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二胎,有甜蜜的一面,也有心酸的时候。看着两个宝宝共同嬉戏玩耍,每天一起上下学,在成长的路上互相陪伴,父母都会感到很欣慰。但是看着大宝二宝因为争宠,而哭闹,这对父母来说,是件很痛心的事。
3岁姐姐,第一次见到刚出生的弟弟,痛哭不止
视频里的这位姐姐,第一次见到刚出生的弟弟,第一反应并不是好奇的去摸弟弟,而是哭了,这个反应,让人不由觉得心疼。
这天,爸爸带大宝来看家里的新成员,然而姐姐对于家里的新成员,并没有表现出很激动,只是静静地蹲在了床旁边,慢慢地探出了个头,趴在床沿上,看了一眼宝宝,瞬间就哭了出来。这个反应让爸爸妈妈十分震惊,心疼不已。
姐姐越哭越难过,眼睛一直盯着妈妈怀里的弟弟,身子也慢慢的又蹲了下去,哭声越来越大,试图在引起妈妈的注意,让妈妈来哄她,可是,妈妈还是紧紧抱着弟弟躺在床上,丝毫没有起来抱她的意思,姐姐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床上的妈妈听着姐姐的哭声,心疼又无奈,怀里的弟弟还在吃奶,自己无法过去抱住姐姐,只能出声哄姐姐别哭,可姐姐想要的是妈妈的怀抱,依然哭得很伤心,把头抵在了床沿上,哭得身子不断的抽搐着。
这一幕,让网友十分心疼,纷纷留言安慰姐姐:"宝宝不哭,你依然是妈妈的小宝贝的,妈妈依然是爱你的!"
姐姐的这种哭声,其实在二胎家庭常常会听见,大宝看着爸爸妈妈每天都围着二宝,不再以自己为中心,觉得二宝抢走了妈妈,自己被抛弃了。所以,常常会出现争宠的行为,来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比如故意抢二宝的东西,或者不停的哭着。
其实,在二宝出生前,父母除了要考虑精力,财力等东西外,还需要提前给大宝做心理建设,帮助大宝顺利的迎接二宝。
二宝出生前,大宝的心理建设必不可少
亲子共读多子女家庭绘本
父母可以买一些关于多子女家庭的绘本,与孩子一起共读。首先可以让大宝在绘本中明白有弟弟妹妹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其次有了亲子共读的基础做铺垫,如果生活中发生同样的事情时,孩子的内心会更踏实,减少恐慌感,因为大宝可以预先的知道未来有可能会发生什么,当发生时,可以做些什么,不会觉得很突然,也不会让他手足无措。
让大宝去参与孕产的过程。
让大宝尽可能地去参与整个怀产的过程,这对于大宝来说,本身就是个很棒的生命教育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看着妈妈的肚子慢慢的变大,从无到有,这会让他对于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有了很好的理解,也会让他对弟弟妹妹的出生有了期待感与责任感。
去了解大宝的各种情绪
这一点,其实是提给爸爸妈妈的,父母需要去理解孩子的各种情绪。对于一个未来未知的小宝宝,我们都会有慌张,不安的感觉,对于大宝来说也是同样的。
爸爸妈妈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许这种情绪是我不想要弟弟,我讨厌弟弟的这种负面情绪,父母也要尽量的让孩子表达出来,这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提前帮大宝缓解压力,减少大宝将来对二宝的排斥。
最后,父母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大宝和二宝,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公正的对待两个孩子,不然,心理建设做得再好也是没用的。
同时也要明白,二宝的出生,大宝嫉妒心的产生是难免的,父母要做到真正的理解大宝,接纳大宝的嫉妒心,用正确的方法,耐心的去疏导大宝,相信,大宝和二宝总会和谐相处的。
现在很多夫妻都在备战二胎,这对于整个家庭来说,是一件好事,多了个小孩,家里也变得热闹。不过,这时候很多爸爸妈妈就会想,生了二宝,大宝会不会接纳或者是愉快的迎接二宝呢?相信这是很多孕妈最担心的问题,就怕大宝以为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之后,就不疼他(她)了。所以,这时候爸爸妈妈的角色就非常的重要,那么爸爸妈妈要怎么做才能够让大宝愉快的迎接二宝的到来呢,下面我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够让大宝感觉到缺爱。在怀上二胎之后,可能很多爸爸妈妈会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孕妈的肚子上,这样难免会忽略了大宝,这样一来,大宝就会形成“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我了”这样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宝会排斥二宝的到来。所以,在这个时候,爸爸妈妈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够让大宝感觉到缺爱,应该给他更多的爱才是。
