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房彦谦传 文言文
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2 文言文翻译王瑞,字良壁,望江人成化五年进士,授吏科给事中1:我先回答你的问题:
王瑞,字良璧,他是安徽望江人,明宪宗成化五年的进士,官拜吏部给事中,。
2:提供一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请你参考:
王瑞,字良璧,望江人。明成化年间著名谏官。成化五年(1469)中进士后,授任吏科给事中。他正色立朝,直言敢谏。成化八年,在文华殿上,向宪宗面奏朝中“内宠滋甚”,辞气鲠直,宪宗恼怒,同僚都为他战栗,而他却毫无惧色,从容陈述内宠的危害。
成化十五年,王瑞上疏建议各地官员上朝进表汇报地方利弊,宪宗采纳了;可是当地方官上朝汇报时,宪宗又“恶其纷扰”,甚至痛打汇报官员。这时湖广、江西等处按察使以地方受灾盗起为由,请求免他们进京朝觐。王瑞又立即上疏指出:“朝廷命官初意,惟欲其安养生民,抚绥地方;今民饥盗起,皆各官不职所致,正当罪以示警,顾乃为之请留……则进退人才无由而审”,“且地方多事,自宜设法拯济,何至故违旧制,使朝觐大典渐至废弛?”宪宗看了奏疏,便命吏部驳回了湖广、江西按察使的请求。
成化十七年,王瑞升为都给事中。他又呈上一篇《揭帖核实疏》,强调对官员的政绩考查,不能轻信呈文中所附的“揭贴”材料,因为“下之奏按,多任其私意,或假公以市恩,或乘机以偿怨,毁誉失真,贤否失实,其他弊端,不一而足”。他建议宪宗对揭贴材料加以考察核实,对所报失实者严加惩处,或罢官,或治罪。是年,京城一些营利之徒,弄来许多稀奇古怪的玩物贩卖,官人纷纷争购。王瑞奏劾说,那些无赖之徒“盅利罔上”,拿无用之物来耗费国库,应当严禁之。宪宗于是下令把些套卖奇货的人都绳之以法。
在明代,买卖官职的风气很甚。成化十九年冬,王瑞带领同僚上朝奏谏,历数官场弊端。由于纳粟就可以做官,以致官场上出现了许多丑怪现状:“文职有未识一丁,武阶亦未挟一矢。白徒骤贵,闲岁频迁。或父子并坐一堂,或兄弟分踞各署。甚有军匠逃匿,易姓进身;官吏犯赃,隐罪希宠。一日而数十人得官,一署而数百人寄俸。”王瑞在奏疏中感叹说:“自古以来,有如是之政令否也?逾滥至此,有识寒心!”宪宗见疏后颇受感动,越三日,贬李孜省、凌中等4人职,罢黄漾、钱通等9人官。
明代太监专权,设立“东厂”,专事监视官员和镇压人民。成化二十年,太监尚铭被罢斥,逐出了东厂,臣民大悦。但他的党羽李荣、萧敬仍然留用,众官都不敢言,独王瑞上疏奏劾,有人为他担心,劝他言语尽量婉和一点,王瑞说:“如果有利于国家,即使遭来祸患,我也在所不惜!”他在疏中列举李、萧与尚铭、汪直的私党关系,揭露他们在地方上横行作恶、敲榨勒索的罪行,申述留用坏人的危害,指出“天下大事,以众贤人治之而不足,以一匪人坏之而有余。”“岂可同恶相济,引用匪人?”宪宗不但不采纳这篇奏疏,而且讨厌这位直言的老谏官,不久就把王瑞调离京都,出任湖广布政司右参议。
王瑞任谏官15年,所呈奏疏均有关朝廷大政,屡犯龙颜,怒斥权奸。由于他一身正气,权奸也莫奈他何。在湖广任职3年,也有一定政绩,后因病辞归,卒于家中。
王瑞的事迹,《明史》中有记载。他的《各官朝觐疏》、《揭帖核实疏》和《劾李荣萧敬疏》载入了《明史·宪章录》。
3 范元琰良善文言文翻译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
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
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
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
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4 范元琰为人善良古文翻译原文:
范元琰,字伯圭,吴郡钱塘人也。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菘,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度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译文:
范元琰,字伯珪,一字长玉,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他待人非常恭敬,与人说话唯恐伤害了别人。即使一人在家,也象有宾客在场一样庄敬自持,严谨循礼,看到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他生性善良,即使对偷盗自己财物的人,他也都以善心对待,并处处为对方着想。
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很多官员钦慕元琰的德行,多次举荐其为官,但元琰颇为淡泊名利,都一一拒绝了。
5 谁有文言文《杨震传》翻译杨震,字伯起,是弘农郡华阴县人。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做太尉。帝舅大鸿卢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
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
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亲近的人,杨震又没有答应。
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立即征召了这二人,且十天中都得到提拔。因此杨震更加被怨恨。
杨震前后所上的奏折,常常击中要害,皇上已经渐渐不满,而樊丰等人都极端仇视。只因他是名儒才不敢加害。
不久有个河间的男子赵腾到宫殿上书,指陈政事得失。皇上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又上奏折救赵腾说:“我听说尧舜的时候,在朝堂设置谏鼓谤木;殷周圣君,百姓怨骂,就自我反省,休养德行。这是为了达到耳聪目明,直言不讳,广泛征求下层意见,全面了解民间疾苦的目的。
现今赵腾直言犯上的罪行,与杀人犯法不同。请为他减免,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
皇上始终不悟,赵腾竟在京城的闹市被处死。后来正逢延光三年春天,皇上东巡泰山,樊丰等人趁皇上在外,争着大修宅第,杨震的属官高舒把工匠召来拷问,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就写成奏折,准备等皇上回来就递上去。
樊丰等人闻知,十分害怕。正碰上太史说星象逆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被处死,杨震就因此而深怀怨恨,况且他是邓氏的旧吏,本来就心怀不满。”
等皇上回京,在太学等待吉时回宫,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闭门谢绝宾客。
樊丰等人仍怨恨他,就请大将军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皇上就下诏把杨震遣送回原籍。
杨震走到城西的几阳亭,就慷慨地对儿子门人说:“死是士人本分。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布单被只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立祭祠。”
于是饮鸩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遵照樊丰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陕县截住杨震的丧车,露出棺材停在路边,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差传递公文,沿途百姓都替他伤心流泪。
1 房彦谦传 文言文
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2 杨伯雍种玉文言文答案杨伯雍是雒阳县人,原本以买卖为生,为人很孝顺。他的父母死后葬在无终山,于是他就在那里定居了。因为山处高低,没有水源,他就自己取来水,放在山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个过路的人喝了他的水,就给了他一斗石子,并嘱咐他在高处干燥平坦有石头的地方种下,告诉他说:“会有玉从石头里面长出来。”杨伯雍当时还没成家,路人又对他说:“你会娶一位贤良的妻子。”说完后就走了。於是伯雍把石子种下去,每年常来观看,果然看见有玉生于石上,别人都不知道这事。右北平有家大户人家姓徐,他家的女儿德行贤淑,许多人前去求婚都遭到了拒绝。杨伯雍也前去求婚,徐家的人笑他傻,于是跟他开玩笑说:你要是有白璧一双,就将女儿嫁给你。伯雍便往其种玉的地方,取白璧五双为聘礼。徐家人大吃一惊,只好将女儿嫁给他。皇上听说了这件事也很惊奇,封伯雍做大夫。在他种玉的地方,四个角上各树立起一丈高的石柱,中间的面积有一顷大小,起名字叫做玉田。
