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授带孙女,娃上学后专注力强,被称“小百科”,连老师都佩服

老教授带孙女,娃上学后专注力强,被称“小百科”,连老师都佩服,第1张

大家好,我是艾米妈~

邻居董奶奶是我们楼下的邻居,是一名退休老教授,退休前在我们附近的一所高校教学,退休后就专心在家带孙女洋洋。

董奶奶的儿子儿媳工作都比较忙,所以从小孙女1岁左右开始,照顾小孙女的任务就交给董奶奶了。

董奶奶经常带洋洋到小区玩,小姑娘比我家二宝大1岁多,经常和我家二宝玩,人非常机灵,嘴巴很甜, 见人就问好,非常讨人喜欢。

我发现洋洋懂得非常多,几个小朋友不管玩什么, 只有小朋友提问,她都能答出来个一二三,俨然一个“小百科”

而洋洋 进入小学一年级后 ,更是 因为超强的专注力 ,以及 知识面广 被同学和老师们戏称为“小百科”,连老师都佩服 ,同学们遇到不懂的常识就喜欢问洋洋。

而洋洋不但学习成绩好,而且非常喜欢阅读,阅读涉猎的知识面非常广,俨然一个“百事通”,加上性格也非常开朗,洋洋还担任了班里的正班长。

这让我们很多家长都感叹, 董奶奶不愧是大学退休教师,把孙女带的就是好 。每当这时,董奶奶都很谦虚,并且很乐意给我们分享她的方法, 没想到她的方法非常简单易学习

每当这时,董奶奶就会毫不吝啬地给我们分享一些早教方法,从孙女洋洋 1岁 左右开始,她就给 孙女读绘本 ,到了 2岁 左右时,经常 让孙女玩贴画书 ,从 3岁开始,就给孙女读一些聪明小孩全知道系列的绘本

之所以这样做, 董奶奶分享了她的几点经验和看法 ,我大概总结了她的3个要点,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家长。

第一 孩子的专注力培养至关重要, 这将关系孩子以后的学习, 2岁左右是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关键期。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董奶奶说,她看了不少 育儿 书籍, 也通过一些 育儿 专家的介绍,她选择了让孙女通过玩贴画书 游戏 来培养专注力。

所以她就选择了让孙女玩贴画书,每天让孙女玩半个多小时的贴画书, 到了3岁左右时,孙女的专注力已经非常好 ,做什么事情都能集中精力。

第二 ,孩子到了 3岁左右 是求知欲最强 的时候,他们最喜欢问“为什么”,这个时候要选对方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那些求知欲强的孩子,更喜欢追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家长就要 鼓励孩子多问 ,并 给孩子阅读这方面的绘本 ,正好满足孩子的好新奇和 探索 欲望。

第三 坚持陪孩子阅读各类益智百科类绘本 ,可以满足孩子知识的需求和好奇心,其实孩子每一个问号的后面,都隐藏着大能力,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及时正确的解答,会让孩子拥有大智慧。

从3岁左右开始, 给孩子阅读益智百科类绘本,不但可以启发孩子的智慧 ,更可以 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 ,为以后的理想插上翅膀,更 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到这里,董奶奶专门强调,面对孩子的提问,家长千万不要糊弄过去,或者不懂装懂,给孩子的解答不科学,误导了孩子。

正确的做法 应该是,当孩子发问时,家长不能让孩子“等一等”或者不回答,而是要积极引导孩子主动学习,主动 探索 ,并给孩子一个科学的解答。

为此,董奶奶给我们介绍了一套《聪明小孩子全知道益智科普绘本》, 这套绘本也是她最喜欢给孙女阅读的绘本 ,洋洋的很多百科小知识都是从这里学习到的。

董奶奶说,虽然说关于回答孩子“十万个为什么”的版本很多,但是能吸引孩子阅读,让孩子感兴趣的却不多,而这套是她买了多个版本中,孙女洋洋最喜欢的一套。

去董奶奶家里时,我专门翻看了这套绘本,这套绘本是由 北斗童书专门为3-8岁儿童编撰 的一套 儿童百科启蒙绘本 一套一共100本

这套绘本里面的 知识体系非常全面 囊括了14大种类,600多个孩子感兴趣的问题

我一直觉得对孩子最好的投资,除了陪伴,就是阅读,一直很喜欢给孩子买书的我,很快就给二宝买了这套《聪明小孩子全知道益智科普绘本》,不出所料,二宝非常喜欢。

自从买了这套绘本,二宝晚上吃了饭就缠着我陪她阅读, 已经反复阅读很多遍了 ,对里面的很多问题都熟记于心了,如今她 越来越善于观察思考 ,好奇心越来越重了,就连识字量也在不自不觉中增加不少。

我发现,这套书的 知识面非常全 ,包含了自然、地理、 历史 、科学、动物、植物、海洋、人体、生活和世界等。

全套书100本, 分系列回答了关于自律与习惯、奇妙世界、科学 探索 、身体的奥秘、神秘地球、海洋生物、鸟类昆虫以及哺乳动物 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和孩子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

二宝在幼儿园大班, 经常被老师和几个好朋友的家长打趣说 ,她就是一个小百科 ,小小年纪懂得这么多,其实,我知道,这些都得益于二宝喜欢阅读这套小百科绘本。

因为对阅读的兴趣越来越浓,二宝和大宝一样都是“小书虫”,喜欢阅读的书籍领域也越来越广,我相信“腹有诗书气自华”,也相信 阅读会让孩子的精神世界更丰富 ,生活得更有底气,这让我很欣慰。

