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区有一些人认为全潮汕应该叫潮州,大家认为呢?

潮州市区有一些人认为全潮汕应该叫潮州,大家认为呢?,第1张

我是揭阳人也是潮汕人,我认为现代的揭阳和汕头没有被潮州管辖过,但揭阳和潮州却被汕头管辖过,现在我们也没有说我是汕头人了,因为应该随着国家的行政区域的划分而改变,不能永远停留在旧时代,应该是新时代,新发展。

潮州市区人没有人认为潮汕地区应该叫潮州,是你断章取义破坏潮汕人团结,潮汕是一个区域名词没有错,潮汕揭三市统称潮汕人也没有错,但在 历史 文化方面称潮州文化传承1000多年也没有错,汕头近代在潮汕三市这落后地区发展中稍微好一点点,其真实潮汕三市都是经济落后城市,龟不用笑鳖,汕头市区一部分人认为演用潮州文化有失汕头经济特区身份,汕头大可堂堂正正称自己为汕头文化或特区文化没有人反对,没必要遮遮掩掩称潮汕文化,潮汕两字出现只有100来年,没有多少 历史 也没有多少文化,潮汕是区域名词,称潮汕大地,潮汕人没有错且非常正确。

潮州,“潮汕”,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混淆

不要受思维和知识限制。把市,地域和语言混为一谈。潮州市人,汕头市人和揭阳市人,都说潮州话,都是潮州人。潮汕是个不伦不类的名词,既不是市,也不是地域,更不是语言。按字面说是潮州的汕头。如果有潮汕那就有潮揭,甚至有潮普,潮饶等等。潮州人居住的地方汕头市最大,要有大兄样,大大方方承认自己是潮州人,又不是说你是潮州市人。

认为三市形成一个(大潮汕),应称(潮汕),不该称潮州了,潮州听起来有极项性,个人观点,谢谢发表不同意见。[祈祷]

我本身就是潮州人,但我不认同这种人说法。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和汕尾市都是地级市。所以那个城市的人就叫那里人。[微笑][祈祷]

潮州府曾管辖过整个大潮汕,普天下的潮人也曾认同大潮汕人即是潮州人,海内外潮州会馆即是硬刚明证

潮州市区人说潮汕是旧殖民取的,其实清末年间创办潮汕铁路公司是中国人并不是外国人。那些一直强调说潮州话,潮州人,其实一小部分,不成气候。

潮汕牛肉火锅早已经传全国,从来就不会有人说是潮州牛肉火锅

潮州市人老是强调潮州人贬低其他两市人,这样真的好吗?

哪些叫喝什么潮州和潮汕之争的人,差不多都是潮州市里的小鸡肚人,他们天天想活在 历史 里,世界在前进, 社会 在进步, 历史 在寅变,汕头市,揭阳市,潮州市三市是近代的产物,统称潮汕人是最合适的,在古代也有揭阳管过,也有潮州管过,还有福建樟洲管过。在近代只有汕头管理全潮汕地区,所以以潮汕来称呼3市是最合适的,汕头市区的土地差不多都是原澄海县的,澄海现在变成汕头市的一个区,深圳市原来是宝安县的一个小镇,现在是宝安变成了深圳市的一个区,时代在变化进步的,不管你是哪?一句胶己人,就是潮汕人。

秦始皇50万大军平定南越后设置“南海郡”管辖所属行政区域范围并划分为四大板块由四个县管辖。

南海郡辖属4个县分别是:番禺县,博罗县,揭阳县,龙川县。

“南海郡”治所设在番禺县。

(“南海郡”即是现在的“广东省”)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命名揭阳并任命“史禄”为首位“揭阳令”统辖岭东地区及闽南漳浦一带区域及赣南部分地区。揭阳隶属“南海郡”。揭阳治所设在“留隍”。

揭阳2235年来一直没有改过名字。但揭阳经历了从揭阳县,揭阳郡(也称义安郡),揭阳县,揭阳市四个阶段的建制变革至今。

秦汉三国晋时揭阳治所在“留隍”。

晋时南海郡拆出揭阳设置“揭阳郡”也称(义安郡)辖原揭阳管辖区域范围。

隋唐时揭阳郡(也称义安郡)治所移治设在“归湖”,揭阳城东门外笔架山有韩愈所建的“揭阳楼”,(现今改建为“韩文公祠)揭阳城内南门建有一座“三阳门”,此时揭阳管辖区域整体范围逐渐被统称叫“潮州”是取自于有“潮水返往”之偶意而得的统称,而不是具体城市名字。揭阳文化,揭阳话,揭阳戏剧,揭阳工艺,揭阳菜等等也开始逐渐被习惯改称叫“潮州文化,潮州话,潮州剧,潮州菜等等,清末民初至今又改称叫潮汕文化,简称就是〈潮文化〉”。(岭东地区 历史 文化发源地就是叫“揭阳文化”)

