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位妈妈的问题是二宝家庭普遍都会遇到的。
我们会发现,自从二宝出生以后,大宝就会明显变得特别不乖、不听话,甚至各方面的能力都会越来越弱。
比如以前可以自己上厕所,后来会出现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的情况。
以前让孩子做一件事,孩子会很快完成,可是生了二宝以后,就会不听话,犟嘴,爱哭,跟家长反着干等。
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让大宝变得这么不乖,能力也越来越弱了呢?
这是因为二宝的出生,父母把更多的关注放在了二宝身上,大宝受到了冷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感受不到父母的关注,缺乏安全感所导致。
当然,作为我们父母来说,不管是大宝还是二宝,我们都是一样的爱。
可是孩子没有这种理解能力,他只能感受父母抱他、陪他的时间少了,对他的关注少了。
她感到自己被抛弃了,失去了父母的爱。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既然孩子哭闹不乖的原因是缺乏爱,缺乏关注,缺乏安全感,那咱们只需要把这些给到孩子就可以解决问题的根源了。
首先,妈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再打骂吼叫孩子。
如果是因为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心情比较烦躁,可以要求家人一起分担,先让自己过得快乐,才能把快乐传染给孩子。
然后,我要求妈妈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全心全意和大宝待在一起。
这一个小时可以和大宝一起读绘本,一起玩 游戏 ,或抱着她一起玩耍,带她去小区散步都可以。
但这一个小时不能带二宝,不能看手机,把这一个小时完全给到大宝。
陪她玩,陪她笑,陪她放松。
每天对大宝做几个动作。
1、告诉宝贝妈妈爱她。
每天多次看着大宝的眼睛,然后开心地、大声地告诉她:“宝贝,妈好爱你哟。”
经常性告诉妈:“宝贝,你是妈妈的第一个宝贝,是妈妈最爱的孩子哟!”
2、行动表达爱
经常性地拥抱大宝,抚摸她的脸蛋、头发,或者是把她拥在怀里讲故事。
因为这么小的孩子,你只有用言行告诉她,你很爱她,否则她只会看到你更爱小宝。
3、告诉她小宝需要更多的照顾。
孩子稍微大一点,我们也可以告诉她,妈妈平常和小宝在一起的时间更多,是因为她还小,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其实,妈妈是很爱你的哟,妈妈还希望你能多帮我一起照顾她呢。
4、把决定权交给大宝。
如果大宝和小宝争夺零食、玩具等,不能一味让大宝去让小宝,尽量做到公平,或者偶尔向大宝倾斜。
毕竟小宝小一点,没有那么敏感,我们要优先照顾大宝的情绪。
也可以把两个宝贝都需要的东西一起交给大宝来分配,给她权利,有父母的信任,她自然不会亏待小宝。
在这个案例中,宝贝经常性有以下行为。
1、经常性问妈妈爱她吗。
妈妈虽然回答,宝贝,我也爱你!
可妈妈的回答不是很走心。
我要求妈妈,以后宝贝再问的时候,一定要停下手上所有的动作,眼神温柔而坚定地看着宝贝,郑重地,大声地告诉他:“宝贝,妈妈当然爱你,你是妈妈最爱的宝贝。”
其实孩子之所以这么问,就是因为她不确定妈妈是否还爱她,她通过经常提问来确定妈妈对她的爱,也就是她已经缺乏安全感了。
2、宝贝喜欢唱反调。
让她做什么,她偏偏不去做。
其实三岁左右是孩子的第一个独立期,一方面她要证明自己长大了,能够自己做主了,所以她不想听家长的。
另一方面,因为她内心缺乏爱,缺乏力量,所以内心焦躁,她会故意表现出不好的言行,其实是想引起妈妈的关注。
咱们以后想要宝贝做什么事情,可以尝试两种方案。
第一种是正话反说。
比如希望大宝吃完饭,可以说,宝贝,我觉得这碗饭你可能吃不完。
孩子如果专业唱反调,可能就会使劲把这碗饭吃完。
第二种,先表达爱,再说请求。
比如妈妈希望宝贝去帮忙提一双拖鞋,那就先把宝贝叫到自己面前,狠狠地拥抱她,再亲亲她,告诉她妈妈很爱你。
表达完了爱,再说:“宝贝,妈妈现在需要你的帮助,你可以去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吗?妈妈抱着弟弟不太方便。”
这样的话,孩子刚刚得到了妈妈的爱,她就会愿意把爱回馈给妈妈。
其实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如果有表现不好的行为,一定是家长的错误教育方式所导致。
只要我们抓住家庭教育的本质,给予孩子足够的爱,足够的关注和安全感,那么孩子就会能量满满,那我们和孩子的一切沟通都会很顺畅。
好了,今天的内容我们就写到这里。
特别提醒1: 送给大家一个福利,谢谢大家在文末留言,并把这篇文章转发给朋友,然后给我发私信,暗号“1”。
免费送你价值19800元的李教授 育儿 视频音频300集 ,帮助你在教子路上越走越顺畅。
特别提醒2: 如果你有孩子的问题想要咨询雷老师,可以给我发私信,约个时间,我给你语音分析,每天限2名。