第二,和大宝谈心。很多爸爸妈妈在怀上二胎的时候,其实大宝已经处于一个比较懂事的状态了。这时候爸爸妈妈可以和大宝多谈谈心,可以问一下大宝对于二宝到来的一个想法,如果大宝表示欢迎,自然是好事。如果大宝表现出排斥,这时候爸爸妈妈就会告诉大宝,有了二宝之后,爸爸妈妈还是会很疼你的,多了二宝并不会改变什么,你还多了个玩伴,以后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你还有弟弟妹妹陪着你,就不会感觉孤单了。这样一来,大宝的心理就会想,原来二宝并不会分走爸爸妈妈对他的爱。
第三,有了二胎之后,爸爸妈妈不要和大宝分床睡。相信很多二胎妈妈在怀孕之后都会选择和大宝分床睡,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会加深“爸爸妈妈有了弟弟妹妹就不要我了”这个想法。其实孕妈和大宝分床睡不是因为不爱大宝,更多的是因为有的大宝可能比较皮,怕一起睡觉会踢到孕妈的肚子。如果孕妈有这样的担忧,可以拿爸爸当挡箭牌,让爸爸睡在大宝和孕妈中间,这样就可以避免大宝踢到孕妈肚子的情况发生。
第四,怀孕之后别因为懒而不带大宝出去玩。很多二胎爸妈可能在怀孕前会每周带大宝出去玩,但是怀上二胎之后,很多爸妈会偷懒。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大宝会以为是二宝剥夺了她玩耍的机会,这样一来,大宝就不会欢迎二宝的到来了。以上这四点是我为各位二胎爸妈准备的,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山,一般就是呆在那儿啥也不干,杵着,一直杵着,一动不动。
万一哪天要是动一动,那便是“山体滑坡” ,我仿佛已经闻到一股清新泥石流的味道。
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妈妈带娃,温柔细致,就算累到连怀疑人生的力气都没有,也要竭尽所能地周到——
为了高质量陪伴,硬是把自己逼得“说、学、逗、唱”样样精通;
还学会了“变脸”,哪怕心里的雄狮在怒吼,只要转身平复三秒,回过头继续耐着性子对娃笑意盈盈;
朋友说,自从当了妈,拖延症就不治而愈了,一不小心还成为了“时间管理大师”。
可哪天孩子要是落到爸爸手里,那画面,不忍直视。
让爸爸带娃,为了不影响自己的玩乐,他可以懒出新高度,懒得生出无穷“智慧 ”。
宝宝饿了要喝奶,爸爸还想葛优瘫怎么办?
瞧,我的脚和手一样灵活呢!
味道感人,溢出画面。
为了安全起见,把孩子限制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直接“就地取材”,将娃的两条裤腿在桌脚上打个死结。
机智如我!
娃儿长大了,想要去户外活动?
在秋千上系一根长长的绳子,动动手指,秋千便能荡啊荡。
屋檐下,抿一口啤酒,打个小盹,真是愉快的亲子好时光!
孩砸,你也玩开心了,是时候帮爸爸做点事了!使劲啊!
家有儿女初长成,快来回报爸爸的养育之恩吧!这就是人生赢家!
相比妈妈的小心翼翼,仅仅用“神经大条”已经不足以形容爸爸们的魔幻行为了。
别问爸爸们手机有多好玩,他会用实际行动告诉你——
也别问爸爸们老婆和老妈掉水里先救谁!先问问他们狗子和孩子饿了先喂谁吧!
爸爸带娃出门,光顾着低头看手机,大步流星,萌宝自己拖着行李箱艰难地追逐。
“哎呦!爸爸,慢点,等等我!你真的不怕失去我吗?”
感觉 妈妈已经提着四十米大刀在赶来的路上了……哈哈哈哈!
看了网友的“吐槽大会”,我不厚道地笑了。
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曾经发布了一则博文,内容让人又好笑又感动。
小女孩的头被整个塞进衣服的画面让人哭笑不得——
再看看这张图,大家恐怕会对上面那位爸爸宽容一些!
孩子:冷冷的冰雨在背上胡乱地拍!
看爸爸带娃,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其实没有长不大的猪队友,只有不敢放手的老母亲:“你不行,别动!我来!”
多少爸爸便是因了这句话,如临特赦,理直气壮地当起甩手掌柜。
多鼓励爸爸带娃吧,虽说爸爸带娃是糙了些,但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很多优势是妈妈带娃不具备的哦!
毕竟是亲生的,爸爸能有什么坏心思呢?
