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除十六国之外,通过皇帝退位改朝换代,并由官方正史可查的退位诏书,谨见十份。以下分条介绍。 刘宋升明三年(公元479年),顺帝刘准封萧道成为齐王,同年颁布禅位诏书,退位于萧道成,其退位诏曰:“惟德动天,玉衡所以载序;穷神知化,亿兆所以归心。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宇宙,阐扬鸿烈,大庇生民。晦往明来,积代同轨,前王踵武,世必由之。宋德湮微,昏毁相袭。景和骋悖于前,元徽肆虐于后,三光再霾,七庙将坠。璇极委驭,含识知泯,我文、武之祚,眇焉如缀。静惟此紊,夕惕疚心。
相国齐王,天诞睿圣,河岳炳灵,拯倾提危,澄氛静乱,匡济艰难,功均造物。宏谋霜照,秘算云回,旌旆所临,一麾必捷;英风所拂,无思不偃,表里清夷,遐迩宁谧。既而光启宪章,弘宣礼教,奸宄之类,睹隆威而隔情,慕善之俦,仰徽犹而增厉。道迈于重华,勋超乎文命,荡荡乎无得而称焉。是以辫发左衽之酋,款关请吏;木衣卉服之长,航海来庭。岂惟肃慎献楛,越裳荐翚而已哉!故四奥载宅,六府克和;川陆效珍,祯祥鳞集;卿烟玉露,旦夕扬藻;嘉穟芝英,晷刻呈茂。革运斯炳,代终弥亮,负扆握枢,允归明哲,固以狱讼去宋,讴歌适齐。昔金政既沦,水德缔构,天之历数,皎焉攸征。朕虽寡昧,暗于大道,稽览隆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遗则,人神至愿乎?便逊位别宫,敬禅于齐,一依唐虞、魏晋故事。”这一篇诏书载于《南齐书》,实事求是地认可了自刘裕之后,后面的几个刘宋皇帝的*虐昏庸,用了“宋德湮微,昏毁相袭”一词作了描述。又用“拯倾提危,澄氛静乱,匡济艰难,功均造物。”一句大大赞誉了萧道成对朝廷的贡献,不仅如此还充分利用自然环境的奇异,以祥瑞之势推崇夺位之臣。譬如“四奥载宅,六府克和;川陆效珍,祯祥鳞集;卿烟玉露,旦夕扬藻;”用此类语句来褒赞篡位者,恐怕也是退位的皇帝为求免予一死,可是几句奉承之言就换回自己性命吗?刘准退位后,萧道成代宋建齐,随后灭刘准及刘姓皇族,长幼皆杀。 南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南齐权臣萧衍被封梁王,同年南齐齐和帝萧宝融与萧衍从江陵同回建康期间,至安徽当涂后,萧衍即逼迫萧宝融颁布禅位诏书,此诏书虽然说是退位诏书,但萧宝融却写得苍劲浑厚,增横千秋,极具史诗风范和帝王气魄。其中所言的“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和“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等句与其他禅位诏书中相比,颇见独到,其原文如下:
夫五德更始,三正迭兴,驭物资贤,登庸启圣,故帝迹所以代昌,王度所以改耀,革晦以明,由来尚矣。齐德沦微,危亡荐袭。隆昌凶虐,实违天地;永元昏暴,取紊人神。三光再沉,七庙如缀。鼎业几移,含识知泯。我高、明之祚,眇焉将坠。永惟屯难,冰谷载怀。相国梁王,天诞睿哲,神纵灵武,德格玄祇,功均造物。止宗社之横流,反生民之涂炭。扶倾颓构之下,拯溺逝川之中。九区重缉,四维更纽。绝礼还纪,崩乐复张。文馆盈绅,戎亭息警。浃海宇以驰风,罄轮裳而禀朔。八表呈祥,五灵效祉。岂止鳞羽祯奇,云星瑞色而已哉!勋茂于百王,道昭乎万代,固以明配上天,光华日月者也。河狱表之符,图谶纪代终之运。乐推之心,幽显共积;歌颂之诚,华裔同着。昔水政既微,木德升绪,天之历数,实有所归,握镜璇枢,允集明哲。朕虽庸蔽,暗于大道,永鉴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高义,人祇之至愿乎!今便敬禅于梁,即安姑孰,依唐虞、晋宋故事。(《梁书》)
南齐齐和帝萧宝融退位后,萧衍即称帝,代齐建梁,改元天监,是为南梁武帝。不久,杀死萧宝融。 自侯景之乱以后,南梁政权与日衰微,大权旁落。南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梁敬帝萧方智为大将军陈霸先的逼迫颁布禅位诏书,在此禅位诏书中,南梁皇帝萧方智用“梁德湮微,祸乱荐发,太清云始,见困长蛇”来自贬梁朝。又大赞陈霸先的赫赫功劳,与舜、禹等先圣大加对照,同时在禅让理由上加注了“唐、虞、宋、齐”的旧事,作为效仿材料,其原文如下:
五运更始,三正迭代,司牧黎庶,是属圣贤,用能经纬乾坤,弥纶区宇,大庇黔首,阐扬鸿烈。革晦以明,积代同轨,百王踵武,咸由此则。梁德湮微,祸乱荐发,太清云始,见困长蛇,承圣之季,又罹封豕。爰至天成,重窃神器,三光亟沈,七庙乏祀,含生已泯,鼎命斯坠,我武、元之祚,有如缀旒,静惟屯剥,夕惕载怀。相国陈王,有命自天,降神惟狱,天地合德,晷曜齐明,拯社稷之横流,提亿兆之涂炭,东诛逆叛,北歼獯丑,威加四海,仁渐万国,复张崩乐,重兴绝礼,儒馆聿修,戎亭虚候,大功在舜,盛绩惟禹,巍巍荡荡,无得而称。来献白环,岂直皇虞之世,入贡素雉,非止隆周之日。固以效珍川陆,表瑞烟云,甘露醴泉,旦夕凝涌,嘉禾朱草,孳植郊甸。道昭于悠代,勋格于皇穹,明明上天,光华日月,革故着于玄象,代德彰于图谶,狱讼有归,讴歌爰适,天之历数,实有攸在。朕虽庸貌,暗于古昔,永稽崇替,为日已久,敢忘列代之遗典,人祇之至愿乎。今便逊位别宫,敬禅于陈,一依唐、虞、宋、齐故事。(《陈书》)
梁敬帝萧方智退位后,陈霸先即代梁建陈,改元永定,是为陈武帝。 东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东魏权臣高洋逼迫东魏孝静帝帝元善见退位,东魏孝静帝颁布禅位诏书,在众多退位诏中别有风格。天子把心中的怨恨,用曲笔的方式安插在诏书之中。其中“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这一句表面上是讽刺当时并立的西魏朝廷,言其欺名盗世,而暗地揭露了高欢父子把持朝纲的政治企图,擅制君命,独霸朝纲皆露其中。“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让后人可以暗暗体会到皇帝又一次向别人揭露了自己的内心,作为篡位之人高洋才是真正的被大道于八方,其原文如下:
