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真的是住太平洋,人家爱怎么叫怎么叫,至于你这么大意见?
我家里,也叫名字,也叫大宝,小宝。外面一般叫名字,如果也这么叫,就是环境比较陌生,我不想让别人知道孩子叫什么。
不想用脑子想。这样简单
是对孩子的“昵称。”
这样也是看别人喜好吧,在外面我觉得还是不要称呼小朋友的名字,现在人贩子那么多,不要透露信息好点。
你可以不听啊,姓名权自由是最基本的法律常识。
这么说吧,如果孩子是你亲自十月怀胎生下,并且一天天陪伴着他(她)长大,“宝宝”、“宝贝,“大宝”、“二宝”其实就是深入骨髓的宣泄及贯穿爱的一种方式,如果把母爱比做大海,这种方式只是大海中的一滴小水珠而己。
如果理解不了,只能说明你成长过程中缺失了一些东西,好遗憾啊!
可能是小孩刚刚出生那会,做家长的还没给孩子想好叫什么名字。
然后就随便先宝宝,大宝,二宝,小宝先叫着咯,后面名字确定下来了,小名叫习惯了突然改口不习惯吧,所以哪个习惯就叫哪个。
还有可能就是不是很亲近朋友,亲戚,再者陌生人,不想暴露孩子名字,就在这类人面前称呼自己孩子大宝二宝。
不过说句不好听的话,什么大宝小宝(二宝)这样的小名真的很烂大街,就像“子轩,子豪……”一样烂大街。
就说我家亲戚里面,光家里那些亲戚娃要是全集中一块玩,随便朝着那群孩子堆大喊一声大小宝,真的可以蹦哒出好几个大小宝出来 ,要是不说这个大小宝是哪个表舅或者表姐的孩子的话,都不知道他们爹妈是谁,反正能确定一点就是他们小名都是叫大小宝,都是我家亲戚的娃。
我爸妈是没有这个习惯,我和我妹出生那会,家里还没有想好我们名字时,听家里说那会他们都会用本地话称呼我们为“妹”,等到名字确定下来基本喊名字。
如果亲戚朋友间说到孩子,我妈也不会用大宝小宝来概括,都是说孩子或者女儿,关系比较亲的亲戚,跟我们妈妈聊天,要是说到孩子,就会说我们名字来说。
其实这些都可以理解的啦,比较理解不了一些女的,当了母亲,天天以宝妈身份自居,可是孩子都不带,扔给家里老人带,自己跟没事人一样,一开口动不动的就宝妈长宝妈短。
还有一种就是稍微有点啥事,就动不动来一句“自从当了妈,再也看听不得看不得这些事……”
“大宝,二宝”这类词汇容易记,叫起来也非常简单顺口,又充满爱意。
我的儿子二十六七岁了,我也叫他大宝儿,但是这是我的专属称呼,在外边或者当着别人的面不会叫的。
只有我只会喊孩子名字吗[捂脸]可能闽南地区没有大宝小宝的发音吧,最多就大弟,小弟。但是很少很少。几乎都是喊名字最后一个的叠字。
尽管我已经非常注意照顾大宝情绪了,但是她看到妈妈喂奶给二宝时,还是会露出失望的表情,如何让大宝接受「妈妈需要给二宝必要的照顾」这件事呢?
