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无知而无畏。是有人说玫琳凯的种种不是,其实是不了解导致的;玫琳凯般的直销在国外已是个成功的销售模式了,不用怀疑;你完全可以是一个应用型的消费者,也可以成为一个经营型的消费者,完全看你自己的选择了。
任何一个工作我们都要为此付出,直销也是如此,不同的是在传统工作模式中,更多地存在着“天花板”效应,而直销就打破了这个“天花板”,可以凭你的能力去尽情地发挥,所以,很有可能你与同学同时参加了工作,你在传统行业中的收入会远远不及在直销业的同学的收入;这是因为直销中无论哪个级别你都可以凭业绩来超越,而传统行业里却不能!
另外,直销的工作时间是弹性的,它为不能全职工作的人提供了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的工作,所以有很多人加入了直销,尤其是做了妈妈的人或是家庭负担重的人。任何工作的收入都会跟你的付出挂钩的,如果你在商城里碰到一个热情向你推介商品的售货员,你会认为她“魔魔怔怔”的吗?
还有,任何产品都会有人说三道四,玫琳凯也不会例外。如果是一个玫琳凯合格的美容顾问,我想她会给你用玫琳凯产品解决绝大部分皮肤护理的问题——有很少部分的不能解决(如严重的过敏性体质的人)也会给出你合适的护理建议。
你那个高材生的同学之所以是高材生,我想与她的确实聪明是分不开的,她比一般人早地看到了玫琳凯的商机和个人为之奋斗的前景,所以她加入了;你与她比起来,她就先你开始开拓市场了,若你现在终于看懂了,也只有奋起直追的份了,你可能不屑我的话,但是我敢断定3年后你再看她,就会吃惊的!——前提是她能顶住传统的压力坚持下来。
最后要说的是: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直销在国外已不是新生事物,接受新生事物也是需要勇气的!虽说你是“碍于情面”走进过玫琳凯的课堂,还是要恭喜你——因为你的勇气!如果你也能坚定地走下去,成功非你莫属!
另外说明一下“一次要订3000元货”的问题:商业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按玫琳凯的业绩利润率计算,每次订货在3000元以上才会得到最大利润,这也是你同学为你着想才如是说吧。
冰封与激情的交汇 中国直销10年了
2005年4月,安利(中国)在广州举行10年庆典,2005年7月,天狮、新时代,也将举行10年庆典……这,都在提醒我们,直销,在中国已正式发展10年了……
而2005年,政府即将对中国直销立法开放,更能彰显这个10年的不同意义。
中国直销的10年,是酸甜苦辣交汇融合的10年,是无奈与积极、心痛与慰籍、冰封与激情交汇的10年。
这10年,何其感慨……
2005年,注定是中国直销行业的分水岭。
因为直销法,也因为中国直销10年的历史。
一个企业的10年,代表了这个企业的生命力和适应力,对此记录,是这10年的一个总结,一个彰显;一个行业的10年,代表着这个行业未来的生命力,蹒跚学步也好,呀呀学语也罢,对此的记录,就是对这个行业历史的完整,是对这个行业生命轨迹的细微刻画……
10年,是一个记录历史和总结过去的好时间……
沉浮10年 风云变幻
1989年秋天,广州,与往年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倘若聚焦到直销行业,这个秋天就显得意义不凡。
这个秋天,美国雅芳公司考察完中国市场后,决定与广州化妆品厂联合,成立中美合资雅芳公司。而随雅芳而来的,还有一种新颖的销售方式——直销。
1990年1月,雅芳中国分公司成立,并于11月14日正式投产。雅芳带来的营销方式令当时试图挣脱计划经济束缚的市场耳目一新。凭借这种销售方式,雅芳1991年在华营业额达3,000多万元人民币,比原先预计的超过2倍多。而1992年1月~5月的营业额又比上一年同期猛增了3倍。也就在这段时间,小平同志南方讲话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经济升温,“下海”时尚。
