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吗?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吗?,第1张

孩子还真是谁带跟谁亲,不信你可以问问周边的朋友,他们小时候谁带大的。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都和奶奶亲;外婆带大的孩子就跟外婆亲;妈妈亲手带大的孩子,就和妈妈亲。

为什么谁带大的孩子就跟谁亲呢?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后来,劳伦茨就把这个有趣的发现称之为 “印刻现象” 。这个现象不仅仅动物有,人类也同样拥有,我们也称之为 关键期, 也称之为 敏感期 。

人类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是0-1岁,如果错过了,2-3岁还可以弥补,但效果永远也不如1岁前时的效果好。如果,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是奶奶带,妈妈出去打工,特别是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的,孩子就更不会和妈妈亲。孩子1岁前是最重要的 安全依恋的时期 ,他就一定会从和自己 最紧密接触的人选当中寻找他可以依恋的对象 。这就是为什么说,孩子谁带得多,就跟谁亲的道理。

什么情况,孩子最不愿意和自己亲呢?

第一,生完孩子,完全没有喂母乳,就没有进行最初的肌肤接触;

第二,孩子直接由老人带,父母很少时间陪孩子或不知道怎么陪孩子;

第三,缺席的父母(留守儿童)。

以上三种情况比较常见,大部分孩子和父母同住,白天亲爷爷奶奶带,晚上父母带,所以,亲爷爷奶奶,也亲父母。

如何让孩子和自己更亲呢?

1)亲子 游戏 ,让“鱼和熊掌”均可兼得

每个父母都希望有人帮忙带孩子,自己可以继续工作,又希望孩子和自己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但还真有“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现象,所以,关键看你怎么做。

我有一位朋友开了一家大型幼儿园,生下老二之后,每天看她忙得连喂奶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早早地就给孩子断奶了。孩子白天奶奶带,就是晚上回去陪下孩子。但是,孩子依然和她很亲,晚上下班回到家,除了妈妈,谁也抱不走。她又是怎么做到和宝宝这么亲的呢?

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 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积木、画画、唱歌、捏豆子、吹泡泡、躲猫猫等等,几乎没有她没和孩子玩过的 游戏 。

在玩方面,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有句话说: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前,先要触及到孩子的内心。” 而亲子 游戏 ,在她和孩子的心灵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别说是孩子,哪怕是成人之间的关系,想要变得友好,就一定要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也需要花时间去经营一样。

2)用“自然之声”哄孩子睡觉

什么叫“自然之声”呢?

其实,就是妈妈学习了几首国内外的《摇篮曲》,有《德国摇篮曲》、《法国摇篮曲》等等,自己哼唱,优美的曲调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幼小的心灵,用于哄孩子睡觉特别管用。

如果你稍微了解就会发现,音乐有促进睡眠,调节情绪,增进 情感 的作用。

3)用“神奇的拥抱”来赢得孩子的青睐

要知道,抱孩子也是有方法和讲究的。

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样,一回家,想抱就抱,什么也不说,抱过来就是。这种拥抱是毫无效果的。

正确的做法:

不是勉强的抱,而是看孩子是否愿意让你抱,可以试试拍拍伸手,观察他的身体是否有向前倾的动作。如果有,说明他愿意让你抱,如果没有,过一会儿在说一遍试试。

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仍然保持愉悦的心情,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当父母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你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和联结,他就愿意和你们亲近了。当孩子还不愿意和你们亲近时,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所以,这是孩子给你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请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结”。

我们带的外孙女,

亲热有加绕脖膝。

爷爷奶奶没空看,

却也倍疼他孙女。

都是孩子至亲人,

看与不看没关系。

只要孩子能看好,

苦点累点都值的。

差不多,我女儿是姥姥带的,她跟姥姥那叫一个亲,奶奶一天没带过还背后胡言乱语的说不稀罕孙女只稀罕外孙,女儿知道后跟奶奶始终保持距离感,任凭奶奶现在如何示好也走不进孙女的心里,她从心里往外不喜欢奶奶,该孝顺还孝顺但绝对不喜欢伤了她自尊心的作妖奶奶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我看不一定,这要看情况的。

我们家儿子出生时第一个抱他的是外婆,从小一直是妈妈带的,爸爸经常出差,一个月回来几天。平时儿子都和外婆亲,可是上幼儿园时,老师问他最爱谁,他说“我最爱爸爸,爸爸是我最喜欢的人。”外婆和妈妈都傻眼了。

一般来说,婴儿刚出生时,会对第一个抱他的人最亲。

人类宝宝出生时,发育还不完全,需要妈妈的喂养,因此对妈妈非常依恋。从小得到足够的爱,孩子长大了就更独立,更爱冒险,因为他知道身后有爱他的亲人。

这种婴儿对妈妈的依恋效应,说明得到足够的爱,是宝宝获得安全感的前提。

孩子跟谁更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孩子和谁呆在一起更有安全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认为谁更爱他,他就和谁更亲。

所以,通常谁带大的孩子就和谁亲。

你爱不爱孩子,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要孩子说了算。

但为什么有时候外婆带大的孩子,却和偶尔带带的奶奶更亲呢?

这就是孩子虽小却很敏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辨别能力来判断谁更爱他们,他们在谁那里更有安全感。外婆带大,却更亲近奶奶,那么就是孩子不认可外婆带孩子的方式。

外婆带孩子做规矩,限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奶奶则顺着孩子的要求,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孩子自然会认为奶奶更爱他,外婆不爱他。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习惯的养成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做规矩带来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压制,那么这种规矩还是晚些时候做才好。因为相比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 健康 更重要。完全可以等孩子再大些时,慢慢告诉他,而不是生硬的要求他听话照做。

很多著名作家回忆自己小时候,想起的总是最宠他的那个人。要求很严的父母,也许能教育出世俗眼中的成功少年,但他们绝不会成为孩子心中最爱的人。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和自己更亲近?

告诉他,你爱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爱孩子,不一定非要从小板着脸说教。不要说“我是为了他好”这种话,要想想,你给孩子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期盼的?