BBC出品的纪录片《父亲的生物学意义》用50年时间追踪了11000个孩子,拜访杰出的儿童心理学家,开展一系列有趣的实验,得出了一些研究结论——
1、 爸爸陪娃时“心太大”,反而有机会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极限。
大家都有共识,妈妈带娃总是忍不住阻拦孩子。
妈妈关心则乱,往往限制了孩子自我 探索 和自我成长的空间。
爸爸们则善于拓展孩子的安全限度,鼓励他们去做一些可能有风险的 探索 , 让孩子认识到自己力量的极限,TA们会知道安全和危险的边界在哪里,更能激励他们的 探索 欲和挑战欲。
2、爸爸更理性,有利于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妈妈温柔感性,善于共情,更会安抚孩子的情绪,但自己也容易情绪化,容易心软。
爸爸更理性,更刚硬,说一不二。
你是第一次当宝宝,我也是第一次当爸爸,谁也不惯着谁!
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战斗!看谁能坚持到最后,谁就赢了!
爸爸教育孩子的方式更简单粗暴,某些情况下堪称一支“奇兵”。
《见字如面》节目中,著名演员何冰朗读了浙江丽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郑国强写给儿子郑艺的家书 ,其中有一段: “我安慰你妈,电别人的总比电自己的好啊!”
真是亲爹啊!
3、爸爸带娃,更能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
什么?不信吗?
妈妈总是习惯性地迎合孩子,有时是为了确保孩子能听懂,有时是觉得模仿孩子奶声奶气地说话习惯更有利于亲近孩子。
记录片中,我们看到 爸爸Joe和15个月大的儿子Jamie在实验室一起玩时,随口便对孩子说:“这个设计不太好。”
对于刚满一岁的孩子来说,显然是不懂“设计”这个词的,但是爸爸这种使用成人语言和孩子交流的“习惯”,会带来更丰富的词汇,更复杂的句子,更多样的语气……因此是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有益的。
早先便有 育儿 专家建议家长,和宝宝沟通时少用类似“吃饭饭”、“洗手手”等叠音词,少讲“婴语”,正是这个意思。
我们也会发现,通常家里的二宝语言发展能力都会超过大宝同期水平,这便是语言环境和模仿带来的益处。
有一个“扎心”的真相,虽然爸爸们常常显得不太“靠谱”,但相比妈妈,孩子往往觉得爸爸更有趣!
先别急着伤心!
孩子的喜爱,难道不是对爸爸带娃最好的鼓励吗?
我时不时会对孩子爸爸说,孩子觉得跟你一起打球很快乐,孩子说希望你带他去爬山……
然后,他们就乐呵呵地出门了!
于是,我就解放了!
哈哈哈!
今日互动:
你遭遇过哪些被亲爹“坑惨”的事件?说说来听听,让大家“开心一下”……在线等哈!
昨天大宝因为不写作业就看电视惹到了孩子他爸,孩子他爸劝说大宝好久,大宝就是不听。我也加入孩子他爸一起劝说大宝,孩子他爸想到,大宝最听大宝奶奶的话,所以孩子他爸把大宝正在看电视的视频发到了家庭群里。
孩子他爸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宝快点写作业,可是大宝好像误解孩子他爸的意思了。大宝哭着告诉我爸爸不尊重他,我苦笑不得,小孩子那有什么尊重不尊重。
大宝却说爸爸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的照片发到了群里的。其实仔细一听大宝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大宝的年纪小 不过大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宝也知道了什么叫“羞耻”。
可能很多家长都做过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事情,家长们感觉孩子年纪小,孩子的想法并不重要。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生活给安排好,这一部分家长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这些家长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应该如何建立和孩子的关系呢?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有“边界感”,孩子和父母终有一天会分开,会开始各自的新生活。
父母为什么与孩子建立边界感
第一,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边界感,会让孩子的生活有窒息感。尤其是单亲家庭,单亲妈妈或者单亲爸爸总是会把孩子当做一切。
认为孩子会受到伤害,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只愿意让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些家长连孩子的自由权利都剥夺。
前一段时间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单亲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了很多自己认为的坏孩子,导致孩子的生活杂乱无章,黯淡无光。
这位单亲妈妈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反而感觉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不孝顺。最终导致孩子得了抑郁症。
这位单亲妈妈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做着孩子讨厌的事情。单亲妈妈的心理敏感脆弱是正常的,不过不应该强加在孩子身上。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边界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边界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有的父母会把孩子的一切视为自己的所有。对孩子的生活了如指掌,父母这种监视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
父母过于的管控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很压抑,有的时候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家长如何与孩子建立边界感
第一,家长需要认可孩子。有些脾气暴躁的家长不喜欢孩子做事情的速度,会认为孩子做什么事情都唯唯诺诺的,这些家长会直接帮助孩子做事情,甚至有些家长拿语言攻击孩子。
比如:你看看你,做什么都做不好。又或者:你怎么就是学不会呢?这些话语是很多家长经常给孩子说的,家长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可能会给孩子的心里留下创伤。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这样的,这样的亲子关系会给孩子的成长带去阴影,让孩子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在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中,家长需要明白自己的立场,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家长需要陪伴孩子成长,教会孩子基础的生活常识,而不是只知道抱怨孩子学不会,脑子笨等。
第二,不要处处为孩子回答。我邻居家的孩子名字叫小玲,小玲是一个学习非常好的小姑娘,我听大宝说小玲在期末考试中获取了第一名,恰好大宝让我带着他去旅游。
我看着小玲每天待在家里学习挺累的,正好又是邻居,我就去小玲家问小玲愿不愿意和我们一起去旅游。我还没等到小玲的回答,就听见小玲的爸爸说:小玲不去了,小玲要在家里学习。
听到小玲的事情,可能很多家长都会反思,反思自己有没有真正听过孩子的心声,有没有在意过孩子的想法。小玲爸爸的回答能代替小玲吗?
