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下几个还是拿完了
我按拿完了算,
大宝不拿3个:剩余3个
大宝不拿剩余的2分之1:剩余6个 3/2分之1=6
小宝不拿3个:剩余9个 6+3=9
小宝不拿2分之1:9/2分之1=18
原有18个
幼儿园大班一般学到1-6的加减运算,理解1-6数的组成。
另外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等立体图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他们的摸索发现中发展了空间思维能力。在活动中还关现他们对于动手操作,自己尝试的活动非常有兴趣和耐心,所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力求新、奇,恰当地悬合知识和趣味。
幼儿园大半学习目标:1、学习6—10数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体验总数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部分数的互补和互换。2、儿学习10以内的加减,正确迅速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体验加减、互逆关系。3、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并区别物体的高矮。4、学习按物体两个以上特征或特性进行分类,学习在表格中勾画图形特征及按勾画好的特征寻找图形,学习交集分类。6、认识球体、圆柱体,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体验平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7、引导幼儿学习以自身为中心和客体为中心区别左右,会向左右转动。
描写思路:首先写《数学公主探案记》的开始,然后写《数学公主探案记》的内容,最后写自己的想法。其范例为:
暑假这段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它的名字叫《数学公主探案记》。在这本书中,我读到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离奇失踪案、怪是一箩筐、神秘邀请函、智破国宝案等等。我学到了许多深奥但是有趣的新知识。每一个故事里的破案人物都能运用一些数学知识来解决难题,他们真聪明啊!
我最喜欢书中的《离奇失踪案》这个故事。这个故事里写了狐小妹智斗大灰狼,她用一道道数学题帮助同学们解决各种困难,还用一道数学题,救了兔宝贝的生命。
通过这本书,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数学,并真正地认识到了数学是一门精致又有趣的学科,它不仅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还能在人身处危险时,救人于危难之中。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像书中的狐小妹一样,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我们长大后就逐渐明白,数学在我们生活中其实是很重要的,那么想让孩子学好数学,数学启蒙是很重要的,下面为大家分享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有什么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1幼儿数学教育,最重要的是启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要给幼儿建立数学认知,把数学生活化、游戏化、儿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
1、通过游戏进行数学启蒙
游戏场景学数学是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最合适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孩子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
因为游戏能对小朋友的规则意识、执行能力和策略意识进行综合锻炼。
游戏都有规则,小朋友要听懂规则、服从规则,同时又要达到目的;当规则变化的时候,他们也要跟着变化自己的策略。
这个过程,不是记住知识点就够的,它其实锻炼了小朋友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综合能力。
2、通过绘本进行数学思维启蒙
没有孩子不喜欢故事的,这种启蒙方法使得原本枯燥的数理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在听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吸收知识。
绘本整个看下来,一点都不枯燥!听着像天书一样的数学知识,在绘本都能找到现实生活中的依据。
以场景式代入的方式让孩子先融入到故事中,再从故事里发掘数学问题,进行解剖和分析。
数学学习最主要的是要体会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毕竟知识是固定的,而背后的思维方法才是最具价值的。
3、看动画片进行思维启蒙
儿童动画系列,片中小人物热爱数学,用数学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将图案、数字和形状的知识融入动画,内容充满互动,帮助幼儿用数学方法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孩子能掌握对数字的认识、数学的技巧,同时发展孩子的思考性。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21、认识数字
