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很多家庭有了二宝之后,对于大宝的关心也会减少,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注意,及时照顾二宝也要多花一些时间来陪伴大宝,平时可以跟大宝沟通交流,这样也能够知道大宝的心理想法,如果大宝心里不平衡的话,也是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所以家长在照顾小宝的过程中,也要照顾大宝的情绪。
一、陪伴大宝如果家长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在照顾二宝当中,那么大宝就会非常的缺乏安全感,认为父母不爱自己。家长在生二宝之前,最好是让大宝有一个心理的准备,因为孩子的心理非常的脆弱,尤其是在没有二宝的时候,大宝得到了父母所有的关爱,这个时候大宝也会觉得自己是非常幸福的孩子,但是如果没有让大宝有一个心理准备的话,就很难接受一个事实,父母把关爱和照顾都给了二宝,那么大宝就很容易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
二、照顾大宝的情绪平时也要抽出一些时间陪伴大宝一起玩耍,可以跟大宝一起阅读做游戏,这样也能够了解到大宝的情绪。当孩子不高兴的时候,就会做出一些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耐心,用正确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才不会伤害到孩子的心灵。即使有了二宝,对于大宝的爱也不能够减少,这样大宝也会融入到这份爱中,一起去爱弟弟。
三、平等的爱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当一个家庭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家长一定要平分自己的爱,不要偏心其中一个孩子,要让大宝有一个过渡的时期,这样大宝也能够慢慢的接受,如果太过于偏爱其中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就会出现心理不平衡的情况,这样在长大之后也会变得叛逆,不利于健康成长。
最近《二十不惑》这部电视剧真的非常火,四个女孩子也各有各的特色。其中大宝的人设也比较突出。编剧笔下的大宝是一个善良、有点傻呼呼、别人对她好一分,她就会对别人好十分、大方、爱吃、乐于帮助朋友的女孩子,这也难怪她会受到很多观众的喜欢。
在最开始的剧情里面,大宝遇到了跟她一样的追星族,感觉特别一见如故,她就开始对别人好,不管是吃饭,还是送别人礼物,从来没有计较过,但是她没有想到对方只是为了她的钱来跟她做朋友。还好在室友的帮助下,她想明白了,选择放弃的这个朋友,不得不说大宝的两个室友还真的是挺好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来,大宝是一个,有点傻乎乎,别人对她好她就会对别人更好的女孩子。
虽然大宝是一个富二代,但是她的人设还是很接地气了。而且她的业务能力真的很厉害,自从她成为了梁爽的经纪人,她们在一起工作的时,大宝能很快的帮她接到了单子。遇到什么事情,她也会帮梁爽出头。在商场里面,欧阳玉爽和梁爽打架的时候,她义务反顾的冲出去。工作里面的大宝是一个积极、热情、勇敢、能为别人考虑的姑娘。
面对爱情的时候大宝也非常勇敢,自从她听到了大熊的表白,虽然刚开始的时候对他避而不见,因为大宝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这份感情。但是当大熊过来找她的时候,她还是勇敢的对大雄说,要不然我们试试吧。面对爱情的大宝是主动、害羞而热情的。
