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剑被称为君子之器,在众多武器之中一直享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备受追捧。更是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的传说,据说古代的宝剑可以斩铜剁铁,削铁如泥。那么这样的宝剑,在真实的历史上真的存在吗?
在考古之中所发现的最为著名的一柄剑,恐怕就要数越王勾践剑了。在历史记载与传说之中,吴越之地的工匠善于铸剑,欧冶子、干将莫邪夫妇都是在吴越之地进行的铸剑。而越王勾践是春秋五霸之一,在他平灭吴国之后,越国也进入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越王勾践作为善于铸剑的吴越之地的最高统治者,而他自己的佩剑,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铸剑工艺的最高水平。但越王勾践剑能做到削铁如泥吗?很明显还是不能的,毕竟这只是一把青铜剑,在材质之上就处在了劣势。
削铁如泥这个词的出现,实际上已经说明了当时主要使用的金属已经从青铜转变成为了铁。提到铁又不得不提钢,钢铁常常并称,百炼钢的出现,使得剑的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即便是这样,在后世传说中的名剑反而少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同样的因为钢铁的出现,铠甲一类的防具也得到了加强,另一个方面就是剑在战争中的地位,渐渐被刀取代,从而慢慢的变成了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失去了实战的意义。这就好比最初还有斩马长剑的出现,后来无一不使用斩马刀了。
可惜现在能保存下来的古剑不多,但从目前的世界三大名刃来看,要做到削铁如泥其实也是不行的。比起削铁如泥我们更常用用到的一个成语就是斩钉截铁,形容做事干脆,不拖泥带水的。这说明什么,这其实说明了古人也知道,要想斩钉截铁,必须用迅猛干脆的劈砍才行,而剑是并不适合劈砍的。
现在很多刀具在展示的时候,都有劈铁钉的演示,纯铁其实并不硬,所以砍铁钉容易砍钢钉难。至于一些小说中描述中的锋利程度,不管用不用力,金属接触刀刃就断,可以把铁当成甘蔗削的实际上是做不到的。
越王剑千年之后还能削铁如泥吗?
在小说及电视剧中,一把神兵带来的作用可不止一加一,同等实力下,神兵可以轻松斩断对方的兵器,从而占据上风。即便本身实力弱于对方,武器的作用则更加明显,如灭绝师太只有二流武艺,正是靠着倚天剑之锋,才勉强跻身高手之列,兵器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
小说中如此,在古代的真实社会中,则更是如此。虽然在一些时期,私藏兵器属于犯法,但却挡不住大家对兵器的热爱,其中宝剑作为兵中王者,更被人们所推崇不已。周朝及春秋战国时,剑的地位相当之高,士大夫们不带把剑都不敢说自己是儒士,各国的霸主更是以拥有一把削铁如泥的宝剑为荣。
酒剑仙李白当年曾写过:“一剑独舞苍穹,无酒却生酒意”。儒将太史慈也说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
即便是不谙武道的诗人王维,胸中也有一番壮志:“身经百战驰骋疆场三千里,曾以一剑抵当了百万雄师。”剑在不同时期、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中,都有着极具代表性的意义,地位相当高,也能看出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古代曾出过相当多的神兵,个个号称吹毛断发,削铁如泥,而剑的代表意义虽强,它们真能削铁如泥么?据传,越王剑乃是名匠欧冶子大师专程替越王所铸,锋锐无比。
当出土后,专家也对其进行了一番测验,此剑果然非同凡响在墓中进水并浸泡了2400多年后,它依然威力惊人,不仅没有被腐蚀,反而光洁依旧,寒气逼人,16张白纸在它面前,只需轻轻一划,便能把纸全部划破。这展现出了当时高超的锻造技巧及材料的掌握水平,但却远远达不到削铁如泥。