孩子认识数字,先从会学数数开始的,有的孩子会早一点,有的会晚一点。记得在我家大宝一岁半的时候,每次带他爬楼梯,他走得很慢,每上一个台阶,我便数一个数字。
刚开始的时候是重复1~10,每次我数一个数字,孩子也会跟着讲,这样经常练习,孩子慢慢就会数1~10的数字了。
当他很熟练之后,我又开始增加一点点难度,从1~20,再1~30,1~40,1~50,1~100,循序渐进。
即使不是爬楼梯,平常走路数脚步、数木棍,或者给孩子一盆豆子,让孩子数,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教孩子认识书面上的数字
先教孩子10以内的,生活中很多场景都可以看得到这些数字,比如门上,车上,马路边上,看到的时候,就和孩子一起来玩猜一猜的游戏,孩子答对了,及时给孩子大大的鼓励和表扬。
10以内的都认识了,之后再教11-20,20-30,看孩子的学习进度,如果孩子知道了其中的规律,可以把数字写在小黑板或者上纸上,让孩子来认读,看谁能读出数字会更多。
2、感觉数量
孩子认识了数字之后,并不代表他就此对数量有了概念,这时就需要大人教会给孩子。如何让孩子感觉数量呢?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完成。
比如,家里买了一些苹果,妈妈对孩子说:“宝贝,你道水果篮中给妈妈拿两个苹果好吗?”然后把2字写在小黑板上,或者让孩子拿3个,4个,5个等。除了水果,家里任何物件都可以用来做引导。
3、5-6岁孩子:数学运算练习
孩子熟悉以上了,就可以开始教孩子加减法,也就是运算。教孩子数学运算的时候,应该是先教加法,后教减法,先易后难,以免一下给孩子带来很大的挫败感。
加法运算
教孩子加法之前,先跟孩子解释清楚什么是加法。
比如,“宝贝,爸爸手里有一个苹果,妈妈手里边有一个苹果,如果我们两个人的加起来,会有几个苹果呢?”让孩子来数,孩子算好了之后,就告诉孩子:“对了,把两边的东西放在一起或者合起来就是加法”。
先教5以内的,1+1,1+2,2+2,两个容易的'夹杂一个难,比一下给孩子来难的,会更能让孩子接受。当孩子熟悉了5以内的之后,再教10以内,15以内,20以内。
减法运算
孩子会了以上加法之后,就可以教减法了,同样也是先解释什么是减法,从5以内的开始算起,难度逐步递增。
4岁儿童数学启蒙教育3逻辑狗
(有趣又无敌的逻辑思维养成神器)
优点:
1、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刷题分分钟钟。
2、比较接近我们实际生活,前面两个阶段,分别从生活的各个方面出发。尤其是交通工具这个部分,从第二个阶段开始,花了一整本来介绍交通工具,交通规则,红绿灯等安全常识。
第三个阶段又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延伸扩展交通工具的常识。
3、 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力,推理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潜移默化地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缺点:
1、 贵。 1-5阶段全部买下来最少要花掉1000块钱左右。
2、 练习册动手能力不多。孩子能动手画的,只有每页反面。它是练习册的涂涂画画部分。 但是整套能让孩子动手的,也就是后面的涂涂画画部分以及后面几个阶段的算数练习。
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
(孩子好奇心和思考力最大化被激发)
这套书中的主人公是两个小矮人,通过这两个小矮人,介绍了13种基本数学思想,启发孩子看待问题的角度,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优点:
以精准,有趣,充满想象力的方式,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并且引领者孩子感受数字和公式背后的思维。 比如第一本中的第一课“不是一伙的”。因为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和唯一答案,
就是通过这样慢慢的观察,思考,再观察,比较,理解,果果开始感受到思考的妙处,并且逐步爱上了思考。
缺点:
因为很多没有标准答案,并且思维能力较强,需要我们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提前做好充分准备,了解每一课想要教授的知识点和引导方法,否则很容易教到中间卡克。
摩比爱数学
(学霸养成必备)
《摩比爱数学》又一步从数学的角度深层次扩展了孩子的思维能力。
这套书分为萌芽篇,探索篇,飞跃篇三个阶段,总共18本。 一般幼儿园小班的(3-4)孩子可以从萌芽篇开始,从认知图形和数字开始进行数学启蒙。
优点:
1、 思维导图。学会看思维导图,用它分析问题,会让孩子更加具有逻辑性和全局性。
2、 每一个主题都有一个动画视频讲解。 只需要扫描“视频讲解”的二维码,就可以进去看知识点讲解。
3、 闯关游戏有趣好玩,下方家长还能给孩子反馈评价,记录孩子完成状态是“是独立思考完成”、还是“引导下完成”,还是“有点迷糊”。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数学题?我家大宝现在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脑子挺聪明,就是粗心大意,总是在易错题里入坑。好几次因为易错题拿不到高分,明明认真做能做对,偏偏一到考试就犯错。。。
知道她这个毛病后,我就开始给她坚持整理易错题,每天让她坚持做10道,一个大周做完,然后把再次错的单独记在错题本上,每天看一遍。现在,这些错题她基本都掌握了,这次数学考试考了100分,我觉得让她做易错题和建立错题本有很大好处。
以后,还会让大宝坚持做易错题,坚持记录错题本,坚持每天看一遍。
文末可获取电子版
点击 我的头像,点击 私信,发送 666 获取电子版
以下是我最近整理的100道易错题(含答案),分享给一年级的家长们,家长们可以打印出来让孩子做,希望能帮助到孩子们考高分。
注:篇幅有限,本文仅展示一部分!
