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一个人结了婚之后都基本希望有一个自己的孩子,毕竟看到别人家有孩子出生了之后,内心就会非常的羡慕。对于一些非常软萌的小孩,每一个人都难以拒绝,而对于一些软萌的小孩,内心总是充满了无限的羡慕,总是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个这样的小宝贝,而对于许多家庭来讲,生了一个孩子之后,基本都希望能够再有第2个孩子,希望自己两个孩子能够相互为伴相互照顾,那么自然对于许多拥有两个孩子的家庭父母,他们的要求也是不太一样的。
1宝宝并没有做错,他毕竟也还小,他也需要父母的照顾。
对于父母来讲孩子她本来就非常的小,这个时候要求大宝去照顾二宝,其实对于父母来讲他们是比较过分的,毕竟孩子还那么小他也需要父母的照顾,当他还没有成年之前,其实他还只是一个非常小的孩子,他需要父母对他付出更多的关爱。而当自己的弟弟或妹妹来到这个世界了之后,父母对于自己的爱肯定会分一些给自己的弟弟妹妹,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会存在一定的不平衡,在自己的弟弟妹妹还没来到这个世界知行父母将所有的爱都放在自己的身上,所以对于父母的爱一旦发生的转移的时候,他们的内心里会非常的不开心,这个时候又要要求他们去照顾自己的弟弟和妹妹,他们肯定也会非常的不愿意,而对于大宝不太愿意照顾小宝,其实这个大宝也并没有做错,毕竟他自己年龄也不大,这个时候他也正是需要父母的时候,所以父母要思考自己是否有一点偏心。
2父母应该要放更多的心思在大宝身上。
因为大宝和小宝存在一定的年龄差距,其实是很多父母在二宝出生的时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以及心思都放在二宝身上这个时候大宝内心会极度的恐惧,因为对于他们自己来讲,父母也是他们的全世界,这个时候父母不把心思以及精力放在自己的身上,他们就会感觉到自己被忽略了,其实也是在提示父母应该要花更多的时间在大宝的身上,特别是对于一个刚刚拥有二宝的家庭来讲,因为一个小生命的来临,大家都非常的开心,所有人的精力都放在了另外一个孩子身上,而大宝这个时候其实也会非常的害怕。
对于一个家庭来讲,无论有多少个小孩,我们都不应该要求其中的一个小孩去照顾另外一个小孩,虽然很多时候父母会非常的担心,但不管怎么样,我们应该要花更多的时间以及心思在他们的身上。
世界上最坚固的形状是什么呢?
毫无疑问,在7岁小男孩提姆的眼里,三角形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存在。
这个形状,由最幸福的一家三口组成:爸爸、妈妈,和唯一的他。
提姆是个无比幸福的孩子,尽管爸爸妈妈的工作很忙,但他们还是挤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他。
每天睡前,迎接提姆的是三个故事,五个抱抱,以及一首专为他而作的歌。
又一天甜蜜的睡前仪式结束,爸爸突然问提姆:嘿,想不想一个小弟弟?
睡眼惺忪地提姆回答:不了谢谢,我自己挺好的。
这个提问是在征求提姆的意见吗?
不,妈妈的肚子里其实早就孕育了新的生命, 提姆此刻的想法,不会对接下来的生活带来任何改变 。
一眨眼,一个叫做弟弟的生物,瞬间入侵了提姆幸福、快乐,能享受父母全部宠爱的生活。
爸爸妈妈几乎把全部的注意力放到了年幼的小婴儿身上,因为他现在需要特别的关照。
睡前,爸爸妈妈忙于安抚哭泣的小弟弟,早已筋疲力尽,提姆再也没有了曾经专属于他的晚安时间。
而弟弟对提姆来说,就像一个暗藏阴谋的掠夺者,占有了曾属于他的来自父母全心全意的爱。
当计划让家里再多一个宝宝的时候,你有没有问过大宝的意见呢?
有人会说:小孩子懂什么,难道因为他反对,我们就不生了吗?