1430年前,(即公元591年),隋开皇十一年揭阳析地设置“潮阳县”和“海阳县”。

从此有了著名的“潮州三阳”。

公元1040年宋朝时揭阳县县令“孙乙”在揭阳范围内择地上奏朝庭批准建设县治“榕城”至今。

自从揭阳再次移治,原揭阳治所“揭阳城”由海阳县承接作为县城后被海阳县改名叫“凤城”。

潮阳县县城叫“棉阳”至今没有改变过。

明朝洪武二年朝庭在海阳县县城划出一块地皮建设一座“镇海楼”设置“潮州府”辖八邑分别是:揭阳,潮阳,海阳,新阳,茶阳,饶阳,莲阳,葵阳(即现在的:揭阳,潮阳,潮安,丰顺,大埔,饶平,澄海,惠来)。

清朝末公元1902年朝庭撤销“潮州府”,永远终结了“明清”两朝“潮州府”的 历史 使命。

公元1904年,海阳县消失,潮安县出现至2013年改为“潮安区”。

公元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划出潮安县县城设置为地级潮州市人民政府驻地。

从此开始有了地级“潮州市”这个行政管辖区域范围涵盖于市区,饶平县和潮安县。户籍总人口257多万人民。

公元1860年,由揭阳,莲阳,海阳三地共同划出海边冲积地“沙头”设置为“汕头埠”至今已经有160年的 历史 。

公元1904年潮安县县城建设一条通往汕头埠的铁路。这条铁路被命名叫“潮汕铁路”。

潮安县和汕头埠的火车站分别叫:潮安火车站和汕头火车站。

从此,“潮汕”名称逐渐取代原揭阳管辖的整体区域范围统称“潮州”。

现实是“潮汕和潮州”是一样的,只是时代不同和区域范围大小而已。

历史 以来揭阳管辖区域范围虽然分出了现在的粤东地区各地及闽南漳州和赣南地区的赣州,今天的揭阳范围虽然缩小了很多,但揭阳在潮汕三市中依然是地域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大城市。

1991年12月7日国务院划出潮安县县城设立潮州市。

潮安县依然存在至今。潮安县的 历史 被新设立的“潮州市”全部抹煞不提并改掉潮安县县城 历史 上古迹遗址及道路名字。潮州市把潮安县的 历史 全部占为己有。潮州市这种行为做法是非常不道德的。

希望(闽南兄弟追溯 历史 根源,不要忘记根本)

《揭阳楼记》

揭阳,名早秦宫汉室,地踞岭东要塞,应织女座星辰,镇闽粤赣三边。倚青山,御碧野,携榕江韩江九龙水,面东海南海汇大洋。山野莽莽而物产丰饶,江海泱泱而资源无竭;乃工业之基地,商贸之通埠,农业之庄园,渔业之良港,赫赫乎其地利广要矣!自早发肇人文,溥施教化;统率岭东,和衷共济;闽潮客家,一体共荣;有海水处,有揭阳人;仁德基业,俱臻胜境;海滨邹鲁,精英人杰,灿若星河,耿耿乎其人文炳尉矣!

作者:唐朝郎梅尧“送湖都官知刺史”

自昔揭阳郡,刺史推韩候。

高低簇画屏,深映揭阳城。

更寻贤侯迹,书上揭阳楼。

揭阳韩文公祠遗址石刻韩愈诗词。

作者唐:韩愈(别赵子)

我迁于揭阳,君先揭阳居。揭阳去京华,其里万有余。不谓小郭中,有子可与娱。心平而行高,两通诗与书。婆娑海水南,簸弄明月珠。及我迁宜春,意欲携以俱。摆头笑且言,我岂不足欤。又奚为于北,往来以纷如。

[北宋] 王安石 “赠吕使君”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海边邹鲁”粤东首邑揭阳是广东省 历史 最古老悠久的四大古邑之一。(番禺,博罗,揭阳,龙川)

揭阳也是粤东地区 历史 文化发源地!