最关键的是,通过 阅读这套小百科科普绘本 ,不但 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 ,还 培养了孩子的科学思维 ,更在 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10大能力

这些能力包括:认知力、 探索 力、逻辑思维能力、 耐挫力 、自然观察力,更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变得更自信。

这套绘本 之所以这么吸引孩子们阅读 ,是因为 书的编排比较符合3-8岁孩子的认知力 ,里面包含了 200多个益智小 游戏 ,比如,阅读完之后有“涂一涂”,“找一找”,“看一看”,“圈一圈”等,真是寓教于乐。

孩子读完之后,家长还可以根据 书中附赠的100道题 对孩子进行提问,让孩子更有成就感和满足感。

这套书是 专门为3-8岁的孩子设计 的, 考虑到孩子的阅读特点 ,每本书设计比较 轻薄,易携带,色彩丰富柔和,护眼纸张,环保油墨印刷,更设计成了圆角,全方位保护宝宝安全

这套《聪明小孩子全知道益智科普绘本》一共100册,里面包含了 1400多幅精美插图 ,让孩子在阅读中提高审美。

这套绘本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 探索 欲,更可以培养孩子的多种能力,这些能力不但可以让孩子拥抱未来, 更可以为孩子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如果你 也想从小激发孩子的 探索 欲和好奇心 ,让孩子成为一个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小百科” ,上学后成为一个让家长骄傲的小学霸,可以试试这套绘本。

一整套书100本,一共才98元,每本算下来才098元,真的太划算了。

为了方便你查看,我把这套书的链接放到上面了 , 家有3-8岁孩子的家长,可以给孩子备一套试试。

从小熟读百科的孩子,因为在 探索 阅读中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更善于思考,逻辑思维能力更强,这些都是学霸潜质,长大后都会是妥妥的学霸。

身边有许多老人,退休后都成为子女的后勤保障,你怎么看?

自身身边很多这种老年人,是他们在退休以后通常没办法,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怎么回事?由于都成了自身儿女的服务保障。举一个典型的例子,抵达退休年龄规定,一般女士应该是55岁以前,男士应该是60岁以前。这样的事情自己的儿女基本都是归属于成家,正好是养育了小宝宝这样的一个年龄层。所以说照顾小宝宝的重担,就落到了离休父母身上。

像有的家庭,他其实想要生育二胎乃至三胎,由于我国开放二胎政策之后,乃至三胎政策之后,许多家庭其实是会有这样的意向的。那样换句话说你父母退休以后让你照顾好啦大宝,大宝上了幼儿园,身旁很有可能无需再有些人照顾。可是这时的你挑选生孕了二胎,而作为父母的难道说没去照顾你的人生吗?难道说又没去照顾二宝吗?如果这样的话,那样只有自己辞职照顾小孩了。

做为父母而言,她们也看在眼中,疼在心间。不愿意自己的子女辞职在家,所以说挑选照顾小孙子孙女的重担,落到了自已的肩上上,由于照顾小孩他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他可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小孩出生一直上中小学,换句话说上幼稚园最少也要四五年多的时间。所以说自己在刚退休以后,起码有四五年时间都在照顾大宝。

大宝照顾进行之后生育二胎,就开始照顾二宝,这样一来得话,事实上退休父母,自然就成为大家,许多儿女的服务保障者。这其实也是正常的一件事情,由于每一个家庭他都会有这样的难题存有,像有一些父母很有可能自己身体条件有限,没办法直接到引导孩子照顾小孙子孙女,所以说被迫无奈,两人之中很有可能有一个人会辞掉自己工作,然后点击全职的一个人带孩子。

但这样一来导致的一个结论,是无需多说的,因为年轻的夫妻俩假如说选择一个人离职,那就代表着一个家庭的人均纯收入会有所下降减少。这样一来得话,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会大幅度降低,进而会对自身的生活品质。因此显然这也是许多家庭所不愿意看见的,做为退休父母而言,要是自己有一份力可以帮助孩子去出这一份力,那他自然就会保证协助去照顾小孙子孙女,做为他的服务保障者。

所以说这一点在许多家庭之中,绝对是确确实实存有的,这是没办法努力改变的。不过也有一些父母,他根本是不愿意照顾小孙子孙女,宁可取出自身退休养老金的一部分去弥补自身,孩子的生活也不愿意去立即投入到了照顾小孙子孙女日常生活当中。这种父母确实存在,自然他确实也拎得清,即便是每一个月取出3000元钱来补助自己的儿女,也不愿意去立即照顾小孙子孙女了。都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说每一个家庭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大家还是要用理智的目光来看待这件事。

让孩子随母姓,在当今社会上已经慢慢成为潮流,部分思想开放的年轻人,对于生二胎大宝随父姓,二宝随母姓这样事情,都表示能接受。而一些开明的父母,也不会反对自己的孙子孙女其中有一个随母姓。

于是乎,二胎"随母姓"就慢慢流行起来。这也体现了我国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人们思想变得越来越开明。

一、二胎"随母姓"确实很流行,但会面现实问题

然而,让二胎随母姓在成为潮流的同时,有很多现实问题不可避免。网友小张(化名)就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小张和妻子结婚之后,就商量着以后要生两个孩子,大宝跟自己姓,二宝就跟妻子姓。

家里的老人嘴上说着随他们小两口去,但二胎女儿出生以后,老人对两个孩子的态度有些不一样。平时对大宝比较亲昵,对二宝虽然也不能说是不好。但小张总觉得自己的爸妈对二宝不那么亲密,就像是对待别人家的孩子一样。