三才剖判,百王代兴,治天静地,和神敬鬼,庇民造物,咸自灵符,非一人之大宝,实有道之神器。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历圣重光,暨于九叶。德之不嗣,仍离屯圮,盗名字者遍于九服,擅制命者非止三公,主杀朝危,人神靡系,天下之大,将非魏有。赖齐献武王奋扬灵武,克剪多难,重悬日月,更缀参辰,庙以扫除,国由再造,鸿勋巨业,无德而称。逮文襄承构,世业逾广,迩安远服,海内晏如,国命已康,生生得性。迄相国齐王,纬文经武,统兹大业,尽睿穷几,研深测化,思随冥运,智与神行,恩比春天,威同夏日,坦至心于万物,被大道于八方,故百僚师师,朝无秕政,网疏泽洽,率土归心。外尽江淮,风靡屈膝,辟地怀人,百城奔走,关陇慕义而请好,瀚漠仰德而致诚。伊所谓命世应期,实抚千载。祯符杂遝,异物同途,讴颂填委,殊方一致,代终之迹斯表,人灵之契已合,天道不远,我不独知。朕入纂鸿休,将承世祀,籍援立之厚,延宗社之算,静言大运,欣于避贤,远惟唐、虞禅代之典,近想魏、晋揖让之风,其可昧兴替之礼,稽神祇之望?今便逊于别宫,归帝位于齐国,推圣与能,眇符前轨。主者宣布天下,以时施行。(《北齐书》)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退位后,高洋即代魏建齐,改元天保,是为北齐文宣帝。次年十二月,杀元善见。 西魏恭帝三年(公元542年),西魏权臣宇文觉命大将宇文护逼迫西魏恭帝元廓退位,西魏恭帝颁布禅位诏书,该诏书文辞简洁一般,其原文如下:
予闻皇天之命不于常,惟归于德。故尧授舜,舜授禹,时其宜也。天厌我魏邦,垂变以告,惟尔罔弗知。予虽不明,敢弗龚天命、格有德哉!今踵唐虞旧典,禅位于周,庸布告遐迩焉。(《北周书》)
西魏恭帝退位后,宇文觉即代魏建周,是为北周孝闵帝。 北周大定元年(公元581年),北周静帝宇文阐颁布禅位诏书让位于隋主杨坚,其原文如下:
元气肇辟,树之以君,有命不恒,所辅惟德。天心人事,选贤与能,尽四海而乐推,非一人而独有。周德将尽,妖孽递生,骨肉多虞,藩维构衅,影响同恶,过半区宇,或小或大,图帝图王,则我祖宗之业,不绝如线。相国隋王,睿圣自天,英华独秀,刑法与礼仪同运,文德共武功俱远。爱万物其如己,任兆庶以为忧。手运玑衡,躬命将士,芟夷奸宄,刷荡氛昆,化通冠带,威震幽遐。虞舜之大功二十,未足相比,姬发之合位三五,岂可足论。况木行已谢,火运既兴,河洛出之符,星辰表代终之象。烟云改色,笙簧变音,狱讼咸归,讴歌尽至。且天地合德,日月贞明,故以称大为王,照临下土。朕虽寡昧,未达变通,幽显之情,皎然易识。今便祗顺天命,出逊别宫,禅位于隋,一依唐虞、汉魏故事。(《隋书·文帝本纪》)
北周静帝宇文阐禅位后,杨坚即代周建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封宇文阐微介公。 清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华民国元年二月二日(公元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以清廷的名义,颁布了清帝退位诏书。第一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下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内乂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第二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复奏,民军所开优待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属周到。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实有厚望焉!
钦此。
(甲)关于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之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赞成共和政体,中华民国于大清皇帝辞退之后,优待条件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尊号仍存不废。中华民国以待各外国君主之礼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岁用四百万两,俟改铸新币后,改为四百万圆,此款由中华民国拨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暂居宫禁,日后移居颐和园,侍卫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中华民国酌设卫兵,妥慎保护。
第五款 德宗陵寝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礼,仍如旧制。所有实用经费,并由中华民国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宫内所用各项执事人员,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阉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辞位之后,其原有之私产,由中华民国特别保护。
第八款 原有之禁卫军,归中华民国陆军部编制,额数俸饷,仍如其旧。
(乙)关于清皇族待遇之条件:
(一)清王公世爵,概如其旧。(二)清皇族对于中华民国国家之私权及公权,与国民同等。(三)清皇族私产,一体保护。(四)清皇族免当兵之义务。
(丙)关于满蒙回藏各族待遇之条件:
(一)与汉人平等。(二)保护其原有之私产。(三)王公世爵,概仍其旧。(四)王公中有生计过艰者,设法代筹生计。(五)先筹八旗生计,于未筹定之前,八旗兵弁俸饷,仍旧支放。(六)从前营业居住等限制,一律蠲除,各州县听其自由入籍。(七)满蒙回藏原有之宗教,听其自由信仰。
第三道谕旨如下: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势必演至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惟取其轻者,正朝廷审时观变,痌瘝吾民之苦衷。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憍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祸。着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府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劝诫,毋旷职守,用副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钦此。
