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法医秦明

如何评价法医秦明,第1张

秦明老师万万没想到自己以这样时髦高冷的方式出现在电视银幕上,观众都开心吐槽“秦老师脑补自己以逼格高端的羽皇形象出现”。

微胖界刑侦小说大神秦明老师,这造型有点潮,识骨寻踪你懂的。

找个这么细白瘦秀演技还行的男生演自己,改编对于所有的原著来说在所难免,除非自己操刀,还有,男主再帅就要变成科幻剧了,真的一般法医长这样整天穿个阿玛尼西装出现场你要引起围观吗。

之前秦老师在“一席”的演说有看,个子不高微微发福,南方口音的中年人,腕子上还戴手串,其父是资深法医,继承衣钵顺理成章,不少故事都是真人真事,打开尸袋,居然就是自己的小学同学,看看都让人不寒而栗。小说有很多干货,基本是男同志们一起开工,案子很多就像都市晚报上的千字连载短小精悍又蛮有意思。我记得有篇详解剖术式花样呈现(小说写得有点时间了,美剧里流行的是T字解剖法)看完真有点受不了,根本不能吃饭,得扶墙站站。

含着疑问刷了几集,还行,以法医为主线,强调物证,反而推理在其次(要看推理的,日剧英剧最严密,也是他们习惯的上风剧)。 主演团队很年轻,为了照顾观众的感受,导演说“找些俊男美女演这部戏,跟小时代一样,大家觉得就像在天堂”(如果还有演技,那自然观影愉快),相对的着装也很时髦,想想《他来了请闭眼》里英俊的霍建华只得一件黑西装撑场,还有那土气的“人工智能汽车”,永远一栋别墅的内景,实在是无法高冷起来,“山影”在现代剧上投钱一少就变得**,案子再血腥奇诡没有好硬件加上一把低沉男声总在解读,错以为进了“法制时空”。

高瘦秀气的张若昀最好看的是《无心法师》里的张显宗,配了齐门刘海娃娃脸的岳绮罗,两人都有种鬼气,又漂亮又森冷,不是常见的温暖人心的CP(戏里喜欢大棉袄的月牙+无心,接地气),可是岳绮罗的爱敲骨吸髓以人血肉为食,张显宗给她爱的供养就是血肉之躯,爱一个人是义无反故粉身碎骨跌下悬崖的那种壮烈,还有穿军大衣好帅。我对别人坏但对你好,女观众真的就吃这个:变成鬼都有人爱我。当然暑期的玄幻扎堆,天空城里的“美瞳、深V以及貂,妖艳贱货三件套”简直普及得家喻户晓,搞得拍谍战剧起家的小张有段时间只好以“妖艳贱货”自嘲,看了一下吓得不行,估计老年观众以为电视机出了问题,所有人都戴美瞳,18度加速不知所云的剧情看着心好累。

这部戏一开始就伴着四季交响曲,中间展示了无数次专业术语乃至名人金句,雨果的”下水道是城市良心“——所以在里头捞出一堆骨头,接着鉴定。罪犯的抓获基于有力的物证,没有太多故弄玄虚,动机明晰演员也演得到位(配角也要到位),就如同白银谋杀案的犯人,可能日常打份工,是丈夫、父亲,是擦肩而过的陌生人,有时因为一时的恶念一发不可收拾。

帅裂苍穹的男二,不过你们想的麦麸,并没有!!帅裂苍穹的男二,不过你们想的麦麸,并没有!!

林涛从痕检变了刑警队,不过李现看采访时我真的觉得“帅裂苍穹”(一般这模样是韩剧男二配置),眼角有点下垂像小狗的眼睛一样,无辜又可爱,像 陈柏霖+赵又廷+林更新(看戏才能感受到他的帅,但是台词出戏),一听口音太软萌原来是我大武汉的帅哥(可是人家袁弘、王凯普通话很标准呀),戏的好处,各个都是原音,自然演技高下立见,李现的台词吃字太严重尾音都收进去,不如张若昀虽然声音也不是浑厚的话剧嗓但是清晰流畅,但是他长得太好看,希望慢慢磨练演技。说到台词,我还看过他演《万箭穿心》里女主的儿子,可是武汉话又没那么标准,倒是颜丙燕我非常欣赏她的演技,什么是真的演员,总得有“表情,台词,辨识度,以及让人有印象的角色。”,希望所有愿意成为演员而不是流量担当的从业者记得。

焦俊艳的《遇见王沥川》是非常态偶像剧女主,而且英俊多金男主还少了一条腿(仔细想哪里不对),不拼颜值靠的是演技,这里面的大宝也挺可爱,拥有超出常人嗅觉,有人觉得“大宝+小羽毛的混合体”,但愿后面能更多展现作为法医专业的一面,不过出现场或者解剖时是不是应该多些戴帽子和口罩呢?嗅苹果那段真好玩,放了半个月的苹果直接仍过去给林涛灭口了。和秦明互相吐槽《嗜血法医》往静脉注射空气也是,防止通过刑侦片完成科普,接着好学的群众拿去杀人越货就不好了。话说观影群众是有多努力,弹幕里隐含了不少医学系的同学,从拿托盘手势出现场穿着都有给意见。挑剔的观众才能促进影视业的进步。

1-2集给广大观众科普了一下地沟油,想到下水道搜集还略带屎尿味的油,弹幕的同学表示“再也不叫外卖,又炒菜什么的还是算了”、“地沟油这样炼成的,想想真的好心塞”,最心塞的莫过于一开始油桶里给个人手残余,后面还跟吃自助似的拿盘子分拣骨头,就算看过《识骨寻踪》也觉得你们真的好幽默。出现场太残暴了,要吃饭的同学必须快进。(无法剧透,比较吓人) 道具、场景比较良心,服装很合身也漂亮,你说有点违背基层执法人员形象,但有时必要的修饰还是可以的,总好过抗战戏里拎小猪包。

