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提前让孩子在心理上接受将来的弟弟妹妹
我觉得在二宝出生以前要尊重大宝的意见,如果大宝年龄很小,这个时候TA可能不太接受有个小宝宝来跟自己一同分享爸爸妈妈的爱,年龄稍大一点的会比较容易接受并且有的会乐于接受爸爸妈妈准备要弟弟妹妹。曾听说很多孩子在不愿意妈妈再生弟弟妹妹时而有了弟弟妹妹,结果,大宝对弟弟妹妹“下毒手”的机率就很高。为了避免大宝的内心冲突,妈妈最好能够尊重孩子,在二宝到来之前就让大宝喜欢上二宝。这个就需要正确引导,我女儿在三岁前基本上我抱别人家的孩子她都不愿意,可是三岁后突然有一天跟我说:妈妈,给我生一个宝宝吧,我想天天搂着她睡觉。我说:谁教你说的啊。她说:我自己想的啊。我说:你有很多娃娃可以搂着他们睡觉啊。她说:可是他们都不会说话,我想要个会说话的宝宝。如果大宝到了这种年龄,她自己觉得自己都长大了能够接受弟弟妹妹的时候,做妈妈的可以这样引导孩子:
“妹妹出生后,你会爱她吗?”
“你会给她喂奶吗?”
“你会把你穿过的衣服给她穿吗?”
“你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她分享吗?”
“你会给她讲故事吗?”
“如果妹妹出生了,因为她是小婴儿,需要妈妈抱,需要妈妈喂奶,需要妈妈把屎把尿,需要妈妈每天晚上陪她睡觉,那你就不能和妈妈一起睡了,你要和爸爸一起睡,或者和外婆一起睡,你愿意吗?”
如果孩子对于弟弟妹妹还不接纳,可以提前让大宝与多子女家庭接触,让大宝了解到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
其次,一定要让大宝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并没有减少
每一位妈妈都会说,虽然有了小宝,但是,我对大宝的爱并不会减少。是的,我们的内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是不是也让孩子感受到了呢?爱大宝一定要让大宝知道,而不是在内心偷偷地爱。
你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永远爱她。两个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和小宝一样,永远是妈妈的宝贝。
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这样就算孩子在外面听到别人说妈妈不爱她,爱妹妹的时候,她不会觉得委屈,她知道妈妈对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
不能因为小宝宝的出现而牺牲了跟大宝一起的单独陪伴的时间,要让孩子真切感受到她是独一无二,无可替代的。让她有优越感,另外,如果大宝足够大,可以让她参与到养育二宝的过程中来,让她知道妈妈需要她,让她有成就感。
正面管教中有一个蜡烛演示
是非常好用的一个工具,分享给大家:首先准备代表家庭成员的四根蜡烛,
拿起其中一根蜡烛,将它点燃说:“这根蜡烛代表妈妈,这个火焰代表着妈妈的爱。”再拿起一根蜡烛继续说:“有一天,妈妈遇见了爸爸,和爸爸结婚以后,我给了爸爸自己所有的爱,但同时我也保留着我所有的爱。” 又拿起代表大宝的蜡烛,点燃它,充满了爱的眼神看着大宝,向他微微笑,说“当你出生的时候我把所有的爱给了你,而我仍然保留着自己所有的爱。你看,现在,爸爸拥有妈妈所有的爱,你也拥有妈妈所有的爱,而妈妈的爱,仍然在” 。接着拿起代表二宝的蜡烛,要让他大宝知道,当二宝的蜡烛被点燃的时候,他的蜡烛仍是亮的,对他的爱并没有消失。可以说:“爸爸妈妈觉得你一个人太孤单了,想再生个弟弟/妹妹来跟你作伴,于是,后来你有了弟弟/妹妹,当弟弟/妹妹出生时,我也给了他我所有的爱。你看~”这时一边指着代表他的蜡烛,一边问他:“你的爱消失了吗?” 继续说:“所以,你拥有妈妈所有的爱,爸爸拥有妈妈所有的爱,弟弟/妹妹也拥有我所有的爱,而我,还仍然保留着我所有的爱,因为这就是爱本来的样子,你看,我们的爱现在把整个房间都照亮了。”最后,言语就是多余了,可以将孩子拥抱到怀里。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几本适合多子女家庭看的绘本:
《彼得的小椅子》
爸爸想把彼得小时候用的高脚椅漆成粉红色,好让妹妹使用;彼得看到连小时候的婴儿床也变成粉红色的,再加上玩积木时被妈妈说要安静点、别吵到小妹妹时,彼得忍不住了。他没有哭闹,而是对狗狗威利说:“我们离家出走!”
