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星巴克的品牌授权政策等。
1、了解星巴克的品牌授权政策。
2、根据自己的经营情况和能力,制定一个基于星巴克品牌的合作计划。
3、向星巴克提交授权申请材料,需要提供相关的证件、经营资质、品牌推广计划等材料。
4、等待审批。
“洋产品”暴利时代应该终结
杜美霞
星巴克的“暴利”遭央视痛批,众多网友拍手叫好。不是我们有“仇洋”心理,星巴克的咖啡低成本,高利润,这不是“暴利”是什么央视痛批星巴克,其实也是给我们一个消费提醒,一些“洋产品”价格简直就是“坑爹”。
的确,不仅是星巴克,就是一些国内产品,出国转了一圈,贴上“洋标签”,再卖到国内,价格也是翻了好几番。“洋产品”的暴利已是不争的事实,央视痛批,也是情理之中。如今是信息时代,商品的价格或在全球都有据可查,“洋产品”的暴利时代应该终结。央视曝光,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加速了终结“洋产品”暴利的进程而已。
刻意塑造高端形象谋取暴利
王萧
不仅是星巴克,许多洋品牌一到中国就身价陡升,像哈根达斯、依云矿泉水等,公众质疑他们的暴利时,这些品牌往往声称“关税是主因”,但有媒体调查称,很多洋品牌的国内外差价远远超出了关税等成本,关税只是这些洋品牌高价的幌子。这背后,关键所在还是洋品牌在定价上的有意为之。
像哈根达斯的销售模式,并不是国外的零售模式,而是主要采取高端餐饮专卖店的经营模式,在热门商圈开专卖店,并营造出店铺的高端感,售价也相对高端。品牌定位,再加上与之匹配的经营策略,导致了洋品牌在国内外成为不同特质的商品。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洋品牌在中国的高价及双重标准明显是价格“歧视”。如果除去正常的税收、物流成本、销售渠道成本等,国内还与国外有很大的无法解释的价格差别的话,那就涉嫌暴利,建议相关部门对其监管。
进入中国市场就身价倍增不合理
黄福城
星巴克作为“舶来品”,越来越受到国人的喜爱,尤其是白领人士的追捧。贵的就一定好吗其实是崇洋媚外的心理在作祟。央视披露,一杯售价30多元星巴克拿铁成本不足5元,其背后的暴利令人咋舌。中国的消费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但是美国的星巴克售价要比中国便宜了约三分之一,星巴克在中国的利润率是欧洲等地区的16倍以上。星巴克在国外如此“亲民”,在中国却“高高在上”。其实,洋品牌不一定有那么好,不难发现一些洋品牌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摇身一变,成了大众难以消费的“奢侈品”。如此,消费者要坚持理性消费、不盲从。同时,多多关注消费国产品牌。 该批的是“崇洋”的顾客
周呈铭
一杯物料成本不到4元的拿铁咖啡,在中国卖到27元,这算不算“暴利”,笔者真的很难论断。商品售价往往不能仅看原材料成本价,还有其他诸多因素,甚至包括品牌价值。同样一瓶啤酒,小吃店只卖3元,大酒店卖到10元,又有谁指责大酒店的“暴利”呢环境不同,商品价格不一样也很正常。
笔者觉得,央视把板子打到星巴克身上,有失公平,该批的是“崇洋”的顾客。星巴克的价格是贵,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去消费。没人光顾,星巴克自然就无法在中国立足。然而,为什么有些人总以为去星巴克喝咖啡才有品位,甘愿“挨宰”呢会不会也是因为“外国的月亮圆”
消费者喝的是一种腔调
徐宝灯
关于星巴克高价咖啡问题,个人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常识问题,更是一个经济学常识。在充分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
中国向来不缺咖啡店,但是想让消费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似乎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舒适的环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品牌价值美誉度都是让品牌价值加分的筹码。而现实生活中,我们通常在要求更多更好服务的同时看紧自己的腰包。这正如我们要求在星级酒店吃饭住宿,却要求对方收取平价甚至低价的服务费,那么谁又来承担这其中的差价呢在茶楼喝咖啡已然成为不少都市人的一种时尚标榜,在他们看来,一杯咖啡应该多少钱已不是重要的话题,因为店主卖的是咖啡,但消费者喝的却是一种腔调。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陈筱霞
一杯咖啡,既不是垄断产品,也不是刚需产品,价格贵贱,说明市场空间大,完全应该由市场做主。嫌贵,不喝就行了。市场经济之下,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中国虽然人均收入还不高,但绝不缺少真假“土豪”—他们或为了虚荣攀比,或为了追求高档时尚,或为了人前显贵,价格越高反而越是有人趋之若鹜。
当然,星巴克咖啡是贵了点,价格降下来估计要有一个过程,想当年,麦当劳和肯德基刚入中国市场的时候,价格也是高高在上,但随着国人收入水平的提高、眼界的开阔,以及选择的极大丰富,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价格现在不也跟其他国家看齐了吗
暴利也是供不应求的结果
庄学鹏
