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在优酷独播改编自疯丢子小说《颤抖吧,ET》的网络剧《颤抖吧,阿部》中,“美人师兄”郑业成饰演的唐青风那段魔性的“大宝、十三搭把手”是在该剧的第17集中,毛球星王子派人去讲武堂送了一个超大的鱼型“俄罗斯套娃”,结果里面就是一条还没巴掌大的小鱼,唐青风、阿部、大宝和十三一人一句开那个“套娃”的那段重复对话简直是魔性,太搞笑了。
这个假期玩的时间挺多(孩子估计不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永远觉得玩不够,只要不谈学习啥都乐呵,还没有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整体安排不太合理,前面玩了一周,第二周才开始写暑假作业,其他零零散散的作业就是靠催靠提醒,中间还参加了几天的夏令营,集中到后面也没见人家着急完成,喜欢阅读,喜欢看视频,听音频,涉及到写就不太乐意,其中8月中旬的学习劲头比较足,大宝其实态度还是不错的,光是这一点我就应该夸夸我他的,赞赞他的,而不是总是吹毛求疵,挑人毛病,让孩子不爽,如果我的耐心和他的态度对等,那是比较完美的,可偏偏我容易急,就是想让他自己管理自己,做好时间管理。
新学期就要开始了,虽然心里会觉得,好像没什么特别的需要记录,还是复盘一下孩子的暑假,就当养个细水长流的习惯吧!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
遗憾的是没有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还是写得太少,有时候是光说就是不落到实处,我也没有尽到督促的责任,一天天的时间也就过去,2021年暑假再也不会重来了。看到《安定的妈妈有力量》一书中的一段话,很有共鸣,摘抄在此,引以为戒:“家庭教育”项目琐碎,成功的要诀在于教导与练习都要“”持之以恒”,父母如果只是兴冲冲想起家教的重要,时做时停,通常很难有所收获。“舍近求远”是现代生活教育的状况之一。我们谈的多、做的少;方法多、实践少;美其名、舍其功;热情盛、耐力短。
1阅读部分:
1-1:中文阅读:
《说给儿童的历史故事》共9册,阅读完成
《漫画史记》共12册,正在阅读
《大中华寻宝记》系列漫画共27册,完成
《山居岁月》共3册,阅读完成。讲一个孩子离家出走到森林生活,学习各种生存技能,养了一只鹰……大宝曾经也有想要离家出走的幻想,就对这本书特别感兴趣,我自己是非常喜欢享学乐推荐的书,开始是我每天晚上睡前给他读一到两章,后来忙起来,讲到第8章就暂停了,现在是他自己要看,拿起来就放不下。以前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尹建莉老师说她给女儿讲故事,读前面几章就施点巧计说自己忙一会,让孩子自己先看,人家孩子就愿意上钩。而我以前怎么也没办法体会到这种感受,我要是说宝贝,妈妈有事忙一会,你先自己看哈。孩子肯定说那我不看了,先玩吧,还是等妈妈给我讲。直到这套书出现后,我才体会到孩子自己要主动看书是怎么样一种体验。
《当成语遇到科学》阅读一轮,朗读一轮
《作文多大点事儿》启蒙版,完成阅读一轮并整理出10张思维导图,算是精读了,可查阅:
2021823 儿念茶话会
《毛泽东诗词》早读完成
《宋词》读了一轮,第二轮背诵了几首,因为有老师布置的古诗及小古文背诵,就没坚持
《三字童谣》童谣这部分接触得比较少,后期多读这方面的书籍
《日有所诵》四年级
《百喻经寓言》很薄的一本经典故事,让娃每天看5个小故事,他很喜欢看,就很快利用时间看完了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五上
《思泉语文》买了2册,只看了三下
1-2:英文阅读:
《我的图书馆2》共50册,完成听力阅读一轮粉色与绿色部分26册
《全新听力三年级》基础版完成
《清华少儿英语4a》完成听力及阅读部分
《科一》听力过一遍
《172个发音视频》完成前3部分
《Peppa pig 》第四季动画片及音频完成
《Nelly and Nora》动画片52集
《Ben and Holly》动画片
《猫头鹰日记》听力一轮,凑个热闹
《junnie bjones》裸听第一本
2附加其他:
21:征程数学完成10天,并选择性讲题录视频,希望后面能够继续坚持
22:每天计算一页,也漏了几天
23:语文周计划,做到成语积累部分
24:背诵诗词40首,并默写,没完成
25:中英文练字,没有书法课的时候,也坚持每周两次练习,英文从买字帖回来就坚持每天练10分钟,也是希望能继续坚持积累吧!