揭阳“潮州八贤馆”位于山清水秀的揭阳市区黄岐山南麓凤内水库北面自然风景区,是为纪念唐宋时期揭阳郡(也称义安郡)所统辖区域范围内的今天潮汕地区出现的8位先贤:吴复古、赵德、许申、林巽、卢侗、刘允、张夔、王大宝(史称“前八贤”,“后八贤”为明代的:翁万达、林大钦、肖端蒙、黄奇遇、郭之奇、许国佐、罗万杰、林大春)而建的。

揭阳郡“潮州八贤馆”是世界所有潮人和本土潮汕人最信仰的一个纪念先贤和游览胜地!

揭阳郡的“潮州八贤馆”里面还有前八贤和后八贤的塑像和画像以及各位先贤的出生地故居及成长过程的详细介绍。

潮州旅游的地方 :

梅林湖旅游区 凤凰山旅游区 饶平土楼

葫芦山摩崖石刻 广济门城楼 许驸马府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开元镇国禅寺 北阁佛灯

西湖鱼筏 鳄渡秋风 龙湫宝塔

凤凰台 金山古松 韩祠橡木

湘子桥 韩文公祠 \梅林湖风景区 \开元寺泰佛殿 \西湖石坊 \凤栖楼 \葫芦山摩崖石刻 \已略黄公祠 \急公好义坊 \笔架山潮州窑遗址 \凤凰塔 \潮州西湖 \凤凰台 \韩愈纪念馆 \北阁佛灯 \古城石牌坊 \南岩寺 \广济门城楼 \日水岩凤景区 \笔架山古窑遗址 \广济桥 \·桑浦山风景区 \别峰古寺 \海阳县儒学宫 \外江戏梨园公所 \从熙公祠 \涵碧楼 \王大宝墓 \东山公园 \韩江 \鳄渡秋凤亭和祭鳄台 等等,西湖公园 、潮州八景、粤东颠峰、海山天渠、济公阁都不错的哦!

潮州八景

1)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钅生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

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

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

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

浮槎几拟到层霄。

2)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3)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

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

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

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

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4) 凤凰台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5) 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

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

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

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

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洒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6) 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衬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平静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7) 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氵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氵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8) 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新建的玄天阁,黄瓦红墙,重檐翘角。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鄂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内重塑真武帝的艺术造像。阁旁耸立石佛灯一座。阁下山坡是韩江楼,为双层建筑,上作观赏之用,下供关羽、关平、周仓塑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熙先生为楼题匾,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韩江楼的南面辟建迥澜亭,亭刻对联为:“折地河声奔足低,脱天峰影落城头。”再现了郑兰枝当年咏叹的景象:

潮州特别提醒:

潮州工夫茶 可以说它是“潮人习尚风雅,举措高超”的象征。在潮州,不论嘉会盛宴,或是闲处逸居,乃到豆棚瓜下,担侧摊前,人们随处都可以看到一幅幅提壶擎杯长斟短酌,充满安逸情趣的风俗图画。

潮州美食:

  潮州菜(又名潮汕菜)发祥地潮州地区,古属闽地,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划入南海郡,而当地人却保留闽风俗,操闽语.故粤属的闽南方言区皆为潮州菜肴文化区。岭南地区的移民有闽人,也有中原人进入闽后大批转入潮州地区定居,自明代以后,当地的土著与外来的福佬人、中原人共同建设潮州文化。潮州菜源于闽某,又兼有广州菜的特点,融会二者之所长。清代,有新兴城巾汕头出现,原潮州地区又称潮汕地区,相应的潮州菜也称潮汕菜。

  潮州菜在唐代就已展示其烹调特点。曾贬官潮州的诗人韩愈有《初南食·贻元十八协律》记述,当时的潮州人异食,懂得运用凋料作海鲜,注重调味,懂得“调以咸与酸,芼以椒与橙”。随着潮州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潮州菜肴在不断地吸取其他地区的烹调技艺而形成自身特点与优长。清末民初,商品经济发展,市场繁荣,潮州菜也进入鼎盛时期。在近代,潮州移民海外,特别是东南亚,潮州菜也随之风靡东南亚。