片头曲比较美剧风,好像《CSI》的“你谁呀,是谁呀”,片尾则走有点日剧插曲风格,清朗孤寂,其实每个有才华的胖子内心都住着一个高冷的瘦子,他们用写作完成了自己对事业和人生的幻想,尤其对于法医这样的行业,解剖完了,油脂会浸入手里头,身上会带味道,而那些事件残骸与碎片会遗留在记忆里成为永恒的证供,来完成对案件的辅助分析。

其实法医的工作就是这样吧,他们就像树一样,“越向往阳光,就越要扎根于黑暗的地底”。

透过这些罪案的分析,阅读人性,破获凶手,找到让城市平和安宁的方法。

如果有部剧能够让大家了解法医的工作,虽然带点偶像剧色彩,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分割线答疑-----------------

关于案件中大家的一些疑问,我找了一下相关的回复,PO在这里:

1法医必须戴口罩:

秦明老师已经在微博给出解释:根据个案、个人不同,是否一定口罩视乎情况决定,有时不戴口罩可以发现相关的线索,有些怀疑中毒的还要法医闻一下,有些判断死亡多久腐烂的味道不一样,但有些要戴面罩和眼罩尤其是怕被血液喷到,是否一定戴《法医学尸体解剖》没有明文规定

2为何法医在刑警队?没事秦明大宝林涛就混一起出现场,你们怎么划分职能的?

国内法医基本是在刑警队的,这些刑警也不是穿警服,开会穿警服。出现场基本当天穿什么衣服就什么衣服出现场。法医所在部门大部分叫技术科或者刑事科学技术室,和痕检、照相在一起,也有的地方法医单独成立法医室。县级公安局的技术科、技术室、法医室都是中队编制,相当于一个中队。市级公安机关的法医属于刑警支队技术大队,有的地方有独立的法医大队,一般是正科级编制。省级公安机关的法医属于刑侦局。

公安机关法医受公安机关管辖,隶属于刑侦部门,受技术科长、刑侦大队长管辖,受上级公安机关法医指导。

3服装问题,确实不太现实,穿得太好了

(但我定位于这是偶像剧的配置,已经看不见脸的话总得有几身好看的衣服吧)

怀疑西装都是张若昀的私服,实在太合身了,而且还是窄身西服配细领带,是很潮;大宝的三件套小马夹也略出戏,或者可以改成小风衣小夹克。但基于法医跟随刑警队当天穿啥就是啥,我倒是还勉强接受这个改动。比较还原的有王海燕演的《女法医》,但是是有点太现实感了,其实我觉得吧,要是讲接地气应该她老公张嘉译来演 秦明,也是圆脸只是身形高大不少,演刑警、法医啥的有种天然的气质。

4最后是人设、表演

目前张若昀的表演我还能接受,但也希望表演上更有层次,只看了2集所以还不好下结论。

不过要指出戏里有一个地方,进那夫妻家时他靠墙上表情明显嫌弃嘛(先森你经常出现场不要变现得这么嫌弃),台词还可以,里面专业术语都说得很清晰,台词也还可以,人设嘛,除非秦老师自己改剧有换演员的权利(也就是走现实主义路线),否则多少都是改的,再说他的好多案子都是1-2集就完了,再说法医提供物证分析,给出解决思路和寻找方向,但法医不是刑警,不能直接推理直接抓犯人吧,所以里面要把痕检改刑警。还有原著里秦明的老婆铃铛是不是就不出现啦,秦明都结婚了,完全删除了吗。

李现的台词弱,如果不加强,恐怕真的要依靠配音了,跟他们头比,台词功力差远了。

焦俊艳的表演还不错,虽然觉得有点强化身材娇小年轻因此不受重视的感觉,不过在表演里能和张形成一种有益的抗衡。我其实还蛮接受把大宝转性啊。还有大宝和林涛的互动太逗了,有一幕是林涛摇摇手机逗大宝,有新线索要不要去,大宝很高兴地赶过去,结果扑空,两人真的是挺配的。

(感觉林现日常的戏演得比审犯的戏有趣,一审犯人他的小嗓门就实在太软了,要有力度啊,要有那种扑上去压倒一切的气势)

三个队友的互相调侃还挺有意思,案子单薄了点

  摘自 “告密”文化是什么心态?

  南汉大宝二年(公元959年)秋,17岁的荒*皇帝刘长(左金右长)正在宫中与赐名“媚猪”的波斯女及嫔妃宫女玩耍嘻乐,突然,宦官许彦真神色紧张地跑进来,他跪伏于地,声称尚书右丞参政事(副宰相)钟允章在外谋反。

  原来南汉重用宦官,有“太监王朝”之称,钟允章秉政后肃整纲纪,几次奏请诛除几个声名狼藉的宦官,被宦官们视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天,钟允章去南郊巡视祀天的祭坛,他与礼官登坛后,四顾指挥摆设神位,许彦真望见,大呼:“这是谋反!”于是拔剑升坛,钟允章迎头喝叱,许彦真驰走进宫。刘长闻报后,不辨真假,下令将钟允章逮捕入狱,并派礼部尚书薛用丕负责审讯。钟允章与薛用丕是相交多年的朋友,便泣不成声地对他说:“吾今无罪,自诬以死固无恨,然吾二子皆幼,不知父冤,俟其长,公可告之。”没想到薛用丕竟将此话告诉了许彦真,“彦真闻之,骂曰:‘反贼欲使尔子报仇邪?’复入白长,并捕二子系狱,遂族诛之”(《新五代史•南汉世家》),钟允章因朋友的出卖而遭灭门之灾。三年后许彦真也被宦官龚澄枢使人告发“谋反”,全族被诛。

  一、“告奸连坐”与“亲亲相隐”