在友情里面,大宝是可爱的,她真诚对待身边每一个朋友。相信这样的大宝,在接下来的剧情,一定会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积极向上的能量。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三岁的大宝一直都很乖,二宝出生前,他还很热情地对妈咪告白:妈咪我爱你……妈咪最好了……妈咪我好爱你……。二宝出现后,大宝居然变了,开始莫名其妙地耍赖、发脾气,不开心就大哭或动手打人,搞得爸妈很生气,自己却说不出在气什么。 家里多了二宝,该如何让大宝适应,甚至手足相亲相爱呢? 二宝的出现,带给大宝压力与困惑
现代家庭生的孩子少,再加上还算宽裕的物质生活,以及较现代化的育儿观念,家长多半都在宝宝还在妈咪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花心思、花时间跟宝宝相处。宝宝出生之后,即使爸妈都在上班,但回家之后或是假日的时间,也都会带着孩子到处去玩,或是在家一起玩游戏。另外一种父母则是,因为工作忙碌,虽然能给宝宝不虞匮乏的物质生活,但平常只能送宝宝到托婴中心或是托儿所,比较少花时间陪伴宝宝。无论是哪一种父母,当二宝来临时,大宝都会面临空前的压力。
曾经有爸妈在宝宝一岁左右搬新家,结果发现宝宝在新家显得相当焦躁不安,经常哭泣,连睡觉都不安稳。单单是物理环境上的转换,就会让宝宝如此不安,更别说是二宝出生这种涉及整体生活的人事物全然变化。二宝的出现,大宝首先要面对的是妈咪外型上的改变,接着是身体距离与态度上的改变,最后出现一个新的生命在自已身边。晚上睡觉开始有一个人在旁边哭、经常被吵醒,爸妈陪伴的时间被对方大量占据,玩具也经常被拿走或乱翻、乱咬。更重要的是,妈咪心中的位置,有一半要让出来。可想而知,这个压力超级大!大宝心中的困惑更是无敌多……。
读懂大宝的心,爸妈可以这么做妈咪怎么了?为什么不能再抱抱我?他是谁?妈咪为什么不再像以前一样常常听我说话、陪我玩?为什么以前属于我的奶奶,现在却变成他的奶奶?为什么以前我一生气,妈咪就立刻来关心我,现在却有时候不理我,有时候还会骂我?妈咪是不是不爱我了?
以下,让我们用一个生活片段来了解一下大宝的真实感受。
〈场景一〉乖巧可爱的大宝不见了?大宝拿着幼稚园的图画,兴奋地跑出房间,要跟妈咪分享。讲到一半,二宝突然哭了起来,妈咪说:「大宝,你等一下喔」,然后没有等大宝的回应,就急忙走到二宝身边。妈咪尿布换到一半,突然听到大宝一声大叫,走出去一看,原来是大宝把水杯打翻得到处都是。
15岁到5岁以内的孩子,认知发展正处于前运思期,也就是说,孩子在理解事物时,多半会过度注意外观,例如:穿裙子的就是女生,有长耳朵的就是兔子。在思考与推理时,也仅仅只能注意单一个面向,例如:同样的水量,孩子会认为「高瘦水杯内的水,比矮胖水杯内的水多」。这是因为孩子只注意到水的高度,而无法同时顾及水的宽度。
因此,在〈场景一〉当中,站在大宝的立场,其实看到的是:自己正说话到一半,妈咪突然说要离开。大宝此时并不容易同时注意到二宝的哭泣声,只感觉到妈咪无论在时间上、注意力上,或是关心度上,都跟以前不一样。于是,大宝用他最简单的问题解决方式,把妈咪找回来。
当二宝出现,大宝所能注意到的,是跟以前不一样的事物,例如:自己被关心的时间多寡、玩具的分配、爸妈的表情、爸妈音调的变化等,而无法同时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线索,例如难以发现爸妈表情不耐烦的时候,是因为旁边的二宝正在大便或大哭。这时候,焦头烂额的爸妈就会更加感觉烦躁:为什么以前乖巧可爱的大宝不见了?
