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好故事 | 细说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了什么?

科学好故事 | 细说白垩纪末期大灭绝:小行星撞击地球后发生了什么?,第1张

作者:古明地恋

本篇是关于白垩纪大灭绝,你想知道又找不到的内容。

小行星以哪个方向,何等速度,怎样能量撞上地球?小行星是什么质地?陨石坑有多大?炸毁四分之一地球的冲击波?波及全球的大火?57级大的狂风?11级地震和300米高的海啸?撞击冬天持续了多久?恐龙,沧龙,翼龙,菊石在撞击后生活了多久?相信这篇文章会解决你对白垩纪末大灭绝的许多好奇。

序:撞击理论

20世纪70年代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个科学团队,一个戴着眼镜的核物理诺贝尔奖获得者: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斯,提出了一个理论。在《地球的沉积物》一书中,他提出在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界线存在异常高的铱含量,而这种重金属很少出现于地球表面,却在陨石中十分普遍。由此,一颗小行星造成恐龙的灭绝的主张被提出。

科学家们起初对此表示怀疑。在此之前,假说通常认为火山或冰川是造成这场大灭绝的主要原因。然而,在100多个出现白垩纪灭绝遗迹的地方都发现了大量的铱,支持了阿尔瓦雷斯的观点。那么,这个理论被承认的最后一步,就是找到这个陨石坑了。

为此,阿尔瓦雷斯团队在地球上孜孜不倦地寻找一个符合他们要求的谷地。1990年6月,就在阿尔瓦雷斯发表声明的20年后,地质学家们在墨西哥希克苏鲁伯镇附近的尤卡坦半岛北角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陨石坑,这个陨石坑因此得名为“希克苏鲁伯陨石坑”。

通过对这个陨石坑和其他遗迹的分析,我们得以还原66043百万年前浩劫发生的那一刻,以及紧随其后数十年的情景。

Stage1:撞击前夕

白垩纪末期全球持续变冷,海平面下降。晚白垩世海拔高峰值为50-70米,随之而来的是坎帕——马斯特里赫特阶长期的跌落。在早白垩纪—中白垩纪,一片浅海:著名的“西部内陆海道”覆盖着北美洲的中西部地区,但因为持续板块运动形成落基山,导致大陆的拉伸和断裂,覆盖的海水撤退。到了灭绝前夕,内陆海道仅剩一狭窄延伸的小片区域。而到了古近纪,仅余其中被称为炮弹海(Cannonball Sea)的一小片残余。

白垩纪末期,印度西部下方发生了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发生在C30n(地层名),第二次发生在C29r(地层名),第三次发生在C29n(地层名)。第二阶段可能开始于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边界之前约40万年,为最大的一次并形成了高达80%体积的德干地盾。德干火山相关的全球气候变化,很可能与白垩纪-古近纪界线标志性的大灭绝有关——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

无论如何,德干火山作用可能在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大灭绝事件之前200 kyr(1kyr=1000年)造成了地表海洋酸化,尤其影响了带有钙质外壳的生物——有孔虫,颗石藻和菊石。岩石中的化石记录证明,在希克苏鲁伯陨石撞击之前,海洋无脊椎动物的物种数就已经在逐渐减少。在灭绝前夕,平旋菊石已经从浅海区域消失,仅存少量快速游动类型分布于远洋海域。

也有文章表明,德干火山带来的热量反而从撞击后的长期冬天救回了一些生命。

Stage2:撞击瞬间(撞击10分钟内)

66043百万年前,小行星以60度的水平倾角,自东北方向撞向地球。

这次撞击留下了直径近300公里的撞击坑,表明其可能是自40亿年前早期撞击结束以来,在太阳系内部产生的最大的撞击结构之一。

结果表明,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瞬时直径(D)的合理估算值约为170士25 km。由此计算和实验得出的陨石坑尺度关系表明,撞击事件的深度在17~20公里之间,瞬时陨石坑的深度在45~60公里之间。直径约300公里的希克苏鲁伯多环盆地记录了近40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以来太阳内部最大的碰撞之一。在经过充分研究的内行星和卫星表面上,唯一被发现的大小与之相当的盆地是金星上直径280公里的米德盆地。自从大约10亿年前多细胞生命的发展以来,地球可能还没有经历过如此规模的另一次冲击。

这颗小行星由碳酸盐(方解石)和蒸发岩(硬石膏)组成,有75英里(约12km)宽,一颗小行星的撞击所需直径约为12公里,时速约为普通速度20公里/秒;彗星所需的直径范围在10-14公里,撞击速度要提升到50公里/秒。这个速度大概相当于子弹速度的20倍~50倍,释放的能量比目前测试过的最大核弹爆炸能量的100万倍还要大。

小行星着陆的位置——希克苏鲁伯,在撞击当天是覆盖着数米深海水的浅海。在撞击的刹那,地表物质便被冲击波掀起,产生巨大的羽流。热量使海水瞬时蒸发,膨胀的羽流便最初主要由浅海被蒸发的水蒸气构成。羽流直冲云霄,巨大的混合在内部进行,在撞击地上方形成一个烟囱状的,含有各种来源于浅海,沉积层,生物体,以及后来陨石破裂的弹射体的烟柱。物质以每秒几公里的速度从羽流的下部被抛到上部,稍后,烟柱开始水平膨胀。

在撞击后大约30秒后,陨石坑大约达到了三分之一的瞬态大小,而羽流已经超出了平流层(离地表10km至50km),继续扩展,水平上达到了撞击坑大小的3倍。

小行星只有微不足道的弹丸部分在撞击口外膨胀。撞击表面后,小行星并没有立即碎裂,而是砸碎地壳,钻入上地幔,在瞬间在地底形成了大约100公里直径的瞬时空腔。小行星钻入地底深度深达30-40千米(有文章表示可达70km深)。

紧接着,巨大的海啸席卷了墨西哥湾,撞击附近的海岸线,并且辐射,穿越原加勒比海和大西洋盆地。海啸在墨西哥湾沿岸发生时高达100到300米,横冲直撞冲进300公里外的内陆,并将海底沉积物冲到海底深处500米。

撞击事件同时产生了辐射整个北美洲的爆炸冲击波,在冲击地附近引发超过每小时1000公里的56级大狂风(地球上最大的风级17级,为200-220km/h,风速高时20km/h为一级),冲刷土壤,撕碎植物和任何生活在附近的生物。直径约为3000公里的地区被空中爆炸破坏。(PS:地球半径 6371012Km,爆炸波及长度相当于地球的四分之一)。

从火山口升起的烟羽温度超过10000摄氏度,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2倍,在距离1500 - 4000公里以内引发巨大火灾。如此高的温度对生活在这个范围内的动物来说是毁灭性的。热脉冲相对较短,只持续了5-10分钟,所以有些生物如果受到庇护,就能逃脱这种特殊的影响。当撞击喷出物落下时,产生的熔岩火雨持续了3 - 4天。

撞击还生产了破坏臭氧的氯和溴。超过5个数量级的,混合了溴和其他反应物的氯注入到同温层,比破坏今天的臭氧层所需要的还要多。大气中产生的氮化物也具有破坏臭氧的能力。对臭氧层的影响可能持续了好几年。

Stage3:火焰地球

陆地灭绝模式(数小时——数天)

第一个小时后,撞击引发的>11级的地震和可达300米高的巨大海啸是主要的作用,也即所谓的“火球阶段”。这次撞击引爆了数万吨的岩石,还令小行星的残留物被冲击到了大气层,其中某些元素进入了轨道,而其余部分变成密集燃烧着的流星返回地面,包括由更大的喷出物回流而产生的强烈的热脉冲,造成全球森林大火。红外光谱表明,喷出物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可能导致了短期大面积的大气变暖,地面温度上升引起树木自燃,在撞击后的数周内烧掉了地球上半数以上的植被。

火灾可能从北美南部生成,但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界线上的全球岩屑层足以表明整个陆地生物圈都被烧毁了。初步模拟表明,喷出物重返大气层会引起全球红外(IR)脉冲足以在希克苏鲁伯撞击几小时内引发全球大火。大火假设解释了北美古新世早期的陆地生存模式,因为所有幸存的物种都必须在地下或水中躲避高温和火焰。一些地区比较幸运,在撞击发生时,现场被积水覆盖,成为美洲陆地上少数未被烧焦的地区,留下了缺乏木炭和存在未烧焦的有机物的遗址。

全球野火将大部分陆地生态系统化为灰烬,从而导致动物大量死亡。在短期内,北美的昆虫似乎消失了,因为北达科他州化石记录中的树叶被昆虫破坏的频率急剧下降。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昆虫是否直接死于撞击事件的高温火焰,或是因为它们的寄主植物被杀死而死亡。有穴居特性的类群,如哺乳动物,可以为它们提供免遭最初数分钟内高温的庇护,从而免于灭绝。

随着植物和地表有机碳的燃烧,大量的二氧化碳,CH4和H2O被排放到空气中,其中一些气体是直接来自于小行星(碳酸盐),而其余来自地球本身。撞击产生了总体积约8万立方千米的喷出物,包括从350亿吨到3500亿吨二氧化碳,40亿吨到560亿吨的硫,以及200亿吨到1400亿吨的水蒸气。

撞击事件改变了全球的环境,即使不是持续1000年,至少也会持续几年。

硫化合物可能是最多的注入平流层的重要气候活跃气体。这次撞击释放的硫的数量比任何已知的火山喷发都要高几个数量级,而喷发的水足以对地球气候产生突然而重大的扰动。

喷出物在撞击之后造成了高层大气的强烈升温,而这种作用可能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几个小时后,硫酸盐连续形成,并保持于平流层中,与水蒸气反应生成产生稳定,长寿命的硫酸盐气溶胶。气溶胶通过吸收长波辐射打乱了平流层的热状态,冷却地球表面,显著扰乱全球多年来的气候,大气环流因此中断了好几年。

酸雨是撞击事件的二次产物。在撞击之后,这场雨可能下了几天,几个月到几年。首先是大气受到撞击事件的冲击加热,产生硝酸雨。这次撞击事件产生了约为1 10^15摩尔的硝酸酸雨,另一个约为3 10^15 mol的硝酸可能是由冲击产生的森林大火产生,而硫酸则是由小行星本身及其后的熔岩,森林火灾引起。

硫酸雨和硝酸雨的结合也不足以使海洋盆地酸化,但它在浅水或缓冲差的河口和大陆上的影响是复杂的。即使所有的硫在撞击中被释放出来,海洋表面的海水酸化也似乎不太可能引发海洋生物的大规模灭绝,但另一方面,在陆地和附近浅水环境的生物如果土壤不肥沃,无力缓冲地下水的酸化,酸雨的后果可能很严重。

Stage4:寒冷地球

水域及陆地灭绝模式(几天—两年)

在最初几天的高温和燃烧后,火焰趋于平静,但更大的危机即将到来。

撞击产生的气溶胶和撞击后产生的烟灰和硫酸盐反射高层大气中的太阳光,从而直接给地球降温;以及森林大火燃烧有机质化石的有机烟雾吸收短波辐射,阻止阳光到达地表,导致地表温度下降,暂时抑制光合作用,引起陆地和海洋食物网的全球崩溃。

阳光减少到20%,大概就是这个感觉。PS,矛形小箭石是“中生代最后的游泳动物群落”的主要(唯一)游泳成员。

模型模拟表明,阳光到达地球表面的数量可能仅剩约20%,这意味着能源供应将减少约300 W·m ^– 2,导致全球范围短期内表面温度的严重下降。在短时间内,地球温度下降了几度到几十度。由此产生的温差可能在相对温暖的海洋和寒冷的大气之间引发大风暴和飓风,增加了尘埃飘散在大气中的时间。

海陆温度分布不均会引起风,而风又增加了尘埃的滞留时间。

几个月到几十年后,大气稳定下来,灰尘开始像雨点一样落下,并在沉积环境中积累起来。这包括全球公认的小行星衍生的微量元素铂族元素(PGE),如铱的峰。比起粉尘,硫酸盐对环境的影响更大。气溶胶的作用会导致数十年的较低海温,即使在大部分尘埃已经从大气中清除之后。

水生环境被水保护,得以免受热量和火的影响,但海洋环境和淡水环境仍然显示出巨大规模的灭绝。

在几个月到几年的一段时间,可能是最少6个月的黑暗期内,撞击冬季便导致了全球范围内浮游植物的大规模死亡。因为水生生态系统与陆地环境不同,强烈依赖于日常光合作用的输出自 养生 物,浮游植物的损失很可能造成水生生态系统灾难性的死亡和灭绝。水生生态系统中灭绝的其他潜在原因包括环境温度和缺氧由于缺乏光合作用的氧气。

在海洋中,受到酸雨和光照的影响,具有钙质外壳的成岩生物颗石藻和浮游有孔虫在碰撞边界崩溃了。直到古新世最初的丹尼阶,它们的丰度仍然很低。流向海底的有机碎屑也急剧减少,在撞击后大约3myr(1 myr=1百万年)仍没有恢复。由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边界的浮游生物支撑的海洋物种灭绝率最高。

菊石,古生代和中生代最多样化和最丰富的浮游生物捕食者连同以它们为食的巨型沧龙,蛇颈龙和上龙灭绝。随后的古近纪,鱼类向它们曾经占据的生态位扩张。

软骨鱼类失去了大约20%的科,而硬骨鱼失去了大约10%的科。两栖动物几乎没有科层面上的灭绝。所有六个白垩纪晚期海龟科幸存下来。

光合作用的缓慢恢复意味着饥饿是导致海洋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海洋物种的灭绝率在远洋物种中更高,因为远洋生物几乎完全依赖浮游植物。而底栖生物有更强的抵抗饥饿的能力,而海底的死亡生物量又被消耗在以尸体为基础的食物链。光共生(zooxanthellate)珊瑚受到大灭绝的影响比偶氮黄藻珊瑚更高。

