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知识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储备,增进对世界的了解,可科普知识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激发起孩子的学习兴致。科普启蒙该怎么做,也就成了很多宝爸宝妈的困惑。
作为又想让娃博学多识、又不想太费妈的老母亲,我在给俩娃科普的时候,专门选择好玩、有趣的绘本来降低科普的门槛。最近被我一眼相中的《英国儿童互动百科》,就是在 游戏 中渗透了科普小知识,趣味和专业并存的科普 游戏 书,适合边玩边学,培养孩子的全学科思维。
这套书是英国巴斯特出版公司创作的,由一米阳光童书馆引进。全书延续了英国百科全书涵盖面广的优点,通过450多个轻松有趣的益智小 游戏 ,串起900多个科普小知识,同时训练观察、想象、逻辑推理、专注力等多种能力,让孩子玩中学,学中玩。
以前也给孩子们买过类似的互动思维 游戏 书,又入了这套,是看中了它丰富全面的科普知识,这套百科书共包含 4 册,分别是《了不起的科学》、《人体的奥秘》、《奇妙的动物世界》和《了不起的地球卫士》,涉及了多学科内容,科普功能极其强大。
虽然是以互动 游戏 的形式呈现,但每一册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选取广泛的知识。既有基础的数理化、生命科学、天文学、动物科普等知识,又有废物回收再利用、环保能源等新时代话题。
而且知识的呈现方式也贴近孩子的日常生活,容易让孩子产生兴趣。比如,我家大宝果果前两天刚掉了一颗牙,所以看到「复杂的牙齿」这一节,觉得特别亲切,根据书中图文并茂的介绍,很快弄清楚了自己刚刚掉的是侧切牙,也知道了自己已经换了哪些牙齿,还剩多少颗乳牙要换。
最近又开始宅家模式,很多地方去不了,小宝糖糖很不理解,通过白细胞大战细菌的插图,给她解释了传染性病毒肆虐时,不能随意外出的原因,也非常直观方便。
总之,这套百科书以 4 个大主题为主线,其中蕴含的知识包罗万象,能极大地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因为涉及到抽象的科普知识,所以从内容理解上来说,这套书适合 6 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单纯当作 游戏 书来训练孩子的思维,那 4 岁起就可以玩了。
这套书本来是给大宝的,但我家还不到 5 岁的小宝也很心水,每天追在我屁股后面让给她读题目,她要玩 游戏 。
游戏 是孩子最不反感的学习方式,而英国的图书在互动 游戏 这方面真的非常有经验,这套书的 游戏 形式丰富多样。
视觉追踪 游戏 ,围绕着乱成一团的线追踪结果,特别适合训练孩子视觉和专注力的广度。
倒影、剪影的观察辨别,锻炼孩子的细节观察能力。
拼图 游戏 有利于空间想象力的拓展。
分类计数、数独、简单的场景计算 游戏 等,促进孩子数字认知的同时,锻炼逻辑思维。
找不同、走迷宫、配对等 游戏 都能促进孩子的分析推理能力。
数字连线、涂色等 游戏 锻炼孩子手部肌肉,促进手眼协调。
总之,各种好玩的 游戏 让孩子乐在其中,这种沉浸式的良好体验,冲淡了孩子对抽象科普的排斥反感心理,学习百科知识的同时,训练多方面能力,尤其是专注力。
这套互动百科书以各种好玩的 游戏 为横线,以科普知识为纵线,让孩子始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在学习和 游戏 中产生深度沉浸的参与感。
比如,「你能找出每种血型的数量吗?」看起来是个计数 游戏 ,可要完成这个任务,孩子先得认清八种不同的血型,准确分类。
再比如指纹的认识,是一个帮助抓小偷的 游戏 ,哪个孩子没有当警察抓小偷的梦呢?孩子自然会卖力地仔细观察,找出和案发现场提取的一模一样的指纹,揪出小偷。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然就了解了一个人的指纹是不会随着时间、环境而改变的,这个常识就是实际生活中也会根据指纹找嫌疑人的依据。通过读相应的介绍文字,孩子会了解到一个人的指纹甚至在还没出生之前就已经确定了。
还有,用方格移动 游戏 ,来模拟通过电子光束枪将太空垃圾推出地球轨道的场景。
特别是《神奇的地球卫士》这一本,对于保护地球,有些是目前人们已经在做的,比如通过物品回收再利用和垃圾分类,来减少地球垃圾,环保示范屋等。
而还有一些是是目前没有标准答案,人类正在积极 探索 的,如太阳能电板的 游戏 中,告诉孩子地球吸收自太阳的能量,人类现在的利用率还连万分之一都达不到。孩子自然就会产生「如何才能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之类的好奇。
如何更好地利用可再生资源、如何减少电子垃圾等话题会引发孩子的思考,在心中种下一颗向往科学,想有所作为的种子,同时激发他们心中的责任感与参与感。
而我一直认为,这种「我能做点什么?」的参与感和责任感,是孩子最好的学习动力来源。
科普知识是我们理解、改造这个世界的基础,对孩子的知识结构至关重要,可科学知识的抽象难懂,容易让很多父母望而却步,这套寓教于乐的《英国儿童互动百科》 游戏 书,相信会让孩子在学科学知识的路上,多一些妙趣横生,少一些晦涩难懂。
更多精彩3~12岁绘本书单:科普、文史、艺术启蒙、 游戏 书,年少就该广读书
养孩子 我觉得女方不要想的太多 想的多则烦恼多 我遇到很多都是 不想生的 基本上都是考虑到不能给小孩很好的物质基础 但是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 你的爷爷奶奶那辈 那么艰难 都能带大几个 你还在乎这些吗 孩子 并不需要像皇帝一样供着 只需要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健康的心态就好 德智体的发展教育 远比得到的物质更能让一个人成功 我们没必要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物质环境 那样会增加他们的惰性 穷可以穷物质 但只要不穷精神就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