家在这里做动词用,居住、定居的意思。
这篇文章说明了,有道德的人,终究会得到好报。
3 谁有文言文《杨震传》翻译杨震,字伯起,是弘农郡华阴县人。
延光二年,代替刘恺做太尉。帝舅大鸿卢耿宝向杨震推荐中常侍李闰的哥哥,他没有听从。
耿宝就亲自前去拜访杨震说:“李常侍是皇上重用的人,想让你征召他的哥哥做官,我只是传达皇上的意思罢了。”杨震说:“如果皇上想让三府征召,那么应有尚书的文书。”
于是拒不答应,耿宝忿然而离去。皇后的哥哥执金吾阎显也向杨震推荐亲近的人,杨震又没有答应。
司空刘授听说这件事,立即征召了这二人,且十天中都得到提拔。因此杨震更加被怨恨。
杨震前后所上的奏折,常常击中要害,皇上已经渐渐不满,而樊丰等人都极端仇视。只因他是名儒才不敢加害。
不久有个河间的男子赵腾到宫殿上书,指陈政事得失。皇上大怒,就把赵腾关入监牢受审,以欺君犯上的罪名结案。
杨震又上奏折救赵腾说:“我听说尧舜的时候,在朝堂设置谏鼓谤木;殷周圣君,百姓怨骂,就自我反省,休养德行。这是为了达到耳聪目明,直言不讳,广泛征求下层意见,全面了解民间疾苦的目的。
现今赵腾直言犯上的罪行,与杀人犯法不同。请为他减免,保全他的性命,以鼓励百姓发表言论。”
皇上始终不悟,赵腾竟在京城的闹市被处死。后来正逢延光三年春天,皇上东巡泰山,樊丰等人趁皇上在外,争着大修宅第,杨震的属官高舒把工匠召来拷问,获得樊丰等人伪造下发的诏书,就写成奏折,准备等皇上回来就递上去。
樊丰等人闻知,十分害怕。正碰上太史说星象逆行,就一起诬陷杨震说:“自从赵腾被处死,杨震就因此而深怀怨恨,况且他是邓氏的旧吏,本来就心怀不满。”
等皇上回京,在太学等待吉时回宫,当夜派使者收回杨震的太尉印绶。于是杨震闭门谢绝宾客。
樊丰等人仍怨恨他,就请大将军耿宝上奏说杨震不服罪,心怀怨恨。皇上就下诏把杨震遣送回原籍。
杨震走到城西的几阳亭,就慷慨地对儿子门人说:“死是士人本分。我承蒙皇上厚爱,身居高位,憎恨奸臣狡猾而不能惩处,厌恶后宫作乱而不能禁止,有何面目再见日月!我死以后,用杂木做棺材,布单被只盖住身体,不要埋葬在祖坟,不要设立祭祠。”
于是饮鸩酒而死,终年七十多岁。弘农太守移良遵照樊丰等人的旨意,派官吏在陕县截住杨震的丧车,露出棺材停在路边,罚杨震的儿子们代替邮差传递公文,沿途百姓都替他伤心流泪。
4 文言文 孔文举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当时李元礼名气很大,做司隶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那些才智出众的人、有清高称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被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下边的人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已经通报上去,一起坐下来。李元礼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孔融回答说:“过去我的祖先仲尼曾经拜您的祖先伯阳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世代代友好往来亲戚关系。”李元礼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感到手足无措,忐忑不安。
解读:
全文分三层。
第一层写洛阳李元礼名气很大,寻常人等都无缘登门拜访。这里对李元礼名气之盛的描写,为后文孔融成功地以年仅十岁、无官无名之身成为李元礼的座上宾提供了一个背景和基础。
第二层
写孔融聪明机智地拜访了李元礼,人皆称奇。这里孔融巧妙地运用了“亲戚关系”这个概念,将孔夫子与老子二人之间的师生关系延伸到自己与李元礼的关系上,不可谓不机巧,其思维不可谓不敏捷。
第三层
写孔融机智地反驳陈韪的刁难,再次表现出他聪明机智的特点。
陈韪显然是轻视孔融,认为他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的孩童,故意出语刁难,意为:你这时年龄小,虽然聪明,也别得意太早了,长大后未必就有出息。孔融巧妙地利用陈韪批评他的话来逆推,使陈韪陷入窘困的境地,这也再一次显示了他的敏捷和机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至此,孔融年龄虽小但机智异常的性格已体现得淋漓尽致。
5 帮忙翻译一下《杨雄传》的文言文: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他的祖先是周朝一个叫侨的伯爵,因为是妃子的后代(正妻的后代为嫡,妃子的后代为庶)而封在晋国的扬地为官,所以以地名为姓,但不知道伯侨到底是周天子的哪一个支系(具体可以理解为不知道是哪朝天子,哪个妃子生的)。扬姓生活在黄河、汾河之间的土地上,周朝衰败时扬族有人称侯,名为扬侯。
遇上晋国六卿争权,韩氏、魏氏、赵氏兴起而范氏、中行氏、知伯亡败。(晋是周朝封侯时的一个大国,春秋时期晋文公还是五霸之一。
后世六个大卿争权相斗,将晋国分为韩、魏、赵三国,后来都在战国七雄之列)当时,(韩、魏、赵)出兵逼迫扬侯,扬侯逃到楚国的巫山,在这里安家。楚汉兴起,扬氏逆江而上,来到巴郡江州(今重庆市一代)定居。
扬家出了个扬季,后来做官做到了庐江太守。汉武帝元鼎年间,为了躲避仇家,扬季家族再次逆江而上,来到岷山南面一个叫郫的地方发展(属于蜀郡),他们有田地千亩,有一个居住的大宅,一辈一辈以务农种桑为业。
由于从扬季到扬雄,五代都是一子单传,所以扬雄死后,蜀地的扬姓就失传了。
6 杨伯雍种玉文言文答案杨伯雍为雒阳县人,原以买卖为生,笃行孝道,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定居焉。山高无水,伯雍自行取水,置于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一路人饮之,予其一斗石子,并嘱在高燥平坦有石之处种之,曰:“玉将生于其中。”伯雍未婚,又曰:“尔将得纳贤妻。”言后遂隐。於是伯雍种其石,年年常来视察,果见玉生于石上,人莫知之。有一右北平大族徐氏,其女德行贤淑,人多求婚而遭拒。伯雍往而求之,徐氏笑其痴,因戏之曰:“若得白璧一双,将听凭婚配。”伯雍便往其玉田,取白璧五双为聘。徐氏大惊,唯有将女妻之。皇帝闻而奇之,拜伯雍为大夫。在种玉之处,四角立各高一丈之石柱,其中一顷之地,称之为“玉田”。
父母死后,葬於无终山,遂家焉
这里的家是什么意思?本文的主旨是什么?
杨伯雍是雒阳县人,原本以买卖为生,为人很孝顺。他的父母死后葬在无终山,于是他就在那里定居了。因为山处高低,没有水源,他就自己取来水,放在山坡上供行人解渴。三年后,有个过路的人喝了他的水,就给了他一斗石子,并嘱咐他在高处干燥平坦有石头的地方种下,告诉他说:“会有玉从石头里面长出来。”杨伯雍当时还没成家,路人又对他说:“你会娶一位贤良的妻子。”说完后就走了。於是伯雍把石子种下去,每年常来观看,果然看见有玉生于石上,别人都不知道这事。右北平有家大户人家姓徐,他家的女儿德行贤淑,许多人前去求婚都遭到了拒绝。杨伯雍也前去求婚,徐家的人笑他傻,于是跟他开玩笑说:你要是有白璧一双,就将女儿嫁给你。伯雍便往其种玉的地方,取白璧五双为聘礼。徐家人大吃一惊,只好将女儿嫁给他。皇上听说了这件事也很惊奇,封伯雍做大夫。在他种玉的地方,四个角上各树立起一丈高的石柱,中间的面积有一顷大小,起名字叫做玉田。
家在这里做动词用,居住、定居的意思。
这篇文章说明了,有道德的人,终究会得到好报。
7 谁知道尉文公守信这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也许你说的是《晋文公守信降原》吧?
《东周列国志》上有详细记载:
文公同赵衰略地至原。原伯贯绐其下曰:“晋兵围阳樊,尽屠其民矣!”原人恐惧,共誓死守,晋兵围之。赵衰曰:“民所以不服晋者,不信故也。君示之以信,将不攻而下矣。”文公曰:“示信若何?”赵衰对曰:“请下令,军士各持三日之粮,若三日攻原不下,即当解围而去。”文公依其言。到第三日,军吏告禀:“军中只有今日之粮了!”文公不答。是日夜半,有原民缒城而下,言:“城中已探知阳樊之民,未尝遭戮,相约于明晚献门。”文公曰:“寡人原约攻城以三日为期,三日不下,解围去之。今满三日矣,寡人明早退师。尔百姓自尽守城之事,不必又怀二念。”军吏请曰:“原民约明晚献门,主公何不暂留一日,拔一城而归?即使粮尽,阳樊去此不远,可驰取也。”文公曰:“信,国之宝也,民之所凭也。三日之令,谁不闻之?若复留一日,是失信矣!得原而失信,民尚何凭于寡人?”黎明,即解原围。原民相顾曰:“晋侯宁失城,不失信,此有道之君!”乃争建降旗于城楼,缒城以追文公之军者,纷纷不绝。原伯贯不能禁止,只得开城出降。髯仙有诗云:
口血犹含起战戈,谁将片语作山河?
去原毕竟原来服,谲诈何如信义多?