多细胞变温动物(“冷血动物”)的耐饥能力是体型大小的一个函数(图1:Peters [1983,p 。 42];(Hemmingsen[1960]收集的原始数据)。小型无脊椎动物(10磅至10毫克),包括浮游动物而有些底栖无脊椎动物,生存时间为8—20天。大型无脊椎动物(100克到1公斤)等大型动物,如甲壳纲动物,大型贻贝和许多其他大型底栖动物的生存时间超出了估计的恢复区间的下界6个月;而最大的变温动物,包括特别大的无脊椎头足类,大型鱼类和水生爬行动物 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可以生存1到3年。然而,快速自由游动的上龙和沧龙可能是具有较高代谢率的恒温动物,更容易饿死。

因为耐饥性高,灭绝反而促进了某些海洋生物群体的生存,例如腕足类。在中生代海洋动物群中,腕足类成为了一个次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撤退到冷水区,远离温暖和食物丰富的近海。对寒冷的适应可能提高了它们在撞击冬季的生存能力。腕足类以浮游植物,细菌、有机碎屑和有机分子为食。它们可能已经适应了食物匮乏环境中的生活,因此数量在灭绝前后于新泽西州和丹麦相对增加。

在海洋里,阳光消失了至少6个月,光合作用可能被抑制了2年之久,但浮游植物此后生产迅速恢复。然而,浮游动物会在撞击后4个月内死于饥饿,因此,完整的食物网并没有在光照重新回归时立即再生。浮游植物在光照恢复后立刻恢复,但被饿死的浮游动物的缓慢恢复可能还有更长的路要走,延缓了生态系统中所有其他动物的恢复。

体型巨大的马斯特里赫特浮游鱼类(>长5米,>重400公斤)可能以浮游动物和磷虾为食,而不是浮游植物。它们庞大的体型可以让它们在两年的撞击冬季存活下来,活到阳光回来,浮游植物在表层水体中反弹的时候。然而,他们并不能等到足够的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和磷虾的恢复。

这类滤食动物中,菊石是最主要的受害者。大型的aptychoporan ammonites(一种菊石名)生活在马斯特里赫特晚期(Olivero and Zinsmeister)体腔约11米长,估计大小这只活的动物重约6公斤,拥有2年左右的饥饿生存极限,但菊石具有浮游营养性的幼虫,需要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因此最终受到浮游动物损失的影响而灭绝。相反,蛸类和鹦鹉螺的幼体是非浮游营养性的,它携带一个卵黄袋,为幼虫提供一个自给营养来源。同样,一些心海胆等(spatangoid)棘皮动物进化出非浮游性的幼虫,因此两者都越过了灭绝。

淡水环境也与陆地同样受到了高温的影响,但水庇护了它们。只有顶端几厘米左右的水体会受到热量的影响,而微小的影响将在几周内完全消散。

撞击产生的能量爆发和随后的火灾可能会烧掉所有暴露的碳,但库存的地下有机碳可以以微粒或溶解的形式运输到淡水生态系统。当然,内陆水域的死亡率同样很高,但灭绝的比例却低于海洋环境,可能是由于淡水类群具有更好的休眠能力,以及河水通过快速流动来抵消氧气需求的曝气效率更高。在温度适中的条件下,地下水提供了丰富的热容,抵消了一部分高温和降温的影响。

几乎所有的淡水科都只有少量的灭绝,与陆地或海洋相反。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Pg)界线淡水鲨鱼科没有灭绝,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灭绝率增加,直至45%在开阔的海洋。

马斯特里赫特的10个鳄类科中,有5个海洋科灭绝了,四个淡水科幸存下来,没有淡水科灭绝。甚至生活在淡水中的幼体也能在K-Pg边界生存下来,如离龙目 (包括鳄龙champsosaurs)一直延续到中新世。在淡水中,大型爬行动物(鳄类动物,离龙目,海龟)可能大到足以抵御因饥饿而灭绝。较小的脊椎动物,包括不到一公斤的鱼类和两栖动物就必须依靠其他的生存机制,特别是休眠。幸存的海洋浮游生物,例如甲藻,通常具有形成休眠体的能力,而灭绝率高的浮游生物,如有孔虫类和颗石藻通常缺乏休眠阶段。

此外,以碎屑为食的类群无论是在海洋还是淡水环境中,它们的灭绝率都很低,但是,淡水类群中的食碎屑生物死亡率比海水更低,因为它们可以从更新的土壤中获取更多有机物质。

Stage5:复苏阶段

(几十年—几千年)

气溶胶和尘埃会在几个月到几十年间缓慢沉降,阳光也在6个月——两年后重返地球,达到可维持光合作用的水平。随后,温度开始回升。

之前撞击喷射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和其他有机分子帮助了地球的回暖。二氧化碳等气体比那些尘埃和硫酸盐气溶胶的停留时间更长,并在气溶胶和煤烟沉降到地面,冷却结束后引发了温室效应。变暖可能是在一段时间的冷却之后发生的。对加热程度的估计各不相同,根据二氧化碳数据的估算,温室效应上升的温度在1到15摄氏度之间。

在撞击发生后,海洋表层成了温度最低的区域,深层温度高,恰似冬天的水域;撞击发生50年后,表层温度开始回复正常。

随着阳光回归,海洋和淡水的浮游植物迅速恢复,而浮游动物的复原需要更久。然而,在陆地上,植物恢复十分缓慢,因为那里有根植物的生长发育周期至少为一年。在发生火灾的地区,大部分植物都被清除了。

蕨类是北方一些地区,如美国,日本和新西兰的先锋物种。在没有蕨类植物的地区,藻类和苔藓是另外的先驱植被类型。在北美北部,初期的植被由几种类型的蕨类,以及开花的被子植物组成,产生草地。由于传粉动物已经被消灭,那些具有风媒传粉能力而不依赖昆虫的植物从灭绝中活下来的概率更高。落叶树似乎幸存了下来,优于北美的常绿树木,可能是因为他们它们的休眠能力。最终,森林的树冠又回来了。在稍后,由于富含蛋白质的豆类的发展,动物群的重量恢复到较高水平。在130 50 ka(1 ka=1000年)后,美国的碳循环恢复。

在海洋,随着光照恢复和捕食者,竞争者的消失,个别地方类群开始入侵其他地区。如一个撞击前的近岸有孔虫类群既保持原来的环境生态位,也殖民了远洋环境。复苏在所有的地理位置都不一样。例如,一些软体动物的扩张在撞击地区附近要比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快得多。沉积喂养的双壳类活了下来,而其他双壳类存活(食肉动物和悬浮捕食动物)的比例为38% - 58%。因为没有了菊石,在古新世,双壳类和棘皮动物经常形成大片的群落。但在新西兰,这一切从开始就是欣欣向荣。新西兰的小型海洋生物化石记录证明,在白垩纪末期该地区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物种灭绝。事实上,这一地区的生物种类还有所增加,可能是因为导致地球上其他地区动物灭绝的寒流在这里发生了有益物种生存的变化。

Stage6:穿越者们

在非鸟类恐龙灭绝之前,几乎没有证据表明它们的多样性在在白垩纪末期全球范围内长期下降。在地狱河地区的南部恐龙存活了下来,保持多样性和丰富性,没有任何衰落的迹象。在西班牙的特雷普盆地,恐龙幸存了下来,在整个马斯特里赫特阶普遍而多样,在K-Pg边界之前没有明显的减少或局部的灭绝。当然,在北美的白垩纪恐龙群中发现了大型食草动物的多样性减少,也许会使群落更容易受到级联效应的影响。结合撞击事件,我们可以得出,恐龙和翼龙一样和陆地生态系统一样在最初的几天内死于大火,海啸及风暴。

年代较晚的一批非鸟恐龙化石发现于K-Pg层下方13厘米处,是一批恐龙角化石,属于一种植食性恐龙,有可能是著名的三角龙的,因此它们可能是最后灭绝的恐龙。然而,成功穿越k-pg界线的恐龙依然存在。

较小的兽脚亚目恐龙可以躲避在天然洞穴(洞穴、大树干、水下/地下),藏在河流小溪边,以及非鸟类恐龙穴居的新证据使得这些动物中至少有一部分能够在一段时间内经受住灾难的影响。 2003年,资深作者(JDS)和他的团队,由国家地理协会赞助探险时,首次发现了丹尼阶(古新世第一个阶)非鸟类恐龙的记录,在位于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以东865公里的查塔姆岛上。 较大的兽脚亚目恐龙遗骸包括兽脚亚目足指骨II-1(或III-1), 185 cm长,102厘米宽,可能属于一种中型的兽脚亚目,其他的骨头(脊椎,部分胫骨)代表这条恐龙长达4米。 因此,有可能在西南太平洋的森林地带,有较小的兽脚亚目恐龙幸存了下来。

中国科学家赵资奎在南雄地区白垩纪﹣古近纪灭绝事件(K/T)边界以外发现的恐龙蛋,说明陨石撞击理论并不适用于南雄地区的恐龙灭绝。根据他对恐龙蛋的研究,气候变化极大地影响了恐龙的食物链和繁殖过程,导致恐龙在20万到30万年的时间里逐渐灭绝,这也是非鸟类恐龙目前推测较长的延续时间。

中生代鸟类也是相似的情况。在K-Pg边界30万年以内的古代鸟类共鉴定出17种,包括反鸟,鱼鸟, 黄昏鸟,和一种类似神翼鸟的鸟类。这里描述的大多数鸟类都是今鸟类而不是反鸟。

这些末日前夕的鸟类是最近已知的最多样化的白垩纪鸟,包括较小的形式和一些中生代已知的最大的飞禽,虽然大小差距比现代要小。丰富的多样性表明鸟类在白垩纪末日之前有过一次大规模的辐射。但没有一种能确定地与新鸟类有关。其中一种,今鸟C(Ornithurine C),是已知的唯一的一种成功跨越K-Pg边界活到丹尼阶的鸟类。

另一个有较明确延续时间的是菊石。在马斯特里赫特地区的最后05ma,菊石仍旧较为繁盛,拥有中生代所有的四个亚目,包括六个超科、31(亚)属和57种。最近的数据表明,菊石一直存活在边界上。与恐龙同样的,它们也没有在灭绝后立刻消失。

Surlyk和Nielsen(1999)的一篇论文,《最后的菊石?》挑战了菊石灭绝于白垩纪末的理论,虽然他们没有详细的证据证明它们存活下来。他们的假设后来有了马查尔斯基(2002)的支持, 他在丹尼阶发现了白垩纪末期有名的杆菊石和船菊石(均为异形菊石),尽管数量与马斯特里赫特时代晚期相比少得多。 在他们之前,也有人发表过丹尼阶菊石的论文,但最后均被辨认为再沉积的结果, 但这次,菊石周围没有其他白垩纪生物,而只有新生代特征的藻类,有孔虫和腕足类等,指示菊石也同样延续至丹尼阶,年约200kyr(1 kyr=1000年)。 同样,以它们为食的沧龙和蛇颈龙也可能生存至此,但极有可能因为不耐饥饿死于最初的两年内。箭石也生活到古近纪,甚至延续到始新世。

起源于中三叠世的深海海百合Roveacrinids在白垩纪-古近纪存活了下来,尽管海百合似乎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巨大变化没有关系。在白垩纪-古近纪(K-Pg)界线灭绝事件中,被认为是海百合类的代表的Roveacrinida目在这个时期灭绝了。但波兰的丹尼阶(古新世早期)保存完好的化石证明这些海百合存活到最早新生代。类似的还有喙头类的Opisthodontia,蚓蜥amphisbaenians,腹足类的Aporrhaidae,反羽蟹Costacopluma 以及苔藓虫。当然,这些类群没有一个活过丹尼阶。

中生代的生物就以它们的最终死去为止,画上了句号。

1所有洞窟BOSS均推荐使用硬直时间短且能和护盾同时装备的单手剑,下文讲解均基于单手剑情况

2除特殊标明外,所有掉落物均为LV2

3部分掉落物参考自其他资料,未验证,此类掉落物用特殊颜色标出,有验证成功者请与版主或作者联系

第一洞 卡麦多洞窟(カーマイト洞窟)

进入条件:牧场耕地100块以上后和镇长对话

洞内气候:春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铜、银、金(金需白金锤子蓄力)

洞内怪物一览(初始HP一定范围内随机,不作统计,下同)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オクイチ 野猪战士 26 4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协助收获 便宜的布

阔剑(LV3)

オクシ 野猪弓箭手 22 3 封印攻击 协助收获 便宜的布

不能使用的箭

ゴブオ 地精战士 36 5 火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协助收获 火药

战士之证

长剑

ゴブタロウ 地精弓箭手 28 3 封印攻击 协助收获 普通的绷带

火药

银质指轮

不能使用的箭

アントク 茶色巨蚁 22 4 会心一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协助收获 虫之皮

昆虫颚

油灯草的种子

ハッチ 毒蜂 27 5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蜂蜜产出 风之结晶

虫之皮

扎头巾

チロ 红松鼠 24 3 跌倒攻击 无 毛皮

火之结晶

BOSS 巨大恶魔(グレーターデーモン)

攻击方式有挥拳、突进以及石柱魔法

攻击前会有提示性动作,注意躲避,然后利用BOSS攻击后的硬直时间连击2-3下

石柱魔法只需持续跑动就不会被打到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攻击硬直时间缩短,突进变成连续突进,石柱魔法持续时间延长

没什么难度,10级以上轻松通过,注意不要因为挥剑导致HP耗尽自灭就行

第二洞 特罗斯洞窟(トロス洞窟)

进入条件:巨大恶魔击破,卡麦多洞窟耕地50块以上

洞内气候:秋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铜、银、金、玫瑰石、钻石(金与钻石需黄金锤子以上蓄力)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デモコ 恶魔枪手 42 6 风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麻痹攻击 无 魔人之角

标枪(LV3)