我们可以想像,单单只有两个人在聊天的时候,可以讲心事,可以不用想太多就说一句话,可以直接看到对方的表情,双方的互动是很单纯的一来一往,互动的箭头方向只有两个。但是,如果增加一个人,变成是三个人的聊天,事情就复杂多了。「我跟他讲这句话的时候,他会怎么想?」「现在换我说话吗?会不会抢了他想说话的时机?」「现在气氛好像有点尴尬,是不是该说点笑话?」互动的箭头瞬间增加为六个以上。而这种互动的复杂度,对五岁以内的大宝来说,真的是太困难了。
TO DO 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大宝呢?首先,要用大宝看世界的方式,速度慢一点,带着他一起观看、一起理解。例如:在〈场景一〉中,妈咪听到二宝的哭声,不是直接跳到问题解决的步骤,而是停下来问大宝「咦?这是什么声音」,帮助大宝从自己的图画分享中,先脱离出来,注意到环境中的其他讯息。等大宝注意到二宝的哭泣时,告诉大宝:「二宝哭得很大声,妈咪听不清楚,妈咪希望能认真听你说。我们先让二宝停下来,你再继续跟妈咪说,你觉得好不好?」通常大宝都会愉快地答应,甚至积极地帮助妈咪处理二宝的状况,因为他知道,妈咪很想听自己继续分享。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场景二〉想办法让爸爸妈咪回到自己身边妈咪看到大宝打翻水杯,心里很生气,觉得「我换尿布已经很忙了,你还在旁边捣蛋」,于是把大宝臭骂一顿,还处罚他到墙角罚站。「二宝来到我们家,妈咪要照顾两个小朋友,是很辛苦的,你要多体谅妈咪一些啊!」大宝一边罚站,妈咪一边在旁边谆谆教诲。
15岁到5岁以内的孩子,只能理解具体、生活中可见的事物,例如:小朋友、杯子等概念,对于抽象词汇或集合名词,顶多是跟生活经验较直接相关的,比较能够懂得,例如:捣蛋、好朋友等。然而,如果是更加抽象的概念,例如:辛苦、体谅等,孩子则是完全无法体会的。因此,妈咪所说的大道理,孩子其实是有听没有懂。
我们来看看,在〈场景二〉当中,大宝看到、听到什么?站在大宝的立场,他发现水杯打破时,立即发生的事,是妈咪回到身边。「妈咪终于回来了」、「妈咪有注意到我了」,于是,打破水杯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够成功地让妈咪回到身边,以后值得常常使用。至于后面所发生的大道理、罚站什么的,大宝早就抛到九霄云外。
TO DO 我们要如何避免这种状况呢? 首先,爸妈要先把眼光放到「对的事情」上。当大宝用对的做法获取我们目光的时候,就要给予立即、正向、热情的回应,例如:〈场景二〉中,如果大宝也跟着走进房间,甚至帮忙妈咪,妈咪就要记得温暖地回应他,并告诉他:「妈咪很喜欢你这样做,你帮了妈咪很大的忙」,而不要觉得这是理所当然。
然而,如果大宝用了错误的方式,例如:哭闹或把东西弄倒,那么,建议在安全无虞的情况下,尽可能不予以回应。例如:在〈场景二〉中妈咪可以先在一旁偷看,看大宝如何处理水杯洒满地的状况,等他自己处理完毕,再现身肯定他(不是现身责备他)。并且,教导大宝下次如果想要妈咪赶快回到身边,怎样的作法比较有用、有效,比较正确、适当,避免不必要的责备,反而让大宝更加证实「爸妈不爱我了」的偏误想法。
另外,有些大宝会表现出「退化行为」,例如:又开始吃奶嘴、用哭闹的方式表达、在地上爬等。有些是因为我们前面说过的不成熟推理想法,以为弟妹之所以倍受疼爱,是因为他所做的动作,所以开始模仿之;而有些则是想用这些行为吸引父母回头像以前一样关心自己。无论原因为何,都鼓励爸妈将眼光放在「对的事情」上,尽可能忽略前述行为,以免这些行为受到错误的关注(即使处罚或责备都是关注喔)。并且,提醒父母,若是发现大宝出现这类行为,更是要在没事的时候,多向他表达爱意或多拥抱。记得,退化,只是过渡时期。
那么,在发现二宝降临时,如何及早帮助大宝明白这个过程呢?如何为他作事前的心理建设呢?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3方法让大宝准备角色的转换其实,目前坊间有许多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以下表格),不但可以帮助孩子理解妈咪怀孕到弟妹出生的过程,也可以帮助孩子做自己角色的转换。其他还可以做的有:
1在得知怀孕初期,就带着大宝认识一些友善的哥哥姊姊,让他累积正向、愉快的被照顾经验,进而开始想仿效这些正向形象,然后问孩子:「我们来当哥哥/姊姊好不好?」并引导他觉察胎儿的细微线索、从胎儿时期开始认识弟妹,也学习如何做个小帮手,减轻父母的负担。父母压力小了,自然有更充裕的心力同时关心两个孩子。
2与爸爸沟通,增加大宝与爸爸相处的时间,以及两人在一起的愉快经验,让大宝的注意力焦点逐渐分散到爸爸身上,甚至还可以从男性身上,学习到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事物,以及不一样的特质呢!