他们不曾质疑自己这样片面的预设,开场白是“爸爸妈妈和你商量一件事……”
话音落下,却仅仅是在通知孩子已经做好的,无可改变的决定。
小小孩的世界,响起了从未有过的危机警报,危机的源头是那个凭空出现的“新宝宝”。
他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感一降再降,好像只有变回那个又哭又闹、什么都不会的小婴儿,才能重新赢回爸爸妈妈的爱。
像是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害怕、恐惧、嫉妒,复杂又不安的情绪,深深困扰着年幼的孩子。
而这一切,原本是可以化解的。
辩手詹青云在《奇葩说》节目中,对于“生二胎要经老大同意吗”给出了一个答案: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要决策!”
生二胎征求大宝的意见,是父母和孩子商量,给他许下一个承诺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里很重要,爸爸妈妈在乎自己的想法,即将到来的新生命,并不会稀释父母对自己的爱。
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这就是一切,这真的非常非常重要。
生不生二胎,不只是父母两个人的事,而是包括大宝在内的一家三口的事。
大宝有权参与决策,对于孩子来说,任何的忽略,都可能造成伤害。
如果你不知道该如何安抚大宝,不如试试这样做:
提前给孩子“打个预防针”
从准备想要二胎的时候,就不要瞒着大宝。
二胎之间的“嫉妒”真的不能忽视,尤其是2、3岁以内的孩子对父母的“占有欲”极为强烈,当大宝的爱被突然分割掉的时候,他很可能会表现出爱哭、黏人、易怒等问题。
从有要二胎的想法时,就要告诉大宝,家里未来还会有一个弟弟/妹妹,告诉他们新宝宝到来后可能会发生哪些变化:你会有一个可爱的小玩伴儿,但是爸爸妈妈对你的爱一点也不会少。
在告诉大宝这个消息的时候,爸爸妈妈既要郑重其事,也不要显得过于严肃。
我们可以像说起今天中午要吃什么饭一样告诉大宝,家里很快就会再多一个小弟弟或者小妹妹。
不要忘记告诉大宝,爸爸妈妈是非常爱他的。
孩子对爸爸妈妈的爱是没有条件的,当他内心感到匮乏和不安时,也许是因为他获得的安全感和爱是不够的。
没错,当孩子拥有爱屈指可数,当他们内心充满了不安,还去要求他们大方无私,真的是太残忍了。
让大宝参与到二胎生活中
让大宝跟爸爸妈妈一起参与到二胎的过程中,例如带宝宝一起去做孕检;
让宝宝多跟肚子里的二宝说话、讲故事、参与胎教;
还可以一家人用照片一起记录下整个二胎的孕育过程。
这样大宝不仅会感觉到被重视,还会慢慢喜欢上妈妈肚子里的那个小伙伴呢~
情感 上不能忽略大宝
当大宝出现黏人、哭闹等负面情绪时,要认可和接纳他们的情绪,而不要把带娃的焦虑和辛苦情绪发泄到大宝身上;
当大宝想去摸、抱二宝时,大人也不要担心大宝会弄伤二宝而去阻止。
如果有朋友、家人来探望的话,告诉他们不需要带礼物(如果大宝没礼物会很失落);
不要在两个孩子之间作比较
英国评论家戴维·弗罗斯特说:“当你只有一个孩子时,你是一个家长。当你有两个孩子时,你就是一个裁判。”而且还是个很微妙的裁判,不能过于袒护二宝,也不能为了顾及大宝的感受,而过于放纵。
像“你看看,妹妹都乖乖去睡觉了,你怎么这么不乖,还磨磨蹭蹭的?”这些话看似是想督促大宝,却在无形中抬高了二宝,贬低了大宝。
我们要就事论事,当跟一个孩子说话的时候,不要带上另一个孩子,不要做比较。
不要总让大宝让着二宝
在传统的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要求大宝必须让着二宝,这么做除了会让大宝心绪不平之外,还会让两个孩子都失去对公平的判断。
真正的公平不是给孩子均分某一件东西,或者给孩子买两份同样的玩具,而是能够在家庭生活中坚持同样的规则,对孩子提出同样的要求。
这样一来,每个孩子在犯错误的时候都会受到同样的惩罚,在表现好的时候也会得到同样的奖赏。
对于孩子来说,这会让他们获得安全感。
