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老二怎么可能会忽视老大呢?都是我的孩子,都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
“没想到,有了老二以后,对老大越来越嫌弃了……”
有多少妈妈发生过这样的心理变化?
二宝没有出生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说如果老二出生以后就不爱老大了,那大宝太可怜了,我一定不会做这样的妈妈,可是老二真的出生以后,老大怎么看怎么招人嫌,老大的一举一动都容易引发妈妈的嫌弃。
为什么很多妈妈有了老二以后就开始嫌弃老大了呢?
1、妈妈看来老大越来越不听话
以前只有一个孩子的时候没有察觉到,可是有了老二以后,发现老大处处故意找茬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做出各种小动作,瞬间就能引爆宝宝的脾气。
妈妈看来不是自己对老大的态度变了,而是老大真的变得很让人讨厌,以前那个乖巧懂事的宝宝一去不复返。
2、老大为什么就不能懂得照顾小宝宝
妈妈们不仅很难意识到自己对大宝的态度变化,还觉得自从有了二宝,老大就变得不可理喻,别人家的哥哥姐姐都对弟弟妹妹爱护有加,自己家的这个对待小宝宝一脸冷漠,甚至会趁着父母不注意动手打小宝宝。
妈妈眼里,因为孩子太不争气,父母才对他的感情淡了。
3、老大为什么就不懂得谦让
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就讲给孩子听了,可是到自己的弟弟妹妹出生以后,他怎么就不懂得谦让呢?什么都要跟弟弟妹妹争,之前的教育都白教育了。
妈妈们经常会有这样的想法,难怪妈妈对老大的态度会发生一百八十大转弯。
家中大宝的委屈,妈妈不懂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孩子的视角看问题,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1、只是想引起你们的关注
妈妈说孩子变得越来越淘气了,经常会无缘无故犯错误,经常做错事,这让妈妈变得很不耐烦。
可是你知道吗?孩子的这些举动都是有缘由的,爸爸妈妈把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小宝宝身上,大宝被忽视了,大宝想通过此种方式来获得爸爸妈妈的注意,让爸爸妈妈分一些关注到他们身上。
2、他抢走了爸爸妈妈,大宝怎么能不生气呢
妈妈责怪大宝不懂得照顾小宝宝反而对小宝宝的行为并不友善,这让妈妈很气愤,可是大宝真的是想欺负小宝宝吗?
当然不是,大宝就是在气愤,这个新到来的小东西抢走了我的爸爸妈妈,我怎么能够容忍他的存在呢?
3、大宝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
妈妈经常教育大宝懂得孔融让梨的道理,什么都要让着弟弟妹妹,可是大宝也只是一个孩子而已,大宝需要关注需要爱需要呵护,而不是需要作出表率,小小年纪就要变得异常懂事,放弃自己想要的东西,面对“不公平”一言不发。
如何处理好大宝和小宝的关系是关键
二胎家庭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关键就是处理好两个孩子之间的关系,其实两个宝宝并不是天生的敌人,而两个宝宝之间的矛盾全部来自于父母的态度。
1、二宝到来前先跟大宝做心理工作
二宝到来前就应该让大宝知道,并给大宝做足铺垫,让大宝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当二宝降生的时候,大宝的心理落差不至于太大。
2、兼顾大宝的情绪
有了二宝之后,父母很难不把精力集中在照顾小宝宝上,但是我们要兼顾好大宝的情绪,让大宝知道爸爸妈妈依然爱他。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让大宝参与到照顾小宝宝的过程中来。
3、尽量公平对待
孔融让梨的故事不建议付诸到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爱与呵护,孩子在心智成熟前,我们不应该要求孩子一切以别人的感受为中心,忽视自己的感受,因为这样容易教育出一个没有自我的孩子,培养出一个拥有“付出型”人格的人,且不利于培养孩子之间的感情。
中国传统的教育中,有一个优良的传统观念叫
“兄友弟恭”
家庭和睦是家长们最希望看到的事情,但是不少拥有二胎的家庭却忽略了,“兄友弟恭”的谦让里,最重要的是良性的互动。
友善需要发自内心,谦让需要心甘情愿,承受需要心怀感激,而不是因为年龄的大小变成强迫的谦让和理所当然般的承受
不少家长都觉得大宝因为是年长于小宝,所以他们有责任和义务谦让小宝,最常说的几句话有:“你是哥哥(姐姐),要让一下弟弟(妹妹)”
或是:“哥哥(姐姐)真棒,知道要让着弟弟(妹妹)”,无形之中对孩子进行道德绑架。家长们越是强调这些话,只会让大的变得压抑抗拒,小的变得得寸进尺