3鼓励大宝多参加一些同侪聚会,交一些年龄相近的朋友。
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1 小小大姊姊(上谊文化)
2 小宝宝要来了(上谊文化)
3 小菲菲和新弟弟(和英)
4 我是哥哥(人类文化)
5 为什么要多一个宝宝(远流)
6 大姊姊和小妹妹(远流)
7 穿过隧道(远流)
8 分享(天下杂志)
9 分享2:当我们同在一起(天下杂志)
10 世界上最棒的哥哥(小天下)
大宝二宝爱争宠!怎么办? 避免将「长大了」当成是孩子的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尽可能避免将「长大了」当成是孩子的责任,而用要求或嘲笑的口吻说话,例如:你已经长大了,怎么还耍脾气?!这样会让弟妹的出生,成为一种惩罚,让大宝开始不喜欢这样的生活。
至于二宝呢?其实,二宝初来乍到这个世界,对于自己该被照顾多少?注意多少?是没有概念的。只要把大宝搞定,二宝就会模仿这位性情稳定、个性温和、态度温暖的兄姊,以至于情绪或行为问题都降到最低。
唯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教养手足的核心观念是什么。现代社会鼓励家长平等对待每个孩子,因此孩子最常挂在口中的是「不公平,为什么他……,可是我……」,而家长也为著自己是否有公平、是否偏心伤透脑筋。可以深思的是,真正的公平是否有可能达成?怎样的公平才对孩子最好?也或许可以思考除了公平以外的价值观,例如:长幼有序、尊长扶幼。
若是我们承认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可能完全公平,教导给孩子这样的观念:先来后到要尊重,弱小的应该要被保护与被疼爱。无论发生何事都引导弟妹尊重兄姊,什么事都要先问过兄姊,对父母兄姊等长辈讲话态度要尊敬等;遇到争执的时候也引导兄姊要爱护弟妹,遇到危险对弟妹要保护。是否家庭的气氛会从「在意公平与权益」转变为另外一种氛围?
家庭价值的事,是藏在手足争宠后面,值得每位家长好好深思的!
那是因为二宝太小啦,什么事情都不会自己做呢,非常需要人照顾。你的注意力都在二宝身上,大宝可能相对大一些,有些事情能自理,所以你在大宝身上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关注。
有这种感觉也是正常的,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同时要关注到很多事情,这是根本做不到的。二宝这一天的生活已经够你手忙脚乱的啦,可能就没有闲暇时间在关心大宝和照顾大宝了。不过等到你二宝再长大一些,这种状况就会有所改善。
二宝的到来会打破你原有的生活模式,所以也需要家长们适应一段时间,才能进入自己的新角色中。等到你们把这种生活平衡以后,你就不会有这种感觉啦。其实有了二宝,对大宝会忽略一些,这是必然的现象。但是我们要做到尽量的对大宝也多一些关心和关爱,不要让他觉得爸爸妈妈有了小弟弟或小妹妹就不爱他了,这样也有益于大宝的身心健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