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团圆、温馨、幸福,是我们印象中,过年的关键词。
然而,随着我们渐渐长大,这些关键词中,“催”简直是可以“C位出道”。
催结婚,催生娃,催生二胎……
无穷无尽的“关心”总是会围绕我们一整个假期。
今年过年,你被“催”了吗?
01
今年是妍妍和丈夫结婚的第五年,宝宝刚刚满两岁。
就像所有已婚的女孩一样,前几年她没生娃的时候,每每遇到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总是避免不了被催生的场景,后来终于生了孩子,以为终于可以消停了,没想到他们又开始催二胎。
每每想起她就头大,都是长辈,她也不能明目张胆的堵回去,只能默默地听着。
离过年还有两个月的时候,妍妍就在考虑,今年过年要不要带着家人去旅行。
毕竟,一家人一起出门,主要是游玩,注意力就不会放在催生上,就算催,也只需要承担父母的催,最起码避开了家里七大姑八大姨。
可是转念一想,家里的老人年纪也都大了,自己父亲腰不好,出去玩怕他的腰承受不住,而孩子也还小,出门也是一件很辛苦事情,只能放弃了。
年底的日子过的很快,就算妍妍再抗拒,新年也还是如期而至。
“你现在还年轻,赶紧再生一个,比以后再生省心的多。”
说这话的是妍妍的姑妈,她怀里抱着自己的小外孙,整个人喜气洋洋的,可是旁边坐着的姐姐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开心。
半年前她扛不住家里施加的压力,刚生了二胎,孕检的时候,大夫说是双胞胎,家里人都很开心,可是妍妍的姐姐却笑不出来。
大宝刚刚到了年纪,送去了幼儿园,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花销,现在一下子多了两个孩子,负担更重了,而且准备的宝宝基金,根本支撑不了两个孩子的花销。
去拿掉,她自己也觉得不忍心,家里人更是反对。
就这么拖着,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
姐姐很焦虑,原本的计划都被打乱了,出了月子就赶紧回公司拼命工作。
婆婆和妈妈轮着帮她带孩子,婆婆又总是嫌弃她整天忙工作不在乎孩子。
她现在不仅要承受工作的压力,还要扛着婆婆的指责。
前段时间妍妍去看她,感觉她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因为这个,妍妍就更不想生二胎了。
02
下午没什么事,妍妍一家三口一起去了表哥家,表哥家里也是两个孩子,都是女儿,大的八岁,小的三岁。
他们到的时候,表哥表嫂正在批评大女儿,小女儿在表嫂怀里抽噎,眼睛红红的也是刚哭过的样子。
“这是干嘛啊?有什么话不能好好说吗?你看你们把两个孩子吓的。”
妍妍赶紧把侄女抱在怀里哄。
“小宝刚刚拿了大宝的布娃娃,可是大宝一下就把小宝推的摔倒了,你是姐姐就不能让着妹妹一点吗?”
表哥有些生气,皱着眉的样子让大宝哭得更凶了。
“哎呀,好了好了,我们带大宝出去玩儿会儿。”
妍妍最看不得小孩子哭了,跟哥嫂说了一声,一家三口就带着哥哥家的大宝出门了。
“大宝乖,姨姨知道大宝肯定不是故意推妹妹的对不对?”
坐在车上,妍妍抱着大宝,柔声哄她。
“妹妹是自己摔倒的,我没有跟她抢娃娃。”
大宝边说边抽泣,看的妍妍一阵心疼。
“那你怎么不跟爸爸说啊?”