  潮州市“名菜、名厨师、名酒家”评比活动,共评选出20道名小食(小菜),分别是鸭母、潮州墨斗丸、潮州手捶牛肉丸、糍壳、潮州春饼、蚝烙(酥)、高堂菜脯、姑苏香腐、五香油橄榄、梅花饺、上汤牛肉、金都牌咸菜皇、莲香猪仔巢、糯米饭桃、咸水、锦绣雀巢、萝卜酥、开元善素、香酥沙律卷、香酥鸡翅。

潮州交通:

  潮州交通方便,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形成。辖区内国道、省道和地方公路总长共760公里,新建广梅汕铁路已通车,潮州至福建漳州的铁路也已列入省计划;潮州港经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潮州市区距离汕头机场仅有30多公里,距潮州市区仅17公里的潮汕天鹅机场正在规划建设中。

潮州住宿:

星级酒店有:潮州迎宾馆、金佳诚酒店、潮州金龙大酒店、白玉兰大酒店、潮州宾馆、春光大酒店、金曼大酒店。

 普通酒店有:华侨大厦 、潮安宾馆、饶平宾馆、金叶大酒店。

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现在人们所说的潮州八景是指外八景,即“鳄渡秋风”、“西湖渔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北阁佛灯”、“韩祠橡木”、“湘桥春涨”、“凤台时雨”、“龙湫宝塔”(原位于北阁对面江心,现仍存遗址)。

外八景

□ 湘桥春涨 湘子桥即广济桥,在潮州城东门外,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东临笔架山,西接东门闹市,南眺凤凰洲,北仰金城山,景色壮丽迷人。民谣唱曰:“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到潮不到桥,白白走一场”。广济桥始建于宋乾道七年(1171),始为浮梁,称“康济桥”。此后,历二百余年的更迭,到明正德八年(1513),才形成“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潮州民谣:“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廿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唱的就是湘子桥的历史风貌。“湘桥春涨”是“潮州八景”之一:时当暮春三月,韩江水涨,河面增阔,湘子桥东西段中间十八梭船连成一线,真似长龙卧波。观上游两岸的滴翠竹林,下游仙洲盛开的桃花和沿江的绿柳都象浮在水面,景色宜人,一似三湘,有诗赞道:

湘桥春涨水迢迢,十八梭船锁画桥。

激石雪飞梁上鹭,惊涛声彻海门潮。

鸦洲涨起翻桃浪,鳄渚烟深濯柳条。

一带长虹三月好,浮槎几拟到层霄。

□ 韩祠橡木 跨过广济桥,迎面便是蜿蜒起伏的笔架山,山上岩石层叠,苍松翠柏,浓荫蔽日,沿中峰石阶直上山腰,庄严静肃的韩文公祠便耸立在眼前,这里便是“韩祠橡木”的胜地。

笔架山原名双旌山,因形似笔架遂称笔架山。韩文公祠位于笔架山中峰的双旌石下。相传韩愈贬任潮州刺史时,常登此山,筑亭游览,并亲手植下橡树。后人敬仰韩公,将笔架山称为“韩山”,将亭称为“侍郎亭”。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知军州事丁允元认为韩公尝游于此并手植橡木,韩公之祠应迁建于此,所以将城南七里的韩文公祠迁至今址。

韩文公祠的建筑简朴雅致,墙壁全是水磨砖砌成,祠内分前后二进,并带两廊,后进升高七尺,有石阶可登,正中供韩愈塑像。祠内石柱多刻对联,四壁环立历代碑刻四十面,详载韩愈贬潮史迹和该祠兴废情况。

相传当年韩愈所植的橡木,就在祠前,据宋礼部尚书王大宝《韩木赞》的描写,橡树形如华盖,遮蔽屋檐,其外皮作鱼鳞状,叶细而长,叶脉凸起,作棱角状,春夏之交开花,红白相间,甚是美丽。但花不常开,潮州人崇尚韩愈,以至效祥于他手植的这棵橡木。“以花之繁稀卜科名盛衰”,甚至《潮州府志》有“乾隆九年祠堂橡木花,科名大盛”的记载。于是,祠吊先哲,木卜科名,“韩祠橡木”便成了潮州八景之一。邑人郑兰枝有诗云:

高植一株耸翠峦,侍郎手泽倚栏干。

根深八月蟠祠古,叶毓双旌度岁寒。

棱影参差侵曲水,奇花多少映祠坛。

游人若问科名事,为指芳林旧姓韩。

□ 金山古松 金山屹立于城北韩江之滨,高约金黄四十余米,状如覆釜,为潮州古城后枕,与西面的葫芦山,东面的笔架山形成潮城的三面屏障。

金山古松,原名马丘松翠。因宋末摧锋寨正将马发,率领潮州人民奋起抗击元兵侵潮,后元将收买南门巡检黄虎子为内应,攻陷潮州城,马发“收残率百余人入保子城(即金山)。度不可为,令妻子自缢死,发自鸩”,满门殉节,全城人民在元兵屠城过程中几遭杀尽。后人为纪念马发和潮州人民抗元,在金山上修筑马发墓,并植苍松翠柏,以喻高风亮节。郑兰枝有诗赞道:

金山北枕起高峰,万古凝荫一棵松。

矗矗凌云悬百尺,青青耐雪度三冬。

风亭积翠飞层堞,虎石吹涛逐晚钟。

长峙海邦标劲节,满林秋色入望浓。

唐代的刺史公堂和宋代的州衙均设于金山麓。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年)潮州知军州事王汉见其“山之形胜万态”。于是斩荆棘,兴土木,开路径,建荔枝亭、凤凰亭、初阳亭、西晖亭,辟独秀峰、初阳顶、望贤石,显石岗诸景。历代又不断修葺并于岩石之上摩刻诗词记事,使金山成为游览胜地。

□ 凤凰时雨 凤凰台位于潮州城南郊的老鸦洲(后称沙洲岛或凤凰洲)北端,明隆庆二年(1568)潮州知府候必登倡建。凤凰台是凤凰洲公园的主体建筑,该台因立于洲头,历史上屡遭洪水猛浪之厄,这次重建前所存残迹为民国初年所修,台上是一座四柱、单檐歇山顶水泥结构的亭台,与原貌相差甚远。

现重建的凤凰台由台体和阁亭两部分组成,坐南朝北,高达四丈多。台体中首层石座为高台,高达丈八。二层为明台,高约丈八,亭阁高达丈七,由8根檐柱及12支门柱支撑,屋面是一个三开间,中间高,两侧低,成三山式的造型。由屋面高低不同的两个层次,产生出前后六面檐口,两侧二面檐口,勾勒出八面檐花。高低错落,檐牙高筑,峻凌飘逸,堂皇壮观,再现了凤凰台的本来面目和迷人的风采。亭阁上的“凤台时雨”、“中流砥柱”等牌匾与木质结构、明式拱斗和屋面的传统青瓦相映衬,统一和谐,文气斐然。若从远处欣赏,则有如古人所说的“烟云开罨画,灯火见楼台”,美不胜收。

凤凰台以借景著称,潮州八景之一的“凤凰时雨”,指的就是这里夏季乍雨乍晴、神幻莫测的时雨美景。在那乍雨乍晴的时节,江上奇景,千变万化,有时薄雨疏疏,江面轻烟淡淡,帆影穿梭;远望湘子桥,烟雨蒙蒙,车水马龙,宛如海市蜃楼;仰视笔架山,轻云渺渺,山上楼阁笼罩在薄纱之中。晴天烈日,时雨骤降,好似万斛银珠从天抛洒,阳光辉映雨点,又如千幅珠帘凭空摇荡,令人留连忘返,心旷神怡,疑入仙境。清乾隆进士郑兰枝的诗,把这个景点描述得淋漓尽致:

凤城郊外耸层台,时雨霏霏渡水来。

云锁湘桥疑海市,烟迷笔岭忆蓬莱。

一天银竹侵朱槛,八面檐花点碧苔。

雯后山川多景色,老鸦洲上好徘徊。

□ 龙湫宝塔 原指潮州城北面韩江河面的小沙洲上,建于宋代的石塔。塔下有葱郁繁茂的树林,有雅致幽静的寺院,与车周的景物相辉映,构成一幅美妙绮丽的风景。初时名为“塔院维舟”,以游艇常喜系缆于此命名。又因塔边有“龙湫泉”,因之又名“龙湫宝塔”。从前观赏此景,可见古塔屹立江中,与意溪遥遥相对,江水环绕小洲。若登塔眺望前方,可见湘桥如长虹横贯江上,后面是高接云空的凤凰山,右边是炊烟袅袅的闹市,左边是一片广阔的绿野乡村。走进寺院,则见寺僧焚香礼佛,敲钟弄鼓,别有一番风味。夜间则游艇如梭,通宵不息。每当月夜,游人或系艇塔边,饮茶抒怀;或仰卧舟中,默数那满天星斗,聆听潺潺流水或掀帘观赏江上悠悠飘去的浪花,实在悠闲自得,其乐无穷。正如郑兰枝所描写的:

古塔峥嵘鳄水头,潆洄院落好维舟。

帆藏灯影三更月,缆系钟声五夜游。

停棹不妨风瑟瑟,开窗正爱浪悠悠。

几层磴道遥望处,一幅江城入画秋。

可惜宝塔于清代已经倒塌,寺院也荒芜,残存的塔基后来也被洪水冲去,小洲则因整治韩洒而被炸掉,仅存水下残基。现在,替代此景有“凤凰塔”的风光。“凤凰塔”是万历年间(1581-1585)知府郭子章所建,塔遥对凤凰山,又与隔江的凤凰台相对而得名。塔右有北溪,旱时溪水常涸,叫“涸溪”,凤凰塔因之也名“涸溪塔”。塔高十三丈七尺,基围十四丈四尺,七层八面,砖石结构。塔建于潮州韩江东南侧,正当两股江水要冲,有如一道堤防,护住塔后一带村落。夕阳残照或旭日东升,水流影动,金光闪灼,甚是奇妙;每当秋高气爽,江面平静,碧波如镜,水影倒映,古塔似巨柱擎天,蔚为壮观。沿塔内扶梯登上塔顶,眺望四方美景,三山一水护古城的天然风貌,一览无遗。

□ 鳄渡秋风 在潮州城外韩江北堤中段,有个古渡口,叫鳄渡。古时候潮州鳄鱼为患,故韩江原称之为鳄溪(恶溪)。相传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刑部侍郎韩愈刺潮,因闻鳄鱼为患,危害人民的性命财产,遂于是年四月二十四日在上述渡口设置祭坛,“以猪一羊一投恶溪之潭水而祝之”,潮人因此称该渡口为鳄渡。这里是韩江上游最宽阔的江面。每年秋天,这里的景色最为迷人:蓝色的晴空映衬着片片白云,秋风吹皱了平静的江水,堤上魁梧笔直的木棉树沙沙作响,断断续续落下的几片黄叶,缓缓飘在辽阔的江面上。鼓满白帆的船儿徐徐飘荡,任意东西,显得格外舒畅,自由自在。有诗赞道:

轻舟渺渺逐清风,载向西来复向东。

人立晴波秋水绿,叶飞远浦晚霞红。

一溪爽籁韩潮阔,两岸凉飚鳄渡空。

自是祭文神妙处,于今歌咏在江中。

□ 西湖鱼筏 西湖鱼筏是秀丽壮观的西湖景色中最富有诗意和惹人欲醉的绝妙景致,因鱼筏出没于潋滟空蒙,变幻无穷的湖光水色之中而得名。

每当夏初,湖水浸溢湖边石堆,青葱的树木,别致的亭阁,倒映在波平如镜的湖水中,岸畔柳条随风摇曳,远处莲池散发着阵阵清香。十几只渔筏,浮泛湖中,抛网捕鱼,过后则泊聚湖边,渔人在筏上曝网晒衣,饮酒谈笑,充满一片平静欢乐的景象。

秋日里的西湖景色更迷人,水清可鉴,游鱼如梭,渔筏飘荡湖心,忽聚忽散,山树横映水底,影动波摇,若遇小雨疏烟,湖面一片空蒙。几对渔筏若隐若现,抛网收网,俨似一幅天然彩画。当这秋色方浓的时刻,藏身于湖边柳荫或钓台之上,观鱼垂钓,更是饶有风趣,邑人郑兰枝触景生情赋诗云:

芳塘如鉴正清兮,渔筏随风看不迷。

几朵芦花浮水净,半竿山日落湖低。

鹭飞矶上霜千点,鱼织波心绢一溪。

自有钓台堪寄兴,载将秋色过城西。

西湖浚于唐代,原为放生池,宋代重浚,辟为游湖。湖上有横贯东西的虹桥,有别具一格的湖心亭、湖清亭、渔庄,充分体现了南方园林建筑那小巧玲珑、典雅古朴的特点。

□ 北阁佛灯 北阁原是金山东面山下的一组楼阁的总称。这里东临急水直下的韩江流水,登临北阁,北堤上的“鳄渡秋风”,隔江相望的“韩祠橡木”,韩江下游的“湘桥春涨”,“凤凰时雨”诸多胜景历历在目;俯览韩江,江流滔滔,白帆点点。相传阁前佛灯,夜间金光四射,江面上从韩江上游十五里的鹿湖,下游至急水塔,陆路东从饶平的南武栋,南至潮州市浮洋,均可望见灯光,为韩江夜航的标志。