二胎家庭中,家长们强迫大宝谦让小宝,这样的潜规则实际上是对孩子心中的公平性的破坏,在这样的教育之下,非但不会出现兄友弟恭的场面,反而会使两个孩子之间的矛盾日渐加深,这般教育的危害,远比家长们想象中要严重的多。
“大让小”教育的三大危害
亲子关系被破坏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希瑟·舒梅克曾经对二胎家庭进行调查,在研究中发现,孩子在按照家长的意愿改变自己的行为意志,会使亲子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孩子表现的越是不在乎,就说明他们对家长的信任感在逐渐降低。每一次家长们要求他们谦让小宝的时候,孩子内心的愤懑也会因此增加。
每一个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大小,家长们都应该用一视同仁的态度去对待他们,让或者是不让,都应该由孩子自己的意愿决定。
而不能在家长的强求下谦让,大宝虽然年长于小宝,可是实际上他们依旧是一个孩子,仅仅是因为大了那么几岁,就需要被迫懂事,事事谦让,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他们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认为父母更加爱小宝,亲子之间的关系岌岌可危。
手足关系被破坏
父母之所以想要大宝谦让小宝,就是想要看到兄友弟恭的场面,看到兄弟或者是姐妹和谐相处。可是家长们越是强迫大宝担起对小宝的责任,把大宝放在长辈的高度上,要求他们谦让小宝,只会让大宝对小宝产生厌恶的情绪。
会怨恨小宝的出现,分走了父母的关注不说,还需要让他处处忍让。在这样的心态之下,手足之间又怎么会有和乐的情况出现呢。
大宝谦让小宝,更多也应该需要建立在他们自愿的前提之下,只有发自内心的谦让才会让大宝心甘情愿的付出,小宝也才能从中感觉到大宝的关爱,并且产生感激的情绪。
一段和谐的手足关系,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人的付出能够达成的,相互的付出才能让这段关系变得更长久。
影响孩子的健康
在有了小宝之后,不少的家长都会自动将大宝的身份提升,不断给大宝灌输他们已经是小大人了,要有责任感,要关爱弟弟妹妹。
家长们的本质可能是希望大宝可以有一个哥哥姐姐的模样,可是这样的教育只会让大宝承受太多他们这个年纪不应该承受的压力
就是因为年纪大一点,就要放弃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只能捡弟弟不要的东西,这对大宝来说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
大宝即便按照家长的要求,
做到谦让
,也只会让大宝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产生两个极端的表现,一个是对自己越来越否定,变得怯懦自卑,一个是变得愈发的叛逆,在不公平的对待中爆发。
而小的心理健康也是一样,因为年纪小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得到一切,他们会因为这份特权变得愈发肆无忌惮,变成一个利己主义的人。
首先,不要觉得没有处理好两个宝贝的关系而觉得内疚
由于大宝的这位孩子的年龄、性别、性格及养育方式等原因,很可能在接纳二宝时,不同的孩子本身就具有不一样的心理。比如,相对来说,女孩的心理比较敏感,如果大宝是女孩,在接纳二宝时就容易东想西想,比较粘乎。而男孩在接纳弟弟妹妹时就会淡定许多。当然,二宝的性别对于大宝来说也是一个接纳的心理因素。比如,姐姐接纳妹妹相对淡定些,姐姐接纳弟弟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
我家是两个女儿,相对于大女儿——小儿子来说,关系好处理得多。但是,与大儿子——小女儿的家庭相比,大宝的心理就更加敏感。可见,同样的俩孩子妈,由于两孩子的性别不一样,面对的问题可能也会不一样。
第二,要提前让大宝在心理上接纳二宝
曾听说很多孩子在不愿意妈妈再生弟弟妹妹时而有了弟弟妹妹,结果,大宝对弟弟妹妹“下毒手”的机率就很高。有些孩子曾明确告诉父母:“不喜欢弟弟妹妹,我会打他,把他扔掉!”等等。
为了避免大宝的内心冲突,妈妈最好能够在二宝到来之前就让大宝喜欢上二宝。
比如格格,在3周岁前一直是不要弟弟妹妹的,所以,我和她爸爸一直是按兵不动。3周岁后的格格,突然对弟弟妹妹有了期盼,总是催促我再生一个。
当然,对于妈妈来说,最应该让大宝了解的是即将到来的角色变化,引导大写应该怎样做好将来的哥哥姐姐,以及哥哥姐姐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关心和照顾弟弟妹妹。
以下记录于2011年2月17日星期四 格格3岁1个月25天
最近,格格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妈妈,你再生个妹妹吧,我要当姐姐!”
