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血就是在宝宝的粪便里面出现了血,一些是在大便的表面,也有的是和大便进行了混合;轻一点的就是在给宝宝擦屁屁的时候发现了血。为什么会这样呢接下来就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婴儿便血的原因 :
1妈妈乳头破溃出血
母乳喂养期间,特别是初期,妈妈的乳头很容易破溃,如果孩子吞咽了妈妈乳头破溃处的血液,大便就会带有少许粉色或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查不到红细胞,却能查出潜血。这种情况孩子通常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家长不必紧张。
2服用了补铁制剂
如果孩子服用了含铁的多种维生素制剂或补铁的药物,其中的铁不可能全部被吸收,会有少量经肠道排出。这时大便中可能含有黑褐色点状物,大便潜血会呈现阳性,第一个例子中的球球就是这种情况,因为医生经询问得知,球球从出生后6 个月开始,每天服用含铁的多种维生素。这种情况与孩子肠道发育或疾病无关,只要孩子生长正常,就不必担忧。
3小肠黏膜受损
如果小肠黏膜受到损伤,大便也会带有红色物质,大便检测潜血呈阳性。误服药物或异物会造成肠道黏膜受损,但对于小宝宝来说,这种可能性很小。大多数造成肠道损伤的原因是食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牛奶。肠道不能耐受某种食物,使小肠黏膜受到损伤,血液进入肠腔,由于这些血液在肠道存留一段时间才会随大便排出,此间会被肠液破坏,因此大便检测只能查到便潜血,并没有红细胞。但是,这种小肠损伤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会持续存在,造成孩子生长发育迟缓。第二个例子中的强强就是这种情况。强强出生后主要以婴儿配方奶喂养为主,出现了对牛奶蛋白的不耐受。经过转换氨基酸和深度水解的特殊配方粉后,强强大便恢复正常,生长也很快恢复正常。
4消毒剂损伤肠道
一些化学物质,特别是消毒剂,也会对肠黏膜造成损伤,第三个例子中的小东就是这样。家长认为消毒能使孩子远离病菌侵袭,但是孩子无形中接触消毒剂的机会也明显增多,长久下来,慢性消毒剂食入成了损伤肠道的元凶。此后,父母改用清水擦洗代替消毒纸巾,孩子的大便不久就恢复了正常。
5肛裂
如果大便中可见鲜血,而且血液附着于大便表面,检查提示有红细胞,多半是由于肛裂所致,就像第四个例子提及的那样,孩子会伴有哭闹、排便费劲,但大便不一定干结。因为婴儿肛门括约肌发育不够成熟,收缩和舒展调解不够完善,经常出现排便过程造成的小裂口,导致大便带有少量鲜血。这时在肛门处涂上少许含有抗生素的软膏,很快就会好转。
婴儿便血应及时就医:
虽然宝宝便血不需要太担心,可是如果发现宝宝便血,最好是能够第一时间带宝宝就医,来确认出现便血的原因,第一时间对症治疗,防止延误病情。
要是宝宝便血是因为便秘引起的肛裂造成的,首先要解决宝宝的便秘 ,给宝宝吃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要是牛奶蛋白过敏,那么最好给宝宝食用水解的奶粉;要是感染性腹泻,治好腹泻就可以;要是其它疾病则应对症治疗。
拓展:婴儿便秘的原因:
1 配方奶喂养引起便秘的原因包括:
奶粉兑水时,相对过稠;
配方奶中已添加了婴儿生长发育所需的钙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D等维生素。若家长额外补充,就会造成肠道内不能被吸收的钙等矿物质与脂肪酸结合形成钙皂,容易引起便秘;
牛奶蛋白不耐受等。
2 食物过于精细,饮食结构不合理
宝宝饮食加工过细,纤维素摄入不足,对肠壁刺激不够容易导致便秘;
高蛋白或者高淀粉类摄入过多,包括蔬菜里的块茎类(土豆、红薯等)、精白米、面条、馒头、面包、蛋糕等,容易使肠发酵菌相对减少而影响发酵,进而使大便干燥致便秘;
饮食量不足时,由于肠道内残渣较少,腹肌、肠肌张力不足、蠕动无力,也容易引起便秘;
喝水太少。
3 排便不规律
由于排便排便时间不规律且缺乏相关训练,没有形成排便反射,有时虽有排便的感觉,但由于贪玩或其他事情干扰,宝宝可能会有意识地抑制便意,时间一长,肠内排便反射的敏感度降低,大便堆积于肠内,水分被吸收,大便变得干燥,因而不易排出,就形成了所谓的习惯性便秘。
4 宝宝缺乏运动,平时活动少,久坐等
5 先天性生理及解剖缺陷
有少数的宝宝是由于先天性疾病导致的便秘,如:乙状结肠冗长、肠狭窄、肠梗阻、直肠或肝门狭窄、先天性幽门狭窄、幽门痉挛、先天性巨结肠等。
6 精神因素
儿童便血主要指儿童肛门所排出的大便中存在带血的现象,包括大便带血或全为便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出血导致的便血,前者主要表现为呕血和(或)排柏油样便;后者主要表现为黑便或便血,色鲜红、暗红或果酱样,可混有黏液、脓液,急性大出血时亦可伴有呕血。
便血的病因将其分为:全身性疾病、消化道疾病、肛周疾病和其他疾病。
全身性疾病:过敏性紫癜(HSP):
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免疫复合物作用于全身多系统的小血管引起广泛的变态反应性小血管炎症,通常发生于病毒感染后,体格检查可见皮肤紫癜性皮疹,HSP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便血并伴有明显腹痛,表现为大便潜血阳性、大量鲜红色血便或黑便。
