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说我婆婆也曾是这样的。
一
大宝刚出生那一会,我婆婆就老是夸她头型好看。然后又说当年她自己花了多少时间来塑造我老公的头型。像爸爸,就是好!我看下来,虽然表面上是在夸她孙女,其实是在夸自己儿子带得好。
有一次,我实在受不了了,就回了婆婆一句:宝宝的头型是像我。气氛当场冷却,以后婆婆再也不夸大宝的头型好看了。
二
婆婆总是说小孩不好的像妈妈,好的像爸爸。婆婆“总”这样说,我想弱弱问一句,是婆婆在帮忙带孩子吗?
如果是婆婆在带娃,做媳妇的大可以大度一点。毕竟照顾孩子挺辛苦,老人总是想通过各种直接间接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炫一下自己的辛劳和成绩。如果不是婆婆在带娃,也不住在一起,估计大家见面的机会也不多。如果不想争端,就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三
如果实在听不下去,怎么办?建议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像我,有时候,会先肯定婆婆的功劳:哎呀,最近大宝的辫子真好看,奶奶的手好巧~大宝的腿好长,还是奶奶的遗传基因好…听着虽然有点肉麻,但夸得多了,婆婆也会回过头来夸夸我。相互的吧。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也千万别太较真。否则日子很难过。
都是为了孩子。至于哪里跟谁像,就是嘴巴上的一些小便宜。不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家说呢?
--------------
学会聪明养育,陪孩子一起学英语。和我一起,在陪伴孩子的同时,自我成长。
哈哈哈……我以为就我碰到了
这种婆婆很差劲的,不满意媳妇也好,各种自我感觉良好也罢,不理她最好!
实在要回,你问问她,她儿子那些不好的是谁遗传的?
一认真就输了!咱当女人的现在是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多半个天都顶起来了,还能去在乎一个不读书又年老的女人的无理取闹?好歹她也生了你的真命天子,甩甩头拉倒吧,大不了夸夸自己孩子长得多好看,多像太后娘娘,人到了一定年龄,要学着说点违心的话,有肉吃!
不知道别人的婆婆是不是这样,我的婆婆也是如此,孩子的不好就说像妈妈,好的像他爸,而且还当着我本人的面说毫不顾忌,听到她这样说我也是醉了,可也不好撕破脸说吧,只有带着半开玩笑的说是是像我像我,如果脾气不好的应该会撕破脸吧,脾气好的也有可能一下而过吧
如果你段位够高,那你就说你说得对,我也发现是这样,主要你教育的好,孩子的爸爸才能好,儿子才能继承他爸爸的优点。如果你段位不够,那么就当没听见。想让别人不继续说这个话只有两招,要么你比她夸的更离谱,时间久了她自然不好意思。要么你每次一笑置之,完全无视他,他自然没意思。最怕的就是你给她反馈,那样你会激发她所有的斗志,你会迎来大麻烦,慢慢把你全家都卷进来
现在三胎都已经开放了,很多人还在为二胎怎么和大宝说犯难,虽然生育是夫妻双方的事情,但是一个家庭成员的出生,一定需要和大宝说明,那么,生二胎必须大宝同意吗?生二宝前要怎么做让大宝同意?下面我就带来介绍。
生二胎必须大宝同意吗?
肯定需要啊,尤其是大的已经或接近成年父母却已经高龄的,老二以后大概率需要老大来照顾,那不告诉老大就太自私了。要是老大还小,也需要告诉啊,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接受能力,当然三岁以内可以忽略。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家庭成员,告诉孩子父母准备要老二,以后可能遇到的情况会怎么样,这样老大心理有预设也会减少出事的情况。
也有人说,生育是夫妻二人的权利,是否二胎由自己来决定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权利边界,有必要让孩子从小知道父母也是有权利边界的!但老大作为家庭的核心成员,商量和心理建设是一定需要的。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要经过大宝同意才能二胎,更应该去做的应该是引导老大接受二胎。
在当今社会家庭里,头胎孩子从一出生就受到整个家族的宠爱,上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的独宠,再者,年轻父母的心疼宝贝,已经过惯了小皇帝的生活环境,独宠的概念深入小孩的脑子里;如父母要二胎的话,首先考虑的是大宝的情绪,也就得听听大宝的意见了,有些自私的孩子就不同意要弟弟或妹妹了,在这种情形下,二胎的出生就会伤害到大宝的感情;其实,这对小孩出生时一贯的教育方式很重要。
生二宝前要怎么做让大宝同意?