很显然是不能的。很多家长都是“小玲爸爸”,很多孩子也都是“小玲”。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应该是轻松而又快乐的。
跟明显小玲与家长的相处方式中一直处于被动。小玲和父母之间的关系缺少边界感,家长们需要认清楚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第三,父母应该对自己有清楚的认知。很多家长在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中缺少认知,这些家长分不清家长应该做什么,只知道要求孩子做什么,认为孩子必须听取自己的意见。
孩子虽然年纪小,经历过的事情没有家长经历过的多,但这并不是家长要求孩子,什么事情都听自己的借口。孩子有自己的认知,家长需要给孩子足够的个人空间。
肖可妈育儿寄语:
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慢慢远离父母的过程,每一个孩子长大后都会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在孩子小时候扮演着教育孩子、照顾孩子的过程,孩子长大后,父母就成为了孩子的牵挂。
孩子在大学期间就与父母“分居”了,父母在陪伴孩子十几年的过程中,需要好好教育孩子。教育孩子并不是把孩子束缚在自己的身边,孩子不是物品,不能对父母做到言听计从。希望家长们都能分清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两家宝宝生活的虚与实 虚——退园的大宝,缺失父爱的坚强 小男生大宝4岁多了,是由母亲一手带大的。 大宝的父亲一直在外面经商赚钱,根本顾不上孩子。父子间连见上个面都难,更不要说一起游戏、说话了。
3岁时,大宝上幼儿园,但妈妈担心大宝受委屈,怕伙食不好,所以没舍得送大宝去。就是在家里,也很少让大宝与邻居小朋友一起玩耍,嫌人家没教养,不懂卫生,怕大宝受他们欺负。就算只是母子两个人走路时,大宝也紧紧地拉住妈妈的手,不愿离开一步。在跑跑跳跳、玩水玩沙或蹬梯爬高时,妈妈更是在后面追着喊:“慢点!危险……”
在别人的劝说下,大宝比别人晚了一年才上幼儿园。但是,一到幼儿园,大宝像变了一个人,他感觉受到冷落,同时又离开了形影不离的妈妈,于是,焦虑和不安,整天情绪低落,以致吃不好、睡不好、玩不好……最后退园了。
实——入园的强强,与父亲摸爬滚打
强强也是一个4岁多的男孩。
父母关系很好,两人都有自己的工作,也很忙,但夫妻俩在教育强强的问题上配合很好——
○妈妈从小就培养强强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亲则从强强几个月大开始,就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一起游戏。
父亲除了与强强进行一些有肢体上接触的亲子互动外,还与他做些摸、爬、滚、打的游戏,孩子在游戏中显得非常兴奋。这样,既满足了宝宝的身体活动需要,又使他情绪高涨。
快3岁时强强上幼儿园了。每天接回家,爸爸都要与儿子在户外玩上半小时。遇到双休日,不管刮风下雨,夫妻俩都带孩子去公园,或爬山,或散步,夏天游泳,冬天溜冰,什么都让他试试,遇到困难或问题,总是先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
强强在幼儿园是一个自信心强,好学上进,深受小朋友欢迎的“小头头儿”,他能组织大家游戏,合作意识非常强。强强学东西很快,而且善于观察和动脑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两家宝宝的发展为什么如此不同?
