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所以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群,都有他们的零食吃,其实现在的零食种类也是多种多样的,而且价格也不高,所以说每家每户都常备着一些零食吃。今天小编要跟大家说的是一些比较让人喜欢的零食,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知道的一些呢?欢迎和小编一起看一下吧。第一个种类的零食是糖果类,糖果类从小到大我们都是比较常见的,只不过是现在的种类变得越来越丰富了,比如说有巧克力的,还有软糖。
还有水果味的等等都是比较多的。在我们的生活里面,最能够见到的应该就是一些好看的糖了吧,当然每个人喜欢的滋味都是各有不同的。有的人就是比较喜欢那些有味道的,而且我们从小吃到大的那些糖果依旧还在,比如说一些有名的等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很多时候的年底都会买很多糖果放在家里,有的时候没吃完都会容易坏,这也足以证明现在的生活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了。
第二种食品就是一些坚果类,坚果类的种类也是比较多的,比如说各种的类型等等,这类的食品往往价格都不低,不管是在超市上还是在网上,价格都是很高的。而且,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坚果类,富含很多的营养物质,所以说很多人都会买来吃,特别是一些孕妇和小孩子,都很喜欢吃坚果。只不过老年人就不太适合吃了,因为他们的牙齿没有那么好,所以说一般都会买一些其他的东西来代替坚果类的东西。
虽然说它们的味道很不错,但其实它的热量是比较高的,如果说你正在减肥的话,那么就少吃一些吧。最后要说的这种食品,也是比较受欢迎的,它们就是一些麻辣的食品。比如说,麻辣小鱼子或者是一些鸭翅鸭尖等等,这类的食品比较适合一些女生吃,或者是一些口味比较重的人都是很喜欢吃这类食品的。因为它们虽然说是腌制的,没有什么营养,但是,却会让嘴巴变得很有味道,所以大家也都非常想要吃这些食物。
但是小编认为这类食品其实还是不能多吃的,毕竟它们没有营养不说,还会有很多其他的添加物,不然的话,味道也不会有那么多样的。在生活当中,平时少吃一些还可以,如果把它当饭来吃的话就会很容易损伤自己,也会有伤害的。其实平时看电视的时候吃一些零食也是很不错的选择,这样的话也能够让自己有一些时光。但是零食也要认真的选择哦,不能够吃得太多,或者说是吃了没有特点营养的食物,这样的话就会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不知道大家比较爱吃什么样的零食呢?以上这几种东西有你们喜欢的一种吗?可以跟我们进行一些建议之类的哦。
散文奶奶的院子
散文奶奶的院子,说起院子,很多人都会想起自己爷爷奶奶家的院子,那里一般种了葡萄,养了一群小鸡们,这些是很多人小时候的回忆。来看散文奶奶的院子,让我们重温童年。
散文奶奶的院子1奶奶的院子很大,很敞亮。
那一年,山东闹饥荒,爷爷奶奶带着我年仅10岁的父亲逃难落户到了崖村的前岭。
村里的人们都说,前岭来了一户山东人,那家的孩子整天在山坡上捡柴棒。
爷爷奶奶安家的地方是一座废弃的旧院,三孔窑洞,墙面开裂,窑顶上是一片槐树林,院子下面是庄稼地。
前岭离村子很远。爷爷奶奶入住之前,前岭没有人家;爷爷奶奶入住之后,前岭便只奶奶一家人。
后来父亲娶了母亲,便搬到村子里住,奶奶的院子更大更敞亮了。
我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来到奶奶的院子里的,从此,那里是我童年的乐园……
奶奶家的院子很大很热闹。一会儿蝴蝶来了,一会儿蜻蜓来了,一会儿肥嘟嘟的蜜蜂带着毛茸茸的后腿钻到金**南瓜花中,一会儿麻雀啾啾叫着落到院子里,静默好久的椿姑娘突然扇动着灰色的翅膀跳到了另一片椿树叶上。
我追追这个,赶赶那个,跌倒了就着急忙慌地爬起来,用袖口擦擦鼻涕擦擦汗,一会儿便是一张小花脸。奶奶嘴里喊着慢点慢点,满院子追扯我。
奶奶的院子周围全是庄稼地。夏天来了,院上院下,院左院右,绿汪汪的一大片。当绿色饱满的麦穗在温热的风中挤头碰脑的时候,奶奶就开始给我烤麦子吃。
圆滚滚的麦穗被烧光了胡子,烧黑了身体,一阵阵麦香扑鼻而来,奶奶把烤熟的麦粒揉一揉,搓一搓,再吹一吹,奶奶的掌心便黑了,不一会,我的嘴脸手也全黑了。
满院子的麻雀在树上、麦地和院子里跳落着,扑棱棱地飞着,啾啾啾地吵嚷着,奶奶便“啊呜啊呜”地呵赶着它们,我也跟着“啊呜啊呜”地叫着,一边不小心又把吃进嘴的麦子“啊呜”出来……
突然有一天,一只麻雀不小心飞到了奶奶的窑洞里,被奶奶逮了个正着,接下来我就改吃烤麻雀了。奶奶把麻雀埋到火堆里,一股浓烈呛鼻的黑烟散尽,火堆便恢复了平静。
我说:“奶奶,麻雀熟了。”
奶奶说:“刚烧焦了皮毛,得一会儿才能熟呢!”