从准备想要二胎的时候,就不要瞒着大宝。
二胎之间的“嫉妒”真的不能忽视,尤其是2、3岁以内的孩子对父母的“占有欲”极为强烈,当大宝的爱被突然分割掉的时候,他很可能会表现出爱哭、黏人、易怒等问题。
从有要二胎的想法时,就要告诉大宝,家里未来还会有一个弟弟/妹妹,告诉他们新宝宝到来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你会有一个可爱的小玩伴儿,但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
在告诉大宝这个消息的时候,爸爸妈妈既要郑重其事,也不要显得过于严肃。
我们可以像说起今天中午要吃什么饭一样告诉大宝,家里很快就会再多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不要忘记告诉大宝,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他的。
让大宝跟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二胎的过程中,例如带宝宝一起去做孕检;
让宝宝多跟肚子里的二宝说话、讲故事、参与胎教;
还可以一家人用照片一起记录下整个二胎的孕育过程。
这样大宝不仅会感觉到被重视,还会慢慢喜欢上妈妈肚子里的那个小伙伴呢~
当妈妈照顾二宝的时候,其他家人要多关注大宝。
当大宝出现黏人、哭闹等负面情绪时,要认可和接纳他们的情绪,而不要把带娃的焦虑和辛苦情绪发泄到大宝身上;
当大宝想去摸、抱二宝时,大人也不要担心大宝会弄伤二宝而去阻止。
如果有朋友、家人来探望的话,告诉他们不需要带礼物(如果大宝没礼物会很失落);
如果你作为朋友去探望二胎家庭,要么不带,要么就带两份礼物等等,这些小的细节都会让大宝感觉到被爱和被关注,也会更容易接纳二宝。
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当他内心感到匮乏和不安时,也许是因为他获得的安全感和爱是不够的。
没错,当孩子拥有爱屈指可数,当他们内心充满了不安,还去要求他们大方无私,真的是太残忍了。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三岁的大宝一直都很乖,二宝出生前,他还很热情地对妈咪告白:妈咪我爱你……妈咪最好了……妈咪我好爱你……。二宝出现后,大宝居然变了,开始莫名其妙地耍赖、发脾气,不开心就大哭或动手打人,搞得爸妈很生气,自己却说不出在气什么。 家里多了二宝,该如何让大宝适应,甚至手足相亲相爱呢? 二宝的出现,带给大宝压力与困惑
现代家庭生的孩子少,再加上还算宽裕的物质生活,以及较现代化的育儿观念,家长多半都在宝宝还在妈咪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花心思、花时间跟宝宝相处。宝宝出生之后,即使爸妈都在上班,但回家之后或是假日的时间,也都会带着孩子到处去玩,或是在家一起玩游戏。另外一种父母则是,因为工作忙碌,虽然能给宝宝不虞匮乏的物质生活,但平常只能送宝宝到托婴中心或是托儿所,比较少花时间陪伴宝宝。无论是哪一种父母,当二宝来临时,大宝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
曾经有爸妈在宝宝一岁左右搬新家,结果发现宝宝在新家显得相当焦躁不安,经常哭泣,连睡觉都不安稳。单单是物理环境上的转换,就会让宝宝如此不安,更别说是二宝出生这种涉及整体生活的人事物全然变化。二宝的出现,大宝首先要面对的是妈咪外型上的改变,接着是身体距离与态度上的改变,最后出现一个新的生命在自已身边。晚上睡觉开始有一个人在旁边哭、经常被吵醒,爸妈陪伴的时间被对方大量占据,玩具也经常被拿走或乱翻、乱咬。更重要的是,妈咪心中的位置,有一半要让出来。可想而知,这个压力超级大!大宝心中的困惑更是无敌多……。
读懂大宝的心,爸妈可以这么做妈咪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再抱抱我?他是谁?妈咪为什么不再像以前一样常常听我说话、陪我玩?为什么以前属于我的奶奶,现在却变成他的奶奶?为什么以前我一生气,妈咪就立刻来关心我,现在却有时候不理我,有时候还会骂我?妈咪是不是不爱我了?