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HUS)
HUS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急性肾功能衰竭、血小板减少三联征为特点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近年来发病率有所上升。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是少尿、无尿或尿血,HUS累及胃肠道者可出现HUS结肠炎,通常在3 10d后出现血性腹泻,伴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症。
消化道疾病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引起的便血多为间歇性,出血量较少,常表现为慢性无痛性便血,色鲜红,一般不与粪便相混,位于结肠近端的息肉便血可呈现暗红色,与粪便相混。结直肠息肉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儿童,但多见于3 5岁的幼年。
过敏性结肠炎(allergiccolitis,AC)
儿童AC最常见于对牛奶或大豆蛋白的炎症反应,患儿可出现腹泻、大便隐血或肉眼可见的便血。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
IBD是慢性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disease,CD),约25%患者发生于儿童期和青春期。UC病程多在4 6周以上,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黏液脓血便,多伴有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其便血量的多少与病情的轻重相关。CD的常见症状为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少数患儿可表现为便血。
肠套叠
肠套叠是肠段进入相邻肠管的内陷,以儿童最多见,其中又以2岁以下者居多。临床常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果酱样血便、腹部腊肠样包块。肠套叠便血多于发病后6 12h出现,以黏液胶冻状果酱样血便为特点,由于套叠时肠系膜被嵌在肠壁间,造成血液循环障碍,黏膜渗血与肠黏液混合形成暗红色胶冻样液体。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
先天性肠扭转不良是胚胎在发育过程中肠旋转和肠道固定失败,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发生扭曲,进而引起肠扭转或肠梗阻。该病通常发生在狭窄的肠系膜周围,是儿童外科急症之一。由于肠系膜血管扭曲,导致肠管缺血,其典型症状是阵发性腹痛和间歇性呕吐,亦可出现腹部膨隆、便血或腹膜炎,随着肠管逐渐坏死,可能会出现腹壁红斑,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临床上约20%的病例存在黑粪症或鲜红色血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enterocolitis,NEC)
NEC也是需紧急手术的疾病之一,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是由于通过未成熟肠上皮的细菌移位引起的相对肠缺血和肠道感染,NEC的风险因素包括细菌定植、配方喂养、肠缺血和早产。患儿可能出现隐匿性或活动性大出血,在临床失代偿的情况下,亦可出现腹胀,呕吐或腹泻,回肠、盲肠和右结肠是最常见的病变部位。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disease,HD)
HD是病变肠壁神经节细胞缺如的一种肠道发育畸形,发病率为1/(5000 10000),男/女占比约4 1,最常见于胎粪延迟的新生儿,临床可表现为血性腹泻且常伴有中毒症状、嗜睡或发热,其并发症包括HD相关性肠炎,便血可能危及生命,应及时行抗感染、补液和结肠灌洗等治疗,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肛周疾病肛裂
肛裂是儿童便血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年龄较小儿童无法准确表达痛苦,可能会表现为哭闹不安、拱背或肌肉紧张等。肛裂引起的出血,血液通常不混合在大便内,而在粪便的表面观察到,或尿布、卫生纸上可见鲜红色血丝,肛门检查时,肛周皮肤可见裂缝,截石位6点、12点尤为常见。
痔疮
痔疮在儿童中较为罕见,临床可表现为肛内肿物脱出、便血或肛门瘙痒,其便血通常表现为无痛性便血,血液与大便不相混合,多呈间歇性,排便时手纸染血、滴血或射血。
其他疾病吞咽母体血、术后吻合口溃疡等。
儿童便血是什么原因?