父亲,对宝宝不能少的影响力
健全教育,父亲角色不能少
在现实中,多数家庭是母亲更为关注孩子,有的几乎是母亲一人负责教育孩子。在教育孩子这台“大戏”中,常常看不到父亲“出场”。的确,不少家庭忽视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父亲自己也放弃了自己对孩子的爱,以及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像,“虎妈”故事中,教育的主角就是所谓的“虎妈”。
然而,家庭是否发挥了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关系着孩子是否受到健全的教育。上面两个孩子的不同发展,原因可能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因为父亲参与与否,造成影响力不同。
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在家里和父亲接触的机会越多,时间越长,孩子的体力和智力就越发达,个性品质就越健全。这是因为,父亲和母亲对待孩子的态度和方式不同。
父爱可以为宝宝注入不同的气质
以游戏为例,母亲习惯以“大人”的身份带孩子在屋内游戏,而父亲则习惯以“大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在广阔的天地里一道追逐嬉戏,甚至在草地上一起摸爬滚打。
想想看,你们的家庭是不是也这样?
孩子本来在幼年就较多地接触母亲,加上幼儿园里几乎“清一色”的女教师,可以说孩子长期地浸渍在“女性世界”中。这样,虽然孩子从女性身上学到不少优秀品质,成为良好性格的组成部分,但是,的确容易片面发展,缺少了男子气质特征。
如此看来,就更有必要增进父亲与孩子的接触。这是孩子进入“男人世界”的最初途径。而且这不仅是男孩儿的需要,也是女孩儿的需要。
宝宝的成长,不能离开父亲的参与
母爱父爱一个都不能少
要使孩子身心得到全面良好的发展,需要让他们接受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母爱是伟大的,母亲对子女的抚养和教育是重要的。但是,父亲的影响力更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对小孩子更有其特殊的影响力。
一般孩子到两岁以后,更喜欢和爸爸一起玩,这时他们的反应更为积极主动。在和爸爸的游戏中,他们往往有更多的合作与参与的机会。
父亲是宝宝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
孩子在游戏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般来说,父亲是积极地鼓励让孩子去尝试,带着他去闯。
在这样的父子游戏中,使孩子产生愉悦感的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独立、自主、坚强、自信、果断等积极的个性品质。
这对于今后孩子的学习,生活中的合作、进取,性别确认,社会性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发展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由此可见,父亲在教育孩子中的作用是重要的,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请父亲担负起自己的天职,多多跟你的宝宝接触吧!忙,可不是失职的理由。
最后,我想套用一句话说,在家庭教育这台大戏中,当父亲的该登场时要登场,演好自己的角色。
9月27日,北京的夜雨是在家,陪4个月的孩子玩耍的时候,他看了一眼旁边的大儿子,便立即叫他过来一起玩,这位念女士处理的方式是非常到位的,他不仅只注意到4个月大的小孩子大宝宝的照顾也是十分到位,他只是看了一眼就瞬间懂了,他真的非常注重两个孩子的感受,是一位非常棒的妈妈,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二胎家庭如何照顾大宝的情绪。
不要忽略对大宝的关心。
通常有了二胎的家庭,他们会把很多的关注点和重心都放到二胎的孩子身上,因为他们觉得这个孩子比较小,需要更多的照顾与关爱,从而忽略了对大宝的关心与关爱,我觉得越在这个时候,越要注意大宝的情绪,因为通常这个时候大佬的情绪是比较敏感的,本来爸爸妈妈的爱只属于他一个人,而现在他多了一个弟弟或者妹妹,突然之间发现自己的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少了,那对他的伤害是十分大的,他正处于敏感时期,对于很多事情都是特别敏感的,所以这个时候爸爸妈妈要将很多的重心也要放在大宝的身上。
要一碗水端平,不要过多的偏爱二胎。
在日常生活中,我相信有少的爸爸妈妈都会觉得二胎比较小,那么大的那一个就应该让着弟弟或者妹妹,你们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事,但是在大宝看来你们这是偏爱,是不爱自己的表现,所以这时候爸爸妈妈一碗水端平是非常重要的,当两个孩子有矛盾的时候,一定不能对一方有偏爱,他们两个的矛盾要通过他们两个自己解决,自己解决才是最好的办法,才不会认为对小的那一个或者大的那一个偏心。
不要对大宝失去耐心,要花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
通常有了二胎,可能由于照顾二胎会过于的忙碌,而且二宝非常的闹腾,每天都要花很多的心思和精力去照顾他,那么父母就会非常的劳累,然后没有力气去照顾大宝了,而大宝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就会感到失落,认为自己没有关注度了,没有人爱自己了,这个时候,父母对大宝绝对不能失去耐心,要非常的有耐心去关注他照顾他,要让他觉得自己是家里的一个成员要让他融入到这个家庭里参与家庭的决策,遇到事情一起商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