这时,可以停止调节,罚他们去角落里冷静一会儿,待情绪平复再解决问题。
2、二孩养育中父母要避免偏心
二胎家庭常见的问题就是厚此薄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话语,”大宝乖,这个是买给弟弟的,不要 吃哦!“或者是这样”大宝,要让着弟弟哦!“如果大宝和小宝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大多数父母会把大宝拉到一边,然后开启碎碎念模式“你做大哥的,要让着弟弟,怎么能和弟弟吵起来呢?家长们这样做会让大宝产生逆反心理,会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
所以,在宝妈怀孕的时候,就告诉大宝,说他将要有个弟弟或者妹妹,但是爸爸妈妈对他的爱是不变的。告诉他以后要陪伴自己弟弟妹妹,要保护他。让大宝早早做好准备,还能加强大宝的使命感!
3、没有不吵架的孩子,只有不会处理的父母
兄弟姐妹也不是天生就懂得如何相亲相爱。俗话说,牙齿和舌头还有磕碰的地方呢,更何况是性格不一样的孩子。家里有两个或以上的孩子,在相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发生吵架、打架的情况。他们在争吵中熟悉,在碰撞中了解,亲密关系也在过程中逐渐成型。
当问题出现的时候,父母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以后的相处方式。不同的性格有不同的相处方式,所以,只要孩子开心,父母越少干越越好哦。孩子之间的矛盾太常见了。有了矛盾和争执不可怕,父母要学会巧妙引导与解决。
家庭,是一个温馨的港湾,不止对成人,对孩子也是如此,而在家庭中,爸爸妈妈就是爸爸妈妈,他们不是裁判、也不是法官,只是爸爸妈妈这个单纯的角色。
大宝和二宝吵架聪明家长都这样做2那么两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怎么制定规则呢?
1、面对孩子们家长的情感态度是公平的,不因谁小就偏袒谁。
无论孩子们之间发生什么事情,都不以“我是你妈妈,你必须。”“她是妹妹,你要让着她”这样的理由去让孩子妥协。
命令式的语气让孩子感受到的不是爱而是被指使,这样的语气让孩子感觉到被父母爱着必须听家长的话,否则就不被喜欢了。孩子感受的到爱是有条件的,很容易以这些条件来要求自己。
2、规则必须是相互商量、共同决定。
商量规则让孩子感受到的是被尊重,孩子的表达是受重视的。在一个家庭中,规则的制订是为了更好地维护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那每一位家庭成员都应参与规则的制订,都有表达想法的权利。
规则不仅包含孩子应该遵守的,也包含父母应执行的规则。规则的建立其实对家庭成员来说更像是边界,每个人有哪些事情是个人负责,哪些空间是私人空间,哪些家务是共同做的。
3、执行规则家长与孩子言行一致。
规则制定后,家长和孩子必须遵守,不能只要求孩子做到,父母也要做到。家长是孩子的老师,家长们做到了,孩子也会跟着模仿。任何的教育最重要的都是行动的落实,只有被执行才能达到真正教育的结果。
执行中如果出现孩子耍赖、哭闹,要等孩子冷静下来执行,不能因为孩子的这些行为家长们就容忍孩子的不执行。一次的容忍孩子就懂得了任性、打闹就可以得到想要的,规则对孩子来说就没有作用了。
4、奖励和惩罚都要及时、明确地告知孩子。
当孩子拒绝规则或者执行规则时,要及时强化孩子的行为,告诉孩子因为做了什么事情受到了什么惩罚或奖励,让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
但在惩罚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告知孩子是因为孩子没有执行规则,而不是家长们不爱孩子。任何的惩罚都是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而不是为了打击。
家长做错了事情,也应让孩子知道自己受到了何种惩罚并执行。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在任何事情上都不例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