我说:“一会儿是多会呢?”
奶奶说:“很快的,很快的。”
我就围着火堆转圈圈,一会儿问奶奶熟了没,一会儿问奶奶还要多久。
院子里的麻雀还在啾啾地叫着,我就又去追赶麻雀,我把它们往窑洞里赶。
奶奶家的院子可真大啊,追只麻雀真累人!
累了我就不追麻雀了,我捅马蜂窝。我竟然看到奶奶院子前的槐树杈下吊着一只馒头大小的马蜂窝,几只带翅膀的虫子飞进爬出的,我不知道它们是谁在干嘛,但我想知道它们是谁在干嘛。
于是,又一个午后,奶奶和邻居在窑洞里说话,我便用一根细棍戳起了马蜂窝,一群飞虫嗡嗡嗡地罩下来,我还不知道它们要干嘛时,身体便遭受了针扎般的刺痛。
我放声大哭,奶奶闻声赶来,挥舞着双手扑赶马蜂。这事给了幼小的我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马蜂窝捅不得。
我就又在奶奶家的院子里追麻雀、逮蜻蜓了。绿色的蚂蚱一蹦一跳地从庄稼地里来到了奶奶的院子里,我也一蹦一跳地逮它,有时候还没来得及捕住,便被一只花母鸡抢先一口吞进了肚子,我就生气的骂起了花母鸡。
村里时不时有走街串巷的货郎,拨浪鼓“咣当咣当”地响着,嘴里喊着“鸡毛换糖”“鸡毛换糖啦”,我便急急地钻到奶奶的鸡窝里捡鸡毛,小鸡毛不算数的,
必须是长长硬硬的鸡毛,鸡毛不够,我便要奶奶逮母鸡拔鸡毛,奶奶不舍,便拿出一毛钱给我买糖吃。从此,我便又开始在院子里追母鸡拔鸡毛了……
奶奶家的院子真大啊,我在奶奶家的院子里一刻也不停地忙碌着,成长着。
……
我上四年级的时候,爷爷奶奶决定返回山东老家。
奶奶离开的那天我很伤心。
放学回家后奶奶家的院子便空寂了,奶奶不在的院子更大更清静了,我在奶奶的院子里转了一圈,麻雀依然啾叫着跳跃,
蝴蝶依然扇动着美丽的翅膀,椿姑娘依然静静地伫立在一片椿树叶上,蜜蜂依然一头扎进金**的南瓜花中,可是奶奶已经不会再出来喊我吃饭了。可是奶奶已经不在这个院子里了。
奶奶不在的院子,我再也没有来过。
奶奶回到山东后再也没有回来过。
奶奶家的院子后来被村民开垦成了麦地。
夏天,奶奶的院子绿汪汪的一片,麻雀在麦田里啾叫着跳落……
散文奶奶的院子2奶奶的小院
每当五月来临,鲜花盛开时,我就想起奶奶小院中盛开的牡丹花。整个院子散发着浓浓的香气,是那样热烈,好像爷爷奶奶对我们的爱,愈久弥香,萦绕心头,挥之不去,我更喜欢奶奶的小院。
奶奶一生养育了三子三女,因在那个年代生活艰辛,为了逃命,把两个女儿送人。只留下我的母亲,成为她最疼爱的小棉袄。
我是母亲的独生女,奶奶对我百般呵护,关爱有加。因为奶奶,我的童年在小院中充满着幸福的回忆,让我感受到了血溶于水的亲情与温暖。
我们温暖的回忆在她的小院里。记忆中的小院比较宽敞,像四合院一样,爷爷奶奶住在上房。退休较早的二老闲不住,勤快的'爷爷在刚进院门的右边,空闲的地方搭了个鸡棚。
总共养了五六只母鸡,每天爷爷用麸子给鸡和食,不辞劳苦的喂养它们。儿时的我和哥哥、妹妹们经常一起玩耍。
在院子附近拔青草给鸡“喂食”也成了我们的乐趣,每当下蛋的母鸡生了蛋,“咯咯蛋,咯咯蛋”骄傲地叫个不停时,我们几个迅速地跑到窝边,惊喜地看到柴草上躺着一个白花花的大鸡蛋。
几双稚嫩的小手争先恐后地抢着报头功,谁先摸到了温热的鸡蛋谁就抢先给爷爷报喜。看着爷爷的竹篮里鸡蛋越来越多,
我们会开心地数着:“一、二、三……”奶奶会在早晨笑眯眯地拿出鸡蛋给大家做“荷包蛋”吃。我们从心眼里希望爷爷奶奶吃了有营养的鸡蛋,能身体健康、长命百岁。
小院的东侧,有一块地方,用来堆放杂物。也记不清是谁从哪里抱来了一条小黑狗,它刚来时很小,可能一两个月大吧?