“爸爸说我是姐姐,要照顾妹妹。”
妍妍跟老公对视了一眼,没再提这件事。
带着两个孩子疯玩儿了一下午,可是妍妍发现,明明大宝一直在看一个小玩具,可是自己说要买给她,她却又摇摇头说不要。
最后妍妍还是买了下来,送给大宝的时候她很开心,又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的。
送大宝回家的时候,妍妍想跟自己表哥说一说这件事,却又不知道怎么开口,最后还是老公借抽烟为借口,跟表哥出去谈了一会儿。
回家路上,自己儿子玩了一天,累的睡着了。
妍妍不想生二胎,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害怕自己变成表哥表嫂那样。
自己成为妈妈以后才知道,孩子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到底有多重要,她害怕自己没有办法做一个公平的妈妈,在无意中就伤害到了自己的孩子。
她看了看儿子的睡觉时可爱的样子,不想让自己冒这个险,孩子快乐健康的长大比什么都重要。
03
结了婚被催生孩子,生二胎,已经是我们每年必不可少的项目了,有很多女性因为扛不住家里的压力,选择妥协,可是生活却过得一团糟。
要不要生二胎,不是看家人施加了多少压力,而是看自己能承受多少压力。
第一、健康
很多新手妈妈在生完头胎后,因为没有经验不注意,在月子里落下很多毛病,那么你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身体是否适合生二胎。
第二、经济
可能你现在已经有了房子和车子,也根本不用操心贷款,但是孩子的教育问题确实最不能忽视的一方面,同时这也是一笔很大的开销,甚至有可能为了给孩子更好的教育,不惜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这样的情况下,生了二胎,能否保证给两个孩子良好的教育环境?
第三、时间和精力
养育孩子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需要花费更多的心思,衣食住行,教育问题,孩子的任何事情都马虎不得。
我想生过一胎的妈妈们应该都明白这种辛苦。
白天夫妻两个人都要上班,陪一个孩子的时间和精力都不够,更别说再生一个了。
第四、大宝是否能接受
这个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因为父母生了二胎,大宝做出极端行为的新闻真的屡见不鲜,所以生二胎之前,一定要问问大宝的意见,如果大人决定要生,而大宝不同意,那就一定要先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
一般来说,孩子不同意的原因多半是担心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而父母也要考虑好,生了二胎之后,自己是否真的能够一碗水端平,照顾两个孩子的心理健康。
第五、婆媳矛盾
生了二胎基本上都需要让家人来帮忙,那婆婆肯定是首选,而那么多人一起生活,加上育儿观念的分歧,你真的有信心和婆婆保持良好友善的关系吗?
看到这儿,我想大家也都明白了,生不生二胎真的不是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事,而是要结合自身的条件,考虑很多问题,所以,希望大家都能三思而后行。
不知道大家遇到过催生的情况吗?自己又是怎么解决的呢?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立、懂事儿,每位孩子也都为了让父母更喜欢自己而努力的成为一位懂事的孩子。结果往往却是造成了孩子内心一些“自残”,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让我们来看看孩子口中如何描述懂事的!
“懂事就是别麻烦爸爸妈妈!”
有的孩子认为只要不去烦家长就是懂事!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内心孤单,却不敢找父母倾诉,慢慢的感觉自己不被重视,不被关注,养成了要么就是铁金刚,什么事都自己一个人抗;要么就成了沉默者,不愿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懂事就是要按父母的意思办,即使自己再想要的东西,也要藏在心里!”
这样的孩子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渐渐地失去自我,活得不开心。结果变成我没资格要、我即使再想要也不敢说出来!
“懂事就是要听父母的话,爸爸妈妈让干啥就干啥,不要问为什么!”
这样的孩子往往表现出的是乖乖宝贝的样子,父母让做啥就做啥,没有自己的主见,渐渐地停止了思考,结果变成了一个碰到事情总是问别人自己该咋办的人!常常让自己陷入没有办法、我不行、我不可能的困境中,人生状态低沉、无力,感到生活没有意义。
“懂事的孩子就是讨父母的喜欢!”
这样的孩子往往会去到讨好模式,以讨好别人为目的,往往失去自我。长大后,也会以这种模式对待工作、事业、家庭和生活。因为总是在想我怎么做别人会高兴,而忽略了如何做我会高兴、幸福。往往结果是活的很累。
那什么才是真正的懂事呢?
一个孩子或一个人真正做到懂事,并不是按照别人的意图而生活,更不是为了取悦他人而迷失自我。真正的懂事是在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包容他人,接纳他人!而要想做到理解、尊重、包容与接纳,就先要被父母理解、尊重、包容和接纳。
因为一个人只能给别人他有的东西,而无法给他人他没有的东西!当父母给了孩子理解、尊重、包容、接纳,孩子自然就会懂得这些词的意义,所以才会懂得给予他人!