以下,让我们用一个生活片段来了解一下大宝的真实感受。
〈场景一〉乖巧可爱的大宝不见了?大宝拿着幼稚园的图画,兴奋地跑出房间,要跟妈咪分享。讲到一半,二宝突然哭了起来,妈咪说:「大宝,你等一下喔」,然后没有等大宝的回应,就急忙走到二宝身边。妈咪尿布换到一半,突然听到大宝一声大叫,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大宝把水杯打翻得到处都是。
15岁到5岁以内的孩子,认知发展正处于前运思期,也就是说,孩子在理解事物时,多半会过度注意外观,例如:穿裙子的就是女生,有长耳朵的就是兔子。在思考与推理时,也仅仅只能注意单一个面向,例如:同样的水量,孩子会认为「高瘦水杯内的水,比矮胖水杯内的水多」。这是因为孩子只注意到水的高度,而无法同时顾及水的宽度。
因此,在〈场景一〉当中,站在大宝的立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正说话到一半,妈咪突然说要离开。大宝此时并不容易同时注意到二宝的哭泣声,只感觉到妈咪无论在时间上、注意力上,或是关心度上,都跟以前不一样。于是,大宝用他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方式,把妈咪找回来。
当二宝出现,大宝所能注意到的,是跟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例如:自己被关心的时间多寡、玩具的分配、爸妈的表情、爸妈音调的变化等,而无法同时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线索,例如难以发现爸妈表情不耐烦的时候,是因为旁边的二宝正在大便或大哭。这时候,焦头烂额的爸妈就会更加感觉烦躁:为什么以前乖巧可爱的大宝不见了?
我们可以想像,单单只有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可以讲心事,可以不用想太多就说一句话,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表情,双方的互动是很单纯的一来一往,互动的箭头方向只有两个。但是,如果增加一个人,变成是三个人的聊天,事情就复杂多了。「我跟他讲这句话的时候,他会怎么想?」「现在换我说话吗?会不会抢了他想说话的时机?」「现在气氛好像有点尴尬,是不是该说点笑话?」互动的箭头瞬间增加为六个以上。而这种互动的复杂度,对五岁以内的大宝来说,真的是太困难了。
TO DO 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大宝呢?首先,要用大宝看世界的方式,速度慢一点,带着他一起观看、一起理解。例如:在〈场景一〉中,妈咪听到二宝的哭声,不是直接跳到问题解决的步骤,而是停下来问大宝「咦?这是什么声音」,帮助大宝从自己的图画分享中,先脱离出来,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讯息。等大宝注意到二宝的哭泣时,告诉大宝:「二宝哭得很大声,妈咪听不清楚,妈咪希望能认真听你说。我们先让二宝停下来,你再继续跟妈咪说,你觉得好不好?」通常大宝都会愉快地答应,甚至积极地帮助妈咪处理二宝的状况,因为他知道,妈咪很想听自己继续分享。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场景二〉想办法让爸爸妈咪回到自己身边妈咪看到大宝打翻水杯,心里很生气,觉得「我换尿布已经很忙了,你还在旁边捣蛋」,于是把大宝臭骂一顿,还处罚他到墙角罚站。「二宝来到我们家,妈咪要照顾两个小朋友,是很辛苦的,你要多体谅妈咪一些啊!」大宝一边罚站,妈咪一边在旁边谆谆教诲。
15岁到5岁以内的孩子,只能理解具体、生活中可见的事物,例如:小朋友、杯子等概念,对于抽象词汇或集合名词,顶多是跟生活经验较直接相关的,比较能够懂得,例如:捣蛋、好朋友等。然而,如果是更加抽象的概念,例如:辛苦、体谅等,孩子则是完全无法体会的。因此,妈咪所说的大道理,孩子其实是有听没有懂。
我们来看看,在〈场景二〉当中,大宝看到、听到什么?站在大宝的立场,他发现水杯打破时,立即发生的事,是妈咪回到身边。「妈咪终于回来了」、「妈咪有注意到我了」,于是,打破水杯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够成功地让妈咪回到身边,以后值得常常使用。至于后面所发生的大道理、罚站什么的,大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
TO DO 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 首先,爸妈要先把眼光放到「对的事情」上。当大宝用对的做法获取我们目光的时候,就要给予立即、正向、热情的回应,例如:〈场景二〉中,如果大宝也跟着走进房间,甚至帮忙妈咪,妈咪就要记得温暖地回应他,并告诉他:「妈咪很喜欢你这样做,你帮了妈咪很大的忙」,而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然而,如果大宝用了错误的方式,例如:哭闹或把东西弄倒,那么,建议在安全无虞的情况下,尽可能不予以回应。例如:在〈场景二〉中妈咪可以先在一旁偷看,看大宝如何处理水杯洒满地的状况,等他自己处理完毕,再现身肯定他(不是现身责备他)。并且,教导大宝下次如果想要妈咪赶快回到身边,怎样的作法比较有用、有效,比较正确、适当,避免不必要的责备,反而让大宝更加证实「爸妈不爱我了」的偏误想法。