中国的大好环境、巨大的市场潜力和雅芳成功的案例,让海外直销公司蜂拥而来……
1992年,安利(中国)在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占地58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1995年1月,安利(中国)工厂正式投入使用;
1993年,仙妮蕾德在中国的广州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1995年又在中国天津设立了有限公司并建造厂房;
1993年9月,天狮生物工程公司成立,1995年天狮营养高钙素开始推向市场;
1994年,台湾兴田进入中国;
1995年,玫琳凯进入中国,并经由国家工商局批准,成为首批获准在中国经营的三家直销公司之一。同年4月,玫琳凯在中国杭州成立工厂;
1995年,福州福龙生物制品有限公司转向直销;
1996年,特百惠进入中国,将总部和工厂均设在广州;
1997年7月,台湾华良公司以“消费联盟”名义,进入中国内地……
1998年4月,鉴于“直销不适应当时国情”,政府对直/传销“一刀切”,随后,6月底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经营。
但,直/传销在中国,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只不过是换了一幅招牌,换了一种“颜色”而已,核心依旧是多层次。但转型后的日子让日晖、尚赫、富迪、百美和娜丽丝的影子渐行渐远,诺大的中国直销市场,只有安利、完美、玫琳凯、雅芳四家转型企业,以及天狮、仙妮蕾德、南方李锦记、新时代、福龙等自发转型经营的企业,在一种暧昧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着,当然,在地下操作的,还有一些中小企业和非法传销组织。
2001年12月,一条消息以无比振奋的姿态在业界迅速蔓延着:“中国加入wto了。”不过振奋的原因不是因为中国加入了wto,而是政府在加入wto时承诺“3年内为直销立法开放”……
这振奋里,蕴藏着企盼,也蕴藏着一股韵动。
已在国内的企业,通过种种举动透露着存在和准备发展的声音,未正式进入国内的企业,则密切注视着形势的发展,甚或派出了先遣部队暗地登陆。
2003年1月,美国直销公司如新,以108家专营店同时在四省一市开张的气势,宣告正式登陆中国内地直销市场。如新的登陆吹响了海外直销企业1998年后再次蜂拥的号角:一大批外资直销企业,开始为进入中国市场,做着积极的准备。
而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外表示“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开放”,点燃了中国直销商的万丈豪情,直销公司如煮熟的饺子,相继浮现。1998年后渺无音讯的日晖,也以2亿美元的手笔,整合原华良在国内资产,定下千店计划,重新杀回。
2004年4月,记者听闻业界传言,中国市场打着多层次直销名义的公司,达3,000家之多……
2004年9月10日,中国政府在厦门召开直销立法座谈会议,官方公布的与会企业数字为22家,实际参会企业为23家。这23家企业中,有我们熟悉的直销公司,有我们熟悉的传统公司,也有我们一无所知的公司。这给了业界一个暗示: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各公司或明或暗强力进军或迂回潜行,“狼有狼道,蛇有蛇路”,都一直没有停止过。
分割中国直销市场的蛋糕,已成为海内外直销、非直销公司的共识。业界传言,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6,000余家各类直销公司……
未来的中国市场,究竟是天堂还是地狱?
