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有小弟弟,大宝就要让着吗?

家里有小弟弟,大宝就要让着吗?,第1张

我觉得不是大的应该让着小的,而是要讲原则,不然年龄大的一直让着小的心里会不舒服,小的也可能会被养成傲慢无礼的习惯。

家是如果有两个小孩,该不该大的让着小的,我认为这得分情况。在小的两岁以前,我会教育大的孩子要让着小的,随着小的越来越大,能够慢慢听懂话之后,我就是先问对错,如果是抢玩具,就让先拿的给你玩儿,如果是打架,就惩罚先动手的人。

当然也有很多家庭主张让着小的,那么这两种方法的利弊在哪呢?首先长幼有序,大的让小的,这种情形培养出来的孩子,懂得爱护自己的弟弟妹妹,心胸会比较开阔,在人群中会得到懂事的高评价。

但是“大让小”,忽略了大孩子其实也是孩子,他会想“凭什么啊?明明是我先拿到的”,容易让大孩子感到委屈,小的孩子呢则会因年龄的优势享受到的优待,养成刁蛮任性的个性的同时,还可能因为养成完全严格讲规则的习惯,造成没情商,其实生活中很多事情不是只讲原则的,还得有一定的礼让。

不分年龄,讲原则,先来后到,孩子也会养成遵循规则,不会苛求年龄的优待,敢于承担责任。但是成年后缺乏一定的人情世故,不容易变通。

因此,在日常的教育中,当家长遇到类似情况,在给大孩子强调礼让和规则的同时,还得教会孩子感谢与分享。让小的孩子为哥哥姐姐的礼让道谢,并且尽量让两个孩子一起玩,让小的学会与大的孩子分享。另外,也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些互动,比如家长当裁判,现场用石头剪刀布决定谁先玩儿,玩儿多久,从而让孩子们养成既有规则,又有情商,从而享受人际交往带来的快乐。

同理,有些家长教育孩子“你是主人,得让着客人”也是一样的道理,双方家长都要教会孩子感谢与分享。不过,这种场合主人要给自己家孩子给强调:让客人尽兴是主人的责任,也是主人的风度。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从小便懂得是非观念,更重要的是学会尊重!要懂得亲情,但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退让!

最近有个弟弟去接姐姐放学的视频,弟弟平时在家很黏姐姐,姐姐要是去上学就会一直问妈妈为什么姐姐还不回来。这天,妈妈被弟弟问到烦了,便决定带着弟弟去接姐姐放学,弟弟十分开心。

弟弟看到姐姐后,跑到了姐姐身边,立马就抱住了姐姐,姐姐也顺势将弟弟抱了起来,满满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姐姐笑得很开心,场面瞬间很温馨。

姐弟两人的互动,让很多家有二胎的宝妈很羡慕,二胎家庭中,最难的便是处理大宝和二宝的关系,因此,很多年轻父母很犹豫要不要生二胎,怕大宝会不开心,排斥二宝。但是,多一个孩子,对大宝来说,也是多一份陪伴,少一份寂寞,让大宝在成长路上更容易懂得分享,互助以及责任。

二胎孩子的教育方法:

因为年龄的差别或者性别不同,大宝和二宝对爱的需求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二宝因为年龄比较小,可能只需要生活上的照顾,而大宝因为年龄大,更需要家长全身心的精神陪伴。所以,家长应尽量多抽出时间,去陪大宝做他乐意做的事。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家长一定不要把两个孩子放在一起比较,比如在大宝面前夸二宝,在二宝面前夸大宝,这样起不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却只能打击两个孩子,而且,会让他们彼此之间有间隙,甚至嫌弃对方。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孩子之间,通过合作游戏,强调他们在一起合作的力量,帮助孩子意识到,团结才能创造更多可能,生活才更有趣。

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家庭考虑要不要生二宝。当父母就这个问题,询问家中的大宝时,很多时候得到的答案是并不想要;而生了二宝的家庭,父母也要时常面对两个孩子的冲突,当自己的时间、精力不足时,内心倍感压力,困惑于该如何让这两个孩子和平相处呢?