リルル 冰原雪人 38 5 吹飞攻击

气绝攻击 协助收获 苹果

トロロ 史莱姆 45 5 水属性攻击

吹飞攻击

毒素攻击

麻痹攻击 无 粘土

水之结晶

小结晶

モコモコ 雪绵羊 42 4 会心一击 羊毛产出 雪绵羊的毛

メイメイ 烈焰法师 37 4 火属性攻击 协助浇水 魔法之粉

智力增补剂

ツンドレ 水精灵 40 3 水属性攻击

HP回复 协助浇水 水之结晶

水之剑

水元素

キュウ 死神 46 3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无 骷髅

丝巾

ウルフィ 银狼 47 5 会心一击 可骑乘 狼之牙

BOSS 奇美拉(キメラ)

攻击方式有爪击、回转冲击、2连发水光束、范围气息攻击

光束有蓄力时间,剩下的几种攻击方式跑动就可以轻松躲避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攻击力上升,水光束变为4连发,气息攻击范围增大

理论上虽然看起来蛮吓人的,实际上等级足够硬拼就行,实力太弱了,白挂一个奇美拉的名号……

第三洞 克莱门斯洞窟(クレメンス洞窟)

进入条件:奇美拉击破,和镇长对话后去找拉塞尔,触发赛西莉亚失踪事件,之后找镇长对话获得通行证

洞内气候:夏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铜、银、金、红宝石、钻石、火之结晶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トロタ 巨人 45 8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气绝攻击 协助收获 巨人之爪

蛋白质

垫肩

アントック 暗黑巨蚁 33 8 会心一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协助收获 虫之皮

昆虫颚

イグニ 火精灵 40 3 火属性攻击 无 火之结晶

火元素

火焰圣剑

タイタス 狂暴巨人 53 9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气绝攻击 协助收获 巨人之爪

蛋白质

劳动手套

ハマン 锤巨人 42 6 风属性攻击

吹飞攻击 无 锤子的碎片

战锤(LV3)

垫肩

ビートル 大地甲虫 36 13 吹飞攻击

气绝攻击 无 地之结晶

虫之皮

生命口香糖

オヒメ 杀人毒蜂 37 9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蜂蜜产出 无

ミノタ 米诺陶洛斯 49 7 火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吹飞攻击 无 地之结晶

战斧(LV4)

BOSS 大王食人花(ラフレシア)

因为是植物型的BOSS所以动不了,攻击方式有范围毒气攻击、全方位风刃攻击两种,另外还会召唤杀人毒蜂和暗黑巨蚁

毒气攻击范围是以自身为中心两侧约45度左右

风刃攻击虽然是全方位,但是跑远一点就会出现较大的缝隙可以躲过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不过除了攻击力上升以外没有任何变化

总之大肉脚一个……使用风属性武器伤害较小,注意更换并装备抵御封印和毒素的饰品

第四洞 巨神山脉(ギガント山)

进入条件:大王食人花击破,克莱门斯洞窟耕地100块以上后和镇长对话

洞内气候:夏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铜、银、金、红宝石、紫水晶、钻石、地之结晶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ウェブ 巨蜘蛛 52 11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无 坚固的丝

漂亮的丝

ハナハナ 旋风花苗 57 7 风属性攻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无 根

绿水晶的种子

赤水晶的种子

マッシュ 笑面毒菇 62 11 地属性攻击

毒素攻击 无 孢子

风元素

フワ 山松鼠 56 8 气绝攻击 无 上等毛皮

火元素

トリス 暴风鹰 59 10 风属性攻击

吸收攻击

麻痹攻击 无 风之结晶

鸟之羽

风元素

ホッホ 白化鸡 55 12 风属性攻击

吸收攻击

麻痹攻击 鸡蛋产出 风之结晶

鸟之羽

ドッシ 狂暴牛 67 12 火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吹飞攻击 可骑乘 斗牛之角

心形饮品

ウッシ 巨化牛 62 9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吹飞攻击 牛奶产出 S型牛奶

BOSS 伪·格里莫亚(グリモア)

攻击方式有啃咬、尾击、前方火焰喷射、广域风刃等

风刃带有气绝效果,伤害也较大,在远处躲避为妙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移动速度、攻击速度、攻击力都有所上升

单手剑连续攻击3次会使其后仰,但暴走后容易受到反击,要注意

第五洞 米斯特布鲁姆洞窟(ミストブルーム洞窟)

进入条件:伪·格里莫亚击破,巨神山脉耕地100块以上后和镇长对话,仅冬季可进入

洞内气候:秋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金、蓝宝石、祖母绿、水之结晶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オクジ 兽人战士 72 14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协助收获 便宜的布

优质布

スカイ 古代鱼 68 11 水属性攻击

封印攻击 协助浇水 古代鱼之骨

水之结晶

青水晶的种子

オクスケ 兽人弓箭手 69 19 麻痹攻击 协助收获 不能使用的箭

地之结晶

シーラ 变异古代鱼 74 13 水属性攻击

封印攻击 协助浇水 古代鱼之骨

水之结晶

水元素

ヒットレ 水风精灵 70 3 风属性攻击

水属性攻击 协助浇水 无

シャドウ 影豹魔龙 78 12 会心一击 无 豹之爪

技巧药瓶

ミカワ 毒蝎 66 15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麻痹攻击 无 蝎子的尾巴

漂亮的皮

トリッシュ 剧毒笑面菇 95 14 地属性攻击

毒素攻击 无 毒粉

BOSS 塞壬(セイレーン)

攻击方式有四周音符攻击(带有各种异常状态)、2连发水光束,会使用魔法给自己回复200HP,并且能够召唤水风精灵(比起BOSS可能这家伙更烦人= =)

通过在水中的影子判断登陆位置,登陆后猛砍,注意回避音符,水光束可以无视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行动速度上升,水光束变成4连发

装备水属性武器攻击效果较差,注意更换

第六洞 卡西密尔遗迹(カジミール遗迹)

进入条件:塞壬击破,米斯特布鲁姆洞窟耕地100块以上后和镇长对话获得通行证,饲养怪物10个以上才可进入(否则夏伦会挡住不让进)

洞内气候:春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铜、银、金、白金、祖母绿、风之结晶、小结晶

注:

第一道门需要在第一层9*2格以上作物长成(有两个以上RunePoint)后开启

第二道门的钥匙在第一层右上房间内击倒小戈勒姆后获得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ドロロ 硬化史莱姆 85 13 水属性攻击

吹飞攻击

毒素攻击

麻痹攻击 无 火之结晶

地之结晶

风之结晶

ギガン 巨锤破坏者 91 16 风属性攻击

吹飞攻击 无 巨人手套

皮革手套

パックン 青宝箱怪 87 17 吹飞攻击 无 紫水晶

红宝石

玫瑰石

マルタ 赤宝箱怪 74 15 吹飞攻击 无 祖母绿

蓝宝石

损坏的木箱

カブト 独角仙 86 15 吹飞攻击

气绝攻击 无 坚固的角

火元素

生命口香糖

ヘルウェブ 地狱蜘蛛 81 17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无 地之结晶

漂亮的丝

ツンドレ 水精灵 40 3 水属性攻击

HP回复 协助浇水 水之结晶

水之剑

水元素

テイル 妖精 60 18 风属性攻击

水属性攻击

封印攻击

HP回复 无 妖精之粉

风之结晶

水之结晶

水元素

BOSS 戈勒姆(ゴーレム)

可以说是相对最棘手的一个BOSS?

攻击方式有火箭拳、回转拳、四周爆破(带有气绝效果)

受到一定数值伤害后暴走,攻击速度和攻击力都有所上升

攻击间隙很短,而且被打到伤害也很高,建议游击战

第七洞 达纳洞窟(ダーナ洞窟)

进入条件:戈勒姆击破后和镇长对话

洞内气候:秋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铁、金、白金、玫瑰石、蓝宝石、紫水晶、钻石、红宝石

注:

第一道门在洞内9*4格以上作物长成(有四个以上RunePoint)后开启

第二道门的钥匙在刚进入不久见到的山洞内,位置在左下方附近田地内,用锄头开垦地面自动获得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デモミ 炼狱三叉戟 92 17 风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麻痹攻击 无 恶魔之血

火之结晶

针刺枪

ヴォルフ 冰雪狼 127 18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可骑乘 上等毛皮

リーフン 烈风球根 80 13 风属性攻击

麻痹攻击 协助浇水 植物的茎

山野烟花的种子

ブラッド 狂豹魔龙 115 16 会心一击 无 怒之獠牙

技巧药瓶

メウロ 暗黑死神 101 13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无 防毒的指轮

骷髅

ウィウィ 寒冰法师 88 16 水属性攻击 协助浇水 水之结晶

风之结晶

魔力结晶

ブラン 暴风盆栽 100 14 风属性攻击

麻痹攻击 协助浇水 坚韧的藤蔓

绒球草的种子

ゴレムン 小戈勒姆 83 14 吹飞攻击

气绝攻击 无 无

トリッシュ 剧毒笑面菇 95 14 地属性攻击

毒素攻击 无 毒粉

トータ 巨型海龟 95 19 水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协助浇水 乌龟的壳

水之结晶

BOSS 钢之战车(钢の车)

只会主炮攻击+四周火球的废铁一堆

风属性和炎属性效果较差,不过没有大碍

不多说了,这BOSS实在是太废物了……

第八洞 古里多洞窟(グリード洞窟)

进入条件:钢之战车击破后和镇长对话

洞内气候:夏季

可开采矿石种类:废铁、金、白金、紫水晶、祖母绿、玫瑰石、钻石、红宝石

洞内怪物一览

日文名 译名 ATK DEF 特殊能力 雇佣能力 掉落物

ファスト 冥府死神 172 18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吸收攻击

封印攻击 无 损坏的柄

魔道的咒符

オクサン 兽人狂战士 130 21 地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麻痹攻击 协助收获 优质布

丝质布

长剑(LV3)

エンエン 邪魔法师 99 17 火属性攻击

水属性攻击 协助浇水 魔力结晶

智力增补剂

魔法石的耳环

ゴブスケ 矮人弓箭手 130 20 毒素攻击 协助收获 火药

シミカワ 猛毒蝎 124 22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麻痹攻击 无 蝎子的钳子

地之结晶

地元素

ドラドラ 小型龙 162 22 火属性攻击 无 火之结晶

上等毛皮

金刚花的种子

ハデス 紫妖精 90 16 风属性攻击

水属性攻击

封印攻击

HP回复 无 妖精之粉

风之结晶

风元素

ゴブヘイ 矮人战士 141 22 火属性攻击

会心一击

毒素攻击 协助收获 火药

动物胶

皮制腰带

BOSS 地幻龙 普罗特古利多(地幻竜プロテグリード)

幼年型地幻龙,也就是“神兽格里莫亚”的真实面貌

攻击方式有羽毛、落雷、激光、毒气、陨石等五种

羽毛和落雷有麻痹效果,陨石有气绝攻击效果

攻击缝隙比较大,可以轻松跑动躲避,一般到这儿等级都快满了,注意HP残余量,别自灭就够了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普通中又略带特殊的星球。说它“普通”,是因为类似的行星有千千万万。而说它“特殊”,是因为它孕育出了无数形态各异的生命。

目前为止,地球现存物种约3000多万个,可能你会觉得这很多,但其实现存的3000多万个物种,仅仅占地球46亿年孕育物种总量的1%左右。也就是说,地球上曾经存在过的物种有99%已经全部灭绝。

据科学家的研究,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岁月中,曾发生过许多次生物灭绝事件,而这其中对后世影响最深、范围最广的,要数寒武纪之后的五次大灭绝事件:

第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45至44亿年前的奥陶纪末期,导致当时60-70%的物种灭绝,是地球诞生以来第二大规模的灭绝事件(第一次是寒武纪之前,蓝藻大规模产生氧气导致的灭绝事件)。

这次事件可以说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末日,大量带壳的腕足类生物退出历史舞台,而鱼类则趁机崛起,以至于后来完全取代无脊椎动物,成为海洋新的霸主。

之所以会出现这次灭绝事件,是因为奥陶纪末期地球温度急剧下降,南北两极形成巨大的冰盖,导致海平面骤降、浅滩面积缩小。

要知道当时的无脊椎生物,主要的生活区域就是浅滩,所以浅滩的缩小和消失,最终导致这些生物灭亡。

第二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375至36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据考证,灭绝事件持续了至少2000万年的时间。

这次的灭绝事件,导致当时70%的物种灭绝,刚熬过第一次生物大灭绝的海洋无脊椎生物,再次遭到无可挽回的重创。

与此同时,原本生活在海洋中的四足生物,开始逐渐走出海洋来到陆地,最早的两栖脊椎动物——海纳螈出现了。

这次灭绝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火山喷发。由于某些未知的原因, 大量熔岩从西伯利亚海床底下喷涌而出。

滚烫的熔岩使得海水升温,有毒物质与海水反应又使得海水酸化,大量的二氧化碳产生了强烈的温室效应。

由于泥盆纪中期植物繁茂,它们很快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抽走,这又导致气温骤降。就这样,在迅速的冷热交替中,大量生物走向灭亡。

第三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258至252亿年前,让当时90-96%的物种永远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一次灭绝事件。

由于物种灭绝太多,甚至险些让地球生命退回单细胞生物时代。不过好在对脊椎动物的影响较小,海洋中许多鱼类都得以幸存,陆地上哺乳动物的祖先,以及爬行动物的祖先也都得以幸存。

造成这次灾难发生的原因和上一次差不多,也是因为火山喷发导致的温室效应,以及大气污染所造成的大面积、长时间的酸雨。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距今201亿年前,导致当时物种灭绝了70-75%。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大型两栖动物在这次事件中纷纷灭亡,以至于恐龙能够在世界各地顺利的繁衍生息,为恐龙统治地球16亿年打下了完美的基础。

