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5年全面开放二胎之后,身边不少朋友都开始相应号召。第一批赶上二胎浪潮的宝妈,小宝都已经3岁了,准备搭乘“二胎列车”的朋友也不在少数,那颗驿动的心,从2016年10月29日起,就没有停止过。当然,也有人不愿意随大流,养育成本,育儿精力,夫妻分工是主要原因。
对于那些二孩家庭来说,除了经济、精力之外,还有一个让父母头痛不已的问题:二孩关系。让大宝从内心接纳弟弟/妹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家庭内战”爆发,曾经风靡朋友圈的那则,小男孩危险妈妈,生二胎他就死的视屏,人们只是一笑而过,却没有认真想过这是孩子内心安全感缺失,对家长控诉不满的表现。想要大宝二宝和谐相处,并不是无计可施的,试试下面这几个办法,或许可以收获两个相亲相爱的宝贝哦。
妈妈爱你,永远比弟弟多几年
孩子的内心既纯净又敏感,当家里突然多了一个哇哇直哭,需要爸爸妈妈围着它忙前忙后,搂在怀里安抚的小宝贝时,他们的内心一定是焦虑和担忧的。他们会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会不会慢慢减少,就会通过各种不正确的方式来试探,自己在父母心里的重要性。
这时候,家长要做的是给予大宝充足的安全感,无论是从行动还是语言上,都要反复强调:爸爸妈妈永远爱你。如果大宝一定要问到底爱谁更多的时候,可以说:因为你是妈妈的第一个孩子,所有刻骨铭心的第一次,都是你给的,妈妈爱你永远比弟弟/妹妹多几年(视大宝二宝年龄差而定)
鼓励大宝参与,激发他的保护欲
明星中的二胎模范家庭有很多,就拿孙俪邓超一家4口来说,他们的儿子等等比小花妹妹大3岁,他明明是个孩子,照顾起妹妹来,却像一个大人一样贴心,哥哥力max,简直是教科书式的护妹教程。
让大宝共同参与到照顾小宝的过程中,当大宝主动照顾小宝时,不要吝啬对孩子真诚的夸奖,慢慢地那些成就感就会取代了嫉妒。大宝的参与度越高,两个孩子就相处的越融洽。
大宝始终是个孩子,不要一味批评他
无论大宝比小宝大几岁,他始终也只是个小孩子。小宝的到来会让大宝的情绪变得不稳定,更喜欢黏着父母,甚至制造混乱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家长要理解大宝的心理变化,保持对大宝的关爱,妈妈无暇顾及时,爸爸就要多陪伴大宝,夫妻两个人要合理分工。
尤其是当两个孩子发生冲突,不要一味指责大宝不懂事,强调让着弟弟/妹妹,这样无形之间会让孩子变成对立的关系。二个孩子发生冲突时,很多情况下父母不需要出面,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解决办法,这也能够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观念叫
“兄友弟恭”
家庭和睦是家长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不少拥有二胎的家庭却忽略了,“兄友弟恭”的谦让里,最重要的是良性的互动。
友善需要发自内心,谦让需要心甘情愿,承受需要心怀感激,而不是因为年龄的大小变成强迫的谦让和理所当然般的承受
不少家长都觉得大宝因为是年长于小宝,所以他们有责任和义务谦让小宝,最常说的几句话有:“你是哥哥(姐姐),要让一下弟弟(妹妹)”
或是:“哥哥(姐姐)真棒,知道要让着弟弟(妹妹)”,无形之中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家长们越是强调这些话,只会让大的变得压抑抗拒,小的变得得寸进尺
二胎家庭中,家长们强迫大宝谦让小宝,这样的潜规则实际上是对孩子心中的公平性的破坏,在这样的教育之下,非但不会出现兄友弟恭的场面,反而会使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这般教育的危害,远比家长们想象中要严重的多。
“大让小”教育的三大危害
亲子关系被破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瑟·舒梅克曾经对二胎家庭进行调查,在研究中发现,孩子在按照家长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意志,会使亲子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孩子表现的越是不在乎,就说明他们对家长的信任感在逐渐降低。每一次家长们要求他们谦让小宝的时候,孩子内心的愤懑也会因此增加。
每一个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大小,家长们都应该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或者是不让,都应该由孩子自己的意愿决定。