3兴趣班:
31:书法课第二期15天
32:笛子课每周一次课,偶尔请假调休,跟我说想要上线下课,我就犯愁,去哪能找到合适的老师授课?自从夏令营回来后,就经常主动练习。这个课也是我最不着急的一个课,价格便宜,时间不紧张,上得好不好我都没期待,甚至都不会在意你学没学好,感觉反而这样你倒学得轻松。
33:篮球课15天连上
34:周末羽毛球课,有一搭没一搭的坚持着
35:跆拳道课一期15天,上了12天
4其他
41:学习泡茶,做蛋挞,烤香蕉酥,手抓饼包大虾,马苏里拉奶酪焗红薯
42:学习自由泳并毕业及无数次畅游
43:种蘑菇,虽然失败了,但也是一次经历
44:夏令营6天5夜
45:罗湖书城、灯塔图书馆、盐田图书馆、西西弗书店
46:逛万象汇小吃
47:爬凤凰山一次
48:**/动画/音频
《我的爸爸是森林之王1-2)
《济公之降龙降世》
《酷杰的科普之旅人体奥秘》动画片共15集
《酷杰的科普之旅自我保护》动画片共15集
《酷杰的科普之旅疯狂的植物》动画片共14集
《螃蟹的征程》科教频道,48分钟,周末看完
《我的牛顿教练》B站,共6集
《门捷列夫很忙》化学纪录片,共5集
《我们身边的奇妙科学》24集音频
寄语:孩子,在你是孩子的年龄,还是要身体好,多阅读,学习好!玩乐两不误!
随着家中第一名孩子渐渐成熟,爸比妈咪在卸下带养新生儿的压力之余,也可能开始萌生再添一胎的念头。虽然替孩子添伴是美意,但家中大宝看见新成员的到来,心中情绪却复杂得很,面对宝贝矛盾的情绪及表现,聪明父母该如何应对?
新成员报到,老大爱吃醋?身为第一胎,大宝习惯性被当作唯一关注焦点,但被捧在手心的宠溺,却可能在新成员到来后变调,尤其若爸比妈咪未能让孩子做好足够的预备,更会使大宝感到父母亲的关爱瞬间被剥夺。
Why?大宝脱序行为好困扰家中大宝过去拥有「呼风唤雨」的地位与能力,如今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父母、亲戚对小宝宝呵护备至、悉心关怀,备受冷落的孩子为了再次夺回众人目光,只好使出浑身解数,举凡哭闹行为等诸如此类的退化手段样样来,令许多父母既懊恼又不解。
面对哺育需求较高的新生儿,许多家长下意识会将精神及心思都花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甚至认为家中年纪较长的孩子应能表现出懂事又成熟,但在短时间内,孩子经历精神及物质上的「强迫分享」,出现反弹是在所难免。另外,大多数家长会怀抱着「大要让小;小要听大」的刻板想法,却忽略孩子可能尚未理解礼让及分享的概念,在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起来之前,父母应多费些心思在大孩子身上。举例而言,大宝看见爸爸妈妈都围在婴儿床旁边,自己遭受冷落,可能会以大哭或故意捣蛋的方式获取家长关注;或两宝在进行游戏时,家长总以严厉口吻命令大宝要注意二宝的安全,甚至要求大宝将玩具无条件让给弟弟妹妹,若大宝表现抗拒或反弹,爸比妈咪可能还会斥责大孩子,忽略其行为背后的原因,导致孩子加深心理不平衡的情绪。
谩骂无法让孩子变得懂事
处理手足问题时,家长经常得面对大宝情绪出状况,此时若采取强迫或责骂的方式对待孩子,反而会让大宝深感自己的地位受弟弟妹妹威胁,即便在父母的威严下短暂妥协,之后手足争宠情况仍不断发生。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孩子越来越大,对事情的认知会产生自己的想法,情绪表现也较以往复杂,因此,家长更应省思除了谩骂与斥责外,协助孩子以适当方式接受新成员到来,才最为重要。
联合医院中兴院区精神科临床心理师洪梅祯补充,孩子在游戏互动的过程中可能会搞得一团糟,此时父母需要互相合作、支持彼此,增加处理孩子问题的弹性,试着看到孩子在表达与游戏过程中丰富有创意的一面。
