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坏习惯"趁早改,孩子会跟着学
说到坏习惯,你也许会想到,打架、喝酒、抽烟、赌博等比较恶劣的行为。但我们今天要聊的,是成为父母后,家长的这几个"坏习惯",要趁早改掉,以免孩子跟着学。
No1、天天抱着手机
现在人离不开手机,走哪里都会拿着。很多家长在陪着孩子的时候,也会玩手机,经常会忽略孩子的感受。有的娃想要跟妈妈交流或者展示自己的玩具成功,妈妈却只是在摆弄手机,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冷暴力,这种陪伴也是没有任何质量可言的。
经常这样做,会让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慢慢的性格也会受到影响。有的孩子会发脾气、哭闹,家长认为,不是给你玩具了吗?玩具只是冰冷没有情感的物件,家长还是要多陪伴,跟孩子互动,一起玩才有意义。
有的孩子可能因为家长的影响,自己也会迷恋上手机。家长的行为,他只是跟着模仿罢了,并不知道,对还是错。
No2、家长爱说脏话
有些脏话你可能不以为然,或者成了习惯、口头禅,但这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孩子长期受到这种影响,逐渐会发展的跟你一样,满口脏话而不自知。
等孩子上幼儿园,也会很难交到朋友,没有人喜欢爱说脏话的小朋友的。所以,为了孩子以后的语言和人际关系发展,家长早些改掉自己爱说脏话的坏毛病吧!
No3、家长不自信、抱怨
人本主义心理学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认为,一切人在开始生活时候,都具有自卑感,因为儿童的生存都要完全依赖成年人。
家长是孩子幼儿期主要的模仿对象,他信奉家长的言行就是真理。如果家长习惯抱怨、不自信,孩子也会从你的言行中习得。他也会常常抱怨或者认为自己不如人,甚至可能产生自卑心理。
有人说,孩子是一个家庭的缩影,我也深以为然。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父母是悲观主义者,很难养育出健康、乐观的孩子,他们的孩子大都也是悲观主义的人。
No4、做事拖拉,不自律
现代人大都是有拖延症的,也就是做事情拖拉。今天明明能做好的事情,却要拖到第二天;早上该起床了,还要刷会儿手机再说;晚上该睡觉了,再追一集电视剧。这些场景都非常熟悉把?
等这些习惯延续到孩子身上,他可能会上学经常迟到,写不完作业,吃饭墨迹等等,这些都是拖拉,不自律的表现。
在我们家,吃饭是要计时的,15分钟吃不完,就会收拾桌子,即使没有吃完也不能吃了,而且下顿饭会减少五分钟的吃饭时间。大宝一直非常遵守这个规矩,有时看到我在工作,也会跟我说,你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哦!
时间观念体现在生活的每件小事中,如果孩子能尽早养成自律的习惯,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被时间追着生活,那么他以后也会越来越自律的,能自己安排好学习和生活,不需要家长督促。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其实我在另一个问题里有相关回答,也把截屏发到下边。
现在我想说的是,上瘾这件事情,其实它跟毒瘾相似但不同。很多年前,那么多去网吧玩 游戏 的少年,都曾被盖上“网瘾少年”的帽子,这些人也没经过治疗啊!反而现在成了 社会 的顶梁柱!所以,关于上瘾,其实是没有找到另一件代偿性的的事情。就拿我来说吧,上班的时候,手机拿在手里的时候都少,校长都经常诉苦女老师的电话最难打通。因为女老师衣服没有兜,上课不带手机,下课没时间看。现在停课不停学,必须用手机,直播,看作业,发通知,这些事情需要四十个人来配合,这四十个人又不能一下子全配合。反馈作业的空隙干啥呢?看手机,等回复通知的间隙干啥呢?看手机~没有另一件更有意义或者说更有吸引力的事情时,就是看手机。
我想孩子们也是如此~所以挽救玩手机的孩子,方法就是找到另一件对他有吸引力的事情来代偿不看手机的损失。同时伴随着奖赏。可不是金钱之类呀!是对孩子来说更具吸引力、不常办到的事情。这样一点一点引导,从而达到目的。戒掉手机绝不是说教就能做到的!