而不能在家长的强求下谦让,大宝虽然年长于小宝,可是实际上他们依旧是一个孩子,仅仅是因为大了那么几岁,就需要被迫懂事,事事谦让,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他们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认为父母更加爱小宝,亲子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
手足关系被破坏
父母之所以想要大宝谦让小宝,就是想要看到兄友弟恭的场面,看到兄弟或者是姐妹和谐相处。可是家长们越是强迫大宝担起对小宝的责任,把大宝放在长辈的高度上,要求他们谦让小宝,只会让大宝对小宝产生厌恶的情绪。
会怨恨小宝的出现,分走了父母的关注不说,还需要让他处处忍让。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手足之间又怎么会有和乐的情况出现呢。
大宝谦让小宝,更多也应该需要建立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之下,只有发自内心的谦让才会让大宝心甘情愿的付出,小宝也才能从中感觉到大宝的关爱,并且产生感激的情绪。
一段和谐的手足关系,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的付出能够达成的,相互的付出才能让这段关系变得更长久。
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有了小宝之后,不少的家长都会自动将大宝的身份提升,不断给大宝灌输他们已经是小大人了,要有责任感,要关爱弟弟妹妹。
家长们的本质可能是希望大宝可以有一个哥哥姐姐的模样,可是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大宝承受太多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就是因为年纪大一点,就要放弃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能捡弟弟不要的东西,这对大宝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大宝即便按照家长的要求,
做到谦让
,也只会让大宝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产生两个极端的表现,一个是对自己越来越否定,变得怯懦自卑,一个是变得愈发的叛逆,在不公平的对待中爆发。
而小的心理健康也是一样,因为年纪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切,他们会因为这份特权变得愈发肆无忌惮,变成一个利己主义的人。
问题一:怎么称呼女朋友才合适十种称呼女朋友的方法 我觉得看你们自己喜欢怎么称呼对方吧。
我女票名字中有个阿,她让我她叫小阿
我一般都是叫如下称呼,你参考一下。
宝贝/宝宝(这是我叫的最多的,没人的时候叫的。)
小阿(有朋友在的时候,逛街的时候)
亲爱的(问问题的的时候叫的,或者求她帮忙的时候叫的)
爱人(朋友之间介绍的时候叫的。)
小小阿(腻歪的时候叫的)
老婆(私底偶尔叫的)
懒虫(晚起的时候叫的)
小可爱(她不开心的时候叫的)
我女票都是叫我,
小相公
兴兴或者叫名字
老公
亲爱的
胖子
问题二:对自己女朋友 的称呼 (一)大俗
所谓大俗即大雅,80%人都这样用,也便成了表达惯例
老婆、亲爱的[Darling]、心肝、宝宝、猪、姓名中取一字叠音-兰兰,婷婷,姗姗
(二)独有
1拆、合
猪+心珐=猪肝 心尖尖=尖尖儿
2对称
大宝/小宝 大脚/小脚
3外号
学生情侣间:包子、大牛、土狗、老三/老三媳妇
(三)概述
一般爱称基本会有10个以上,经常用3个左右
问题三:应该怎么称呼女朋友好呢? 宝贝。女王。公主。小懒虫。小心肝儿。丫头。丫丫。一般都是那么叫的,如果你女朋友有小名的话可以叫她的小名。
望采纳哈!
问题四:女朋友的姨妈应该怎么称呼 你叫阿姨,不能乱叫,有的长辈比较计较这些称呼,处理不好当心她给你丈母娘投诉
问题五:女朋友的妹妹怎么称呼 就叫名字或是妹妹就可以了。。。
问题六:女朋友,还可以叫什么? 这个看发展情况哦,处的时候交对象升级了就可以叫老婆了,我在哎愚合上处的一个女朋友今年五一就马上升级成为老婆 了
问题七:男朋友一般怎么称呼自己女朋友的? 青涩期: 喂 诶 那个谁 (个别特殊外号)
热恋期:亲爱的 哈尼 宝贝 老婆 (个别专属爱称)
成熟期: 二货 蠢货 小 小婊砸
婚后 : 姓名 。
问题八:怎样去称呼自己的女朋友 女朋友称呼一般,叫名字后面两字,如果亲密点,可以猪猪,宝贝,笨蛋,傻瓜,亲爱的,娘子,爱妃,每个阶段不同称呼
问题九:女朋友应该叫男朋友什么? 亲爱的,老公。坏蛋。憨蛋蛋,珐蛋。黑炭。电线杆,什么的。看着他的样子给起绰号。他爱你,你叫他什么他都很开心
问题十:应该怎么称呼女朋友好呢? 宝贝。女王。公主。小懒虫。小心肝儿。丫头。丫丫。一般都是那么叫的,如果你女朋友有小名的话可以叫她的小名。
望采纳哈!
