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人说从大宝的长相能看出二胎性别,科学吗

有些老人说从大宝的长相能看出二胎性别,科学吗,第1张

随着二胎生育高峰期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准备迎接自己的二宝。但是这个期间还会有关于“生男生女”的压力,来自于长辈对孩子的期望或者自己家庭的负担。更有好事者对二胎宝宝的性别喜欢“妄加断言”,甚至还总结出一些民间方法,帮你判断肚子里宝宝的性别。下面小编总结了一些民间判断二胎宝宝男女的说法,仅供孕妈妈们娱乐,不足为据哦。

1、如果大宝是女宝宝:女孩尿尿呲的远的话,二胎宝宝是男孩,近的话是女孩。

如果大宝是男宝宝:男宝尿尿呲的近的话,二胎宝宝是女孩,远的话是男孩。

2、如果大宝头顶的旋儿在中间,二胎宝宝是一样的性别;如果头顶的旋儿偏向一侧或者多个旋,二胎宝宝的性别与第一个宝宝不一样。

3、如果两次怀孕期间孕妈妈的妊娠反应不一样,多半宝宝的性别不一样。

4、如果大宝是男孩,却长得秀气像女孩,那么二胎宝宝多半是女孩;如果大宝是女孩,却长得带着男孩子气,那么二胎宝宝多半是男孩。

5、怀孕期间孕妈妈变得能吃怀的多半是男孩;不能吃多半是女孩。

6、如果大宝日常喜欢鲜艳的颜色,二胎宝宝多半是女孩;如果喜欢偏冷色、深色,二胎宝宝多半是男孩。

7、如果大宝的腿纹是对称的,二胎宝宝的性别一样;如果腿纹不对称,二胎宝宝性别不一样。

8、大宝爱吃大拇指二胎宝宝是男孩。

9、生完宝宝看胎盘,胎盘大二胎宝宝就是女孩,胎盘小二胎宝宝就是男孩。

10、如果大宝女儿长得像爸爸多一点的话,二胎宝宝是男孩,如果大宝女孩长得像妈妈多一点,二胎宝宝还是女孩。

11、“前轨儿后轨女”。轨是指宝宝额头前的一个半圆,在额头前二胎宝宝就是男孩,在靠后的位置二胎宝宝是女孩。

12、大宝女孩小时候喜欢站着尿尿,二胎宝宝多半是男孩。

13、看大宝的肚脐,肚脐粗二胎宝宝多半是女孩,肚脐细小二胎宝宝多半是男孩。

关于肚脐还有另外一个说法:看大宝肚脐:如果大宝的肚脐眼是上包下就是女孩,如果是下包上就是男孩。

14、看大宝的指纹,圆的叫斗,是个手指头单数的斗,二胎宝宝是女孩;双数是男孩。

整理的民间流传,孕妈妈不必太当真,可以对照一下,预测二胎宝宝的性别,仅供娱乐而已哦,看看哪几条应验了。孕妈妈还听说过其他类似的民间说法吗?也可以评论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我觉得父母想要生二胎的话,一定要问过大宝的意见。因为生第二个孩子之后,原本都属于大宝的爱就会转移到二宝身上。这个时候大宝可能会不开心,或者出现发脾气的情况,所以一定要看大宝的医院,再决定要不要生二胎。

有的父母在生二胎的时候不会询问大宝的意见,因为他们觉得小孩子不懂什么,所以他的意见并不重要。但等到二胎出生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自己当初的想法有多么的欠考虑。有时候在二宝出生之后,大宝会出现打二宝的现象。大人们往往都会指责大宝,认为他应该更照顾弟弟一些,但是父母却忘记了他也是小孩子,他也需要照顾。有的时候父母会觉得大宝不懂事,但是父母却忘了曾经关注点是全在大宝身上的。突然间家里有一个新成员之后,大宝可能会觉得自己的父母不爱自己了。所以生二宝一定要问大宝的意见。

