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应该对孩子言传身教,这样才能教育孩子。
小的时候,妈妈经常教育我,从嘴巴说的,电视看的、老师教的,还有别人的事情都会给我说道说道。
做实验教育
比如妈妈会告诉我热的东西不能碰,然后拿一个气球去碰,看到气球破了妈妈会告诉我如果用手去摸热的东西就会和气球一样,很痛的。
说话教育
妈妈经常告诉我要好好学习,长大了才能出人头地;对别人要有礼貌,讲礼貌才是好孩子;做错了事要承认,而且要学会道歉;总之,妈妈跟我说话教给了我很多东西。
举例子教育
其实不只是妈妈,爸爸也会这样教育我。比如看到村里有人因为不遵守交通规则被车撞伤,妈妈就会教育我不要学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
看电视教育
小时候我很喜欢看《西游记》,妈妈告诉我如果总是闯祸,就会像孙悟空一样被惩罚压在五指山下。吃饭不能太着急,不然会像猪八戒一样胖。
在我的记忆里,妈妈每天都会通过各种方法教育我,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
所以,想要教育好孩子,可以通过身边的人和各种事物,只要能让孩子明白这些道理,那就是一种好的教育方法。
生二胎如何照顾大宝情绪
生二胎如何照顾大宝情绪,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都有了生二胎的想法,但生二胎的父母要在大宝这里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那么生二胎如何照顾大宝情绪?
生二胎如何照顾大宝情绪11、和大宝分享妈妈的怀孕经历
虽然说,怀孕是妈妈的事情,怀孕之后由于身体各种不舒服,妈妈生理和心理上都很难受。
生二胎怀孕期间妈妈身体出现的任何变化都要和大宝分享,例如 孕吐 、肚子隆起等身体变化,告诉他这是为了弟弟妹妹的到来。
不妨告诉大宝,你也是这样在妈妈肚子里面长大的,而在妈妈肚子里面的弟弟或妹妹,已经想见你了,等再过几个月我们就可以见到他了。
同时,让大宝观察妈妈的肚子变化,胎儿有胎动时,不妨让大宝俯在妈妈的肚子上,去感受一下新生命的力量。这都是很好的生命和爱的教育 。
2、让大宝参与各项
迎接新宝宝的准备 在给未来的弟弟妹妹的取名上,最好也要让大宝参与,并让大宝提供自己的想法,可以让大宝帮忙给二宝取个乳名。
这是很尊重大宝的方式,而宝宝也会因为即将成为哥哥姐姐而感到兴奋和充满期待。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如果谈话涉及到胎儿,最好别叫“宝宝”或想好的名字,最好把胎儿称呼为“(大宝的乳名)的小妹妹/弟弟”。
为 新生儿准备物品时,可把以大宝子穿的衣物整理出来,告诉他:这些以前都是你的,你现在穿太小了,能让给未来的弟弟妹妹穿吗?若大宝对某件小衣服舍不得,不妨让他保留着。
当然,若爸爸妈妈能动员大宝“割爱”分享出自己最爱的一件玩具就更好了。若是大宝不愿则不要勉强,避免大宝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被“抢”走,也防止混淆宝宝刚建立的物主权。
3、用父母的手足之情感染大宝
爸爸妈妈若有兄弟姐妹的话,不妨多和大宝讲兄弟姐妹间的故事 ,让他期待自己有弟弟妹妹的生活。例如妈妈和妈妈的弟弟小时候一起玩,玩了什么什么游戏,好开心!
爸爸和爸爸的妹妹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后爸爸给妹妹准备好吃的饺子,妹妹吃得可香啦!这些小故事中不经意透露出来的手足之情,能让大宝认识到兄弟姐妹之间的爱和欢乐,期待自己也有弟弟妹妹。
4、家长言语营造
欢迎弟弟妹妹的家庭氛围想要生二胎,家人之间的工作也需要做好。
爸爸妈妈应和家中长辈亲人传达生二胎的想法,并请求支持。若是有些亲人不赞同生二胎,则在生二胎前少让大宝接触这些亲人。
因为生二胎需要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若亲人不停地在大宝耳边说:“妈妈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就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
这样的言语对宝宝有莫大的刺激和引导,会导致大宝会对弟弟妹妹产生排斥甚或敌对情绪,以后多半会争宠吃醋,大大不利于家庭团结和睦。
生二胎前,家长要和大宝灌输这样的观念:“马上就有一个弟弟妹妹了,你就变成强大的`哥哥啦,可以保护他,不让别人欺负他!”