这个问题非常普遍,每个家有二宝的妈妈都会遇到。
二宝出生以后,大宝难免会失落难受,让妈妈很心疼。
建议您可以试试这两个办法:
第一个是和大宝玩扮演小婴儿的游戏。大宝觉得二宝能得到爸爸妈妈的体贴照顾,会很羡慕二宝,提议让她扮演小宝宝,她一般不会拒绝。可以跟她商量,虽然是玩游戏,但是也要扮演得非常像。妈妈像对待小婴儿一样,她哭的时候抱抱她安慰她,即使她是假哭也要抱抱她,也给她用奶瓶喂奶。她是小婴儿,不能说话、不能吃正常的饭菜只能喝奶、不能走路只能爬,大小便要拉在纸尿裤里。如果做不到,游戏就结束。
很快,她就会发现,当小婴儿一点也不好,她会主动要求当大孩子。这个游戏孩子可能会玩一阵子,我家老大断断续续玩了一个月,通过这个游戏,让我家老大在我照顾弟弟的时候不会再哭闹,还跟我说:「妈妈,弟弟真可怜,啥好吃的也不能吃。」
另外一个方法是,给老大看他小时候的照片、视频。一般老大老二在小的时候长的特别像,老大看到在他小的时候,妈妈也是像对待老二一样细心照顾他,他会很开心。我们还可以趁机告诉他:「你看你小时候是不是和弟弟一样啊?你现在长大了,不需要妈妈给你喂奶换尿布了,但是弟弟还小,需要妈妈的照顾。」他就能理解,并不是妈妈不再关心他了,而是弟弟小需要妈妈的照顾。
要让大宝接受二宝,我认为就是护大不护小。
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宝更需要爱,只有大宝得到了爱,才会发自内心的爱护谦让二宝。
二宝出生后,大宝需要慢慢过渡才能习惯。这个过渡期内,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这样才能让大宝更顺利更快的接受二宝。
护大不护小的核心是给于老大更大的关爱和爱护,如果大宝和二宝有冲突的,原则上应该是优先满足大宝的需求。
提醒各位宝妈们,父母对两个孩子公平公正,这一原则要贯穿两个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二宝出生前
1提前让大宝感知二宝的存在
宝妈怀孕时就要跟大宝说:“宝贝,现在你有小弟弟(小妹妹)啦,现在他正在妈妈的肚子里呢,等他出来以后跟你一起玩儿好不好?”
可以让大宝对着妈妈的肚子唱歌、说话,告诉他:“你多跟弟弟说说话,弟弟在里面就不会孤单了。”
当妈妈肚子里的宝宝有动静时,要把这种感受和喜悦分享给大宝,跟他说:“宝贝,你弟弟好像听到你的声音了,他在里面敲妈妈肚皮,想快点出来见到你呢!”
宝妈还可以与大宝一起为二宝准备衣物用品,让大宝为弟弟挑选衣服的颜色、也可以把大宝小时候的衣物清洗干净,告诉他:“看,这是你小时候的衣服,咱们把它整理出来,等小弟弟出来以后让小弟弟穿,好吗?”
我们要让大宝一直感受着二宝的存在,同时,让他跟妈妈一起为二宝的出生做准备,两个人就会有着共同的期待。
2让大宝知道,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减少
我们经常听到有些“好心”的亲人朋友,或是父母自己在有二宝后便说:
“你妈妈有了小弟弟,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听话我以后就只喜欢小弟弟,不喜欢你!”
“二宝比大宝还要可爱,聪明!”
……
这些话无心的话语很有可能成为一颗“不快乐”的种子,埋在孩子内心深处,给孩子带来失落、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
我们要这样对大宝说:“宝贝,你真可爱,妈妈太爱你了,如果弟弟也能像你一样可爱又懂事就好了!”父母要告诉大宝,以后不仅有爸爸妈妈爱他,还会多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爱他,家里多了一份子,会更快乐。
3通过 游戏 演绎二宝出生后的情景
为了能让大宝了解妈妈生宝宝后要经历的事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我们可以通过 游戏 来演绎日后的情景。
游戏 流程演绎
1准备三个布娃娃,让其中一个娃娃当妈妈,另外两个一个当大宝,一个当即将出世的二宝。
2“妈妈”肚子疼,要到医院生宝宝了,她对“大宝”说:“大宝,妈妈要去医院生宝宝,会在医院待三天,在这三天里,你跟爷爷奶奶一起在家好吗?”