有的时候不是大宝不懂事,而是大人给大宝的糖太少了。这个糖就是父母的爱。比如说给大宝两块糖,就想让他分享给别人一块儿,就对大宝来说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父母给了大宝200块糖,再想让他分给其他的人几块,大宝一定会欣然同意。所以一定要多爱大宝一些,多听他的意见,这样家庭才会更和谐,生二宝的时候大宝才会更懂事。之所以生二宝要问大宝的意见,是因为如果大宝懂事的话他不会不同意,如果他特别反对的话,那就更应该要问他的意见了。只有找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这样才能让大宝接受二宝的存在。

所以我觉得要生二宝的话,一定要问大宝的意见。一定要让大宝觉得父母是特别爱他的才可以,这样大宝才会更加有安全感,更加爱护二胎的宝贝。

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我的答案是:可以告诉孩子。但同时要看到这个问题的背后:如何让孩子正确地对待金钱?要拿捏好度,避免因噎废食和过犹不及。太过富养,孩子容易骄奢;太过穷养,又会影响孩子的格局,我的建议如下:

1、让孩子知道父母的工资来之不易。可以带着孩子到你工作的地方,看看你是如何辛苦地赚每一块钱的。孩子亲身体验到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和不易,就自然而然地珍惜每一块钱。记得我小时候,父亲为了省几块钱,拉着板车走了十几里路去外乡拉煤,这个场景我亲身经历,直到现在都印象深刻,基本不会乱花钱。

2、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财务管理,培养责任感。比如我们家里的钱,包括每个月用于衣、食、住、行的费用,给老人的养老费,给朋友的结婚生子费用,给亲戚的孩子们买生日礼物的费用,捐给山区孩子的善款等等都会让孩子知道。孩子在了解家庭财务支出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懂得了关爱亲人,懂得了礼尚往来,懂得了力所能及地做公益,回馈 社会 。

3、每月给孩子一定的零花钱,由他自由支配,培养孩子理财的能力。这方面,父母要注意引导,引导他正确地分配钱的去处,比如一个月给100元钱,用于储蓄、用于买玩具零食、用于社交等等各多少钱。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体验,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成长,要允许孩子在花钱上犯错误。比如我的一个朋友,让孩子自己拿钱买东西,别人花5块钱买到的东西,她花了20元。但朋友没有批评她,20元能买到快乐是非常好的事。只是在孩子知道了别人的价格后感到难过后,她才告诉孩子,买东西可以“货比三家”。

4、引导、培养孩子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钱是一个工具,它能买来很多东西,满足我们的需求和欲望。但也有很多东西是它买不到的,比如 健康 、亲情、爱情等等。让孩子能以自然、客观、流动的态度看待金钱,既不会轻视钱财为粪土,也不会时时处处为钱所役。这方面,家长的言行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作者:

吴志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系主任

张晓平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 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咨询专业研究生、韦志中心理学网校中国文化心理学系学员

父母的经济收入是否告诉孩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各执已见,争论不休,至今为止,尚无一边倒的结论和认可。

我先讲两段故事:

一个是我父母亲。二老在世时都有退休工资,退休后的工资都是自己保管、自行支配。我们兄弟姐妹六个虽然条件各异,有好有差,经济上有时也捉襟见肘,甚至等米下锅,但从来不过问父母的收入和积蓄,也不打听资金使用方法、方向。二老均有高度的隐私权、拥有权和自主权,活的很自由、很开心。

父亲先走,剩下母亲一个人,我们兄弟姐妹仍然坚守尊重老人自主权力,谁也不打听,谁也不打主意。相反,母亲生了一场病后,我们儿女主动凑钱给老人护理费,这样一直坚持到母亲去世。

母亲的老年享受到儿女孝心很开心,逢人都显摆,感觉腰板硬朗,心情很安然,生活很规律、很欣慰。没有因为自己手中有钱而惴惴不安,没有为自己的养老钱被儿女瓜分,老无所依而担心受怕。始终享受着我的资金我作主、任何人都无权干涉、经济绝对独立的权利。