“别人家都没有妹妹啊,我们有一个呢,她会像个跟屁虫一样跟着你后面,骄傲地说我有哥哥,哥哥最棒!”“等有了妹妹,你就不会觉得无聊啦,不用总想着去小朋友家玩啦,可以和妹妹一起玩……”
这些言语的感染力很强,不仅能让大宝意识到拥有妹妹的好处,还能勾起他作为哥哥姐姐的保护欲。
5、书籍引领宝宝体会兄弟姐妹的快乐
故事和书本对于宝宝的影响非常大,往往会超过日常的言语熏陶。宝宝记住书中的人物比记住妈妈的说教容易,书本中的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情感都能深入宝宝内心。
生二胎的家庭,妈妈要注意给大宝选择有兄弟姐妹的故事,像《不一样的卡梅拉》《贝贝熊》《巴巴爸爸》等故事都是典型代表。给宝宝多讲讲书上描述的兄弟姐妹之间的 情感故事 ,让宝宝期待到来的二宝。
6、多陪伴大宝
此外,生二胎的父母在新生儿出生以前,要逐渐给大宝养成一个习惯,即每天专门空出一部分时间陪大宝玩,这会给宝宝一种被关注的感觉。
如果某天确实有事,难于陪宝宝,就需要和宝宝“请假”,并把当天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在随后的几天中给宝宝补回来。但切记不能用物质或礼物来交换时间银行中的时间。
7、不要斥责反抗的大宝
生二胎可能得不到大宝的支持,对一直持反对要弟弟妹妹的大宝而言,在孕期可能会出现故意发脾气、过度缠着父母现象,甚至可能频繁出现言语和肢体的攻击,或成心 尿床 等变相反抗行为。
若宝宝恰好处于反抗期,父母的斥责会让大宝的情绪雪上加霜。此时,父母的训斥和责备会让宝宝更加委屈,会把矛头指向出生后新生儿。较好的方法是认同宝宝情绪,多倾听多理解,用行动补足大宝缺乏的安全感。
生二胎如何照顾大宝情绪2我们都知道现在普遍很多家庭在有了二胎之后大宝都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妈妈在生完二胎之后,将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二胎的身上,而忽略了大宝的感受。
这样大宝就会觉得妈妈非常的偏心可能不爱自己了,反而更爱自己的弟弟或者妹妹,甚至有的大宝会对妈妈产生憎恨的心里,就像有的网友曾经评论过。
如果妈妈不能及时地处理好与大宝的关系,那么妈妈和大宝的关系就会如同慢性失血的巨人一步一步走向坍塌。
要知道亲子关系是世界上最高贵,最令人欣然为之付出的事情,地球上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比,但是现实中不少家庭因为二胎的降生让原本亲密的亲子关系变得十分的紧张。
二宝降生之后,大宝对妈妈浓浓的爱,变成了最深的恨,这无疑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事情,那么到底该如何处理好与大宝之间的关系呢?