规范10年 心还不逮
说直销市场是天堂或是地狱,是因为目前直销从业人员多是平头百姓,一饭一衣的温饱者居多,且涉及面广博。成则造福万方,败则遗患无穷。
从直销进入中国起,其特有的多层次奖金制度,和多数培训的“暴富”导向,让直销人员的欲望被人为的放大了若干倍,谁都梦想一夜暴富,谁都梦想名车豪宅。
随着时间的推移,暴富风潮愈演愈烈,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听到一个词——传销。
1993年,传销进入中国之后的第三年,中国传销人员为100万,到1997年,这个数字变到了1,000万。4年时间,成长了10倍。
1,000万,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712%……
数字的演变,说明了倍增的力量,但也更深层地揭示了人们暴富的侥幸心理。
随着人数的剧增,直销商队伍变得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不法分子开始混水摸鱼,在传销活动中偷税漏税、推销质次价高或假冒伪劣产品以牟取暴利,严重地扰乱了经济秩序和社会安定。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能将这场盲目的热潮引向正轨。如1994年8月10日发布的《关于制止多层次传销活动中违法行为的通知》;1996年颁发了《准许多层次传销意见书》,正式批准了41家企业可以进行传销;1997年1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了《传销管理办法》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传销管理办法》的出台是国家对传销的一种肯定,但也给了不法分子投机钻营的舞台。
中国传销市场越加混乱……
1998年1月20日,国务院专门会议研究传销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国家计委、经贸委、公安部、原内贸部、工商局等部门。会议决心“禁止传销”。1998年1月24日,李岚清强调:传销方式弊端很多,应予禁止;2月14日,原国家工商局公平交易局局长李必达表示:对国家,传销祸国殃民;对百姓,传销是家破人亡。
1998年4月21日,中国直销历史永远铭记的日子,这一天,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禁止传销经营活动的通知》,对传销(包括直销)活动全面禁止。
随后,当时国务委员吴仪接见前外资直销公司,听取建议,商讨出路。1998年6月18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国内贸易局联合下发《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外经贸资发第455号),对原外商投资传销公司转型事宜作出明确规定。有64家外商投资传销企业呈报了转型方案。1998年6月底,政府勒令10家外资企业转型,不以直销方式经营。
同年,雅芳、安利(中国)、天狮、玫琳凯、完美、特百惠等相继转型成功……
准确地说,1998年的禁传是对正规直销公司的禁令,而真正危害市场的“老鼠会”组织,则隐藏的更加秘密。
传销的余毒并未随之清除。
为了做好加入wto后3年内为中国直销立法的准备工作,2002年2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关于外商投资传销企业转变销售方式有关问题的通知>执行中有关问题的规定》(工商公字〔2002〕第31号,以下简称“31号文”)。并召集10家参与转型企业转型情况通报会,让从业人员深刻感受到国家对违规传销的打击力度。
其实,政府对非法传销的打击,从来没有停止和手软过:
1998年至2001年,仅海南省工商等部门就清查登记传销人员5万多人,打掉传销窝点1,000多个,抓获从事传销头目280人。2001年共查处传销案件近2,000起,案值近3,000亿元人民币,其中清理变相传销和参与传销人员15万人。2003年9月至2004年10月,全国各地共查处传销案件2,797起,取缔传销窝点11万个,遣散传销人员20多万人次,移交公安机关案件248件……
为能把中国直销市场建立成一个有法可依的市场,就此次直销立法,国家相关部门几次调研、商讨、修订。调研范围包括海外市场、直销企业、业界专家等等,法律法规颁布时间也从2004年12月,推到2005年的2月,3月,4月,5月,6月……政府为的就是要出台一个完善的法律,尽可能的考虑到各方的利益,为的就是行业的正轨而有序的发展。
政府是开明的,在这过程中,一直悉心接受着各方的建议,2005年6月,又有消息传来,此次直销立法就业界反响强烈的拨出比率有所提升:从以前的25%,提升至30%;首批领到牌照的企业将会达到10~30家。而最新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原本“不得采用团队计酬”的规定已改为“未经允许,不得采取团队计酬”。
此次政府为直销立法,参与人员之多,经历时间之久,也是世界少见。为了大局着想,无论政府最终确定的法规是什么样子,一旦出台,我们都必须理解和执行。
有人说,上世纪90年代的传销之乱,主因在政府。但政府一直都是一手抓管理,一手抓建设,政府为中国直销行业的有序发展所做出的种种努力,谁来历数了?