**《小鞋子》里有一对可爱的小兄妹,哈里和莎拉。
小哈里取回为妹妹修理的小鞋子时,不慎把妹妹这双仅有的鞋子丢失了。
为了免除父母的惩罚,他央求妹妹与他达成协议:每天妹妹上学时穿他的鞋子,然后下学后再换给他去上学。
又担心上学迟到,又害怕被父母发现,两个孩子为此吃了不少苦头,流了不少汗。
后来,哈里看到全市长跑比赛的通知,哀求老师批准他参加比赛,目标不是冠军,而是第二名。
因为季军的奖品,是一双妹妹最需要的鞋子。
在比赛中,哈里拼尽一切奋力奔跑着,在极度疲劳中跌倒,又不顾一切地爬起跑向终点,却在混乱中率先撞线,获得了第一名。
当人们向小冠军表示祝贺时,哈里抬起的却是一双充满失望的泪眼。
看过这部**的人,比如我,童年时期对拥有一个这样的哥哥怀揣无比的向往。
两个孩子间纯挚的爱和亲情,任谁看了都要说一句好暖好暖。
我们做父母的,当希望家里有另一个孩子到来时,一定从未想过放弃对第一个孩子的爱。
我们也曾说,二胎家庭最好的爱,便是经由大宝流向二宝,让他们彼此相爱。
所以,不论现在的你是正在考虑生育二胎,还是家里已经有了两个宝贝,请给与大宝需要的尊重,请给与两个孩子自由相处的空间。
不要总是试图做一个裁判,请多多做一个观察者。
未来的某一天,他们会牵着彼此的手,深深感谢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份牵绊和血缘。
你有没有计划生二胎呢?
又是怎样和大宝沟通的呢?
对于二胎的家庭来说,最大的改变不是父母,也不是家里的老人,而是大宝,这个最容易被忽视的人。本来他是家里唯一的孩子,赢得了全家人的爱和关注。但是生了二胎之后,父母的精力分散了,对大宝的照顾也没有以前那么周到了。这个时候大宝的心理会非常敏感脆弱,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果父母此时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很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伤害到孩子。生完二胎,父母的这些行为会很伤害大宝。
一、对大宝显得不耐烦生完二胎,虽然很幸福,但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烦恼和压力。多生一个孩子,经济负担会更重。毕竟现在养孩子很贵。另外,对于母亲来说,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很辛苦,没有精力照顾大宝的情绪。但是大宝也是个孩子,也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想和父母亲近。这时候有些家长会因为生活压力而对大宝表现出不耐烦。这种行为会让大宝感到委屈。缺少了父母的陪伴和呵护,对他的性格也会产生不小的影响。
二、父母偏心小宝有了二胎后,有些父母会更偏爱小宝,觉得大宝应该让着点小宝。孩子有错,先怪大宝,对小宝则很宽容。这种行为会让大宝觉得父母不重视自己,父母不喜欢喜欢。一定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逐渐的大宝会对自己失去信心,变得胆小怕事。而对于被父母宠爱小宝,则会产生嫉妒甚至是怨恨,认为是小宝拿走了原来属于他的东西。这会导致孩子关系的恶化,而且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生完二胎后,很多父母忙于照顾小宝,所以不能照顾大宝了。这种忽视本身对大宝就是一种伤害。但是很多家长是意识不到这点的,更不会及时安慰和开导大宝,长期处于这样的状态下是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的。所以生了二胎以后,父母一定要多关注大宝的心态变化,对他多一点耐心。不要以为大宝大了就不需要人照顾了。同时要注意大宝和小宝的关系,让大宝知道小宝不是来抢父母的爱的,而是来陪伴他的,这样可以让他更容易接受小宝,同时更能理解父母,甚至会愿意帮助父母一起照顾小宝。因此生了二胎后,父母要更加的疼爱大宝,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才能令他健康成长。
