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做啦。貌似直销,但合法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离婚还合法呢。**合法,买了不中奖你自己掏钱啊。
直销的特点是有产品出售,但,进货价和销售价都由公司说了算。你订的货是否畅销,取决于市场供求。一旦价格过高,市场需求下降,不降价就根本销不出去。在销路不畅或者不得不降价处理的情况下,仅凭销售根本无法赚钱,因此,直销的重点在不知不觉中回到了“拉人头”上。使其同传销非常相似。
但是,合法的直销不会使用暴力强迫别人参加,更不会不允许人退出。她会采取一些相对温和的手段,比如:培训。所谓培训,就是让你膨胀信心,不断订货和拉人。内容无比重复,你参加一百遍培训还是这个,换汤不换药。而且,差旅餐费全由你自己出。
直销,鼓吹许多“积极”的思想,比如,要你勤奋啦,要你不甘朝九晚五的生活啦。但是,游戏规则全由人家事先单方面定的,你去玩这个游戏,输了还只能怪自己不勤奋。
勤奋本身没什么对;不甘平淡,创造奇迹,也是积极的想法。但是,世界之大,值得你投入金钱精力的东西很多,也有很多东西不值得你付出。你没必要也不可能什么东西都去尝试一下。天下之大,可以试的东西太多了。有人说喝尿也可以治病,得亲自尝了才知道。你要去试吗?没有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在前,一味靠热情付出,到头来南辕北辙。有人说,拿出做直销的热情去学英语,一两年后,你的收入也翻上去了,不是吗?
直销,绝大多数人都赔钱。赔钱的根本原因是,货远远不是光靠热情勤奋就可以卖出去的。你每月都有最低的订货量。你得不断订货以继续这个游戏。结果,货越积越多。你虽然不断拉人进来,但你的下线也不断的流失,使你不得不再找下线。除了离开的人,大家都陷入了这种近乎疯狂的寻找下线的工作,最得益的当然是公司,和少数最最顶端的人。
直销公司的流失率很高,有的高达90%以上。最起码流失的那些人都是亏钱的。而其招人是不看资历的,只要你符合直销公司的文化(这点很重要,免得有人拆台)。所以,你招人进来,不光给了人家万分之一的发财机会,还给了人家90%亏钱的可能。
那些留下来的人,还存有梦想。虽然,有的人床底下都堆满了销不掉的货。所有的会议上,大家都只允许讲积极的东西。没有人敢说自己的货销不掉!因为,你这样说,就没法拉人进来。为了利益,每个人都会说公司好,制度好。可是,你问问这些人,近十二个月每个月实际销多少,进多少货,是不是每个月进的都比销得多好多?记住,近十二个月每个月都要问,否则人家可以拿最好的一个月来蒙你呢。
我曾是玫琳凯的督导,负债累累。本来不想发这个贴,但是不想让更多的人受害。所以才会写出来。我不知道其他直销是怎么样的,但是玫琳凯已经让我深恶痛绝。可惜的是还有许多的人在为玫琳凯努力“奋斗”着,只为了那个万元督导的梦。其实万元督导真的只是一场梦。美容顾问永远都不会知道督导的事情,因为在玫琳凯,督导必须告诉美容顾问你要走事业道路,你要做督导,做上督导会怎么怎么好,月收入万元。其实等真上了督导,才知道26000的业绩,收入2600,有的督导走事业道路的美容顾问只不过两三人,所以不管怎么样,收入就在3000-3600左右,可是每个月督导都要支付工作室1000的租金,还要订单,还要生活,连吃饭都成问题。别提万元收入。而一个首席团队,基本上只有50人左右能维持这个业绩,其他的都靠补单。玫琳凯公司很聪明,明文规定不许补单,可是每次的开会学习,不停的洗脑,放大梦想,就是变相的诱惑督导补单,国家查了几次都没有办法。如果想拿粉车,只要每个月七万四到七万五的业绩,这个业绩的人能拿到1万以上的收入,但是看看身边几个督导有粉车,就知道她们压根做不到这个业绩,而且远远达不到。就算达到,也不是净收入,要出去工作室费用1000,订单2000-10000,还要生活,所剩无几。于是你得不停的卖货,不停的开发人,因为低于13人在职,和26000的业绩你就会从督导的位置上掉下来。所以亲爱的,只要算算业绩,就知道玫琳凯赚不赚钱,就算做上首席,你也得承受巨大的压力,因为如果首席的母沙龙掉下来,她一样不是首席。一生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玫琳凯的美容顾问,哪个不负债,我没见过不负债的美容顾问,督导更是负债十几万到几十万不等。亲爱的们,慎重吧,多少人几百万进去,200块出来。做直销,如果不是持续大型的会议学习,团队很快就会散掉,就是不停的洗脑,让你坚定所谓的梦想,于是你不停的订单,投钱,到最后你实在撑不下去了,就没人理你了。如果你揭露内幕,还在做的那些督导们就会视你为敌人,她们的心已经被大型会议洗脑洗的太深了,负债累累,还说为了荣誉。就像一个赌徒,投了许多钱,美容顾问指望做到督导翻本。督导指望成为首席来翻本。最后害了自己。喝彩杂志上每个月都出六七百的新经销商,可为什么每年的经销商都是1万多,实际上从来没有增加呢,就是因为太多的督导撑不下去,只能放弃,都倾家荡产。
推销产品。根据查询玫琳凯公司简介得知,该公司成立于1963年,位于美国达拉斯,主营化妆品,该公司的顾问业绩可以通过推销产品拿到,顾问可以通过电话、面对面会议、社交媒体等方式与客户联系,向他们推销产品。
玛丽·凯是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是当今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她的公司从20年前的9个人发展成拥有20万名员工的国际性大公司,这是和她独特的管理哲学密不可分的。“提供妇女无限的机会”是她的金科玉律。玛丽.削企图让人明白女性的思考方式的确有别于男性,但此种差异并不是所谓的较差,或意味着不能和“男性的思考方式”相抗衡。其合理的做法应是创造一种环境,使“妇人之见”不会被认为是缺点,而充分培养和发挥其所谓的“女性直觉”。