3“妈妈”到了“医院”,医生给“妈妈”检查身体(这时可以让大宝假装医生),然后“妈妈”顺利生出了“二宝”,“二宝”哇哇的哭着,被医生抱在了“妈妈”的床边。这时,妈妈告诉大宝,生完弟弟后妈妈身体很虚弱,必须要在床上休息,而爸爸要和一生一起照顾妈妈和弟弟,所以要要在医院再住两天。
4“妈妈”终于出院了,抱着“弟弟”回到了家,“妈妈”一进门就拥抱了“大宝”,并跟“大宝”说这几天妈妈太想念你了。
5“妈妈”需要在床上给“弟弟”喂奶,还要给“弟弟”换尿布,这时,“大宝”也参与其中,帮助“妈妈”照顾“弟弟”。
大致 游戏 流程就是这样,宝妈们在怀孕期间可以多和大宝玩这个 游戏 ,也算是巩固和复习,当宝妈真的要分娩时,大宝因为有了心理准备就不会太惊慌。
二宝出生后
1不要冷落大宝
“二宝”出生后,宝爸宝妈在喜悦的同时千万不要冷落了大宝,因为此时大宝的内心也一定是极为敏感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这样:
1不在大宝的面前表现出对二宝过多的亲昵,也不要对二宝无休止的夸赞。
2要时常拥抱大宝,告诉他爸爸妈妈很爱他。
3可以让大宝经常看看二宝,告诉他:“你小时候就是这样的,你看妈妈怎么照顾弟弟的,就知道妈妈以前是怎么照顾你的了。”
4可以让爸爸承担起陪伴大宝的责任,经常陪大宝玩耍、讲故事等。
2接纳大宝在行为上的一些变化
有位宝妈对我说:有了二宝之后,以前乖巧懂事的大宝像是变了一个人:时不时大喊大叫、一不顺心就哭闹甚至打人、喜欢跟人对着干、不让家人去看二宝、不让二宝玩她的玩具……,让她非常苦恼,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很理解这位宝妈,的确,当“二宝”出生后,家里难免会忙碌、家人难免会疲惫,做父母的,也难免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然而在这个时候,大宝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语言、行为上的变化,让家人心烦意乱。
3树立大宝的“榜样”作用
宝妈可以邀请大宝一起帮忙照顾二宝,例如帮妈妈给二宝穿尿不湿、帮妈妈拿某样东西等,并及时夸赞大宝。
“哇,看哥哥都能做这个了,哥哥多棒!”
“二宝,这是哥哥帮你洗的奶瓶,哥哥多喜欢你!”
“二宝,看哥哥多懂事,你以后也要像哥哥这么懂事哦!”
“大宝,幸好有你帮妈妈,要不然妈妈多累呀!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
大宝收到了夸奖,心里有了成就感,自然会更加爱护二宝。
即使我们在二宝出生前后都努力去做了许多的工作,但在两个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很有可能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问题、小矛盾,这时做父母的一定要公平对待,小心处理,不要给孩子的内心种下不快乐的种子。爸爸妈妈要这样对孩子说:“你们两个一个是爸爸妈妈的左手,一个是爸爸妈妈的右手,爸爸妈妈对你们的爱是一样的,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这个问题其实还简单,因为我家大宝是已经13岁了,我意外怀孕,想到已经高龄了,孩子来了也是福气,就打算留下。
之后,我问大宝:“妈妈有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要告诉你,你想先听哪一个?”大宝很自然地说:“想先听坏消息,先苦后甜嘛。”于是,我就告诉她,她要做姐姐了。
没想到,大宝一听很高兴,笑着说:“这怎么是坏消息呢,是绝对的好消息,我也要做姐姐了,真好。”然后又问我好消息是什么,我就说既然这个坏消息不坏,那它就是好消息。
就这样,大宝很愉快地接受了自己要做姐姐的现实,我也很轻松地完成了让她知道的义务。后来,整个怀孕期间,她虽然时不时地调侃我“孕傻”,但还算体贴,不让我做重活,就算买菜买水果多了,她也会主动拿过去提。
其实,很多时候,可能给大一点的孩子说这样的事情,她还是比较容易理解,对小一点的孩子来说,需要更多的 耐心,也可以借助一些绘本、书籍或者视频、动画片去告诉她这件事情。我相信只要父母做好了万全的准备,去告诉大宝时讲究了方法,大宝是很容易接受的。
大家好,我是大娟子,我来回答您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让大宝接受小宝,我呢也是一个二胎宝妈,怀二宝的时候我就会告诉他我的肚子里装着一个小弟弟,或者是一个小妹妹,你喜欢什么呢?他告诉我,喜欢小弟弟然后胎动的时候啊你可以让他摸一下,他会很亲昵地亲亲我的肚子,然后我还会把大宝的衣服呢洗的干干净净的,跟他说小宝长大了,我让他穿他的衣服,有时候大宝那实在看不下去,就跟我说,妈妈呀,你可以给他买一点新衣服呀,不要整天的让他穿我的衣服,还有就是二宝出生了之后呢,不要当着大宝的面说二宝比大宝要聪明,要好看,这种话是千万不要说,你这样说可以谁谁谁的弟弟长的好漂亮呀,和他哥哥小时候一个样这样大宝心里挺舒服的,也会挺喜爱他的小弟弟呀好了就到这里
生二胎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关系
生二胎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关系,因为国家已经全面开放了二胎政策,因此很多家庭也都加入了二胎家庭的队伍中来,但是很多的大宝会不开心,那么生二胎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关系?