另外,有些大宝会表现出「退化行为」,例如:又开始吃奶嘴、用哭闹的方式表达、在地上爬等。有些是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的不成熟推理想法,以为弟妹之所以倍受疼爱,是因为他所做的动作,所以开始模仿之;而有些则是想用这些行为吸引父母回头像以前一样关心自己。无论原因为何,都鼓励爸妈将眼光放在「对的事情」上,尽可能忽略前述行为,以免这些行为受到错误的关注(即使处罚或责备都是关注喔)。并且,提醒父母,若是发现大宝出现这类行为,更是要在没事的时候,多向他表达爱意或多拥抱。记得,退化,只是过渡时期。
那么,在发现二宝降临时,如何及早帮助大宝明白这个过程呢?如何为他作事前的心理建设呢?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3方法让大宝准备角色的转换其实,目前坊间有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以下表格),不但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妈咪怀孕到弟妹出生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做自己角色的转换。其他还可以做的有:
1在得知怀孕初期,就带着大宝认识一些友善的哥哥姊姊,让他累积正向、愉快的被照顾经验,进而开始想仿效这些正向形象,然后问孩子:「我们来当哥哥/姊姊好不好?」并引导他觉察胎儿的细微线索、从胎儿时期开始认识弟妹,也学习如何做个小帮手,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压力小了,自然有更充裕的心力同时关心两个孩子。
2与爸爸沟通,增加大宝与爸爸相处的时间,以及两人在一起的愉快经验,让大宝的注意力焦点逐渐分散到爸爸身上,甚至还可以从男性身上,学习到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以及不一样的特质呢!
3鼓励大宝多参加一些同侪聚会,交一些年龄相近的朋友。
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1 小小大姊姊(上谊文化)
2 小宝宝要来了(上谊文化)
3 小菲菲和新弟弟(和英)
4 我是哥哥(人类文化)
5 为什么要多一个宝宝(远流)
6 大姊姊和小妹妹(远流)
7 穿过隧道(远流)
8 分享(天下杂志)
9 分享2:当我们同在一起(天下杂志)
10 世界上最棒的哥哥(小天下)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避免将「长大了」当成是孩子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将「长大了」当成是孩子的责任,而用要求或嘲笑的口吻说话,例如:你已经长大了,怎么还耍脾气?!这样会让弟妹的出生,成为一种惩罚,让大宝开始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至于二宝呢?其实,二宝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对于自己该被照顾多少?注意多少?是没有概念的。只要把大宝搞定,二宝就会模仿这位性情稳定、个性温和、态度温暖的兄姊,以至于情绪或行为问题都降到最低。
唯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教养手足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现代社会鼓励家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因此孩子最常挂在口中的是「不公平,为什么他……,可是我……」,而家长也为著自己是否有公平、是否偏心伤透脑筋。可以深思的是,真正的公平是否有可能达成?怎样的公平才对孩子最好?也或许可以思考除了公平以外的价值观,例如:长幼有序、尊长扶幼。
若是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可能完全公平,教导给孩子这样的观念:先来后到要尊重,弱小的应该要被保护与被疼爱。无论发生何事都引导弟妹尊重兄姊,什么事都要先问过兄姊,对父母兄姊等长辈讲话态度要尊敬等;遇到争执的时候也引导兄姊要爱护弟妹,遇到危险对弟妹要保护。是否家庭的气氛会从「在意公平与权益」转变为另外一种氛围?
家庭价值的事,是藏在手足争宠后面,值得每位家长好好深思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