孩子很单纯却很敏感,你是真爱孩子,还是把孩子看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都知道。

因此,当孩子和那你不亲时,你就要好好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特别反对虎妈和狼爸,他们只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试验品,来实践人生。

反思我家儿子会最喜欢爸爸,也是因为每次回家爸爸都会陪着他做 游戏 ,带着他疯,怎么样都行。

而妈妈和外婆,平时要管着他,这不许那不许的,让孩子觉得很不开心。

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拿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换位思考,放低姿态,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你爱他,他自然就和你亲近了。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大多数小孩儿是这样。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家小孩儿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唱的歌都是世上只有奶奶好。每天粘着奶奶给他讲故事。我下班回来基本上不理睬我。有时候我心里会有点儿失落。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家长要学会跟他一起玩。有和孩子有共同的爱好。和他一起探讨问题。这样他也慢慢的跟妈妈亲了。我也奉劝各位家长,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每一段成长过程。

孩子谁带就跟谁亲,这个问题其实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明。孩子跟谁亲,这个一定跟谁带有一定的关系,就比如妈妈带,跟妈妈亲,如果是妈妈长期不在身边,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的,你还指望孩子会跟妈妈亲吗?孩子谁带跟谁亲是一直老话,并不是完全对,但是也不能说就不准确,最重要还是看妈妈怎么去处理和孩子自己的关系,怎么去建立自己的亲子关系。

奶奶带,孩子不要妈妈

我家隔壁有个孩子,从孩子出生就带着他,白天带,甚至孩子晚上都是跟奶奶睡,而半夜吃奶也是醒了抱去妈妈房间,吃完又回来和奶奶睡。妈妈在哺乳期还能和宝宝多点相处。后来去上班了。只能晚上和周末能带宝宝。但是用他家奶奶的话,妈妈回来就是玩一下,吃饭,洗澡,睡觉依旧是奶奶全部包揽。所以孩子从小非常粘奶奶。

在孩子3岁多的时候,奶奶出现严重失眠,带孩子的人都知道,就算不用喂奶的了,只要你带着孩子,半夜都要醒来几次,所以奶奶出现这个情况没办法带孩子了。于是由妈妈带孩子睡觉,但是孩子却反抗非常厉害,开始的时候都是哭着不肯,就算睡着了,半夜醒来一样找奶奶。要不就是明明累到眼睛困了,但是就是不睡,硬是晚到快12点才睡。妈妈也非常苦恼,怎么孩子就这么不跟自己亲,硬是要跟奶奶。

孩子为什么谁带跟谁亲?

1第一抚养人对孩子很重要。

我们都说孩子从小谁带,跟谁睡就一定跟谁亲,其实这也是暗示孩子会跟第一抚养人最亲。孩子从出生后,谁跟他相处最多,谁经常到他一起睡觉,谁在他伤心的时候陪着他,这个人将会是他一生最关切的。

现在很多宝妈因为家庭经济原因,在孩子6个月左右,甚至更早就出了工作了。工作后,孩子很多时候都是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老人家很多时候不但白天带,晚上也心疼宝妈宝爸,都甘愿自己辛苦些,带着孩子睡觉。因此,孩子从出生后,孩子面对对多的一定是老人,这样的情况,是变成老人成为孩子的第一抚养人,所以就会出现,孩子连妈妈都不要,就是要跟着奶奶等。

而很多时候第一抚养人和孩子的关系亲密,并且固定不换,孩子和第一抚养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就当然你是怀胎十月的妈妈也不能简单几句就能替代的。

2孩子三岁前,缺席的 情感 最难修补。

孩子谁带就跟谁亲,其实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孩子跟带他的人建立了稳定的 情感 。这些 情感 并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和孩子建立稳定的 情感 最佳的时间就是孩子三岁前。这是从孩子出生后,天天和谁相处,不但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还关心爱护他。所以孩子也跟带他的人建立了良好的 情感 关心,这就算他以后长大了,他也会很自然的跟谁亲。

如果爸妈因为生活需要工作,没办法在家好好的带孩子。但是也千万不作为,别以为你的爸妈他自然的就跟你亲,和孩子在休息的时间好好相处,带他玩耍,和他一起睡觉,陪他看看书,看看**,这些互动对于平常工作带来的缺失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三岁前,多陪伴孩子,跟孩子互动,不然以后就很难走进孩子的心里。想要孩子跟你亲也更难了。

个人经验

我的两个孩子情况有些不同。在大宝1岁半的时候,我出去工作了,所以大宝是由爷爷带的多,但是我放假也是自己带的。因为小时候爷爷经常带,她跟爷爷的关系是最好的。爷爷也对她非常上心。反而是爸爸,因为那时候工作的关系,一个星期才见一次,所以大宝对爸爸是没有多亲密,甚至不肯跟爸爸单独相处,是在慢慢长大才好些,那也是因为爸爸后来工作调回来了,能天天见面相处了才得以补偿。

二宝是由我自己带的,爷爷奶奶几乎没有参与,所以二宝对爷爷奶奶并不亲近,反而因为爸爸已经在身边,所以二宝跟爸爸亲近的时间多了很多,所以二宝明显的也比大宝更可跟爸爸,这也让爸爸有点受宠若惊,看到孩子跟他非常开心。

总结

所以孩子谁带跟谁这个道理,是非常显而易见的,宝妈们要好好把握住孩子的头三年时间,虽然要工作,但是也要有和孩子的亲子时光是不能缺少的。同时孩子小有时候会比较调皮,而老人家一般纵容,虽然我们是要教育孩子,但是妈妈太过严厉,对于孩子不是一件好事,所以要适当的教育,别操之过急。

每个人都需要得到爱的回应,孩子也一样,孩子天生就需要妈妈的爱护和陪伴,不管平时有多忙,还是要多陪陪孩子,满足孩子对爱的需求。不然从小缺乏母爱的孩子,性格上更容易有缺陷,长期以往对孩子的心理发育也会有严重的影响。

确实是这样,有句话说的好,日久生情,可见经常在在一起的人比长时间不见的人关系更好!

第一,孩子小的时候就像是一张白纸,跟谁在一起时间长了潜移默化的就学到了你的很多东西,你的一举一动他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时间长了自然和你最亲。

第二,依赖你作用

孩子和自己久了,慢慢的习惯很多东西都会依赖你,自己不会的也会第一个问的就是你,在他的心里,你就是最可信任的人,什么事情都会和你说,这也是孩子跟谁就和谁亲的一个主要原因!