而原始的哺乳动物也顺利的躲过了这次灾变,不然现在也就没有人类什么事了,不过它们也开始了被恐龙压迫16亿年的生活。

在海洋中,鱼类开始由古代种群向现代种群演化,现代鲨鱼的祖先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

这次灾难的罪魁祸首又是火山喷发。位于大西洋的超级火山喷发,滚烫的熔岩和遮天蔽日的火山灰,覆盖了大片的土地,使得陆地变得极为干旱和炎热,海洋因高温而缺氧严重。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可能是最为人熟知的,多数人或许也只知道这一次。发生在6500万年前的这次灭绝事件,直接导致恐龙时代结束、哺乳动物崛起。

事实上,虽然这次灭绝事件最有名,但是从科学角度来看,它造成的影响或者说灭绝的程度,却是五次大灭绝事件中最轻的。

在海洋中,原本数量众多的爬行动物几乎全部灭绝,仅留下了我们熟悉的海龟。而在陆地上,除了部分小型鸟类恐龙,像霸王龙、三角龙之类的大型恐龙也全部灭绝,这为哺乳动物的繁衍和活动提供了安全的环境,地球也因此进入了哺乳动物统治的时代。

造成这次事件的原因是陨石撞击。65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撞击了尤卡坦半岛,扬起的尘埃使得地球陷入黑暗,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逐渐凋亡,整个食物链崩溃,大型生物纷纷饿死。

其实除了以上五个大型灭绝事件,地球上还曾经发生过许多次影响较小的灭绝事件。不过,“小”只是相对的,它们还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造成了猛烈的冲击。

近些年,随着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矛盾,也变得越来越难以调和,因此许多科学家明确表示,地球此时正经历“第六次生物大灭绝”。

事实上,人类对环境和物种多样性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而照这样发展下去,地球会报复人类吗?答案其实非常明确。

正如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生前所说的那样,如果人类不从根本上解决与自然的矛盾,地球生态将会在2600年彻底崩溃,人类或许会和之前的生物一样,难逃大灭绝的厄运。

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一级藏品264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多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大型鲸类、儒艮、白鳍豚、大熊猫、金丝猴、针鼹、鸭嘴兽、朱鹮、极乐鸟、蜂鸟及最早的食虫类远藤兽化石等,均为世界珍贵标本。黑露脊鲸体长171米,体重667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黑露脊鲸外形标本。长须鲸体长184米,体重 347 吨,是中国唯一的长须鲸外形标本。古莲子被埋藏距今约821~1251年,经过培育仍可发芽开花。该馆还保存着成套的台湾省昆虫和大量的世界昆虫标本及德国、日本、朝鲜、苏联等国的岩矿标本。其中朝鲜半岛的正长石晶族,其晶簇之大,晶形之美,为国内外罕见。

该馆基本陈列分为海洋生物、地质矿产、生命的起源与人类的出现、动物和植物5大部分,共陈列标本4853件。其中黄海、渤海海洋生物陈列突出了地方特色。大型鲸类标本陈列,国内居首,国外也屈指可数。该馆还经常举办各种专题展览,如:《中国毛人展览》、《优生、优育、优教育》、《法国性的自然史展览》、《世界昆虫展》、《南极展》、《南海展》等。

该馆参与了省市和全国的动物志、植物志等书籍的编写工作。《中国毛人》一书获1983年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蛇岛考察》获1978年省重大科技成果奖。

该馆还常与国外进行学术交流。1984年9月,日本北九州市自然史博物馆应邀到该馆展出了《世界的昆虫》。1986年8月,该馆应邀到日本北九州市、午鹤市展出了《东北的鸟兽》。 天然翡翠(Jadeite)

翡翠的主要矿物为硬玉,摩氏硬度65~7,致密、坚韧,是名贵的玉石原料。翡翠一名在中国古代原本为二鸟名,即翡,赤羽雀;翠,翠羽雀。因翡翠二鸟的羽毛很美,古人常用其制作首饰,并称之为翡翠。直至明末清初翡翠一词渐指以硬玉矿物为主的玉石。

成品翡翠在商贸上按加工工艺分为四类:天然、改善、合成、仿制。

天然翡翠:未经任何人工处理的天然品,俗称A货。

改善翡翠:经过漂白填充处理后可使翡翠保持短暂的美丽外观,这样的翡翠俗称B货;经过染色、浸色、锔色、镀膜和辐射加色等手段,使翡翠保持短暂亮丽颜色,这样的翡翠俗称C货。

合成翡翠:指在实验室通过配料在一定的温压环境下形成的与天然翡翠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十分接近的品种。

仿制翡翠:一般指一些绿色或部分绿色的其它宝石、单晶矿物、人造品及在外观上相似翡翠的物品。

庄河陨石 (Zhuanghe Stone Aerolite)

1976年陨落于大连市庄河境内,属于球粒石陨石。

陨石是空间物质陨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铁陨石,主要成分是铁镍合金,含铁90%左右,比重较大,这类陨石占总数6%;第二类是石陨石,这类陨石数目较多,占总数的92%,它的成分硅酸盐占90%,其次是铁镍合金;第三类是铁石陨石,铁镍与硅酸盐各占一半,这类陨石较少,只占总数的2%。此外,我国还有称为“雷公墨”的玻璃陨石,它们可能不是直接从空间来的,而是大陨石冲击地表砂岩,熔融后迅速冷却形成的。陨石标本对推断地球化学成分、探讨天体演化等有着重要的作用。

金刚石 (Diamond)

金刚石素有“硬度之最”和“宝石之王”的称号,由于它具有超硬、耐磨、热传导、半导体及透远红外光等优异的物理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工业领域。能用于琢磨宝石的金刚石,称为钻石,是最贵重的宝石,由于它具有极高的色散,古时被称为“夜明珠”。

这里的金刚石产于大连市瓦房店金刚石矿,重1595克拉。该矿已探明储量占全国总储量的54%,是亚洲最大的金刚石矿,瓦房庄金刚石矿的发现,使中国金刚石总储量跃居世男第10位。该矿生产的全刚石以质优、宝石级含量高而闻名于世。其产品在国际钻石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孟氏丽昼蜓

孟氏丽昼蜓与昼蜓科的其它化石相比较,在演化上更为原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后翅臀套较小,仅有6至7个翅室,径增脉(Rspl)缺;后翅CuAa脉弯曲,带有5个明显的后分支;前翅MP脉短,终止于翅后缘近翅结处;翅痣下有一个明显的支脉;后翅CuAa和MP域基部较窄,在三角室下方仅有1排翅室。

孟氏丽昼蜓的发现,对于九佛堂组的时代归属早白垩世提供了新的证据。

鹦鹉嘴龙

这是一件世界上罕见的、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个体数量最多的一窝恐龙化石标本,由34条鹦鹉嘴龙幼体和1个成年鹦鹉嘴龙个体组成。幼体平均长度在23cm左右,其头骨愈合疏松,骨缝明显,反映出是一群刚出生不久的幼仔。它的发现证明:恐龙具有育幼行为。

孟氏大连蟾

该标本为模式标本,保存极为完美,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件具有完整皮肤印痕的蛙类化石。其鉴定特征是:头骨大,且宽大于长,上颌骨上具密集的梳状细齿,额顶骨愈合。肩带弧胸型,椎体后凹型,荐前椎9枚,前3枚躯椎具有短的肋骨。荐椎横突宽阔,呈大的扇形。尾杆骨长于荐前椎总长度。前肢粗短,后肢细长。胫腓骨与股骨等长,跗节长小于胫腓骨的一半。 库氏砗磲Tridacna cookiana

砗磲是具有外壳贝类中的“巨人”和“寿星”。最大砗磲的贝壳长可达18米,重量可达200公斤以上。寿命可达百年左右。它的贝壳外面有几条很深的沟,如同车轮压在泥泞路面上的车辙,砗磲的名字也由此而来。砗磲的种类较少,分别为砗(石豪)、库氏砗磲、无鳞砗磲、鳞砗磲、长砗磲和番红砗磲6种,我国西沙群岛均有分布,在盛产砗磲的海岛渔民常把它的外壳作浴盆使用。

保护等级:中国:I级。

笙珊瑚Tubipora musica

笙珊瑚因其很多红色管状骨骼密集相连,状如乐器笙而得名。产于热带海洋中,我国的台湾、海南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有分布。

鹦鹉螺Nautilus pompilius

鹦鹉螺是具有外壳的头足类软体动物,因其贝壳表面具有红褐色的波状条纹,形如美丽的鹦鹉而得名。它的贝壳背腹旋转,壳内由隔壁分成很多小室,小室之间由中空的管相通,靠壳口最外面的一室是它居身的地方叫“住室”,其余的小室充满空气,称为“气室”。鹦鹉螺可通过调节气室里面空气的含量使身体沉浮于海洋中。

鹦鹉螺因有笨重的外壳,活动不便,平时栖息在深海海底,用触手在海底爬行,有时也用漏斗喷水遨游大海,尤其在暴风雨过后风平浪静的夜晚,喜欢集群漂浮在海面上,但不久又回到海底,所以很少见到活的鹦鹉螺。

鹦鹉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我国台湾和海南岛有分布,数量较少,是我国I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保护等级:中国:I级。

金斑喙凤蝶

体长29mm,翅展91mm。中国特有珍稀蝶类,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等地。雄蝶体、翅翠绿色,前翅黑色、黄绿色的脉纹交错其间,后翅中央有2个金**大斑,尾突细长,端部**。由于数量稀少,国际濒危动物保护委员会(IUCN)将其列为K级(险情不详种类)或R级(个体数量极少级),中国列为I类保护动物。

琴步甲

体长76mm,宽35mm。分布于东南亚热带原始林中。因头和体翅的外形类似提琴而得名。其背腹扁平,适应树皮下狭窄的空间。 双吻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 (Walbaum)

地方名:虾(鱼朋)、魔鬼鱼

英文名:Devilfish 日文名:オニイトマキエイ

分类:鲼形目,蝠鲼科,前口蝠鲼属

特征:体盘菱形,宽为长的2倍多,尾细长如鞭。眼圆形。喷水孔小,三角形,位于眼后,距眼较远。鼻孔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口很宽大,前位,下颌中部突出于吻前。齿细小而多,只下颌具1齿带,上颌无齿。鳃孔很大。背鳍1个;尾刺短宽;尾鳍消失。

生境:为暖水性中上层鱼类。食游泳甲壳动物或成群小鱼。

分布:大洋性鱼类,大连市黄海北部亦有。

价值:可食用。

东方旗鱼Histiophorus orientalis Temminck et Schlegel

地方名:旗鱼、帆鱼、平鳍旗鱼

英文名:Sailfish 日文名:バショゥカジキ

分类:鲈形目,旗鱼科,旗鱼属

特征:第二背鳍与第一背鳍间有一段距离,第一背鳍前部鳍棘约为中部鳍棘长的1/2。体侧具许多淡色斑。第一背鳍特别高大,帆状。腹鳍较长,仅有一枚鳍棘,可折叠入腹凹内,几伸达臀鳍。除吻部裸露外,其余均被针状圆鳞,多埋于皮下。尾柄较细,每侧有2个短而低的隆起嵴。吻向前延伸,长而尖,似剑形。胸鳍位低。头、体背为青蓝色。

生态:为热带、亚热带海洋上、中层大型凶猛鱼类。

分布:大洋性鱼类,大连市沿海亦有。

价值:可食,少见。

矛尾翻车鲀Masturus lanceolatus (Lienard)

英文名: sharp tailed sunfish 日文名: ヤリマンボウ

分类:鲀形目,翻车鲀科,矛尾翻车鲀属

特征:体短卵圆形,侧扁而高,体长约为体高15倍。皮肤粗糙,内无骨板。口小,前位。背鳍和臀鳍相似,高而窄,呈尖刀状,位于体的后部。胸鳍短圆形。背鳍和臀鳍鳍条后延,在体后端相连,形成舵鳍,其中央的鳍条延长,呈矛状突起。幼鱼体有有瘤状尖棘,奇鳍形状与一般鱼相似,随年龄增长而棘突渐消失,背、臀鳍也渐尖长。

生态:为热带海洋中广泛分布的漂游性鱼类,晴天风平浪静时,常将背鳍露出水外,索食浮游生物,遇风浪时则将身体平卧。体较大,体长可达25~3m。

分布:世界各热带海区,我国南海、东海有之,但少见。

价值:不大。此标本为我馆2004年3月征集的,全长112米。目前为本种标本之最。

日本单鳍电鳐Narke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英文名:Electric ray 日文名:シビレエヒ

分类:电鳐目,单鳍电鳐科,单鳍电鳐属

特征:眼小而突出;喷水孔边缘隆起;前鼻瓣宽大,伸达下唇;皮肤柔软。背鳍一个。头侧与胸鳍间有大型发电器。体盘亚圆形。腹鳍外角不突出,后缘平直。尾具侧褶。背部赤褐色,具少数不规则暗斑。鳃孔5个,狭小,直行排列。齿细小而多。

生境:近海底栖鱼类。

分布:我市沿海,但很少见到。

价值:可食。

此两种黄渤海常见。

大连平鲉Sebastes sp

分类:鲉形目,鲉科,平鲉属

标本20000501号体长148mm,♀;标本20000502号体长141mm,♂和20021101号体长204 mm,♀。采自黄海北部。属鲉科。背鳍ⅩⅢ-12;臀鳍Ⅲ-6;胸鳍16~17(下部不分枝鳍条9~10,游离状,游离部分约占1/3~1/7);腹鳍Ⅰ-5;侧线鳞46~48,12~14/20~24。体侧黑褐布满桔**斑点,几乎每一鳞片中部一个,奇鳍上的黄斑较大。头背部黑褐、腹部及胸腹部浅灰褐色,背鳍边缘黑褐;福尔马林浸存后,黄斑渐退为乳白色。易与铠平鲉混淆,区别在:A体色明显不同,铠平鲉眼后鳃盖上有一明显黑斑且腹鳍上有褐色小斑点。B背鳍、胸鳍不分支鳍条数皆不同且大连平鲉粗厚。C大连平鲉侧线鳞46~48而铠平鲉29~30。D大连平鲉眼间隔约等于眼径,而铠平鲉为眼径的一半。为新种。 种 名:版纳鱼螈