这样的状况一直维持到母亲寿终正寝,带着自主、自信、自尊的微笑离开了我们。

一个是我自己。我和老伴都退休了,退休金由老伴保管,怎么支配互相商量。女儿出嫁十多年,无论她经济上难与不难,从来不打听我们有无积蓄,从来不管我们经济使用、开支情况。

女儿既聪明又孝顺,因为她知道:

一是要尊重我们的自主权,确保我们安心度过晚年。

二是明白我和老伴从苦日子里走过来的,不会乱花钱,所以,怎样花钱从不过问和干涉。

三是她是独生子女,既便现在不告诉他收入情况,只是代她积累和保管而已,早晚都会一分不留的全部交给她。

四是她真要急需用钱时,只要开口,我们会倾力相助的。

反过来,女儿、女婿一再叮嘱我们,该吃吃,该喝喝,该穿穿,该游游,该玩玩,不要心疼钱,不要考虑她们,她们会努力,会让我们放心。

逢新年有礼,逢我和老伴生日她们有礼。平时,稀里糊涂的接快递哥电话,稀里糊涂的把快递拿回家,总是突然“袭击”,我们想要的、没有想到的会意外的回到家,让人真正体会到了“女儿是父母小棉袄”的无限温馨。

其实,假设她像有些孩子,一门心思打听父母收入,或者是动歪脑筋啃老,就我这脾气和个性,肯定会严肃拒绝和坚决制止的。

我的道理很简单:

把孩子养到而立之年,孩子必须要有而立之志,而立之为和而立之能。自己不努力,始终盯着父母的口袋,一是太无能,二是太自私,三是太不孝顺。这是做父母最不愿意看到的。

父母能帮自然会帮,他们见亲生儿女受苦受穷,会比儿女本人还着急,还操心,孩子不出声,老人也会义无反顾的慷慨解囊。

而儿女迫不及待的打着要知情权的理由,窥探老人的收入是极不道德的,如果后面还有釜底抽薪的想法和做法,更是不孝不敬,不仁不义。

说穿了这是一个道德品质问题。

按常理:

老人老了得靠孩子们养老,这是代代相传的生存链,是天经地义。

老人老了能自给自足,不给孩子找添麻烦,是在为孩子减轻负担,孩子应该深感庆幸才是。

老人老了还能腾出手来帮孩子一把,是孩子的福气,应该具备感恩之心。

老人老了,挖空心思掏空老人腰包,全心全意为自己。老而被剥,老无所孝,老无所依,真让人心寒齿冷。

最后说一句难听的实话:

老人的收入是老人的养老保证金,告诉给你,只当耳边风;不告诉你,不打听、不指望、不生气。即便资金有盈余,只当老人帮孩子代管,不要过问,不要巧取,不要豪夺。

这笔定期存款无论多少,早晚会交到儿女手中的。

让老人家中有粮、袋中有钱,安度晚年,心中不慌, 健康 长寿是做晚辈最大的尽心和尽孝。

父母该不该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很多家长一般不会告诉。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的收入过高,告诉孩子,会让孩子从小不思进取,认为家里有的是钱。有的认为不告诉孩子,是觉得自己的收入太低,怕孩子与别人家的父母的收入作比较,而影响自己的形象。

其实我觉得应该告诉孩子,原因有真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很辛苦。比如说,我曾经问过我的儿子:“妈妈挣钱容易吗?”

我儿子说:“不容易。”

“为什么你觉得妈妈挣钱不容易?”

“因为你的嗓音沙哑了,都还要坚持给同学们上课,好辛苦哦。”

由于我儿子知道我们挣钱也不容易,所以说他一般还是比较节俭的。

第二,告诉孩子,要学会节俭。不管家里有钱没钱,节俭都是一种美德。不能手里有多少钱就用多少钱,要学会有计划的开支,要学会储蓄。如果我们不存钱,到时我们需要钱的时候到哪个地方去弄呢?