1与诚信有关的诗句
诚 信52修辞立其诚。
——《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5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庄子•鱼父》5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55轻诺必寡信。
——《老子》第6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5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5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5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5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60言必信,行必果。
——《论语•子路》果:果断6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2关于诚信的句子(富含哲理性)●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应该够了吧。
3含诚信的名句祸莫大于无信。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诚信为人之本。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一言九鼎重千秋。
—— 陈毅 信不足,安有信。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诚信的名言小信诚则大信立。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人背信则名不达。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代弹词女作家 邱心如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诚信名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世。 ——宋代教育家 程颐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君子于信,义不食也。 —— 《易经》 《易经》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北宋学者 吴处厚 诚信的名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朝学者 晁说之 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儒行》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诚信名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隋代文人 王通 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诚信的名言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代学者 顾图河 《任运》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清代学者 王永彬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 约·克拉克 诚信名言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 杰罗尔德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 ——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诚信的名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 陈继儒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诚不至者物不感,损不极者益不臻。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 奥尔巴赫 诚信名言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诚之一物,存诸之则忠,加诸人则恕。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学贵信,信在诚。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诚信的名言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 毛泽东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已经死了。
——威尔士诗人 牧师 赫伯特 诚信名言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朝学者 晁说之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战国经学家 谷梁赤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古罗马哲学家 绪儒斯 诚信的名言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 《中庸》 《中庸》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你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 ——唐代思想家 张弧 《素履子》 诚信名言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唐代史学家 吴兢 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英国小说家 布尔沃·利顿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诚信的名言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美国开国总。