  “告密”,又可称为“告发”、“告讦”、“告奸”等,指向上司或有关部门揭露、揭发别人的隐私或短处。“告密”是为社会上的多数人所不齿的行为,但在几千年里却如长了翅膀的瘟疫虐行于大地,催残和折磨着无数人的肉体和心灵。中国成了“告密者”的天堂和乐土,“告密”成为缠绕中华文化挥斥不去的梦魇。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告密者”是崇侯虎,那是商纣王时代,距今约3100年。纣王任命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九侯、鄂侯为三公。九侯的女儿被纣王纳入后宫,因为不喜*乐,纣王就把她杀掉,把九侯也剁成肉酱,鄂侯争辩几句,也被做成肉干,“西伯昌闻之,窃叹。崇侯虎知之,以告纣,纣囚西伯羑里”(《史记•殷本纪》)。崇侯虎能知道姬昌背后叹息一事,可见他和姬昌的关系也非同一般,但为了讨好纣王,竟干起了出卖朋友的下作事。姬昌心怀宏图大略,被囚七年里忍辱负重,甚至在长子伯邑被纣王杀死、作成肉羹时,“文王食之。纣曰‘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史记》注引《帝王世纪》)以麻痹纣王,另一方面,潜心研究,将伏羲八卦演为十六卦、三百八十四爻,撰成《周易》。同时,姬昌的手下散宜生、闳夭素、姜子牙等人四处活动,“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史记•周本纪》),在中国历史上首创“美人计”。纣王大喜过望,说:“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于是命令放掉西伯,并赐给他弓箭斧钺,让他有权征讨邻近的诸侯。纣王还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告诉姬昌:“说你坏话的是崇侯虎这小子!”这有些像斯大林把高岗出卖给毛泽东,因为专制者内心也鄙视告密邀宠者。姬昌后来找了个机会讨伐崇侯虎,将其灭掉。

  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国力基础,他在李悝《法经》的基础上制定了秦律,将“告奸”和“连坐”制度化、严密化:“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史记•商君列传》)。这一制度建立在“什伍”即里保户籍制基础之上,秦国从此变成了一个大军营、大集中营。这一举措招致了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对,仅在都城“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商鞅采取严厉镇压、无情打击的方法,效果显著,当初的一些反对者改变态度,“有来言令便者”,商鞅却斥之道:“此皆乱化之民也”,把他们尽迁于边城,收到了“其后民莫敢议令”的奇效。商鞅把自商纣王、周历王开始的“钳制民口”、打压“言论自由”的铁血政策发挥到极致。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曾屡受商鞅羞辱的太子即位,是为秦惠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才悟到其法之“敝”岂不过晚!害人到头终害己,商鞅最后被车裂分尸、满门抄斩。

  “告密”,尤其是亲属之间的相互“告讦”,其恶果是整个社会伦理尽丧,人性受到严重的腐蚀,社会的长治久安终成泡影。先秦时的著名公案“直躬证父”便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争议和有识之士的忧郁。“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孔子怀“博爱”之心,以风俗不同来间接谴责直躬的行为。连身为“法家”的韩非干脆把直躬杀掉了事:“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韩非子•五蠹》)。吕不韦以秦国公子异人为奇货,赢得了一场政治豪赌,“直躬证羊”的故事在他的笔下便成了“下智上愚”的游戏:“其父窃羊而谒之上。上执而将诛之。直躬者请代之。将诛矣,告吏曰:‘父窃羊而谒之,不亦信乎?父诛而代之,不亦孝乎?信且孝而诛之,国将有不诛者乎?’荆王闻之,乃不诛也。”所谓“直躬”者竟强词夺理,方圆任情,把个荆王侃得头晕脑胀,只好将他放掉,吕不韦借孔子之口对此行为表示不屑:“孔子闻之曰:‘异哉!直躬之为信也。一父而载取名焉。’故直躬之信不若无信”(《吕氏春秋•当务》)。

  随着儒家地位的确立,“父子相隐”的主张为后世接受,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颁布“亲亲得相首匿”的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宣帝纪》)。

  此后“亲亲相隐”原则被历代所遵循,其要有三:一、亲属有罪相隐,不论罪或减刑;二、告发应相隐的亲属有罪,唐至明清的法律甚至规定,审案时如果命令得相容隐的亲属作证,涉案官员处刑;三、两类罪行例外,一是谋反、谋大逆、谋叛等重罪,因为这类罪或直接侵犯皇权,或严重破坏社会秩序,另一类是亲属互相伤害罪,因为如果不容许告诉,被告人失去自我保护权利,家族关系也难以维护。

  东晋元帝时,卫展为晋王大理,他上书反对“考子正父死刑,或鞭父母问子所在”的作法,因为“伤顺破教,如此者众。相隐之道离,则君臣之义废。君臣之义废,则犯上之奸生矣”(《晋书•刑法志》)。梁武帝三年八月,建康女子任提女坐诱口当死,其子景慈出庭,作证其母有罪,法官虞僧虬表示:“案子之事亲,有隐无犯,直躬证父,仲尼为非。景慈素无防闲之道,死有明目之据,陷亲极刑,伤和损俗。……景慈宜加罪辟。”(《隋书•刑法志》)景慈被判流放交州。元至治二年,驸马许纳之子苏拉告发说:“臣父谋叛,臣母私从人。”英宗斥之曰:“人子事亲,有隐无犯。今有过不谏,乃复告讦!”下命杀掉苏拉(《续资治通鉴卷二一一•元纪十九》)。

  二、“告密”大行其道的四个朝代

  “亲亲相隐”原则使亲属之间的相互告发大为收敛,但其他人,如乡里、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告发绵绵不绝,在统治者有意或无意的怂恿放纵下,时而暗流涌动,时而浊浪拍天。

  自秦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数次全国性的大规模告密运动,倾家荡产、人亡族灭者数以千、万计。