我是两个孩子的宝妈,我家的两个孩子都是男宝宝。但是他们在我肚子里的胎动可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根据我的经验来讲,男宝宝和女宝宝的胎动应该没有多少区别,也就是说胎动和孩子的性别没有直接的关系。
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胎动,和宝宝的性格有很直接的关系。宝宝好静,胎动的次数就稍微少点。宝宝好动,胎动的次数就多点。另外,宝宝的胎动,还和外界的环境、妈妈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有很大的关系。
说说我家的两个宝宝吧。在我怀上二宝的时候,有很多人告诉我可以根据胎动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宝宝的性别。说是像小蛇一样在妈妈肚子里钻来钻去的是男孩子,鼓大包的是女孩子。
因为我家大宝是个男孩,当时怀我家二宝就特别渴望是个女孩子。能凑成一个“好”字。当时的胎动情况,两个宝宝也真的是不一样的。大宝真的像小蛇一样,在我肚子里钻来钻去,结果是个男孩子。怀上二宝之后,胎动就变成了动不动就鼓大包。我想这次怀的一定是个女孩子。
当时整个孕期心心念念的就是二宝是个女孩子,就连起名字,也只起了女孩子的名字。结果到医院,剖腹产生出二宝之后,医生告诉我又是个男孩子,我心里还是不太相信。我就想:一直在我肚子里鼓大包的女孩子到哪里去了?
根据胎动来判断宝宝的性别真的是不准确的。但是孕期里,妈妈一定要注意宝宝胎动的次数,因为这是妈妈在肚子里是否安全的标志。
刚生完大宝不久,先生在比较远的地方上班,通常一周回一次家,平时是妈妈和我一起带宝宝。有时候妈妈忙,不在家时我的心里就很慌,因为我会担心宝宝如果大便了怎么办?流汗了怎么办?那时候自己没给宝宝换过纸尿裤也没洗过澡更不敢给宝宝换衣服。
第一次给宝宝穿衣服,虽然是大冬天,但是两个月的宝宝还是软绵绵的,给宝宝穿完衣服后,我自己都汗流浃背了。
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掌握的带宝宝的本领越来越多,越来越得心应手。日常护理都没有问题,还会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一起玩游戏,让宝宝11个月就会说话,而且表达能力特别好。一岁半时所有外面的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这么小的人儿,说话这么溜。
二宝刚出生那会儿,妈妈因为需要在家里帮忙照看着大宝,因此医院里只有我和先生在。出院后去了月子中心,第二天先生就出差了。虽然有工作人员可以帮忙,但是对宝宝的许多护理我还是尽量自己来。工作人员都表示看我特别从容,带宝宝很轻松。
出完月子,家里经常有许多事,妈妈得回老家,因此很多时候其实是我一个人带着两个娃。饭能照做,宝宝们的护理能正常进行,还可以做做其它家务。不过如果需要买菜,就是一个大难题,需要用推车推着二宝,大宝只能跟在一边步行。考虑到这个问题,妈妈据每次回家前都会帮着准备很多菜,让我不用外出买菜了。
如果自己不做其他的事,比如写文章,读书等,带孩子还是非常游刃有余的。因为我自己给了自己任务,还要写文章、写问答,读书,因此经常每天都要四五点起来做好这些准备工作。
整体来说,带娃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但是懂得时间与精力分配管理的话,就不会那么难了。
一、抓到娃娃的时候:
1、有时候快乐就是那么简单,抓到一个娃娃就能开心到爆棚。
2、抓到了两个小娃娃,也算是我的一个小巅峰啦。
3、今天最开心的是刚买到币就抓到一个娃娃,紧接着抓到了第二个,开心到爆炸!
4、人生处处有惊吓这个冬天可能是我过的最寒冷的人生处处有惊喜今天我第一次就抓到了一个娃娃一切都会过去的,春天总会来的。
5、想做一个抓娃娃杀手,但是现实是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抓到娃娃。
6、今天有生第一次成功抓到两个娃娃,一个给自己,一个奖励给自己的学生!
7、我太不容易了从去年抓娃娃,抓到今年,总算抓到一个。
8、看完**,突然想去抓娃娃弟弟就帮我抓到啦!还是最大的,超开心。
9、抓娃娃这件事,今天算是逆袭成功了!