既然是“暴利”,又有市场。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中国有人消费得起,而且不断在推动价格上涨。这是市场供不应求的结果,是物以稀为贵引发的效应。
这说明部分国民的消费水平与消费境界已经达到国际水准,有些中国人已经成为高消费的“新贵”,享受得起原本属于贵族才可以消费的东西。所以“暴利”归“暴利”,有人爱消费,有人肯消费,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没必要大惊小怪,上纲上线。
星巴克卖的是服务
吕炜科
其实,现在很多消费者去咖啡馆看重的不是咖啡本身,而是享受咖啡馆里面安静、舒适的环境,或者服务员贴心的服务,甚至免费WIFI等。星巴克的定价也是考虑了它的消费群体,同时提供令他们满意的服务。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产品的隐形价值越来越受重视,包括购买过程中所体验的消费环境以及享受到的品牌价值。产品的增值服务往往被消费者视为文化体验,从价值上来说,甚至高于产品本身。 @就是最爱你
洋品牌在中国很多都是高利润,像哈根达斯,一品脱(约392g)售价88元,算下来每克为022元。而在美国,一品脱售价5美元,折合成人民币约30元,平均每克价格约为007元,价格只有中国内地超市里售价的1/3,不到中国内地专卖店售价的1/5。
@威尔反
在中国,接近七八成的消费人群会在咖啡店内坐几个小时,它消费的不只是咖啡,还包括房租、服务、沙发、背景音乐、整个空间……这种背景下,怎么可能是一样的定价呢
@太投入
星巴克摊上大事了,房子、车子、食品、油价、网费,通通都不算事儿,当苦逼的人们手握一杯27块钱的咖啡,用苹果产品蹭着wifi,他们暂时会把所有的不快忘记。人家卖的不是咖啡,是安慰剂啊。
@uy67:
央视的声讨“作用微不足道”,咖啡诚可贵,房子价更高。拿铁非我爱,央视何其讨
@客家语
有没有人想过,星巴克在中国要维持高端消费品形象,要维持小资宾至如归的感觉并不容易,咖啡店并不稀缺,消费者认可才会买单。暴利批判者把矛头对准了生产商,却忘记了更深层的原因:消费者的虚荣心!
@棉花
我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国人追求的奢侈品牌,在国外是要便宜很多。就以COACH(蔻驰)来说,在北美地区如同大白菜,实在不算什么高端货。国内挣几个月工资,买一个包,在这挣一个月工资,可以买好几个包。
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叫星巴克外卖:
1 打开美团,点击“外卖”。
2 在搜索栏中输入“星巴克咖啡”,点击“搜索”。
3 在搜索结果中选择“星巴克咖啡”并进入店铺。
4 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规格和数量,点击“加入购物车”。
5 关闭界面,点击“去结算”。
6 输入收货地址,点击“提交订单”即可完成外卖点单。
另外,也可以通过星巴克官方网站或星巴克APP下单外卖,具体步骤可能会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
星巴克服务站。根据查询星巴克和瑞幸的官网显示。
1、星巴克靠卖高档、贵、好喝的咖啡来吸引客人,并且靠自己的名气、产品质量和店铺数量来保持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和优势。
2、星巴克的最大优势在于,它售卖的是除家、办公室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间。
3、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星巴克全球总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12%;净利润为94亿美元,同比增长21%;每股收益为082美元。而瑞幸咖啡全球总收入为11亿人民币(约合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0%;净亏损为39亿人民币(约合6000万美元),同比缩小67%;每股亏损为009人民币(约合001美元)。
1、在很多人眼里,星巴克依旧是个新奇事物,依旧代表一种奢侈消费,一种逼格,而非烂大街的平常之物。关于这一点,从答题区表现出的各种戾气中就不难看出来。尽管不少人嘴上表示不屑,说这不过就一个破咖啡,咖啡豆不行研磨不行云云。但其实当你参与争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就说明你在潜意识里已经把这玩意和某种逼格挂上了钩。
2、星巴克在内地,并不光是概念上的奢侈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事实上的奢侈品。因为内地很多城市缺乏良好的卫生条件,疏于管理。而星巴克起码能给不少人提供一个舒服卫生的小憩环境。在有些时候,这很难得。
3、内地很多城市缺乏costa coffee, pacific coffee等替代品。
4、国内经常光顾星巴克的人群,消费能力普遍较高,他们对星巴克定价三十元还是四十元,抑或是五十元,并不敏感。反正该休息休息,该买买,该吃吃该喝喝。而对于消费能力较低的人,你定个国际均价给他,他反正也不来。相反若是把价格定高一点儿,他说不定偶尔还会挤挤口袋。反正贵破天也就是一杯咖啡,请个客也破不了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