学 名:Ichthyophis bannanica Yang

英文名: Yunnan Caecilian

科 名:鱼螈科 Ichthyophiidae

国内分布:云南、广东、广西

我国发现较晚,生境破坏严重,尚无保护措施。

种 名:大鲵

学 名:Andrias davidianus (Blanchard)

英文名: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科 名: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

国内分布:华北,华中,华南,西南

大鲵又称“娃娃鱼”,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

种 名:哀牢髭蟾

学 名:Vibrissaphora ailaonica Yang,Chen and Ma

英文名: Yunnan Mustache Toad

科 名:铲足蟾科 Pelobatidae

国内分布:云南

我国特有种,仅见于云南景东哀牢山与无量山以及西双版纳。 海龟

生活在海里的龟,个体都比较大,身体呈流线形,四肢呈桨状,高度适应海洋生活,分布虽广泛,但数量稀少,都是极珍惜的保护动物。产卵季节,母龟夜晚爬上岸,将几十到上百个卵产于沙坑内,7—10周后的夜晚,小海龟几乎同时孵出,凭本能向大海奋力爬行。棱皮龟是世界最大的龟,体重可达1000公斤,全身覆盖革质的皮肤,背上有七条纵棱。

蟒蛇 Python molurus bivittatus

最大的蟒蛇是产在南美的水蟒,可达11米长,中国产的蟒蛇一般只有5—7米。蟒蛇捕食时,用粗壮的身躯把猎物缠死,再囫囵吞下。蟒蛇腹部有后肢脚爪的痕迹,这表示它是从像蜥蜴一样的动物演化而来的。蟒蛇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 Alligator sinensis

游弋在长江流域被誉为“活化石”的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它经历了沧海桑田,顽强地生存了两亿个春秋,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值得庆幸的是人工繁殖扬子鳄已获得成功,使得这一珍稀物种的生存和繁殖成为可能。 云南黄连(Coptis teeta)

云南黄连产于云南西北部及西藏东南部,根茎含黄连碱、小檗碱等多种生物碱,是黄连类药用植物的上品,现野生资源极少,难以采到,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云南穗花杉(Amentotaxus yunnanensis)

云南穗花杉零星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及贵州西南部。由于森林采伐过度,致使数量明显减少,有灭绝的危险,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羊角槭(Acer yangjuechi)

羊角槭仅分布于浙江西天目山狭窄的范围,数量极少,长势已衰退。该植物种子不孕率高,天然更新能力很弱,已经陷入灭绝的险境,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滇桐(Craigia yunnanensis)

滇桐的木材可做家具和乐器,根和叶入药,树皮可造纸,种子可榨油,产于云南南部、贵州南部和广西西南部,生于海拔1400~1700米的山地森林中。由于分布区小,又常遭人为破坏,目前已经处于濒危状态,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多毛坡垒(Hopea mollissima)

多毛坡垒是我国热带雨林的重要组成成分,还是优良的特种建筑用材,其木材十分经久耐用。其分布区仅限于云南南部屏边、绿春、河口、金平、江城等县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由于森林破坏、生境恶化,目前已陷入濒临灭绝的境地,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黑鹤

黑鹳:常栖息于开阔的森林、湖泊、溪流、沼泽地带。主要以小型鱼类为食,也吃小型爬行类、无脊椎动物。几乎遍布全国。

丹顶鹤

丹顶鹤:栖息于湖泊、草地、海边滩涂、芦苇、沼泽等近水浅滩地带。捕食水中鱼虾。夏季在黑龙江流域繁殖,冬季至东南沿海各省越冬。

雪鸮

雪鸮:栖息于冻原带、苔原森林、平原和旷野中。以啮齿类为食,也捕食鸟类。国内见于黑龙江、辽宁和新疆西部。

极乐鸟

极乐鸟:又名“天堂鸟”,主要产在澳洲,栖息在热带密林中,主食昆虫、兼食浆果等:又名“天堂鸟”,主要产在澳洲,栖息在热带密林中,主食昆虫、兼食浆果等。

兽类

灰鲸Eschrichtius robustus ( Lilljeborg )

保护等级:中国:Ⅱ;CITES:附录Ⅰ。

灰鲸隶属灰鲸科灰鲸属,体粗短呈纺锤型,头部较短。头部表皮上有如同被针刺的针眼分布。体色为暗灰色。

该标本是1996年12月在大连庄河沿海近岸搁浅死亡的,雌性,体长1195米。

黑露脊鲸Eubalaena glacialis (Müller,1776)

保护等级:中国:Ⅱ;CITES:附录Ⅰ;IUCN:濒危(EN)。

黑露脊鲸属露脊鲸科露脊鲸属,身体短粗,没有背鳍,头大,且覆有角质瘤。体呈黑褐色,腹面颜色较浅,有云状或条纹状斑块,鳍肢和尾鳍均呈黑色。黑露脊鲸行动迟缓,喜栖息于水的上层,把整个背部露出水面,故名露脊鲸。

该标本为1977年在黄海北部海域捕获,雌性,全长1710米,体重约667吨,是我国保存的鲸类动物标本中体重最大的。

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 ( Linnaeus,1758)

保护等级:中国:Ⅱ;CITES:附录Ⅰ;IUCN:濒危(EN)。

长须鲸隶属须鲸科须鲸属,体稍细长,呈纺锤形。背鳍呈镰状,其后缘凹进。体腹面有54—78条褶沟,由下颌前部纵向延伸至脐后。体色左侧比右侧色浓。多成群游动,游泳速度可超过每小时30公里。

该标本是1959年在黄海北部捕获的,雌性,体长1840米,体重约347吨。

抹香鲸Physeter macrocephalus(Linnaeus,1758)

保护等级:中国:Ⅱ;CITES:附录Ⅰ

抹香鲸隶属抹香鲸科抹香鲸属,为齿鲸中的巨无霸。头部特别巨大,呼吸孔位于头顶前端偏左侧。体色多为蓝黑色或黑褐色。

抹香鲸潜水本领很强,最大记录达2200米。大潜水时可在水中停留55分钟。

该标本是1993年2月在东港市前阳镇沿海近岸搁浅死亡的,体长175米,重50余吨。

麋鹿

麋鹿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属于偶蹄目、鹿科、麋鹿属,原产于中国辽宁、华北、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头似马、角似鹿、蹄似牛、尾似驴。体色冬天棕灰,夏天红棕;颈部至体前有一条黑褐色纵纹。雄性有角。

  古代神兽

  中国古代神兽简介

  先说最有名的四个:

  白虎

  在中国,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虎具有避邪、禳灾、祈丰及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而它是四灵之一,当然也|是由星宿变成的。是由二十八星宿中,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所以是西方的代表,而它的白,是因是西方,西方在五行中属金,色是白的。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了。

  玄武

  玄武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武,是黑色的意思;冥,就是阴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对龟卜的形容:龟背是黑色的,龟卜就是请龟到冥间去诣问袓先,将答案带回来,以卜兆的形式显给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以后,玄冥的含义不断地扩大。龟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龟),因而玄冥成了水神;乌龟长寿,玄冥成了长生不老的象征;最初的冥间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朱雀

  凤凰在中国来说,是一种代表幸福的灵物。它的原形有很多种。如锦鸡、孔雀、鹰鹫、鹄、玄鸟(燕子)等等...又有说是佛教大鹏金翅鸟变成的。凤凰神话中说的凤凰是有鸡的脑袋、燕子的下巴、蛇的颈、鱼的尾、有五色纹。又请凤是有五种品种,以颜色来分的:红是凤、青是鸾鸟、白是天鹅、另有黄和紫的凤凰又可说是朱雀或玄鸟。朱雀是四灵之一,也和其它三种一样,它是出自星宿的,是南方七宿的总称:井、鬼、柳、星、张、翼、轸。联想起来就是朱雀了。朱为赤色,像火,南方属火,故名凤凰。它也有从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鸟一样,故又叫火凤凰。

  青龙

  在中国,龙的地位就远高于印度。因在中国,龙是神物、是至高无上的,也是皇帝的象征。也是东方的代表、五行中是属木的,也因青色是属木的,故此有左青龙、右白虎的说法。

  星宿的是用廿八星宿中,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古人把它们想象成为龙的形象,因位于东方,按阴阳五行给五方配色之说,东方色青,故名「青龙」。又有龙性*旳说法,和牛交时生麒麟、和猪交时生象。又有龙生九子,都不像龙的说法,是这样的:大儿是叫囚牛:它平身喜爱音乐,故常立在琴头上。如汉族的胡琴,白族的三弦琴等。而蒙古的马头琴也可能是囚牛的变种。二儿子是睚毗:它平身爱杀所以多被安在兵器上,用以威摄敌军。同时又用在仪仗上,以显得更加威严。三儿是嘲风:是只兽形龙,样子有点像狗,它善于了望,故多安在殿角上。据说可以威摄妖魔、消灭灾祸。第四儿是蒲牢:喜欢吼叫,人们就把它安在钟上,大多是蒲牢的形象。据说它是住在海滨的,但却十分怕鲸鱼,一但鲸鱼发起攻击,它就会吓得乱叫。故人们把木杵造成鲸的形状,以令铜钟格外响亮。第五儿是狻猊:形似狮子。是外来品,随佛教传入中国的,所以性格有点像佛。它好安静、又爱烟火。所以往往把它安在佛位上或香炉上,让它为佛门护法。第六儿是霸下:又名赑屃,样子似龟。相传上古时它常背起三山五岳来兴风作浪。后被夏禹收服,为夏禹立下不少汗马功劳。治水成攻后,夏禹就把它的功绩,让它自己背起。故中国的石碑多由它背起的。第七儿是狴犴:又名宪章,样子像虎。相传它主持正义,而且能明是非,因此它被安在狱门上下、衙门大堂两则、以及官员出巡时肃静回避的牌上端,以维护公堂的肃然之气。第八儿是负屃:因它喜爱文学,故多安在石碑的两则。么子是螭吻:又名鸱尾,鱼形的龙。相传是大约在南北朝时,由印度「摩竭鱼」随佛教传入的。它是佛经中,雨神座下之物,能够灭火。故此,螭吻由此变化出来,所以它多安在屋脊两头,作消灾灭火的功效。

  还有更经典的古异兽呢!!!

  夔

  出生于东海流破山,其形状如牛,无角,身形巨大,昏黑色,但只有一只脚支撑,也叫独脚夔。

  夔是一种恶兽,能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

  凤凰

  大家很熟悉的神鸟了,头像鸡,颔像燕,颈像蛇,胸象鸿,尾像鱼。五德之鸟。

  麒麟

  是品性仁慈、妖力强大的生物,谙悟世理,通晓天意,可以聆听天命。人的世界有十二个国家,分别由十二个王来统治。王不是以出身或功绩来评选,而是由天命来决定。麒麟就是传达天命,为自己的国家选出王者的神兽。

  梼杌

  原本只是令人害怕厌恶的恶人,根据《左传》文公十八年:“颛顼有不才子,不可教训,不知诎言,告之则顽,舍之则嚣,傲狠明德,以乱天常,天下之民,谓之梼杌。”这个不可教训的恶人死后最终演化成上古著名的魔兽,《神异经西荒经》记“西方荒中,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犬毛,长二尺,人面,虎足,猪口牙,尾长一丈八尺,搅乱荒中,名梼杌。”已然是一派怪异扭曲的形象,与其说是魔兽不如说是生化实验失败核泄漏的产物。

  獬豸

  古代神裁制度下产生的著名神兽,又被称为“法兽”。根据《论衡》和《淮南子修务篇》的说法它身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样貌大致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发,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有一只独角,据传角断者即死,有被见到长有双翼,但多数没有翅膀。拥有很高的智慧,能听懂人言,对不诚实不忠厚的人就会用角抵触。后世常将普通羊饲养在神庙,用来代替獬豸

  白泽

  黄帝巡游至东海,遇之,此兽能言,达于万物之情。问天下鬼神之事,自古精气为物、游魂为变者凡万一五百二十种,白泽言之,帝令以图写之,以示天下。

  《轩辕本纪》、《抱朴子(极言)》、《瑞应图》有载。

  鬼车

  别名九头鸟。色赤,似鸭,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爱入人家烁人魂气。亦有说法称九首曾为犬呲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此疑为个例)

  《三国典略》、《岭表录异》、《正字通》、《古风》有载。

  凿齿

  人形兽,齿长三尺,其状如凿,下彻颔下,而持戈盾(应有一定智能)。曾为羿于寿华之野射杀。

  《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横公鱼

  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却邪病。

  《神异经(北方荒经)》有载。

  吼

  形如兔,两耳尖长,仅长尺余。狮畏之,盖吼溺着体即腐。

  《偃曝馀谈》有载。

  重明鸟

  在《拾遗记》中说,尧在位七十年,有积支之国,献明鸟,一名双晴言在目。状如鸡,鸣似凤。解落毛羽,用肉翅而飞。能抟逐兽狼,使妖灾群恶不能为害。或一年来数次,或数年都不来。国人都全洒扫门户,以留重明。如重明鸟未到的时候,国人或刻木,或造铜像,