观点:孩子真是谁带跟谁亲吗?还真未必,要分情况而定。

对于幼小的孩子来说,你带他的时候他是和你最亲的,但如果和你分开几年,就未必会再和你亲了。

我们常听人们说“喂不熟的外孙”,意思就是说姥姥再怎么带外孙,最后外孙却还是和她不亲。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姥姥带外孙带了好几年,最后孩子却和她不怎么亲。

我们对门的王阿姨,外孙不到一岁就交由她抚养,刚开始,孩子一到晚上就哭闹不已,她就抱着在屋里转悠,一直转悠到深夜孩子睡着为止。孩子半夜发烧,她抱起来就往医院跑,跑到医院才发现自己忘了换衣服,穿着睡衣就出来了。

就这样,她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到三岁,才由孩子的父母接走。

此后,王阿姨就经常念叨孩子,可是一年后,再见孩子时,王阿姨呆住了。孩子躲在妈妈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她,已经不认得她了。一年的时间,磨光了孩子的记忆,消除了孩子的感情,在孩子心中,外婆俨然成了一个陌生人。

从科学上来说,幼小的孩子所接触到的外界信息会以零散碎片的形式存储于大脑中,但由于大脑还没有发育完善,存储的信息就会不断更新,新信息逐渐覆盖掉以前存储于大脑的零散碎片,旧信息则被完全遗忘。对于三岁前的孩子,尤其如此。

所以孩子再见到王阿姨时,已经完全不认得她了,更不会说和她亲了。

但若一个孩子,你一直把他带到大,带到十几岁,他就会一直和你亲下去。

大一点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记忆和价值观,并且在你长期和他相处的过程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不可能轻易被抹掉的。

邻居嫂子,夫妻两个常年在外打工,两个孩子都是由爷爷奶奶养大的,一直养到初中毕业。而今,这两个孩子都已20出头,每次从外面回来,都会给爷爷奶奶带一大堆东西,在他们心中,爷爷奶奶养育了他们,除了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自己最亲的人。

所以说,对于太小的孩子,你带他的时候他跟你亲,离开他以后,他可能就会把你遗忘,不再跟你亲了;而对于从小一直带到大的孩子,他已经完全懂事,和你有了深厚的感情,就会一直和你亲的。

孩子还是要自己带,如果太忙,没有时间,那就多抽点时间陪陪孩子培养一下感情。

孩子谁带大的跟谁亲?这可不一定,有三种情况就除外!

现在很多新手妈妈生了宝宝之后就会筹划着让家人帮忙带孩子,然后继续自己的打工之路。因为很多女性都想有一份自己的工作,有些有工作的就更不想因为孩子而断送了自己的工作了,这也导致了世界上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前段时间见到一个许久未见的朋友,聊天时听她说是在家带孩子,宝宝已经满一岁了,过几天准备出去工作,把宝宝留给自己公公婆婆带。但是她一直都很纠结,怕以后孩子和自己不亲近,这样的例子也出现过非常多。其实也不一定就像大家想的孩子谁带大的跟谁亲,有三种情况就除外!

孩子谁带大的跟谁亲?这可不一定,有三种情况就除外!

第一种:带孩子的人脾气大,孩子每天都过得战战兢兢

带孩子的人很关键,好的话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坏的话甚至可以成为仇家。身边有一个朋友就是如此,她脾气有点暴躁,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都说女儿是妈妈的贴心小棉袄,在她这里却不是了。经常都能听到她吐槽自己的女儿,在孩子读小学的时候,经常对女儿破口大骂,有气就往女儿身上撒,所以女儿在家都不敢说话,性格也很内向。但是她女儿一回到奶奶家或者外婆家就无比开心,因为她爷爷奶奶和外婆对她很好,所以也很亲近,跟他们在一起她笑容也多了。所以并不一定是谁带大的就跟谁亲哦。

第二种:奶奶带大的,最后还是跟妈妈亲

有一次五一劳动节放假去朋友家玩了一下,当天晚上就听她婆婆跟朋友吐槽说:“你一回来兰兰都不要我这个奶奶啦,整天围着你转,真是要把我这个奶奶给忘啦!”兰兰是朋友的女儿,从小都是她奶奶带大的,可是兰兰每次见到妈妈都非常开心,感觉比奶奶还亲呢!毕竟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陪在身边,喜欢有父母的陪伴,每当看到别的孩子都有父母在身边肯定非常羡慕,所以每次和父母相聚都会非常开心!尽管奶奶带了几年,长大以后回到父母身边也是和父母更亲!所以说孩子谁带大的跟谁亲?这可不一定。

第三种:从小跟在外婆身边,回家之后就把外婆给忘了

听我一个同事说她的孩子在一岁半的时候就给她妈妈那边带了,因为她婆婆身体不好,带不了孩子,所以只能放在自己妈妈这边抚养。等孩子五岁的时候要上学了,就接回家里,后来有一次寒暑假带孩子回外婆家,孩子死活不去,去了以后也不怎么理外婆。其实并不是和外婆不亲,而是孩子小时候记忆力有限,长期不接触就会很容易忘记小时候带自己的人。

看到这里,不得不说,父母疼爱孩子,不管跟谁亲都一样,只要孩子和孩子的父母懂得感恩,感恩带孩子的那个人!你家孩子中了吗?你们家的孩子小时候是谁带大的呢?又跟谁亲呢?

百分之90的情况是样的,谁带的孩子,孩子就和谁亲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前边有很多 育儿 大咖讲了一大堆 育儿 概念,什么“亲情敏感期”,什么“安全感”,在这里不过度赘述,大概意思就是带的时间久了,孩子有感情了,自然就和谁亲近。

那么可能有朋友问我了,剩下还有10%是什么?

这百分之10,是妈妈和带孩子的人共同享有。我拿我姐姐家孩子举例,我外甥满一岁的时候,我姐姐因为感情选择了离婚,前姐夫对孩子和我姐非常冷淡,没有尽到一点爸爸和丈夫的责任。离婚前孩子在婆婆家住了两个月, 孩子爸爸和奶奶没过来看过一眼 ,也正是这一点彻底让我姐对婚姻绝望了。

孩子一岁之后基本上就在婆婆家住, 孩子三分之一时间是我姐在陪,三分之二是婆婆和外公 ,所以从小孩子就特别粘着老人。三岁左右姐姐外出打工半年,半年后回来。

按理说孩子老人带的多,应该是和老人亲近对不对?但并非如此,姐姐回来后把孩子带走,两个星期孩子一个电话都没打过来,这让我父母有些伤心。不过孩子那么久没见到妈妈,情况可以理解,后来孩子虽然也亲近老人,但更亲近妈妈。 大概老人占三分之一,妈妈占三分之二。

因此,妈妈真的就是这个世界上孩子“最亲近”的人,但凡你多陪伴孩子一些,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人可以取代你。除非是那种从小对孩子不管不问,或者离异不要孩子的。

后来自己有了孩子,也能明白这种感觉,妈妈和孩子亲近似乎是天生的,所以我们做妈妈的不要辜负孩子这份亲情,好好陪伴他长大。

北大心理学教授Dr魏这样说,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经历叛逆,叛逆并不是孩子变坏的表现,相反它意味着孩子在不断成长。

换个角度去看,"叛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表达,如说"不";或是孩子在对世界产生好奇或想要去探索的尝试,如"让我试试看,我能行";或是他们在向父母发出求救,如"我做不好,请你帮帮我"。

所以,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抗拒孩子叛逆期的到来,不是担忧孩子是否会变坏,而是要看到"一千个叛逆宝宝有一千个叛逆的原因。"我们需要去寻找原因,去分析问题所在,去帮孩子解决问题,帮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并养成好的行为和习惯。

虽然这个过程很让父母头疼和崩溃,但我们需要坚持去做,并争取在孩子6岁做好这3件事——了解孩子、帮孩子建立好规则意识、给孩子自由选择和探索的空间。

一、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引导

我家孩子两岁左右的一段时间,做事必须指定专人做,比如,妈妈陪睡觉,爸爸给讲故事,刷牙必须用粉色的小猪佩奇的牙刷,吃饭时家人必须坐固定位置、用特定的碗筷……大人没有照着做,小家伙就会哭闹不停。

这天要出门遛弯了,爸爸上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给她穿好衣服鞋子了,小家伙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剩下爸爸一脸懵和无奈站在那里:我做错了什么?