北阁景区,辟建于宋,形成于明,历代均有兴废,解放前夕已尽遭毁塌。新的建设时期,通政人和,百废俱兴,这一湮没已久的胜景又得到重建。整个景区依山傍水,自下而起,高低错落,雄伟壮观。新建的玄天阁,黄瓦红墙,重檐翘角。九十八高龄的著名书法家秦鄂生为玄天阁题匾并重书对联:“一江壁立擎天柱,百道泉飞络地维”。阁内重塑真武帝的艺术造像。阁旁耸立石佛灯一座。阁下山坡是韩江楼,为双层建筑,上作观赏之用,下供关羽、关平、周仓塑像。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饶宗熙先生为楼题匾,重书对联:“忠贞亘万古而有光,何用别求白日;义勇垂两间于不泯,即此便是青天”。韩江楼的南面辟建迥澜亭,亭刻对联为:“折地河声奔足低,脱天峰影落城头。”再现了郑兰枝当年咏叹的景象:

城北烟林阁几层,琉璃座上看燃灯。

一痕隐射青天静,半点长随白日凝。

影什晨星悬古刹,光分夜月挂岗陵。

梵宫自是长明镜,照彻韩潮万象澄。

内八景

关于内八景,由于历史沧桑,不仅有些景观已不见踪迹,而且连说法上也不一致。清郑昌时有潮州十咏,实际就是十处景观,即“东楼观潮”、“西园赏菊”、“莲花午照”、“奎阁晨晖”、“佛宫梵唱”、“七星夜月”、“道圃红棉”、“镇海钟声”、“芦荻晚眺”、“丹桂流香”。而流传的内八景则是在上述十景中删除“道圃红棉”和“丹桂流香”,且在名字上也不尽同。如“佛宫梵唱”为“古刹梵唱”,“七星夜月”为“七星步月”(也有说“星桥夜月”),“莲花午照”为“莲林浮影”,“镇海钟声”为“府衙(楼)钟声”,“奎阁晨晖”为“奎阁腾辉”,“芦荻晚眺”为“渔庄晚眺”等。而黄梅吟先生在《潮州街道掌故》中又增加“菠萝怪石”一景,同时也记述“道圃红棉”与“西园赏菊”是同一地点。

综上所述,对于古城内八景的历史及现状,可作大体的分析。

“东楼观潮”指在东门楼(广济城楼)上观看韩江潮涨。因东门楼正对湘子桥(广济桥),每年春夏韩江水涨,流过湘子桥时而形成独特的景观。此景似与“湘桥春涨”相同,只是观赏位置不同。

“西园赏菊”指位于道后巷至芒巷的原明末礼部尚书黄锦的别墅花园,因花园

称为西园,园内假山莲塘,多姿多彩,尤以菊花品种最多,故赏菊成为一景。此地目前已建为学校,因此“西园赏菊”也不存在。

“古刹梵唱”指位于开元路的开元镇国禅寺,因过去僧侣众多,每于晨昏人静时作功课,发出悦耳的颂经之音,令人陶醉,因而成为一景。可惜开元寺现处闹市区,僧众不多,因此已没有过去的效果。当然早晚课仍会吸引一些听众。

“府衙钟声”位于义安路与昌黎路交界处之府衙(原市政府),原前有楼,称镇海楼,楼上有大钟,每于夜静更深时发出报时钟声,声及全城。而楼上栏杆柱头的一百零八只木雕猴,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是价值很高的艺术品,俗称“府老猴”。在辛亥革命时,因清军据守,革命军纵火烧楼,付之一炬,此景也随之消失。

“莲花午照”位于上西平路与西马路交界处路口的莲花古井,因井中有石雕莲花,当正午日光照下井中时,莲花浮现于水中,蔚为奇观。据传当初因井泉过猛,浃喷泥沙,故以一石雕莲花压于泉眼。由于现在周围多民居,午照难入井中,且该井因自来水的兴建而废用,已建铁栏保护。