  为此鸟的形象,放在明户之间,则魑魅之类,自然退伏。所以到了现在,都刻木像、造铜像或画图像,故现在画鸡于门上。

  华方

  在《山海经.西次三经》中,有在章峨之山,有一种鸟,型状如鹤,一足,有红色的纹和白喙。就是叫做华方。《海外南经》:「华方鸟在东方,青水西,只有一只脚。」而《淮南子.汜论训》中说,木生毕方。因而有说毕方是木精所变的,而形状是鸟、一足、不食五谷。《在文选.张衡〔东京赋〕》中说:「华方...老父神,如鸟,两足一翼,常衔火在人家作怪灾也。」而《韩非子.十过》中说:「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秦山之上,驾象车而蛟龙,毕方并害。袁珂说华方是凤,凤为太阳鸟,故「见则其吧有讹火」。《骈雅》:「毕方,兆火鸟也。」凤即为神,也是灾难的象征。《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大风为害,尧乃使羿...缴风于青邱之泽。」大风即大凤。《淮南子》「木生毕方」是受五行思想的影响所玫,意即木生火。因毕方为火鸟故用毕方代火,非指毕方生于木。

  饕餮

  《神异经·西南荒经》:“西南方有人焉,身多毛,头上戴豕。贪如狠恶,积财而不用,善夺人谷物(上二句原作“好自积财,而不食人谷”,据《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改)。强者夺老弱者,畏强而击单,名曰饕餮。《春秋》饕餮者,缙云氏之不才子也。”

  《左传·文公十八年》云:“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匮。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神异经》所谓“《春秋》言”,即此。

  《吕氏春秋·先识》云:“周期着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宋罗泌《路史·蚩尤传》注云:“蚩尤天符之神,状类不常,三代彝器,多者蚩尤之像,为贪虐者之戒。其像率为兽形,傅以肉翅。”揆其所说,殆亦饕餮。

  《左传》谓饕餮是“缙云氏不才子”,而《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引贾玄曰:“缙云氏,姜姓也,炎帝之苗裔,当黄帝时在缙云之官也。”蚩尤姜姓,亦为炎帝之苗裔(《路史·蚩尤传》),故蚩尤很可能即此缙云氏之“不才子”饕餮。又《山海经·北次二经》所记“狍(号鸟)”,郭璞注以为即《左传》之饕餮。

  附:狍(号鸟):《山海经·北次三经》:“钩吾之山……有兽焉,其状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齿人爪,其音如婴儿,名曰狍(号鸟),是食人。”郭璞注:“为物贪(忄林),食人未尽,还害其身,像在夏鼎,《左传所谓》饕餮是也。”

  远飞鸡

  又名翻明鸡、目羽鸡。紫色,翅膀下亦有眼睛。日出夕还。(鸽子的异种)

  《洞冥记》有载。

  腓腓

  有点象狸,白色的尾巴。养之可以解忧愁。(高级宠物)

  《山海经(中山经)》有载。

  诸犍

  人面豹身,牛耳一目,有长尾,能发巨声。行走时衔着尾巴,休息时盘着尾巴。

  《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混沌

  长毛四足,如犬,有腹无五脏。抵触善人,凭依恶人。(绝对恶灵是也)

  (另有混沌神之说,另行说明,不归此处)

  《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应声虫

  居于人腹。宿主每发声,腹中便有小声效之,且会越来越大。以雷丸可治。(腹语?)

  《续墨客挥犀》、《隋唐嘉话》有载。

  庆忌

  又名要离。泽精,人形,大概十几公分高。黄衣黄帽,称**小车,日驰千里。叫它的名字可使之报信(亦有捉鱼之说)。历史上也有人名(吴王僚子,猛将)、塔名为此。

  赑屃:也称龟趺。形状像乌龟,好负重。长年累月地驮载着石碑。人们在庙院祠堂里,处处可以见到这位任劳任怨的大力士。据说触摸它能给人带来福气。

  狴犴:又叫宪章。相貌像虎,有威力,又好狱讼之事,人们便将其刻铸在监狱门上。虎是威猛之兽,可见狴犴的用处在于增强监狱的威严,让罪犯们望而生畏。

  螭吻:也叫鸱吻、鸱尾、好望,等。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这位龙子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也喜欢吞火。相传汉武帝建柏梁殿时,有人上疏说大海中有一种鱼,虬尾似鸱鸟,也就是鹞鹰,能喷浪降雨,可以用来厌辟火灾,于是便塑其形象在殿角、殿脊、屋顶之上

  椒图:形似螺蚌,好闭口,因而人们常将其形象雕在大门的铺首上,或刻画在门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总是将壳口紧合。人们将其用于门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紧闭之意,以求安全吧。

  囚牛:形状为有鳞角的**小龙,好音乐。这位有音乐细胞的龙子,不光立在汉族的胡琴上,彝族的龙头月琴、白族的三弦琴以及藏族的一些乐器上也有其扬头张口的形象。

  蒲牢:形状像龙但比龙小,好鸣叫。据说蒲牢生活在海边,平时最怕的是鲸鱼。每每遇到鲸鱼袭击时,蒲牢就大叫不止。于是,人们就将其形象置于钟上,并将撞钟的长木雕成鲸鱼状,以其撞钟,求其声大而亮

  睚眦:相貌似豺,好腥杀。常被雕饰在刀柄剑鞘上。睚眦的本意是怒目而视,所谓“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报则不免腥杀,这样,这位模样像豺一样的龙子出现在刀柄刀鞘上就很自然了。

  夔(kui):传说中国东海上有一座“流破山”,夔就居住在此山之上。夔的身体和头象牛,但是没有角,而且只有一条腿,浑身青黑色。据说夔放出如同日月般的光芒和雷鸣般的叫声,只要它出入水中,必定会引起暴风。在黄帝和蚩尤的战争中,黄帝捕获了夔,用它的皮制作军鼓,用它的骨头作为鼓槌,结果击打这面鼓的声响能够传遍方圆500里,使黄帝军士气大振、蚩尤军大骇。

  禺疆:“禺疆”为传说中的海神、风神和瘟神,也作“禺强”、“禺京”,是黄帝之孙。海神禺疆统治北海,身体象鱼,但是有人的手足,乘坐双头龙;风神禺疆据说字“玄冥”,是颛顼的大臣,形象为人面鸟身、两耳各悬一条青蛇,脚踏两条青蛇,支配北方。据说禺疆的风能够传播瘟疫,如果遇上它刮起的西北风,将会受伤,所以西北风也被古人称为“厉风”。

  猰貐(yayu):又称为“窫窳”(yayu)。传说猰貐曾是天神,被名为“危”的神杀死,后来被复活,但是变成了食人的怪兽。关于猰貐的外形有很多种说法,比如人面龙身、大小和狸一样,也有的说是人面牛身马腿,或者说龙头虎身的巨兽(如图)。据说由于猰貐喜食人类,所以尧帝命令后羿将它杀死。

  祸斗:“祸斗”原本是指传说中居住在中国南部的少数民族,但是它被形容为外形象犬的妖兽,吞吃犬粪、并且喷出火焰。祸斗所到之处皆发生火灾,所以古人将它看作火灾之兆和极端不祥的象征。也有说法称祸斗吞食火,并且排出带火的粪便。祸斗应该是在神话中被妖魔化的中国南方部落的象征。

  共工:共工是古代传说中神农氏的后代、属于炎帝一族,身为水神,共工有人的面孔、手足和蛇的身体。在黄帝的继承人颛顼治世的时代反叛,被颛顼击败,共工怒而头撞不周山(传说中支撑世界的支柱),造成世界向东南倾斜。之后共工仍不断地作乱(代表洪水的爆发),最后被禹杀死(指治水成功)。

  虚耗:虚耗是给人招来祸害的恶鬼。传说虚耗身穿红色的袍服、长有牛鼻子,一只脚穿鞋着地、另一只脚挂在腰间,腰里还插有一把铁扇子。据说唐玄宗曾经在梦中见到一个小鬼偷盗了自己地玉笛和杨贵妃的香袋,玄宗叫住小鬼,鬼自称叫“虚耗”、喜欢偷盗他人的财物,也能偷去他人的欢乐、使他变得忧郁。玄宗大怒,立即唤人,于是有一个大鬼出现将虚耗撕成两半吃掉了。大鬼指的是钟馗。

  五通神:中国传说中的五个*魔,据说在南方作祟,曾经有“北狐南五通”的说法,五通神经常到人家中找寻美貌女子。其实,五通神也被称为五显神,是泰山之神的五个儿子。《聊斋志异》中有一些关于五通神的记述,称一名姓万的书生斩杀了其中三通,并且重伤了另一通,最后一通被金龙大王之女的丫鬟XX,最后X尽人亡。

  三足鸟:中国古代的太阳精灵、也被看作太阳运行的使者。中国古代传说太阳中居住着三足鸟,人们敬仰太阳,三足鸟也被作为祥瑞的象征来崇拜。据说由于三足鸟一共有十只,不停地在天空中运转,导致地上遭受旱灾和灼热的煎熬。尧帝命令后羿将所有三足鸟射杀,结果后羿射落九只、留下一只,从此太阳只有一个并且在傍晚落下。也有说法称三足鸟是服侍西王母的精灵。

  西王母和桃果:古代传说中的西王母长有豹尾、虎牙,面目可憎、披头散发,她掌管灾害和刑罚,也令人类死于非命。也有说法称西王母就是指昆仑山。西王母的果园中种植有“生命之树”,每3000年便长出代表长生不老的桃果。桃果在中国神话中的意义相当于西方的苹果,是令众神得以长生的“神的食物”和“不死的神肴”(ambrosia),在波斯它被称为haoma、在埃及被称为sa。它的本质是女性的经血(menstrualblood),是诸多文化传说中太母女神创造万物的神圣之血;桃果上的凹陷亦被作为女阴(yoni)的象征。在道教中,桃果象征着处女、也代表成熟女性的体液,道士认为通过吸取这种体液可以使男子延年益寿(类似印度的Tantrism派对于女性“能力”的看法),比如经常看到的寿星捧桃图,都会描绘一位前额硕大的老年男子用一根手指指向桃果的凹陷,根据道士的理论,寿星之所以长寿,是由于其前额储存的女性体液的缘故,桃果的凹陷代表女阴,手指代表男性的性器,至于那些体液是怎么来的,相信诸位都明白,不赘述。这也是道教中腐败和纵欲的源头之一,很多道士甚至在宫廷中进行类似的表演以蒙骗那些乞求长生的君王。

  嫦娥:后羿的妻子,拥有传说中“不死的神肴”掌管生命的魔法。由于嫦娥独占了神肴,使后羿非常嫉妒,因此嫦娥抛弃丈夫独自一人居住在月亮上,并且只将神肴与女性分享,因此女性有月经,而男子则不能。

  化蛇: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英招:人面马身,有虎纹,生鸟翼,声音如榴。号称是替天帝看花园的神,但看起来充其量不过是只神兽而已。《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玄蜂:其实就是巨蜂,腹大如壶,蛰人,有毒,能杀人。《楚辞(招魂)》有载。

  青牛:出名主要是作为老子的坐骑。但真正的原形是千年木精(土精成形是玉羊)。《嵩高记》、《录异传》有载。

  呲铁:形状象水牛,但有巨角,皮毛漆黑,以铁为食。排泄物利如刚,可作兵器。《神异经(中荒经)》有载。

  山臊:山神,人脸猴身,一足,能说人话,而且会变化,特别喜欢吃虾蟹。《神异经(西荒经)》、《国语(鲁语下)》、《诉异记》有载。

  火鼠:又名火光兽。生活在火山中(非现在通指的火山,乃是燃烧的森林),重百斤(体形应甚大),毛长接近一米,细如丝,见水即死。用它的毛就可制成“火烷布”(如果脏了用火一烧就可变干净)。《神异经(南荒经)》、《十洲记》有载。

  商羊:一足鸟,招大雨。《说苑(辨物)》有载。

  讹兽:别名诞。人面兔身,能说人言。喜欢骗人,言多不真。其肉鲜美,但吃了后也无法说真话了。《神异经(西南荒经)》有载。

  民鸟(此为一字):嘴为赤色,身为翠色。可御火。《山海经(西山经)》有载。

  钦原:鸟,形状象蜂,和鸳鸯差不多大(可能就是一种巨蜂)。蛰兽兽死,蛰树树枯。《山海经(西次三经)》有载。

  钩蛇:蛇,身长二十米以上,尾部有分叉。捕食时于水中用尾巴钩岸上动物食之。《水经注(若水)》有载。

  并封:类猪,黑色,前后皆有头。述荡则是左右有头。《山海经(海外西经)(大荒西经)》、《周书(王会)》有载。:

  夫诸:象白鹿,但有四角。招大水。《山海经(中次三经)》有载。

  当康: 有牙的小猪状,因叫声而得名。可以预见丰年。《山海经(东次四经)》有载。

  山蜘蛛: 巨蛛,大如车轮,其丝可止血。《南部新书》有载。

  鸣蛇: 大体如蛇,但有四翼,发磐磐之音。见则大旱。《山海经(中次二经)》有载。

  南海蝴蝶:巨型蝴蝶。有人曾捕之,去掉其翅膀和须足,仍有八十斤,极其鲜美。《岭南异物志》有载。

  幽安鸟: 类似有条纹的小猴子,经常发笑,看见人则躺倒,因叫声得名。《山海经(北山经)》有载。

  狸力:猪状兽,脚后有突起,声音就像狗叫。应该是有操土之能。《山海经(南次二经)》有载。

  马交:类马,白身黑尾,头有一角,利齿,四足为爪,发音如鼓声。以虎豹为食。一说可御兵。《山海经(海外北经)(西次四经)》、《管子(小问)》、《周书(王会)》有载。

  孰胡: 马身鸟翼,人面蛇尾(与英招类似)。喜欢载人。《山海经(西次四经)》有载。

  媪:似羊非羊,似猪非猪。在地下食死人脑,能人言。用柏枝插其头方可杀之。《搜神记》、《晋太康地志》有载。

  患:身长数丈,类牛,青眼光耀明亮,四脚于土中,虽在动却不移开。唯灌酒能消。因为其为忧伤之气所聚,酒能忘忧,所以可消。《搜神记》有载。

  九婴:水火之怪,为羿所杀。《淮南子(本经训)》有载。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蛇尾豹文。有说其为风伯。但我觉得应该是操纵风力大气的神兽更合理。《楚辞(离骚)》有载。