孩子不是天生喜欢玩手机,环境所致,很大一部分原因在家长身上,所以要想戒掉孩子的手机瘾,前提家长先自己戒掉,不是不当着孩子面偷着玩,孩子比我们想的聪明和敏感。家长理性使用手机是第一步。对孩子说教,让孩子明白玩手机危害其实不会有用。家长也知道手机危害,家长都不能,孩子怎么可能。
1、孩子喜欢玩手机,是因为手机里的世界对他的吸引力比现实世界的大,因此要引导孩子回归现实世界就是要引起他的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阶段不同,引导的方式也不同。小点的孩子,可以父母有很多方法吸引他们注意;大的孩子,就需要有方法了,他们喜欢家里蹲,父母就拉他们去外面,陪他们做他们感兴趣的事。
2、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其他兴趣,比如阅读、围棋、运动、绘画、唱歌等等,有自己一个特别的爱好,断不会沉迷于虚拟世界,因为这些爱好都能很好的培养身心,陶冶情操,有了一个阳光的爱好孩子才不会躲在房里对这手机孤独地刷。任何生命都是向往 健康 美好,之所以沉迷手机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接触到更美更好的东西。所以在他们还小的时候,慢慢帮他们找到坚持培养孩子一项爱好是非常重要的,这也对孩子的青春期发展非常重要。当然,必须明确的是,要培养的是孩子自己所感兴趣的而不是家长的,否则适得其反。
3、小学阶段的孩子处于对世界对宇宙感兴趣的阶段,他们的问题最多,家长的耐心、正确的回答和引导会开启他们 探索 世界的门。家长可以经常带他们去宏伟的地方如博物馆、天文馆参观,让他们了解世界上一些伟大的人物及他们的故事,帮孩子树立志向。中学阶段,特别是初中阶段,他们的身体和心灵都会有变化,心理上比较情绪化,这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父母需要多带他们接触大自然,鼓励他们与同伴一起投身大自然。
4、如今的孩子称作“关在屋里的一代”,根源是父母没时间陪孩子,或者怕孩子吵闹图一时方便清静,直接甩给孩子手机慢慢养成的。看到很多老人带小孩,都是直接给个手机再去做其他事。父母要抽时间付出行动多关心孩子,没有行动,对孩子吼一百句也没用,反而会增加孩子的反叛和愤怒。前段时间一个10岁的男孩因沉迷手机 游戏 骗奶奶人脸识别捆绑奶奶银行卡,2个月刷掉卡里5万5千元,就是因为缺乏父母陪伴与关心。
5、孩子的任何问题几乎都可以在父母身上找到答案,父母就应该多陪陪孩子,自然会了解自己的孩子,自然会找到适合自己孩子的解决办法。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创造一个阳光的环境,引导他们向着 健康 阳光发展。
6、补充一点,简单粗暴没收孩子的手机不是个明智的解决办法,这样会伤害孩子,孩子年龄越大这样做伤害越大。想要改掉孩子坏毛病,先了解他很重要。
怎样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我没有绝对答案。因为得先搞清楚孩子玩手机这个行为背后的真正的需求。
美国心理治疗师维吉尼亚•萨提亚提出了 冰山理论,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知,恰如冰山。
我们也可以把孩子比作成一座冰山。玩手机上瘾,只是我们看到的这座冰山表面所表现出来的行为,而他的冰山下也就是他的内心所隐藏的可能是:孤独、缺乏爱、不被认同、一时兴起、被冷落、找不到兴趣点等等。
虽然不知道这个孩子多大,但我认为 孩童阶段应该是和父母有一种 情感 连接的,如果是很严重的手机上瘾,那需要警惕是不是这个孩子和父母的 情感 连接出现了问题,比如缺乏父母的关爱,或者缺乏父母的陪伴,从而寻找另一种 情感 寄托。
亲子关系一但出现问题,那就得给孩子无数的拥抱和无数的陪伴才能修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当孩子内心真实的需求(比如渴望爱,渴望陪伴,渴望尊重,渴望接纳)得到满足时,再来引导他外在的行为会容易得多。
到那时可以帮助孩子找到真正的兴趣点,培养兴趣爱好,一起运动,培养阅读习惯等,以此来减少对手机的瘾。
但现在是电子时代, 科技 时代,想让孩子完全不用手机,我认为是不太可能的,适当的控制时间,小小 娱乐 一下,个人认为也有益处。
………………………………分割线……………………………
之前写了两篇关于“11岁孩子玩 游戏 ,并在 游戏 里充了4000块后,孩子的心里活动,以及母亲后来的处理方法”分别是:
我哭着跪下,“妈妈,我再也不在 游戏 里充钱了。”我愿给你无数拥抱,无数陪伴,可以在 我的文章 里查看,作为参考。
Hi,很高兴遇见你!我是思宇,全职妈妈,闲来写作。分享读书心得, 育儿 干货,婚姻经营经验…
关注 @乔夫太太 一起成长吧
孩子玩手机上瘾,当家长采取一切手段来制止时,孩子通常就会情绪失控,极度的情绪爆发会让家长无所适从。
设定限制性规则
生活如同玩 游戏 和足球比赛一样,规则明确才会好玩。
如果球赛的时间到了,还可以任性地延长比赛时间,直到一方满意为止,这样的球赛也不会有吸引力。
所以,对于 游戏 的时间一定需要有一个明确的限定,这样孩子才会珍惜玩 游戏 的机会。
如果你的孩子的“时间感”比较弱,需要家长更多的帮助来控制 游戏 的使用。
第一步通常是最困难的:父母双方必须就一套规则达成一致。
一周玩多长时间?
每天玩多长时间?
是分散还是集中?
是先完成作业,还是先玩 游戏 ?
周末可以花多少时间玩 游戏 ?
哪些 游戏 是禁忌,哪些是允许的?