妈妈过来,好一阵哄,小家伙才止住了哭闹,却死活不愿意出门。

问:是不是不想出门了,摇头;

问:是不是不喜欢这身衣服,还是摇头;

问:不让爸爸给穿衣服吗?摇头;

问:爸爸弄疼宝宝了?摇头;

无奈了,只好倒带重来一次,把衣服鞋子穿脱了,试着给孩子再穿一次,这才知道,原来小家伙是想要妈妈给穿衣服,裤子自己套,爸爸给穿鞋子。

好吧,小家伙的秩序感又"发作"了。关于秩序敏感期,儿童教育家蒙台梭利这样说,越是小的孩子,越是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环境来帮助他认识事物、熟悉环境。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

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和喜爱,特别是对生活习惯、自己的所有物、做事的顺序性等,要求特别严格。这在大人看来,有时就很很无厘头,有时又有点强迫症,甚至无理取闹。

不要小瞧了这个过程,孩子正是从对环境的要求中逐步建立起自己内在的秩序感,并在这个过程中建构自己的智能。

我们会注意到,很多上小学后无法将精力固定在学习上、无法持续完成老师或家长布置的某项课业的孩子,他们都是在两三岁时秩序感被破坏掉的孩子。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在可怕的两岁时跟父母对着干时,并未被父母很好地看到和读懂。

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父母能做的,就是多些耐心,多观察,多尊重,并多一些给孩子一些自我意识的表达。

比如父母不妨给孩子布置一个活动角,给孩子一些专属物品,如衣物柜、书柜、玩具角等,可以教孩子归置物品,告诉孩子他的物品可以摆放在哪里,怎么摆放,如何管理自己的物品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独立性。

二、温柔而坚定地帮孩子建立好规则意识

当然,很多父母往往无从下手,原因还在:一方面,没有给孩子明确相应的规则,另一方面,是指定的规则并未有效地执行下去。

温柔而坚定,是父母必须做到的。

温柔是指父母要先去接纳孩子的情绪,倾听他的想法;坚定这是要坚持基本的底线不能退让。

比如,父母明明知道睡前吃东西对孩子牙齿不好,但在孩子哭闹着要吃零食时,轻易妥协——"好吧,吃两块赶紧去刷牙";或者在孩子敷衍地刷两下牙后,轻易放弃自己的坚持——"下次一定好好刷牙哦"。

孩子的叛逆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孩子跟父母角力的过程,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萌发,并向外探索,他会想要表达自我的主张,想要去探索未知,但会受到父母的阻碍。

比如魏坤琳教授就举了自己孩子"饭前不爱洗手"的例子:父母多次提醒,孩子就是对着干。这时命令是行不通了,他就换上柔和式的、讲道理模式,告诉孩子,"爸爸担心你不洗手,吃了东西,细菌就跑到肚子里开派对了。走,我们一起去洗手杀细菌去。"孩子反而顺从地照做了。

因为父母通过自己的言行明确地告知孩子底线在哪里,而且必须要去做到。这个过程,父母的方法不是唯一的,需要多一些技巧。

对于小宝宝,还可以在平时陪他们玩一些扮装游戏,如让孩子来假扮医生,这个过程也能帮孩子强化意识,并养成好的习惯。

三、给孩子自由选择和探索的空间

而沟通、处理不当,一不小心就可能将孩子推向自己的对立位置,真正引发孩子的抵触和反抗。度的把握关键。

比如,父母直接阻止孩子去抓烫手的杯子,孩子反而会好奇是怎么个烫法,非得要去碰过才罢休。

怎么办?

限制不好使,不妨给孩子留一定的选择和探索空间,心理学上称之为,保护性撞墙。

比如,我们可以先跟孩子讲好道理,"很烫的东西直接摸会把我们烫伤,会很痛。我们不能直接去抓,可以轻轻感受一下再考虑要不要拿。"

当然,父母也需要做好防护,给孩子准备一个隔热效果比较好的杯子,然后引导孩子先用小手轻碰一下,确定之后再由他自己决定要不要拿杯子。

可以看到,父母事先做好了一定的防护,确保孩子是安全的,并对孩子的行为做了积极良性引导,然后还鼓励孩子去探索和尝试,不仅不会让孩子产生被控制感,相反还帮孩子建立了积极的自我。

这才是一个积极的互动过程,而不太容易造成孩子跟父母的对立。

心理学家一直强调,从小就一直很听话的好孩子,可能会因为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叛逆期,而无法建立独立而强大的自我;长大后的他们往往会陷入自卑、自我否认甚至自我攻击。

改变就从孩子小的时候开始,在6岁前,父母需要足够重视孩子的叛逆期,尊重孩子的自我发展!

相信很多家里有小孩的人,都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年纪大,要让着点弟弟妹妹”,这种教育观念在很多家庭都会出现,如果是亲戚的小孩来家里做客,那让自己的孩子稍微谦让一下还好,但是有些家里有二胎的家庭也用这样的教育观念就有很大问题,大孩一定要让着小孩吗?大的让着小的道理对吗?