晋军行三十里,原民追至,原伯贯降书亦到。文公命扎住车马,以单车直入原城,百姓鼓舞称庆。原伯贯来见,文公待以王朝卿士之礼,迁其家于河北。文公择四邑之守曰:“昔子余以壶飧从寡人于卫,忍饥不食,此信士也。寡人以信得原,还以信守之。”使赵衰为原大夫,兼领阳樊。又谓郤溱曰:“子不私其族,首同栾氏通款于寡人,寡人不敢忘。乃以郤溱为温大夫,兼守攒茅。各留兵二千戍其地而还。后人论文公纳王示义,伐原示信,乃图伯之首事也。
8 文言文:邓晨字伟卿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也。
世吏二千石。父宏,预章都尉。
晨初聚光武姊元。王莽末,光武尝与兄伯升及晨俱之宛,与穰人蔡少公等宴语。
少公颇学图谶,言刘秀当为天子。或曰:“是国师公刘秀乎?”光武戏曰:“何用知非仆耶?”坐者皆大笑,晨心独喜。
及光武与家属避吏新野,舍晨庐,甚相亲爱。晨因谓光武曰:“王莽悖暴,盛夏斩人,此天亡之时也。
往时会宛,独当应耶?”光武笑不答。邓晨字伟卿,南阳新野人。
祖上世代做年俸二千石的高官。父亲邓宏,做豫章都尉。
邓晨当初娶了光武的姐姐刘元为妻。王莽末年,光武曾经和哥哥刘伯升以及邓晨一起到宛城去,和穰人蔡少公等人宴饮闲谈。
蔡少公学过一些图谶,说刘秀应当做天子。有人问:“是做国师公的刘秀么?”光武开玩笑说:“怎么就知道不是我呢?”在坐的人都大笑,只有邓晨一人心里高兴。
等到光武和家属到新野躲避官吏时,住在邓晨家里,互相很是亲密。邓晨乘机对光武说:“王莽悖乱暴戾,盛夏杀人,这是上天要他灭亡的时候了。
从前在宛城聚会时,说过的话,当是会在你身上应验这件事情吗?”光武笑着不答话。及汉兵起,晨将宾客会棘阳。
汉兵败小长安,诸将多亡家属,光武单马遁走。遇女弟伯姬,与共骑而奔。
前行复见元,超令上马。元以手捴曰:“行矣,不能相救,无为两没也。”
会追兵至,元及三女皆遇害。汉兵退保棘阳,而新野宰乃污晨宅,焚其冢墓。
宗族皆恚怒,曰:“家自富足,何故随妇家人入汤镬中?”最终无恨色。等到汉兵兴起后,邓晨带着门客和光武相会于棘阳。
汉兵败于小长安,各位将领大多亡失了家属,光武单枪匹马逃走,遇上了妹妹刘伯姬,和她共骑一匹马逃走。往前走又遇见了姐姐刘元,光武促令她赶快上马。
刘元用手一挥,说:“你们快走吧,不能救我,也不要和我一起死。”适逢追兵赶到,刘元和她的三个女儿都遇难。
汉兵退守棘阳,新野县令于是污损了邓晨家的房宅,焚烧了邓晨家先祖的坟。邓氏家族的人都很愤怒,说:“家里本来很富裕,为什么要追随老婆家的人进入开水锅去呢?”邓晨始终没有后悔的神色。
更始立,以晨为偏将军。与光武略地颍川,俱夜出昆阳城,击破王寻、王邑。
又别徇阳翟以东,至京、密,皆下之。更始北都洛阳,以晨为常山太守。
会王郎反,光武自蓟走信都,晨亦间行会于巨鹿下,自请从击邯郸。光武曰:“伟卿以一身从我,不如以一郡为我北道主人。”
乃遣晨归郡。光武追铜马、高胡群贼于冀州,晨发积射士千人,又遣委输给军不绝。
光武即位,封晨房子侯。帝又感悼姊没于乱兵,追封谥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立庙于县西。
封晨长子泛为吴房侯,以奉公主之祀。刘玄登位后,任命邓晨做偏将军。
和光武攻占颍川,一起夜间出兵于昆阳城,打败王寻、王邑。又分兵攻占阳翟以东地区,直到京县、密县,都攻下了。
刘玄北上建都洛阳,任邓晨做常山太守。适逢王郎反叛,光武从蓟逃到信都,邓晨也私下前来相会于巨鹿下,邓晨自己请求跟随光武攻打邯郸。
光武说:“你以一个人跟随我,不如以一个郡做我进攻北方途中的主人。”于是派遣邓晨回到常山郡。
光武追击铜马、高胡几股贼兵来到冀州,邓晨派出千名善射箭的士兵,又派人给光武的军队不断输送给养。光武登位,封邓晨为房子侯。
光武又思念姐姐刘元死于乱兵,追封并赠谥刘元为新野节义长公主,在新野县西建庙。封邓晨长子邓泛为吴房侯,来负责祭祀公主。
建武三年,征晨还京师,数宴见,说故旧平生为欢。晨从容谓帝曰:“仆竟办之。”
帝大笑。从幸章陵,拜光禄大夫,使持节监执金吾贾复等击平邵陵、新息贼。
四年,从幸寿春,留镇九江。建武三年(27),召邓晨返回京师,多次设宴接见邓晨,一起谈论老朋友和往事为乐事。
邓晨不紧不慢地对光武说:“我终于办成了这件事。”光武大笑。
跟随光武到章陵。任命为光禄大夫,派他拿着符节监督执金吾贾复等人平定邵陵、新息叛贼。
建武四年(28),跟随光武到寿春,留下来镇守九江。晨好乐郡职,由是复拜为中山太守,吏民称之,常为冀州高第。
十三年,更封南 侯。入奉朝请,复为汝南太守。
十八年,行幸章陵,征晨行廷尉事。从至新野,置酒酣宴,赏赐数百千万,复遣归郡。
晨兴鸿郤陂数千顷田,汝土以殷,鱼稻之饶,流衍它郡。明年,定封西华侯,复征奉朝请。
二十五年卒,诏遣中谒者备公主官属礼仪,招迎新野主魂,与晨合葬于北芒。乘舆与中宫亲临丧送葬。
谥曰惠侯。邓晨喜欢郡守一类的职位,因此又任命做中山太守,官吏百姓都称赞他。
在冀州各郡政考核中常名列前茅。建武十三年(37),改封为南 侯。
入京朝见,又任命为汝南太守。建武十八年(42),光武来到章陵,召邓晨兼任廷尉职务。
跟随光武到新野,设宴畅饮,赏赐几百千万,又派他回到汝南郡。邓晨开垦鸿郤陂几千顷土地,汝南因此富裕,鱼米丰饶,物产转运到其他郡县。
第二年,封为西华侯,又诏令入朝觐见。建武二十五年(49)去世,诏令派中谒者备办公主官属的礼仪,招迎新野公主孤魂,和邓晨合葬在北芒。
光武和皇后亲自吊丧送葬。谥号惠侯。
小子棠嗣,后徙封武当。棠卒。
9 文言文《荀臣伯》翻译紧急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视生病的朋友,恰逢胡贼围攻这座城池。朋友对巨伯说:“我现在快死了,你可以赶快离开。”巨伯回答道:“我远道来看你,你让我离开,败坏‘义’而求活命,哪里是我巨伯的行为!”贼兵已经闯进,对荀巨伯说:“大军一到,全城之人皆逃避一空,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下来?”荀巨伯说:“朋友有重病,不忍心丢下他,宁愿用我的身躯替代朋友的性命”。贼兵相互告诉说:“我们这些没有道义的人,却闯入了有道义的国土!”便率军撤回。全城人的生命财产到得到了保全。
10 荀伯探友文言文翻译是不是这个?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
原文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师而还,一郡并获全。
译文
荀巨伯从远方来探望重病的朋友,正好赶上匈奴攻打城池。荀巨伯的朋友对荀巨伯说:“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赶紧离开!”荀巨伯说:“我从远方来探望你,你却让我离开,为了苟且偷生而毁掉道义,这难道是我荀巨伯应该做的吗?”胡贼已经到了,对荀巨伯说:“大军到了,整个城都空了,你是什么样的男子,竟敢独自留在城中?”荀巨伯说:“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弃他,我宁愿用我的性命来换取朋友的性命。”胡贼听了说:“我们这些不懂道义的人,却侵入了这么有仁义的国家!”于是调回外出打仗的军队,使整个城都因此获救。
1 晋书李熹传文言文翻译
李憙传,李憙,字季和,上党铜鞮人。父新李牷,是汉朝大鸿胪。李憙年轻时有好品行,广博地演习精深地研究,与北海人管宁以贤良被徵召,不去。几次徵入三府,不就任。宣帝又徵召李憙任太傅属,以有病为借口坚决推辞,郡县扶他登车上路,当时李憙母亲病重,于是偷偷翻越泫氏城墙第一徒步回家,于是赴上母亲的丧事,议论此事的人赞美他的志气节操。后来任并州别驾,当时骁骑将军秦朗路过并州,州将毕轨对他恭敬。让他乘车到官署。李憙坚决劝谏认为不能那样,毕轨不得已依从了他。
景帝辅政时,任命李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李憙到任,被引见,景帝对李憙说:“过去先公徵用你而你不答应,如今我任命你你就来了,为什么呢?”李憙回答:“先君以礼对待我,我得以依照礼决定进仕或退身。明公用法来约束我,我畏惧法就来了。”景帝很是器重他。转任司马,不久官拜右长史。跟从讨伐毌丘俭回朝,迁任御史中丞。居官正直,不畏 权势,百官为些震肃。举荐乐安人孙璞,也因有道德而显赫,当时的人称赞他能识别人才。不久。迁任大司马,以公事被免官。
司马伷任宁北将军,镇守邺,以李憙为军司。不久,任命李憙为凉州刺史,加任扬威将军、假节,兼任护羌校尉,安定华夏抵御蛮夷,很有声望业绩。羌人进犯边塞,李憙趁着有机可乘时,来不及奏报,就适时出兵深入,于是取得大胜,因功劳大免遭谴责,当时的人把他比为汉朝的冯奉世、甘廷寿。于是请求回京,答应了他。住在家中一个多月,官拜冀州刺史,逐渐升任司隶校尉。等于魏皇帝向晋禅让时,李憙以本官行司徒的职务,做太尉郑冲的副手奉持策书。泰始初年,被封为祁侯。