比如现在的 游戏 都是15-20分钟一局,这样每天打一局,给30分钟足够,这样七天就是35小时。
孩子可以有两个选择:
A:每天一次,30分钟 游戏 时间,一周七天,每天晚饭后玩半个小时;
B:只能周日下午玩,可以连续玩35小时,还可以送半小时,就是4个小时集中玩。
一旦家长同意了这些规定,就需要和孩子坐下来讨论规则。
明确哪些规则可以协商,哪些规则不可协商。
然后,宣布规则现在开始,确保您可以执行规则。
规则还要包括下面一些细则:
1、30分钟结束时,手机需要交回家长管理;
2、如果孩子因为收手机发脾气和拒绝正常学习,孩子就失去第二天玩手机的权利(红牌罚下);
3、在提前5分钟闹表会提示时间,如果到时间因为一局没有完成,或者 游戏 需要达到可以保存的程度需要延长时间,延长的时间会在第二天的 游戏 时间当中扣除;
4、如果孩子偷拿手机玩 游戏 ,则取消一周玩手机的权利(禁赛一周)。
5、规则有一个试用期限,比如一个月,在一个月内不能进行任何调整,除非到期,才可以进行再次开会讨论。
6、讨论过的规则使用期限为半年,半年内不能修改。
在执行规则时,家长只是简单的执行大家都同意的规则,避免各种说教,讲各种手机的危害和自觉性的重要性。
过度的讲道理只会激怒孩子,对于管理手机并没有好处。
好了,这就是如何管理孩子手机的具体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会超级困难。
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家长没办法贯彻执行,并不是孩子没有能力。
多数失败是在孩子做出轻微的挑战性行为时,家长表现的失控和愤怒,导致规则失效。
所以,家长的自我修养才是第一步,至于管理好孩子的手机,是家长自我修养成长的体现。
怎样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我是劳动人民,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智能手机的普及,导致很多人通过玩手机来打发时间,这其中其实成年人更严重。小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很容易也痴迷上玩手机。
那么,应该怎么来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呢?首先,作为家长来说,必须以身作则,自己不痴迷玩手机!只有这样,孩子想玩手机的时候,家长才有理由拒绝孩子。
很多人现在给小孩子都配了智能手机,这种行为完全是在谋杀小孩!给孩子配手机有什么意义?完全就是在鼓励孩子玩手机,小孩的自制力太差,根本没有控制自己的能力。所以,家长千万别买手机给小孩了。
小孩子玩手机,主要原因也是无事可做,久而久之的,渐渐就痴迷上玩手机,逐渐上瘾了。作为家长,就一定要多陪孩子,培养孩子正确的习惯。多带孩子进行 体育 锻炼,不仅能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也能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也要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喜欢劳动人民的,欢迎关注支持一下哦!
孩子玩手机是因为他觉得手机好玩,父母都在玩我也能玩,还有就是没有其他的乐趣习惯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就想起曾经有电视瘾的大宝。下面说说我的经验,希望对题主有用。
在还没有找到,或者说还没有下定决心帮助大宝戒掉电视瘾之前,我几乎每天都在忧虑中度过。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大宝除了睡觉,几乎都要看电视,没有电视就大哭大闹,由于长时间的看电视,大宝的语言沟通能力不强;交往能力较差;注意力不好。
基于大宝的问题,我翻阅了一些相关 育儿 书籍,同时也接触到一些相关幼儿绘本。在大宝约5岁半的时候,我决定帮助孩子戒掉电视瘾。主要是以下3点:
1关掉电视机 ,其实这一步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在开始时是较难的,但大人一定要坚持和果断,否则稍有“心软”就又回复原样。我是在给大宝看电视中,故意错按遥控器,导致电视“坏”了,于是把电视机搬到了杂物间,告诉孩子,有空送去修理。
2充分的陪伴、阅读 ,一下子没有了电视机,孩子开始会哭、会闹、发脾气、百无聊赖的样子。我没有心软,而是一口气买了几十套适龄的绘本回来,每天我和她爸,只要有空,就轮流陪着看绘本、外出活动、做 游戏 、玩玩具等,帮助大宝度过“无电视”生活的艰难期,逐渐忘记了看电视这件事情。
3 培养兴趣爱好 ,在大宝4岁时,最初送她去学习舞蹈和绘画,主要是为了减少她看电视的频率。到5岁时,已经在绘画上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又在画画上给她买了相关的书籍、画画本、颜料、画笔等。让她在画画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现在绘画成了她生活中闲暇时间里一份乐趣。
现在大宝,电视对她来说,可看可不看,没有电视的时间,她会学习、看书、画画。彻底戒掉了电视瘾。
哈喽,很高兴为你解答!