并不用,遇到两个孩子起争执的时候,家长们一定要正确处理,要根据事情的真实原因进行分析,虽然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优传统,但是在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也不能一刀切,如果确实是二宝蛮横不讲理,那么作为父母也是需要为大宝撑腰,教训二宝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一味的用年龄说事,让大的让着小的,这种做法肯定是不对的,现在很多父母为了让自己更轻松,总是用这种教育方式去要求大的让着小的,但是这种做法会带来很多问题,首先大宝会因为长时间接受着不公平的待遇而产生心理问题,其次,二宝也会因为一直被纵容而导致变得蛮横不讲理,这对孩子的未来发展也是很不好的。

个人感觉宝宝从出生开始,是越来越难带的过程,并不是越来越轻松的过程;

刚出生第一个月的宝宝,基本上就是吃饱了睡,睡醒了吃,偶尔睁开眼待一会,但是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觉,并且是自主睡觉,不需要人哄睡,可能唯一累的地方就是2小时左右喝一次奶,夜里2小时醒一次,喂一次奶也是比较辛苦的。

从第二个月开始,宝宝就没有第一个月那么乖巧了,会有自己的小脾气,会哭闹,并且还有少数几次的肠绞痛,哭得让你措手不及,并且我家宝宝第二个月开始,会开始找人,醒来如果身边没有人会哭,困了也会找人哄睡,总之脾气越来越见长,想法越来越多。

第三个月开始,虽然没有了肠绞痛的哭泣,但是宝宝会翻身了,会翻身以后,他的身边就基本上离不开人,因为你要时刻关注宝宝是否睡醒了,留意不要翻到床下去,并且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睡眠也会逐渐减少,玩的时间变得多了起来。

第四个月到第五个月左右,这个时候宝宝就喜欢找抱,睡觉之前希望你抱着哄睡,醒来想要你抱着陪玩,无论是飞机抱,还是其他,只要你抱着我我就开心,如果你不抱着我,我就会哭哭哭,而且大概是5个月左右,宝宝就能坐了,虽然坐的还不稳,但是孩子的规律就是我能翻身绝对不老实的躺在那,会坐着绝对不躺着,会站着绝对不坐着,会走绝对不坐着,而我们家长只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不断的去适应。

再大一点就是会爬,会爬的时候你更加的不能离开宝宝,因为稍微不注意,可能会出现宝宝爬到床下的危险情况出现,到后期宝宝扶站,会走,会跑,根本就是一颗不停歇,家里给你翻的乱七八糟,所有可能会引起危险后果的东西你都要放在宝宝抓不到的地方,并且孩子的精力特别的旺盛,仿佛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累,一直在玩。

我家孩子现在14个月,下班后一定要陪玩,吃完晚餐一定要出去遛弯,如果赶上哪天天气不好,孩子就站在门口一直在疯狂的拍打入户门,表达自己想要出去玩的迫切想法。

所以从我这14个月的经历来看,只会越来越累,轻松仿佛离我越来越遥远。。。

我是三个孩子的妈妈,我家三个孩子都是我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一般都是带到一岁半,走路能走稳了,也能简单的表达自己的思想了,这个时候我们才会轻松一点。

宝宝好不好带跟宝宝的个性有关,有时候也跟父母的经验有关。

我家大宝就是属于特别难带的,也有可能是第一胎,我没有经验。月子里就睡反觉,白天吃饱就睡,晚上就一直闹人,出了月子才调整过来。但是一个晚上还是会醒五六次,要么饿了,要么尿了,而且每次醒来都要哭一阵子。

因为没睡好,我每天过的都是浑浑噩噩的。到十个月断母乳改喝奶粉了,一个晚上醒两三次,这时候我才能休息好一点。

她大一点了,玩玩具,看动画片都要我陪着,我要是忙别的,她就一直跟在我后边哭闹,特别粘人。

而我家老二老三相对老大来说就好带得多了,月子里边都是吃饱就睡,都不闹人的,基本上都没听见哭声。

特别是我家老二,出了月子,一个晚上只醒来吃两次奶,四个月的时候就能睡整觉了,到早上六点才醒来吃奶,带她就感觉特别轻松。

因为老二和老三有老大陪着玩,所以他们都不粘我。他们会走路了,我就轻松很多了。

宝宝还小,需要我们寸步不离,无微不至的照顾,虽然很累,但看着宝宝慢慢的长大,会对我们笑,会叫爸爸妈妈,我们所有的辛苦付出都是值得的。

我是两个宝宝的妈妈,从我家宝宝出生到现在,基本都是我自己在带。现在我家大宝4岁,二宝2岁(离得比较近),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婴儿一般带到6个月以后,大人就会觉得轻松些了。

这是因为这个阶段宝宝可以开始添加辅食,睡眠的时间也越来越规律,而且此时的宝宝活动范围相对还比较小,大人会少操心一点。当然了,每个婴儿都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婴儿一般带到几个月以后大人就会比较轻松了也是因人而异的。

婴儿一般带到几个月时,大人会觉得轻松些

相信带过孩子的人都知道,每个婴儿的个性、生活习惯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天使”可能从来就没有让大人感觉难带过,而有的宝宝就比较容易哭闹,可能一个大人还带不过来。一般当宝宝发育到以下几个阶段时,大人就会轻松些了。

一般在宝宝还没有断奶的阶段,宝宝对妈妈都是特别依赖的,当然,越小的宝宝吃奶次数也越频繁,这样宝妈基本就不能长时间离开宝宝(因为要喂奶,随时牵挂着宝宝,因此宝妈可以说是去哪都不太自由)。

而当给宝宝断奶以后,宝妈就不用随时“待命”给宝宝喂奶了。最重要的是,断奶以后,大部分宝宝的饮食也会变得越来越规律,这样大人便会感觉轻松一些了。当然,给宝宝断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那阶段,宝妈甚至还可能会感觉自己比以前更辛苦了。

大部分宝妈之所以觉得带婴儿很辛苦,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睡眠不足,像有的婴儿晚上可能要起来好几次吃奶或者哭闹,这样宝妈要照顾宝宝一晚上也要醒好几次,长此以往睡眠不足,白天越来越没有精神,大人就会感觉很累。

而当宝宝能睡整夜觉的时候,宝妈也能得到更好的休息,不用再频繁起夜,睡眠时间充足,人精神越来越好了,自然慢慢的就会感觉轻松一点了。

在宝宝刚出生的时候,由于大人和宝宝都处在适应阶段,睡眠饮食习惯都不太规律,因此大人就会感觉宝宝特别难带。而等宝妈慢慢给宝宝培养起饮食和睡眠的习惯以后,带孩子就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宝妈自己带孩子,慢慢得应该都会知道宝宝每天早上几点左右就会醒过来,之后大概玩几个小时就要睡觉了,每天宝宝都要睡几次,每次睡多长时间等等,等掌握了这些,宝妈自己一个人带孩子也就会感觉越来越轻松了。

可能有的宝妈会说 带孩子根本就没有轻松的时候 ,的确在宝宝小的时候,一切吃喝拉撒都要大人照顾,而等宝宝稍微大一点以后,他们又会变得特别调皮,让大人根本就轻松不起来。

比如有的宝宝明明自己已经会走路了,但每次出门却还都让大人抱着。再比如,有的宝宝学会爬以后就会在家里各种“ 探索 ”,让大人充满担忧。

总之,由于每个婴儿的发育情况、个性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大人带到几个月就会轻松一些也是因人而异的。建议宝妈尽量给宝宝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慢慢形成规律,宝妈就会感觉轻松一些了。

带孩子最轻松的时间段是一月到六月!过了这个时间,你就知道,孩子有多难带了!这是过来人的体会

婴儿一般带到几个月时,大人会觉得轻松些?这个要看婴儿的情况而定。有些婴儿是来报恩的小天使那么他就会很爱妈妈,都不会让妈妈累,而有些来讨债的小宝宝那真的不是一般累啊。

朋友家的就是来报恩的小天使,从月子开始就没有让她操过心。宝宝吃饱了睡觉或者玩都不会很吵闹,她家孩子那就是属于最好带的孩子。

反观我家孩子就不行了,两个孩子都是从月子里开始就很吵闹,整晚整晚的抱着不能松手。

那么一般从几个月开始带婴儿会让大人觉得轻松些呢?