要想处理好两个孩子的关系,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大宝的心态,有一部**叫做《巴黎淘气帮》,生动地描述了大宝得知家庭中要有二宝的心态:

小学生尼古拉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他也是家中的第一个孩子,在家里,他受到爸妈的关爱;在学校,他和同学的关系不错,本来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尼古拉得知班级里有一个同学家里有了弟弟,他在家中的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他紧张起来,通过观察家里的爸妈,他误导误撞地以为自己家也要有第二个孩子了,甚至觉得爸爸妈妈要把他扔到森林里。小尼古拉变得非常担心,甚至无法安心上学,而得知这一消息的同学们,也希望帮助尼古拉,大家一起设计了各种令人啼笑皆非的解决办法,最终尼古拉发现有弟弟的那个同学的生活不仅没有那么惨,相反爸妈还让他成为弟弟的榜样,这令尼古拉也开始改观,最终他迎来了家里妹妹的诞生,还找到了自己长大后的志愿——带给众人欢笑。

在**中,我们可以特别深刻地感受到尼古拉作为家里的大宝的心态,他为什么不希望家里有弟弟/妹妹呢?

原因就一个字:怕。 怕什么呢?

在孩子的眼中,他觉得爸爸妈妈就是他一个人的,如果有了二宝,他觉得父母就不会再照顾、关爱自己了,甚至有一些亲戚、朋友或者我们父母自己,会玩笑般地说:等有了小弟弟,妈妈就不喜欢了;等有了小妹妹,爸爸就不陪你玩了,我们觉得这只是逗孩子的玩笑,但是孩子会当真;或者家里曾经有意无意地表达对二胎性别有期待,现在有个女孩,希望要个男孩,孩子会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新出生的孩子才是父母喜欢的孩子,自己即将被比下去……孩子很敏感,面对这个情况他会有一种深深的担心和恐惧,就像尼古拉看到同学遇到的问题,马上就联想到自己如果有了弟弟/妹妹,也会有那般遭遇。

除了担心父母对自己不好之外,大宝还担心和二宝相处有问题,比如看到其他同伴抱怨自己的弟弟/妹妹很烦,比如他的房间将有一半给二宝,比如他期待有一个弟弟和他玩汽车模型,你告诉他要诞生的是一个妹妹……这些都会让他难以接受,他会觉得新来的小家伙就是一个麻烦,他会面临很多无法处理的问题。

一些父母觉得独生子的生活太孤单、寂寞 ,但是很多大宝有小情绪,根本不想要一个弟弟/妹妹,是否父母就真的不要了呢?我觉得,作为父母,我们当然应该考虑大宝的感受, 但是是否要二胎,并不应该只由大宝决定,孩子的想法取决于当下的感知,有时候也会变来变去,父母需要综合顾及大宝的想法,并且在身体、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做好全面的考虑, 如果最终决定要一个孩子,那么我们就需要做更充足的准备,引导大宝接受这个决定。

上面我们了解了大宝的担心和害怕,那么在二宝到来之前,我们就需要缓解孩子的焦虑、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当大宝知道父母不会失去对他的爱,他和二宝相处会有很多快乐的地方,他就会减少抗拒,甚至期待自己有个伴儿。

1告诉大宝弟弟/妹妹的预产期

怀孕的过程中,给大宝介绍二宝在妈妈肚子里的成长,比如弟弟/妹妹还有多少天降临,知道这个过程,让孩子有一个期待。

2请大宝参与到二宝来临的准确中

邀请大宝为二宝的来临一起做准备,比如给二宝买新的衣服、新的床,让大宝帮忙一起挑选,尊重他的意见,让他有选择权,他会觉得自己也受重视。

3请大宝给二宝起小名

一起帮二宝起个小名,比如问大宝,如果是弟弟我们起什么小名,如果是妹妹起什么小名,为什么?让大宝对二宝的感觉,像是对自己的心爱的玩偶一样有寄托,这样他更容易把二宝看做是生命中的礼物。

4让大宝了解生命孕育的过程

在生二宝之前,有机会给大宝讲故事,如果大宝年龄比较小,可以讲很多关于生命孕育的绘本,让孩子知道生命的过程,并告诉他以前妈妈怀你的时候也是一样的,这样孩子也容易体会到爸妈没有偏心,原来自己也是被这样照顾过来的。

5树立大宝为二宝做榜样的观念

给大宝传递未来要做弟弟/妹妹榜样的期待,比如你现在会刷牙、你会自己穿衣服,这些都很棒,但是二宝出生后都不会,未来需要你教他,他向你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

等二宝出生之后,也有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事项:

6给大宝多备一份礼物

二宝的降生,会有很多亲戚朋友前来祝贺,可以提前提醒亲朋好友准备两份礼物,别忘了给大宝一份,如果不好意思这样做,可以自己提前买一些大宝喜欢的礼物放在家里柜子里,如果亲戚只带一份,父母主动给大宝另一份,避免孩子有被忽视的感觉。

7不给大宝随意贴标签

有了二宝之后,有时候大宝会出现“退化”的行为,比如以前能自己好好吃饭,现在他也要妈妈喂,比如你让他分享他现在根本不玩的玩具,他还不乐意,这个时候不要给孩子贴上“不懂事”、“小气”、“自私”的标签,其实大宝是在表达对父母爱和关注的渴望,这个时候需要先处理孩子的情绪,比如共情地表达:妈妈觉得你很担心,你很委屈;然后再处理问题。

8让大宝知道二宝更需要照顾

在照顾二宝的过程中,让大宝体会到谁更需要被照顾,很多时候爸妈会分精力去看二宝,不是因为父母更爱二宝,而是因为他小,很多事做不到,比如大宝可以自己吃饭,但是二宝现在不能,爸妈可以邀请大宝一起照顾二宝,例如让大宝帮忙拿换洗的衣服,给妈妈递奶粉等。

9遇到孩子争执,父母不做裁判,做太阳

等二宝长大一些,两个孩子会不可避免地有一些争执,如果是小矛盾,父母不用过多地介入,适当地让他们学会处理自己的问题,否则孩子总会寻求父母为自己撑腰。在孩子发生分歧时,父母不要做裁判,而是要做太阳,裁判总会忙于判断对错,而太阳会照耀到花,也会照耀到草,也就是给予他们关注和爱,引导他们考虑对方,自己解决问题。

10不拿两个孩子随意做比较

有了二宝,即使很忙,也不要忘了留出和大宝单独相处的时间,比如爸爸可以带大宝去游乐园,妈妈在家照顾二宝;不要把大宝和小宝随意做比较,并且告诉大宝你是独一无二的,你是妈妈第一个孩子,你很特别,家里不是最小的孩子才受宠爱,你对爸妈一样重要。

在大宝二宝相处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多去观察,不要总批评大宝,总和他说“你是大的要让着小的”,“你怎么不照顾弟弟/妹妹”, 教育的最佳时机不是孩子做错的时候,而是孩子做正确的时候你关注到了,并给予了肯定 ,比如说“妈妈看到你买东西还想着弟弟,觉得你真的很懂得关心人,很有爱心”。

有人说,弟弟/妹妹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可这份礼物孩子是否喜欢就需要我们去引导,如果我们做好大宝的心理建设,同时在日后相处的过程中,让大宝、二宝能够好好相处,那么,孩子的生活中不仅能够有手足相依,共同成长,同时也会让我们的大宝会成为有责任心、爱心的孩子,而二宝也会与人相处方面做得更好,我想这些品质才是孩子一生中最珍贵的礼物。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在平时的生活中,遇到两个孩子的问题与矛盾,父母做到情绪平和,温柔回应每个孩子的需求,我想 一个被温柔对待的孩子,也会做到温柔待人。

自从小宝回家之后,就看到大宝忙着行为退化,喜欢装婴儿;而小宝急着行为进化,坚持要吃固体食物,不想爬只想走。说真的,老母都没想过原来大宝的行为退化和小宝的行为进化都是他们如此羡慕著对方!

为了让大宝接纳小宝,才发现要顺利收买大宝并不容易,教养守则都会建议妈妈带新出生的小宝回家时,一定要记得给大宝带个礼物当作见面礼,偏偏这招在我们家根本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大宝收下礼物后照样醋劲大发,小宝要喂奶大宝就要喂饭,小宝要哄睡大宝也要拍拍,不管小宝做什么,大宝都来吵「我也要」,谁来都不能取代,偏偏小宝正在最需要妈妈的阶段,大宝却非要老母分身乏术不可。

推荐阅读:老大情节有了二宝,大孩子就退化了

老母向来很少拒绝大宝,只会提供她不同的选项让她自己决定。有几次老母对着不肯自理,还发疯成野兽的大宝晓以大义,「所以你很想当婴儿吗?那我帮你铺一床,你就像小宝一样,去床上躺着看天花板吧!」