既然想处理好关系,我们首先要清楚的是为什么大宝会对父母产生越来越多的意见,首先就是因为父母,因为过于忙碌的照顾二宝,而对大宝失去了耐心。
在二宝降生之后,父母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半夜也要经常起来照顾他,白天晚上轮流转会让父母非常的劳累,而没有更多的力气去照顾大宝,而大宝就会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不开心。
并且在二宝降生之后,大宝会觉得自己被冷落,缺少了自己应该有的关注度,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享受父母全部的爱。
所以说他们会故意捣乱,以博取父母的关注,但是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可能大宝这样做是不懂事的表现,所以忙碌的父母会非常的生气,大宝这样不被理解,从而更加的变本加厉。
想要让孩子更多的理解爸爸妈妈,那么爸爸妈妈首先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点就是将大宝当做家里的第一个成员
让他参与家的决策,不论是什么决定,都应该与孩子去商量,包括想要生二宝也需要经过大宝的同意,孩子有时候会出乎意料的懂事,所以说父母只好提前做好孩子的工作,那么在二宝降生之后,大宝可能就不会有那么激烈的反应。
第二点就是利用碎片的时间多和大宝聊聊天
有了二宝之后,父母的确要分出很大一部分精力去照顾孩子,而留给大宝的时间却少之又少,但是只要愿意的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完全可以挤出来。
父母可以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陪伴大宝照顾大宝,多余大宝聊聊天,谈谈心,只要知道孩子心里的真实想法,那么父母就可以轻松地应对孩子的一些表现。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就好像一个杯子需要不断的续水,所以说父母需要时时刻刻的关注孩子不要让孩子空的太久。
记得大宝三岁时的一个傍晚,我带着他去小区楼下的小型游乐场玩旋转滑梯时,遇见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正在滑滑梯上跑上跑下玩警察抓小偷的 游戏 。
看得出来,他们是经常在一起玩耍的玩伴。而大宝是一个“新人”,正当他凑过去也想跟他们一起玩时,突然其中的一个男孩手里拿着玩具手枪对着大宝的头,边推搡着,边嚷嚷道:抓到小偷了!!抓到了小偷了!!大宝边反抗边尖叫起来,我想了想,还是咽下了那句想要脱口而出的话。
毕竟,孩子总要去接触外面的人群。那么,我作为妈妈,只要他没问题,我就没问题。大宝很快投入到了 游戏 中,他饶有兴趣地和那几个孩子蹲在一起,几个大孩子口里念念有词,手里的玩具枪来回比划着。突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抓住大宝的衣领,大声对其他孩子说:快来!!快来!!抓住小偷了!!另外几个孩子也过来围住大宝,有的用手拽他,有的推他,还有的拿着玩具枪指着大宝的头大声嚷嚷。大宝用力反抗道:我不是小偷,我不想当小偷!!我立马上前抱起大宝,火冒三丈指着那几个孩子责怪道:你们怎么回事?!没听到他说他不想当小偷吗?!那几个大孩子作鸟兽状跑开了。
一旁的大宝哭着对我说:妈妈,我不想当小偷,我是警察……回到家,我思来想去,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难道是那些孩子有错吗?可我家大宝又有什么错呢?遇见问题,就去找答案,一向是我作为妈妈的首要准则。在和一些妈妈朋友的交流中我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孩子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在玩假扮 游戏 时只想扮演正义和强壮的一方,不想扮演反面和软弱的角色。
心理学研究者倪伟和熊哲宏对假扮 游戏 的定义是: 假扮 游戏 是一种有意识的、 但不含欺骗目的的 游戏 形式,以“好像” 的状态为特征,儿童在准确地感知到真实情境的前提下,有意想象出非真实的情形, 并根据这种想法做出非真实的行为。
我们之前也写过有关的主题:每个孩子都爱玩的“过家家”,好处超过你想象!聪明的父母都这样陪孩子玩假想 游戏 !其实,孩子在玩警察抓小偷的 游戏 时,不想扮演小偷,只想扮演警察,或者在玩老鹰捉小鸡的 游戏 时只想当老鹰而不想做小鸡,这些类似的现象,也恰恰说明我们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非常 健康 的。
背后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孩子的规则意识不够强