3个月后

3个月后,宝宝长大一些了。身体没有那么软,抱得时候比较轻松了,喂奶也比前几个月轻松一些了。特别是晚上喂奶的时候,因为婴儿小每次夜起喂奶都要抱起来喂,而三个月后宝宝大一些可以尝试躺着喂奶了,就没有那么累了。不过需要注意躺着喂奶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清醒,避免喂奶导致宝宝窒息。

6个月后

6个月后宝宝开始添加辅食,喂奶的次数也开始减少了,这样宝妈也可以轻松一些了。但是需要准备辅食比较耗时。

还有6个月后宝宝开始学习坐立,宝宝会坐后,不用宝妈再经常抱着,可以解放宝妈的双手,宝妈也会觉得轻松些。

一岁后

一岁后宝宝开始学习走路,等宝宝会走路后,宝妈就不用经常抱宝宝,也可以轻松一些。但是要经常追着宝宝跑,也不会很轻松。

两岁多后

宝宝两岁多或者三岁上幼儿园后,宝妈就轻松了,白天送幼儿园晚上接回来。自己可以去忙活自己的事了,这时候宝妈才觉得是轻松。

其实只要宝宝好带,不生病,都是轻松的。如果是宝宝经常哭闹、生病那才真的是累人又烦人,我就是陪这样的宝宝熬过来的,熬到现在孩子上幼儿园了才相对轻松一些。

带孩子累不累,其实跟孩子的个性有很大的关系。

我家大宝属于睡眠不好的宝宝,四个月以前几乎每天晚上要醒三次以上,而且每次醒来喂完奶不会立刻就睡,都要哭上个二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才肯睡。

那个时候我每天都是昏昏沉沉的,感觉自己脑袋像一团浆糊一样,因为休息不好,脾气也变得特别差。好在孩子四个月以后,情况开始好转,每晚只醒一两次,而且吃完奶就睡,这样我的睡眠就稍微有了改善,这时候才觉得松了一口气。

我家二宝就不一样了,我都已经做好前四个月天天熬的准备了,但是二宝一出生就能连续睡六个小时以上,而且吃完奶就睡,非常好哄,所以我明显感觉比带大宝时轻松一些。

但是睡眠再不好的宝宝,一般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慢慢改善,如果家长能掌握一些睡眠知识,尽早建立孩子的睡眠规律,培养自助入睡,那么在带孩子的早期就会轻松很多。

孩子没有学会翻身以前,基本就是吃喝拉撒睡,只要孩子的睡眠能好,基本就不会太累。

随着孩子开始掌握一些运动技能,学会翻身、爬等,这时候我门需要时刻操心孩子的安全问题。我家大宝、二宝全都在学会翻身后掉下过床。

但是因为随着自己带孩子的技能得到提高,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产生的互动,孩子的一颦一笑都让人开心,反而不会觉得那么累了。

总体来说,孩子四个月以前是比较累的,四个月以后,随着孩子的睡眠逐渐改善,吃奶逐渐规律化,又慢慢可以和人产生互动,妈妈就会觉得轻松一些了。

但是这个也因人而异,也要看妈妈自己的耐压能力和孩子的具体状况,如果实在觉得累,请家里人帮忙带一带,也没什么的,妈妈也需要好好爱自己,如果把自己弄得太累,反而会影响带孩子的情绪,把压力无意中传导给孩子。

孩子总会长大,他们需要妈妈的时间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长,好好珍惜他还是一个小婴儿时期的时光吧,很快它就随时间流逝了。

宝宝好带吗?

每位妈妈给的答案不一样。

同样是自己带孩子,

有的妈妈说,好带,

有的妈妈说,不好带,说孩子太淘气。

家有男孩和家有女宝的,还不同。

如何让带宝宝变得更轻松?

妈妈 先了解宝宝,摸清宝宝的需求

0-3个月宝宝,需求就是吃、睡、拉粑撒尿

4-6个月宝宝,知道要妈妈陪玩了

7-12个月宝宝,有了自己 探索 周围环境的意识,对于自己 探索 不到的地方,知道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忙。

满足宝宝的需求后,宝宝才会“听话”

周岁内的宝宝,和他们讲话,宝宝是可以听得懂的。但是宝宝听得懂妈妈的话,不代表宝宝会照着做。

有些时候,妈妈可以跟宝宝解释,这样宝宝慢慢的就学会等待了。

可是说归说,很多宝宝还是会专注于自己的需求。妈妈做完宝宝要做的事,可以让宝宝“安静”几分钟,因为小宝贝的专注时间不太长。妈妈会发现几分钟后,宝宝又会来找妈妈。

分心观察宝宝的需求

周岁内宝宝不会说话,最多就是比比划划,如果妈妈没有观察宝宝,很难马上猜到宝宝要什么。

小宝宝可没有那么长的耐心等待,不等妈妈猜到,宝宝就已经大哭了。

所以,有了宝宝的妈妈,都是耳听六路眼观八方。一是要保证宝宝安全,二是要抽空做自己的事情,三是要观察宝宝的需求。

tip:

妈妈也可以提前预习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有助于判断宝宝的需求~

说起带孩子,没有什么时候妈妈是轻松的。

在孕期妈妈吃不好睡不好,旁人说生出来就好了。熬啊熬啊,宝宝终于出生了,月子里要为有没有奶,两个小时一次喂奶换尿不湿等等,晚上基本睡不好。旁人说宝宝一岁多不吃奶就好了。熬啊熬啊,宝宝终于不吃奶了,睡整夜觉了,可是新的问题来了宝宝开始 探索 世界,爬爬爬摔摔摔还容易生病,这时候妈妈身心都跟着颤抖。旁人说孩子三岁上幼儿园就好了,熬啊熬啊,孩子终于上幼儿园了,妈妈的分离焦虑比娃都严重,开始担心她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