在古代,宝剑的制作材料大多为青铜及铁等,虽然在材料及锻造上,可以对它们有一定加成,也令剑愈加锋利。不过,这最多也只是让剑的密度变高,杂质变少,令剑在用力劈砍刺击时,能保持剑身稳定,不会轻易断裂。
但是,如果真的和其他兵器交锋时,即便对面的兵器并不如意。神兵虽能斩断兵器,却难以避免开刃及卷刃。为了让剑不断裂,就必须开大刃口,但刃口过大,却难以发挥出宝剑的威力,就更不能被称作神兵。如果刃角较小的话,虽能保持剑刃的锋锐,但断裂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这是一个暂时无解的难题!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剑,削铁如泥
在我国古代,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在这个时代,武器显得无比的重要。在古代为了保障军队战斗力,对于兵器的冶炼十分看重,人们也非常渴望得到一件稀世武器。
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这是一把旷世奇剑,当时被誉为天下第一剑,是国家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之一。这把距今2500多年的宝剑自出土以来就备受世界关注,不仅因为年代久远,文物精美,更重要的是此前虽在地下水浸袭的古墓中浸泡2000年,但仍然千年不锈,同时,铸剑的金属材料比例仍然是科学未解之谜。
泰阿剑
泰阿剑,又被称为是太阿剑,是春秋时期楚国的欧冶子和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泰阿剑是一把威道之剑,只有具备威严的人才能使用这把剑。后来该剑被秦始皇所得,秦始皇死后,该剑也陪葬了。
虽然泰阿剑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是剑身却依旧无蚀无锈,光洁如新,令国内外专家大为震惊。经过用现代的科学方法检测分析,其表面涂有一层约十微米厚的氧化膜,并含有百分之二的铬,要知道,这种铭盐氧化处理是近代才掌握的先进工艺,由此可见,秦朝的铸造技术是何等之高。
曹操对锋利刃
1918年,山东济宁西关古墓中出土,为刀式古剑,剑背贴护手处有篆文“曹操对锋利刃”。剑身长三尺二寸四分,宽约一寸二分,重一斤七两,贴护手处铸有三朵小花。剑镦与护手皆嵌银精铸,其柄与护手均似刀形,在中国古剑中最为奇特,五千年就这一把。
儡具汉剑
櫑具剑,柄上有蓓蕾形玉饰。《汉书·隽不疑传》:“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剑,应劭曰:櫑具,木櫑首之剑,櫑落壮大也”。注引晋灼:“古长剑首以玉作井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
櫑具剑的原型是一把公元前3-2世纪,迄今存世外装保存最完好的汉铁剑,现存于大英博物馆保管。
九龙宝剑
这把九龙宝剑就曾作为陪葬品随乾隆一起长眠于地下。据传说,九龙宝剑共五尺,剑柄奇长,上雕有九条金龙,象征“九九归一”,剑鞘上嵌满了宝石和金刚钻,当宝剑铸成之后,以西域秘咒祈祷,并用四十九名穷凶极恶之徒的鲜血祭祀。
一九二八年七月初,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包围了河北省遵化县清东陵,在一夜之间连着盗掘了慈禧和乾隆两座大墓,将陪葬的金银珠宝等贵重物品洗劫一空,自此,九龙宝剑也随之重见天日。最为邪门的是,自从九龙宝剑出土以后,总共就接触过四个人,其中孙殿英死于狱中,戴笠机毁人亡,马汉三被枪毙,川岛芳子被判死刑,没有一个落得好下场,令人不寒而栗。
古代宝剑是绝对可以做到削铁如泥这个指标的,前提是,这把宝剑是需要用钢铁制造,而不是之前时代的青铜宝剑。原理如下:
青铜时代早于铁器时代。在青铜时代,人们采用青铜,也就是铜和多种金属的合金,来制作武器。有的青铜组分硬度也很好。但是,总体来说,不如钢铁材料的表现好。所以,人们掌握了熔点更高的铁器制作方法,就淘汰了青铜。有了铁器,也就有了钢。古人发现,将铁条烧红锻打,然后折叠,再次锻打,反复多次,然后用合适的淬火剂淬火,就可以得到一种硬度比铁更强的材料,人们将之成为百炼钢,甚至还有千炼钢。只要有足够的炭火资源,反复锻打就是了。
这种百炼钢,成分就是现在的高碳钢,硬度大,但是韧性差。于是工匠们就把普通一些,硬度低而韧性好的钢材用于刀背,剑脊这些部位,而把百炼钢这种硬度高而韧性低的材料用于刃部,锻打在一起,这样做成的刀剑,刃口硬度好,整体韧性好,性能非常优异!古人爱剑,侠客多用剑,龙泉太阿,紫电青霜,干将莫邪,巨阙鱼肠,这些都是古代的名剑。而金庸的笔下,更是写了无数剑客大侠,郭靖会越女剑,杨过会独孤剑法,张无忌会太极剑,袁承志会金蛇剑,段誉会六脉神剑,笑傲江湖里面更是写了五岳剑派加上青城派武当派,全是用剑的。
古龙梁羽生的小说中,也写了一大堆剑侠。更早的蜀山剑侠传更是直接写剑侠。只不过钢铁材料里面含有铁和碳,在潮湿环境下,形成电化学反应, 用不了几年,就会变成一堆铁锈。所以,古代的神兵利器,比如唐代的陌刀,统统没有保存下来的。反而是更早的青铜时代的各种青铜器器具,很容易就保存到了今天。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
在各类作品中都会看到很多宝剑,这些宝剑往往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削铁如泥”,很多人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古代的剑,真的能削铁如泥吗?
虽然现在有不少古代遗留下的宝剑兵器之类,不过这些都是古董文物,放玻璃柜都怕伤着,很显然不可能真的去拿这些武器去砍金属,毕竟代价和风险太大,但是根据古代的金属冶炼历史可以知道,早期的兵器大多是青铜制作的,如勾践剑。
勾践剑的出土后,震惊了很多人,因为历经这么多年,这把剑仍然非常锋利,甚至可以媲美刚买的菜刀,但现在的工艺水平和材料都不是春秋时期能比的,即使是刚买的菜刀也无法做到削铁如泥,因为想要削铁,除了锋利以外,自身的硬度还得够,硬度低的材料,很难划破硬度高的物体,那么古代冶炼水平能不能冶炼出硬度较高的金属,至少要比铁要硬?
古代的冶炼设施很落后,受此影响,冶炼的温度也上不去,所以古代的铁肯定也不如现代的铁,古代的铁往往杂质很多,如今的钢材都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冶炼,在那个冷兵器时代,受造价和工艺水平的影响,想练出钢材这样的硬度武器极其困难,因此古代的钢材非常的少。
但即使这这样的钢材做成的武器,如果削的是质量差的铁,真的能削铁如泥也有可能,比如历史上强盛一时的唐朝,就有一只精锐小队,他们的武器都是陌刀,这个陌刀可不是普通的铁做的,而是用的百炼精钢所铸,不过这些陌刀并没有流传下来。
除此之外,关于“削铁如泥”中的铁还有不同的说法,古代的铁可能和今天所说的铁不是同一种金属,中国古代对金属的分类和现在略有不同,比如杨志声称自己的宝刀削铁如泥,但实际演示的时候,却拿的是铜钱,而铜钱的硬度明显低一筹,能用轻易斩断倒也在情理之中。
可以说这里的铁是泛指一类金属,不过削铁如泥这个词,大概也是古人的一个夸张的说法,毕竟古代想得到一把利器可不容易,不大赞一番肯定不合适,真的想要削铁如泥,也就如今的金刚石能够做到吧。
古代的普通铁,纯度也不高,大部分都是杂质,你不说拿精钢刀砍掉它,你说一个大力士一拳把铁甲打穿我也信。元明以前,普通铁的质量,放在今天看来就是垃圾。我们可以用日本的锻造技术来比较。史料记载,万朝鲜战争中,日本将军小西行长捡到了一个装备有雁翎刀的明军士兵。首长很惊讶,因为他看到这把刀的质量后,知道这样的刀,在日本军队中,至少是将军级别的人才能配备,较差的将军是不能使用这样的精品武器的。
所以你想,将军未必用得起这样的刀,日军中最基层的步兵,他们装备的是什么东西?那种装备在明军眼里,那也叫兵刃?这不就是垃圾吗?而我们明军的高级将领把他们士兵的兵刃看成垃圾。明军高级将领的兵刃,与日本步兵使用的垃圾相比,质量又差了多少?那你想,用明军将领的精锻钢刀去砍日军步卒的烂铁刀,那不叫削铁如泥叫什么?即使在现代,这样的例子仍然存在。你见过木制的农具吗?你见过木头做的犁铧吗?