我故意为难地说:“生孩子又不是你说想生就生的,很痛苦的!”
格格说:“不就像拉屙屙一样吗?”
我顿时无语。婴儿如何出生,格格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我总不能用我那可怕的剖腹产去吓唬孩子吧。
于是,我只好红着脸说:“好吧,妈妈努力给你生个妹妹!”
为了确保格格不是随意说说,我又开始追问:“妹妹出生后,你会爱她吗?”格格说:“我会的。”
“你会给她喂奶吗?”“我会的,不过你要先泡好奶粉。”
“你会把你穿过的衣服给她穿吗?”“我会的。”
“你会把自己的玩具和她分享吗?”“我会的。”
“你会给她讲故事吗?”“我会的。”
。。。。。。
似乎一切都很美好。
我又说:“如果妹妹出生了,因为她是小婴儿,需要妈妈抱,需要妈妈喂奶,需要妈妈把屎把尿,需要妈妈每天晚上陪她睡觉,那你就不能和妈妈一起睡了,你要和爸爸一起睡,或者和外婆一起睡,你愿意吗?”
“我愿意。”格格如是说。
如今,格格确实是这样做的。虽然和爸爸睡觉的格格经常会要求与我同睡,她总是会对我说:“妈妈,你照顾好小宝来陪我睡觉!”可见,小宝出生前对格格的教育还是起了一些作用的。
如果孩子对于弟弟妹妹还不接纳,可以提前让大宝与多子女家庭接触,让大宝了解到家庭中有两个孩子是非常正常的。
第三,让大宝感受到妈妈永远爱她
孕期的一天早上, 我和格格一起吃早饭,虽然没有胃口,我还是一口一口地喂自己吃饭。这时,格格撒娇道:“妈妈,我想要你喂。”
我指了指肚子,说:“妈妈现在要喂肚子里的小宝宝吃饭,你是大宝宝了,自己吃。”
前几次,这个方法都是比较有效的,但是,今天,格格竟然想了想,对我说:“妈妈,你不是有两只手吗?一只手喂小宝宝,一只手喂我吧!”
我惊呆了。如果从格格的角度来说,这个做法无疑是最公平的。
两个孩子,一碗水要端平,不就是一手喂一个吗?