  奚鼠:巨鼠,居于冰下,重千斤,肉可食。皮毛可以制衣被,为御寒上品。用其皮蒙鼓,其声可以传千里,它的毛发可以召集鼠类。《神异经》有载。

  傲因::类人,穿着破烂衣服,手为利爪。袭击单身旅人,喜食人脑。舌头暴长,有时伸出盘在地上休息,用烧烫的大石掷之,可杀。《神异经(西荒经)》有载。

海豚属于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海豚科,通称海豚,共有近62种,分布于世界各大洋。体长12~42米,体重23~225千克。海豚一般嘴尖,上下颌各有约100颗尖细的牙齿,主要以小鱼、乌贼、虾、蟹为食。 海豚喜欢过“集体”生活,少则几头,多则几百头。海豚是一种本领超群、聪明伶俐的海中哺乳动物。经过训练,能打乒乓球、跳火圈等。除人以外,海豚的大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人的大脑占本人体重的百分之二点一,海豚的大脑占它体重的百分之一点七。海豚的大脑由完全隔开的两部分组成,当其中一部分工作时,另一部分充分休息,因此,可终生不眠。 海豚是靠回声定位来判断目标的远近、方向、位置、形状、甚至物体的性质。有人做试验,把海豚的眼睛蒙上,把水搅浑,它们也能迅速、准确的追到扔给它的食物。 海豚不但有惊人的听觉,还有高超的游泳和异乎寻常的潜水本领。据有人测验,海豚的潜水记录是300米深,而人不穿潜水衣,只能下潜20米。至于它的游泳速度,更是人类比不上的。海豚的速度可达每小时40公里,相当于鱼雷快艇的中等速度。

在鲸类王国里,要数海豚家族——海豚科的种类最多了,全世界已知共有30多种。有的种类虽名叫“鲸”,如虎鲸、伪虎鲸,其实也是海豚家族中的成员。

海豚是一类智力发达、非常聪明的动物,它们既不像森林中胆小的动物那样见人就逃,也不像深山老林中的猛兽那样遇人就张牙舞爪,海豚总是表现出十分温顺可亲的样子与人接近,比起狗和马来,它们对待人类有时甚至更为友好。

海豚救落水的人的故事,我们听了很多很多,海豚与人玩耍、嬉戏的报道也常有所闻,有的故事甚至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经过学习训练的海豚,甚至能模仿某些人的话音。70年代,美国的三位科学家,让两头海豚学会了25个单词。新近,太平洋海洋基金会的欧文斯博士等4位科学家,对两头海豚进行训练,花了3年时间,教会它们700个英文词汇。不过有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把动物的“语言”或“方言”描绘得太离奇。

不过海豚确实具有与众不同的智力。它的大脑体积、质量也是动物界中数一数二的。目前,科学家对动物的智力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认为黑猩猩是一切动物中最进化、最能干的;另一种却认为海豚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与猿差不多,甚至还要高一些。因而有人称海豚为“海中智臾”。

为了证实海豚有学习能力,早在1959年,一位名叫利利的人就对一头海豚做过试验。他把电极插入海豚的快感中枢和痛感中枢,当电流通过电极刺激海豚的快感中枢神经或者痛感中枢神经时,会产生快感或痛感。然后训练海豚触及其头上的金属小片,控制电流的通断。如果电极插在海豚的痛感中枢,海豚只要训练20次就会选择切断电源的金属小片,使痛感消失。而换作猴子的话,则需要数百次训练才能学会控制开关。这说明在某些方面海豚是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海豚是人类的朋友,它们十分乐意与人交往亲近。澳大利亚蒙凯米海滩的海豚们已经与人类建立了友谊,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欢乐和惊奇。也许将来有更多的海豚,在更多的地方与人类建立联系,这种愿望并不是什么幻想:随着人们对海豚研究的深入,我们会揭开更多的关于海豚的秘密,那时我们与海豚交往会更加容易,更加亲密,更加友好!

提起海豚,人们都听说它拥有超常的智慧和能力。在水族馆里,海豚能够按照训练师的指示,表演各种美妙的跳跃动作,似乎能了解人类所传递的信息,并采取行动,人们不禁惊叹这美丽的海洋动物如此地聪明。那么,海豚的智慧和能力究竟高到什么程度?它们和人类之间的相互沟通有没有日益增进的可能?这里从海豚脑部的构造及生态特性入手,对它的智慧进行一番探讨。

海豚智商难以测定

海豚能做出各种难度较高的杂技动作,显然是一种相当聪明的海中动物。但是海豚实际上的智力情况如何呢?心理学上,“智力”一词大致包含三种意义:一是对于各种不同状况的适应能力;二是由过往经验获取教训的学习能力;三是利用语言或符号等象征性事物从事“抽象思考的能力”。

根据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以及海豚表演杂技时与人类沟通的情形推测,海豚的适应及学习能力都很强;但目前尚无法证明海豚运用语言或符号进行抽象式的思考。不过即使没有科学上的确凿证据,也不能就此认为海豚没有抽象思考能力。

倘若海豚真的具有抽象思考能力,那么它究竟是如何运用这种能力而其程度又是如何这些都是饶有兴趣的问题。但现在,想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容易,因为即使是人类所拥有的智慧,也还有许多未知之处。

虽然海豚与人一样都属于哺乳动物,但因生活的环境不同,相互接触的机会不多,故人类对海豚潜在能力的了解是很有限的。那么,人类究竟是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并探索海豚的智能呢?目前,大多数都采用下列两种方法:一是根据海豚解剖学上的特征,来推算海豚的潜在能力;二是实际观察野生海豚的行为,并从行为目的与功能方面着手,推测其智慧的高低。

脑部发达不逊于灵长类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海豚的脑部非常发达,不但大而且重。海豚大脑半球上的脑沟纵横交错,形成复杂的皱褶,大脑皮质每单位体积的细胞和神经细胞的数目非常多,神经的分布也相当复杂。例如,大西洋瓶鼻海豚的体重250千克,而脑部重量约为1500克(这个值和成年男性的脑重1400克相近)脑重和体重的比值约为06,这个值虽然远低于人类的193,但却超过大猩猩或猴类等灵长类。

至于海豚大脑半球上由脑沟所形成的皱褶,根据研究显示,大西洋瓶鼻海豚的皱褶甚至比人类还多,而且更为复杂,它们的大脑皮质表面积为2500平方厘米,是人类的15倍海豚脑部神经细胞有密度与人类或黑猩猩的几乎没有差别。换句话说,海豚脑部神经细胞的数目,比人类或黑猩猩的还要多。因此,无论是从脑重量和体重的比,或是从大脑皮质的皱褶数目来看,大西洋瓶鼻海豚脑部的记忆容量,或是信息处理能力,均与灵长类不相上下。

尝试了解海豚的语言

由于海豚大脑的记忆容量和信息处理能力与灵长类动物不相上下,如果人类能与海豚相互沟通,就应该获得许多有关海洋动物的宝贵资料,并学习到不同的表达和思维模式。与海豚一起潜水就会发现,海豚是相当“聒噪”的动物。根据录音调查记录显示,海豚使用频率在200-350千赫以上的超声波的喊叫声进行“回音定位”,而人类的听觉范围介于16-20千赫之间,人类无法听到海豚回声定位所发出的超声波。因此,我们在水中听到的海豚叫声,可能是海豚同类间互通消息所使用的部分低频声音。

人类要与海豚沟通,先决条件是要了解海豚的语言,这样就必须分析海豚发出的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事实上只要有适当的录音设备就可能进行海豚声音分析。然而,声音与行为之间的并联却不容易掌握,目前人们还无法确切了解海豚发出的各种声音所包含的含义。

为使人类与海豚沟通,第二种方法是让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20多年前,美国海洋大学的专家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开发海豚的智能。目前海豚在专家的训练下,已经能从训练人员的手势中,学习并了解单字与复合语句的意义并能作出适当的反应,但尚无法达到能与人自由交换信息的境界。

不论是研究海豚声音与行为的关联性,还是教导海豚学习人类的语言,以目前的进展来说,距离人类与海豚互相了解、互相沟通的最终目标都还相当的遥远。

海豚的睡觉方式

海豚似乎永远不眠不休地四处游动。海豚是哺乳类动物,原先栖息陆地,后来又回到水中生活,用肺呼吸。若它们在水中持续睡觉,海豚将因无法呼吸而死。难道它们真的不用睡觉?若会睡觉,它们是睡在陆地,还是睡在海中呢?

其实若我们能够细心观察海豚一段时间,便会发现它们在游泳时,有时会闭上其中的一只眼睛。经调查它们的脑电波得知,它们某一边的脑部会呈睡眠状态。即是,它们虽然持续游泳,但左右两边的脑部却在轮流休息。

若我们能够像海豚一样,一边睡觉一边工作,左右脑互相交替休息,一心便可以二用,搭车时睡觉便不怕坐过站了。

海豚护幼奋不顾身

母海豚如果不幸小产,为了让没有行动能力的小海豚呼吸,它会拼命地用自己的吻部把小海豚推向水面,并不断地重复这些动作,甚至停止觅食达两天之久。

据水族馆的人士说,一旦小海豚死去,母海豚会奋不顾身地设法让小海豚复生,但如果持续的时间太久情形严重时,连母海豚也可以因衰竭而死亡。所以,必须尽快将小海豚的尸体打捞起来,也许这样做会避免母豚过分伤心,使其恢复体力。不过,工作人员要清除死亡的小海豚并非易事,母海豚会护着小海豚避开船只,与工作人员展开耐力比赛。

母海豚是否知道小海豚已经死亡?还是因为觉得小海豚可怜,而拼命想把小海豚推向水面?抑或只是出于一种动物的本能也许海豚确具有某些人类所无法了解的理性,详细情况目前尚不清楚。

海豚救援遇难同类

古代希腊曾经流传着海豚搭救溺水者的故事:有一次希腊著名的抒情诗人和音乐家阿莱昂参加由一位意大利富商举办的音乐大赛,结果赢得了巨额奖金。他携带这笔财富乘船返回希腊科林斯,不料途中却引起船员们眼红,欲将他杀害。他临死之前要求再能演奏一曲,美妙的音乐引来了一大群海豚,阿莱昂纵身跳人海中,海豚将他负在身上,游至安全的地方,阿莱昂因此脱险。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人类与海豚之间的关系相当良好。那么海豚与海豚同类之间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1994年6月,研究人员在太平洋进行海豚生态调查时,曾观察到一条不幸被鱼叉击中而呈昏迷状态的海豚,在其附近,游来另一条海豚,并不断地把受伤的同类推向水面,它发出的声音,仿佛在唤醒处于昏迷状态的受伤海豚。

海豚能识别敌友

研究人员在调查野生海豚时发现,通常一开始海豚都不愿意靠近人,似乎意识到陌生物体的存在。但当察觉人类并无敌意后,海豚的戒备之心逐渐下降,甚至可近到伸手可及的距离,它们会一边摇动头部,一边观察人。只要其中的一条不经意地逐渐靠近人,其他的海豚也会慢慢地游过来。

意大利南部夏科湾附近,每天都有十多条大西洋瓶鼻海豚游向海滩。这些海豚对人类的骚扰似乎并不介意,而且已习惯人类用手给它们的食物和鱼饵。因此,即使是野生海豚,若有适当的机会,也会与人类和睦相处。

然而,人类只有摆脱“万物之灵”的成见,置身于海豚的世界。才能发现与海豚的其他沟通方式。

天才领航员杰克

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有一座造型别致的海豚纪念碑,上书“天才领航员杰克”。

一八七一年的某一天,帆船“布里尼尔号”行经新西兰科克海峡,因天气突变,困於“死亡之峡”整整一天,眼看就要遭受灭顶之灾,绝望中的船长无力地在胸前划著十字。突然,他眼睛一亮,一条银灰色的大海豚从惊涛中跃起,并不时回首盼望,仿佛在说:“请放心,朋友,我知道怎样冲出迷途,摆脱死神。”船长像在夜航中看见灯塔,想也不想就下令紧随海豚前进。大海豚七拐八转,终於把“布里尼尔号”领出了恐怖之地。

从此,奇迹出现了。这只银灰色的海豚始终徘徊在海峡附近,年复一年地为过往船只领航。每逢有船来到,它总是跃出水面,摇摇尾鳍表示欢迎,然厚绕暗礁、躲湍流,使船只摆脱危难,船员们亲切地称它为“杰克”。

一九一二年,杰克结束了四十年如一日的义务领航员生涯,悄然逝去。当地人怀著依恋之情,潜水员找到它的遗体,并在上覆盖这国旗,随后为它举行了葬礼,以后又为它精雕了铜像。

海豚捕食讲究分工

海豚在捕食过程中是以群体进行活动的,不仅如此,na-ture网站报道,最近一项对佛罗里达海岸的研究表明,每一只海豚在捕食中还有各自的明确分工。

合作进行捕猎在很多动物集体中都已经被发现,比如黑猩猩。

但是每个个体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特定的工作,就如同一个足球队中,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分工,这种现象在动物群体中是很少见的。

美国研究者观察了两组海豚,一组由三只组成,另外一组有2到6个成员。研究者通过在在它们的鳍上做记号确定每一只海豚,并观察了它们60次的捕猎活动。

结果发现,在集体捕猎过程中,这两组海豚中总有固定的一只在充当“司机”的角色,其它海豚则是“障碍物”的功能,“司机”海豚会将四周的小鱼赶向障碍海豚所形成的包围圈里。