我的方法—— 约法三章
我初中时天天玩手机,父母就是用的这个方法约束,我感觉还是很有效的。
玩手机可以,但是要约定时间和规则,一旦违反,就要承担责任。比如说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手机,或者是写完作业之后才能玩,如果孩子遵守了规则,就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什么呢? 就是可以让孩子有参与感,孩子完成约定时,更有积极感。与父母强加的命令相比,孩子会觉得约定的方案是自己的主意,对它自己制定的方案,有更强的执行力。
在约法三章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要清晰地指出孩子需要改进的行为。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测量。
2、要清楚地说明孩子完成约定可以得到什么,和没有完成约定将失去什么。在此过程中,要少说“不”,多说“可以”。比如:“如果你完成了约定,可以去看一场**”,而不要说“如果你没有完成约定,就不能看**”。两个说法意思虽然相同,但如果孩子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他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更大。
3、要把约定书面化,并张贴在家里的显眼处,让孩子和家长时时刻刻可以看到。
4、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注重“约法三章”的 “约”字。在达成约定的过程中,要尽量吸取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把“约定”变成父母单方向的“命令”。
以上方法,是我在上初中时我的父母用来制止我玩手机的方法,我感觉还是比较有用的,希望能够帮到你。
怎样挽救玩手机上瘾的孩子
手机现在已经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了,想让孩子少玩手机的话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孩子在的时候坚决不玩手机。我们可以多陪陪他看书。培养孩子读书的兴趣,每天晚上陪孩子讲几本书。坚持21天后就能养成读书的习惯了。当孩子无聊的时候下意识的就去找书看而不是去找手机了。如果我们每天晚上陪孩子看的是手机那么21天后孩子就养成了看手机的习惯了,所以家长选择给孩子看什么很重要。
除了看书我们还可以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也可以有效的减少孩子看手机的时间。或者带孩子唱唱歌画些简笔画都可以。
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减少孩子看手机的时间,要规定时间看手机,不能没有节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哭闹要手机而妥协更不能让手机来看顾孩子。那样会更加重孩子对手机的迷恋。
一个坏习惯的养成很容易但想改变却很难。想要改掉一个坏习惯,我们也是需要21天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改掉它。但是只要坚持一定是能够改掉的。
看手机的习惯不要想一天就给孩子改掉,他养成这个习惯已经用了很久的时间,想要用几天的时间改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家长就坚持让孩子少接触手机自然而然的他就不迷恋手机了。
俗话说:一碗水端平。但谁都会在事情当中掺杂一些个人感情,天平难免就会倾斜。
尽管大家都懂得要公平公正,但现实中能做到的人真的是少之又少,两个孩子的家庭更是如此,父母要做到完全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是何等的不容易。
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在有了老二之后,两个孩子的鲜明对比,让很多人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喜欢二宝多一些。
小的都比大的会来事,更会哄人开心,忍不住让人喜欢,看见老二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但是父母偏心孩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做父母的千万不能大意了。
会变得敏感
两个孩子通常是有几岁的年龄差的,按理说两个孩子的年龄段完全不同,喜欢的事物也不同,应该是不会有什么争端的。
但很多家庭在二宝出生后,老大就会变得叛逆敏感,无理取闹,经常欺负二宝。趁爸妈不注意,打弟弟一下捏弟弟一下,在他大哭的时候说“弟弟太讨厌了,每天都哭。”
这种在两个孩子的家庭,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大宝对二宝的各种讨好总是爱答不理,阴晴不定的。
也喜欢冲父母发脾气、爱哭,甚至是不可理喻。
做家长的应该知道,二宝出生后,大宝在心理上极其排斥的,会变得特别敏感。
父母在打算生二胎前,就应该跟大宝进行有效的沟通,告诉大宝爸爸妈妈是爱他的。有了二宝可以陪伴他一起长大,还有人可以跟他一起分享,让孩子从心理上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一事实。平时也多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即使有了二宝,自己也一样被爱。
更需要父母
以前自己分房睡得好好的,现在非要跟爸妈一起睡。哄劝无果,为了照顾孩子的情绪,父母通常会选择妥协。结果到了第二天晚上,依旧不肯一个人睡,非要和父母挤在一起,完全听不进任何话。
批评大宝几句,他却哭着控诉:“你们那么喜欢妹妹生我干嘛,我早晚把她扔了”。每天晚上临到睡觉,就会找各种各样的事。
孩子的内心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以前家里只有他一个孩子他不会觉得有什么,父母就是自己的。现在有了二宝,而父母通常也是照顾二宝更多一些,他就会觉得父母是不是只喜欢二宝。
这种时候,千万不可觉得孩子就是在无理取闹,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
也不可直接让爷爷奶奶陪孩子睡觉,他会觉得爸妈只要二宝不要自己了。
可以选择爸爸妈妈一个陪大宝一个陪二宝,或者哄大宝睡着之后再离开,一定要安抚好孩子的情绪。
叛逆爱惹事
有些家长反应:孩子不是上课调皮捣蛋,跟同学发生冲突,就是不写作业,叛逆的像换了一个人一样。