自己想要再生一个女儿,可是大宝二宝都不同意,应该与孩子沟通好。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毕竟他是家里的一员,他有权知道家里的重要事件。此外,新家庭成员的到来可能会对大哥产生影响,大哥必须面对如何从独生子女过渡到非独生子女的挑战。我们需要知道孩子的真实想法。因为生不生孩子是父母的决定,作为家庭成员,孩子有知情权但没有决定权。
1父母应该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过分溺爱孩子,让孩子变得自私。比如家里好吃的一定是孩子的;父母生病,孩子还闹;对爷爷奶奶破口大骂等等,如果孩子平时有这些行为,说明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原则的,应该及时纠正。大宝在幼儿园需要时间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她的情绪和思想特别敏感,在这个时期生女儿大宝二宝特别没有安全感。
2关于是否要女儿,我们成年人有必要提前告知已经在家庭中的孩子,提前了解他们的想法,和他们好好沟通,思考女儿到来后如何正确对待大宝二宝,这也是需要我们关注和调整的。如果大宝懂事,就要体谅父母。如果父母想要女儿,他们应该准备付出很多的精力来照顾孩子,而不是把一半的精力从大宝身上拿走。
3当孩子成年后,母亲的年龄基本在40岁以上。这时,虽然孩子同意,但他的身体可能不同意。大宝和鲍二宝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父母所谓的给孩子一个伴侣的想法,可能只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如果没有必要的话,他们在生女儿之前就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这不仅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整个家庭负责。以上就是对自己想要再生一个女儿,可是大宝二宝都不同意,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的解答。
有的人真的是住太平洋,人家爱怎么叫怎么叫,至于你这么大意见?
我家里,也叫名字,也叫大宝,小宝。外面一般叫名字,如果也这么叫,就是环境比较陌生,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孩子叫什么。
不想用脑子想。这样简单
是对孩子的“昵称。”
这样也是看别人喜好吧,在外面我觉得还是不要称呼小朋友的名字,现在人贩子那么多,不要透露信息好点。
你可以不听啊,姓名权自由是最基本的法律常识。
这么说吧,如果孩子是你亲自十月怀胎生下,并且一天天陪伴着他(她)长大,“宝宝”、“宝贝,“大宝”、“二宝”其实就是深入骨髓的宣泄及贯穿爱的一种方式,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这种方式只是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己。
如果理解不了,只能说明你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一些东西,好遗憾啊!
可能是小孩刚刚出生那会,做家长的还没给孩子想好叫什么名字。
然后就随便先宝宝,大宝,二宝,小宝先叫着咯,后面名字确定下来了,小名叫习惯了突然改口不习惯吧,所以哪个习惯就叫哪个。
还有可能就是不是很亲近朋友,亲戚,再者陌生人,不想暴露孩子名字,就在这类人面前称呼自己孩子大宝二宝。
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话,什么大宝小宝(二宝)这样的小名真的很烂大街,就像“子轩,子豪……”一样烂大街。
就说我家亲戚里面,光家里那些亲戚娃要是全集中一块玩,随便朝着那群孩子堆大喊一声大小宝,真的可以蹦哒出好几个大小宝出来 ,要是不说这个大小宝是哪个表舅或者表姐的孩子的话,都不知道他们爹妈是谁,反正能确定一点就是他们小名都是叫大小宝,都是我家亲戚的娃。
我爸妈是没有这个习惯,我和我妹出生那会,家里还没有想好我们名字时,听家里说那会他们都会用本地话称呼我们为“妹”,等到名字确定下来基本喊名字。
如果亲戚朋友间说到孩子,我妈也不会用大宝小宝来概括,都是说孩子或者女儿,关系比较亲的亲戚,跟我们妈妈聊天,要是说到孩子,就会说我们名字来说。
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的啦,比较理解不了一些女的,当了母亲,天天以宝妈身份自居,可是孩子都不带,扔给家里老人带,自己跟没事人一样,一开口动不动的就宝妈长宝妈短。
还有一种就是稍微有点啥事,就动不动来一句“自从当了妈,再也看听不得看不得这些事……”
“大宝,二宝”这类词汇容易记,叫起来也非常简单顺口,又充满爱意。
我的儿子二十六七岁了,我也叫他大宝儿,但是这是我的专属称呼,在外边或者当着别人的面不会叫的。
只有我只会喊孩子名字吗[捂脸]可能闽南地区没有大宝小宝的发音吧,最多就大弟,小弟。但是很少很少。几乎都是喊名字最后一个的叠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