  一次是汉武帝时“告缗”,严格说来,这是一次经济行为。汉武帝穷兵黩武、骄奢*逸,国库为之匮乏。元狩四年(前119年)汉武帝颁布了“算缗”和“告缗”令,搜括财富。“算缗”就是对商人和手工业者征收财产税,规定商人财产每二千钱抽税一算(120钱),手工业者每四千钱抽税一算,非吏比者、三老、北边骑士的每辆车抽税一算,商人的车每辆征收二算,五丈以上的船每条征税一算。个人财产必须首先自报,如有隐瞒不报或自报不实的,鼓励知情者揭发检举,此即“告缗”。凡揭发属实,被告者的财产则全部没收,并罚戍边一年,没收的资产分一半给告发人,以作奖励。右内史义纵“以为此乱民,部吏捕其为可使者”(《汉书•酷吏传》),汉武帝知道后大怒,以“废格沮事”(即抵制破坏法令实施)的罪名将义纵弃市。于是全国算缗大行,告缗成风,“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于是商贾中家以上大抵破”(《汉书•食货志第四下》)。北宋熙宁七年(1074年)实行“手实法”,类似于“算缗”和“告缗”,“其法,官为定立物价,使民各以田亩、屋宅、资货、畜产随价自占。凡居钱五,当蕃息之钱一。非用器、食粟而辄隐落者许告,获实,以三分之一充赏。”(《续资治通鉴卷七十•宋纪七十》)但因弊端丛生,仅实行一年便停止,中丞邓绾曾指出其危害和废止的原因:“凡民养生之具,日用而家有之,今欲尽令疏实,则家有告讦之忧,人怀隐匿之虑。商贾通殖货利,交易有无,或春有之而夏已荡析,或秋贮之而冬即散亡,公家簿书,何由拘录,其势安得不犯!徒使讼者趋赏报怨,畏怯者守死忍困而已。”

  史称“则天革命”的武氏改朝换代,其完成和巩固的“杀手锏”之一便是“恐怖政策”——“起告密之刑,制罗织之狱,生人屏息,莫能自固”(《旧唐书•酷吏传上》)。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采纳鱼保宗的建议,设置“铜匦”,类似于现代的“举报箱”。铜匦为方形,铜铸,当时设置了四个不同颜色的铜匦,列于朝堂四方,“青匦曰‘延恩’,在东,告养人劝农之事者投之;丹匦曰‘招谏’,在南,论时政得失者投之;白匦曰‘申冤’,在西,陈抑屈者投之;黑匦曰‘通玄’,在北,告天文、秘谋者投之”(《新唐书•百官志二》)。并设立“理匦使”的官职,专门负责开启检验。武则天诏旨地方,凡有欲进京告密者,州县不得询问详情,给予五品官的待遇,以驿马送其尽速来京,“虽耘夫荛子必亲延见,禀之客馆。敢稽若不送者,以所告罪之”(《新唐书•后妃传上》)。告密有功者予以封赏,“高者蒙封爵,下者被赉赐”(《新唐书•酷吏传》)。四方告密者蜂拥而起,来京向铜匦投书者络绎于途,“于是索元礼、来俊臣之徒,揣后密旨,纷纷并兴,泽吻磨牙,噬绅缨若狗豚然,至叛脔臭达道路,冤血流离刀锯,忠鲠贵强之臣,朝不保昏”(《新唐书•酷吏传》)。这个索元礼本是胡人,因告密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任命为游击将军,负责审理案件,死在他手下的达数千人。大臣入朝有时便突遭逮捕,从此音讯绝无,“故每入朝者,必与其家诀曰:‘不知重相见不?’(《旧唐书•酷吏传上》)一般军民亦难幸免,据《朝野佥载》,公元684年某日,十几个侍卫军士在客店饮酒作乐,一个人开玩笑说:“早知今日得不到功赏,不如去扶持庐陵王了。”这个“庐陵王”就是已被废黜的唐中宗李显。有一个人趁大家不注意离席走出,去向上司呈文告发,酒席还没散,羽林军已破门而入,把他们全部抓获,经审问属实,告发者授五品官衔,说那句话的人处斩,其余在场的人属于”知反不告“,一律处以绞刑(《太平广记卷二六三•无赖一》)。

  明燕王朱棣以“靖难”为名,抢了侄儿建文帝的天下,他将方孝儒的十族(九族加门生朋友),共八百七十三人,当着方孝儒的面逐个处死,把方孝儒千刀万剐,随后“悉指忠臣为奸党,甚者加族诛、掘冢,妻女发浣衣局、教坊司,亲党谪戍者至隆、万间犹勾伍不绝也。抗违者既尽杀戮,惧人窃议之,疾诽谤特甚”。山阳平民丁钰告密其乡亲出语诽谤,因此而获罪者达数十人,“法司迎上旨,言钰才可用,立命为刑科给事中”(《明史•刑法志二》),告密成为“晋身”的捷径。朱棣设立分遣御史巡行天下的制度,鼓励官吏彼此告讦,恢复朱元璋时已废罢的锦衣卫,并于永乐十八年(1477年)设立东厂,从此厂卫合势,特务横行,流氓政治成了有明一代的特色。据史载,朝野内外均以刺探臣民隐私为乐事,“以故事无大小,天子皆得闻之。家人米盐猥事,宫中或传为笑谑,上下惴惴无不畏打事件者”。在天启朝魏忠贤专权时,有四人深夜饮酒于密室,一人喝得兴起,谩骂魏忠贤,另外三人吓得不敢出声,骂声未落,已有人冲入密室,立刻将四人押至魏忠贤所,“即磔骂者,而劳三人金。三人者魄丧不敢动”(《明史•刑法志三》)。满清统治者以少数民族的身份入主中华,为维持和巩固统治,在残酷镇压各地反抗的同时,大兴文字狱,在入关后的第五年(1648年)便发生毛重倬等仿刻《制艺序》案,其后愈演愈烈,仅在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里文字狱多达百起,从乾隆三十九年到四十八年的十年则无年不有,而在乾隆四十三年竟达十起之多。皇帝事务繁杂,绝无可能遍览天下诗书,所以“文字狱”大都由告发而起,如康熙五十年(1711年)的戴名世《南山集》案,“当是时,文字禁网严,都御史赵申乔奏劾南山集语悖逆,遂逮下狱”(《清史稿•文苑传一》),两年后康熙下令将戴名世处斩,方孝标戮尸,是案牵连数百人。赵申乔身为都御史,疏参本为职责所在,但此事仍仍遭到指责,“申乔有清节,惟兴此狱获世讥云”,一世清誉毁于一旦。