等二宝上了幼儿园,很多同龄的小伙伴都说她"没有爸爸,跟妈妈姓"。这可让女儿气坏了,和小伙伴大吵了一架,现在还闷闷不乐不想去幼儿园上学。

看到小女儿因为姓氏的问题,受到了那么多的委屈,小张也开始反思他们让二宝跟母姓的做法,是不是做错。

二、让二胎"随母姓",会面临这4点现实问题,父母要慎重考虑

1)不利于两个孩子和谐相处

就算是有血缘关系的小孩子,在一起相处也难免会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大宝随父姓,二宝随母姓。他们在争吵的时候,二宝的姓氏问题就会被大宝拿出来攻击。大宝会说二宝不是跟爸爸姓,肯定不受喜欢,或者不是亲生的等等。两个孩子长时间这样争吵,会影响彼此之间的感情,不利于两个孩子的和谐相处。

2)家中老人区别对待孩子

就算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的姓氏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家里的老人可能不一样。他们很传统,觉得自己家的孩子就应该要跟爸爸姓,毕竟这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所以,就算父母能说服家长的老人接受二宝随母姓,他们一样在对待孩子的态度上,产生一定的"偏心"。

比如只疼爱跟随爸爸姓的大宝,对跟随妈妈姓的二宝充满了偏见,苛待他们。而爷爷奶奶的偏心对待,也会影响到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旦闹起家庭矛盾,父母夹在中间也不好处理。

3)外界容易误解

或许很多年轻人,看到一个孩子不跟爸爸姓而跟妈妈姓,大多反应是觉得这没啥。可如果是一些思想不那么开明的中年人,或者是不懂事的小朋友看到孩子不跟爸爸姓,就有可能产生误会。比如误会孩子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误会孩子不是父母亲生的。

就像是上文小张的女儿,在学校里被其他的小朋友误会一样。外界的流言蜚语,要是传到了孩子耳朵里,对他们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4)孩子容易胡思乱想

孩子不懂事,看到自己的姓氏和爸爸不一样,可能就容易胡思乱想。比如看到别的孩子都是跟爸爸姓,自己却跟妈妈姓,会想这是为什么?再结合小朋友对他们的议论,孩子可能会往"爸爸不要我了"、"我不是亲生的"这方面去想。当孩子在这个问题上钻牛角尖的时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那如果父母想要让二胎"随母姓",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

1)提前和老人解释清楚

让二胎随母姓,最难过的就是老人这一关。家里老人对孩子的姓氏看得很重要,所以父母如果有打算让二胎随母姓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和家里的老人解释清楚。比如说孩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姓氏不一样而已。也不要因为两个孩子形式不同,就对他们却别对待等等。

2)做好准备,处理好因此出现的各种问题

让二胎随母姓,上述的这些现实问题不可避免,要慎重考虑。父母应该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要怎么处理会出现的问题。比如两个孩子因为姓氏不一样而吵架,父母要告诉孩子,就算他们姓氏不一样,但也应该要和谐相处。

有时,人的命运是一种被动的选择,一旦被 历史 的车轮碾压,也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可,本着心底的那份不甘,即使是在夹缝中,也要努力向阳而生。

文中的奶奶是老公的奶奶,生于1928年,逝于2017年一个寒冷的冬夜,活了近一个世纪。

她的一生就是一部 历史 缩影,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颠沛流离。 而最终所有的颠沛流离,也从大江走向大海,归于平静。

她走时如此悄无声息,就像生命自然画上了句号,到头了。

也许,最后的这份安宁是上天给奶奶的一份恩赐,补偿她这艰难却努力向阳而生的一生。

奶奶在嫁给老公爷爷之前,也是他们村里有名的地主家的“千金”,正好跟爷爷家门当户对。

当时老公的老太及老太上一辈打下了厚厚的家业,据说现在村里的一大半地方当时都是他们家的财产。

1949年,奶奶跟爷爷结婚了,次年生下了一个儿子,也就是我公公。本以为幸福的日子在等着奶奶,可没想到时代的车轮已滚滚撵来,挡也挡不住。

没过多久,老太家的土地、财产充公了,老太一家被扣上了帽子。 那个时候,一旦被贴上了标签,就是一辈子的事情。

老公爷爷从之前的“富家子弟”一下子破落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受不了乡邻的白眼和鄙视,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落差,就离开村子去他处谋生。一走,经常好久好久才回来一次。

奶奶带着年幼的公公,跟着老太一起在村里生活。但,日子似乎越过越艰难,老太的处境也越来越糟糕。

来自周围邻居的孤立和谩骂,来自整个大环境的压抑,让骨子里骄傲的老太一日一日消沉下去。直到有一天,老太承受不住这份压抑,用一根白绫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那个时候,是1959年,公公刚好9岁。

当时,奶奶带着一个幼子,家里没有买棺材的钱,就用一片草席草草将老太安葬了。

老公爷爷,自从出去谋生路,基本就很少回来。这个家,对他来说,早已名存实亡。

他后来听说自己的父亲上吊自尽,往家里寄了50块钱,只是这50块钱没能到孤儿寡母手里,被村里拦截下来了。

还听说,当时,他已经在外地有了别的女人。

老太的去世,老公爷爷的背叛和抛弃,生活的重担一下子都压在了奶奶的肩上。

她本是柔弱的千金**,本以为找到了后半辈子的归宿,无奈,生活给她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