《小凯的家不一样了》
爸爸一早出去接妈妈,临走前对小凯说:“咱们的家不一样了,它正在改变。”接下来独自在家的小凯真的发现,家里的一切都在变!水壶变成猫,沙发变成鳄鱼,水管变成蛇,还出现了一只大猩猩!……孩子们的脑子里,在想些什么?这是很多大人的普遍疑问,也是众多童书作家乐于描绘的题材。安东尼·布朗的这本《小凯的家不一样了》,描绘的正是这样一个故事。安东尼·布朗从孩子的心态和视角出发,将超现实的梦想在绘本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虚幻的梦境、想像与真实的场景、生活相互结合、渗透,细腻、幽默,神秘不已,惊奇不断。
《隧道》
性格迥异、爱好不同的哥哥和妹妹总是不停地争吵。一天,妈妈要他们一起出门,努力学着和平相处。两个人不情愿地来到了一片堆废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发现了一个神秘的洞。哥哥胆大,钻进去探险,妹妹不敢,幻想着隧道里面藏着怪兽、巨人、巫婆……可是过了很久,哥哥都没有出来。哥哥会不会遇到了什么危险?又急又怕的妹妹终于鼓起勇气,也钻了进去……在一段有惊无险的经历之后,兄妹俩一同跑出了隧道,回到了家里。
《小象欧利找弟弟》
今天是小象欧利的生日,家里可热闹了。妈妈为他做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叔叔、伯伯、还有姨妈们送给他好多好玩的玩具——其中还有欧利最喜欢的旱冰鞋呢!可是,欧利一点也不开心。
《汤姆的小妹妹》
刚开始,妈妈同小妹妹伊娜从医院回家的时候,汤姆还是挺高兴的,他还想把自己的小卡车借给伊娜玩。可是,因为小妹妹的出现,汤姆觉得现在家里都没人理他了。汤姆心想,伊娜还要在我家待多长时间啊。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家里添个小妹妹这样的事,但是,对孩子来说,被忽略和被冷落的感受却总是难免的。一起分享汤姆的故事吧,让我们来看看,汤姆在受到冷落后是如何积极地面对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让自己开心起来的。当然,大人们也千万要记得,无论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关注孩子内心小小的感受,别忘了告诉他你有多么爱他。
《我想有个弟弟》
这些绘本从儿童的角度,深刻地描绘了孩子的这个心理变化过程。爸爸妈妈可以营造一种小宝能够给她带来快乐的场景。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可以搜索微信公众号:yayaread
也可以添加我的个人微信号:yaya201012
我们一起交流育儿,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宝妈文文是一个二胎妈妈,大宝六岁,二宝三岁,两个孩子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吵架,大人们难免会参与其中,给孩子们拉架,但时间久了她就发现,孩子在打架后,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对待孩子的态度,却是截然不同的。比如在公婆家,两个孩子打架了,爷爷奶奶会先把老大说一通,你都这么大了,怎么还欺负弟弟呢?你应该做一个好哥哥,给大家树立一个好榜样。每当这时老大就气呼呼地跑远了,老人就安慰二宝,给二宝拿好吃的,给他看动画片。
但截然相反的是,如果两个孩子在姥姥姥爷家吵架了,姥姥和姥姥却明显偏向大宝,他们会对二宝说,这些玩具都是你哥哥之前玩的,你如果想玩的话,要征得人家的同意才行啊,虽然你很小,但是也不能不讲道理呀。此时的二宝本想展开眼泪攻势,但奈何姥姥姥爷根本不搭茬,他们直接去安慰大宝了,把二宝晾在一边,二宝自然也就不敢哭闹了。文文发现自己的爸妈对老大更加偏爱,而公婆对二胎更加偏爱,为什么会有这么明显的反差呢,有一次他跟父母谈起了这个话题,父亲的一番话让他陷入了深思。父亲说,以后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就让乐乐让著弟弟,当哥哥的就不可怜吗,弟弟出生之前全家人的爱都是他一个人的,这会儿出来一个弟弟,孩子得多委屈呀,你们也不能一味地偏向小的,也要挂念著大宝。
二胎家庭中,为什么姥姥姥爷对大宝的感情是特别的呢?