在爷爷和奶奶的悉心照料下,小黑狗此后成了家里不可分割的一员。我们给它起名“黑黑”,童年的世界里如果缺少动物是不完整的,漫长的童年岁月,有“黑黑”的陪伴,使我对小动物多了一份感情。
“黑黑”带给我们的,不止快乐,更多的是伙伴之情。我至今还记得较清楚的一件事,是母亲出去办事,“黑黑”一直跟在身边,当了一次忠实的守护神。
让我不禁对它刮目相看,原来它不仅能看家护院,还能在外当“护花使者”。十年左右的养育之恩,使它与我们这个大家庭中的每个成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令我记忆犹新的趣事,是“黑黑”生了一窝可爱的小宝宝,整天眯着眼睛在妈妈的看护下吃奶、玩耍。在我们眼中,那一只只极为可爱的小宝宝就像一个个稀世珍宝。只要能抱一抱、摸一摸它们身上油光水滑的毛,就觉得特别开心。
可“黑黑”是个称职的母亲,整天对宝宝们不离不弃,唯恐有个闪失。我们商量着怎么样才能把“黑黑”哄出去,乘机把狗宝宝从窝里抱出来好好玩玩。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我们趁“黑黑”外出溜达,赶紧把院门闩住。五六只小狗全抱出来放在院子中央,每人挑一只自己喜欢的,放心大胆地和可爱的小宝贝嬉戏。“黑黑”回来进不了门,急得直地门外抓挠、狂吠,我们不理不睬,任它狗急跳墙。
直到玩过瘾了,才把急疯了的母亲放进来,它赶紧看望宝宝们是否平安,看到宝宝安然无恙才放心了。
童年的时光美丽如画,现在想起那些点滴趣事,就像记忆长河中的点点星光,璀璨耀眼。奶奶院门口还种了一颗高大的椿树,最称奇的是树上常有一种黑色的小昆虫,我们叫它“椿牛”。椿牛长得又黑又丑,不讨人喜欢,头上有个细长的角,六条细细的腿。
我们时常可以在树干上或者树下找到它,用手捉一只拿回家玩,最有趣的是它会装死。“死”时腿全部蜷起来,一动不动,它身上好像有盔甲保护一般,任你重重地将它摔在地上,也奈何不得。
当你对“死”去的它失去兴趣时,将它遗忘在桌角或书的扉页上,过一会儿它觉得安全了又会偷偷地“活”过来,张开腿溜之大吉。
我们几个表兄妹在捉迷藏、搭积木、过家家的游戏中度过了难忘的童年。渐渐长大懂事,爷爷和奶奶也在喂鸡养狗、看报晨练中慢慢老去。小学六年级的寒假,谣传家乡要地震,家家防震、户户心慌。
父母们为了让我们躲避灾难,决定让爷爷奶奶带我们几个孙子孙女们去甘南大舅家。当时大舅在甘南工作,我们坐了一天汽车,长途跋涉来到舅舅家。
从此,离开父母的`照顾,每天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朝夕相处,和爷爷奶奶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了。
虽说我是外孙女,可在他们眼中,和其他的孙子孙女没什么不同。我从奶奶身上感受到了她老人家对我独特的爱,就像贾母疼爱林黛玉一样。
时光飞逝,眨眼间,我们一个个雏鸟展翅翱翔在蓝天。当我把大学录取通知书拿给爷爷奶奶看时,他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爷爷忙对奶奶说:“莉莉的学费我们出了。”他们俩有一点微薄的退休工资,每当我们考上大学时,他们总要拿出一点心意表示他们的祝愿。然而就在我大学毕业,顺利分配到三中工作时,2002年的夏天,我们悲痛万分地与爷爷永别。
爷爷不幸得了脉管炎,这种病刚开始脚疼,后来发展到腿部。起初,爷爷坐在小院里用中药水泡脚,我们看着他疼痛难忍的样子心里很不是滋味。
年轻力壮的哥哥背着爷爷一次次外出求医,一次次失望归来,直到他的一条腿再也不能站立走路,我们才绝望了。
从此,枯瘦的爷爷只能整天躺在小院的床上,饱受疾病的折磨。病魔由一条腿蔓延到另一条腿,后来我听舅舅说截肢可以挽救爷爷的性命。可是一生爱美追求完整的爷爷,不愿失去双腿,他只能从容面对死亡。