李憙上疏说:“过去的立进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已故尚书仆射武陔各占公家三更稻田,请求免去山涛、司马睦等人官职。武陔已死,请求贬损他的谥号。”诏书说:“法律这种东西,天下以它为准绳,不回避皇亲贵族,这之后能实行,我怎能在其间放纵邪枉呢!然而考察此事是刘友做的。侵犯剥削百姓,迷惑朝廷官员,奸臣居然敢做这样的事,当刑讯追究刘友来惩邪佞。山涛等内如不再出过失,都不可问罪。《易经》说‘王臣忠诚,是因为没有私心’。如今李憙坚持一心在公的志向,按照责任办事,可以说是‘国家的司直’啊。光武帝说过:‘皇亲国戚尚且收敛自己来回避二鲍’是否就是这样呢!告戒众官吏,各自慎重对待自己的职务,宽大原宥的恩典,是不会多次遇上的。”李憙任两代司隶,朝廷内外称赞他。因公被免官。
那年,立了皇太子,任命李憙为太子太傅。自魏明帝以后,东宫长久空旷,制度荒废缺损,官员不完备,詹事、左右率、庶子、中舍人等官职都没有设置,只设置了卫率令让他主管兵马,太傅、少傅共同代理众事。李憙在位多年,教训道义,尽心谋划。红潮网翻译
迁任尚书仆射,授特进、光禄大夫,因年老退位。诏说:“光禄大夫、特进李憙,杖德居义,当升台司。毗亮朕躬,而以年尊致仕。虽优游无为,可以颐神,而虚心之望,能不怃然!其因光禄之号,改假金紫,置官骑十人,赐钱五十万,禄赐班礼,一如三司,门施行马。”
当初,李憙任仆射时,凉州敌人入侵边境,李憙倡导起兵去讨伐。朝廷官员认为出兵不易,敌人不足以造成祸患,最终不听从李憙。后来敌人果然极端放肆,凉州覆没,朝廷深感后悔。因李憙清廉朴素节俭,赐绢百匹。等到齐王司马攸出外镇守,李憙上疏谏争,言辞恳切。
李憙自从做官,虽然不是清廉得与众不同,然而家中没有积蓄,与亲朋好友甚至共享衣食,未曾利用朝廷官员身份谋私。等到死兵,追赠太保,谥号成。儿子李赞继嗣。
2 文言文王沿翻译及各种题型王沿,字圣源,大名馆陶人。
他少年时研究《春秋》。进士及第后,他上书建言:“契丹以戈矛为耒耜,以抢掠为行商;然而我方营垒不坚固,士兵不训练,只是按照法度依靠两国间的盟约,难道这是久安之策吗?当今河北是天下根本。
请挑选强壮的马配送军队。废除垌牧,用其地屯田。
招募百姓修复十二渠。用十二渠的水来灌溉,可以使数州瘠薄的土地,变成肥沃的良田,这样,百姓会比以前富裕十倍,而官府的钱粮也会有余。
依靠这些来抵御敌人,还有什么办不到呢?”王沿担任河北转运使。洺州通判王轸上奏:“漳河岸高水低,不易疏导;又因为漳水浑浊,不能用来灌溉田地。”
王沿马上上书批驳王轸的言论,皇帝虽然赞许他的意见却没有马上实施。当时枢密副使晏殊用笏板将侍从官牙齿打落,开封府陈尧咨每天饮酒延误公事,王沿都向朝廷弹奏。
天圣五年,王沿安抚关陕地区,减掉各县秋税十分之二、三。王沿又巡察河朔饥民,所到之处不等朝廷诏令,打开官仓救济饥民。
后来,王沿改任尚书工部员外郎。他奏请朝廷撤销两处牧监,把土地交给百姓。
疏导水入各渠,灌溉田地数万顷。当时朝廷准备减少戍边军队,将军队调入内地吃粮,诏令知州等商议。
王沿马上奏请减裁数万士卒,知枢密院李谘认为不行。王沿上疏说:“军国大事应由朝廷决策,怎么能由小人负责呢?”李谘厌恶此语,奏请免去王沿的官职,降任滑州知州。
王沿在任时,兴建学校,举行乡饮酒礼。王沿喜欢对时事提出建议,但意见多与当时世人不合。
起初在河北兴修水利时,王沿导引河水灌溉民田,评论者认为这没有益处。事后,邢州百姓甚至有因争抢渠水而杀人的,人们才知道王沿兴修水利有好处。
当时元昊多次侵入河东,王沿建议迁走丰州,朝廷没有回答,不久丰州果然陷落。元昊入侵,副都总管葛怀敏率兵出城抵御,王沿命令葛怀敏率兵占据瓦亭迎击。
葛怀敏进兵镇戎。王沿写信告诫他(葛怀敏)不要入城,要靠城扎寨,派出弱兵引诱贼兵,贼兵到,派出伏兵出击便可获得成功。
葛怀敏不听,果然被贼兵击败。强贼们乘胜进犯渭州,王沿率城中百姓登城防守,广布旗帜作为疑兵,贼兵于是撤退。
受葛怀敏兵败的牵连,没多久,王沿调任成德军知军,去世。 。
3 文言文翻译:《韦放传》韦放,字元直,是车骑将军韦睿的儿子。起初他任齐代晋安王宁朔的主簿,高祖到雍州,又召为主簿。韦放身高七尺七寸,腰粗八围,容貌很伟岸。天监元年(502),做盱眙太守,回任通直郎,不久任轻车将军晋安王中兵参军,迁任镇右将军始兴王谘议参军,因父谢世回家居丧,期满回任,袭封为永昌县侯。出任轻车将军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转任假节、明威将军、竟陵太守。所辖郡政通人和,为吏民所称道。
天监六年(507),梁武帝大举北伐,用韦放为贞威将军,和胡龙牙与曹仲宗会合进军。天监七年(508),夏侯攻黎浆不克。梁武帝又让他率军从北道会合寿春城,不久升迁云麾将军南康王长史、寻阳太守。韦放历任官佐,且有声望和政绩。
普通八年(527),梁武帝派遣兼领军曹仲宗等攻涡阳,又任韦放为明威将军,率兵与他会师。魏大将费穆率兵突然到来,韦放军还未立脚,手下只有二百余人。韦放的堂弟韦洵矫健果敢有气力,是一军的倚仗。韦洵的马也被刺伤不能再进攻。韦放的头盔被魏箭射掉,连戴三次又被射掉,众兵士皆惊恐失色,请求韦放突围出去。韦放厉声喝叱道:“今天只有拼死了!”于是脱下头盔下马,倚着胡床吩咐战斗。这时士兵都殊死奋战,无不以一当百,魏军退去。韦放向北追赶魏军到涡阳,魏又派常山王元昭、大将军李奖、乞佛宝、费穆等兵五万前来支援,韦放率领他的战将陈度、赵伯超等夹击魏军,大破之。涡阳城主王纬交城投降。韦放登上城顶,检阅出来投降的人口四千二百人,武器充盈;又派投降过来的人三十个,分别送信给李奖、费穆等。魏人放弃了诸多营垒,一时奔溃,韦放军乘胜追击,杀捉敌人将尽。生擒费穆的弟弟费超,和王纬一起押送京师。回朝作太子右卫军,转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任持节,督办梁、南秦二州诸路军事,任信武将军、梁、南秦二州刺史。中大通二年(530),去督北徐州诸军事,任北徐州刺史,增封食邑四百户,持节、将军依然在身。在任三年,死,时年五十九岁。谥号宜侯。
韦放性情宽厚诚实,不看重私财,好施舍别人,和几个弟弟尤其和睦,每当要远行别离或办事刚回时,他们总是住在同一间房中,被称为“三姜”。起初,韦放和吴郡的张率都有妾怀孕,就约下婚姻。后来各生男女,但未等长大张率就死去了。留下未长大的孩子,韦放常给予接济。到他做北徐州刺史时,不时有豪门势族来攀亲,韦放说:“我不能失信于亡故的老友。”就让儿子韦岐娶了张率的女儿,又把女儿嫁给张率的儿子。当时的人们称赞韦放能忠实于旧友。
4 宋史 列传第五十一的译文原文:
/tabid/129/InfoID/5979/Defaultx
译文:李谘,字仲询,唐朝赵国公李峘的后人。李峘被贬死于袁州,他的后人就住在了新喻这个地方,所以李谘成了新喻人。谘小时候就表现的至情至性,他老爸李文捷把他妈给休了,李谘就没日没夜的嚎哭,不吃不喝,老爹心疼他就把他妈又找回还给他了,从此他就成了出名的孝子了。科举中了进士后,宋真宗对左右大臣说:“这是个能照顾亲人的人。”提升他为进士科第三名,授以大理评事、舒州通判等职,并在中书省应试,做了太子中允、集贤院直学士。后又在三司,主理财赋、做过开封府判官,又升任左正言,后去外地做了淮南转运副使。皇帝巡幸亳州这个地方,因为他有功劳,就升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当时正赶上江南闹饥荒,就被派出去做江东转运副使,为度支判官。后又做了皇帝的秘书,专门为皇帝起草文件。寇准屡次改李咨拟定的文件,李谘很不高兴,后因父亲的原因想回家乡做官,所以就当了荆南知府。当时翰林学士这个官位空缺,宰相原定的是别的官儿来当,皇帝说:“不如李谘当好。”李咨就当了这个翰林学士。
宋仁宗即位,提升为本曹郎中、开封府的代理知府,几个后月,又做了三司的代理长官,做了右谏议大夫。曾奏事两宫曰:「天下赋调有定,今西北寝兵且二十年,而边馈如故。戍兵虽未可灭,其末作浮费非本务者,宜一切裁损以厚下。」即诏谘与御史中丞刘筠等同议冗费,以景德较天禧,计所减得十三之上。
时陕西缘边数言军食不给,度支都内钱不足支月奉,章献太后忧之,命吕夷简、鲁宗道、张士逊与谘等经度其事。谘曰:「旧法商人入粟边郡,算茶与犀象、缗钱,为虚实三估,出钱十四文,坐得三司钱百文。」谘请变法以实钱入粟,实钱售茶,三者不得相为轻重。既行而商人果失厚利,怨谤蜂起。谘以疾累请郡,改枢密直学士、知洪州。行数月,而御史台鞫吏王举、句献私商人,多请慈州矾,会计茶法不折虚费钱,妄称增课百万缗,以觊恩赏。谘坐不察夺职。
久之,进给事中、知杭州,复枢密直学士、知永兴军。衣冠子弟恃荫无赖者,谘悉杖之,境内肃然。还,勾当三班院,坐举吏降左谏议大夫。权三司使事,是岁,禁中火,仓卒营造,应办举集。
进尚书礼部侍郎,拜枢密副使。数月,遭父丧,起复,迁户部侍郎、知谏院事。是时榷茶法浸坏,乃诏谘、蔡齐等更议之。谘以前坐变法得罪,固辞,不许。于是复用谘所变法,语具《食货志》。卒,赠右仆射,谥宪成。
谘性明辨,周知世务,其处烦猝,常若闲暇,吏不敢欺。在枢府,专务革滥赏,抑侥幸,人以为称职。无子,以族子为后。
5 高崇文文言文阅读翻译《旧唐书·高崇文传》原文及翻译原文高崇文,其先渤海人。