10、我能抓到娃娃了!第一次抓到娃娃,巨开心!抓到了八个中的六个,感觉自己get了抓娃娃技能包。
11、沉迷娃娃机无法自拔,开局两分钟抓到和一只海狮,然后后面的百来个币一个也没抓到了下次还想抓个小猫咪。
12、晒一下以前抓到的娃娃,本人抓娃娃的原则是不可爱的绝对不抓。
13、昨日get抓娃娃技能感谢高人指点,头一次抓起娃娃这感觉太棒啦。
14、纪念两个不会抓娃娃的人第一次抓娃娃在老板的助力下抓到两个娃娃,开心。
15、今天又是开心的一个夜晚,连续两晚的快乐!抓到了22年以来第一个娃娃,虽然它真的丑到我了。
16、激动死了我操……长这么大第一次抓到娃娃!还是连续两次!
17、和朋友出去逛街,超开心,买了喜欢的衣服,买了一个棉花糖还抓到一只娃娃太开心啦。
18、抓娃娃我是认真滴,收获战利品那一刻,开心的飞起来。
19、虽然丑萌丑萌的,可是这是我第一次抓到娃娃呀自带了一层光环。
20、快乐就是抓到很多很多的娃娃,抱个满怀,一时抓一时快乐,一直抓一直快乐。
二、没有抓到娃娃:
1、我上次花了70多硬是一个没抓到,商场的娃娃机被我摸了个遍。
2、花了五十个币没抓到一个娃娃,满墙的娃娃没有一个属于我。
3、晚上逛街看到抓娃娃机里面一个超可爱的娃娃,可惜抓了好多次都没抓到。
4、需要上天赐我一个会抓娃娃的男票,因为我从来没抓到过。
5、我抓娃娃有毒从来没抓到过,愿望表里又多了一个愿望。
6、为什么看电视上,别人抓娃娃一抓一个准,人家说自己是小白的,试一两次都抓到了我为什么没抓到过。
7、超真实夹娃娃,夹到吐血仍不放弃希望!上头了上头了,钱包在哭泣!
8、我好喜欢抓娃娃,但是我又抓不到,我觉得我上辈子可能是个机械爪非常松的娃娃机。
三、放弃篇:
1、自从抓到一个娃娃以后,总觉得每一个娃娃都能被我抓出来,然而实际上并不是。
2、差不多可以退出抓娃娃这个游戏了,好看的积分高的娃娃全部涨价了。夹的成本翻倍就没意思了。
3、成年人的崩溃就是你花了60块抓娃娃,缺什么都没抓到。
那些想要弟弟妹妹的大宝,往往都是游戏的天性使然,想要一个玩伴,在受到父母的“唠叨和批评”时,也需要一个孩子跟他一起团结,分担。有的想法就更简单了。看到别人家的小宝宝肉肉的,好可爱的样子,就跟玩具娃娃一样,就被萌化了,也希望家里有一个。
我们先要关心一下孩子为什么想要小弟弟小妹妹。是不是觉得孤单?是父母陪你的时间少了?还是父母对你太严厉了?……还是只是因为他看到别的小宝宝太可爱了,希望自家也有一个。从原因出发,我们父母也要反省一下自己,尤其是孩子觉得父母太严厉和陪伴太少的时候,是不是自己做得有些不妥。
如果陪伴不到位,我们就该多抽时间做孩子的玩伴。在假期,多带孩子去找有小孩的亲人朋友,让孩子们一起玩。
如果,孩子仅仅是被别人的小宝宝萌化了,不妨给孩子养个小动物。不过要注意卫生和安全哦!当然,我们还要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不能要二胎,并且能说服他。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孩子能理解:“你是我们唯一的宝贝,父母想要一心一意地陪着你长大。”“再要一个宝宝,需要有足够的条件,可是爸爸妈妈不具备。”“妈妈岁数比较大了,身体不允许!”“既要上班,又要陪你,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二宝啦!”
大家最好不要说“弟弟妹妹跟你抢玩具”这类容易拉仇恨的话,也不要欺骗孩子“以后会生”。更不要应孩子的要求,不顾自身条件真的去要二胎了。当然,如果父母本身也想要二胎,而大宝又想要弟弟或妹妹,就另当别论了。
在这里建议,不管大家要不要二胎,都要给孩子足够的陪伴和关爱。
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调整,越来越多的家庭计划或者已经在孕育二胎宝宝了,那么对于已有一个宝宝的家庭,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大宝接受即将降生的弟弟或妹妹呢?