生二胎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关系11、告诉他爸爸妈妈还是一样爱他们
这是大宝可能最担心的问题了,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会分给二宝而自己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爱护,
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就要主动告诉大宝,自己对他的爱不会和对二宝有任何差别,父母要做到一视同仁,自己怎么对大宝就怎么对二宝,不会出现偏心的问题。
2、告诉大宝有了二胎的好处
可能很多独生子女并不能理解有了兄弟姐妹会有哪些好处,父母可以告诉他们,以后有个弟弟妹妹后就能有个亲密的小伙伴一起玩耍啦!家庭也不会寂寞,还可以结伴成长,相互帮助,所以好处还是蛮多的哦!
3、转移注意力法
父母可以告诉大宝,等二宝出生后可以让大宝来给二宝取个自己喜欢的小名字,这样可以培养大宝对二宝的喜欢和责任之情,让大宝知道二宝也是由自己出力的一部分。
4、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告诉大宝,以后有了弟弟妹妹后自己就不是家里最小的啦!自己就有义务去保护弟弟妹妹啦,自己就是个小大人了!让大宝有了内心的默认成就感和认同感,他们可能会更好接受二宝。
等二胎出生后还要注意这些问题
1、一视同仁
父母要做到一视同仁,不要重男轻女或者让大宝无条件让着小宝,谁做错了事情都要一样的惩罚,谁做得好也是一样的需要表扬,不能表里不一。
2、不要比较孩子
父母总是希望通过比较激励孩子上进,或者希望两个孩子互相作为榜样彼此进步。但是往往本意是好的,却起了相反的结果伤害了两个孩子的感情。
究其原因,就是父母不停的将两个孩子拿来比较,就会让两个孩子之间有了隔阂,为了争个优秀,获得父母更多的喜爱往往就会产生恶性竞争。所以养两个孩子最忌讳的就是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
3、尽量分开批评
小孩也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尊心的,就算做错了事也不想被当众点名道姓说出来批评,如果孩子做得不好,父母可以私底下跟他们说清楚,而不要当着另外一个孩子的面批评他们,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自尊心受损,而且也容易让大宝和二宝闹矛盾。
生二胎如何处理好大宝和二宝关系2大人面对两个宝宝的争执一般都是,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那么这样做真的正确吗,这样处理会有哪些影响呢,
一句话就把孩子争夺的问题解决了,但对孩子来讲事情真的解决了吗?