你有没有这样的困惑:
对小宝宝来说,最好的数感、思维启蒙老师就是家长自己,可有些难点却很难攻下来,总是怎么教都教不会;
等孩子大点,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做题目没问题了,可一联系到现实应用,孩子立马又糊涂了;
孩子要面临幼升小了,哪些数学、思维能力是要重点强化的?怎么强化?
怎样才能让孩子培养起真正优秀的数感与逻辑思维,而不仅仅是学会应试技巧?
要不要让孩子去学点奥数?怎么学最适合?
目前家中大小俩娃,主要从事儿童思维能力训练,对儿童大脑发展规律和数学思维培养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执教经验。熟悉美国NCTM数学体系、瑞吉欧教学法,启发式教育,致力于运用思维工具、综合艺术、全脑整合等技术手段拓展儿童认知的宽度与深度,培养和发展儿童的各种思维能力,对儿童教育有着独特性和前瞻性的见解。
最近和朋友闲聊,说起几件挺神奇的事。
第一件事:
有一位我们都认识的家长,孩子叫东东,今年读小学四年级,平时学习成绩一直很好,而且他们学校的数学老师是很厉害的奥数带教老师,每天都会给成绩不错的同学留两道比较难的奥数题目。但是最近她妈妈发现她对数学慢慢失去学习兴趣,老师留的奥数题目也不太愿意去做,总说很难不会做,所以妈妈比较生气,指责她不愿意动脑筋。
有一次妈妈带东东出境旅游,中途到一个有时差的地区换机,在候机的时候妈妈看到时差钟,突发奇想,问东东一个问题——在有时差的情况下航班到达目的地是几点钟?这样类似的题目在东东数学老师布置的奥数题目中出现过,而且东东都是做对的,但是这一刻,面对现实问题,她却呆呆地看着妈妈,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妈妈觉得很不可思议,之后就上了心。经过多次观察,发现凡是需要使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情况时,东东都会茫然不知所措。这下东东妈心里打起了鼓,她实在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东东数学会越学越笨呢?她甚至觉得是不是孩子脑子里有一个“开关”,有关数学的问题,只要一上课做题就“啪”的一声打开,一下课就“啪”的一声关掉。
要是这样那可是一个大问题了。
另外一件事:
有个正读中班的小朋友小米,来培飞做测试,这个孩子20以内的加减法能脱口而出,非常熟练。要知道20以内的加减法是一年级上学期半年的主要内容,人教版还把20以内的减法放在一年级下学期。中班的孩子就达到一年级心算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其他家长也说,这孩子好聪明。
但我们的老师也发现,小米虽然拥有超强的心算能力,可让他数清楚10块积木后,拿走4块,他却不知道剩下几块。
更神奇的是,如果你继续问他10-4=?,他马上能轻松回答出来。一连试过好几次不同的题目,都是这个结果,家长旁边看着目瞪口呆。
WHY为什么孩子学习数学会出现这种现象?
为什么孩子无法理解数字含义?
奥数究竟要不要去学?