这种捕猎中的个体分工过去只在非洲母狮中发现过。一只母狮守候在整个捕猎现场的中心,而其它母狮们在侧面将猎物从四周围向中间。

对于此次发现的海豚群体中的特殊分工,研究者说,目前还不能确定的是,这种特殊的捕猎方式是否在所有海豚中都具有,或者是否海豚只在某一特定地区才具有。

海豚为什么游得快

好的体形是游得快的前提条件。但即使有了最好的体形,在大自然里,要想成为游泳健将,还有许多细节需要完善。动物在水中游动时,一般总会造成一些小小的漩涡。这些小漩涡影响了动物的游速。海豚和鲨鱼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各有不同。海豚身体上,滑溜溜的皮肤并不是紧绷绷的.而是富有弹性的。在游动时,海豚收缩皮肤,使上面形成很多小坑,把水存进来,这样,在身体的周围就形成了一层“水罩”。当海豚快速游动时,“水罩”包住了它的身体,和它的身体同时移动。借助这个水的保护层,海豚游动时几乎没有磨擦力,也不造成漩涡。

海豚救人历史悠久

1949年,美国佛罗里达州一位律师的妻子在《自然史》杂志上披露了自己在海上被淹获救的奇特经历:她在一个海滨浴场游泳时,突然陷入了一个水下暗流中,一排排汹涌的海浪向她袭来。就在她即将昏迷的一刹那,一条海豚飞快地游来,用它那尖尖的喙部猛地推了她一下,接着又是几下,一直到她被推到浅水中为止。这位女子清醒过来后举目四望,想看看是谁救了自己。然而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一只海豚在离岸不远的水中嬉戏。近年来,类似的报道越来越多,这表明海豚救人绝不是人们臆造出来的。

海豚不但会把溺水者推到岸边,而且在遇上鲨鱼吃人时,它们也会见义勇为,挺身相救。1959年夏天,“里奥·阿泰罗”号客轮在加勒比海因爆炸失事,许多乘客都在汹涌的海水中挣扎。不料祸不单行,大群鲨鱼云集周围,眼看众人就要葬身鱼腹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成群的海豚犹如“天兵神将”突然出现,向贪婪的鲨鱼猛扑过去,赶走了那些海中恶魔,使遇难的乘客转危为安。

救助弱者出于本能

海豚始终是一种救苦救难的动物。人类在水中发生危难时,往往会得到它的帮助。海豚也因此得到了一个“海上救生员”的美名,许多国家都颁布了保护海豚的法规。那么海豚为什么要救人呢?在人们对海豚没有充分认识之前,总以为它是神派来保护人类的。由于科学的进步,对海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其神秘面纱逐渐被揭开。

动物学家发现,海豚营救的对象不只限于人。它们会搭救体弱有病的同伴。

1959年,美国动物学家德·希别纳勒等人在海中航行时,看到两条海豚游向一条被炸药炸伤的海豚,努力搭救着自己的同伴。海豚也会救援新生的小海豚,有时候这种举动显得十分盲目。在一个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小海豚一生下来就死掉了,但它仍然不断地被海豚妈妈推出水面。其实,凡是在水中不积极运动的物体,几乎都会引起海豚的注意和极大的热忱,成为它们的“救援”对象。有人曾做过许多试验,结果表明,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任何物体,不论是死海龟、旧气垫,还是救生圈、厚木板,都会做同样的事情。1955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海洋水族馆里,有一条海豚为搭救它的宿敌——一条长1.5米的年幼虎鲨,竟然连续8天把它托出水面,结果这条倒霉的小鲨鱼终于因此而丧了命。

据此,海洋动物学家认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原来,海豚是用肺呼吸的哺乳动物,它们在游泳时可以潜入水里,但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把头露出海面呼吸,否则就会窒息而死。因此对刚刚出生的小海豚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尽快到达水面,但若遇到意外的时候,便会发生海豚母亲的照料行为。她用喙轻轻地把小海豚托起来,或用牙齿叼住小海豚的胸鳍使其露出水面直到小海豚能够自己呼吸为止。这种照料行为是海豚及所有鲸类的本能行为。这种本能是在长时间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形成的,对于保护同类、延续种族是十分必要的。由于这种行为是不问对象的,一旦海豚遇上溺水者,误认为这是一个漂浮的物体,也会产生同样的推逐反应,从而使人得救。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巧合,海豚的固有行为与激动人心的“救人”现象正好不谋而合。

海中智者人类朋友

有的科学家觉得,把海豚的救苦救难行为归结为动物的一种本能,未免是将事情简单化了,其根源是对动物的智慧过于低估。海洋学家认为,海豚与人类一样也有学习能力,甚至比黑猩猩还略胜一筹,有海中“智叟”之称。研究表明,不论是绝对脑重量还是相对脑重量,海豚都远远超过了黑猩猩,而学习能力与智力发达密切相关。有人认为,海豚的大脑容量比黑猩猩还要大,显然是一种高智商的动物,是一种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它的救人“壮举”完全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海豚都是将人推向岸边,而没有推向大海。20世纪初,毛里塔尼亚濒临大西洋的地方有一个贫困的渔村艾尔玛哈拉,大西洋上的海豚似乎知道人们在受饥馑煎熬之苦,常常从公海上把大量的鱼群赶进港湾,协助渔民撒网捕鱼。此外,类似海豚助人捕鱼的奇闻在澳大利亚、缅甸、南美也有报道。

海豚对人类这样一心一意,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鲨鱼面前,海豚是疯狂的击杀之神,攻击人类可谓易如反掌,但却从来没有海豚伤人的记录。最令人无法理解的是,即使当人们杀死一条海豚的时候,其他在场的海豚也只是一旁静观,绝不以牙还牙。对于协作精神很强的海豚,这样的表现实在令动物学家深感困惑。

海豚也有“名字”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24日报道,美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科学家们日前得出结论称,每一只处于群居状态的海豚都拥有自己的名字,并且,同一族群的海豚之间还能够分辨出对方“姓甚名谁”。

科学家们将研究的地点选在了佛罗里达海岸。研究过程中,专家们记录下了群居海豚发出的声音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之后,他们从中分离出了所有能够表明某一具体海豚身份的声音信号,只保留了这些声音的频率特种。

据悉,通过与人发出的声音进行比较,研究人员从海豚发出的声响中分离出了重音和其他一些与“交谈”有关的特点。试验期间,研究人员将同一族群的海豚分为了两组并提取了其中一组发出的声音。之后,通过向另外一组海豚播放这些声音,人们惊奇的发现,它们居然对自己“亲属”的声音做出了积极的反应。

参与此项研究的科学家文森特·雅尼克表示:“我们在枯水期录制了一些海豚的鸣叫声并将其输入了电脑,以便人工合成出类似的声音。之后,我们向海豚播放了这些录音以观察它们的反应。结果显示,海豚完全能够分辨出这些声音具体是谁发出的。”

科学家们基于这些观察结果得出结论称,海豚不但拥有自己的名字而且还能够根据这些名字区分同伴,而并不是单纯地依赖于声音。雅尼克指出:“现在我们已经清楚,海豚其实和我们一样,也拥有自己的名字。”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识别身份的方式对海豚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水下声音很容易失真,只能通过较为复杂的声音组合来识别同伴。

据悉,参与试验的14只海豚中有9只都对自己亲属的“名字”做出了反应。不过,科学家们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另外5只海豚未做出任何相应的动作。或许,它们并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亲戚”。

雅尼克表示,这项发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表明,海豚也拥有某些与我们人类类似的行为能力。

海豚的生存行为

在野外, 海豚会用吻部的牙齿捕捉猎物, 它们有九十至一百只牙齿,但它们不会咀嚼, 而是把整条鱼吞下海豚和鲸一样均是用头顶的气孔呼吸, 它们会游出水面呼气, 在再次潜入水中前, 深深的吸一口气它们的肺部是特别构造的, 可迅速减压, 使它们可以潜至水深30多米的地方海豚是用尾鳍上下拍动水面而游动的, 一双前鳍是帮助它们改变游动的方向, 背鳍帮助它们稳定身体~ 而海豚的流线型身体, 可减低它们在水中的阻力, 令它们可以维持每小时30公里的游泳速度。

海豚最喜欢吃鱼及鱿鱼, 每天会吃的份量约是体重的百分之四至八;它们约重二百公斤, 所以每天进食约十五公斤的食物。在海洋公园生活的海豚所吃的食物主要是从美国冰鲜入口的横泽鱼、鲛鱼、沙甸鱼、鱿鱼和多春鱼, 因为外国的货源比较充足及稳定, 而且食物受污染的机会较少。

海豚没有规定的睡眠时间,它们可能在白天,又或是在晚上睡觉。它们睡觉时,通常会浮近水面,而且只会休息其中一边的脑,而另一边则继续运作,因为在海洋中,若它们处於熟睡状态便会很容易受到敌人的侵袭,而不能逃脱。

海豚是利用高频率波联络同伴,它们可发出32种音,每只海豚都有属于自己的特别叫声,用来辨出身份。

海豚属于鲸目齿鲸亚目。凡是鲸类都具体声纳系统,其中以海豚最精密,能利用声波分毫不差地测出附近物体的形状‧材料‧位置,全部过程只需2秒钟。

海豚虽然活在大海中,身体所需的水分却不是来自海水,而是完全仰赖所吃的鱼体内的水分。它们只要超过3天不吃鱼,便会失水而死。由于海豚在海里吃惯了活鱼,被人饲养时海吃不惯死鱼!

海豚常成群在海上跳越这是海豚的一种点名式,表示“出发了”和“回家”两种信号;而且如果它们保持一定速度和规律跳跃前进,还可以减少水的阻力!

如果我们试著在水中张开眼睛,看得到的东西并不多;但相反的,只要具备一对特殊的耳朵,在海里却能听得很清楚。海豚和它的近亲鲸类一样,一天到晚不停的发出怪声,声音可以传达好几公里远,这就是海豚的语言。虽然很复杂,但却能达到很好的沟通效果,藉此方法它们可以告知同伴或发出求就的讯号;而且也靠这种声纳系统猎捕食物,如愉鱼类‧乌贼等。但有时因碰到沙滩,超音波误导,而被困在海滩上,导致生命危险。

海上小霸王---杀人鲸

全世界约有60种的海豚,几乎遍布各海洋。杀人鲸(虎鲸)是海豚的一种,它们的性情十分凶暴,据说有一只杀人鲸一次吃掉13只海豚、15只海豹。但它们的智商很高,从小饲养的话,可训练水上世界的动物明星!

世界上最早的一种生物是蓝藻。

蓝藻在地球上大约出现距今35~33亿年前,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有不少蓝藻(如鱼腥藻)可以直接固定大气中的氮(原因:含有固氮酶,可直接进行生物固氮),以提高土壤肥力,使作物增产。

扩展资料: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放氧。它的发展使整个地球大气从无氧状态发展到有氧状态,从而孕育了一切好氧生物的进化和发展。至今已有120多种蓝细菌具有固氮能力,特别是与满江红鱼腥蓝细菌(Anabaena azollae)共生的水生蕨类满江红,是一种良好的绿肥。

蓝藻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包括各种水体、土壤中和部分生物体内外,甚至在岩石表面和其他恶劣环境(高温、低温、盐湖、荒漠和冰原等)中都可找到它们的踪迹,有“先锋生物”之美称。它们在岩石风化、土壤形成以及水体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蓝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716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随机推荐

  • sk2精华露使用顺序

    第1个步骤就是先进行面部的清洁,清洁完了之后需要在脸上拍一点爽肤水,接着需进一步的修复,用旗下的补水保湿修复精华露来进行修复,那这款精华露当中所含有的pitera乃是神仙水的整整4倍,所以能达到强效保湿补水的效果,绝对是干皮的救星。在这个步

    2024-04-15
    60000
  • 艾嘉曼身体套盒怎么样

    使用效果还不错。艾嘉曼身体套盒产品采用传统上等的中药为主要原料,经过高科离子提纯技术,使有效成份分子量达到毛孔的万分之一的细度,在皮肤表面瞬间吸收,使皮肤更加的细腻,使用效果还不错。艾嘉曼除了身体套盒还有,百草赋活精华水、精华霜、秘润养护乳

    2024-04-15
    60300
  • 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好用吗?

    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SPF30PA++,这款产品是夏日美眉必备的防晒乳液了,相信很多美眉在夏天的时候,都是会使用这款妮维雅防晒隔离润肤露SPF30PA++产品的,这么火爆的产品,自然是功效不错的,夏日防晒,小编建议美眉们首先选择这款防晒乳液

    2024-04-15
    45400
  • 妮维雅中性、混合型的洗面奶为什么洗了之后会出现过敏反应啊?

    任何一种护肤品都不能100%保证适用于每一个人的过敏有可能是最近气候的问题或者你的抵抗力下降机体就会发生反应的也有可能是皮肤压根不能用这种产品,如果总是过敏最好能去医院做下过敏源的测试,以后就清楚含什么成分的东西不能碰了所以呢,如果不舒服建

    2024-04-15
    51400
  • 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 谷雨光甘草精华好用吗

    谷雨是个比较有名气的护肤品牌,这个品牌有很多人都喜欢用,那么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谷雨光甘草精华好用吗,下面就来看看吧。谷雨光甘草精华效果好吗 谷雨这款光甘草精华真的超级好用,很保湿完全打破对国货的看法,包装也越来越大气漂亮了,小

    2024-04-15
    44400
  • 哪些牌子保湿补水的护肤品好?

    秋冬季节,皮肤很容易干燥,保湿尤其重要! 分享一些相对平价一点,大家购买的起的,而且用完只保湿不油腻的护肤品! 走起! 1,科颜氏的高保湿霜,这款高保湿霜特别经典了,保湿照顾很好,尤其是脸皮特别干的时候,晚上厚厚的用上一层,第

    2024-04-15
    39000
  • 精华水和精华乳先用哪个

    先使用精华水再使用乳液。精华水和乳液都具有为皮肤保湿补水的功能,但是使用的顺序有所不同。在使用精华液后涂抹乳液,可以帮助肌肤更好的吸收营养成分,之后的护肤保养步骤也会更加顺畅。精华水当中含有保湿剂以及其他营养物质,它的质地比乳液更加的轻薄,

    2024-04-15
    446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