科普10年 正本清源
前几天,记者与中国直销业研究课题组的组长秦永楠教授交流,说到中国直销业的学术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和直销知识普及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1998年之前,中国直销市场上流通的直销类图书并不少,比如秦朔的《头脑风暴》,比如1993年杨谦的《中国,迎接直销风暴》,但都没有对直销做一个系统性的阐述。
而对一个行业的研究,也少不了一个集结思想的平台,这个平台能把不同的观点透彻的阐述,然后在争议中接近真实。这个平台可以是一个研究组,可以是一个学会,也可以是一个媒体。
2003年以前,据记者所知,除1995年瓜拿纳董事长张华等人讨论成立一个传销协会外,中国没有一个研究组。而传销类杂志,则只有1996年出现的《传销研究》,到1997年,广州商报,重庆商报等媒体,也曾开辟“传销专版”,但都因1998年的禁令夭折了。
从1998年到2001年,名亡实存的中国直销行业几乎无法从公开的渠道获得行业的信息,而这段期间,所有的媒体的相关报道,几乎都是一面倒的打击非法传销的消息……
这个阶段,别说学术性研究,就连帮助老百姓分清直销和非法传销区别的渠道都没有。行业人士唯一能赖以慰籍的,就只有当时还是个人网站的中国直销传播网。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直销3年内要开放了,市场意识到了。
2001年11月,记者在知识经济杂志社主编出版了《wto来了》一书,书中就直销过去和未来的形势,做了简单的描述,随后,又主编出版了《直销为王》、组织出版了《直销为什么赢》、《直销心理与服务》、《直销趋势与特训》等一系列图书,同时,2003年1月诞生了《知识经济》刊中刊——《中国直销》,算是开了1998年后媒体正向推动直销发展的先河。
2003年底,《成功》杂志开始关注直销人物,《中国直销研究》关注直销营销方式,2004年1月,记者与几位同仁离开《知识经济》,进入了《经贸世界》,《经贸世界》开始以全面、深层、专业、公正的态度关注和推动直销。随后,《直销世界》、《直销生活》、《直销时代》相继诞生。而随着2004年2月商务部官员对直销立法的表态,越来越多的报纸也开始正向关注直销行业,2004年中,网易更以专题形式报道直销,随后,新浪,搜狐等财经网站,也都有意识的组织和报道直销的正面信息。(当然,这当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后文叙述。)
而最为重要的是,重磅媒体中央电视台对直销的关注,从央视报道主题的变化上,也多少能感觉出点什么来:2004年6月28日“非法传销盯上大学生”,2004年7月13日“祸起传销”,2004年9月13日“央视记者体验传销者的生活”,2004年9月13日“花季少女传销梦”,2004年11月“聚焦中国直销立法”、“聚焦中国直销业”,2005年6月,“直销应该什么样”……
中国直销有序的信息和言论氛围,慢慢形成。
这为直销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民间的草根性专家也好,官家的学者也好,所有关注和研究直销的人,都慢慢浮现出来,开始在媒体营造的氛围和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而深层的研究,也逐渐开始。比如,2004年成立的中国直销研究组,比如商务部直销研究学院,这带动和影响了一批经济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学者、营销专家向纵深研究进发。
而记者日前看到的关于“内资的民族直销企业是弱势群体”,“直销商是小额投资者”的报告,都说明了中国直销学术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崭新的突破,这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直销行业,提供了非常好的参考依据。
同时,随着国家对非法传销打击的常抓不懈,随着媒体对正轨直销知识的普及,民众对直销的认识不再是简简单单的洪水猛兽或者简简单单的暴富良机,人们有了客观的认识,有了自己衡量的标尺。
这一方面减少了“骗局”的产生,一方面也让直销从业者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
但,所有这一切,都仅仅是中国直销学术舆论界迈出的一小步,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来关注和研究直销,更多的更有力的方式促进直销知识的普及,只有让每个人都能明白什么是直销,什么是非法传销,记者想,这个行业也就成熟了……
那么,还没有行动起来的人,为了我们国家的稳定发展,为了亲友同胞的利益,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还等什么?
我同事农丽从2012年开始做玫琳凯,现在家里囤了一堆货,大概有十几、二十万元。为了玫琳凯事业 ,让自己变成了剩女,还差点被单位开除,到现在都还没有坐上首席的位置!
