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西藏史系列—— 通俗西藏史《吐蕃王朝》卷 (已完本)
藏地杂谈系列—— 心爱的姑娘是个美丽的木头碗 、 安放灵魂的绿松石 、 活佛是个大宝贝
西藏的神话和神话时代的西藏系列—— 天上掉下个赞普来!、 止贡赞普谋杀案 、 屌丝的逆袭 、 返老还童的赞普
上一节 归义初成
(3)东向归唐
坐镇沙州(敦煌)的 张议潮 心中十分清楚,虽然河西百姓渴望归唐,但指望唐朝出兵维护河西稳定就是痴人说梦。以唐朝现在的实力能把关中弄明白就不错了。更别说河西走廊东端的 凉州 (武威)还在吐蕃手里。
真正能够让归义军政权活下来,只有靠迅速赢得百姓的支持,组建一支力量强横的军队,否则沙州只能沦为周边斗犬们的食物。
第一件事就是 “打土豪分田地” ,他废除了以 “十一税” 为代表的吐蕃各种赋税,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并将吐蕃官僚阶层占据的巨量田产和草场全部没收,将这些土地分给吐蕃的奴户耕种。并借鉴唐朝在边疆的营田制改革,将一部分土地拿出来,交给失去土地的农户开垦,给予应招士兵的家属减免三年赋税的待遇。
在公布营田制改革之后,二州唐民大多成了获益者,为了保持革命果实,唐民们踊跃参军,不久 沙、瓜二州 便汇集起人数众多的归唐军队。
只有唐民支持依旧是不够的,河西走廊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区域。张议潮必须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 “统一战线” 这个法宝再次被祭出。
在褒奖了拥有首义之功的粟特人和通颊部族后, 张议潮 还借助 洪辩 的影响,在周边各族部落中寻找同盟者,并将一部分收缴的牧场,让给这些支持驱逐吐蕃的部落。
各个部落见到跟着 张议潮 有肉吃,支持他的部族越来越多,在他的麾下渐渐汇聚了 回鹘 、 党项 和 温末 等各族势力,甚至一些吐蕃底层的民众,也参加到 张议潮 的军队之中。
从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便开始向东跋涉的归唐使臣们,没有辜负沙州人民的期望。在历尽两年的艰辛跋涉后,终于到达了 天德军 。从第一次归唐使臣所走的路线来看,为了躲开凉州的吐蕃人,他们走的应该是宁夏以北的沙漠线,也就是之前经常提到的 回鹘道 。
天德军 (今内蒙巴彦淖尔市和包头市之间,乌拉特前东北)防御使 李丕 不敢怠慢,派军将沙州使臣送去 长安 。在公元851年(大中五年)二月, 宣宗 皇帝正式在长安接见了沙州使臣。
对于唐朝来说,沙州归复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喜事。自从河陇失陷后,历代唐皇无不心中念念不忘收复河陇。沙州使臣所说的每一个字,在宣宗听来都仿佛是怒放的天音。现在他心中只想着一件事,那就是狂奔到太庙去祭拜祖宗,将这个喜讯告诉列祖列宗。
当使者们在漫漫长路上艰辛跋涉之时, 张议潮 也没闲着。他在基本稳定了二州的局面后,开始向河西其他州郡拓展。
也就是说, 张议潮 在河西二州中,基本是属于军政一把抓,其职务范围已经等同于沙州节度使了。
《 通鉴 》 中记载的时间,应该是 张议潮 之兄 张议潭 到达长安的时间。那么 张议潮 收复河西诸州的时间,肯定在大中五年之前。
考虑到 伊州 (新疆哈密)已在沙州之西,加之东去入朝的路途时间。几乎可以肯定,在使臣往返这几年中, 张议潮 差不多全部的时间,都在河西大地上奔忙。
不过对于 张议潮 所献的十一州图籍,也有学者存在不同观点,包括所涉及的各州名称和涵盖范围均存在争论。其中,我们可以确定的是, 河、廓、鄯 三州肯定不在 张议潮 的辖区之内。
因为大中五年, 论恐热 尚未被杀,依旧盘踞在 廓州 (治今青海化隆西南), 鄯州 (今青海乐都)也在 尚婢婢 的部下 拓拔怀光 守控制之中,而 河 、 渭 二州则在吐蕃将领 尚延心 管辖之下,这时 尚延心 也还没有投降唐朝。
当然我们不能排除, 拓跋怀光 和 尚延心 同沙州归义军存在某种联络,形成了一定的默契。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尤其是 拓跋怀光 突袭 廓州 杀死 论恐热 后,便投降了唐朝。所以,之前便有联络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而 尚延心 所在的 河 、 渭 二州,一直以来都被 论恐热 祸害的不轻,加之此地是吐蕃奴部 “温末” 势力最盛的区域。在 张议潮 收复河陇的过程中,部分 “温末” 部落曾是他的盟友。作为 河 、 渭 二州的首领,虽然他是根儿正苗红的吐蕃人,但显然他和温末部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 张议潮 和 尚延心 拥有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吐蕃势力,对于 尚延心 来说就是 论恐热 这个杀人魔王。 尚延心 后来携 河 、 渭 二州投降唐朝后,曾在宴会上慷慨陈词,自诩为 张议潮 第二,可见这两人至少是惺惺相惜的关系。