三年饥荒期间,奶奶和年幼的公公日子过得极其艰难,能活下来真的是一种幸运。

有好几次,娘俩饿得都要死了。好在还有一两个热心肠的邻居,实在可怜他们孤儿寡母,在关键时刻接济一下。

公公跟我说,他记得那个时候他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叶子,没有红薯叶子吃了,就去抠树皮,到地里挖野草。除了饿肚子,最难受的是要受别人的欺负,经常有孩子拿东西砸他,捉弄他,嘴里还喊着难听的话。

他们身上的标签把他们彻底“隔离”了。

也因为这些,奶奶也没有再嫁,生活于她而言,已经没有多余的味道去品了,只要把孩子拉扯大就够了。

十年动荡期间,奶奶和公公自然逃不掉“命运”的审判。

村里的老人说,有一次奶奶头上顶着一条白毛巾,站在一群人中间,面前立着一个专门负责打耳光的人。毛巾不能掉,否则继续打。

不知道被打了多少下,最后奶奶捂着红肿的脸,嘴角流着血,忍着泪离开了。

估计眼泪都已经哭干了,因为那个时代,最没用的就是眼泪。

别人带着有色眼镜歧视她,她没时间在乎;别人背地里指指点点咒骂,她也没时间去想。 她唯一活下去的理由就是把儿子养大,让老于家后继有人。

这期间,老公的爷爷回来过一次,听说当时身上还配着一把枪,但很快就走了。

大概是1976年,老家淹过一次水,奶奶家的泥坯房子倒了。天又下着大雨,不停地下,不停地下,娘俩没地方住,就临时搭了一间草棚避难。

不知道那场雨到底下了多久,公公只说,他们当时又饿又冷的,因为那个草棚四面漏风漏雨。

后来,雨水退下去了,娘俩没有一个固定的落脚处。天气晴朗时,就住搭的草棚;遇上刮风下雨,就搬到了公社的食堂里凑合。地板就是他们的床。

那个时候的公公已经是个20多岁的成年小伙了,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他努力干活,想靠着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困境,也给辛苦的母亲和自己一个安稳的家。

就这样,颠沛流离了几年,寄人篱下了几年。80年代,奶奶和公公终于用自己的积蓄盖了三间砖房,有了一个像样的家。

随着公公年龄越来越大,娶妻生子、成家立业就成了第一大事儿。虽说那个时候大环境好了些,可因为成分和经济问题,村里没人愿意给他说亲。

“咱们村又要多个光棍了!”村里的人时常在背后说我公公。

奶奶自然也着急得不行,好不容易养大的孩子,总不能让他娶不到媳妇吧,那老于家的香火怎么延续呢?

托这个亲戚帮忙,求那个亲戚操心,最后打听到,奶奶弟媳的姐姐家有一个女儿,比公公小5岁,也因为成分问题,一直找不到婆家。在奶奶的百般努力下,公公终于娶到了媳妇。

1983年,33岁的公公和28岁的婆婆结婚了,次年生下了我婆姐,又过了两年,生下了我老公。

那一年,奶奶已经55岁了,熬了半辈子,苦了半辈子,终于看到儿子成家,她该有多开心啊!

假如能够有一张那个时候的珍贵照片,我好想看看奶奶当时的表情,感她所感,想她所想。

公公成亲那年,他带着婆婆一起去找过一次老公爷爷,因为结婚双方要见见家长。老公爷爷虽然不回来,但中间偶尔会有书信来往,有彼此的****。

我猜想,公公那时候千里迢迢去见自己的亲生父亲,心里是怨恨大于爱,还是已经原谅了他?

有了孙女和孙子的陪伴,曾经的孤儿寡母终于体会到了家的热闹和温暖。

老公小时候很调皮,瘦得皮包骨头,也不好好吃饭,奶奶经常跟在他屁股后面喂饭。

到饭点了,奶奶在院子里大声地叫老公的乳名,喊他回来吃饭。整个寨子,都能听到呼喊声。

那时候的通讯工具,都是身体自带的“大喇叭”,分贝很大。特别是一到饭点,一场此起彼伏的“乳名比声大赛”就会上演!

也许是因为年轻时的过度劳累,奶奶60多岁就开始弯腰了,而且每况愈下。 年轻时奶奶也是村里有名的高挑大个,怎奈抵不过岁月的无情蹉跎。

到2013年我嫁到老公家,第一次看到奶奶时,被她接近160度的弯腰幅度吓坏了。她只能看到地面,需要费很大的力气才能抬起头来跟人对视。

可能是感受到了一种惺惺相惜的命运共同体,婆婆和公公两个人的感情一直都很好。 最大的问题是,两个人都很自卑,很悲观。这跟他们缺爱的原生家庭有关,也跟两人在村里的生存环境有关。

结了婚,他们依然受到乡邻的欺负和轻视。邻居想恶意霸占公公家的地,两家人吵了起来,公公婆婆还被打了。

老公从小目睹了一个积贫积弱的小家如何被乡邻欺辱,如何忍气吞声,隐忍求全,他的内心渐渐地变得自卑,孤独。直到现在,他也如此。

后来,老公和婆姐都贷款上了大学,俩人走出了那个压抑了他们十几年的村子。奶奶一直都在老家跟着公公婆婆,只是年纪越来越大了,腰弯得也越来越厉害了,话也开始越来越少了。

2007年老公大学刚毕业那一年,公公因为常年的积劳得了脑梗,一下子昏迷了过去。在医院住了近2个月才回家康复治疗。但,从此以后,他落上了残疾,一半身体用不上劲,走路都摇摇晃晃。他勉强可以照顾自己,只是再也不能干活了。