「我会帮你送奶瓶去,不用吃饭,点心也不需要,喝牛奶就够了。还有,你要改穿尿布吗?」

「因为你是婴儿,我们今天下午就不出门了,宝宝不会玩溜滑梯,不会骑脚踏车,也不用去亲子馆了。」

大宝很愤怒地大吼:「不!要!」

可是老母觉得这真是个好主意,一直要把大宝逼上梁山,「我觉得很方便耶,你们两个就躺一起喝ㄋㄟㄋㄟ吧!」大宝更生气了:「我要骑脚踏车!我要去亲子馆!我不要看天花板!」老母终于得逞了。大宝也明白自己享有很多特权,都是小宝做不到的,这时候才开始觉得当姊姊是很厉害的!不过,真正让大宝打从心理上安定下来的,不是那些小宝无法享受的吃喝玩乐,而是她当上姊姊以后才有的新头衔「大宝」。

@称呼有关系

「这位就是大宝吗?」老母怀孕四个月时,带大宝去参观月子中心,接待的K**很温柔地招呼大宝。

「是在说我吗?」刚满三岁的大宝听完好奇地看着老母发问。

「对!他是小宝,所以你是大宝!」老母指著自己的肚皮解释。

「哦~我就是大宝!哈哈!」

大宝并不是爱上这个身份,而是爱上这个称呼,她认为「大宝」代表「大的宝宝」,所以她仍然是「妈妈的宝宝」,只是比小宝尺寸大一些。这让她觉得很有归属感,完全没有失宠的疑虑!所以她常提醒妈妈要喊她「大宝」,至于她的名字,那是别人叫的。

推荐阅读:手足间的战争?竟让老大出现退化行为

「大宝早安!」

「大宝乖~」

「大宝来妈妈这里!」

「大宝想吃甚么呢?」

只要大宝长、大宝短地叫她,她会兴匆匆地放下玩具赶过来,有时候还嘟著嘴装可爱,或是故意学婴儿走路摇摆不稳的样子(退化装老婴?),竟能逗得小宝笑得不支倒地(床);如果忘了叫「大宝」的话,会遭到纠正:「你要说大宝啊!」还得重新讲一次。但是如果这样能让大宝情绪稳定,这一点甜言蜜语能让大人小孩都开心,想想,家里没有小宝的时候,还没有这种气氛呢!这让我们能比较愉快地度过大宝起伏不定的情绪风暴。

@不会的小宝vs很会的大宝

在这个关键时刻,大宝的情绪很容易受伤,老母也不敢用甜言蜜语哄小宝,而是用温柔的语调碎念正在嚎啕大哭的小宝,「肚子饿要说ㄋㄟㄋㄟ呀!不是一直哭哭!」「姊姊以前都会把ㄋㄟㄋㄟ喝光光!都不会赖皮!」

因为间接称赞了大宝,她会得意洋洋地跑过来帮忙规劝:「姊姊喝ㄋㄟㄋㄟ很厉害的喔!你不要再赖皮了!」如果一定要把时间都花在小宝身上的时候,老母会好言对大宝解释兼夸赞:「没办法呀,他是『什么都不会的小宝』,但你已经是『很会的大宝』了!」她比较能谅解妈妈必须暂时忽略她的苦衷,因为她「真的很会」,而小宝「真的不会」。

大宝能体认小宝「样样都不会」之后,看到小宝哭了,也能开始展现同理心了解婴儿有需求,例如会主动检查小宝是不是尿布湿了?还是肚子饿了?或是嗅嗅是否大便了?接着大呼小叫地通知妈妈来,她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脱离与小宝的竞争关系,甚至愿意付出照顾小宝,喂奶、拍嗝或是协助换尿布。经历半年多的相处,如今的大宝(4y3m)已经能够陪小宝(9m)练习爬行、讲绘本故事,只不过动作还是挺粗鲁的,总之需要监督才行。

推荐阅读:营造手足好互动,爸妈不再蜡烛多头烧

@给大宝来点特别的吧

姊弟俩毕竟相差三岁多,大宝的自理能力相对非常成熟,小宝光是吃喝拉撒就花去老母绝大部分的光阴,而大宝多了手足,却也少了出门游戏的时光。

小宝四个月大开始,从住家附近的散步逐渐拉长路程前往图书馆、亲子馆,这些曾经暂时失去又逐渐恢复的活动,都会让大宝感到非常愉快,因为过去只有她一个人参与的活动,现在都多了小宝同行,她总是热情地对旁人介绍「这是我弟弟!他是新出生的小宝宝!」