第三,让孩子对家里的开支有一点点印象。比如说有一个周末,我叫儿子自己去买菜。我问儿子,你觉得应该要多少钱能把今天的菜买回来?儿子说20元。那好,我就给了他20元钱。结果他就只买了半边卤鸭子和一点点肉。(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我问儿子,今天有水果吗?今天有蔬菜吗?你今天买的这点菜够我们吃两餐吗?儿子使劲的摇头。

通过这件事,儿子知道我们一家一天的开支远远不了20元钱。

第四,告诉孩子不要盲目攀比。尤其是我们是工薪阶层,收入本身有限。别人家有的,我们家没有,不要看见别人家有什么,就一定要自己就应该有什么。所以从小儿子一般都不会乱要东西,什么零食玩具都是我们主动买给他的。

所以说,告诉孩子父母的收入,并给他传授正确的消费观对孩子还是非常有用。

我是睿心妈妈,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专注于分享 育儿 心得与经验,希望你能喜欢我的分享。

父母完全没有必要把自己的收入告诉孩子,做为子女更不应该时刻想着父母手中的钱财,甚至忘图据为己有供自己享受。父母把子女扶养成人己经完成了把孩子养大的任务,剩下的就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创造财富,才能做有利于 社会 发展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

人没有压力轻飘飘,在生活上年轻人有点压力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和创业。一味着指忘父母的帮助来改变自己的生活朝好的方向转变,只能是助长不劳而获的懒惰思想,最终惰落为腐败份子也不是没有可能。

现在 社会 上出现年轻人不出去工作,坐吃父母祖产的不在少数,追其原因主要是父母溺爱的结果,他们从小过着穿名牌,吃洋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劳而获寄生虫式的生活,小活不肯做,大活又做不来总是认为自己是当大老板的料,只是手中没有资本金而已。

在这些人当中有些是忘图鼓动父母卖掉房产做为自己的启动资金来完成自己当老板的梦想。其实这种子女就是来坑爹的,用不了半年就会赔个毛干爪净。商场如战场这种人我见多了,以前我工作的物业单位是出租写字楼的,里面都是红桥市场老板,他们来的时候凌云壮志半年下来,欠下房租就跑路了的不在少数。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一个目的,家长把孩子养大成人,就完成了任务。自己的收入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告诉子女,捂好自己的钱带子不要让自己的养老金被子女败掉,到时候自己有个大情小事,都拿不出钱来圆场!

  父母应该把自己的收入告知孩子,毕竟孩子是家庭成员之一,有知情权是孩子应得的权利。但是让孩子清楚父母的收入后,怎样合理的教育和引导就必须要慎重了,否则,孩子真的会不把父母辛苦挣的钱当回事,随意乱花,甚至花父母钱也不知道感恩呢。下面我谈谈怎样合理地告知并进行教育和引导孩子。

  第一,工薪阶层父母在发工资后告知孩子。 一般来说,工薪阶层家庭都会有自己家庭理财计划,发工资后家长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专门就当月拿到手的工资进行理财计划安排与孩子进行交流。当孩子清楚父母收入都用于哪些理财与开支项目后,对怎样过日子会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如果家长不与孩子谈收入以及家庭理财与开支等事宜,又无给孩子零花钱的习惯,孩子从小就对会挣钱与理财没有概念,自然对合理花钱消费也没有概念。建议家长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后再告知孩子相对合理,因为孩子对数有了概念,课本知识中也学到钱的相关知识。

   第二,做生意的父母就收入告知孩子的方式。 相对来讲,做生意的父母由于收入不可能像工薪阶层的父母那样,有一个相对的确数,就得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与孩子一起来做分析了。当父母和孩子谈收入话题时,恰好是对孩子进行财商的培养呢。比如让孩子知道何为公司经营中的流动资金、负债、用于家庭可支配的资金、家庭固定理财资金等。如果父母不告诉孩子,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错觉,误以为父母每天都在生意中都会有不少收入,自己可以随意去花,反正花的也不多。因此,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清楚公司经营部分的资金和家庭理财开支是两块内容。