里提到: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 比如说,遵守校规,国家法律, 社会 公德和 游戏 规则……这是人最基本的意识。而三四岁的孩子还处在自我意识比较强烈的阶段,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个人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尊重准则和 社会 公正感这两个方面。 规则意识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刻意培养,比如无论在家在外,垃圾都不能扔在地上,要放在垃圾桶里;走路时,走人行道,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孩子自然就知道在玩 游戏 时遵守相应的规则,不然是没有办法继续玩下去的。
2 不能准确区分现实和想象
孩子的想象力比较丰富,在玩耍时也能很快代入角色。但因为自身的认知能力有限,所以很容易把现实和想象中的世界混为一谈。中科院儿童发展心理学博士后罗静老师写的《教育总会有办法》中,提到: 六岁以下的孩子不能区分现实和想象是很正常的。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新闻:熊孩子玩“警察抓小偷”入戏太深,拨110报警。警察赶到时,在厨房做饭的父母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3 孩子心中天然的正义感
孩童的单纯内心里,常常把自己设想成为一个勇敢和有魄力的英雄人物,那几个让大宝当小偷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幼小的孩子对 游戏 有片面的理解:只是认为小偷是坏人,自己不愿意当坏人。我想起我的小女儿有一次被哥哥说是坏蛋。她就跑到厨房里抱住我的腿一直委屈地说:妈妈,(哥哥说)我是坏蛋……一直到我了解了前因后果,并对她说:你不是坏蛋,你是好蛋!她才破涕为笑。可见:对于孩子来说:好与坏,警察和小偷,正面和负面,他心里已经一清二楚。没有人想做坏蛋,也没有人想当小偷。
从上文发生的事情中,我虽然以成人的眼光看到了孩童世界的“欺软怕硬”和“弱肉强食”。但我也承认,我的过度反应在一定程度上也给孩子带来了不好的影响。那些孩子并没有明显的恶意,只是投入到 游戏 中的正常反应。仔细想想,大宝的哭是在我的情绪失控之后。他的哭,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受了委屈,另一方面也是接收到了我所传达给他的信号:妈妈那么生气,那么大声地说那些小朋友,一定是他们太坏了。这样无形中大宝能够承担的那部分情绪的能力就被我的过度保护打乱了。
那么,大人应该怎么引导呢?大人需要认识到:假扮 游戏 只是孩子们之间的 游戏 ,不必过分介入。带着这样开放的心态多观察,以正确的眼光来看待,不随意给孩子下定义,以灵活的方法来引导孩子。
01
通过家庭亲子 游戏 培养规则意识,加强孩子的正义感。
既然孩子在和别的小朋友玩的时候不愿意当小偷。那么在家里,我们可以多和孩子玩 游戏 ,就让孩子扮演警察,借此培养孩子的正义感。在家的时候,我总是让大宝当警察,他很开心,但偶尔我也会对他说:小偷下班了,可不可以换一换,让他当一会儿小偷,我来当警察。虽然他的反应没有当警察那么积极,但总归慢慢地理解了:这是 游戏 而已。
02
借助实物来帮助孩子了解警察的职业,培养正确的道德观。
在某宝上有卖孩子玩假扮 游戏 时穿的警察制服,玩具手铐,手枪,警徽,警帽,对讲机,警棍……
我给大宝买了一把电动的机关枪,他还问我为什么和警察叔叔的手枪不一样。我告诉他:这种机关枪一般是特种兵叔叔用的,还趁机给他科普了一下各种兵种,以及为什么他每天都见到交警叔叔和警察叔叔不太一样。
03
教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明确选择权。
作为妈妈,一旦遇到和文章开头类似的事情,我就很容易紧张护崽。可是为了避免他受到伤害,不让他和别的小朋友玩又不可取,因为孩子早晚要面对未知世界的各种对待,在玩假扮 游戏 时有些接触,也在我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后来,有一次我又提到这次事件,我对大宝说:你当时说不喜欢当小偷,其实你是很不喜欢他们推你,拉你,对不对?大宝默默地点头。我说:那你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用力碰我,我们是在玩,所以要温柔一些。
如果他们还是很暴力,你可以先退出 游戏 ,也可以选择继续跟他们一起玩,但是要遵守 游戏 规则,如果你不愿意当小偷,你也可以说出来。而且,妈妈在身边,玩不玩,妈妈都会支持你的!!!!
当孩子们在一起玩时,可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做父母的需要做的是认真观察,必要时施予援手,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回应。
每次他在和别的小朋友玩儿,受了委屈来找我时,我都会抱着他,直到他的心被安慰,又重燃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信心。
我家大宝可能以后还会在 游戏 中被当做小偷,但不管怎样,我已经教会他:要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你可以选择玩或者不玩,觉得委屈时来找妈妈,妈妈的怀抱和安慰永远为你存留!!
雪球妈妈(snowballmom),陪娃一起长大的80后妈妈。
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那个并不完美的人!