生了二宝后那段时间,家长去学校的次数比其他时候加起来还多。比如:学校禁止学生带零花钱去学校,可是孩子竟然从外婆的包里偷了钱,去学校买零食分给同学,这些坏毛病以前从来没有。
偷东西事关原则问题,一定要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但万不可过于严厉,应该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其实,孩子也并不是想要偷东西,他只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来博取父母的关注罢了。他觉得只有他犯错父母才会管他,这种时候要对孩子进行内心的疏导,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万不可因为有了二宝,就剥夺了以前陪大宝的时间。
以前固定去游乐园陪孩子看**等习惯一定要坚持,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还是跟以前一样爱自己。
也可以每周抽专门的时间只陪大宝玩,这段时间的注意力都在大宝身上,让他感受到自己一样被重视。
纵使有了二宝之后,大宝可能会有一系列的幺蛾子让父母觉得厌烦,但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发现自身的问题。
二宝又小又可爱,能不由自主地唤起爸妈的欢心,所以大宝只能各种作妖来博取一些关注。在大宝的眼里,二宝的出生对他来说就是他小小世界的一场灾难。所以父母更应该关注大宝,懂得两个孩子之间的平衡。
不妨试试什么东西都让大宝先挑,和二宝打架也不要因为二宝小就让大宝让着,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
一个被爱包围的孩子,才会有更多的爱心,没有人是天生就相亲相爱的,一点点教会孩子如何去爱。
父母越对大宝好,大宝就越不会觉得父母偏心。而大宝也会因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偏向他,被爱得富足而学会了爱,对二宝也更加的关爱。
暖心寄语:
家有二宝的,可以试着改变,开始对老大的偏爱。不再是一味地揪着二宝怎么样,二宝想要大宝的东西,开始教他学会征求大宝的意见。大宝会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来的妥协再到以后的乐意分享,两个孩子的感情也会越来越好。两个孩子的相处也会越来越有爱,所以没有不可爱的孩子,只有不懂得平衡的父母。
一、家有黏人孩子,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当我去问身边其他宝妈的时候,没想到,得到的答案非常的一致:''我家孩子也是这样,原来不止我家这样啊。''
原来,家有''磨娘精''的孩子,真的很多。
有的妈妈很享受孩子黏着她,有的妈妈,就比如说我闺蜜,就因为孩子太黏着她了,处于崩溃的边缘……
耐心被孩子磨没了,就开始吼,吼不管用甚至上手打屁股,结果孩子嚎啕大哭,自己冷静后也后悔得要死,内心充满了内疚。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时候,家里其他人纷纷冒出来,一脸傲娇地跟你说:''你不在的时候,孩子跟着我可乖了,不哭不闹,自己一个人玩得挺好。''
你说气不气人?
但值得你欣慰的是,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无数的妈妈和你一样,正在经历着。
更为关键的是,孩子爱着你。
二、孩子有说不出口的苦衷,别太晚知道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蕴藏着一个心理动机。
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孩子不乖,黏妈妈的时候,是不是这几种情况?
1、三岁以前很黏人,三岁以后就慢慢好了
孩子在0-3岁的时候,是对母亲依恋最为浓烈的阶段。
不仅仅是吃喝拉撒的生理需求,还有情感上的天然依赖,渴求妈妈的爱和温暖怀抱。
虽然脱离了母体,但怀胎十月,孩子早就熟悉了妈妈的心跳、呼吸和味道,所以,孩子喜欢黏着妈妈,是为了获取安全感。
3岁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识越发强烈,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见,好奇心又旺盛,在探索周边环境的同时,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因而黏人现象也会慢慢减弱。
2、家里来生人了,或者去到一个陌生的环境
对于胆子小、社交能力弱的孩子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会更加的依赖信任的妈妈。
晓莉家的孩子,爸爸朋友来家里做客的时候,就非常黏妈妈,做饭、上厕所、洗碗都会屁颠屁颠地跟着身后。
有一次,她去给大宝开家长会,然后把小宝放在一个不怎么熟悉的人家里2个小时,结果,她去接孩子的时候,孩子哭得厉害,回家后一直要她抱着,一松手就哭。
后来,那段时间,孩子更加的黏她,去哪都跟着,尤其是有陌生人在场时,会贴着妈妈躲在身后。
3、妈妈的突然''消失''
有的孩子,是因为没有安全感,所以才非常的黏人。
比如,妈妈去忙其他事情的时候,没有告诉孩子,或者看到孩子玩得很专注,就悄悄去忙了,结果,孩子一回头发现妈妈不见了,以为妈妈''消失''了,内心很恐惧。
等妈妈回来,孩子生怕一不小心又见不到妈妈了,分离焦虑,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痛苦,
所以要一直跟着。
尤其是,一直都是妈妈带大的孩子,会更在乎妈妈的行踪。
孩子感受不到其他家庭成员的''爱与包容''。
为什么很多孩子喜欢黏着妈妈,不喜欢黏爸爸,不知道你家是不是这种情况:
当你正在忙的时候,让孩子爸爸带一会,结果才带了两三分钟,孩子爸来一句''快去看看你妈妈在干嘛''''走,我们去找你妈妈去''……
爸爸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孩子,与妈妈细腻的心思和关爱形成强烈的反差,孩子感受到自己不被爸爸''需要''和''照顾'',自然就更愿意待在妈妈身边了。
甚至,有些爸爸,会时不时的挑孩子的小毛病,如说孩子内向胆子小、不准孩子哭、做错事了会被打骂等等……
孩子感受不到爱意和亲切,因为害怕,因为不信任而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只有跟妈妈在一起的时候,孩子才是无所顾忌的!
当孩子黏你时,我们该感到高兴和欣慰,因为他们足够信任我们,愿意在我们面前撒娇;因为我们给了他们足够的爱,让他们不惧怕对我们表达与发泄。
三、面对黏人孩子,我们该做些什么?