二宝和大宝相差多大比较好相处?作为爸妈该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直接的关系?大宝和小宝相差多大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二胎开放后,好多家庭就像跟风一样的都生起了二胎,却不知大宝和二宝年龄的相差,决定这整个家庭的和谐运转。
我表妹也是跟风的一员,大宝才一岁半,就怀孕二胎,结果二胎到来后,大宝2岁半也是需要呵护的年龄,然而小宝更是被照顾被呵护的阶段,就这样表妹的家庭彻底陷入了混乱,早上睁眼大宝宝就嚷着要喝奶,还没把大宝的奶冲好,小宝又哭着要吃奶,夫妻两个一早上围着两个孩子忙半天。结果老公上班也天天被挂上迟到的称号。
那么到底大宝和小宝相差多大家庭才能和谐幸福。
1、相差三岁俩宝乐
大宝三岁,小宝来了,爸爸妈妈会很轻松很多,大宝顺利上幼儿园和老师小朋友融为一体,妈妈也可以专心照顾小宝,二胎的妈妈已经有照顾大宝的经验,再也不像照顾大宝时的手忙脚乱,所以整个身心以及精神上会放松很多。
2、相差五岁最暖心
大宝5岁已经是中大班小朋友了,都会适量的帮助妈妈照顾弟弟或者妹妹,一会帮忙拿个尿不溼,一会帮忙拿个奶瓶,妈妈忙了,还可以拿玩具逗逗小宝,整个画面相当暖心。
大宝小宝相处方法
1、相差一岁的大小宝
如果你的小宝是1岁的话,大宝2岁,那么无论是玩具还是吃的食物,妈妈都要准备两份,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还没有分享意识,所以避免家庭出现混乱状态最好妈妈准备双份,等宝宝大一些慢慢引导分享意识。
2、相差2岁的大小宝
小宝3岁大宝4岁,这个时间段妈妈引导学会分享,无论是玩具还是图书,妈妈都要适当的引导对方学会分享,同时也要训练宝宝独立就餐,大宝示范,小宝模仿,整个画面比较和谐有规律
3、相差3岁的大小宝
小宝4岁大宝7岁,妈妈带起来更省力,很多事情妈妈不用出场,大宝已经全权代理了,比如互动游戏,比如讲故事、、、很多事情大宝都可以完全操作,妈妈只需要放手不放眼就可以了。
4、相差10岁以上是极端
为了跟风大宝有的上高中初中,妈妈还一味的追求二胎,大宝始终不接受,妈妈又执意要生,那么年龄差距太大就会出现两个极端,所以要二胎最好是征求大宝的意见。
要二胎也是有技巧的,希望每一个家庭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再决定二胎的到来,让家庭既能正常运转,又能让大小宝感受到彼此存在的幸福。
大宝照顾小宝的危害
下面我们来细数让老大照顾老二的危害,希望能帮助有此想法的宝爸和宝妈们清醒的认识到潜藏的危机。

1、对大宝快乐的童年的掠夺
在还需要家长们照顾的年纪让孩子去照顾弟弟妹妹,首先,家长们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呢?家长既然决定要二胎,就要把抚养孩子的责任勇敢扛下来,虽然生活艰辛,却容不得家长们的一丝大意。

让大宝帮忙照顾小的孩子,是可以减轻家长们看护孩子的负担,但是这无疑是把家长的事情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也会成为掠夺孩子玩耍的快乐时光的侵略者。
2、对孩子的成长有危害
我国著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讲座中指出,孩子在0~3岁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建立起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纽带。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父母把他们推给姐姐或哥哥,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3、最重要的安全问题
像开头的故事那样,让大宝照顾小宝,危险发生的一瞬间,本身还没有紧急处理能力的大宝哪里有能力去保护其他人呢?