家里的重担又落到了另一个女人身上——婆婆。奶奶已经完成了她的使命,退休了。

2013年我跟老公结婚时,婆婆拉着我的手说:“我们家条件差,帮不了你们什么,你们将来负担重啊。”当时的我,看中的是老公的为人和上进心,而不是他的家庭。

2014年我们有了大宝以后,婆婆就跟着我们来到了外地生活,奶奶和公公两人在家。 公公只会做些简单的饭,但庆幸的是,奶奶从不挑食,也从没有生过病。她的胃口极好,一顿饭,一个馒头,一碗米汤,一个鸡蛋。 顿顿如此,她都不厌烦。

我和老公心里也很愧疚,把公公和奶奶扔在家里,又让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实属无奈。谁不想在身边尽孝呢?可是生活不给我们选择的机会。

只有到了假期,我们才有时间回去一段时间。

尽管每次婆婆在电话里千叮咛万嘱咐,别把家里弄得跟垃圾场一样,公公每次也笑呵呵地应着。但每次回去,依然是一片狼藉,恶臭扑鼻。

公公自从生病后,都是婆婆伺候着,他已经习惯了“被动”。

婆姐偶尔会回老家住几天,看到俩老人生活得如此“邋遢”,心里很不是滋味。我跟婆姐商量,要不把奶奶送到县城的养老院,至少会干净些。费用我们来出。

婆姐到附近的一家养老院了解了一下情况,觉得不错,就拉着奶奶去了。坐车之前,婆姐跟奶奶先说了一下情况,奶奶那个时候还不是很糊涂,多少明白一点。

可谁知,到养老院门口,奶奶死活不下车,她嘴里一直说: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

婆姐心疼得眼泪簌簌地往下落,又把奶奶拉了回去。远在外地的婆婆和我听了婆姐的描述,眼泪也刷得一下子掉出来。

糊涂的奶奶一点也不糊涂,她宁愿邋遢得死在家里,也不愿离开那个伤了她一辈子的地方。

有时候奶奶很糊涂,但有时候她却很清醒。

已经87岁的她,一直记得大宝,还说“这是冬青(我老公的乳名)的儿子”。

大宝2岁多的时候,很调皮,经常去撩拨奶奶的头巾。奶奶最珍视她的头巾,跟大宝争夺,有那么几次,两个人打了起来,奶奶把大宝推倒在地上。大宝大哭起来。

婆婆说奶奶:“你怎么跟一个小孩子打起来?那么不懂事?”

看着一个“老小孩”跟一个2岁的小孩打架,我心里反倒是一种“看热闹的不嫌事大”的感觉。不知道为什么,我为奶奶感到开心。

如果奶奶能够清楚地表达,她是不是会心满意足地说:“我居然熬到了,看到了自己的重孙子,还跟他打了一架。”

2017年,婆婆也突然得了脑梗,只能回家休养。我辞了职,自己一个人带俩孩子。当时大宝3岁半,小宝1岁半。

当我围着孩子在屋里转的时候,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仿佛从婆婆的手里接过了一根接力棒,生活的重担又重新转移到了另一个女人的肩上——那就是我。

婆婆也已经退休了。

难道这就是一种女性的家族传承吗?

婆婆在家休养的一年多,奶奶糊涂得更加厉害了,时常大小便失禁,经常尿到屋里,拉到屋里。

她也完全不认识人了,有时骂婆婆,有时骂公公,还有的时候半夜突然咒骂起来,只是听不清楚骂谁。

奶奶经常拿着剪刀,把自己的衣服、被子剪烂,把家里的东西砸烂,有时还把家里的东西往外边扔。

她虽然腿脚不行,但慢慢走还是可以的。每次,她都拿着小凳子,走到哪儿坐到哪儿。有那么几次,她竟然把邻居家菜园子的菜给拔了,婆婆只好去给别人赔礼道歉。

她老人家也不换衣服,婆婆拿给她干净的衣服让她换,她全都扔掉,有时还故意剪烂。

她老人家的腰弯得太厉害了,根本没办法躺下来睡觉,每天晚上都是坐着睡,即使是大冬天,也是如此。

冬天给她多铺一床被子,都被她抽掉,扔到地上。那么冷的天,只睡在薄薄的一床席子上。奇怪的是,奶奶从来都没有生过病,甚至连感冒都没有。我嫁过去几年,奶奶一次药都没有吃过。

或许,这是上天在眷顾这位可怜的老人,让她晚年少受些药石之苦,毕竟年轻的时候,她吃了太多苦。

我们回家时,她已不认识我了,有一次还问到:“你是谁啊?”但她却认得老公,认得她的两个重孙子,经常说:“这是冬青(老公的乳名)的两个儿子。”

婆婆身体也没有完全恢复,伺候得不耐烦时,总会发牢骚说:“要是我老了,变成她这个样,真不如一头撞死。”

婆婆也是个有孝心的,她心里虽有抱怨,但行动上却从没有亏待过奶奶。

2017年的冬天,婆婆打电话说,奶奶最近几天不怎么吃饭了,她担心可能熬不过这个冬天。我们让婆婆给奶奶请个医生看看。婆婆说,奶奶不像是生病,因为她没有半点病痛的折磨。她只是安静地坐在床上。

我们本以为奶奶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因为每年冬天,都会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