   第三,不管是工薪阶层还是做生意的父母,都要就收入给孩子明确一个态度。 这个态度就是父母挣的钱除给孩子的零花钱外,其余所有的钱都不属于孩子。否则,孩子就会误以为父母的钱就是自己的钱,很容易不知道珍惜,胡乱消费。事实上,在中国家庭的传统观念中,恰就是父母辛苦操劳一辈子,将来都要把钱与物留给儿女。很多不明事理的父母就是用这种观念害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啃老族。因此,现代父母应该更新观念,让孩子知道将来成人后,必须要靠自己的努力去打拼,而不是靠继承去享受。即便父母有让孩子继承的意愿,也得先培养孩子自食其立和持家理财的能力,根据孩子的表现,适当给予经济支持,而不应该孩子一要就全数给。

 总之,告诉孩子自己的收入,并不是一件小事,需要父母慎重考虑,合理告知,并适当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孩子知道父母挣钱不容易,花钱应节约。

我爸妈从来不告诉我,我一直以为家里很穷,上了大学买衣服都只买淘宝几十块钱的,后来有一天我妈来看我,看我穿的一身地摊货看不下去了,于是拉着我去商场买了一身衣服,说咱们家没那么穷………

答:视孩子品格而言。

1、优秀孩子,只关心父母的 健康 ,不问父母收入,更不要父母丝毫。

2、孩子经常叮咛我们:“爸爸妈妈尽管吃好、用好、生活精致、身心 健康 ,孩子们永远是父母的坚强后盾,有孩子在,请爸妈做月光族。”

3、对于啃老族,父母必须留一手。

4、 历史 的经验值得注意,周边有许多老人因全盘托出,最终后悔莫及。

我觉得应该因家庭而议。我们老俩口都有退休金,我们又种了二十五亩地,我从零三年退休到现在,老伴从一二年退休到现在,儿子两口子从来没问过我们每月工资多少,都是我拿着钱工资卡自己分配,儿媳经常给我俩买各种穿戴,我们的穿戴基本都她包,儿子只管往家买吃的,变着花样买各种好吃的,有时我说买多了吃不了,他说你舍不得吃。我说你知道我们开多少工资吗!他说我也不会用你们的钱,不需要知道,只是你们喜欢啥就买啥,你留那么多钱干嘛。因为我身体不好把密码写在纸上,告诉他放在哪里,他说妈你想太多了,你身体没大碍的,只要你开开心心的玩,快快乐乐的什么事也没有。听了这样的话你心里能不甜吗!这不是用钱换来的幸福,而是媳孝孙贤的快乐!

大宝的同学来我们家玩,每次回去都会问大宝索要一个玩具,前两次大宝都爽快的给了他同学玩具,后来,他同学的妹妹也过来,因为第一次大宝给了他同学和妹妹一人一个玩具,他妹妹第二次来,她走的时候又开始问大宝要玩具。

而这次她妹妹想要的是大宝最喜欢的超级飞侠的套装玩具,大宝把他摆在了书架最显眼的地方,当他同学妹妹提出要这个玩具时,大宝态度很明确的说:“不行,这个是我妈妈给我买的,你让你妈妈买吧。”可是他妹妹却一直不肯走,她爷爷就在外面一直等着,最后还是哭着回去的。

记得有次大宝在小卖部买吃的,这个同学很想买然后跟大宝说:“我爸爸说我家没钱。”然后大宝买了吃的就分了一半给他。

然后回来大宝就问我:“某某同学说他爸说的他家没钱,我家有钱吗?”