《美国育儿百科》一书中指出:
妈妈不在家,保姆或者家人告诉你孩子表现的像个天使时,不要偷着开心觉得孩子终于长大了。孩子并没有长大,而是他们对别人的信任不足,不敢去试探他们的底线。
换言之,妈妈在的时候,孩子格外不乖,就是想通过''磨娘''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安和被压抑的不满情绪,以此填补安全感旺盛的需求。
那么,面对黏人孩子,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1、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与家人,尤其是妈妈,产生亲密的情感关系后,面对分离会产生的伤心、痛苦、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就是分离焦虑,常见于婴幼儿及学龄前期。
所以,妈妈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训练孩子,让孩子逐步适应。
比如说:
当我们在暂时离开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说:''宝宝,妈妈现在要去拿一个东西,等你把东西都分好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亦或者''等时针到了6那里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
当我们要长时间离开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如到晚饭的时候,妈妈就回来了。
这种把时间量化的方式,会让孩子''心里有数'',知道妈妈会在某个时候回来。
2、足够的耐心,允许他们发脾气
孩子黏人还吵闹的时候,真的会让妈妈随时暴脾气。
很多时候,孩子的闹腾,都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爱与关注,或者在其他地方,在其他事情上受到了委屈,所以才跑来信任的妈妈面前''求关注''。
如果我们都不能包容孩子,那么孩子又要找谁去倾诉呢?
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依靠我们大人了,深呼吸绝对有用,发脾气只能升级孩子的不安全感,解决不了问题。
可以试试,孩子吵闹区域隔离法(注意观察,而不是无视)、注意力转移法。
3、其他家庭成员要多参与陪伴孩子
高质量的陪伴,是构建亲密亲子关系最有效的方法。
养育孩子,不能只靠妈妈,妈妈一个人的力量单薄,家庭的其他成员也应该积极参与,尤其是孩子爸爸。
教育孩子,是夫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爸爸的积极参与,既可以替妈妈们分担一点压力,有利于家庭和谐,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虽然多数家庭,爸爸基本是以工作为主,陪伴孩子的时间没有妈妈多,但高质量的陪伴无需用时间来凑数。
所以,别找借口说自己忙,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孩子的教育,才是一生最总有的事业。
见过有些爸爸,虽然少有在家,但每次在家都能陪孩子玩得开心、玩得尽兴,所以当爸爸一回家,孩子就非常喜欢黏着爸爸。
孩子很聪慧,谁对他好,他就喜欢黏着谁,不会骗人。
帕蒂·惠芙勒在《倾听孩子》一书中说:
孩子喜欢在家里,在至亲面前表达全部情感,是因为他能被倾听和理解。孩子被理解的越多,以后在外面他就会表现得越好。
所以,如果你家有黏人宝宝,请大胆为自己鼓一个掌吧,你值得高兴。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不论孩子几岁,吃饭要几个小时,都是不正常的。以后上幼儿园过集体生活要怎么办呢?一岁以内的孩子,可以少吃多餐。
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那天在楼下,看见一个奶奶追着孩子喂饭,孩子很不情愿,闹很久才吃一口,再吃还委曲的哭了。这时,边上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就说,以前我们是没有东西吃哭,现在的孩子一吃东西就哭。现在的孩子怎么了?
孩子吃饭要几个小时?
这个问题很夸张,吃那么长时间,饭不会冷吗?冷的饭对孩子的胃很不好,这简单的常识,父母都要知道。孩子正常的吃饭时间是半个小时,专心准时准点吃,不要边玩边吃,这种坏习惯不能要。孩子八个月的样子,就可以自己吃饭了。父母尽量培养孩子自己吃饭,培养孩子自立和动手能理,所以父母不要围着孩子喂饭。
养孩子带孩子是个技术活
我生大宝时,也是很紧张和兴奋,后来孩子出现很多问题,我经常手忙脚乱。可是后来,我买了很多育儿书,比如0-3岁孩子食谱,而且孩子一岁半前的饭都是单独做,每次用心做完,孩子都吃的不错,孩子吃的好,就很少生病。孩子再大一点,我还买了孩子生病感冒等食疗书,当时都帮了我不少忙。也让我带孩子更轻松舒服。所以父母一定要多学习,多向有经验的父母请教。这样,孩子有问题时,我们能科学正确的面对和处理。父母多学习,带娃更省心。
从小多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吃饭用几个小时?有可能是孩子根本不饿了,父母以为孩子没有吃饱,所以不停的喂。打个比方,我在广州工作,我妈怕我冷,非要让我在秋天,穿秋裤的感觉是一样的。
父母可以早点给孩子立规矩,吃饭半个小时,认真专心吃,超过这个时间,就不能吃了,只能等到下次吃饭时间。孩子吃几个小时的饭,吃太多不会积食吗?这样的话孩子很容易生病的。中医有讲,饿治百病。适当的饿小会对孩子没有危害,反而有益。别太小瞧孩子,孩子知道饥饿,吃饭吃几个小时?太宠爱孩子,将来会害了孩子。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
我家大宝吃饭也难
大宝小时候吃饭也不好,经常吃一点就不饿了。当时我父亲还说孩子根本不想吃饭。后来有一次大家跟团去旅行,早餐和中饭都没有吃什么,晚上大宝饿的白饭都吃了一整碗。后来,我们就很少强迫孩子吃饭,怕营养跟不上就早晚喝点奶粉。我二宝现在5岁半了,还一直在喝奶粉。身体很好。
大宝现在12岁,饭量超好,每天都吃的多。所以别担心孩子吃的太少,影响健康,尽量让孩子自己吃饭,吃饱了就不要再喂。小孩子都不傻,怎么可能连饥饿都不知道呢?