要说没见过,那就去中央电视台找一些老的纪录片来看吧。没有经过精细煅烧的二等铁,没有木头那么结实。为什么直到建国初期,很多地区的农民还在使用木制农具?你还不明白这个道理吗?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普通民间铁器的质量非常差。铁的质量不如好木头,削铁如泥有什么好奇怪的为什么我们直到汉末晋初才有长柄剑?不管怎么吹嘘我们的冶炼和锻造技术,在古代那是不错的,但不能和现代相比。在古代,有人说某把刀削铁如泥,削出来的也是那种劣质的。
如果现在拿着铁,让古代所谓的宝刀去磨,谁也不可能磨得动。道理就是这么简单,磨铁也不一样。你今天拿一把304不锈钢菜刀回到古代,那也是一件法宝,照样磨铁如泥。在古代,真正精锻的利刃是很少的,为什么有人能做到?因为那是拿命换来的。你这边拿着刀,后面有四个战士拿着枪对着你,打出来的刀不好当时就把你捅死了。在这种环境下,工匠们的工作更加细致,急中生智,可以创造奇迹。你今天再找四个壮汉拿刀拿枪威胁工人,工人马上把辞职信扔到你脸上,掏出电话来报警。
赵云最初用的是梨花枪,投靠公孙瓒后,公孙瓒送的望月枪,之后投靠刘备,得到了龙胆。北派评书连阔如先生、袁阔成先生的评书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枪叫亮银枪,这也是影响很大的一个叫法。南派评话苏州张国良先生的三国演义中,赵云的枪叫做鼠白烂银枪,顾名思义,可能是枪身呈老鼠皮毛那样灰白色的纯银打造的长枪之意。
成书早于《三国演义》的元代讲史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刻印于元代至治年间,成书应远早于元末明初的罗氏三国志演义)中,明确提到了赵云兵器的名字,而且给出了这一命名的意思。
《三国志平话》中卷明确写道“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
扩展资料
评书形象
平话里“赵云使一条枪名曰涯角枪,海角天涯无对。《三国志》除张飞,第一条枪。”
赵云在《三国志平话》中登场时为袁绍之将,当时刘备失了徐州,与关张相失,欲向袁谭借兵以讨曹操,袁谭久不能决,后来赵云便以刘备为仁德之人,舍了袁绍跟随刘备。之后刘备、赵云听说古城有一“无姓大王”,使一条枪丈八神矛,万人难敌。
刘备怀疑是张飞,赵云便出战“无姓大王”,硬战六十合,赵云气力不加,败回马本阵里来。刘备乃认出“无姓大王”果然就是张飞,兄弟相认。
当阳长坂一役,赵云单马入曹军中,欲寻刘备家族,遇见甘夫人时,她右腹已受箭伤,深可见肠,在把阿斗托附给赵云之后,于墙下身死。赵云乃推倒墙,盖其尸。之后赵云怀抱阿斗南走,撞入曹军军阵,曰:“我于百万军中与主公救阿斗!”
赵云血战之后抱著阿斗终于见到刘备。刘备接过阿斗,掷于地上曰:“为辱子,几乎折了吾之良将赵云!”至刘备平定益州乃恩封五虎将军,将关公封寿亭侯,张飞封西长侯,马超封定远侯,黄忠封定乱侯,赵云则封为立国侯。
参考资料亮银枪
削铁如泥是对宝刀宝剑锋利度的一个夸张的形容,表示刀剑切削铁器像切泥一样的容易。形容兵刃极其锋利。吹毛断就是拿一根毛发,放到刀刃边,轻轻吹一口气,毛发撞到刀刃就断了,也是形容兵刃锋利的夸张手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