崇文生幽州,朴厚寡言,少从平卢军。贞元中,随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
五年夏,吐蕃三万寇宁州,崇文率甲士三千救之,战于佛堂原,大破之,死者过半。韩全义入觐,崇文掌行营节度留务,迁兼御史中丞。
十四年,为长武城使,积粟练兵,军声大振。永贞元年冬,刘辟阻兵,朝议讨伐,宰臣杜黄裳以为独任崇文,可以成功。
元和元年春,拜检校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充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统左右神策、奉天麟游诸镇兵以讨辟。时宿将专征者甚众,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大惊。
崇文在长武城,练卒五千,常若寇至。及是,中使至长武,卯时宣命,而辰时出师五千,器用无阙者。
军至兴元,军中有折逆旅之匕箸,斩之以徇。西从阆中入,遂却剑门之师,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遁归。
屯军梓州,因拜崇文为东川节度使。先是,刘辟攻陷东川,擒节度使李康;及崇文克梓州,乃归康求雪己罪,崇文以康败军失守,遂斩之。
城以成都北一百五十里有鹿头山,扼两川之要,辟筑城以守,又连八栅,张掎角之势以拒王师。是日,破贼二万于鹿头城下,大雨如注,不克登,乃止。
明日,又破于万胜堆。堆在鹿头之东,使骁将高霞寓亲鼓,士扳缘而上,矢石如雨;又命敢死士连登,夺其堆,烧其栅,栅中之贼歼焉。
遂据堆下瞰鹿头城,城中人物可数。凡八大战皆大捷,贼摇心矣。
八月,阿跌光颜与崇文约,到行营愆一日。惧诛,乃深入以自赎,故军于鹿头西大河之口,以断贼粮道,贼大骇。
是日,贼绵江栅将李文悦以三千人归顺,寻而鹿头将仇良辅举城降者众二万。辟之男方叔、子婿苏强,先监良辅军,是日械系送京师,降卒投戈面缚者弥十数里,遂长驱而直指成都。
德阳等县城皆镇以重兵,莫不望旗率服,师无留行。辟大惧,以亲兵及逆党卢文若赍重宝西走吐蕃。
吐蕃素受其赂,且将启之。崇文遣高霞寓、郦定进倍道追之,至羊灌田及焉。
辟自投岷江,擒于涌湍之中。西蜀平,乃槛辟送京师伏法。
文若赴水死。王师入成都,介士屯于大逵,军令严肃,珍宝山积,市井不移,无秋毫之犯。
衣冠先是,贼将邢泚以兵二万为鹿头之援,既降又贰,斩之以徇。衣冠陷逆者,皆匍匐衙门请命,崇文条奏全活之。
制授崇文检校司空,兼成都尹,充剑南西川节度、管内度支营田观察处置、统押近界诸蛮,西山八国云南安抚等使。改封南平郡王,食实封三百户,诏刻石纪功于鹿头山下。
崇文不通文字,厌大府案牍谘禀之繁,且以优富之地,无所陈力,乞居塞上以扞边戍,恳疏累上。二年冬,制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州刺史、邠宁庆三州节度观察等使,仍充京西都统。
恃其功而侈心大作,帑藏之富,百工之巧,举而自随,蜀都一罄。以不习朝仪,惮于入觐,优诏令便道之镇。
居三年,大修戎备。元和四年卒,年六十四,废朝三日,赠司徒,谥曰威武,配享宪宗庙庭。
译文高崇文,他的祖先是渤海人。高崇文生于幽州,他淳朴宽厚少话语,年轻时参加过平卢军。
贞元中,跟随韩全义安定长武城,治军很有声望。贞元五年的夏天,三万吐蕃军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披甲的士兵救援宁州,与吐蕃军在佛堂原大战,大败了吐蕃军,使敌方死者超过一半。
韩全义到朝廷去朝见皇帝,崇文便主管行营节度的政务,而后又被任命兼任御史中丞。贞元十四年,崇文担任长武城的使者,囤积粮食勤加练兵,使得军队的名声大大地提高。
永贞元年的冬天,刘辟仗恃着军队造反,朝堂讨论去讨伐他,宰相杜黄裳认为只需任命高崇文去做这件事,便能够办好。元和元年的春天,授给高崇文检校工部尚书的官职,兼任御使大夫,又担任左神策行营节度使,兼任主管左右神策,遵奉天子的命令去游说各镇的军队来讨伐刘辟。
当时经验丰富的专门征讨叛军的将领很多,他们人人都说自己应当被选上,等到皇帝的文稿出来都大大地惊讶了。高崇文在长武城时,训练了五千士兵,平常便严阵以待好像敌人要到了一般。
等到这时,宦官使臣到了长武,卯时宣布命令,高崇文辰时就能率五千军队出发,兵器用品都不缺少。军队到了兴元,军中有损失旅舍食物的行为,高崇文把这些人杀了来巡行示众。
高崇文率军走西边从阆中进入,成功击退剑门的敌军,解了对梓潼的包围,犯上作乱的贼人将领邢泚逃了回去。高崇文把军队驻扎在梓州,朝廷于是授予他官职东川节度使。
在此以前,刘辟攻陷东川,捉住了节度使李康;等到崇文攻克了梓州,于是李辟让李康返回请求能够洗刷自己已犯下的罪过,崇文因为李康使军队打了败仗让东川失守,于是斩杀了他。成都北面一百五十里处有一座鹿头山,据守着两川重要的地方,刘辟修筑城墙来防守,又连接了八座营寨,陈列出互相支援的形势来抵御朝廷的军队。
这一天,高崇文在鹿头城下打败了两万犯上作乱的贼人,雨下得很大,像往下灌一样,没能够成功进入鹿头城,于是中止了进攻。第二天,又在堆打败了千万的敌军取得胜利。
堆在鹿头城的东面,高崇文派遣骁勇的将领高霞寓亲自击鼓,士兵们攀援而上,箭石如雨一般落下;崇文又命令敢死之士连续攀登,终于夺下了堆,烧毁了他们的营寨,营寨中。
6 李崇断案原文李崇任刺史,断狱精审。寿春县苟泰丢失3岁幼子,数年不知所在。偶见在本县赵奉伯家,告于官。两家各言是己子,郡县莫能断。案呈李崇,李崇令二父与儿各在别处,禁经数旬,告与二父曰:“儿暴病已死,可出奔哀。”苟泰闻即号啕,悲不自胜,奉伯则咨嗟而已,殊无痛意。李崇察知后,乃将子还于苟泰,罚奉伯。定州解庆宾、解思安兄弟流入扬州。弟思安逃役,兄诈称其弟被害,借城外之尸伪葬,并使女巫阳氏自云见鬼,诉说思安被害之苦。后庆宾嫁祸于同军兵苏显甫、李盖。苏、李不忍苦刑屈打成招。狱将决断,崇令止之。乃寻根究底,细心审查,终明原委。释苏、李,律庆宾、思安,鞭女巫一百。
寿春县人苟泰有个三岁的儿子,遇到贼丢失了,几年都不知他在哪里。后来在同县的赵奉伯家里出现, 苟泰递诉状告到官府。他们两个人都说那个孩子是自己的儿子,而且都有邻居作证。郡县的官员不等 判夺这件案子。李崇说:“这个很容易就知道真相了。”将两个父亲和儿子分别安置,让他们独处几 十天,然后让人告诉那两个父亲说:“您的儿子生病,已经突然死了。现在您的行动禁制解除了, 回去准备丧事吧。”苟泰听到后嚎啕大哭,悲伤的不能自已。奉伯只是嗟叹就完了,并没有特别哀伤的样子。 李崇知道了,就把儿子还给苟泰,指责奉伯欺诈。奉伯辞罪说:“以前我死了一个儿子,因此以假乱真 认了他。” 又有定州充军的解庆宾兄弟俩因为犯罪都要押到扬州。弟弟思安背着衙役悄悄跑了,庆宾事后怕衙役追 究怪罪,谋划良久,于是认领了城外一具死尸,假装是自己的弟弟被人杀害,将这具尸体运回出殡安葬。 尸体和思安很象,见到的人没有能分辨(不是思安)的。而且有个巫女阳氏自称见到鬼,说思安被害的 痛苦和渴望报仇。庆宾又诬篾怀疑思安是同军的兵士苏显甫,李盖所杀。经过州官审问,二人不能忍受 酷刑,都认罪了。案件就要结案了,李崇对案件有所怀疑而压下了。悄悄的派遣两个在州内无人认识的 人,装作从外面来得。见到庆宾说:“我住的州离这里有三百里,有一个人路过寄宿(我家), 晚上聊天,觉得那个人异样,于是便责问他的行踪。那个人说是充军背着衙役逃跑,姓解字思安。 当时我就要送那人去官府,他请求我说‘我有个哥哥叫庆宾,现在住在扬州相国城内,嫂子姓徐, 如果您放过我,因为这件事的缘故,我哥哥听到了一定会重重谢你,就算耗尽所有的家产也在所不惜。 现在我留在这里做人质,你要是去了没有收获,再将我送官也不晚啊。’因此来拜访您说明来意。 如果您给点钱就放了您弟弟。如果不相信,就去牢里看他吧。”庆宾忧愁的变了脸色,请来人在州内 稍待,马上就准备送他的财物。这个人详细的情形上报,李崇将庆宾抓住审问说:“你弟弟逃跑,为 什么乱人他人的尸体?”庆宾俯首认罪。再来询问李盖两人,他们说自己是被冤枉的。过了几日,思安 也被人抓住。李崇朝那个巫女阳氏来看,鞭打了她一百下。
7 房彦谦传 文言文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1 古文刘羽仲读书
刘羽冲者,沧州人。性孤僻,好讲古制,实迂阔不可行。尝倩董天士画《秋林读书图》,纪厚斋先生题云:“兀坐秋树根,块然无与伍。不知读何书,但见须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谱。”盖规之也。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自谓可将十万。会有土寇,自练乡兵,与之角,大败。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绘图列说于州官,州官使试于一村。沟洫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由是抑郁不自得。