育儿妙招:亲子故事
带娃十几年,个人感觉,陪孩子亲子故事,就和吃饭一样重要。父母尽可以多抽时间陪孩子亲子故事。亲子故事能增加和孩子的亲子感情,孩子也能早点认识很多字,最重要的,故事里的道理和规则,更能规范孩子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孩子。孩子有问题,父母也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和孩子沟通然后一起解决它。比如吃饭的规则和时间,就可以找这类型的书回来和孩子分享。
相信孕妈们,在怀孕期间就一直猜测:孩子以后听话还是调皮?孩子脾气更像妈妈还是爸爸?孩子出生后,夫妻俩也经常为孩子脾气更像谁而争论不休,有时遇到头疼的孩子,更让父母怀疑:孩子难道不是我亲生的?孩子生下后令父母头疼:孩子脾气到底随了谁?
前几个月,表姐生了第二胎,这个二宝从生下来的哭声就响彻了整个产房,一直哭闹个不停。
医护人员感叹道“哎呀这个孩子啊日后肯定难带!”这几个月听表姐说,这孩子的脾气确实不好把控,很难带。
但是,大宝从生下到现在,已经十岁了,一直是非常听话乖巧的,很少和父母闹意见而姐姐姐夫俩人
性格温和不经常发脾气,都也不是什么刁钻之人。所以可给表姐夫妻俩头疼坏了,不禁发出疑问“这孩子的脾气到底是随了谁?”
说起孩子的性格脾气,其实是有很多学问可以深究的。尽管孩子很多是从父母身上遗传下来的,但是不乏很多截然相反的例子,时常让父母怀疑是不是抱错了孩子?
其实,即使是双胞胎的脾性那也不可能是完全一样。
宝宝的脾气由何而来?遗传学家:和娘胎情绪有关遗传学家曾经解释过:“影响孩子的性格占比最大的就是娘胎情绪”。
其实遗传基因对孩子脾性形成的影响远远没有孕妇在怀孕期间的情绪影响大。
整个怀胎十月的过程中,宝宝和妈妈是血脉相连的关系,宝宝是妈妈身体的一部分,所以怀孕这个长久过程足以让孩子养成各种脾性。
你知道宝宝的娘胎脾性分几种吗?
1)倔强易怒型
英国精神病学家的研究显示,孕妇过度焦虑不只是增加胎儿的风险,还易使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等问题。
宝宝脾性的形成后天因素只占小部分,很大程度上是由孕妇在孕期的情绪影响。比如孕妇在怀孕期间经常挑食,那日后宝宝很可能也非常倔强、难伺候。
其实女性在怀孕阶段情绪上会有非常大的起伏变化,如果孕妈的经常性地情绪多变,身体中的各项激素指标会迅速上升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进而就会影响到宝宝的成长。
2)安静温和型
孕期保持情绪稳定对胎儿的健康和日后宝宝的性格养成都有着重大作用,孕妈注意调控好在孕期的情绪问题,不要过度悲伤也不应过分跳脱,保持稳定、乐观的心态来面对怀胎十月,其实是能给宝宝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的。
3)腼腆内向型
或许有些孕妇在孕期的反应很敏感,遇到一点小事就伤心流泪,又或者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来,整天
情绪没有任何的波动。这种情绪会传递给宝宝,他生长的环境也相对安静,日后形成的脾性也就内敛。
孩子出生后有“娘胎脾性”,父母要学会辅助调节,而不是火上浇油
1)孕妇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习惯
①孕妇在怀胎十月期间要
尽可能地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胎儿在孕妈腹中是可以感受到孕妇的喜怒哀乐的,同时也会给他的成长带来影响。
一个经常保持愉悦向上的孕妇和一个郁闷忧愁的孕妇带给孩子脾性上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
②除此之外,孕妈也要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
久而久之这种健康的生活习惯会给宝宝带来安宁感、舒适感,会使宝宝的性格比较温和,但如果生活习惯紊乱,孩子出生后性格也不好把控。
2)父母的正确引导——每种脾性都可以发光
正如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到的“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
有人认为内向的安静的孩子好,有人觉得活泼外向的好,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父母不要硬要去逆转孩子的性格,学会尊重和接纳孩子的不同脾性。
如果你觉得孩子太过于顽皮,羡慕别人家安静听话的孩子,那就引导孩子专注力的培养,改掉毛毛躁躁的坏毛病,活泼而不是沉稳。并不是父母想要的脾性才是最好的,每种脾性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
3)注意营造孩子的成长环境,要以身作则
①虽说宝宝的脾性在娘胎时已经养成,但出生后的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很重要,这就要重视父母甚至整个亲人之间相处的环境氛围。如果孩子的脾性比较胆小,那么家长要多带他接触新鲜的环境,不可“圈养”,鼓励他勇敢尝试新鲜事物。
②注意家人之间的谈话交流方式,如果父母和你的父母经常说话态度强硬,孩子也会随之效仿,怎么指望孩子从小文明礼貌?