“七星步月”位于北马路忠节坊内七星桥巷,该处原为沟塘,上有石桥,桥墩分七孔,每逢月夜,月光自上半夜到后半夜由东到西二方泻入桥孔,映照水中,行人至此赏月,别有情趣。现此地已全为民居,只剩七星桥巷。

“奎阁晨晖”位于南门古城边,原有一奎星阁(也称魁星阁),结构严谨朴素,阁顶有双龙夺珠雕塑,因中间的大贝珠在晨光照射下光彩夺目,故有“奎阁晨晖”之谓。目前此阁已废。

“芦荻晚眺”位于国王宫巷通环城路处,原此地与西湖相连,称芦荻洲,也称小西湖。因景致悠雅,尤以夕照或夜晚渔庄的灯光点点而得名,现此地已全建为民房及医院。

随着历史的发展,旧的消亡了,但新的不断兴起,只是人们没有去发现并很好地宣传。比如葫芦山上的凤栖楼,何妨称之为“银山栖凤”,滨湖的涵碧楼,呈现“楼涵虚碧”的风光,而“学宫礼乐”、“江畔红棉”、“叩齿(西寺)双塔”、“饶馆翰香”等,都是近年在古城兴起的新景观。随着“旅游旺市”战略的实施,相信新的内八景将会出现并为人们所接受和欣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0806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9
下一篇2024-01-19

随机推荐

  • 现在黄金卖出去多少钱一克

    2018年国际金融市场波动较往年大,2018年以来黄金原料价格基本在269到275元克之间徘徊。黄金回收价格需要在此基础上减去对应费用,一般是10元每克左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相对低一些,如果当地回收价格确实太低的话,可以看看贵金属网

    2024-04-15
    43600
  • 妮维雅防晒霜好用吗?

    现在是冬天,可是每天还是会遇到温暖的阳光,在外的时候,出门之前一定要记得涂抹防晒霜哦,不使用防晒霜,阳光照射在脸上,会伤害到自己的肌肤的。商场里面防晒霜的品种是非常多的,那么妮维雅防晒霜好用吗?妮维雅防晒霜怎么样?下面一起来看看。1、效果如

    2024-04-15
    56000
  • 后的套盒哪个系列的最好?有什么区别吗?

    在韩妆界摸爬滚打多年,whoo的套盒也了解了不少。Whoo的套盒有很多系列,以天气丹,拱辰享,津率享三个系列为主推,在韩妆界是有很高的口碑的。下面我就来跟说说,这三个系列的区别在哪吧。1、天气丹天气丹这个系列的套盒主推的是修复肌肤,平衡脸部

    2024-04-15
    61700
  • 原液跟精华液有什么区别

    1、原液是单一成分、浓度更高、配方更精简,能够针对各种肌肤需要给肌肤更直接、快捷、更安全、更强效的保养,让肌肤在短时间内恢复最佳状态的美容产品。2、来源不同:原液的来源:原液虽然是一个新兴的护肤品类,但目前已经有丰富的品项。每一款原液,都添

    2024-04-15
    55200
  • 什么美白淡斑产品好用又实惠呢?

    一、玉兰油(OLAY)抗糖小白瓶精华液(光感小白瓶)olay新升级第四代小白瓶革新抗糖美白科技, 抵御79%糖化, 抗糖抑黑减黄,层层提亮,缓解皮肤暗黄的状况,让皮肤看起来白里透光。这款olay小白瓶又被大家称之为“SK2小灯泡的平价替代

    2024-04-15
    46100
  •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

    凝露,乳液,保湿露,面霜,精华素有什么区别以植物医生为例。从适用人群来解释:乳液适合混合型皮肤的人用,春秋干燥的季节用来补水效果不错。而凝露多是无油配方,喜欢出油的MM们使用效果会很好。所以爱出油的妹子们选择凝露来调节肌肤的水油平衡,是最好

    2024-04-15
    38700
  • 爽肤水,精华液,润肤露,隔离霜,防晒霜怎么排序啊?

    护肤步骤1 洗脸 要是化妆的话那么第一部就应该是卸妆。。洗面奶或者洁肤皂绝对替代不了卸妆液,因为彩妆的残留是洗面奶卸不掉的。。彩妆的天敌就是卸妆液。爱美的MM们这个钱绝对不能省。。要不然就等着30岁以后色斑的突显吧!2爽肤水或者柔肤水 爽肤

    2024-04-15
    472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