有一个叫刘羽冲的读书人,性格孤僻,好讲古制。一次他偶尔得到一部古代兵书,伏案读了一年,便自称可以统率十万大军。恰好这时有人聚众造反,刘羽冲便训练了一队乡兵前往镇压,结果全队溃败,他本人也差点儿被俘,乡里人责怪他。后来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埋头苦读了一年,又声称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还绘了图形来游说州官。州官让他在一个村子里试验,结果沟渠刚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顺着渠道灌入村庄,村里人险些全被淹死,州官责怪他。从此刘羽冲闷闷不乐,每天总是独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摇头自语道:“古人岂欺我哉?”一直念着这六个字,不久便在抑郁中病死。
2 文言文《狄青奇胜》翻译宝元年间,党项常常侵犯边境。
当时刚刚招募的“万胜军”,还没有经过作战阵法的演习,与敌人作战经常败北。狄青当了将领,有一天,把万胜军的旗帜全部交给虎翼军,让他们出战迎敌。
敌人望见这些旗帜,认为容易对付,全军径直冲过来,结果被虎翼军打败,兵士大概所剩无几了。另一次,狄青在泾原带兵,曾经要以少数兵力抵挡人数众多的敌人,思虑到必须用计谋才能取胜。
事先告诫全军都放下弓箭,一律使用短兵器,传令全军,听到一声钲响就停止前进,听到第二声就严整阵容假装撤退,钲声一停,就高喊着冲向敌人。士兵们都像他要求的那样上阵。
刚一遇敌人,还没有接火,钲声立刻响了起来,士兵们都停止前进;第二次钲声响起,又都撤退。敌人大笑,互相说:“谁说狄青是天使神勇?”当时敌人称狄青为“天使”。
钲声突然停止,士兵们一下子冲向敌人,敌兵阵脚大乱,互相踩踏致死的不计其数。
3 崔沔,字善冲 文言文答案崔沔年,字善冲,唐朝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原籍博陵,今河北安平,进士出身。
崔沔八岁时父亲就死了,从此和母亲相依为命。十三岁时,他妈又得了眼病,于是他变卖了家产,到处为母亲求医问药,但还是没能治好母亲的眼病。崔沔小小年纪,就支撑起了这个家,把母亲伺候的好好的。崔沔家门口有一个水塘,塘边是一条弯弯的小路,住在这里的人每天都从这里经过。一天晚上,母子俩正在吃饭,忽然听见门外有嘈杂的喊声,崔沔急忙跑出去一看,原来,刚才一个小孩摸黑从塘边走过,一不小心掉到水里去了,幸好救的及时才捡了条命。
回到屋里,母亲忽然对崔沔说:沔儿,你明天在屋门前挂一盏灯笼嘛!这里路窄,晚上又黑,人家从这里过很不方便,照起灯笼就不会掉到水里头了。崔沔担心用油要多花钱。妈说:我们节约点就行了。
崔沔是个孝子,当即就依了母亲的意思。第二天,天刚黑的时候,他就在屋门口挂起了一盏灯笼。大家都很感动,知道崔沔家里穷,便你一家我一家,自愿拿出一点油送来。从此再也不会有人掉到水里头了。
崔沔一边种菜糊口,一边发奋读书,后来终于考上了进士。他念念不忘母亲,经常陪着母亲游玩。一天,他们去馆子里吃饭,崔沔拈了菜给母亲吃。母亲吃了问:这是何菜?崔沔说这是高笋,母亲便说:高笋好吃,细滑爽口。
为了让母亲时常能吃到高笋,崔沔后来请人在家门前挖塘栽上了高笋,并在周围栽上果树。崔沔的官越做越大,但始终不忘母亲养育之情。后来母亲去世了,崔沔很伤感。他回到自己简陋的家里为母守孝,塘里遍种高笋,每一年清明总不忘给母亲送上一份高笋,白玉一样的高笋承载着崔沔的拳拳孝心。世人为之钦佩感动的不得了,为了纪念崔沔对母亲的孝心,后人就把这地方取名高笋塘。
崔沔的儿子崔佑甫,后来成为唐德宗李适一朝的贤相;崔沔的孙子崔植也成为唐穆宗李恒一朝的宰相。后人都认为崔沔子孙的富贵,是崔沔的孝心与善行所积下来的福报。
4 《“周恭帝幼冲”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
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
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 ”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
太祖问之,美不敢答。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上曰:“与尔为侄。
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美遂持归。
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
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
靖康之变③,门皆洞开,人得纵观。碑高七八尺,阔四尺余,誓词三行,一云:“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一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一云:“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后建炎间,曹勋自金回,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节选自《宋人轶事汇编》)注①周恭帝:指柴宗训,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周世宗第四子,继位时年仅七岁。
幼冲:年龄幼小。②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在本文中与“太祖”“点检(官职)”均指赵匡胤。
③靖康之变:靖康二年四月,金军攻破东京,在城内搜刮数日,掳徽宗、钦宗二帝和后妃、皇子、宗室、贵卿等数千人后北撤,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北宋灭亡。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旌其忠于所事 旌:表扬、表彰。
B太祖顾问普等 顾:故意。 C因敕有司 敕:命令。
D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殛:诛杀。3下列句子中,全部体现宋太祖对柴氏子孙体恤有加的一组是(3分)( ) ②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③与尔为侄。
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④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⑤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⑥太上寄语,祖宗誓碑在太庙,恐今天子不及知云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太祖虽然受到将士们的爱戴,但一听到要立他为天子还是感到心慌而拿不定主意,结果被他的姐姐训斥了一通。
B宋太祖相当理性地处理陈桥事变后的问题,如对当初那个不让他过关的陈桥守门者进行封官,以表彰他能忠于职守。 C在对待柴世宗儿子的问题上,宋太祖在杀与不杀的矛盾中最后听从了潘美的意见,从而保留了柴氏的血脉。
“听从了潘美的意见”的说法有误,不杀柴世宗的儿子是宋太祖自己的意见。)D由于宋太祖对誓碑的严格管理,因而除了天子外,即使朝中大臣以及皇帝的近侍也不知道誓碑上所镌刻的内容。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3分)译:(2)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
(3分)译:。
5 房彦谦传 文言文房彦谦 〔隋〕字孝冲,清河东武城(今山东武城西)人,玄龄父。
大业(六o五至六一六)时为泾阳令,谥定伯。善草隶。
《北史本传》 房彦谦,字孝冲,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谌,仕燕太尉掾,随慕容氏迁于齐,子孙因家焉。世为著姓。
高祖法寿,魏青、冀二州刺史,壮武侯。曾祖伯祖,齐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并世袭爵壮武侯。父熊,释褐州主簿,行清河、广川二郡守。
彦谦早孤,不识父,为母兄之所鞠养。长兄彦询,雅有清鉴,以彦谦天性颖悟,每奇之,亲教读书。
年七岁,诵数万言,为宗党所异。十五,出后叔父子贞,事所继母,有逾本生,子贞哀之,抚养甚厚。