可那个冬天,在一个安静的夜晚,奶奶的生命真的画上了句号,她走了。

庆幸的是,每次回老家时,我都会拍几张全家福。有时婆姐也一起回去团聚,就特意拍几张。不为别的,只为了留住奶奶的音容笑貌,不要让她老人家那么快被遗忘。

曾经家里的户口本上,奶奶的那一页上面写着:于刘氏。我问了家里所有的人,没有人知道奶奶的真实名字。奶奶那边的老人也一个一个相继去世了。

再来说说老公的爷爷吧。

2000年的时候,老公初三,他回去了一次。2003年,老公考上大学,他也回去了一次。听说拿了红包给老公,供他上学。只是,老公已不记得当时奶奶是什么态度了。

那一年,也是两位老人最后一次见面,都已是75岁的高龄了。

再然后,老人家估计年纪大了,不能出远门了,就再也没有回来过。

在老公的眼里,他的爷爷就是一位十足的的负心汉,他打心眼里痛恨他。 如果不是当年他的错误选择,奶奶和公公的早年生活根本不会过得如此苟延残喘。

他早已有了自己的家,还收养了一个女儿。婆姐偶尔会去看看他,跟他讲讲他子孙后代的事儿。

有一次,婆姐拨通了我的视频,视频那头是老公的爷爷。 他满头白发,但精气神很好,完全不像奶奶,被岁月蹉跎得折弯了腰。

那一次,婆姐先回了娘家,然后带着公公去找了他。是公公自己要求去的,他说: “我年龄也越来越大了,以后就走不动了,趁着能走动,再去看看他吧。”

按道理来说,公公才是那个最恨他的人,但如今他却是最释然的那个。

老公爷爷开视频是为了看他两个重孙子,那也是唯一一次。

在奶奶最糊涂的那一年,老公爷爷有了落叶归根的想法

结果当然是,没有人同意,因为婆婆不可能再有精力去伺候另一个老人,何况还是一个曾经对家人犯了大错的人。

奶奶去世后,不知道婆姐有没有告诉他。不过即使告诉了,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毕竟奶奶的去世,对他来说,毫无影响。

如今,奶奶去世已经2年半了,老公爷爷还健在,他今年已经92岁了。

我时常想,奶奶临终前的那一瞬间,最想见到的人会是他吗?

假如当年,他没有逃离这个家,奶奶一辈子的命运是不是会被改写呢?

假如当年,他三番五次回到家后,下定决心不再走了,公公的童年是不是过得更有爱呢?

假若当年,他像个真正的男子汉,守护着那个遍体鳞伤的小家,那现在的他应该是真正的享受天伦之乐吧。

人生九十载,尝遍了酸、甜、苦、辣,品味了爱、恨、悔、痴,洗尽铅华,落到纸上的只不过是这寥寥几千字。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奶奶——那个一生悲苦,活在 历史 夹缝中的女人,艰难,但却努力向阳而生!

附赠老公写给奶奶的一封小诗:

本是富家女子,也曾锦衣绣鞋。

门当户对,嫁于邻乡名门。

无奈人间沸腾,家门不幸,硬让低人三分。

家破夫走,留下孤寡,受尽欺凌。

也曾居无定所,寄人篱下。

也曾食不裹腹,受人救命之食。

虽千苦万累,却身无大病,抚儿成人,帮子成家。

子又有子,四世同堂。

享年八十有九,寿终。

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隆山镇东风河村的一家院子里,59岁的王善江老泪纵横,嘴唇颤抖着,弯腰感谢前来给孙女捐钱的乡亲们。十一月的东北已经异常寒冷,王善江在寒风中站了好久,冷风很快将他脸上的泪痕风干,可攥着毛票的双手一次一次握紧。村里一共一百来户人家,今天断断续续地就来了七八十户,王善江目送乡亲们走出院子,一直看着他们消失在路的尽头。

在乡亲们离开后,王善江转身进屋,匆匆地翻出大孙女留在家里的作业本,一笔一画记下所有乡亲们捐款的数目:谁的5块、谁的20、谁的10块,账本上密密麻麻写了好几页。王善江看着账本愣了好久,刚缓过神匆忙外出求人帮忙,将乡亲们凑的一万多块汇到儿子的账户上。此刻,王善江的儿子儿媳在几百公里外的医院照顾患病的小孙女。王善江最亲的小孙女因为交不起医药费面临被停药,孩子病得太重了,这一笔钱虽然不够,但至少可以暂时缓解燃眉之急。图为王善江在记乡亲们的捐款数目。

王善江已经和他的小孙女分离近10个月,尽管长春的医院距离他只有几百公里的路程,但他却从不舍得买票去看望孩子。孙女从小被王善江和老伴带大,现在却只能在手机上相见。王善江心里一直担心,自从知道孙女病得更重了后,他就很少主动联系。“我怕哪天电话的那头不再是自己的小孙女,怕再也听不到小美涵奶声奶气地喊爷爷的声音,怕上次看见孩子的视频就是我们最后一面。”图为王善江在晾晒稻子。

王善江的儿子名叫王岩,今年35岁,儿媳妇叫陈福丹,37岁,夫妻俩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1岁了。在过去的日子里,全家靠着几亩地和王岩外出打零工挣钱维持生活,日子一点点地过着,慢慢大女儿上了小学,二女儿王美涵也出生了。第二个女儿的到来使一家都非常开心,两个女儿小名叫大宝、二宝,奶奶总说两个女儿是全家的宝。图为出租房里,王岩和妻子女儿。

所有人都处在紧张的氛围当中,小美涵就是在那时出现双腿疼痛的症状,躺在床上大哭。当时王岩夫妻只能带孩子来到县城的医院检查,检查结束后,医生却没有告诉他们孩子到底是什么病,只是建议他们尽快带孩子到长春的大医院进行检查。当时夫妻俩特别忐忑,害怕孩子得的是什么大病。夫妻俩向亲戚借了一万元,带孩子来到了吉大一院。图为陈福丹在哄女儿。