对老大来讲,一直没有得到公平地对待,只是迫于父母的评价而放弃自己的物品或权利。老大会活在父母的评价当中,
因为只有做出符合父母评价的'事情,仿佛才能受到认可。而与弟弟妹妹的争夺中,每次都被要求放弃争夺,老大会越来越自卑,因为对想要的东西老大的争夺没有胜利过。
而对老二来说,一次次以哭闹的方式得到的物品或权利,让老二觉得当想要什么物品的时候,只要去哭一哭、闹一闹就能得到,
那么老二的独立能力会极大地降低,同时也因为每次都习惯用表达情绪地方式去解决问题,老二面对困难时也较少使用智力去解决问题。
争夺的简单处理让两个孩子都没有学会规则,同时也没有被公平对待。在孩子4-6岁接触社会的时候,其实也在尝试探索边界,
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都是在这个阶段建立起来的。这个阶段没有建立好规则感,孩子对什么该做不该做就没有明确认识。没有学习到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也比较难管理。
孩子争夺的背后,是在考量父母的爱
规则既包含一个国家的规章制度同时也涵盖了一个家庭的规则。在一个家庭中的规则应是所有人参与制定的,体现着公平与尊重,而不是用身份、年龄来约束。
公平是对两个孩子而言。物品是谁的,那么谁有权利处理,整个过程父母都只是充当裁判而不是偏袒一方。
例如家长刚给哥哥买了一辆小汽车,妹妹看到后非要玩耍,这时候家长应该对妹妹说:“这辆小汽车是哥哥的,如果你想要玩的话,需要和哥哥商量。”在这里,哥哥的物品就应由哥哥处理。
如果只有一件物品但孩子都想要,那么竞争,谁得到了是谁的。竞争这里的规则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而非通过哭闹的方式。
比如两个孩子都想要玩手机,可以通过做家务或者完成作业的质量决定那个孩子先玩、各自玩多长时间,并事先和孩子商量好。
尊重是对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无论是规则制定还是冲突发生,都应听一听孩子的想法,孩子的想法是什么,是否有采纳的可能。
当孩子表示今天作业很多很累的时候,家长们不应以自己过来人的身份说:“我小时候在家里做的家务比你这累多了,我都没觉得累。”
倾听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不打击,寻找背后的解决办法。家长们可以问孩子:“你觉得很累那需要休息还是做什么?”而当孩子提出建议后若孩子可以承担后果就可以执行。
很多家长都说:“两个孩子都在那里争夺,就好像在争一口气。”是的,既然那个东西不是一个,孩子还在争夺,那孩子们争夺的是什么,是父母的公平与否,是父母是否偏心。
可家长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偏心对待让孩子没有学会什么是自己的权利,什么是自己该遵守的规则。而在社会中,规则可以保障权利实现、人身安全等。
规则往小方面来讲就是孩子的权利是否得到保障。如果一个姑娘想要荡秋千,辛苦排了半天队,终于等到了,这时突然有个小孩哭着喊着想要荡秋千。
那姑娘是否会让小孩坐上去就能体现什么是规则教育了。小姑娘辛苦排来的队那么就有权利玩,这是姑娘遵守规则应得的。而小孩不排队就不能玩,这是不遵守规则的后果。
大方面的规则就是国家规则,在交通和公园中执行规则保障的是孩子们的安全,避免因意外而出现危险。在红绿灯路口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减少出意外的概率。在动物园和公园参观遵守游玩守则可以减少被动物或植物伤害的风险。
规则意味着被看见
规则感其实保障了每个孩子都被父母尊重并看见,自然也不存在偏心偏颇。当两个孩子都感受到是被父母爱着的,那么两个孩子之间也会减少冲突。
演员胡可在一次演讲中讲诉小儿子出生时的情况。胡可以为已经很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了。小儿子刚出生时,大儿子常常会碰到弟弟,她总会苦口婆心地对大儿子说:“你是老大,你应该让着弟弟,保护弟弟。”
但大儿子却总是不听话,有次甚至狠狠掐了弟弟一把,胡可赶快安慰小儿子并责备大儿子。大儿子却对弟弟说:“我现在这样都是你害的!”
胡可这时候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没有看到大儿子的失落,而这次直接指责,更是让大儿子受到伤害。而很多家长也不小心就犯了这个错误,两个孩子冲突只会责备老大而不会考虑老大行为背后的原因。
弟弟妹妹的出生已经对老大造成了压力,而家长的偏心谦让更加剧了老大不被看见和忽视的感觉。
而当家长公平对待孩子时,在事情上多注意照顾老大的感受,老大会自然地照顾弟弟妹妹。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爱的,孩子才可能会释放爱,会照顾比他弱小的人。
经常听说一句话:“孩子之间的冲突大人不要参与。”尤其是两个兄弟姐妹之间,当发生冲突时最重要的是家长要保持规则感,谁的行为谁负责,让每个孩子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当两个孩子感受父母的关爱时,孩子之间的争夺也就失去了意义,两个孩子之间的手足之情也会流露出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