再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 凉州 (甘肃武威)并不在十一州图籍之中。史籍中也明确记载着,河西重镇 凉州 直到咸通二年(公元861年)三月,才被 张议潮 率领的蕃、汉联军攻克。
而 凉州 横亘在河西走廊东段的端口, 张议潮 两次入长安的使臣都是绕过凉州东去的。可是 张议潮 献上的十一州图籍中却有 兰州 (今甘肃兰州)在内,了解河西地理的朋友都知道, 兰州 在凉州(武威)东部,在兰州的南面分别是 河、鄯、渭 三州。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了,这三州都不在 张议潮 的治下,至少不是完整的在他控制之中。而兰州东面,则是在大中三年(公元849)二月,便已投降唐朝的 秦州 (今甘肃秦安西北)、 原州 (今宁夏镇原)、 安乐 (今宁夏中宁西)三州及 石门 (今宁夏固原西北)等七关。
那么兰州归复唐朝又何必舍近求远,向远在凉州之西的 张议潮 归复呢?直接向东,直奔长安岂不是更近些。关于这些疑问史书中没有给我们一个完美的解释,不过从破碎的历史信息中还是有蛛丝马迹可以追寻。
这上面提到的 天宝陇西道图经 应该是做于天宝年间之物, 张议潮 只是找到了这件天宝年间的图籍,并将它作为归复的信物献给了唐朝朝廷,表示不忘初心。甚至户籍名册都有可能是之前统计的或者是吐蕃时期的民政资料,毕竟 张议潮 收复河西诸郡只有短短几年。让他在这几年间,一边打仗一边整理民生资料,实在也是太为难他了。
唐朝收到河西图籍,这种普天同庆的大喜事,自然是要大张旗鼓、大书特书的,所以是不是真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河陇地区名义上光复了。宣宗又可以跑到太庙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列祖列宗显摆了。
唐宪宗 李纯 可是安史乱后,唐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十五年间,唐朝国力大幅恢复,史称 “元和中兴” 。 唐宪宗 没做成的事情,让 李忱 给赶上了,这怎能不让他欢喜的晚上睡不着觉?!
宣宗 高兴之余,也没忘了给予收复河陇将士们的奖励,虽然唐朝这时也是千疮百孔,既给不了钱,也给不了兵,但暖心的话还是要说上几句的。
在这儿连续用了两个典故, 窦融 是东汉、西汉之交,新莽时期的河西军阀。在 王莽 篡位立新朝之时,为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后 光武帝 开国,举州归复东汉。 李陵 是李广的孙子,西汉名将,他的故事大家应该都熟悉。
宣宗在诏书中借用了 “窦融归汉” 的典故,确实和 张议潮 的情况非常类似。不过我估计宣宗将 张议潮 比作 窦融 ,未尝没有将自己比为 刘秀 的潜台词。毕竟光武帝也是起于乱世,开创了 “光武中兴” 的盛事。而宣宗也是个颇想有些作为的皇帝,在他当皇帝的十三年里,唐朝至少保持了社会稳定,史称 “大中之治” 。当然,这其中也少不了 张议潮 收复河陇的功劳加分。
宣宗除了下诏褒奖 张议潮 外,还令于沙州置 归义军 ,统领 沙、甘、肃、鄯、伊、西、河、兰、岷、廓 十一州,以 张议潮 为节度、管内观察处置、检校礼部尚书兼金吾大将军、特进食邑二千户,实封三百户。同时,拜 曹义金 为归义军长史,拜明达为河西节度衙推兼监察御史, 明振 为凉州司马检校国子祭酒、御史中丞, 吴安正 等亦授官武卫有差。从此, 张义潮 及部属成为西北地区半独立的政权之一。
宣宗 的大帽子甩完了,该办的事儿还得 张议潮 自己办。虽然唐朝把这件事,作为收复河湟地区的标志,其实就像是唐朝这时候只是名义上统治了河陇一样, 张议潮 也只能算是名义上占据了河陇之地。估计也就是在河陇的州城拥有自己的管理官吏和驻军,州城之外的广阔山野,尤其是那些高山深谷之地,还不一定是谁说了算呢!
但这也实在是怪不得 张议潮 ,这时候的河陇之地,各种族裔多如牛毛, 党项、吐谷浑、回鹘、温末、吐蕃、粟特 、甚至还有 波斯 (伊朗)的 大食人 ,再加上各种民族部落,几乎在中国西部数得上了种族,都在这条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上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地盘。 张议潮 要在这块比卤煮还乱的地方支撑下去,也真是难为他了!
本来在河陇吐蕃是老大,压着众多小弟不敢乱说乱动。结果突然老大倒了,众小弟们谁服谁呀,抢地盘就成每天必做的功课了。再加上生活在州郡以外的族群,一旦糟了灾祸,立马化身为土匪,挥着刀子就来抢劫。反这也不是自己家的东西,抢走了再说。这些不一定什么时候就冒出来的匪徒,让 张议潮 实在是头痛不已。
上一节 归义初成
下一节 贯通河陇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