对于格格来说,二宝一住进妈妈的肚子里,就意味着与她分享妈妈,意味着失去,失去在家中唯一的地位,失去爸爸妈妈对她独一无二的关注。而这个变化过程,其实是我们很难理解的。
每一位妈妈都会说,虽然有了小宝,但是,我对大宝的爱没有减少。是的,我们的内心是这样的,但是,我们的行动和语言是不是也让大宝感知到了呢?爱大宝一定要让大宝知道,而不是在内心偷偷地爱。
我曾无数次向格格保证,不管小宝表现如何优秀,妈妈永远爱她。因为,格格是格格,蓉蓉是蓉蓉,两个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她和小宝一样,永远是妈妈的宝贝。
虽然这话听起来比较俗气,但是,对于孩子来说,无疑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格格在外面听到别人向她说妈妈不爱她,爱妹妹的时候,她曾理直气壮地回应对方:“不对,妈妈永远爱我的!”是的,格格知道妈妈对她的爱是坚定不移的。这就是我经常向格格说爱她的根本原因。
第四,一定要留出给大宝的专门时间
虽然,小宝的到来让我感到非常忙碌,甚至连睡眠时间也少了许多。但是,我依然觉得,牺牲睡眠时间也不能牺牲单独陪伴大宝的时间。因为单独陪伴对于大宝来说非常重要,这能够让她感受到,她在妈妈的心目当中依然是独一无二,无人替代的。
出了月子,我就立刻去幼儿园接格格放学,当我出现在幼儿园时,格格兴奋的神情马上让我觉得我的付出是值得的;月子后,我马上去幼儿园陪格格练琴,并把她拉下的课慢慢补上;暑假时,我还单独陪格格去游泳,让她感受到作为大宝的优越感。
我发现,我留给格格的单独时间越多,她越不会嫉妒我照顾小宝。因为她已经明白,妈妈有时候要照顾小宝,有时候要照顾她,她无需嫉妒。
第五,要让大宝感受到当大宝的好处
早在怀孕时,我就和格格一起共读了描写同胞关系的绘本故事《彼得的小椅子》《小凯的家不一样了》《隧道》《小象欧利找弟弟》等。这些绘本从儿童的角度,深刻地描绘了孩子的这个心理变化过程。我想,我必须努力为格格营造一种小宝能够给她带来快乐的场景。
格格曾经无限向往双层床,尤其是带滑梯的。我也曾两次带她在华康名家私看过。怀孕后,我答应她:“等小宝生出来,妈妈就去买双层床。因为两个宝宝需要双层床来睡觉,你说呢?”
格格兴奋地说:“好啊,床上要贴好名字,我要睡上面,贴上兰蕙荃,下面给小宝睡,TA还太小了,不能爬那么高。”
“那妈妈睡哪里呢?”我明知故问道。
“妈妈和爸爸睡拖出来的大床。”瞧,多么节约空间,一张床,可以睡一家四口。
几天后,我就与格爸商量把这件事情落实了,因为,我感觉,让格格得到双层床可以让她明白几个道理:第一,因为妈妈怀上了小宝,她就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双层床,因为双层床是给两个孩子睡的;第二,因为格格需要把小时候睡觉的小床让出来给小宝睡,所以她就可以得到双层床,因为她长大了,需要睡大一些的床了。第三,我希望格格通过得到双层床能够明白,有付出就会有得到。比如,她以后把自己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玩具都拿出来给小宝,她就能够得到新的。第四,我想让格格明白,自己喜欢的东西并不一定要独占着。正像双层床,如果一个宝宝睡双层床,就没有多少乐趣了,两个孩子一起睡,那才叫真正的快乐。
格格得到双层床后,非常高兴,我也趁机向她灌输妹妹的出生不但不会夺走爸爸妈妈对她的爱,而且她还能够得到妹妹的爱,她还能够充当妹妹的老师。于是,格格对于自己的大宝角色更加喜爱。
小宝出生后,我们也总是让她明白,作为大宝,她有权利做许多事情,而小宝因为是小婴儿,许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格格弹电子琴时,小宝总是扑过去捣乱,格格经常对小宝说:“小宝,你现在还不能弹电子琴,等你长大了姐姐教你!”而我,则总是附和着说:“是啊,姐姐真能干,会弹琴,小宝长大了可要向姐姐学习哦!” 每每此时,格格总是一脸自豪。
第六,让大宝参与到孕育养育小宝中来
早在我怀孕时,我就努力让格格知道,有她的帮助,妈妈的怀孕才会更加顺利和愉悦,增强格格的成就感。
比如,怀孕时从绘本馆回家,走楼梯的时候,我就会假装走不动,对格格说:“妈妈肚子里有小弟弟小妹妹,实在走不动了,你能够扶我上楼吗?”这时,格格总会把她的小手伸向我;有时候,我靠在床上说:“妈妈今天太累了,腰酸背疼的,有人愿意为我敲个背吗?”这时,格格总会轻轻地帮我敲背,并问:“妈妈,这样舒服一些了没有?”而我总会夸张地说:“有格格这个大宝可真好啊,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每当我需要给小宝喂东西的时候,我总是说:“小宝,你看姐姐多能干啊,会自己吃饭的,你现在还小,不会吃,妈妈喂一下。你要快快长大,像姐姐一样自己吃饭哦!”格格听了,也会拿东西来喂小宝,并无限乐意。
小宝出生后,我也是经常叫格格来帮忙,比如,叫她帮我看一会小宝,帮我拿东西,每次格格做完我总要感谢她,因此,格格对小宝的感情非常好。正如格外婆所说:“格格总是不断地亲吻小宝,不胆亲小宝的脸,连小宝的脚,脚趾都会亲,两人好得不得了!”