后丁所继母忧,勺饮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乐陵太守豹,竭尽心力,每四时珍果,口弗先尝。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终礼,宗从取则焉。其后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
解属文,工草隶,雅有词辩,风概高人。年十八,属广宁王孝珩为齐州刺史,辟为主簿。
时禁网疏阔,州郡之职,尤多纵弛,及彦谦在职,清简守法,州境肃然,莫不敬惮。及周师入邺,齐主东奔,以彦谦为齐州治中。
彦谦痛本朝倾覆,将纠率忠义,潜谋匡辅。事不果而止。
齐亡,归于家。周帝遣柱国辛遵为齐州刺史,为贼帅辅带剑所执。
彦谦以书谕之,带剑惭惧。送遵还州,诸贼并各归首。
及高祖受禅之后,遂优游乡曲,誓无仕心。 开皇七年,刺史韦艺固荐之,不得已而应命。
吏部尚书卢恺一见重之,擢授承奉郎,俄迁监察御史。后属陈平,奉诏安抚泉、括等十州,以衔命称旨,赐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袭,奴婢七口。
迁秦州总管录事参军。尝因朝集,时左仆射高颎定考课,彦谦谓颎曰:“书称三载考绩,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贬无亏,便是进必得贤,退皆不肖,如或舛谬,法乃虚设。比见诸州考校,执见不同,进退多少,参差不类。
况复爱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谄巧官,翻居上等,直为真伪混淆,是非瞀乱。宰贵既不精练,斟酌取舍,曾经驱使者,多以蒙识获成,未历台省者,皆为不知被退。
又四方悬远,难可详悉,唯量准人数,半破半成。徒计官员之少多,莫顾善恶之众寡,欲求允当,其道无由。
明公鉴达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无阿枉,脱有前件数事,未审何以裁之?唯愿远布耳目,精加采访,褒秋毫之善,贬纤介之恶,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标奖贤能。”词气侃然,观者属目。
颎为之动容,深见嗟赏。因历问河西、陇右官人景行,彦谦对之如响,颎顾谓诸州总管、刺史曰:“与公言,不如独与秦州考使语。”
后数日,颎言于上,上弗能用。以秩满,迁长葛令,甚有惠化,百姓号为慈父。
仁寿中,上令持节使者巡行州县,察长吏能不,以彦谦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马。吏民号哭相谓曰:“房明府今去,吾属何用生为!” 其后百姓思之,立碑颂德。
鄀州久无刺史,州务皆归彦谦,名有异政。 内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显,所与交结,皆海内名贤。
重彦谦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总管,辞翰往来,交错道路。炀帝嗣位,道衡转牧番州,路经彦谦所,留连数日,屑涕而别。
黄门侍郎张衡,亦与彦谦相善。于时帝营东都,穷极侈丽,天下失望。
又汉王构逆,罹罪者多,彦谦见衡当途而不能匡救,以书谕之曰:窃闻赏者所以劝善,刑者所以惩恶,故疏贱之人,有善必赏,尊贵之戚,犯恶必刑,未有罚则避亲,赏则遗贱者也。今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恶之间,上达本朝,慑惮宪章,不敢怠慢。
国家祗承灵命,作民父母,刑赏曲直,升闻于天,夤畏照临,亦宜谨肃。故文王云:“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论,虽州国有殊,高下悬邈,然忧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并州畔逆,须有甄明。
若杨谅实以诏命不通,虑宗社危逼,征兵聚众,非为干纪,则当原其本情,议其刑罚,上副圣主友于之意,下晓愚民疑惑之心;若审知内外无虞,嗣后纂统,而好乱乐祸,妄有觊觎,则管、蔡之诛,当在于谅,同恶相济,无所逃罪,枭悬孥戮,国有常刑。其间乃有情非协同,力不自固,或被拥逼,沦陷凶威,遂使籍没流移,恐为冤滥。
恢恢天网,岂其然乎?罪疑从轻,斯义安在?昔叔向置鬻狱之死,晋国所嘉,释之断犯跸之刑,汉文称善。羊舌宁不爱弟,廷尉非苟违君,但以执法无私,不容轻重。
且圣人大宝,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项籍之骁勇,伊尹、霍光之权势,李老、孔丘之才智,吕望、孙武之兵术,吴、楚连磐石之据,产、禄承母后之基,不应历运之兆,终无帝王之位。
况乎蕞尔一隅,蜂扇蚁聚,杨谅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凭陵畿甸,觊幸非望者哉!开辟以降,书契云及,帝皇之迹,可得而详。自非积德累仁,丰功厚利,孰能道洽幽显,义感灵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显,履冰在念,御朽竞怀。
逮叔世骄荒,曾无戒惧,肆于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载,请略陈之。 襄者齐、陈二国,并居大位,自谓与天地合德,日月齐明,罔念忧虞,不恤刑政。
近臣怀宠,称善而隐恶,史官曲笔,掩瑕而录美。是以民庶呼嗟,终闭塞于视听,公卿虚誉,日敷陈于左右。
法网严密,刑辟日多,徭役烦兴,老幼疲苦。 昔郑有子产。
6 甄冲的文言文翻译不知你要的是不是《甄冲拒婚记》这篇的翻译,供你参考。资料来自“书摘天下”
《甄冲拒婚记》全文翻译
甄冲字叔让,中山县人,到云社去上任当县令还没走到惠怀县,忽然有个人来通报说:“社郎一会就到”社郎很年轻英俊,坐下问过寒暖以后说:“家父见过您,对您十分敬慕,想高攀您,打算把我妹妹许配给您先让我来表达一下他的这个心意”甄冲惊讶地说:“我这么大岁数,而且有妻室,这话从何说起?”社郎又说;“我妹妹正值芳龄,且美貌无双,一定要选一个最好的配偶,你何必拒绝我呢?”甄冲说:“我是个老翁,现在有夫人,怎么能做这种违反礼制不合情理的事呢?”两个人反复争辩了几次,甄冲一点也没有动心社郎脸上现出怒色,说:“我父亲会亲自来,恐怕你就不能违命了吧”
社郎刚一走,就见两岸有些戴头巾的人拿着马鞭,排列着队伍,随从很多,不一会儿,社公到了仪仗侍卫像王侯,坐着马车,后面伞盖帐帘还遮着好几辆车女郎乘着四望车(四面有窗口可以观望),车前后有几十幅锦绣的步障,有八个使女卫侍在车前,衣服华贵世所罕见接着就在甄冲附近的河岸上搭起了帐幕,铺开草席土地神社公下了车,曲膝坐在一张齐膝的矮桌前,坐着白色毛织的坐褥,旁边是玉质痰盂,玳瑁甲壳做成的手巾笼,手持白色的拂尘女郎退在东岸,黄门(宦官们)侍卫拿着白拂尘站在车旁,婢女们站在车前土地神引领着辅佐的官员,叫他们在前面坐,官员正好有六十人,然后命演奏音乐,乐器全都像是琉璃制成的。
土地神社公对甄冲说:“我有个丑陋的女儿,我心里特别喜欢她因为你品貌俱佳,企望和你结亲高攀刚才我已经派小儿向你完全表达了我的心意。”
甄冲说:“我已经年迈衰老了,而且已有家室,儿子也快长大成人了承蒙你看重,即使贪图这门亲事,我也不敢从命”
社公又说:“我女儿只有二十岁,姿容颇佳,品德俱备现在就在东边岸上,希望你不要再推辞,赶快行大礼成婚吧”
甄冲拒绝变得越来越坚决了,认为这些人一定是妖魔,就拔出刀来横放在膝上,用拼死的方式来抗拒他们,不再跟土地神说话社公大怒,下令召来了两只三色斑纹的老虎,虎张开血盆大口狂吼,咆哮声震天动地,径直向着甄冲扑上来像这样上下窜跳扑腾了几十次,双方相持到天亮,土地神社公不能把甄冲怎么样,就走了
(节选自《唐前传奇笺释》,名家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7 文言文 曹冲智救库吏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 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编辑本段翻译
曹操的一副马鞍,放在马厩中被老鼠咬了个洞,管马房的小厮害怕曹操怪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但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曹冲知道后,就对他说:“等待三天,然后再去自首。” 曹冲于是用刀戳破(自己的)单衣,弄得像是被老鼠咬坏的一样,装出极不痛快的样子,来到曹操跟前。曹操看到儿子的失意神色,觉得奇怪,就问他有什么心事。曹冲回答说:“世上的人们都说,谁的衣服让老鼠咬了,谁就不吉利。昨晚我的衣服被老鼠咬破了,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曹操一听,笑着安慰他说:“好孩子,这都是些无稽之谈,不要信它。别再为这事苦恼了。” 一会儿,马房小厮进来向曹操报告马鞍被老鼠咬坏的事,曹操笑着说:“我儿子的衣服就在身边,尚且被咬坏,何况是悬在梁柱上呢?”他丝毫不加追究。