  进入二十世纪,推翻了皇权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谁承想血雨腥风仍弥漫神州,如仅因“舒芜献书(信)”一事而最终酿成的胡风案,遭难者便达一千多人,“大革文化命”更是史无前例,现在血仍未凝,风犹在耳,不需我来多言。

  分析告密的原因,大致有四种:认为被告者的行为大逆不道,因而大义灭亲;被告者的言行可能导致连坐,为保护自身做出的选择;与被告者有私怨,借机报复;完全是利欲熏心。除第一种情形外,告密者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最后落得众叛亲离、身败名裂的下场。

  告密者出卖他人隐私,同时也付出了自己作人的尊严。能置亲朋挚友于死地的人,可以想见其内心已经猥琐龌龊到何等地步。最典型的是唐代的宋之问,其一生可用八个字概括:“才华盖世,无耻之尤”。据史载,“之问弱冠知名,尤善五言诗,当时无能出其右者”(《旧唐书•文苑传中》),他在诗律方面成就尤大,“魏建安后迄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语曰‘苏李居前,沈宋比肩’”(《新唐书•文艺传中》)。俗话说“文如其人”,但宋之问却是个例外。他曾给武则天当面首,为张易之持溺器(即便壶),在张氏兄弟被诛后,他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次年春逃回洛阳,友人张仲之出手救援,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张仲之忠于唐室,与王同皎(中宗之女安定公主附马)等人密谋除掉武三思,因为他们把宋之问视为知己,疏于戒备,被宋之问得知,他竟指使其弟宋之逊的儿子宋昙暗中向武三思告密,导致王同皎等被斩首弃市,宋之问则“因丐赎罪,由是擢鸿胪主簿,天下丑其行”。睿宗即位,以“狯险盈恶”将宋之问流放钦州,随后赐死,“之问得诏震汗,东西步,不引决。祖雍请使者曰:‘之问有妻子,幸听诀。’使者许之,而之问荒悸不能处家事。”死到临头吓得屁滚尿流,不知所措。就是这么一个无耻无行的家伙,居然还曾作诗自诩说:”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题张老松树》),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三、“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是儒家学说,其“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的伦理思想与告密行为是格格不入的,因此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历史上的很多时期,告密也受到官方(至少是表面上)的谴责和抵制。

  秦以暴政亡国的历史教训引起后世统治者的警觉,刘邦入关,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蠲削烦苛,兆民大说”(《汉书•刑法志》),之后萧何捃摭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汉初实行无为而治,萧规曹随,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到汉文帝时,更废除连坐、肉刑等,贾谊屡次上疏,分析秦亡的原因之一:“其俗固非贵辞让也,所上者告讦也;固非贵礼义也,所上者刑罚也。使赵高傅胡亥而教之狱,所习者非斩劓人,则夷人之三族也。故胡亥今日即位而明日射人,忠谏者谓之诽谤,深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岂惟胡亥之性恶哉?彼其所以道之者非其理故也”(《汉书•贾谊传》),这代表了多数朝臣的看法和主张,“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汉书•刑法志》)。

  在唐太宗时期,侍御史权万纪与李仁发二人均以告讦而得到唐太宗的宠信,由是诸大臣数被谴怒,魏征进谏说:“万纪等小人,不识大体,以讦为直,以谗为忠。陛下非不知其无堪,盖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耳。而万纪等挟恩依势,逞其奸谋,凡所弹射,皆非有罪。陛下纵未能举善以厉俗,奈何昵奸以自损乎!”魏征一针见血,揭穿了君主利用小人的心理,即“取其无所避忌,欲以警策群臣”,尤其是最后两句话说得很重,太宗不以为杵,认为言之有理,赏赐魏征绢五百匹,“久之,万纪等奸状自露,皆得罪”(《资治通鉴卷一九三•唐纪九》)。

  宋王朝虽然没有统一中国,而且在军事上疲惫无力,但它铲除了贵族门阀制度,统治阶层几乎全由寒门士大夫充当,儒者受到礼遇和重用,宋朝几乎成了中国知识群体的乐园。翻检史书可以发现,宋代是对“告密”行为打击最力的时代。

  皇佑元年(1049年),监察御史陈旭等上言:“比岁臣僚有缴奏交亲往还简尺者,朝廷必推究其事而行之,遂使圣时成告讦之俗。自今非情涉不顺,毋得缴简尺以闻;其官司请求非法,自论如律。”仁宗从之(《续资治通鉴卷五十•宋纪五十》)。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次指斥缴纳私人往来信件、并以之定罪,而且严禁此类行为。皇佑四年(1052年)林献可修书一封,叫他儿子送交谏官韩绛(后为宰相),信中“多斥中外大臣过失”,韩绛不敢隐瞒,告知皇帝,但仁宗却说:“朕不欲留中,恐开告讦之路。第持归焚之”(《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三•宋纪五十三》),叫他拿回家去烧掉。嘉佑五年(1060年),殿中侍御史吕诲上书:“比来中外臣僚多告讦人罪,既非职分,实亦侵官;甚者诋斥平素之缺,暴扬暖昧之事,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惩革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颁布诏书,“诏戒上封告讦人罪或言赦前事,及言事官弹劾小过不关政体者”(《续资治通鉴卷五十九•宋纪五十九》)。高宗于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十一月下诏:“近岁以来,士风浇薄,恃告讦为进取之计,致莫敢耳语族谈,深害风教。可戒饬在位及内外之臣,咸悉此意。有不悛者,令御史台弹奏,当置于法。”(《续资治通鉴卷一三0•宋纪一三0》)次日三省枢密院令刑部开具告讦者姓名,议加黜罚:“倾者轻儇之子,辄发亲戚箱箧私书,讼于朝廷,遂兴大狱,因得美官。缘是相习成风,虽朋旧骨肉,亦相倾陷,取书牍于往来之间,录戏语于醉饱之后,况其间固有暖昧而傅致其罪者,薄恶之风,莫此为甚!”十二天后,刑部开具出一个九人名单,这些人均被革职惩处。