4含诚信的名句祸莫大于无信。
——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诚信为人之本。 ——中国现代作家、政治评论家 鲁迅 一言九鼎重千秋。
—— 陈毅 信不足,安有信。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诚信的名言小信诚则大信立。
——战国末期哲学家 韩非 人背信则名不达。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一言不实,百事皆虚。 ——清代弹词女作家 邱心如 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诚信名言人无忠信,不可立世。 ——宋代教育家 程颐 廉者憎贪,信者疾伪。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君子于信,义不食也。 —— 《易经》 《易经》诚之所感,触处皆通。
——北宋学者 吴处厚 诚信的名言诚信者,天下之结也。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宋朝学者 晁说之 诚以待物,物必应以诚。 ——元朝末期政治家,军事家 脱脱 《宋史》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儒行》西汉·戴圣《礼记·儒行》。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 诚信名言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
——隋代文人 王通 推诚而不欺,守认而不疑。 ——北宋隐逸诗人 林逋 廉士不辱名,信士不惰行。
——西汉经学家,文学家 刘向 诚信的名言百虑输一忘,百巧输一诚。 ——清代学者 顾图河 《任运》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
——春秋时期史学家,盲人 左丘明 《左传》诚,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
——清代学者 王永彬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 约·克拉克 诚信名言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 杰罗尔德 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司马光 《资治通鉴》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北宋哲学家 周敦颐 知识分子的道准则应以诚信为根本。 ——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诚信的名言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礼。
——明代文学家 书画家 陈继儒 马先驯而后求良,人先信而后求能。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诚不至者物不感,损不极者益不臻。
——北宋文学家 欧阳修 《新唐书》成书在理不在势,服人以诚不以言。 ——北宋文学家 苏轼 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 奥尔巴赫 诚信名言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诚之一物,存诸之则忠,加诸人则恕。
——金末元初诗人、史学家 元好问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西汉皇族淮南王 刘安 《淮南子》学贵信,信在诚。
诚则信矣,信则诚矣。 ——宋代教育家 程颢、程颐 诚信的名言待人以诚而去其诈,待人以宽而去其隘。
—— 毛泽东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信。 ——荀况,战国末期思想家 荀子 失去了诚信,就等同于敌人毁灭了自己。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 莎士比亚 心口如一,犹不失为光明磊落丈夫之行也。 ——中国近代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 梁启超 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是已经死了。
——威尔士诗人 牧师 赫伯特 诚信名言修学不以诚,则学杂;为事不以诚,则事败。 ——宋朝学者 晁说之 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
——春秋时期政治家,史称管子 管仲 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战国经学家 谷梁赤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古罗马哲学家 绪儒斯 诚信的名言诚者,物之终绐,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唯天下至诚,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 —— 《中庸》 《中庸》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春秋·孔子《论语》君子做事以道义为基础,依礼仪来实行,用谦逊的语言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这样真是个君子啊!一个创业者最重要的,也是你最大的财富,就是你的诚信。