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果很严重,我建议带孩子去医生做个检查。我家大宝体质不太好,经常生病,特别是上幼儿园后,生病次数更多。后来二宝出生后,我才知道原因。大宝三岁之前特别难带,首先没有吃到足够多的母乳,带的方法也不正确,导致孩子经常生病,生病药吃多了,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如果孩子爱生病,挑食积食要怎么调理呢?
吃的要营养
大宝一岁左右,我就买了本食谱回来,照顾上面的做,营养又健康。如果孩子大些,也不愿意吃。或者换种做法,比如孩子不爱吃青菜,可以把青菜和面粉一起做煎饼,我孩子不爱吃芹菜,我就会包饺子,再加上孩子爱吃的香菇一起,这样孩子就可以配合孩子吃的也开心。我二宝6岁一年级,怕他营养跟不上,到现在还在喝配方奶粉,我问过很多宝妈,很多孩子都有喝奶粉的习惯。
多带孩子户外运动
想要孩子有个健康的身体,户外运动一定不能少。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眼界,孩子心情好多运动,也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生病。我二宝从8个月左右就天天带他爬山或者去公园,孩子身体很好,平时很少生病。现在我家周末,全家爬山运动,不仅锻炼身体,还能增加亲子感情。
坚持亲子按摩
这几年,很是流行小儿推拿,对孩子的健康很有帮助。二宝是剖腹产,从出生住院,护士一直有给孩子按摩。出院后,护士把按摩手法教会我们,因为一直坚持,孩子很少生病。一岁半后,孩子的按摩手法不一样,但是效果却是一样好。现在我二宝发烧感冒,我基本都是按摩或者食疗,孩子很快恢复,还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现在孩子6岁,每天洗澡,我还坚持给他按摩
手心、手背,背部、膝盖两侧、手心等部位
。父母也可心买书回来学习积食的按摩方法,这样虽然效果慢,但是对孩子的调理绝对是没有副作用的。
坚持亲子阅读
孩子体质不好,爱生病,挑食、积食和亲子阅读有什么关系?很多父母肯定有这样的困惑。书籍是最能静化我们和孩子的心灵,坚持亲子阅读,不仅能增加亲子关系,书中的故事和道理更能深刻影响和感染孩子。比如孩子挑食,可以找些关系挑食的绘本或者故事书陪孩子看,故事有趣,影响深刻,孩子更容易接受,也能改掉挑食的坏毛病。
孩子爱生病
孩子爱生病,很多父母一见到孩子生病,就手忙脚乱。平时如果用心带孩子,孩子生病前一定有前兆,比如孩子快要感冒,首先病症肯定是打喷嚏,流鼻涕等,一般我孩子有这样的情况,我就会给他喝红糖水,然后晚上贴个治感冒的肚剂贴,一般第二天症状就会减轻。孩子生病前期先食疗,食疗一定要有症状的时候就下手,如果很严重,一定要及时看医生。最好给孩子做个病历,写好原因治疗过程,这样孩子下次有病,就可以参考。
父母锦囊
孩子有问题,父母很着急。养育孩子,有点像我们又重新体验了一次长大。想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也要多关注自身的学习和成长,多学习育儿知识、如何食疗、小儿推拿写育儿日记等,只有多
1、妈妈的精力分散;有了二宝后,妈妈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二宝,不会再像之前一样专门照顾大宝,还会特意找大宝聊天促进感情。
之前教育大宝,可能会慢慢的讲些道理,为什么不能这样做,该怎样做。有了二宝后,看到大宝做的不对,可能直接一句“你这样做是错的,道歉”吼过去,提着孩子肩膀衣服大声指责做的不对。
2、妈妈情绪不稳定;如果是一个人带两个孩子,家务事、两个孩子可能会让你忙的不可开交,情绪易急易燥,孩子跟你说一句话可能都会激起你的怒火。生活压力过大的话,总要找一个发泄口,那么你的孩子可能都会成你的情绪垃圾桶。
在小时候,妈妈是孩子的全部,无论你做什么,孩子都是爱你的,但是你骂他骂多了,他是会怕你的。这个怕不是管教他时,敬畏的怕,而是平时无端的怕你,这个对你们的亲子感情特别不利。
3、大宝越来越独立;大宝越来越有自己的思想,越大越独立,也会慢慢的有许多小的坏习惯、坏毛病。这个时候的孩子,本来就比较难带,需要帮助他养成许多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相对小时候那个对你言之即从的宝宝,现在这个会让你废掉许多脑细胞。如果你有高血压,严重的时候还需要备上你的降压药。
4、偏见;你的潜意识就告诉你,相对二宝,大宝已经长大了,就不应该调皮让人不省心了。但是大宝再大,他也只是一个孩子。
孩子最可爱最惹人疼的时候永远是小时候,越长大越没惊喜,所以相对大宝,二宝在妈妈这更吃香。
所以在照顾二宝的时候,也别忘了大宝的感受哦!孩子会永远爱你,你的一句关心,所有的不开心估计都会被赶跑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