  即使在满清文字狱正炽期间,亦有人仗义执言,指斥其非,如曹一士(官至御史、给事中)在乾隆初年便上疏,“请宽比附妖言之狱,并禁挟仇诬告”,他指出:“比年以来,小人……往往挟睚眦之怨,借影响之词,攻讦诗文,指摘字句。有司见事风生,多方穷鞫,或致波累师生,株连亲故,破家亡命,甚可悯也。……使以此类悉皆比附妖言,罪当不赦,将使天下告讦不休,士子以文为戒,殊非国家义以正法、仁以包蒙之意”,因此建议“嗣后凡有举首文字者,苟无的确踪迹,以所告之罪依律反坐,以为挟仇诬告者戒。庶文字之累可蠲,告讦之风可息矣”(《清史稿列传九十三•曹一士传》)。据说“上亦如其议”,事实上乾隆口是心非,只是虚与委蛇,照样我行我素,屠糜天下。曹一士“在言官未一岁,而所建白皆有益於民生世道,朝野传诵。闻其卒,皆重惜之”,受到世人的敬重。

  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伦理规范,如古代中国的儒家体系,现代社会的人权理念;社会的有效运转,或曰“长治久安”,均建立在对这些伦理规范的维护和支持之上,如果对其粗暴践踏或慢性腐蚀,最终将导致“亡国灭种”,此即古人所阐释的“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史记•管晏列传》)的道理。

  “告密”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社会腐蚀剂,如果任其风行,人人自危,搞到“亲朋挚友亦须防”的地步,像《红楼梦》中探春冷笑着说的:“咱们倒是一家子亲骨肉呢,一个个不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第七十五回),其结果必然是正人君子侧目,小人无赖扬眉,那实在是社会的悲哀,民族的悲哀,遑论什么“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老子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反对体育锻炼。意思为:凡事物发展到了强盛的极点就会衰老,因为这违背了自然规律,违背自然规律则接近于灭亡。

出处:春秋·老子《道德经》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白话释义:达到目的了却不自我矜持,达到目的了也不去夸耀骄傲,达到目的了也不要自以为是,达到目的却出于不得已,达到目的却不逞强。事物过去强大就会走向衰朽,这就说明它不符合于“道”,不符合于“道”的,就会很快死亡。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71年春秋晚期陈(后入楚)国苦县(古县名)。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老子被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1、接纳和理解孩子

肯定孩子的审美观念,你想要的东西是挺不错的,可是我们可以欣赏它,并不一定要拥有它。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我们不可能都揽为己有。

先肯定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安放,父母再提建议,会更有利于接受,直接拒绝说不行,孩子一时扭过弯来,会据理力争。

2、辨析是否有要的价值

和孩子讨论,是否真正地需要拥有,如果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物品,我们还用得不错,买了只是浪费,那么可以不买。

如果没有,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如果孩子所要的物品太过昂贵,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担的,就坦诚相告:“如果买了你想要的,咱家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甚至进入财政赤字状态,入不敷出。”顺便给孩子普及一下理财观念,做到理性消费。

我觉得还是要给小的说,爸爸妈妈是最爱你,爸爸妈妈不会偏心谁,因为你们俩都是爸爸妈妈的心肝宝贝,我和爸爸对你们都是一样的爱,如果你觉得妈妈爸爸哪一点偏心了,你就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告诉你,我们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姐姐是长辈比你大,所以就先问了姐姐;你看呀,那奶奶给爷爷和爸爸的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先给的爷爷;因为爷爷是长辈,我们要知道尊重;姐姐也比你大,所以我们要怎么样,要尊重姐姐

也许一开始我们并没有刻意偏爱谁,但是注意力和态度已说明了一切。

最初可能只是因为,老二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顾。

可当老大作天作地,老二软糯可爱;一个性格讨喜,一个调皮捣蛋。不管是否承认,父母心中的天平还是会微微倾斜。

所谓的一碗水端平,其实是一种谎言。

美国加州大学一项研究表明: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会不自觉对某个孩子特别偏爱。

或许父母是无意识的,孩子却能敏感地捕捉到,并在内心泛起巨大的涟漪。

南充一名10岁女孩与弟弟发生争执后,认为家人偏心弟弟,一气之下爬上楼顶轻生。

杭州14岁小女孩,因奶奶只给弟弟做蛋花汤不给自己做,吞下30颗镇静类药物自杀。

家人有意无意的偏爱往往意味着伤害,让另一个孩子深陷自我怀疑的囹圄。

如果让孩子觉得「爸妈不爱我,我是一个外人」,这对一个孩子来说,是最残酷的待遇

父母的是否有这样一种感觉呢,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感觉孩子与父母之间却关系越来越疏远了,孩子越来越不喜欢和父母交流与沟通了呢?

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是孩子到了青春期,比较叛逆所致。现在孩子还小,不用太过考虑这些事情。

殊不知,孩子与父母之间沟通难这个问题,可能是父母自己在不断给孩子挖坑导致的。父母给孩子挖坑越多,孩子就会越早的不愿意父母交流与沟通。

我家大宝上小学三年级之后,我就有了这样的感觉,与孩子沟通非常困难,孩子总是软硬不吃油盐不进,说什么都不听,让我头疼不已。

真的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产生的代沟,导致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吗?