农丽今年36岁,身高165米,容貌姣好,是我们单位有名的一枝花,酒量也很好,每次单位里有应酬,领导都喜欢叫她去陪同。县里有开工剪彩仪式活动都会叫到农丽去做礼仪**,甚至县里的接待办有几次都想挖她去那边上班,农丽本来也很想去,但被她父母强烈反对,这事才不了了之。
2012年,农丽去做礼仪**时认识了王雅,王雅比农丽大5岁,经常开着一部粉色的甲壳虫,我们这里是一个偏远的小县城,开甲壳虫的人寥寥无几,粉色的甲壳虫更加很少见了。农丽跟王雅混熟了之后,就问王雅怎么有钱买得起那么贵的车?王雅很神秘地跟农丽说,她是做玫琳凯的,这部甲壳虫是靠卖玫琳凯赚来的。
王雅说如果农丽对这个感兴趣,王雅可以带她入行发展这个美丽的事业。听到王雅这么说,农丽心里就开始变得痒痒的,经常跟王雅到处去听课。农丽的异常引起了她母亲的注意,当她的母亲知道农丽要加入玫琳凯时,就极力反对。受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农丽有些动摇了,有一段时间就不再跟王雅去听课了。
看见鱼准备上钩了,王雅哪里会轻易放手?王雅就对农丽说她的自身条件这么好,怎么甘心每个月只领那2000元的工资?王雅还说如果光靠工资,她连买化妆品都难,更不用说要买车了。听到王雅这么说,农丽动摇了,背着父母加入了玫琳凯,把自己辛苦存下来的5万元积蓄全部买了玫琳凯。
农丽做了代理之后,经常向我们推销她的产品,那些东西可不便宜,一套产品要几千元。我们单位大部分女同志都是靠工资收入的,一个月的工资就那么两三千元,还要养家糊口,没有多余的钱去买那么贵的化妆品。被农丽推销多了,碍于情面,大家多少都帮衬了一些。
为了能够推销更多的产品,农丽一下班就四处去推销产品,有时候还会去外地参加各种活动。农丽的男朋友是我一个同事的弟弟,父母都在机关单位工作,她男朋友在审计部门工作,看到农丽沉迷玫琳凯,同事和她的弟弟苦口婆心劝说农丽放弃玫琳凯,从今以后好好工作。但农丽不为所动,跟男朋友说分手就分手。她的男朋友见农丽一意孤行,就忍痛跟农丽分手了。
当时我们听到农丽跟同事的弟弟分手时感到非常可惜,都纷纷劝说农丽好好珍惜这个缘分,跟她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了。农丽却把大家的话当做耳边风,跟我们说她的导师跟她说在平台上优秀的人多的是,她可以在平台上找到更好的另一半。见农丽这么走火入魔,大家就不再劝说了。
当农丽的父母得知农丽因为玫琳凯的事跟男朋友分手时,气得半死,说以后不再搭理农丽了。
分手以后的农丽就一头扎入了玫琳凯,有几次农丽竟然不跟单位请假,擅自跑出去参加玫琳凯公司举办的活动,单位领导非常生气,就找农丽去谈话,说如果农丽再无组织纪律性,不改正,单位只好开除她了。当玫琳凯公司那些人知道农丽差点被单位开除时,还动员农丽从单位辞职出来。农丽那时候还真的写了辞职申请书,并把它提交给了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主任跟农丽的母亲有些交情,见农丽要从单位辞职出去实在太可惜了,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农丽的父母,农丽的母亲以死相逼,农丽才不敢辞掉单位的工作。
从那以后,农丽在上班时间也不敢乱跑出去了,但她下班之后把所有的时间都在推销玫琳凯上。八小时之外的时间是属于个人的,况且农丽也没有做出违法的事,对于农丽做玫琳凯的事,单位领导只能睁只眼闭只眼了。
眼见农丽的年龄变得越来越大,农丽的父母非常着急,四处托人给农丽介绍男朋友,但农丽一心扑在玫琳凯上,对那些相亲对象一个都看不上,她的父母看到这样,很生气,发誓也不再管农丽了。因为高不成低不就,农丽硬生生地把自己熬成了剩女,而她的前男友跟她分手后不久,人家就介绍了幼儿园的一个老师给他,并看对眼了,俩人只交往了半年就结婚了,现在人家的二宝都会说话了,那个前男友去年去某乡镇当乡党委书记了,可以说年轻有为,前途无量。而农丽现在还孑然一身,大家都替她感到可惜,说她自身条件那么好,白白浪费掉了。
听同事说农丽把工资、年终绩效等都投在玫琳凯上面了,有些东西太贵,没办法卖掉,农丽只好留着自用。现在农丽家里囤了十几万、二十万元的货,农丽把所有的精力、金钱都全部贡献给玫琳凯这个美丽的事业,但农丽仍然没有爬上首席的位置,她一直都在幻想着自己有朝一日爬上首席的位置!