是的,只要格格一回家,立刻寻找小宝在哪里,如果没看到小宝,立刻问我小宝去哪里了;只要格格一起床,立刻跑到小宝的房间去找她玩;而小宝呢,只要一见到姐姐,奶都不吃了,眼睛一直追随着姐姐,姐姐走到哪,她就跟到哪。
第七,给二宝也要设定一些规则
虽然规则一般要在2岁以后才建立,但是,为了让格格明白,妈妈并不是对她一个人有许多规则方面的要求,我总是当着格格的面诉说一些规则给几个月大的小宝听。
比如:“小宝,睡觉的时候可不能大声地哭哦,这样会影响姐姐睡觉的!”——这样,当小宝睡觉时,我要求格格小声说话就容易被格格接受;
小宝无意当中踢到格格时,我会说“小宝,你不能这样踢姐姐哦,姐姐会疼的!”——这样,格格对小宝动作粗鲁的时候,我批评格格她就比较容易接受;
当着格格的面向小宝阐述这些规则,更重要的作用其实是让格格明白,妈妈对大宝和小宝其实是公平的,虽然小宝还小,妈妈对她也是有要求的。
写了这么多关于关注大宝心理的,其实我还想说说有关于二宝心理的。我发现有许多二宝会利用妈妈关心弱小的心理,表现出更加粘人,霸道等行为,因为小宝还小,我还没有真实的案例,但是我已经发现苗头,小宝察言观色的能力特别强,独占心理也很强。比如,我喂奶时,小宝不允许我一边喂奶一边与人聊天,她会哭闹,一定要求我专心喂奶。所以,接下来,如何避免小宝利用我们对她的关爱来争宠,是一个新的课题。
总之,作为俩孩子妈,耐心,耐心再耐心,认真地倾听孩子敏感的内心,努力关注到大宝的内心的情感需求,自始至终给予孩子真真实实的爱,孩子才会在爱的沐浴下,学会去爱二宝,爱父母,爱家庭!
认证员,别人狗一样乱咬,可以不》?》
大宝 二宝 三宝 四宝 接下来是小宝。
这是一篇文章,文章的内容为:
按姥姥这边说,小宝是他这一代中的老大。小宝冠以“小”,并不是真正的“小。自从大舅家的儿子出生之后,小宝荣升为“大宝”,弟弟被称为“二宝”。只有二宝不在旁边的时候,大家才叫他小宝。
“大宝最棒,二宝尿炕”,还在二宝还在婴儿期,小宝已经能自制顺口溜来彰显自己的伟大、嘲讽弟弟的年幼。
春节前,小姨家的弟弟降生,叫球球。小宝似乎很喜欢球球,每次到球球家,都不够他忙活的,嚷嚷着要先睹为快。
上个周末,宝爸宝妈去接小宝。老舅老舅妈去探望,宝妈忽然想起一个问题:“儿子,你是大宝,李子墨是二宝,那你老舅妈再生个小弟弟,是几宝啊?”
