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是一项超级水利工程,由两千年前的李冰父子建造,都江堰工程总的原理就是“筑坝分水,修渠引水”。
都江堰景区是国家5A级景区,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之上。都江堰不仅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级的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建于公元前256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时间,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绿色水利枢纽工程。
李冰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都江堰由鱼嘴分水堰、飞沙堰溢洪道和宝瓶口进水口三大主体部分组成,成功解决了江水分流、控制进水量和自动排沙的问题。此后两千多年,都江堰一直发挥着灌溉、防洪和航行的作用,保障了当地的农业生产,为蜀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世界水利工程史上的奇迹。李冰也因其功绩,名垂青史。
都江堰的三大主体部分
1、鱼嘴
鱼嘴是一道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能以一座不能移动的分水堤自由地调节水流,实在是巧夺天工。鱼嘴的主要作用是四六分洪,这是指洪水季节,外江带走六成江水,内江带走剩下的四成江水,枯水季节则相反。
2、宝瓶口
宝瓶口是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之一,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海拔720米。内江水从这里流入成都平原后,经过密如蜘蛛网的支流水系,以扇形扩散开,灌溉着海拔较低的川西平原。宝瓶口就是这些水系的总开关,严格控制着进入平原的水量,对巴蜀地区的灌溉、防洪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飞沙堰
飞沙堰只有枯水季节才能看到,是一道普通的沙石滩,是都江堰三大主体工程之一,连接着一条通往外江的排洪渠,上距鱼嘴700米,下距宝瓶口200米。岷江水经鱼嘴流入内江,水势往南急转,直扑飞沙堰,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和底层水,飞沙堰能够巧妙的将这些沙石泄入外江,多余的水量也会从飞沙堰上方溢出。这就是飞沙堰的“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重要功能。
这套作品手作于近期。有着丰富变幻的窑变和拙朴灵动的外形,这在88岁平川正二近期出窑的作品中并不多见。都知道白备前、珍珠备前用特制的泥土就可以烧成,而丰富特别的窑变才真的可遇而不可求,令人叹为观止。宝瓶汤冷呈红金色系,过渡自然,表面拙朴,龟灵。
师徒,连襟关系。根据查询平川正二和铃木黄哉的官方简介得知:平川正二和铃木黄哉的关系是师徒,连襟关系。铃木黄哉是平川正二的姐夫。铃木黄哉,是备前烧宝瓶永远无法绕过的一个人,作品和风格影响了很多作家。
入江光人司宝瓶真假要去专业的机构验证。
入江的作品了,而入江的宝瓶并非只有国人喜欢,我在日本就认识到几个追随入江宝瓶三四十年的铁粉,收藏量之多,令人咋舌,他们对入江每年出的宝瓶的微妙变化熟而深知,据他们所言,玩入江主要就是玩细致入微的细工雕塑及难以操控的窑变艺术及使用上的便利之处。
最近不容易找到了一本廿多年前的刋物,介绍了当时较为出名的煎茶器作者,其中介绍到入江先生,引用他本人的话:手捏制作,是对自己的挑战,与自己的争斗,如果自己的技量有限,就只能做那么点东西了,自己的实力从作品中足以反映出来的。其实他的作品最大特点就是不用辘轤、手工捏制的细工制作宝瓶,这在备前烧乃至整个陶烧业界,是绝对仅有的。
陶阳现在还没有徒弟。
金重陶阳本名金重勇,备前烧首位人间国宝,1922年开始使用备前烧制作宝瓶,此件作品为陶阳昭和早期精品宝瓶,此时金重陶阳对传统备前陶土加工,成型技法,烧窑技巧等都进行改良,此件作品摒弃过度处理泥料的水簸法,保留陈腐泥料的润度特性,器型为陶阳拜入表千家流派学习茶道器具后独有的塑型风格,窑温烧至极高,火色丰富,窑变精彩绝伦。
最近几年日本的备前烧宝瓶热度上升较快,但总体还算小众,虽然一些名家作品价格涨得比较厉害,但是市场并没有真正起来,没有被大众广泛认知和接受…
从器型来说,宝瓶是介于茶壶和盖碗之间的一种泡茶器,比茶壶少了个壶把,比盖碗多了壶嘴和出水孔,如果用过好的宝瓶,应该能够体会到用宝瓶泡茶的便利性,最主要的特点是出汤利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