WHY这些问题总在不同程度困惑着我们的家长。
这两个都是真实的案例,而且其实并不鲜见,可很多家长往往在初期意识不到孩子数学思维的启蒙进入了误区,等爆发出来会为时已晚。
第一个案例中,东东正在丧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这种兴趣的缺失可能源自于她学校数学老师给她出的奥数题,超过了她目前的真实能力。她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知道解题套路,能迅速解出题目答案,却无法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
奥数的本意是在孩子扎实掌握了现阶段基础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对数学的探索和拓展,而现在已经异化为对知识点简单的拔高,也就是二年级做四年级的题目,四年做六年级的题目。个别牛蛙在数学上具有较强的天赋,经过适当的训练,确实可以通过这样的路径得到提升。但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难度超越了孩子的年龄水平,会给孩子造成无法跨越的困难,势必带来挫败感,如果孩子的抗挫败能力比较弱,一定会削弱孩子的学习兴趣,对孩子信心造成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厌学情绪。
至于东东无法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其实和小米面临的问题是同一个问题,小米能够轻松回答出来20以内的加减法,却不能解决十块积木拿掉两块积木还剩几块的问题,这说明,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加减的意义!小米超强的计算力只是一种强化后的直觉反射记忆,说得再直白点,就是背出来的!这些相关的数学知识,并没有经过思考、运算内化为小米自己的认知,更别提自主应用和表达了。
这些现象也是目前许多数学、思维启蒙教育不足的地方,简单说来:
孩子学习了一种“不落地”的数学
对于启蒙期的幼儿来说,家长是最好的数学思维启蒙老师,但有些家长在进行家庭教育的时候,缺少正确的认知,不能顺应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使用了一些错误的方法。而当孩子进入学校后,往往现在因为入学高峯、班上孩子很多,老师教学的压力大,任务重,有时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做到教学的深入化,孩子对所学内容缺少探索和感知也不可避免,而不少奥数机构也是偏重技巧,能帮助自家孩子对所学数学、思维内容进行深入实际探索感知的依然只有家长。
我有时会在地铁上看见一些年轻家长,在耐心地教孩子学数学。然后仔细听来,他们的方法无非就是不断重复地问孩子:“1加3等于几啊?2加2等于几啊?”遇到这样的情景,我总会感到无奈。这些机械的重复教育,最终会导致孩子出现假听、假说、假读、假写的情况,换一种说法,也就是孩子是靠记忆而不是靠思维掌握了相关的知识,孩子进入记忆学习层面,却不能进入思维学习层面。
大家知道,左脑主数学、逻辑、语言等等,右脑主情感、空间、图像记忆等等,孩子用记忆方式学数学,简单来说也就是左脑的活被右脑干了,但凡进入稍微复杂的数学学习层面,右脑就不够用了,所以数学越学越差也不奇怪了。
WHY什么样的数学学习
是思维性、而不是记忆性的呢?
WHY数学是关于问题的学科,要让数学真正起到思维发展的作用,问题和探索过程就必须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焦点,而不是结果和答案。
和其他任何的学科一样,孩子在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难,而且不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鼓励孩子,将眼光永远专注在过程中,这些过程包括:
“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是什么?”
“你有什么条件?”
“按照这条思路走到底能不能走的通?”
“走不通了有没有别的路?”
“从思考中发现了什么模式?”
“猜一下以后寻找支持的证据和反例”
“想想怎么说清楚(证明)”
“评论一下这些想法”
……
举个例子:
这两天我家大宝(9月开学读小学4年级)上了一个暑假的数学夏令营(是他老妈找的机构)。因为最近比较忙,我也顾不上去仔细考察。第一天回来,他就跟我说他不喜欢这个活动,然后我就看了一下他们的活动教材,头上冒出三滴汗——
第一天内容的内容赫然写着:《等差数列求和活动》
公式
末项=首项+(项数-1)×公差
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首项=末项-(项数-1)×公差
和=(首项+末项)×项数÷2
刷完公式提出问题:请求下列等差数列的和:1+3+5+7+9+11+13+15+17=?