你好,更多的是在不上不下的位置吧。
不管什么工作,什么职业,都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号召力,加上自律,再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决心,才可以站在最荣耀的位置。
送给朋友们一句话:这样的人干什么都可能成功!(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我们小区现在就停着一辆玫琳凯的粉车,不知道这种是什么级别才能拥有的。
在我们这十八线的小县城,这辆车好像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车主是我的高中同学。她是高二从县城转到我们乡镇高中的,记忆中皮肤黑黑的,并不好看,但是由于自带城里人的光环,还是引起了众多男生的追捧。这样一来,高考落榜也就是意料之中了。
再见到她是十几年之后。
那会儿我刚从乡下调来县一中,新同事中有个教英语的大力给我推荐玫琳凯,极力鼓吹它功能多么多么强大,仿佛我用了它立刻就能脱胎换骨,由乡下土包子变成城里白领丽人。我看着同事既不白皙也不细腻、还有星星点点雀斑的脸,实在是说服不了自己弃用便宜的大宝,换成当时觉得相当昂贵的玫琳凯。
同事见自己说服不了我,把我拽去了位于校门口的玫琳凯的工作室。在那里,我见到了阔别十几年的老同学。只见她一头利落的短发,化着精致的妆容,巧笑嫣然,柔声细语,一口一个“亲爱的”……天哪,哪里还有半点记忆中的样子,我一下子被她迷住了。
她说她老公在宁波一个大学任教,她回乡创业,两人还没要孩子,非常恩爱。
她说我们女人一定要打扮自己,要有自己的事业,自立自强了才能让男人离不开自己,让家庭更幸福……
她还给我修了眉毛,我照了照镜子,果然顺眼了几分。说来惭愧,在那之前,我的眉毛一直是自由生长,毫无形状可言。晕晕乎乎中,我就掏钱买了一套基础护肤品,花了一千多吧,那时我的工资才两千出头。
同事告诉我,我同学已经做到了这个片区最高位置,年薪三十万,经常国内外开会 旅游 ,再努力一把就能拿到公司奖励的粉色轿车了。现在,轿车已是居家必备,年薪三十万也不稀奇。可是,这是十多年前,我那会儿一年也就挣三万。
因为实在太穷,加上刚来县城,人生地不熟的,我终于没加入玫琳凯的创业团队。游说我用玫琳凯的同事也没做下去,除了卖给我一套,手里积压了不少货,直到过期。别问我用了玫琳凯的效果哈,压根儿没啥效果,她们的精致是化妆化出来的,我是老师,不可能天天浓妆艳抹,弄得跟鬼似的,吓到学生我是要负责任的。
后来他们那个工作室搬走了,我只偶然听说一直标榜婚姻幸福的老同学离婚了,离婚原因是她长期不着家,老公有了外遇,他们又没孩子,离婚干净利落。离婚不久,她老公就再婚生子。她黯然在县城买房定居,没想到她的房子和我家买在了一个小区。但这么久以来,只在小区门口碰见她一次,倒是在小区散步时经常能看到她的车停在楼下。我们同学时就没什么交集,现在也不交往。
很多做直销的都亏得倾家荡产,也不知道她现在还有没有当年的风光。反正我身边再没见过一个用玫琳凯的人。
我现在正在用玫琳凯,十几年了。我都是在代理商那拿货,这个代理商已经干二十多年了,她辞去了在医院的护士工作,专职做玫琳凯直销,不清楚现在是什么位置,估计不是首席,只知道她卖玫琳凯嫌了钱。还因此而出过国,得过很多奖励,还奖励了一辆车。
玫琳凯的新产品很贵,尤其是成套的化妆品。我只用老产品,那种经典型的,因为用习惯了,感觉还不错,价格也还能接受。
我朋友不是做玫琳凯,她是做完美的。
因为我开美容院,她一直鼓动我做完美。但实话实说,完美的产品品相太少,并不适合美容院。所以我一直拒绝。
6年前的某一天,她来到我店里和我说,她正在学车,因为她马上可以得到一辆轿车的奖励。
我表示祝贺!她说,你开这么多年美容院,再为厂家销售多少产品,厂家也不会给你任何奖励。你看我,卖完美的产品,马上就可以得到公司奖励的车子了。我还由衷的为她高兴!