1、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意义不一样
大宝作为家里的第一个孩子,意义自然是不一样的,而作为女儿的第一个孩子,姥姥姥爷自然视若珍宝,其中既有新鲜感,也有隔辈亲的感情,所谓物以稀为贵,孩子更是如此,人们总是对倾注了更多感情的孩子更疼爱,这种习惯可以持续很多年,而作为家里出生的第二个孩子,往往得不到如此的宠爱,对姥姥姥爷来说,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老大都是最重要的。
2、旁观者清,更能体会大宝的处境
二胎出生了,父母倾注更多的精力照顾更小的孩子,爷爷奶奶也会时常把二宝挂在嘴边,照顾有加(尤其二宝还是盼望已久的孙子时,这种表现就会更明显),他们会同时忽略大宝的感受,而作为旁观者,姥姥姥爷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自然要多疼大宝一些,借此弥补大宝的失落情绪。
3、跟大宝接触的时间最长
有的大宝放了寒暑假,就嚷嚷著要去姥姥家住,而二宝却很少有这种想法,他们更多的时间是跟在父母身边,这也很好理解,父母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经验,总是依赖父母,尤其是宝妈,时不时就要让姥姥姥爷照看宝宝,等到生二胎的时候,已经是过来人,驾轻就熟,也不好意思再麻烦父母,他们带老二的时间更多,这也导致了老二跟姥姥姥爷的接触少,自然没有那么亲了。
可以发现,父母生完二胎后,越是忽略大宝的家庭,姥姥姥爷的这种“护犊”心理就会越明显,他们跟大宝的感情非常深厚,也经常会担心大宝受委屈,基于这种原因,他们也会多多地偏疼大宝,不让大宝的地位受到动摇,这其实也在提醒父母们,即使有了二宝,对孩子的爱也不要发生倾斜。那么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1、就事论事,不要拉偏架
两个孩子的相处中,难免会有矛盾,吵架或者打起来都是经常的事,如果父母必须参与其中才能解决,那么就要就事论事,查清楚孩子打架的动机和经过,不要只看到结果就下结论,该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不要偏袒,也不要觉得二宝小,就含糊过去,父母有原则,才能让孩子心服口服。
2、所谓的一碗水端平,要看孩子的反应和体会
很多父母对一碗水端平的理解,就是吃穿用度都是一样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份额,但其实,这里的公平,还讲究心理上的满足感,当每个孩子都认为自己得到的爱都是独一无二的,父母也就做到位了,这需要父母经常了解孩子的内心,跟孩子聊天,尤其是大宝,更要时刻做到关注和关心。
3、树立大宝的权威
俗话说老大憨,老二奸,这不是没道理的,老二之所以更圆滑,更能讨好父母,就是父母总是责罚大宝,让老二知道趋利避害,做事只捡著讨好的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苏明成的性格,老大呢,却是费力不讨好,也会被老二骑在头上,处处表现不尊重,家庭的排序乱套了,孩子之间没大没小,老大的地位岌岌可危,心理就更委屈和不舒服了。
4、父母越参与,可能效果会越差
很多小事,孩子之间就可以解决,父母的参与只能越帮越忙,他们急于让父母做法官,稍有不公平,就会不满,父母也感觉很累,孩子也容易不独立,还养成了爱打小报告的习惯,其实,父母应该相信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平时多观察,当父母对打架这件事表现得不敢兴趣,孩子自然就学会了和平共处。所以家有二胎,并不只是添双筷子这么简单,不管是父母还是两边的老人,都要做到公平公正,对孩子一视同仁,这样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形成正常的相处关系,也才能快乐地成长。
随着现在国家二胎政策开放,许多父母都有考虑再生一个孩子,但是在考虑生二胎之前,最应该考虑的应该要是大宝的意见,大宝可不可以接受这个弟弟或者妹妹?而父母之间也应该正确的意识到有了二宝要如何去对待大宝的教育,而父母之间在对于养育第二个孩子时也要具备一些基本的能力。
首先也是最基本的需要给两个孩子平等的爱与尊重。第一点对于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需要把握好对大宝和二宝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一点非常重要,不管他们的性别以及年龄有怎样的差距,不能因为二宝年纪小,就让大宝去让着二宝,大宝也是一个孩子。第二,当二宝出生以后,父母不要全部的注意力都在二宝上面,要尽量的对大宝宝吃高度的关注,不要让大宝觉得父母有了二宝就会不爱自己了,对大宝的关注非但不能减少,还要增加。很多大宝都是因为二宝的出生,父母对他的冷落,会对大宝造成心理伤害感到失落。第三点,让大宝参与到二宝的生活教育中,让大宝来照顾二宝对二宝产生感情,同时尽量少干预孩子之间的冲突,让孩子们自己去解决,不要按照自己的主观判断去解决,会让大宝产生失落,对二宝产生抵抗的心理。第四点,有了二宝不要太多,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和节奏,会让大宝感受到害怕,不能因为二宝的出生,大家都要围绕着二宝去转,会让大宝产生落差。这些问题是现在二胎爸妈的必做题,很多爸妈都是有了二宝,认为大宝需要让着二宝,家庭的新生命的到来会让大宝产生不适,平时要去鼓励孩子之间,两个孩子相互鼓励。不要去只鼓励一个人,也要创造大宝和二宝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尽量让大宝去照顾二宝。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