大的孩子不一定都要让着小的,尽量其中一个犯错要两个孩子一起承担结果(比如罚站、抄写这些),当然,如果孩子做了好事,也要同样一起奖励,千万别总让年纪大的让着,这样年纪小的会有依赖感,年纪大的会有逆反。如果大宝总是让着小宝,时间一长就会对两个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的影响。
大宝会更逆反 小宝会成“小霸王”
虽然家长们越来越注重亲子教育,但家里的老幺总是习惯性地受到最多的关注,就连原来最受关注的哥哥姐姐也因为二宝比自己小而处处让着他。
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徐艳,多年来从事儿童心理行为干预的研究,她接触过不少有二宝的家庭。她发现孩子多的家庭里,大宝出问题的要多一些,二宝因为年纪小,更受宠爱,但并不代表较小的就没有问题了。
在生活中,大宝抢二宝东西时,家长总会批评大宝;可二宝在抢东西的时候,很多家长还是会批评大宝:大的要让小的。这样,长期下来,势必让二宝养成“小霸王”的概念,越来越骄纵。而大宝则因为长期受委屈,会形成更加逆反的心理,而且性格也容易内向、压抑。
那么,要如何来处理孩子间的批评惩罚问题呢?一、有错一起罚 不要在小宝面前批评大宝
尽量其中一个犯错要两个孩子一起承担结果(比如罚站、抄写这些),当然,如果孩子做了好事,也要同样一起奖励,千万别总让年纪大的让着,这样年纪小的会有依赖感,年纪大的会有逆反。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大宝做的不妥,一定要单独和他谈,而不要当着小宝的面,当着小宝的面通常会让大宝更加难以接受并心存误解。
二、玩具也不能强迫分享
此外,有的家长还会有意锻炼孩子间的分享,但对于有两个孩子的家庭来说,小宝贝总想向大一点的宝贝看齐。比如姐姐在玩球,一旁的小弟弟一定也闹着要一个球。
不管姐姐手里拿着什么,哪怕小宝贝本来根本就不感兴趣的任何物品,他都会要求要有个同样的东西放在手里。大多数的妈咪可能会告诫姐姐将手里的物品让给弟弟。
徐艳表示,这其实是不公平的,如果这个**姐是个敏感的孩子,她会怀疑父母对她的爱,她的心会因此受到伤害。而小宝贝在这样的宠爱中也学不会分享的技巧。遇到这种情况,妈咪一定要征得大宝的同意,如果她(他)不愿意一定不要强迫,但可以在生活的其他事件中适时的奖励大宝的一些分享行为,让他们自己主动学会和小宝分享。
大宝为什么对二宝充斥着敌意?兄妹相互竞争心理状态是造成大宝对二宝充斥着敌意的重要原因。在第二个孩子出世以前,大宝在家里面占有优势影响力,私有爸妈的宠溺与支持,而弟妹的来临,不但刮分了爸爸妈妈的爱,还会使大宝作出“放弃”:好吃的东西、好玩儿的都需要跟弟妹共享,跟弟妹吵架了被质疑的永远都是自身父母还需要意识到了,大宝对二宝这样的行为体现了大宝的智力发育总体水平。她已可以了解地域各自人家的“小帅哥”、“漂亮**姐”跟自己家里“弟弟”是不一样的。
消除大宝对二宝的敌意,父母应该怎么做?父母要清楚大宝内心深处的痛楚心态,正确引导大宝用语言表达这种情绪。当大宝说“我讨厌小弟”,大人们可别说“小弟多可爱,你就应该喜欢他”,这反而会让大宝感觉自己的心情不被理解,在叛逆心理的影响下,大宝会很反感小弟。父母应当认真地聆听大宝的念头,问她为什么反感小弟,教导孩子讲出真实的想法,而且认可孩子情绪,“你不喜欢小弟是正常,由于你会适应不了家中空出一个人”,要将孩子情绪和看法多极化。
父母要向孩子爱的表达,给小孩自信心。许多父母会和大宝作出确保:“父母最喜欢你了”,对有2个孩子的家庭,最怕的就是将父母给孩子的爱等级划分,却不知道父母对小孩这类“最喜欢你”的不真诚确保,本来就是爱的分级的一种体现。父母应当教育小孩,她与二宝对父母而言都是特殊的,父母给他们的爱是一样多的。父母还能够实际例举一些大宝的优势和可爱之处,让大宝坚信自己“值得被爱”。最主要的是,在日常日常生活,爸爸妈妈对待两个娃一定要一视同仁,不必偏向。要记住,小孩是灵敏的,爱或不爱全是凭直觉。