“四宝啊。”正在玩耍的小宝漫不经心的回答。
说实话,当时包括姥姥姥姥爷太太太姥爷在内的大家,都多少有点失望——小宝似乎不识数啊,应该是“三宝”啊。
“不是三宝吗?”宝妈试图纠正。
“四宝嘛,球球不是三宝吗?”小宝很认真的反击。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
各位看官,您可能看到这里有点懵。在这里不得不介绍其中的缘由。这也不怪小宝先生,他的脑子里还没有清晰的分辨能力,再说其中关系也太复杂了——姥姥的妹妹的女儿,是小宝的小姨;姥爷妹妹的儿子,是小宝的大舅和老舅。严格讲,小姨的孩子和大舅的孩子,是两个亲戚系列中并行的两支。
小宝当然不知道这么复杂的关系了,从大宝数到四宝,也就不稀奇了,呵呵。
我认为不该让老大带老二。下面我们来细数让老大照顾老二的危害,希望能帮助有此想法的宝爸和宝妈们清醒的认识到潜藏的危机。1、对大宝快乐的童年的掠夺在还需要家长们照顾的年纪让孩子去照顾弟弟妹妹,首先,家长们有没有考虑孩子的想法呢?家长既然决定要二胎,就要把抚养孩子的责任勇敢扛下来,虽然生活艰辛,却容不得家长们的一丝大意。让大宝帮忙照顾小的孩子,是可以减轻家长们看护孩子的负担,但是这无疑是把家长的事情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也会成为掠夺孩子玩耍的快乐时光的侵略者。2、对孩子的成长有危害我国著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讲座中指出,孩子在0~3岁是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建立起父母和孩子间的亲情纽带。如果在孩子最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父母把他们推给姐姐或哥哥,对于孩子的成长是百害而无一利的。3、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像开头的故事那样,让大宝照顾小宝,危险发生的一瞬间,本身还没有紧急处理能力的大宝哪里有能力去保护其他人呢?所以,让大宝照顾小宝最大的隐患就是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家长应不应该放手让老大照顾老小看到这里,我想对于应不应该放手让老大照顾老小这个问题,家长们内心都已经有了答案。对于家长们在抚养多个孩子的过程中,应该端正自己的态度,清楚以下几点:认识生活中潜藏的危机妇幼医院的王院长在上周三接待了这样一位患者,小孩子的鼻子总是流鼻涕,还经常向外散发一股恶臭。经检查,王院长发现孩子的鼻腔里塞了一块海绵,海绵已经和鼻腔粘连在了一起。王院长在给孩子取出海绵的瞬间,一股强烈的刺鼻的气味迎面扑来。一块小小的海绵对于孩子来说都能构成威胁,所以家长们在小孩子还没有隐患意识的时候要时刻保持高度的紧张。2、对每个孩子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时代不断的=进步,早已经过了那个只管生不管养的年代。对于孩子来讲,他们的需求都是一样的,父母既然决定了生下他们,就要对他们的安全和健康成长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即使生活的节奏变快了,即使生存的压力增大了,家长们也要勇敢的扛起这一切。3、尽量自己照顾孩子,避免悲剧的发生李玫瑾教授在一个综艺节目中谈及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该挣钱还是该在家照顾孩子这个问题时,给了我们标准答案。孩子的成长只有短短的几年,过了这几年你再想陪伴孩子已经晚了。但是钱家长们什么时候都可以去挣。所以,让大宝照顾小宝危机暗藏其中,作为父母这样的事情还是要杜绝,别当悲剧发生再来后悔。
我认为是一种很健康的心理,更是一种很正常的行为。
有这么一种行为说明大宝不是很大,小宝也不是很大或很小。因为大宝和小宝之间也会发生矛盾,比如小宝打了一下大宝,大宝出于自我的防卫意识,就掐了一下小宝。
我们家的大宝不会去掐小宝,但是他会动手去推小宝。因为小宝有的时候会去拽他的头发,扯他的衣服等的行为,大宝就会去推他,去制止他的行为。我也是允许大宝这样做的。当然是以安全的行为来保护自己。
因为老是一味的去要求大宝要疼小宝,要保护小宝,不要去伤害小宝等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是片面的,因为大宝也是个孩子,他不需要从小就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
千万不要觉得大宝掐小宝是一件很过分和过激的行为,你要慢慢的去开导大宝,更要暗自观察大宝和小宝。
在一个的家庭里,有了大宝和小宝两个孩子,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一定的程度上这是相对于大人来说的,对于大宝呢?也许是不幸的开始,自己因为年龄的问题,不像大人似的懂得很多的道理,也能承受很多的事情。
大宝也还是一个孩子,我们也给予信任,更要给予他最多的爱,不要让他感觉小宝的到来,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局面。在照顾好小宝的情况下,要多多的关心大宝,不论是心理上还是其它的。
大宝虽然是一个孩子,但是在他的世界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他的世界观,正是由于大宝还是一个孩子,我们做家长的,更应该给予一个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让他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