在我家大宝班上,感觉与孩子之间交流困难的父母并不在少数。在一次家长会上大家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

但也有不少父母与孩子之间非常亲密,没什么代沟的,相处得就像是朋友一样,他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与经验。小学班主任老师也提醒说,“孩子与自己父母之间产生代沟,其实不仅仅是由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可能在很多时候是父母家长人为制造的。”

父母虽然一心都是为了孩子好,为了孩子付出了所有,但父母很多时候都是一厢情愿的为了孩子好。并且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是孩子需要的,是否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此,在不知不觉间,就让父母与孩子之间产生了一些代沟。如果父母没能及时的发现并且改正的话,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这些代沟,可能就会越来越深。

父母的哪些言行举止会让孩子失去沟通的欲望呢?

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时,父母说的最容易让孩子失去沟通欲望的话,在我儿时的时候,也听了很多。其中最让我记忆犹新还是“我吃过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

当父母说这句话的时候,我瞬间就没有了与父母进行任何交流沟通的欲望。虽然父母说的这句话可能是事实,小孩子懂的事情少。但父母说这句话的时候,潜台词就是在说,父母说的都是正确的,小孩子说的都是错的。那么小孩子还有什么可以对父母说的呢?默默的听着不久好了么?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懂得事情少的时候,父母这样说可以很好的打压孩子,同时也会让孩子失去了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欲望;而但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懂得的知识越来越多,父母可能就说不出这样的话,这个时候父母说的话,可能就没有多少营养成分了,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更不想与父母交流与沟通了。

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与沟通往往都是父母自己挖坑导致的

虽然代沟会让能产生隔阂,但这并不是孩子不愿意与父母交流与沟通的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在孩子愿意与父母交流沟通的时候,父母却一次又一次断绝了孩子交流沟通的欲望。

父母总是高高在上,美给孩子沟通的机会

在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父母总是喜欢给跟孩子讲大道理。让孩子听从自己的自己,父母认为这才是交流沟通。当孩子反抗顶嘴的时候,父母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想尽各种办法去打断孩子,让孩子闭嘴。

其实,很多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都犯了这样一个错误,那就是没有将孩子摆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上,进行沟通与交流。

想要更好的与孩子交流沟通,父母不要总是以上帝视角来审视孩子,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训孩子;而是应该将自己摆在与孩子同等的地位上,进行平等的交流与沟通,这样孩子才更愿意敞开心扉,与父母进行交流沟通。

父母不以身作则,却又总是双标行为要求孩子

为什么父母回到家后就可以抱着手机玩,而孩子却只能去做作业看书呢?

可能很多父母会认为,因为我们是大人,你是孩子,我们要求你好好读书学习都是为了你好。

虽然父母要求孩子读书学习,少看电视玩手机是为了孩子好,但是父母这样的解释,却显得苍白无力,没有多少说服力。父母无法成为孩子努力的榜样,那么父母说再多的大道理,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要知道,孩子心中,父母总是拿别人家优秀孩子与自己比较的时候,孩子也会拿别人家优秀父母与自己父母比较的;并且父母要求孩子努力读书学习是为了孩子好,孩子也会想着父母如果能够在努力一些,自己就可以成为富二代了,这对全家人不都是更好的么?

如果父母总是应付孩子,对孩子要求一套,而对自己又是另一套要求,这样的双标行为。那么父母的话,在孩子面前可能会越来越没有什么威权威和可信度。

如果你也是这样做这样的父母,那么就不要总是抱怨孩子不听话了。因为作为父母的我们,没有做好榜样和示范带头作用,又怎么能够教育好孩子呢?

互相尊重是交流与沟通的基础

人都难免犯错,有尤其是孩子犯错是经常的事情,当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可能都会要求孩子马上认错道歉。

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当我们犯错的时候却又是另一种态度。当父母做错了什么,却从来不会对孩子说对不起,因为在一些父母心中觉得这样做,会让自己没面子,失去了父母的权威。

而实际上,父母做错事不认错的行为,却可能深深的伤害到了孩子。虽然孩子还小,会原谅父母,但随着孩子的长大,也是希望被父母尊重的。

当父母做错事儿的时候,孩子也希望父母能够平等地向自己认错。不然随着孩子长大后,那么这就会增加孩子拒绝与父母沟通与交流的几率。

其实亲子沟通并不难

为什么有家长可以和孩子相处的像朋友一样,并不是说这样的孩子,天生的就比较好带、听话。而是他们有着更好的家庭教育与沟通交流的方法与技巧。

往往这些父母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在孩子面前大吼大叫,更不会总是打骂孩子。因为聪明的父母都知道,父母的声音越大,可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距离也会越远。

聪明的父母,也不会总是翻孩子的旧账。当孩子犯错后,能够知错认错改错,在批评过后,父母也就翻篇了,不会再老是翻孩子的旧账,用曾经的错误了来批判孩子。

聪明的父母会尊重孩子,平等的与孩子进行交流与沟通。在父母与孩子沟通的时候,往往会以朋友的身份倾听,与孩子平等的交流,允许孩子跟自己分享一些,在很多父母看来非常无聊,没有什么乐趣的事情。聪明的父母并且会认真的聆听,还会给予及时的反馈。

这样的沟交流与沟通才是有效的。这样的父母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敞开心扉,与父母无话不谈,不仅成为亲密的一家人,更能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

尽管最后起决定作用支持汉宣帝登上帝位的是权臣霍光,但是也不能忽略汉宣帝一生之中遇到的两位贵人,正是在这两位贵人无私的帮助之下,他才能活到登上帝位之时。

一、张贺张贺是酷吏张汤的大儿子,霍光的“第一助手”张安世的亲哥哥。张贺之前是汉宣帝刘病已的爷爷刘据的门客,后来因为刘据卷入诬蛊之祸,张贺也受了牵连,幸得张安世求情,张贺得以宫刑代死刑,在掖庭做了掖庭令。刘病已受汉武帝大赦出狱、交由掖庭之时,年仅四岁,张贺见到故人之孙,不禁老泪纵横,从此以后就视刘病已于己出。