不必当二宝的面指责大宝。大宝的落差感导致她发生心理健康问题比较多,父母必须根据学生个性化来均衡对两个孩子的情感。当大宝犯了错,家长应独立跟她谈,最好不要当二宝的面指责她,这样会使大宝感觉尴尬,接受不了,说不定会心怀误会,觉得父母不爱她,不照料她的情绪。
国家全面放开二胎以来,二胎生与不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不生的理由有很多:精力不够、钱不够、人手不够、老大不同意等等;但是更多的是在犹豫的声音:怕生了老二之后就忽略了老大,做父母不能一碗水端平,让老大受委屈。
甚至于很多生了二胎的父母也在问“为什么生了二胎之后,越来越不喜欢老大”“你对两个孩子的感情是一样的吗”“生了二胎之后,你们的老大还好吗”之类的问题。
相对于老二,大家更担心生完二胎之后老大的生活环境,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呢?主要是因为我们对老大的期望值在不经意中发生了变化。
孩子没变,变的是我们对孩子的期望
诚然,面对呆萌、可爱的老二以及到了狗都嫌年龄的老大,两个一对比,大家都会更喜欢老二。尤其在辅导老大作业鸡飞狗跳的时候,老二小企鹅一样一摇一摆地扭过来甜甜的叫声妈妈都能让我们飙升的血压瞬间降下来,马上就喜笑颜开。
此刻心里不禁默默感叹:为什么老大老二相差这么大?老二简直是天使,而老大我们只能心里默念三遍亲生的。
可是别忘了,老大也是从老二这样萌萌的时候过来的啊,他也曾是我们爱的不行的心头肉,我们也曾因他牙牙学语叫的第一声妈妈而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曾多次看到他的睡颜感叹生命的神奇,也曾默默的在心里暗喜他满足了我们对孩子的所有幻想。
他乖巧我们喜欢,淘气我们也喜欢,甚至很多人生老二的初衷也是为了给老大一个陪伴,在生老二之前也多次暗暗下定决心:即使生了老二,也要一切以老大为主。
那是什么变了呢?是老大,是老二,亦或是我们自己?
孩子并没有变,变的是我们自己,是我们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对老大的期望值。
只有老大的时候,我们对他的要求可能只是按时起床、按时睡觉、好好吃饭之类他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了老二之后,有那么一些时候我们是不是期望他能自己安静一点,自己跟自己玩一会,好让我们有时间去照顾二胎,或者有自己喘息的独立时间?在老大跟二胎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期望他能够懂事一些,不求学孔融让梨,但求他能跟老二和平共处?在照顾二胎分身乏术的时候,是不是也期望过他能帮你搭把手?
我们在不自觉中提高了我们的期望值,而一旦他达不到我们的预期,我们就会变的失望。
而对老二,我们却并没有太多的期望,只要他健康就好了。我们对他的期望太低,以至于他稍微做一些我们期望之外的事情,我们都会觉得太喜出望外了。是的,喜出望外,而这个望,大概就是期望吧。我们的预期是达到期望值,一旦超出期望,我们会非常高兴;但若是低于期望值,我们就会心生怨怼。
一碗水端平是个伪命题
有了二胎之后,对两个孩子真的能一碗水端平吗?这是很多人在讨论的问题。而我认为,一碗水端平,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我有一个阿姨,她有两个女儿。老大因为成绩不好没读大学,早早的辍学去打工;老二成绩不错,读了不错的大学。在两个孩子结婚买房以及带孩子的问题上,阿姨的处理是这样的:因为老大没读书,生活相对辛苦,阿姨不仅在老大买房的时候出钱也替老大带两个孩子;对老二,因为读了大学,比姐姐生活好一些,所以即使老二家里没人带孩子也不肯去带,买房时更是一分钱没出。她认为这是做到了一碗水端平。
站在阿姨的角度,她把老大没读大学的钱给老大买房,她认为是做到了公平;但是在老二看来,这是一碗水端平了吗?
所以一碗水端平,这碗水是谁心里的水?是父母心里的,还是老大、老二心里的水?