推荐阅读:舒淇:「我没有童年,听爸爸回家就躲」首谈原生家庭的影响始料未及

大宝下午吃点心的时候,小宝总是好奇地看着姊姊手中的面包、蛋糕或甜甜圈,大宝独享美食还卖乖说:「这叫做甜甜圈,你不能吃,因为⋯⋯你没有牙齿!」收到圣诞礼物的时候她也说:「你不需要圣诞礼物,因为⋯⋯你没有牙齿!」(神逻辑?)搞不懂的小宝也照样呵呵呵笑着回应。

大部分的时间,大宝都是和小宝形影不离的。即使小宝还很小,老母也特别为大宝安排几次小宝完全无法参与的活动,让她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的重视,享受独占的亲子时光,例如特别安排带她去游泳、沙坑,还幸运地有机会担任一场婚礼的花童,从试装到登场都让大宝留下美好回忆。

当一个家庭中有了新成员,特别是一个孩子要适应自己要当哥哥或姐姐的角色时,这对于大宝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帮助大宝适应这个新的角色,并与新生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首先,父母可以提前与大宝进行沟通,告诉他们即将有一个新的家庭成员加入。可以通过与大宝分享一些关于宝宝的信息,例如宝宝会是一个弟弟或妹妹,他们会一起玩耍等等。这样可以帮助大宝建立对新生儿的期待和兴奋感。

其次,父母可以鼓励大宝参与到照顾新生儿的过程中。可以给大宝一些简单的任务,例如递给父母尿布或奶瓶,帮助洗澡等等。这样可以让大宝感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关爱能力。

此外,父母还可以给大宝一些专属的时间和关注。虽然新生儿需要很多关注和照顾,但是父母可以安排一些时间专门陪伴大宝,例如一起玩游戏、读书或者进行一些特别的活动。这样可以让大宝感到自己仍然是家庭中重要的一员。

另外,父母可以鼓励大宝与新生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可以鼓励大宝触摸、抚摸和与新生儿进行互动。同时,父母也要注意给予大宝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来适应新的家庭成员,不要强迫他们与新生儿互动。

最后,父母要给予大宝足够的理解和支持。适应新的角色需要时间,大宝可能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或不适应。父母要耐心倾听大宝的感受,给予他们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总之,让大宝适应自己要当哥哥的事实需要父母的关注和引导。通过沟通、参与、专属时间、亲密互动以及理解支持,可以帮助大宝顺利过渡到新的角色,并与新生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作者\丑爸

「看妹妹都在学你!」「你要做弟弟的好榜样!!」

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听过父母亲类似的话,这话很神奇、似乎已成为千古名言,每一世代的父母无可避免地都会来上两句。毕竟,基于小孩子超强的模仿能力,假设弟弟妹妹的某些不顺眼行为是来自哥哥姐姐,应该不为过吧?叫哥哥姐姐有点责任感,不要带坏弟妹,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但事实是,兄姐不见得乐意成为弟妹的榜样,反而会因为父母的「要求」,导致手足关系紧张。

父母希望大的成为小的榜样,通常是因为:

从小听到大,因此自己有小孩后也会这样说;想依此纠正大小孩的不当行为;对于年纪较大的小孩的不当行为感到无奈;

第一点,可能只是我们无意识的行为,因为从小听到大,一时顺口就说了。

第二点,则是以「你如果让弟弟/妹妹学坏,你就糟糕了」为要胁,希望大小孩能知所轻重,赶紧回头是岸。但其实从自身经验也都知道,弟弟/妹妹乱七八糟,到底干我啥事啊?!处罚我会不会也太不公平了!?因此,我们的小孩如果跟我们想的一样,也不用太意外了。

第三点显示出,要求哥哥姊姊做榜样,可能是我们无法忍受「怎么小的一直在学大的这个怎么教都改不了的坏习惯」!由于戳到了我们的痛处,挫折感油然而生,自然就会把矛头指向老大:因为他们的不受教,现在害我们还要多面对一个挫折!这种情况真的是会让父母很搥心肝啊……。

老大要负自己行为的责任,小的也是;把小的行为责任转到大的头上,对大的、小的都不够公允。

在我们家,姊弟不时吵吵闹闹,为了不让爸爸的挫折影响到姊弟间的情谊,一般的处理是:

如果咕哩学了姊姊做什么不好的,两个都修理,而尽量不对着姐姐说「咕哩都是学你的」,及对着咕哩说「你不要学姊姊」(不过真的很难忍住…><)。既然「谁学谁」并非不当学习的「因」,自然也不能成为责怪他们的理由。