1如果大宝年龄在23岁:以给他安全感为主
如果大宝年龄在23岁,这个年还不懂分享和责任。所以让大宝在一个愉快、安定的环境中,逐步了解家庭成员的增加以及以后会发生的改变,同时让大宝所在乎的事情,比如父母的关注与陪伴、所喜爱的活动及物品、日常生活常规保持不变。
宝妈宝爸们要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大宝身上,看书、游戏、逛街、郊游, 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亲子时光甚至比以前还亲密。这让孩子没有感觉到任何不同,一样能够快乐地生活。
当然,只有这些是不够的,还需要花些功夫让大宝知道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比如告诉大宝:“小弟弟现在住在妈妈的子宫房子,是你以前住过的的地方哦”用这种交 流,拉近他们的距离,产生亲近感。
还可以告诉大宝:“妈妈的肚子会越来越大,肚子里的宝宝也会越长越大,大概4个 月以后就会出生了,等他出生了,就会多一个人陪你玩儿”
除了语言交流,我们也会进行角色扮演,拿一个洋娃娃当作弟弟或妹妹, 和大宝一起照顾它,提前熟悉小宝出生以后的生活。
你也可以试试这些方式,慢慢地,大宝会在一个自然的过程中准备好小宝的到来。
2大宝年龄4岁引导他接受并承担责
那么对于年龄再大点,已经在4岁以上的 孩子,在保障安全感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引导,让他从心底里接受弟弟妹妹并承担一些责任。
在这里,我告诉你5个小妙招,你可以试试看:
1带着大宝去有两个宝宝的朋友家做客, 当然是大宝二宝之间相处特别好的家庭,让他在实际场景中体会手足之间的亲密感情,就会期待自己的弟弟妹妹出生。
2 和大宝一起看他自己小时候的照片,回忆快乐的时光,并且告诉他,弟弟或者妹妹也会像他这样一点点长大,,作为哥哥或者姐姐的他,不仅可以参与照顾小宝宝的过程,还可以和弟弟或妹妹一起,再经 历一次愉快的童年。
3告诉大宝,他可以享有特权。比如可以玩某些特定的玩具,或者跟父母去游泳、爬山、打球等活动,让他知道作为哥哥姐姐的好处。同时告诉大宝,他享受了特权,也需要接受父母会分出一部分时间来照顾小宝的事实,这是享受特权的附加条件。
4鼓励大宝进行适当的社交活动及兴趣培养,强化他的自信心及满足感,弱化焦虑、空虚等不良情绪。
大家可能时不时地会听到或看到这样的事
某家的大宝扇小宝耳光,喂小宝吃鼻屎等 等,还有出现大宝行为倒退的现象,例如尿 床、要求穿纸尿裤、用奶瓶喝水、需要妈妈抱着才肯睡觉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
主要的原因可能是大宝还不能接受小宝的到来,甚至认为小宝夺走了父母的爱而讨厌他。因为全家的关注转移到了小宝身上,而使大宝感到压力,通过不当的行为来发泄情绪或者博取关注。
说到底,无论大宝的年龄多大,他都渴望父母的关注,所以无论在小宝出生前还是出 生后,作为父母心里都应该清楚这一点,在日常的语言以及行为方面特别注意大宝的感受,让孩子清楚地知道,有了弟弟或妹妹以后,父母对他的爱和关注也是不变的。
好,最后总结一下。
对于宝宝的到来,不光是妈妈,家庭里所有成员都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准爸爸要给予孕妈妈更多的陪伴、尊重和理解,而二胎家庭的爸妈同时要关注大宝的心理状态,有计划地在孕期引导他们。
有位宝妈说一点也不想在家看孩子,可是婆婆和妈妈都没法帮自己看孩子,只有自己在家24小时看孩子,情绪调整不过来,烦躁崩溃无数次,我该怎么办?