在吉大一院,小美涵做了血常规检查,又做了骨穿检查。王岩至今还记得孩子第一次做骨穿时的情形,当时妻子把女儿放到操作台上,医生让他们夫妻出去,这时小美涵紧紧地抓着妈妈的胳膊,哭着看着妈妈说:“妈妈别走,妈妈别走。”最后陈福丹挣脱孩子抓着的手,退到了门外。骨穿开始后,陈福丹隔着门听到里面传来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妈妈救救我,妈妈救救我。”她蹲在门外,怀里紧紧抱着小美涵的衣服流泪。图为陈福丹在喂女儿吃药。

最终,小美涵在长春吉大一院儿科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当时孩子的血小板仅剩下九个,命在旦夕。获知消息,陈福丹抱着孩子坐在走廊里失声痛哭。王岩顾不得伤心,疯了似的急忙奔走在各科室、病床和缴费处之间。几个回合下来,小美涵总算是握住了救命的稻草,开始住院化疗。图为出租房里的陈福丹和女儿。

小美涵第一次化疗时状态就不好,肺炎引发持续高烧,随后是骨痛和肝脾肿大。因此她越来越憔悴,开始不愿意进食,每天只喝一点小米粥和奶粉。她甚至开始不看妈妈,不说话,不再找妈妈,每天大多数时间都在哭,不管妈妈怎么哄她,怎么逗她,她都不回应。小美涵不哭的时候就安安静静躺在那里,不知道在想什么,好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图为陈福丹看着女儿心酸不已。

半年的化疗,王岩一家能凑到的所有钱都已经花光,医院一张又一张的缴费单告诉他,再不交钱就要停药了。而小美涵的病情依然未见好转,不但血小板低而且伴随肝脏肿大,肺部感染引起的高烧不退、骨痛频繁发作。为了缓解病情,医生24小时不间断给小美涵使用消炎药,频繁地骨穿和腰穿让那个曾经开朗爱笑的小美涵一见到针头就变得十分烦躁。看着孩子满手青紫,粉红稚嫩的小手千疮百孔,王岩夫妻伤心不已。图为王岩和妻子在照顾女儿。

面对残酷的现实,王岩感叹:命运为什么不能给这个可怜的家庭多一点眷顾?“别怕坚持住!我们一定要把姑娘治好,好好带回家。”然而,王岩安慰妻子的话在巨额的医药费面前竟如此苍白无力,他知道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钱。孩子每天的医药费就要近数千元,化疗不到一个月时间,从亲戚朋友各处借来的8万元迅速见底,他只能眼看着小美涵面临停药。图为王岩和女儿。

万般无奈,王岩再次踏上了回家筹钱的列车。大女儿一看到爸爸回来立刻抱住他的大腿问:“爸爸,我想妹妹了她啥时候回来啊?”在王岩眼中,短短数月,父母苍老了太多,再加上女儿的一番话,再也止不住泪水,一家人抱头痛哭。借钱期间妻子又打电话来:“孩子欠费就要停药了,不能因为咱没钱让孩子就这样离开。”一旁的老父亲听到了这番谈话,默默转过身从屋里走出去了。“啥能有救我孙女的命重要啊,先救了急,别的事情再想办法。”图为王岩为女儿的治疗费发愁。

王岩只得向亲戚朋友挨个打电话,有的人好言相慰,说孩子的病是无底洞,“差不多”就好,还有的人干脆不再接王岩的电话。王岩不停地翻着联系人那一页,但真的不知道还能打给谁。几天后,王岩拿到了父亲的卖粮款,那一刻,父子俩面面相觑,紧紧抓着手却欲言又止。揣着老父亲送来的3万多元,王岩又赶回了医院。然而,当王岩回到医院补上医药费后,扣掉欠费后,只剩不到一千。图为陈福丹母女。

2020年11月1日下午,王善江老伴在屋子里哭得很伤心,哭声惊动了邻居,最后乡亲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凑到一起商量要拉衬一把,于是就有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王岩说:“当那一万多块钱从老家汇来时,那种有人想要拉你走出深渊的感觉特别温暖,我不知道如何感谢乡亲们。”可乡亲们微薄的捐款面对美涵巨额的医疗费,依然是杯水车薪。图为老家乡亲们给孩子的捐款。

因为续不上医药费,又不能给孩子停药,王岩只能将孩子带到出租屋里,接受间歇治疗,可他担心,自己一味地拖延会让孩子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全家人已经走投无路,你能帮孩子一把吗?图为夜晚,王岩到药房买药。

生孩子是一件大事,绝不是简单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很多有过生养孩子经历的人都知道,在孩子出生以后才是关心和担忧的开始。因此生孩子必须要谨慎,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案例:

刘奶奶现在可是成了小区里的红人,原来前两年刘奶奶在自己67岁的高龄生下了三胎女儿,这在小区里可是成了轰动性的新闻,甚至网络上已经也有些媒体报道了这件事。

说起生三胎的这件事,刘奶奶表示充满了艰辛:自己在67岁的年纪还能怀孕这肯定是老天的恩赐,谁知道儿女却都反对。

女儿从知道刘奶奶怀孕了以后就一直劝说她将孩子打掉,毕竟刘奶奶年纪大了,平时儿女都还要为她的身体担心,就更别提怀孕生子了。

但刘奶奶坚信这个孩子是老天送给自己的礼物,坚持不肯打掉。女儿甚至声称要和刘奶奶断绝母女关系。

可能很多网友想问刘奶奶现在的情况,只能说现在刘奶奶的大女儿可是切切实实的感受到了什么叫“真香定律”。大女儿自从小妹妹出生以后就一直宠爱有加,经常给妹妹买一些奶粉、衣物之类的不说,还时不时过来照顾妹妹,已经变成了一个十足的宠妹狂魔。

虽然刘奶奶现在自身状况很好,家庭也都支持她,但高龄生子终归还是充满着风险,需要谨慎决定。

高龄孕妇生孩子之前要考虑什么?