例如,姐姐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会把手上的东西随意往地上一丢、去拿她想要的另个东西,这当然造成别人的困扰;然而,她踩到弟弟丢的积木时,却气得不得了。一开始,我会说「咕哩就是学你的啊!」发现无效后,又试着鼓励她「同理」弟弟的行为(咕哩跟你一样急着拿东西,所以忘记就把积木丢在地上了…),效果仍旧不彰。

于是,我们转而专注在每个孩子自身的行为上:「咕哩,跟姐姐说对不起。」「对不起。」

「好,地上有很多『大家』丢的玩具,这样玩具会不见、而且大家会跟姐姐一样踩到。我们现在一起来收吧!不收就都是把拔的啦!」

通常,孩子们会心不甘情不愿、但「一起把玩具收好」。

最棒的处理方式!但当我没有在第一时间让孩子养成收拾好玩具的习惯,我也不应该在第一时间怪罪她,更不应该把弟弟乱丢的行为合理化后拿来质问她!

我们要做的,是专注在各自的行为上。这样,孩子才会学到正确的行为,我们则更能敦促自己对每个孩子的责任。

一起加油罗~。

▲ 难保下一秒不会彼此叫嚣啊…><。 Be Parents Together!授权转载 原文出处要做好榜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86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妮维雅美版和德版区别

    地域差德版妮维雅蓝罐与美版妮维雅蓝罐大PK德版的气味比较婉约! 上手照:左边是德版妮维雅蓝罐;右边是美版妮维雅蓝罐。 从照片上就可以看出德版的更润一些,美版的更厚实一些。 从丢姐手感上来说,德版的比美版的延展性更好。 推开之后的效果是一样的

    2024-04-15
    58100
  • 四款美白身体乳分享,温和不刺激,让你瞬间白一个度!

    今天给大家分享四款美白身体乳,让大家在夏天来临之前,都变得白白嫩嫩的,爱美的小仙女必备哦!妮维雅美白身体乳德国经典护肤品牌,偶然间撸了这一瓶美白身体乳,涂了大半个月,突然发现自己的手臂变的好白,首先要说下我是一个体毛比较旺盛的女生,小时候不

    2024-04-15
    55200
  • 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

    很多妹子都会使用整套的护肤品,很多妹子都会去店里购买一套护肤品,毕竟使用成套的护肤品,会让自己的肌肤变得特别滋润,但是还是有很多品牌的护肤品不知道怎么挑选,不知道哪些好,那么哪些护肤品套盒效果好?希思黎明星保湿套装好用吗?1、保养品推荐1、

    2024-04-15
    53000
  • 雅诗兰黛第七代面部特润精华露和第七代雅诗兰黛面部精华液是一个系列吗

    是的。雅诗兰黛七代小棕瓶具有抗氧化抗衰老和促进皮肤自身修复的功效。小棕瓶里添加了特有的成分红没药醇,该成分能够有效的抗氧化和抗衰老,同时还具有消炎杀菌的作用。另外第七代小棕瓶中新添加了成分三肽-32,这是一款合成肽,其特征是调节肌肤本身的生

    2024-04-15
    49300
  •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以植物医生为例。从适用人群来解释:乳液适合混合型皮肤的人用,春秋干燥的季节用来补水效果不错。而凝露多是无油配方,喜欢出油的MM们使用效果会很好。所以爱出油的妹子们选择凝露来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是最好

    2024-04-15
    40200
  • 妮维娅的洗面奶可以清洗掉防晒霜吗

    您好,知我药妆肌肤顾问很高兴帮助您。建议涂抹防晒后一定要每天卸妆。因为防晒剂本身是油溶性的,其中的持久配方、防水配方,洗面奶洗来如同“隔衣洗澡”,所以,先用卸妆油“以油溶油”,才能最有效、最温和地卸除干净。如果不彻底卸妆,很容易堵塞毛孔、引

    2024-04-15
    45600
  • 雅诺秀植物精华祛纹露祛除纹身管用吗?是不是骗人的

    不会啊!雅诺秀植物精华去纹身还是蛮神奇的。原本和用过的人差不多,一个月后、纹身已经淡去了。。。。可能因为心急吧!有点不耐烦了············还是在朋友的鼓励下,坚持用完了。。。现在比起那些激光之类的,效果是我见到过最好的一个了纹身是

    2024-04-15
    39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