前一段日子,应该说是两个月前,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得了一种叫做“玫瑰糠疹”的病,中间看病的过程可以说是坎坷曲折,不过后来总算是好了,这让我很欣慰,但是这个病有个后遗症,还是让我有点小郁闷的。
我先介绍一下这个病,也算是一个小科普吧。
玫瑰糠疹是一种自限性皮肤病,病因未明,病程一般四个周到八个周,生病期间,全身会长满红疹,很痒,但可以忍受。
这个病最让我讨厌的一点就是,病好后会留下色素沉着,虽然医生说了,这些色素沉着慢慢都会消失,但是看到它们还留在我身上,还是会不开心,所以这个夏天,我都很少穿短裙或是没袖的裙子。
可是呢,有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彻底想开了。
我家大宝很喜欢游泳,平时,只要宝爹有空,就会带着大宝去游泳馆游泳,而我是个旱鸭子,一下水就害怕,所以我一直很少去,但偶尔也会去,去看着,呵呵~~~
这个夏天,因为这个病,我是能推就推,从没去过一次。
但有一天,大宝和宝爹就像商量好了似的,非得拉着我去,我一想到自己的情况,本能的就不想去。
我跟大宝说:妈妈不去了,现在穿泳衣好丑的,等妈妈身上的印都没了,妈妈再去。
大宝一边拉着我的胳膊,一边说:谁说妈妈丑呀,妈妈本来就很漂亮。
我听着大宝夸自己,心里很开心,就想逗逗他,说:可是妈妈自己觉得丑呀。
大宝使劲拉扯着我,说:妈妈,你要知道外表美不是真的美,心里美才是真的美,更何况你本来就很漂亮,你说是不是,老爸?
一边的宝爹跟着瞎胡闹,说:就是就是,老婆本来就很美。
看着这俩活宝一唱一和的,我哈哈大笑,心里也就犹豫了,想了一下,就勉为其难的答应了。
到了游泳馆,换上泳衣,来到水池,我忽然发现,自己好像真的不在意身上的印印了,而且貌似也没有人关注这个问题,这让我想起一句话, 你的世界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于是,我就跟大宝在水池里开心地玩起来了。
从游泳馆回来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身上的印印也不那么明显了,而且接下来的时间,它们都消退的特别快,到现在为止,基本已经看不出来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以貌取人的,虽说外貌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人的修养,但却真的不是绝对的。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就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要不然马大大怎么能那么牛呢,对吧?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很多时候不是他自己可以决定的,这时,就需要我们用一双可以发现美的眼睛去发掘他的优点,因为这不仅仅是对他的一种尊重,还会带给他无穷的力量。
因为我们的信任,因为我们的欣赏,因为我们的尊重,会让他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是可以自信的,是值得被爱的,是可以活出自己的,他会在心里有一种安全感,这对他来说很重要,很重要。
尤其,当一个本来就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的人,得到我们的欣赏时,他曾经受过的伤,曾经流过的泪,都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我们抚平和擦干,他会有勇气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会相信自己可以有更美好的生活。
如果仅仅是用我们欣赏的目光,就能带给别人这么多的美好,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学会用完美的眼光,去爱一个不完美的人,这是一种能力,是一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学会的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豪感,让孩子加入到教育二胎的工作中,可以让宝宝免除这个担忧,父母在生活中也要正确引导。
现如今时代在不断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很多家庭都会选择要二胎,甚至要三胎来陪伴,大宝不过对于大宝来说会出现嫉妒心理也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因为他们认为二胎出生之后会抢夺和自己的爱,如果不能及时疏导,自然而然会让宝宝出现心理上的问题。在生活中也应该注意照顾大宝的同时也要照顾二宝,这样可以让宝宝的心理更加健康。
培养孩子的自豪感。
在两个孩子面前也要向二宝灌输姐姐小时候从来不会哭,不会闹,一直很听妈妈话的语言。通过语言教育可以让孩子的自豪感更多一些,树立大宝的自信心,可以让大宝避免产生挫败感,当然在与大宝二宝相处的过程中,也应该学会一视同仁,避免产生过于溺爱,一个宝宝可以更好的避免矛盾的激发。
每天抽出足够的时间来陪伴大宝。
在育儿的过程中陪伴可以让宝宝的心理更加健康,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多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去陪他做游戏,给他讲睡前故事,可以让宝宝更有安全感。在陪伴大宝的同时,也应该学会去教育大宝学会分享,减少嫉妒心理产生。
让大宝加入到二宝的教育当中。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在生活中以身作则可以更好地引导宝宝,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学会去让大宝加入到二宝的教育工作当中,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孩子在小的时候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不能完全理解,包容,忍让的含义,因此他们不懂得谦让也是非常正常的,家长一定不要向他们发脾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