我认真的看着大宝说:“你读书,买书,买吃的,买玩具的钱咱家有,你不要太担心家里没钱了,不过我们买东西也是要有计划,并且节约一点。还记得以前爸爸妈妈带你去爸爸公司参加年会吗?那就是爸爸工作赚钱的地方。”

大宝点点头,说记得记得。

我接着和大宝说:“你有想要的东西,要和妈妈说,只要是合理的,在我们家经济承受范围内,我们可以有计划的买,但是妈妈绝不允许你伸手去问别人要吃的,要玩具,这样子是很没礼貌的,要是让妈妈知道了会有惩罚的,想要的东西我们要自己努力买,而不是只想伸手去问别人要。”

我认为父母是可以把家里的收入情况告诉孩子的,但是要注意说的方式,而不是只告诉孩子一句,我家里没钱。

这样子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就容易陷入钱的匮乏中,每天都活在没钱的担心中,可能很多孩子会像大宝的同学一样,既然家里没钱,就会想办法去问别人要,这些习惯都是很不好的。

尤其是当孩子主动问家里有没有钱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和孩子说,用他听的懂语言去说,他才能理解。

即使家里没什么钱,也可以告诉孩子真实的情况,并且要和孩子说,没钱只是暂时的,以后努力学习可以自己赚钱的,不要让孩子每天都担心着家里没钱,而不能好好学习。

还有那些本来家境还可以,骗孩子说没钱的,可能父母想让孩子节约,但是如果方式不对,孩子也容易陷入钱匮乏中去,所以最重要的和孩子说的方式,并且告诉孩子要养成节约,并有计划用钱的好习惯。

说不好,小时候家里做生意,有时候有亏损,家里的事我也都关心都知道,小小年纪就很忧愁,我爸妈都没我愁的狠,挺累。而我弟就不一样了,再怎么跟他说挣钱不容易,他也不拿钱当回事,不知道心疼。

生二胎需要考虑大宝的意见,大宝不同意的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生二胎大宝不同意怎么办呢?这个问题只有三个答案。不管他的意见直接生,之后再考虑调和大宝的情绪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在准备要二胎前已最大努力去说服大宝,从而让大宝能够心甘情愿的接受弟弟妹妹的诞生。不同意就不生了,尊重大宝的意见。如果是第一种选择,重点就在于需要关注和解决从怀孕到生产甚至之后一段时间大宝对待这件事情的情绪起伏,这很重要,尤其是对六岁以上的大宝来说,这是因为六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已经待过几年就要上学了,在幼儿园同学之间会有交流,对于有弟弟妹妹的同学来说很少有说自己的弟弟妹妹有多么好的,都会表现出一种互相争取父母关心的状态。

在这种同学述说的氛围下孩子总是会优先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另外就是孩子在幼儿园就意味着每天要和爸妈分离,在分开的这段时间如果有个孩子一直在爸妈周围由爸妈关心照顾,大宝心里难受是肯定的,所以当做了这个选择那就要花更多心思去了解大宝,了解他的情感变化。如果是第二种选择,那就要从平时的点点滴滴中向大宝去灌输有了弟弟妹妹的美好生活,有人需要你去照顾了,你是大哥了,要保护弟弟妹妹了,激起大宝对二宝的保护欲。善于发现大宝在生活中的需求,由需求来对大宝的思想做说服工作。说服的过程有可能有曲折需要时间,但是要做了这个选择那就一定要获得大宝的赞同,这样对两个孩子都会有益处。

如果是第三种选择,那也要让大宝知道爸爸妈妈做这个决定时有多艰难,让他知道这个选择他在里面起了多大作用,他的意见有多重要,既然选择了就要担负起由此产生的后果,不管是这件事还是以后的任何选择,都要做一个有担当的人。综上所述,三种选择没有好坏之分,应每个家庭的不同而做出相应的选择,但是,选择无分好坏但是有优劣,第二种选择无疑是最优选择,既尊重了孩子的意见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需要的仅仅是多多了解大宝,多多和大宝沟通,孩子的世界不复杂只要用心都能健康成长。祝所有想要二宝的家庭都能心想事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9476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0
下一篇2024-01-10

随机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