1963年,玛丽·凯从她服务了25年的直销部门退休,那时她是一家大公司的全国性培训部门的主管。退休所带来的生活厌烦,使她产生了极度的不满足,她觉得自己辛勤的工作以及自我能力的表现,并没有得到适度的酬赏。但是,玛丽·凯毕竟是已退休的人了,退休——这意味着事业的结束,而玛丽·凯辉煌的事业的开端却始于此。
玛丽·凯脑海里不断浮现出一家“梦想中的公司”,这家公司由她管理,而她就要用“男女一视同仁,提供妇女无限的机会”这条金科玉律做为管理原则,于是,她毫不犹豫地着手完成她的梦想了。
先前玛丽·凯对化妆品没有丝毫经验,她的专长只是招募成员、训练推销人才。经过凡个不眠之夜,她终于对自己已使用10年的皮肤保养品引起了兴趣。那是一位美容师介绍给她的。这位美容师的父亲是一位皮革制造者,当他发现自己的双手和年轻的男子一般无二时,他大胆地推测并断定这一定和每天处理大量皮革有关。于是,他开始了不厌其烦的实验,最后发明出一种可以用来擦脸的改良产品,所以当他73岁去世时,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得多。他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处方,并开发了一种乳液和面霜来为她那家庭式的小型美容院的顾客服务。当她过世后,玛丽·凯马上向她的家人买下了这种化妆品的配方。鉴于商业的敏感,玛丽·凯认定如果经过某些改良,再加上高质量的包装,这种皮肤保养品一定会很畅销的。
当玛丽·凯回忆她的公司刚开张时说:“我首次打开玛丽·凯公司的大门,面积500平方英尺的店面,工作人员有我20岁的儿子理查,以及9位热心的女性。所有的人都同心协力,不需分配工作,我们主动去做所有该做的事。我们的工作有推销、训练其他妇女、主持销售会议,还有倒垃圾。”
玛丽·凯在尽可能知道的范围内找出有名气的化妆品制造工厂,查阅食品药物管理局对化妆品制造工厂的一般条文。她知道省小钱的做法会是将来的致命伤,因而她果断地找到了合适的工厂负责,这就保证了以后可不必太注意这个事业中的生产环节了。
在当时,卖化妆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玛丽·凯深知卖出东西才是事业的开端。她提醒公司办公室的人员,无论如何也不要得罪美容师和推销指导员,而应尊重他们的工作,并为其工作创造有利的条件。
玛丽·凯成功了。1983年,在庆祝化妆品公司创业20周年时,同时庆祝了公司年销售额超过3亿美元、公司的美容师和推销指导员的个人年收入超过5万美元的胜利.在当时,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玛丽·凯的名字荣幸地和女性美容永远连在了一起。
玛丽·凯公司成功的秘诀之一,是以“一家人”的方式来工作。在事业刚开始开创的时期,因为人员少,相互依赖性强,因而很容易做到;而当公司成为拥有20万员工的大公司时,要维持这种“一家人”的气氛就不是件简单的事了。在玛丽·凯化妆品公司中,“人”是最重要的,他们以“人员对公司的向心力”自豪。他们深知,关心别人和追求利润并不冲突,玛丽·凯深信“助人”是创业最重要的动机。有些女性在爬上人事阶梯时,不惜踩踏任何挡住她去路的人。众人对这种行为的解释往往是:因为她是在男人世界里,欠缺安全感,她随时戒备,随时感到被威胁。玛丽·凯认为对女人的这种揣测是不公平的。因为事实往往是妇女的升迁总慢于男士,所以妇女在工作上的任何表现就容易招人侧目。一个充满敌意的工作环境,无论对男性和女性同样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玛丽·凯的成功都是以帮助他人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玛丽·凯说:“公司的结构是建立在互相帮助的基础上的,要想爬上成功的阶梯,非得人人互相合作不可。一个只会想到‘我能得到什么’的人,是不会成功的。只要你帮助其他的人获得他们想要的,你就会得到你想要的。”
玛丽·凯常常听到一些入不敷出的退休人员说“我一辈子都不走运,要是能给我一个机会,现在我说不定干成了什么大事,成了某某大人物了。”玛丽·凯无法接受这种论调,她认为每个人都有无数的机会,但不能坐等机会上门,而必须自己去创造机会。她首先弄明白了一条道理,即:“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入,他们都有能力完成某些重要的事。”基于这种想法,她将每个人都视为最重要的。她提醒所有的管理人员都要注意使每个员工都觉得“自己是重要的”这一点,她坚信这会鼓舞员工们更好地工作。一位优秀的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勉励每一位部属,提高他们的自尊和士气,而不是一味地指责求全。
玛丽·凯说:“根据我对待员工的经验,他们通常能完成你期望他们完成的工作。如果你期望他们表现良好,他们就会表现良好;相反地,如果你预期他们表现差劲,他们也许就会表现失常。我相信一般的员工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符合管理人员对他们的期望。鼓励你的部属努力发展他们从未探索过的潜能,才能提高他们的水平。”“当一个人的自尊受挫时.他的活力也会随之降低。反之,当你让一个人觉得重要,他或她就会有如走在九重天上那样生气勃勃。”
“不但要相信每个人都育能力完成某些重要的事,还要把每个人都视为最重要的人。”这是玛丽·凯在早期事业中的许多不愉快的经验教给她的待人之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