不管孩子的哪个阶段,妈妈都是最操心的。但是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挑战与幸福。妈妈学会合理安排时间,累的时候学会排解,忙的时候找身边人帮忙。作为妈妈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也是为了更好的照顾宝宝。加油[玫瑰][玫瑰]

我觉得,其实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累,只是在不同的阶段回报大于了付出,就会觉得甘之如饴了。

比如小宝贝三个月左右的时候,会和妈妈咿咿呀呀的互动了,你就会觉得好像也没这么辛苦。

等到宝宝会走路会要你抱抱了,你又会觉得哎呀算了算了,娃还是挺乖的

宝宝其实长得很快的,他们和我们亲密的时间就只有这么几年,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他们会开始有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世界,到时候就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全身心的依赖我们了,好好享受宝宝的这种依赖吧[呲牙]

“记得生二宝以前,大宝很乖,自己玩,不用抱,不会乱发脾气,听得进去道理。现在动不动就大声嚷嚷,二宝要干嘛大宝就来学,说什么也不听。做为妈妈我自问没有因为二宝而忽略大宝呀!怎么办呢?”

逗逗妈一口气说完摇摇头,并深深地叹了一口气。从表情就看出了二胎妈妈的无奈。

听到逗逗妈的述说,忽然想到了以前住我们楼上的邻居。邻居家大宝宝小的时候很乖,住在周围的人都几乎听不到他们家孩子的哭声。有时候妈妈带着孩子在小区玩,其他孩子为争玩具都会打架,他们家孩子偶尔跟其他孩子争抢玩具,妈妈只要一开口,孩子立即就乖乖地放下玩具回到妈妈身边来,在整个大院都知道他们家孩子很听话。

想不到他们家自从又生了个女儿之后,那个众人公认听话的大宝宝突然就像变了一个人。不但不如以前听话,还及其任性、固执、黏妈妈,有时候妈妈喂妹妹的时候,大宝宝就推妹妹、打妹妹,自己还硬是往妈妈怀里挤叫妈妈抱。妈妈好说歹劝就是不听,妈妈不抱就哭个不停。妈妈就不明白,为什么生了二宝后大宝宝竟然有如此大的变化呢?

❉ 生了二宝大宝变得不听话的原因

1、想引起妈妈的注意

在孩子心里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以前没有二宝之前,妈妈是大宝的唯一,估计妈妈之前对大宝过于溺爱;当有了二宝之后,大宝发现妈妈很多时间都是围着二宝转,对大宝关爱的时间再减少,大宝感觉自己受到了冷落,为了引起妈妈的注意,所以就以叛逆、不听话、吼叫、哭闹的形式表现出来。

2、二宝出生后大宝失去安全感

妈妈经过十月怀胎和母乳喂养,妈妈和孩子之间有血脉联系,有的孩子只要一哭闹,交给妈妈抱孩子很快就会安静下来,就是因为孩子在妈妈怀抱就有安全感,一旦离开妈妈就失去了安全感。

二宝出生后,妈妈陪伴、拥抱大宝的时间肯定会减少很多,这样大宝就感觉没有以前安全,心里就恐慌不安,为了获得心里的安慰,大宝就会跟二宝争宠,看见妈妈抱妈妈就感觉大宝没有以前乖巧了。

❉ 二宝出生大宝表异常妈妈怎么做

1、理解并接纳

题主说没有因为二宝忽略大宝,这只是你站在自己的角度的感觉,如果换个角度为大宝想想,生了二宝以后还是和以前一样用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关爱大宝的吗?实事求是的说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二宝年龄小,没有任何能力,二宝的吃喝拉撒睡百分百的需要妈妈呵护,当大宝看到妈妈一直守护在二宝身边,处于本能就会醋意大发,争宠是肯定的。就像两个儿媳同时生了孩子,婆婆给这个带娃,那个儿媳自己带娃心里就不舒服,假如婆婆谁的孩子都不给带,两个儿媳都是自己带娃,两个儿媳心里都平衡。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大宝的争宠是人之常情,所以妈妈要给予理解并接纳。

2、多夸奖大宝

妈妈给二宝做事,如果大宝争宠妈妈切忌不能训斥和打骂,以免激起大宝的叛逆。妈妈正确的做法是,抓住宝宝喜夸的特点,用对比的方式,找出大宝的优势,说二宝没有大宝厉害,夸大宝比二宝听话,比二宝知道心疼妈妈、爱妈妈。只要这样一夸,大宝心里一高兴没有理由不顺从妈妈。

3、给大宝树立威信

提到树立威信有人可能会说,小孩子家知道什么叫威信,这样说就不妥了。给孩子树立威信就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一样,也要从小就开始。我们家二宝小的时候,当我们抱着二宝的时候,只要大宝在身旁我们就对二宝说:“宝宝,看这个是哥哥,哥哥和喜欢你,你要乖,你乖乖的哥哥才会跟你玩;你快点长大,哥哥会教你唱歌、给你讲故事,陪你玩玩具,你一定要听哥哥的话哦!”

可别小看这婆婆妈妈的唠叨,其实这样跟宝宝唠叨好处可大了,一方面给二宝传送亲情、玩伴的信号;另一方面给大宝自律的暗示。大宝听了上述这些话,心里会想我是哥哥,我可以教弟弟很多东西,我比弟弟棒,弟弟乖要做个好弟弟,我也要同样做个好哥哥。

记得以前二胎刚刚开放的时候,有许多妈妈都摩拳擦掌准备生二胎,可是随着二胎妈妈的吐槽越来越多,有一部分妈妈就偃旗息鼓了。前几天有妈妈突然在群里问,到底生一个宝宝好,还是两个宝宝好?

其实,生一个宝宝和两个宝宝各有利弊,只要做父母的有智慧,把方方面面都想得周全处理得好,无论生一个还是生两个宝宝,日子都会过得风生水起。你说呢?