运用好方法,化解大宝坏情绪为了处理手足之间的争宠问题,让许多爸比妈咪里外不是人,除了缓解兄弟姊妹之间的竞争及争执之外,家长也应多关注大宝的情绪问题,才不会让孩子感到被冷落。以下7个聪明的小方法,除了有助于家长陪伴大宝度过接纳新成员的矛盾期,更能提升全家人的亲密好感情。
Tip 1:提前预告新成员加入
我们都知道「预防胜于治疗」的道理,因此,在迎接新成员到来之前,父母应提前替大宝「打预防针」,洪梅祯心理师表示:「从妈咪怀孕开始,大宝可能会对妈咪肚子里的寳寳充满想像,引导孩子的心理预备度相当重要。」除了明白妈咪肚子里的宝宝即将诞生之外,还得让大宝知道弟弟妹妹会与他共享父母的关怀与爱,更重要的是爸比妈咪应提醒大宝,原先属于他自己独享的空间及物品,日后都可能得与新成员一起分享使用。
多数孩子在听到父母的提前预告,可能就已经开始感到担心,甚至会回嘴说:「那我不想要弟弟妹妹了。」可见爸比妈咪更应多花些心思,让大宝对新成员提早建立连结,例如:从妈妈手册或超音波照片等资讯中,让大孩子了解新成员的状况,或与大宝一同做胎教、抚摸妈妈的肚皮,提升对小宝宝的认同感。
Tip2:避免加深孩子内心不安
尽管在孕期已经渐进式的替大宝做好心理准备,但当小宝宝实际进入家中后,孩子仍会切身感受到关爱被分享,洪梅祯心理师强调:「孩子甚至可能会担心自己将被忽略、取代、不被需要。」此时,家中其他成员的支持便是一大重要关键。或许您曾见过类似的状况,喜添第二胎的产妇家中,迎来许多分享喜悦的亲友,看见大宝独自一人在旁边玩耍,便忍不住逗弄几句,半开玩笑告诉孩子:「以后弟弟妹妹会跟你抢爸爸妈妈,还会跟你抢玩具喔!」也许大人只是无心的一句话,纯粹觉得逗弄孩子很有趣,但这些看似无伤大雅的玩笑话,孩子却可能傻傻的当真,造成内心感到恐惧不安。提醒家长,可事先与亲友沟通,一同协助大宝以正面情绪看待新成员加入家庭的乐事。
Tip3:勿禁止孩子展现负面情绪
当「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宠溺情形,瞬间转变为事事得礼让与分享,任何孩子都会感到有些失落。也许父母并未注意到自己在新成员加入后,确实冷落了家中大宝,举例来说,以往当大孩子邀请父母一同游戏时,家长可能会放下手边工作断然加入玩乐,但当宝宝出生后,爸比妈咪早已忙得不可开交,即使真的有空陪孩子一起玩,一旦小宝宝大哭,便要即时解决年幼宝宝的突发状况。
因此,当大宝感到被冷落而展现负面情绪时,父母切勿要求孩子立刻恢复稳定的情绪,与其让孩子压抑在心中,不如让他们稍微发泄情绪,当大宝委屈的哭泣时,父母可以先陪伴孩子度过情绪低潮,替孩子擦擦眼泪、给予安慰,并让孩子知道适度的展现情绪是可以被接受的,待孩子情绪平复后,再和他谈论哭泣的原因,而不是生气的斥责:「哭什么哭!妈妈已经很忙,你没有帮忙照顾弟妹,还在耍脾气!」若为了家中一时的宁静而禁止、斥责大宝的负面情绪,可能会使孩子日后留下阴影,甚至心中对于新成员的加入更抗拒、排斥。
Tip4:父母协调照护角色
年纪小的宝宝需要花费较多的心思照护,因此,有些家长在小宝宝刚出生时,会考虑将大宝委托亲近的家人照顾,一方面妈咪能无后顾之忧的坐月子,一方面也可提供新生宝宝周全的照护。然而,将孩子寄人篱下的方式,虽然出发点可能是为产妇或大孩子着想,担心新生儿会干扰大宝的生活方式,却会让孩子对新成员及父母充满猜疑。
为了减少大孩子的不安,爸比妈咪应妥善协调照护角色,譬如大宝可能对新成员感到好奇与疑惑,该由谁来带领孩子迎接弟弟妹妹?照护新生宝宝的工作又该如何分配?皆为父母必做的功课之一,例如:当大宝提出需要被关注的需求时,爸比妈咪可由其中一人继续照护二宝,另一人则尽快回应大孩子,而照护与回应的角色可由家长轮流进行,才不致让孩子感觉其中一名父母被剥夺。
提醒孩子表达需求