01不是妈妈不爱你,是真的很无奈其实每个妈妈在内心都是极度想陪伴孩子一起长大的,可是在家看孩子,即使是宝妈自己主动辞职在家看孩子,都会有很烦很枯燥的时候,”这并不是不爱孩子,真的是很无奈。
有人说:“不上班,看自己的孩子怎么还会烦呢?在家看个孩子有什么累的?”那么请尝试自己带一天孩子,我自己在家带孩子,看上半天就感觉劳累不堪,孩子一会儿也不闲着,楼上楼下跑来跑去,妈妈跟在后面亦步亦趋,得小心看好了,安全第一。
有上班的宝妈说如果孩子放假在家,赶上小长假,看孩子简直要累出心脏病,如果光看孩子,不干家务活还好一些,陪着孩子看书、唱歌、跳舞、 运动也蛮开心的,可是居家过日子还有这么多家务活要干,做饭、扫地、整理房间、还要抽出时间学习育儿知识等等。
边看孩子边洗衣服,有的衣服不适合机洗,孩子就在地上踩水玩儿,和你抢着拧水龙头,偏要打肥皂还不洗手,得注意别弄湿衣服,以免着凉。
做饭的时候一眼看不见,孩子就打碎碗和瓶子,虽然孩子用的碗都是不锈钢的,但有时也是防不胜防。已经打碎了好几个碗和瓶子,幸好宝宝没有碰到碎片,忙着收拾打扫干净。
妈妈累了,就容易脾气不好,爱发无名之火。孩子姥娘说:“带孩子哪有不苦的,不苦能带大孩子吗?”有时我对2岁半的二宝说:“你快点长大吧!”二宝就接下句:“你就省心了。”
02产后抑郁忽视不得,全职妈妈更需要您的关爱产后抑郁会让妈妈很崩溃,几乎每个妈妈都会碰到,无论你有多强大的内心,无论你是明星还是普通人,有身体原因,也有心理因素。产后人体的各种激素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孕激素、雌激素等迅速下降,导致产后抑郁发生。
如果宝妈本身性格比较敏感、情绪不稳定也容易发生产后抑郁。演员秦海璐曾经患上产后抑郁症,听见孩子的哭闹就会心烦意乱,经常不自觉的流泪,后来在丈夫的鼓励陪伴下,慢慢适应工作,从产后抑郁走了出来。
前一段时间上海一位90后的宝妈在网络走红,帮助她走出产后抑郁的是自己的爱好编织,给500米的街上栏杆穿上了五彩斑斓的毛衣,产后抑郁的快速痊愈,还离不开老公的暖心支持。妻子编织,老公细心写好小牌子,“一起编织,让步美好一针一线消失”,“陌生人,愿你的生活每天都像彩虹”,“没有身临其境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请不要妄加评论别人的处境”等,老公的包容和体谅,是妻子痊愈的最大动力。
产后宝妈看孩子烦躁崩溃,需要家人尤其是老公的理解和帮助,女人不容易,怀胎十月孕育美好生命,经历了生孩子、哺乳、照料孩子的种种艰辛,有家人的细心关怀呵护,产后妈妈会更快渡过这一段特殊的时期,重新展开自信阳光的笑脸!
03看娃的乐和甜诉完看孩子的苦和累,也说说看孩子的乐和甜,看见孩子活泼可爱的笑脸,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长高,每天学到新知识,和你开心地聊聊天,没事还会逗你乐,让你不由自主地发笑,为人母也是很有成就感的。
我家大宝几天没见妹妹,说:“嗬,妹妹和我能做交流,能理解我的意思了。”我说:“是啊,你别拿她当小孩子,她什么话都会说,什么话都理解。”两个孩子蛮亲的,大宝上学住校三星期回来一次,姐妹俩互相想念。
大宝有时戏谑地说:“妹妹真丑”,其实内心独白是:“妹妹又变漂亮了”,我有时逗二宝:“丑姐姐”,二宝听了回击:“再说丑姐姐我不理你了”,这小娃娃还真知道近。
听一位老人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看孩子要有一颗成佛的心”,老人的女儿也是事业型的女性,有两个儿子,婆婆想让儿媳在家带孩子,老人帮女儿带孩子,为的是女儿能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真的是很有奉献精神。
如果把看孩子当成是妈妈的一份事业和工作,而且是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意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就会坦然许多。上幼儿园之前没有老人带,别人带又不放心,妈妈带虽然辛苦些,却能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成长,付出也是值得的。
想想幼儿园的老师,一个人要照顾好几个孩子,而且是一份长期的工作,如果没有喜欢孩子的一颗童心,很难坚持长久。孩子在集体场合往往很有秩序感,遵守纪律,比在家里好带,因此训练孩子在家建立起学习和生活的规律很重要,有知识可学,有玩具可玩,有事可做,生活有情趣,有意义。
宝妈看孩子累了,注意休息,宝妈不是脾气不好,而是太累了。孩子休息宝妈也要一起休息,不然会疲劳过度。睡眠休息好了,就会满血复活,有精神有气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