另外,对于端平端不平,每个人心里的标准的都不一样,一万个人心里就有一万种答案,站的立场不同,得出的答案就不同。
一胎照书养,二胎照猪养,在养娃的态度上,我们做不到一碗水端平;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养老大更多时候是在摸索,摸索路上难免有失误,而这些失误在养老二时我们会尽量避免。
两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养育每个孩子的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困难不同,即使是遇到的情况和困难相同,因为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我们也可能采取不同的方法。因此,绝对的端平是不可能的,也无需因为端不平而自寻烦恼。
不期望一碗水端平,但要保证碗的两边都有人端
但是一碗水端不平,所以就不端了吗?
如果大家都只去关心一个孩子,而长期忽略另外一个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被忽略、被指责的环境里,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会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
i 两个孩子都要有人关注,不能大家都只关注一个
在一个家庭里,有人关注老二,就要有人关注老大,反过来也是一样。
我们家哥哥6岁,妹妹1岁。妹妹正是呆萌、可爱的年龄,而哥哥正是处于狗都嫌的阶段。
没有妹妹之前,哥哥在家里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而妹妹出生之后,哥哥的地位就变成了集万千指责于一身。跟呆萌可爱的妹妹一对比,哥哥的所有优点都被缩小,而所有缺点都被放大,于是哥哥的家庭地位一落千丈。有那么一阵子,他只要一回到家,家里几乎都是指责的声音。
因为孩子还不懂如何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反抗、对抗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性格也变得更敏感,反而对妹妹更敌视,对大人也开始心生愤恨。
直到他开始狠狠地打妹妹,我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其实没有所谓的最好年龄差距,每个宝宝的个性都不相同,任何年龄差距都会有利弊,最重要的是父母为孩子创造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孩子的爱做出回应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大宝二宝相隔多大才是最佳年龄差距,其实家庭教育才是首要随着二胎和多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家庭都成为了二胎家庭,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两个孩子年龄差距过多,从相差一两岁到十几岁的情况都有,孩子年龄相差太大也会造成一定的困扰。有一些家长认为大宝年纪大一些懂事一些可以多照顾二宝一些,也有些家长认为两个孩子年纪相差一两岁最好,没有代沟可以玩在一起。
那么两个宝贝年龄相差多少岁才是最好呢?其实并没有最佳答案,无论年龄相差多大都会有问题存在,最重要的是家长的培养、教育、引导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大宝二宝年纪差距过大,宝贝之间存在非常大的影响有些家长等到大宝成年之后再考虑二胎,无形之间给大宝增加了非常大的压力,如果孩子在打拼事业的年纪,不仅要照顾家里的双亲,还要照顾未学会走路,咿呀学语的弟弟妹妹,相信无论是谁都会倍感焦虑,甚至将弟弟妹妹当成累赘。
同时年纪相差大,两个孩子之间会存在很大的代沟,双方的观念和思想不同,没有共同语言,除了有血缘关系之外也很难培养出很深的情谊。
大宝二宝年纪相差大,也是有一定的好处和优点当然两个宝贝年纪相差大也具有一些优点,大宝不需照顾衣食住行,可以独立自主,甚至能帮助爸爸妈妈照顾小宝,减轻父母带娃的负担,家长也相对会省力轻松一些。到了小宝上学的阶段,大宝也可以起到辅佐弟弟妹妹功课的作用,要知道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真的是非常崩溃的事情,有了大宝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不过家长也不要将所有事情都丢给大宝,家长也要有质量的陪伴孩子,在生孩子之前做好预算和准备,有怀二宝的打算前就要跟大宝商量,一定要尊重大宝,不要忽视大宝的感受。
二胎家庭,家长一定要注意对大宝的态度,要做到公正现在依然有许多家长依然存在“大宝要让小宝”的观念,每次孩子之间发生争执的时候,不管是谁对谁错都会先骂大的,这种做法反而会让大宝对二宝产生怨恨,同时大宝的心中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从而变的叛逆或自卑。
孩子的性格养成需要家长细心的呵护,如果家长一味的偏心二宝,认为二宝年纪小需要更多的关心反而会忽视对大宝的关心。因此当家庭有了二胎之后,反而更要在意大宝的感受,对大宝要更加的关心、照顾。
因此家长在意两个宝宝年龄之间的差距会不会有影响的同时,更要在意父母有没有对孩子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孩子,有没有出现偏心的情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可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