所以,让大宝照顾小宝最大的隐患就是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家长应不应该放手让老大照顾老小

看到这里,我想对于应不应该放手让老大照顾老小这个问题,家长们内心都已经有了答案。对于家长们在抚养多个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清楚以下几点:
认识生活中潜藏的危机

妇幼医院的王院长在上周三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小孩子的鼻子总是流鼻涕,还经常向外散发一股恶臭。经检查,王院长发现孩子的鼻腔里塞了一块海绵,海绵已经和鼻腔粘连在了一起。王院长在给孩子取出海绵的瞬间,一股强烈的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
一块小小的海绵对于孩子来说都能构成威胁,所以家长们在小孩子还没有隐患意识的时候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
2、对每个孩子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
时代不断的=进步,早已经过了那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年代。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需求都是一样的,父母既然决定了生下他们,就要对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即使生活的节奏变快了,即使生存的压力增大了,家长们也要勇敢的扛起这一切。
3、尽量自己照顾孩子,避免悲剧的发生
李玫瑾教授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谈及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该挣钱还是该在家照顾孩子这个问题时,给了我们标准答案。
孩子的成长只有短短的几年,过了这几年你再想陪伴孩子已经晚了。但是钱家长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挣。
所以,让大宝照顾小宝危机暗藏其中,作为父母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杜绝,别当悲剧发生再来后悔。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会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不是增加了多少花费,父母身上又多了多少担子,而是面对两个孩子,做父母的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做到平等对待。
对于我这个即将踏入二孩家庭的中年妇女来说,我也十分的担心偏爱是人的特质,就算是自己的父母在心里都会有更加喜欢一点的那个。
面对自己的孩子,当然都是喜爱的,但是这种喜爱却不一定是相同的。
和老公讨论过这个问题,问他能。
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老公说估计很难。群里也有不少两个孩子的**妹说过这个问题,比如说今天又凶老大,或者又凶老二,在同一件事情上对一个孩子的态度不对等等等。
整个群里的**妹都在出谋划策,不管是为别人还是为自己,都想面对两个孩子的时候,争取做到平等对待。
简单总结了一下群里**妹的方法,大概有这么几点可以注意一下。
两个孩子之间不要比较
这一点做起来可是比说起来要难许多,就是家里有一个孩子,也会和别家孩子进行比较,谁小时候还没有个“别人家的小孩呢”。很多家长希望通过比较可以激发孩子的斗志,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基本不会达到这样的效果。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拿自己和别人比较的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自己。家里有两个孩子的也是一样。比较这种行为只会让孩子觉得爸爸妈妈更加喜欢另一个孩子,不仅会让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产生矛盾,还会影响到孩子对于父母的感情。
并且心理上也会收到伤害。
做到一视同仁
“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基本上是所有家庭都会拿来教育孩子。
寓意是希望两个孩子互相谦让,不要起争端。但是在有些家庭里,会规定大孩子关照小孩子,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是“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弟弟/妹妹。”
家长可能觉得这是应该的,但是孩子可不是这么觉得。尤其是大孩子,同样都是孩子为什么就一定要让着弟弟或者妹妹。做父母的应该给予两个孩子同等的爱,而不是要求大孩子奉献自己去照顾小孩子。大孩子也有被疼爱被宠爱的资格。
不偏心不偏爱
为什么两个孩子的家庭,会有一碗水端不平的时候,就是因为家长会偏心偏爱其中一个孩子。
尤其是两个孩子中有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听话,家长就会自然而然的偏爱这个孩子多一些。但是这对于另一个孩子来说是不公平的,不优秀不出众,不是家长不疼爱的理由。这是自己的孩子,应该无条件的宠爱他,考试没有考到第一名不是不爱他的理由。
谁都想要成为被偏爱的那一个,但是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尽全力去给每个孩子相同的爱,才能让他们幸福快乐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