所以我就明白了,其实我家大宝在这样的活动中基本就是懵懵哒。但是既然报了,又不能退费,只能坚持下去,同时,老爸需要尽力想办法弥补前期关注不足造成后果,于是就出了一个游戏的方案,我给老大画了一个图:
我问老大:你看第一幅图,有几个正方形?
老大:1个,
我:几乘几等于1?
老大:1×1
我问:第二幅图有几个正方形?
老大:4个
我问:如果用一个算式表达该怎么说?
老大:1+3=4
我问:几乘几等于4?
老大:2×2
我问:那我们现在看了几幅图了?
老大:2幅图
我继续问:那第三幅图如果用算式表达可以怎么说?
老大:1+3+5=9
我问:几乘几等于9?
老大忽然跳起来,高兴的说:“爸爸!我明白了!1+3+5+7+9+11+13+15+17一共有9个数字,所以9×9等于81!”
我很欣慰。所以就是这样,这就是数学思维过程,它存在于数字的关系中,变化中,需要我们去想象。
真正让我们家长感到焦虑的,是我们对孩子学习结果的关注,而不是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当我们把视线关注在“是什么”,排除掉“为什么”,数学就被降格为一个空壳子,思维的发展再也无从谈起。
实际上,真实的学习和数学历史上的进程非常相似,特定的技巧和方法会在过程中自然产生,公式、解题方式、概念是非常和谐的关联在问题的背景环境中,并且自由生长,好像一棵棵植物。
英语老师知道在阅读和写作的情景下学习拼写和发音最为有效;历史老师知道如果拿走背景故事,人物和日期就非常无趣;音乐老师同样明白脱离旋律、乐章,单讲音符和乐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如果把让解题技巧成为数学思维教育的主要内容后,数学教育认知就会变得割裂,缺乏乐趣,并且狭隘。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曾说过一个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老师要我把下面的句子背起来:两个数和的平方等于该两数的平方和,再加上该两个数乘积的两倍。”这个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一点概念也没有,而我无法记住这些字句时,我的老师就把书扔向我的脑袋,虽然书砸在了头上,但这并没能激发我的智慧。
到如今,我们对数学教育的认识和19世纪可有不同?
中国著名历史人物有:
1、韬略鼻祖、兵家之宗——吕尚
姜子牙(约前1156年—约前1017年),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 。
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谋主、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
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他治国有方,创建了泱泱大国,遗风犹存,累世相续,为后来的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础。
2、春秋第一霸的主谋者——管仲
管仲(公元前725-前645年),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有“春秋第一相”之誉,对内政外交政策进行全面的改革,制定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方针策略,被齐恒公任为上卿,尊称“仲父”。
执政四十年,因势制宜,分设各级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征赋税,统一铸造、管理钱币,制定捕鱼、煮盐之法;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
他秉政三年,齐国大治,成为“五霸之首”。
3、奇谋成霸业、经商成巨富——范蠡
范蠡(lǐ),字少伯,汉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邑(今河南淅川县)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
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后至齐,父子戮力耕作,致产数十万。齐人闻其贤,使为相。范蠡辞而不受,后迁往陶地(今山东肥城湖屯镇陶山,幽栖寺本名“陶公幽栖寺”,俗称西幽寺,始建于宋代,紧邻范蠡墓。)经商积资巨万,世称“陶朱公”。
期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乃中国儒商之鼻祖。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4、计关秦王朝兴衰成败——李斯
李斯(约前280年-前208年),秦朝丞相,河南驻马店上蔡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千古一相。
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秦统一之后,李斯参与制定了秦朝的法律和完善了秦朝的制度,力排众议主张实行郡县制、废除分封制,提出并且主持了文字、车轨、货币、度量衡的统一。
李斯贡献巨大,但是害死了韩非,后被赵高所害。
5、辅佐刘邦创建西汉王朝的谋略家——张良
张良(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族,颍川城父(今河南省宝丰县李庄乡古城村)人。
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被封为留侯。
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张良去世后,谥为文成侯。
《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表现出张良的机智谋划、文韬武略。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