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有:肛裂、痔疮、肠息肉、胃肠道憩室、肠套叠、肠道血管瘤(先天畸形)、急性坏死性肠炎、痢疾、血液系统疾病等,需及时就诊查找病因。
4急性肠套叠:为儿童常见急腹症,也可出现便血。多见于3岁内小儿,尤其4-10月龄婴儿。症状主要是便血,呈果酱样大便,同时因腹痛而阵发性哭闹。
5急性坏死性肠炎:常于夏秋季发病,可有不洁饮食史,发病急骤,表现为便血、急性腹痛,多由脐周或上中腹开始,为阵发性绞痛或持续性痛并阵发加剧。
6痢疾:症状主要有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可伴有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7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等,可伴牙龈出血,鼻衄等其它系统出现表现。
本内容由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赵丽斯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不太好下定论,通常来讲有时因躁火,热气重,宝宝尚小,最好咨询儿科
颜色鲜红是下消化道,暗红是上消化道,能看见血看看孩子是不是干燥,排便时划伤肛门所致。
有可能肠道有问题,去医院看看吧
严重的话,可能肠套叠,直肠炎。看看宝宝情况怎么样,精神不好的话,建议大便送检。
应该病毒感染
危险预警:孩子的大便出血
大便带血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它往往是多种疾病的危险信号。引起孩子便血的原因较多,如果属于外科疾病,单纯的吃药、打针等治疗往往不能奏效,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孩子便血常与哪些疾病因素有关呢?
大便中带有血液及黏液,可能是——
痢疾:
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患儿往往有发热、腹痛、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指每次拉一点点,刚拉完又想拉,有肛门下坠、大便拉不完的感觉)、便中混有新鲜血液及黏液等症状。
中毒性菌痢是细菌性痢疾中最凶险的一种,多见于2-7岁的孩子,好发于夏秋季,这种痢疾在便血开始前,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的表现。
急性坏死性肠炎:
又称急性出血性肠炎,有发热、腹痛、腹胀、呕吐、烦躁及感染中毒症状,严重时可发生休克。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并带有黏液血便,或像赤豆汤、洗肉水样,腥臭味重。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加,常采取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
肠套叠:
多见于2岁以内、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
大便像柏油颜色,可能是——
消化道溃疡:
孩子的大便像柏油颜色又称黑便,出血部位可能在胃及小肠的上段,主要见于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但是孩子的溃疡与成人不一样,便血前可能伴有上腹部不适等症状,也可能根本没有胃疼、反酸的病史,而是突然排出柏油样的黑便,通过x线检查等可以证实诊断。消化道溃疡引起的血便,通常可用药物治疗予以控制。
“美克尔憩室”:
一种名为“美克尔憩室”的先天性肠道畸形疾病也会出现暗红色便血。“美克尔憩室”大多位于回肠末端,以幼年男童多见。憩室通常可无症状,但若有并发症发生,往往比较严重,血便就是儿童期憩室的常见症状之一。
“美克尔憩室”引起的血便表现往往多样化,起初量不多,颜色暗红,不伴有腹痛;也可能突然大量血便,先黑后红,伴有呕吐及腹痛。“美克尔憩室”一经确诊,应尽快采用手术治疗。
大便拉完时滴出新鲜血液,可能是——
直肠息肉:
这是孩子便血中最常见的原因,多见于3~6岁的孩子。孩子往往在排便结束时出现鲜血,血量小,也不痛,不和粪便混杂在一起。
息肉多长在肠腔内黏膜上,像一个带蒂的肉疙瘩,通常大小像蚕豆或黄豆。有经验的医生在直肠指检时常可触及息肉。若息肉继发感染,则可出现黏液脓血便。息肉的治疗可采取通过乙状结肠镜摘除或电灼等方法。
肛裂、便秘:
肛裂和便秘常“结伴”而行。肛裂即肛门口边缘裂伤,孩子大便干硬,有少量点滴鲜血,同时伴有排便痛。肛裂患儿平时应注意保持肛门区的清洁,多吃一些易消化及有润滑大便功能的食物。
如果孩子有便秘,干硬的大便经过肛门时,容易将肠黏膜磨破而导致出血。便秘的孩子排便时出血,但不痛,血色鲜红,便时出血,便后出血自行停止。预防便秘的方法是平时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以增加大便中纤维素的含量,并让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此外,有时候孩子出鼻血时血液流入后鼻孔、然后被孩子吞入胃中,或孩子服用某些药物、食品,如补血的铁剂、动物血制品等,也可能使大便呈现黑色,此时,家长要仔细辨别,并在就诊时及时和医生沟通。
孩子便血的原因很多,无论家长还是医生,都应提高警惕,及时处理。特别是有手术指征的外科性便血,更应及时治疗,切莫贻误时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