——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 马云 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时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 ——唐代思想家 张弧 《素履子》 诚信名言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
——唐代史学家 吴兢 如果漂亮的脸蛋是份推荐书的话,那么圣洁的心就是份信用卡。 ——英国小说家 布尔沃·利顿 惟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惟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西汉学者 戴圣 《礼记》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日本社会活动家和宗教思想家 池田大作 诚信的名言恭、宽、信、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春秋时期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 《论语·阳货》 自己不能胜任的事情,切莫轻易答应别人,一旦答应了别人,就必须实践自己的诺言。
——美国开国总。
5有关诚信词语100个一诺千金 开诚布公 童叟无欺 言而有信 一言九鼎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言必信,行必果 金口玉言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闲邪存诚 修辞立诚 抱柱之信 达诚申信 表里如一 诚心诚意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 快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烂 讲信修睦 竭诚相待 开诚相见 开心见诚 传守不渝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 刹血为盟 推诚相见 推诚不饰 物微志信 心虔志诚 信誓旦旦 信以为本 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诚相见 忠信乐易抱诚守真 抱柱之信 达诚申信 表里如一诚心诚意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开诚布公一诺千金 拾金不昧 推心置腹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光明正大 海枯石烂 讲信修睦竭诚相待 开诚相见开心见诚 传守不渝口血未干披肝沥胆 披心相什 剖心析肝歃血为盟 推诚相见 推诚不饰 物微志信心虔志诚 信誓旦旦 信以为本 言而有信言行一致 一言之信 以诚相见 忠信乐易诚实守信,一诺千金,拾金不昧,言而有信,信誓旦旦,讲信修睦,开诚布公,啮血沁骨,修辞立诚,一诺无辞,一言为定,抱诚守真,一言九鼎,言出必行,推心置腹,诚心诚意,达诚申信,歃血为盟,言信行果,光明正大,犬马之诚,信守不渝,徙木立信,心如尾生,闲邪存诚,诚实可靠,精诚之至,以诚待人,光明磊落,言行一致,推诚相见,以诚相待,诚至金开,恪守不违,淑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1323539质贞亮,温恭直谅,金口玉言,抱柱含谤,不轻然诺,履信思顺,讷直守信,人似秋鸿,信以为本,忠款诚信,至信辟金,杖莫如信,赤诚相待,说一不二,光明磊落,季路一言。
译文:
诚信,是国君最大的宝贝。国家被百姓保护,百姓被诚信保护。因此古代君王不欺骗天下,霸主不欺骗邻国,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欺骗百姓,善于治理家庭的人不欺骗亲人。从前齐桓公不背弃曹沫的盟约,晋文公不贪婪讨伐原国的利益,魏文侯不放弃与虞人的约定,秦孝公不废除徙木的奖赏。
这四位国君,他们的思想道德并不是最好的,而商鞅更算得上刻簿,当时又处在战争攻伐的时代,天下人都赶着用欺诈作为手段,他们尚且不敢忘记以诚信来蓄养民众,何况作为太平盛世时侯的执政者呢!
出自北宋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
原文:
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欺,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于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
扩展资料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
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资治通鉴
天刀手游大宝的赠礼活动怎么玩?如何获取奖池的所有奖励?在3月4日更新维护后,游戏内上线了主题为“大宝的赠礼”限时活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次的活动玩法规则:
1、活动规则:通过完成指定的任务目标获取铃铛,铃铛累积达到一定数量后即可进行抽奖;
2、奖励内容:完成首个任务后可以开启自选奖池功能,3个品级12种物品供玩家自行选择,最多选择6个物品放入奖池抽取;
3、抽取规则而:首次抽取需要累积10铃铛,第二次抽取需要累积15铃铛,以此类推,抽完6次即可领取奖池内所有奖励。
相关内容:
轻如飞燕成就怎么做
也无风雨成就怎么做
杜绝二次传播成就
死里逃生成就怎么做
刀光剑影成就怎么做
花魂绽放成就怎么做
唐三好感度怎么提升
唐青容好感度送礼
郝厨子投喂什么划算
天刀手游大宝的赠礼什么时候结束
该活动在测试服持续了10天。
王者之心2点击试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