其实大宝二宝之间和谐相处并不难,要看家长怎样引导

●尊重大宝的想法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叫做“同胞相争”,是指大宝会对妈妈腹中的弟弟妹妹产生敌意,害怕父母的爱会被弟弟妹妹夺走。

父母可以询问大宝的意见,问问他是不是想要一个玩伴?是不是想体验一下做“老大”的感觉?父母要告诉大宝,即使二宝出生了,大宝的爱也不会被剥夺,因为大宝始终是妈妈怀胎十月生下的宝贝,父母会需要大宝一同照顾小宝宝,让大宝知道责任的重要性,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

●让大宝参与到妈妈的孕育过程中

父母要分享给大宝怀孕的喜悦,告诉大宝腹中的胎儿现在是什么样子,大宝以前在妈妈肚子里又是什么样子,怀孕时妈妈有多辛苦,宝宝又是怎样的淘气。

“弟弟出生后,你要帮妈妈好好教他,不能让他像你一样调皮,明白吗?”这样的话题会把大宝带入到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不会觉得自己被父母“孤立”。

●生活中不要区别对待

很多二胎妈妈会把“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放在嘴边,虽然本意是培养大宝的责任心和谦让心,但却会让大宝对家庭疏离,觉得父母只顾二宝却忽略自己,长此以往,会心生不满,不仅不会对弟弟妹妹呵护有加,还会嫉妒和憎恶。所以,父母在生活中要尽量做到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让大宝不要产生心理落差。

●堵住“三姑六婆”的嘴

记得小时候,邻居奶奶总是对我说:“还好现在每家只能生一个,要不你妈妈再生个弟弟,就不会管你了,把你送给别人养。”然后笑眯眯地看着我哇哇大哭。

现在二胎政策放开了,这类三姑六婆的说辞也变了:“你妈妈生了弟弟以后就不爱你了”,然后依旧看着大宝惊慌失措的大哭,心理上得到了欺负弱势群体的满足。不能说这种人心肠坏,但也绝对不善良,而且这样的人还总是会围绕在你身边。

遇到旁人说“你妈妈生了弟弟以后就不爱你了”时,家长要马上制止,警告对方不许对孩子乱说,然后给孩子吃一颗“定心丸”,告诉孩子无论何时,爸爸妈妈都是爱他的,他对于爸爸妈妈最重要。父母的态度会让大宝相信,无论何时,爸爸妈妈都会把他捧在手心里。

家长如能做到对孩子们一视同仁,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孩子们自然也就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树立起对彼此的依赖。

二宝即将到来,怎样才能让大宝接受?家长可以,亲身告知老大“弟弟\小姑娘”的存有,在宝宝出生前就要老大和他交了好朋友。例如为他看一下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照片;使他轻轻地摸下妈妈的肚子,和小宝聊聊天,让他去觉得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暴打。让老大看他自身宝宝时的相片。刚刚出生时、从医院门诊回到家时及其为他喂母乳、婴儿换尿布时的模样。让老大去回忆他儿时发生的事,让他对即将发生的事有所准备。

宝宝出生前,要事先告之老大。当妈妈到医院时,老大可能会觉得疑惑,你需要向他说明情况,对他说几日后妈妈会与“弟弟\小姑娘”一起回家。此外,对他说宝宝很可爱,可是会和他儿时一样又哭又闹,妈妈会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照料宝宝,由于宝宝确实必须母亲更多的是照顾,可是母亲始终像如今一样爱他。

了解老大很有可能会出现少量“倒退”。比如,受到洗手间练习的老大很有可能突然冒出“出现意外”的尿裤子了,这是正常的,这也是老大为了更好地保证他依然能可以取得母亲关心的方法。母亲应当主要表现出老大更多的是关怀,而不仅仅改正他的 “倒退”个人行为,当他的个人行为改正,妈妈要多进行夸奖。

每天坚持为老大空出时长一起阅读、打游戏、听歌或闲聊。此外,如果你喂宝宝的阶段,使他多待在你边上,使他体会到两个孩子全是家中的一份子。有亲朋好友来探望新生婴儿时,请她们花一点时间和你的老大在一起,让他不会觉得孤单和被冷淡

你需要让老大为迎来新生婴儿做好充分的准备,用他能理解的方法对他说。小宝宝对家中意味着什么,很有可能会影响到老大,日常生活上也会产生一些变动,还需要倾听老大的体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166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倩碧眼部护理精华露怎么样?去黑眼圈效果好不好?

    倩碧眼部护理精华露是一款专为娇嫩的眼周肌肤打造的眼部产品,其质地清爽,含有多种修护成分。该产品声称可以加速眼部循环通畅,增加水分,淡化黑眼圈和眼袋,改善眼周的疲惫黯淡,滋养提亮眼周,并舒缓镇定眼部。然而,每个人的肤质和效果感受可能不同,因此

    2024-04-15
    46400
  • 润唇膏哪个牌子好?

    迪奥变色唇膏,科颜氏润唇膏,欧舒丹经典乳木果润唇膏。祖马龙 Jo Malone VE润唇膏,CHICCA 保湿润唇精华都很好。1、迪奥变色唇膏这款今年除了很多颜色,但是最百搭的还是001和004色,它很滋润,能够根据体温而变色,极致润泽,质

    2024-04-15
    44400
  • 精华素哪个牌子好用?

    肌肤经常出现干纹和细纹,是肌肤缺少水分导致的,而且肌肤在长期干燥的状态下也是会加速衰老的,因此,我们要及时给肌肤补充水分。一些保湿型的精华素能帮助缓解肌肤干燥,那么,精华素哪个牌子好用?哪个牌子精华素好用呢?1、好用的精华素推荐产品:巴黎欧

    2024-04-15
    40600
  • 有什么平价好用的男士水乳推荐?求推荐?

    男士平价乳液排行榜10强:  1、悦诗风吟  2、CeraVe  3、百雀羚  4、妮维雅  5、FANCL  6、高夫  7、相宜本草  8、欧莱雅  9、吾诺  10、资生堂  一、悦诗风吟青竹男士控油润肤乳  产品介绍:悦诗风吟的这款

    2024-04-15
    30900
  • 阜怎么读 拼音(阜怎么读?阜阳)

    1fù。 2部首:阜。 3笔画:8。 4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折、横、横、竖。 5阜是汉语二级通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6阜的古字形像阶梯或像阶梯那样有起伏的山,后来演变为“山丘”之意。 7阜也用来表示面积很大的、又高又平的土

    2024-04-15
    27200
  • 十大防晒霜品牌有哪些?

    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ANESSA安热沙、雅漾、曼秀雷敦、碧柔、怡思丁、苏菲娜、资生堂、玉兰油、妮维雅、确美同,具体如下:1、ANESSA安热沙始于1992年日本,资生堂集团旗下专业防晒品牌,主打防晒乳化妆水乳液与粉底等产品。2、雅漾雅漾

    2024-04-15
    33500
  • 有谁用过妮维雅的防晒产品?进来说说啊

    用过的感觉油油的。比较好的有兰蔻,迪奥,资生堂,建议买三个15ml中样,不到200元,差不多够用了我觉得防晒霜一般比较油腻,涂在脸上有不透气的感觉。其实防晒指数越大对皮肤的副作用也就越大,而且防晒霜不是一劳永逸的,要定时的补涂,效果才会最好

    2024-04-15
    31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