编辑本段注释
①太祖:指曹操。 ②啮:咬。 ③议欲面缚首罪:(他们)商量,把自己捆绑起来,当面(向曹操)自首请罪。仪,商议,商量;面,当面;首罪,自首请罪。 ④犹惧不免:还是害怕不能免除(罪责)。 ⑤自归:自首。 ⑥穿:戳。 ⑦谬为失意:谎称内心有不快活的事。谬,谎称,撒谎说;失意,内心有不快活的事。 ⑧见:被。 ⑨是以忧戚:因此悲伤。是以,因此;忧戚,悲伤。 ⑩妄:胡乱。 ⒒闻:上报。 ⒓县(xuán):同“悬”,悬挂。 13冲:指曹冲。 14一无所问:丝毫不加追究
8 文言文《丁一世》的翻译丁一士
原文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虞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上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田侯松岩于滦阳买一劳山杖,自题诗曰:“月夕花晨伴我行,路当坦处亦防倾,敢因恃尔心无虑,便向崎岖步不平。”斯真阅历之言,可贵而佩者矣。 《阅微草堂笔记》纪昀(纪晓岚)
翻译
乡里有个叫丁一士的人,强壮敏捷很有力气,兼会格斗、轻功的武艺。两三丈的高度,可以轻松跃上;两三丈宽的距离,也可以轻松越过。我小时候,还见过他。曾请求看他的本领。他让我站在过道里,我面向前门,他先站到门前外面对着,等我转过身子面向后门时,他已经站到后门外面对着我了。像这样反复了七、八次,原来(在我转身的时候,)他一跳就飞过屋顶了。后来,他路过杜林镇,遇到一位朋友,请他到桥旁酒店中喝酒。酒喝足了,他们站在河边眺望。朋友对他说:“你能跳过这条河吗?”丁一士应声一耸身就跃过去了。朋友招呼他回来,他又应声跳过来。可是,脚刚刚到岸边,不料河岸已经快崩毁了,靠近水的陡直地方斯开了一条裂纹。丁一士没有看到,不小心踏在它上面,河岸崩裂了二尺多,于是随着崩倒的河岸掉到河里,顺流冲走了。他素来不熟悉水性,只能从波涛中间窜起几尺高,只会直上直下窜动而不能游向岸边,仍旧掉到河中。如此跳跃多次,气力用完了。终于淹死在河里。天下的祸患没有什么比恃强逞能更大的。依仗钱财的人最终因为钱财而失败,依仗势力的人因为势力倒霉,依仗智谋的最终因为智谋倒霉,依仗气力的最终也因勇气力量而死。这是因为一旦有所凭仗,就会敢于涉险的缘故。我的朋友田侯,字松岩,曾在滦阳买了一支登山用的崂山杖,自己在上面题写了一首这样的诗:花前月下你曾陪我处处走遍,路途坦荡也应提防不要失脚,岂敢因为有你就无所顾虑,故意涉足崎岖不平之地呢?这真是有历经世事之人的说出的至理,应该重视而时时谨记/佩服啊!(这真是具有社会经验的话,可以贯穿成链条挂带在身边,永记不忘的啊)。
9 范忠贞传文言文翻译范承谟是大学士范文程次子,十七岁时被选为侍卫。1652年(顺治九年),范承谟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予弘文院编修。后累迁至秘书院学士。
巡抚浙江
1668年(康熙七年),范承谟担任浙江巡抚。当时,清朝建国不久,百姓尚未完全恢复生产,浙东的宁波、金华等地荒地非常多。浙闽总督赵廷臣上疏朝廷,请求免除赋税,康熙帝便命范承谟实地勘察。
经过考察后,范承谟上疏,请求免除荒田及水冲田地的赋税,共计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多亩。
1669年(康熙八年),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绍兴府都因水灾导致饥荒。范承谟便拿出布政使库银八万两,到湖广购买米粮,以平抑浙江粮价,救活灾民无数。后来,范承谟又上疏道:“漕米改折,每石折银一两。明年麦熟后,再补征白粮,以三年为限。重灾区依例加以免除。”康熙帝批准。
1671年(康熙十年),范承谟因病请求解职,被召回京师。浙闽总督刘兆麒、浙江提督塞白理上疏,表示浙江百姓纷纷请求让范承谟留任。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也上表道:“范承谟担任巡抚三年,爱民如子,查办贪墨,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帝便命范承谟留任浙江巡抚。
1672年(康熙十一年),范承谟上疏,提到湖州、嘉兴二府的白粮加耗有多有少,请求每石以四斗五升为限,又请求免除温州、台州二卫在康熙九年以前未交的赋税以及石门、平阳没有交足的轻赍月粮。康熙帝将这些奏疏都交付户部,命户部讨论施行。
遭到囚禁
同年十月,范承谟被擢升为福建总督,并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他上表推辞,没有获得同意,便请求入觐。1673年(康熙十二年)七月,范承谟到达京师,并入宫奏对。当时,他患病尚未痊愈,康熙帝命御医诊视,又赐药物。病势稍好,范承谟便赶赴福建,并将总督驻地由漳州迁到福州。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三藩之乱爆发。范承谟察觉到靖南王耿精忠有反心,便上表朝廷,请求暂缓裁兵,又打算巡视边海,征调兵马防御。不料,范承谟的行动尚未实施,耿精忠便已叛变。耿精忠声称有海盗犯境,请范承谟前去商议。
当时,福建巡抚刘秉政依附耿精忠,也催促范承谟前去。范承谟知道事情有变,拒绝侍从护卫,孤身前往。耿精忠的党羽拔刀威胁,范承谟挺身向前,骂不绝口。耿精忠素来忌惮范承谟的威望,害怕杀了他会激怒百姓,便把他囚禁在土室中,并给他戴上刑具。他绝食八日(一说十日),却不能死。
后来,耿精忠派刘秉政前去劝降。刘秉政见到范承谟,一边前进一边作揖。范承谟命人将他扶下床,奋力将刘秉政踢倒在地,大骂道:“众反贼当受朝廷诛杀,我先夺你魂魄。”
遇害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军攻克仙霞关,耿精忠打算投降。他找寻托词以求免死,又怕范承谟暴露他的罪行。十六日,耿精忠命人逼范承谟自缢。范承谟的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等五十三人同时遇害。
范承谟临死之时,戴上御赐冠帽,整理衣袍,向着皇宫的方向九叩首,然后从容自尽。叛党将范承谟的尸身焚烧,弃于野外。后来,泰宁人许鼎深夜收敛他的遗骸,加以隐藏。
1677年(康熙十六年),许鼎将范承谟的遗骸送往京师。康熙帝命内大臣侍卫出迎,追赠他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赐谥忠贞,并亲自书写碑文赏赐给他的家眷。1680年(康熙十九年),耿精忠伏诛,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其肉祭奠父亲。后来,福建百姓请求为范承谟建造祠堂,康熙帝便亲自书写“忠贞炳日”的匾额。
法医秦明快要播了,秦明竟然也入狱了,这让看电视剧的观众也为之担心,秦明这样一个完美的人设竟然也有着自己的缺点,这让电视剧多了很多可看性,那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原因吧。
《法医秦明》是改编自法医秦明文学作品《第十一根手指》的悬疑刑侦网络剧,由搜狐视频和博集天卷影业联合出品,徐昂执导,张若昀、焦俊艳、李现等联袂主演。该剧讲述了身为法医的秦明与刑警队长林涛、实习生赵大宝一起破获了一个又一个案子的故事。
法医秦明秦明为什么会入狱
可以从曝光的资料得知,秦明在剧中有着被反派所掌握的弱点,对于反派而言,秦明有自己的仇要报,而秦明是否会因为这样而陷入反派的陷阱中呢当然主角光环笼罩下的主角肯定可以摆脱这样的尴尬。
法医秦明秦明抓住李大狗了吗
在原小说中有着真相大白的尾声以及来自恶魔自白的番外,本着邪不胜正的原理,李大狗虽然比较狡猾但最终仍是难逃法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张若昀敬重法医职业
法医做为荧屏上的稀缺题材,对主创来说无疑是一次全新尝试。张若昀坦言:“这个角色让我更尊敬法医这个职业了。”而在出演秦明之前,张若昀就曾向很多老法医请教,和剧中原版人物秦明也一直保持着微信“神交”。“我听了很多老法医的故事,有很多法医因为家庭传统的偏见不让他们抱小孩,甚至很多自己的孩子从出世到长大他们都没抱过,会很害怕和人握手,被人误解、被人嫌弃,这个行业的苦是很多人无法想象到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