6年过去了,还没有看到那辆奖励的车子。我只看到她穷得,到我的pos机刷信用卡都倒腾了很多次。而且一个很好的老公也因为她痴迷完美,而离婚了。
如今快50了,还在完美店里打工,一个月1800元工资。
我以前同事的老婆,去年还是前年拿到了玫琳凯的粉色轿车。坐到什么位置不知道
玛丽 凯伊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商界女强人。她的公司:玫琳凯化妆品有限公司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化妆品销售公司,在全球都拥有雇员。她的成功来源于她努力地工作和坚定信念。他的全名叫做:玛丽 凯伊 阿什
玛丽 凯伊大约在1910至1915年之间出生在美国。(她从不把年龄告诉别人,她认为如果一个女人可以把年龄告诉别人,那么她也可以把一切告诉别人,无秘密而言。)此后她开始上学,不久她的父亲生病了,母亲在一家餐馆每天工作14个小时来挣钱养家。玛丽 凯伊开始做家务,做饭,照顾父亲。
高中毕业以后,她的父亲已经无力供养她上大学,所以她选择了出嫁,拥有了自己的家庭。此后她获得了一份做直销的工作,起初她卖书,后来她上门直销她的护理产品。在这方面,她的销售业绩突出。经理常表扬她却并不给她加薪。这使得她明白一个道理:男人们从不相信一个女人能够在商界取得成功。她开始努力去证明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
1963年,玛丽 凯伊开创了自己的公司,销售护肤,护理产品。到今天,她的公司销售额超出100亿美元,拥有员工80多万人,全球共37个销售代表,绝大多数是女性。玛丽 凯伊希望她的公司能够带给女性更多的就业机会,以及更充实丰富的生活。
一些人认为她所希望创建的公司太过于理想化,而她不这样认为,她一直被大黄蜂精神激励着。大黄蜂体型硕大,似乎不能飞,然而事实上大黄蜂可以飞翔。她说她成功的标志就是大黄蜂,因此她经常带着一只大黄蜂式的发卡。
玛丽 凯伊与她的员工共勉自己的座右铭: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每年她都要举办“颁奖之夜”,获奖的员工可以得到一辆粉红色凯迪拉克轿车,钻石首饰,大黄蜂发卡以及五星级的休假。她给予他们表彰,并不用现金,而是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2001年玛丽 凯伊去世。她是一个有这丰富市场知识和经验的吃苦耐劳的商界女性。她的信念给很多女性提升能力和意愿的机会,她让全世界很多渴望成功的女性将理想变为现实。
我做玫琳凯的理由有很多但现在最主要的是为了我的孩子我想给我孩子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和学习环境这离不开我的努力和改变
我想送我孩子读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初中高中甚至送他出国
我想提升自己不想再让自己每天暴脾气
我想自己事业有成的同时能给孩子一个榜样通过正确的方式教育他也不想再让我的家人和老公失望父母从小对我的付出很多包括我结婚了也还在为我付出和奋斗我觉得自己很对不起他们总是让他们为我担心
结婚了才发现一个女人经济独立是多么的重要所以我发誓我一定要在玫琳凯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结婚了每天都在和家人争吵和老公争吵其实源头还是我的不争气造成家人和外人也一样的现实所以我也一定要在玫琳凯学习如何把家庭经营好
从小到大都很渴望舞台也渴望被尊重被欣赏也很喜欢美的事物我觉得只有玫琳凯才能实现我内心所想要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