家中新成员的出现,使大宝开始经验到人际、嫉妒等考验,有时我们会发现大宝在妈咪喂奶或照顾新生寳寳时突然提出一起玩、上厕所需求,或无故闯祸、没来由的发脾气,爸比妈咪可以试想为什么大宝总在特定时刻出状况?是否因为大宝还不善于处理自己感受,只能透过行为表达其实也想被关心与照顾的想法。为了不让大孩子独自处理情绪煎熬,家长可预先提醒大宝,当感到被忽略或有情绪、生理需求时,应大方向父母提出,并告知孩子为何新成员需要较多关注的原因,即使暂时忽略两者其中一方,也绝非关爱减少,使孩子对父母及新成员的情况有初步了解,更能让大宝成熟的处理情绪问题。
Tip 5:父母应一视同仁
尽管年幼的孩子难免需要家长多操心,但也不能就此忽略大孩子对爸比妈咪的需求,尤其父母的一举一动在孩子眼中,皆会有放大的效果,不论是点心分量、玩具多寡,都会令大宝心生「爸爸妈妈不公平」的想法。虽然对父母而言,手心手背都是肉,根本没有偏心的问题,却难以用正确方式向孩子表示,譬如:有些爸比妈咪为了避免争执,会替手足分别采买属于自己的玩具、图书、服饰等,让孩子们各自拥有自己的物品,以减少争夺的情况,但却抹煞孩子练习分享的机会。因此,建议父母试着与大孩子沟通,提出认为「不公平」的情况,设法改善孩子不舒服的感受,找出彼此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法,同时也要一再向孩子强调爸比妈咪绝对一视同仁。
Tip6:协助孩子建立自我差异
洪梅祯心理师说:「手足之间的相处品质,取决于孩子整体的发展状况、气质与过去经验,还包括大孩子对弟妹能够包容的程度;手足竞争是家中有大小孩子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家长可试着将此竞争转化成 发展的方式。」我们常看到许多大孩子无所不用其极的争宠,明明已经会自己吃饭,看到父母喂弟弟妹妹的模样,便放下汤匙,要求父母喂食;抑或看到小宝宝喝奶,也吵著父母替自己准备一份。
此时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建立自我特质,例如:大宝在搭建积木时,给予赞美,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哪些行为是可以获得父母赞美与关注,爸比妈咪也别忘了提醒孩子,哪些行为是大哥哥、大姐姐才能做好,弟弟妹妹无法达成的项目,让孩子朝着自己有兴趣的特质发展,并使孩子经验到有一个弟弟或妹妹是有趣的,而非沉浸在与新成员较劲的漩涡当中。
Tip7:给大宝足够的时间成长
不仅仅是存在于孩子身上,许多成人也会享受自己获得关注光环,一旦宠爱被瓜分,大宝心中难免出现矛盾。随着孩子越来越懂事,对于父母的注意力变得更敏感,再加上对事情的看法及对情绪的感受、表现也会随年纪增长而越来越丰富,因此,与其强迫孩子在短时间内长大,不如引导他们消化心中的不安与困顿,适度宣泄情绪,才能以坦然的心情接纳弟弟妹妹。
洪梅祯心理师提醒,爸比妈咪勿太要求大宝在短时间内变得成熟、有责任感、不会犯错、要时常帮弟弟妹妹的忙,也尽量不要假设每次犯错一定是大宝,例如:先入为主的认为一定是大宝没有礼让,才把弟妹弄哭,如此才不会加深手足关系紧张。更重要的是别忘了大宝其实也只是一个孩子,和新生寳寳一样需要在父母的陪伴下成长。
另外,新成员诞生后,大宝便几乎失去独占父母的时光,凡事都得与手足一起进行,提醒家长一定要尽可能公平,给予双方关爱、对两个孩子的教养及处罚原则统一。尽管新生宝宝总是比较令人费心,却别剥夺大孩子获得关注的机会,为了避免「会吵的小孩有糖吃」,家长更应好好思考如何让两个孩子皆能短暂享受「独占」父母的时光,例如:轮流安排一次只带一个孩子出游,就是不错的方式。夫妻联手管教,在适当的时刻以适当的方式引导,化解大宝的情绪问题,才能让两个宝贝之间的关系达到平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