1、孕妇身体状况

怀孕这十个月对孕妇的身体素质要求极高,母亲的身体状况关系着孩子的发育情况。高龄孕妇毕竟年纪已经大了,身体素质相比于年轻的时候下降了很多,自然也就承担着更多的风险。很多高龄孕妇出现孕期高血压等疾病的概率要明显高于适龄孕妇。对此,高龄孕妇应按时到医院进行产检,严密监控自身和胎儿和健康状况。

2、家庭经济情况

生孩子是一件大事,从怀孕到出生乃至孩子成年工作,这二十几年的时间里隐藏的是源源不断的花费。这对于家庭经济无形中增加了许多的压力。对于很多高龄父母而言,老来得子固然喜悦,但孩子出生以后的经济花销也让很多依靠着养老金的老两口有些力不从心。

尤其是在孩子读书以后,教育上的花费更是巨大。若是等到孩子出生以后再想这些问题未免有些太迟了,因此对于高龄孕妇而言,家庭的经济状况是必须要考虑的。

3、大宝的想法

很多高龄孕妇并不是第一次怀孕,而是本就已经有了儿女,现在是老来得子。其中不少的高龄孕妇甚至已经到了当外婆和奶奶的年纪,她们的“大宝”已经成年不说,甚至也可以能为人父母了。遇到这样的情况,高龄孕妇在生子前必须要考虑子女的想法,很多子女认为父母没有必要在这么大的年纪再生孩子,也有一些子女比较看的开,对于父母的决定都表示支持。

面对子女的反对,高龄孕妇需要做好子女的工作,千万不能因为生孩子这件事闹的家庭关系不睦,这样未免有些得不偿失了。

4、家人的意见

孩子出生以后需要非常精细的照顾,这对很多高龄夫妻而言是一种在体力和精力上的隐形挑战。高龄孕妇可以在生孩子之前就征求家人的意见和支持,让家人在孩子出生以后提供部分的帮助。这不仅可以让新生儿和家人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还可以减轻高龄夫妻照顾孩子的压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2994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3
下一篇2024-01-13

随机推荐

  • ahc水乳和伊思水乳哪个好?

    想要保湿补水平时的护肤当然是少不了的,护肤产品的选择也是相当重要的,水乳是最常见的保湿补水产品,应该不少人都用过ahc水乳,ahc水乳是韩国比较受欢迎的一款水乳,还有伊思的水乳也是不错的,那ahc水乳和伊思水乳哪个好?ahc水乳和伊思水乳对

    2024-04-15
    1014100
  • 好用的唇膏有哪些

    1赫莲娜胶原卵白丰润密集唇霜深度滋润津润唇部,当即由内而外丰盈唇廓,淡化唇纹。独家专利成分Pro-Xfill能激起并加强细纹幼纹上层皮肤所短缺的胶原卵白IV型及胶原卵白VII型生成,重新弥补唇部因胶原流掉所造成的干涩、毁坏、凹痕和细纹。2

    2024-04-15
    42000
  • 挂耳v脸面膜真的有用吗

    1、坚持用是可以的,不过要配合瘦脸紧致精油一起用,一般都有跟瘦脸膜套盒的。2、很多瘦脸面膜确实以紧致肌肤的作用起到了瘦脸的效果,但是并不能改变脸部本身的骨架,所以,骨架大的MM想变成V型脸,光依赖面膜是不可能的哦~瘦脸面膜是只能祛除脸部赘肉

    2024-04-15
    48900
  • 日本好用的护手霜有哪些?哪些日本品牌护手霜好用?

    除了脸部肌肤,手部肌肤也是很多人护肤所关注的,手部肌肤有时候比较粗糙,缺乏水分,需要用些护手的产品,护手霜有很多的品牌,日本有许多好用的护肤产品,适合亚洲人的肌肤使用,那么日本好用的护手霜有哪些?哪些日本品牌护手霜好用?1、日本好用的护手霜

    2024-04-15
    34800
  • 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 两种精华优劣势比拼

    化妆水作为仙女们的护肤必备品之一,才不是随便买来用用,把对精华的关心分给化妆水一点,肌肤才能更好哦。下面我带大家来看一下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两种精华优劣势比拼。精华水和纯露哪个好一、精华水 精华水不同于一般所说的化妆水,它介于普通化

    2024-04-15
    39700
  • 妮维雅小蓝罐能抹脸吗,小蓝罐的优点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一、妮维雅小蓝罐是一种面霜,当然可以用来擦脸。不过要先乳化再擦脸。因为这款面霜质地很厚,所以涂在脸上之前一定要充分乳化,不然可能推不动。妮维雅的小蓝罐可以擦脸吗?可以擦脸,但是要乳化后再用。二、先挖出一团浆糊放在心口,手放在火堆上让它融化再

    2024-04-15
    37300
  • 白松露多少钱一斤 白松露的功效和做法

    一、白松露不论是价格还是地位都是松露界的一哥,凌驾于所有的松露之上,根据2019年年初价格汇总,价格是每千克2000美元,不过白松露的价格反差大的让人惊奇,它的价格和体积重量成正比,比如鸽子蛋一样大小的白松露在意大利的价格大概是35欧克,

    2024-04-15
    41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