不但照顾刘病已的起居饮食、找老师教他读书习字,而且在刘病已长大成人以后,还打算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他,不过因为弟弟张安世的反对而作罢。后来把自己手下许广汉的女儿许平君许配给了刘病已,成其好事,许平君后来也成为了汉宣帝的第一任皇后,并为他生下了汉元帝刘奭。

二、丙吉丙吉可以说是汉宣帝的救命恩人,但是等汉宣帝对自己有恩之时,却要等到邴吉位居三公之列之后了。巫蛊之祸时,丙吉正是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当时的刘病已只有几个月大,丙吉看孩子可怜,便找了几个为人谨慎的女囚徒照顾他。不知道是不是孩子感受到了家人的身死,狱中的他也得了重病,要不是丙吉的呵护、女囚的照顾,刘病已也很难捱过此关。

虽然说巫蛊之祸是大案,不过丙吉也深知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过错,所以此案的审理一拖再拖,一直拖到了刘病已四岁。这一年,有风水大师就跟汉武帝说,长安监狱有天子之气,于是汉武帝下令,可疑人等一律杀光。可当负责此事的宦官到了丙吉负责的监狱的时候,却遭到了丙吉的极力反对,狱门关死,根本不让宦官进入。

等到宦官回宫向汉武帝复命的时候,汉武帝这才后悔,也想起了关在狱中的皇曾孙刘病已,于是下令放出刘病已,交由掖庭看管。皇帝的人选汉昭帝死后,霍光选择了昌邑王刘贺做了皇帝,不过仅仅27天就又把他废了。这时候皇帝的人选可就不那么多了。如果不是刘病已的出现,可能霍光就要选那个可以跟狗熊单挑的广陵王刘胥了。

正在霍光、张安世等人为皇帝人选发愁的时候,一个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便是时任太仆的杜延年。杜延年说,他的儿子杜佗跟“皇曾孙”刘病已关系不错,刘病已年纪十八九岁,正合适,而且品德也很不错,可以考虑一下。随后,丙吉也站出来跟霍光说,“皇曾孙我也认识,当时他还是个小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了

据我了解,这孩子品德不错、精通经术、才能优秀、办事稳重,而且还很有礼节,大将军您可以好好观察观察。不行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一段时间,回头再定。”霍光一听,也觉得可办,于是便把刘病已招进了宫,去见上官太后,太后先是把刘病已封了阳武侯,过了考察期,再让他登基大宝,即为汉宣帝。

就这样,中国历史上人生大起大落最刺激的皇帝出现了。从太子之孙到阶下之囚,从平头百姓到九五至尊,比小说中更精彩的情节就这样真实地发生在中国的历史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4997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7
下一篇2024-01-17

随机推荐

  • 精华素和精华液有什么区别

    精华素的质地比精华液稀薄,更容易被肌肤所吸收。精华素与精华液都是美容护肤常用到的产品,但是精华液的质地比精华素厚重,涂抹上脸后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被肌肤所吸收,而分子较小的精华素却很容易被肌肤吸收进去。精华素与精华液的共同点很多,比如美白、保

    2024-04-15
    33600
  • 相宜本草各种系列都有什么作用?

    相宜本草的红石榴系列和仙人掌系列都是不错的。红石榴系列,主要是深层美白抗氧化,提亮肤色的;仙人掌系列,无油配方,密集补水的。 2、就楼主描述的肤质情况,一一推荐你合适的相宜本草的产品:“脸上有斑”,可使用相宜本草的美白祛斑系列,有美肤祛斑面

    2024-04-15
    29500
  • 十大防晒霜品牌有哪些?

    防晒霜排行榜10强有ANESSA安热沙、雅漾、曼秀雷敦、碧柔、怡思丁、苏菲娜、资生堂、玉兰油、妮维雅、确美同,具体如下:1、ANESSA安热沙始于1992年日本,资生堂集团旗下专业防晒品牌,主打防晒乳化妆水乳液与粉底等产品。2、雅漾雅漾

    2024-04-15
    34500
  • 神仙水和清莹露的使用方法

    1、清洗干净脸部以后,待脸部自然晾干。2、按压瓶体,将清莹露挤到手中并均匀涂抹在脸上,轻轻一抹,帮助净白成分吸收。3、将神仙水少量倒在掌心后,在脸部均匀的按压,重复三遍,神仙水含天然活肤酵母精华,促进肌肤新陈代谢正常化,具有调整肌肤酸碱值平

    2024-04-15
    26800
  • 厦门特色小吃有哪些?

    正宗的厦门特色小吃土笋冻、海蛎饼、沙茶面、台湾大肠包小肠、鸡排、冰品等。沙茶面一直是赫赫有名的,在外人的口碑中乌糖沙茶面的名气最高,虽然土著说本地人也知道,但是土著说,要说老牌美味,还是四里沙茶面才是真爱。位于厦门湖滨的四里菜市场的四里沙茶

    2024-04-15
    27200
  • 艾灸盒怎么用?

    艾灸盒怎么用?艾灸盒有很多种,我们平时最常见的要属随身灸艾灸盒,这种艾灸盒有铜制的也有铁制的,一般大多数选择用铁质的,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铁制的随身灸,它的具体用法:首先把艾灸盒打开,把艾条剪成一小段,插到里面的支架上面,然后点燃艾灸条,

    2024-04-15
    28000
  • 伊思水乳怎么样?伊思水乳好用吗?

    伊思水乳是该品牌下销量最好口碑最好的产品之一,这款伊思水乳共有三款不同的类型,包括了1号清爽型、2号滋润型以衣红参水乳,那么这三款伊思水乳效果怎么样呢,以下我们来看看相关的资料的与评价。伊思水乳怎么样 伊思蜗牛水乳怎么样:简介

    2024-04-15
    299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