坚强的奶奶,在爷爷生病时不离不弃,时刻守候在病床前精心照顾。我印像最深的是,奶奶的手因为每天要洗爷爷的衣物,指甲都变了形。
当我最小的弟弟被抱起来和爷爷拉手告别时,爷爷恋恋不舍地与他最疼爱的小孙子永别,永远闭上了他遗憾的眼睛。这是小院里的第一场葬礼,所有的亲人含着泪水来送爷爷最后一程。
我看到奶奶无比伤心地坐在沙发上,悲痛欲绝地抹着泪水,那一刻,我才明白,“活着”对大家的意义。“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母亲和三个舅舅在爷爷生病期间尽到了子女的孝道。
爷爷去世后,奶奶的生活更加孤单。她有许多话无从诉说,相伴一生的老伴突然离去,内心的悲苦只有奶奶自己知道。
从此,奶奶离开了她相守大半生的小院,被三舅接到家中一起生活。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我们祖孙三代生活的苍桑的小院,从此大门紧闭、更加萧条、凄凉。
唯有在给爷爷按期上坟的时候,我们几家人会再次相聚在小院,在上房正中央的桌子上摆上爷爷的照片,点燃香火,供奉纸钱、水果、糕点。
三个舅妈和母亲一起做饭,大大小小的菜肴摆满小院的水泥圆桌。然后大家坐在院子里一起吃饭,重温亲情,怀念故人。
日子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所幸奶奶除了眼睛高度近视,身体并无大碍。八十高龄的她头发乌黑,记忆力好,常常喜欢读书。
在她的房间里,经常摆放着《红楼梦》、《水浒传》、《读者》、《玉观音》、《永不瞑目》等书籍。大部分是我们借来的,知道她爱看书,就拿给她打发孤寂的时间。
奶奶没有白疼几个孙子孙女,我们工作后陪伴她的时间少,但心里都记挂着她。这个买件衣服,那个买来随身听、按摩器。
我的丈夫和奶奶能聊得来,奶奶是他最爱戴的长辈之一,逢年过节,他总会给奶奶买鞋或者衣服。奶奶看着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等我们成家立业,有了子女之后,奶奶会亲自给她的重孙子们再买件精心挑选的礼物,以示她对晚辈的疼爱。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生下期盼已久的大宝时,奶奶说:“给孩子钱你们就花了,买样东西是永久的纪念,以后你们也能时常想起我。”
她给我的大宝买了一副银手镯,而且有空时常来看望这个来之不易的小重孙。等到大宝会走路了,我也会常在周末带他去小院看望太太。
奶奶不爱在楼房里久呆,她总喜欢回到她的小院,打扫一下卫生,晒晒被褥,看会电视,和她的几位老友小聚。有时,自己做顿想吃的饭菜,毕竟她喜欢过自由的生活。
厄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临,谁也料想不到,2014年“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最最悲痛的事发生了。
奶奶在马路上行走时,竟然被横穿而来的一辆自行车撞到,躲闪不及的她就这样倒在了马路上。万万没想到,这件意外的横祸导致了她与我们的永别!最后一次见到她,是她安静的睡在小院里的床上,眼睛紧闭,任凭我们怎么呼唤也唤不醒她了。
母亲节就要到来,可我们敬爱的奶奶没有等到给她过节,没有给我们留下一句话就去找爷爷了。当时小院里的两树牡丹花开得正艳,一红一白,香气四溢。
纯洁的花朵也含泪向奶奶送行,奶奶生前会把这些花剪下几枝,送到我们家插在花瓶里。以后,再也没人给我们剪花了。
我们怀着极沉痛的心情又送走了一位亲人,大家的悲伤不言而喻。父亲难过地说那天他做了一个梦,梦见爷爷等候在医院门口,说是在等奶奶。
他感慨万分:“一向身体健康的奶奶,连高血压也没有,却会被这一场横祸夺走生命。“奶奶就这样无声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钟爱的小院,离开了她牵挂的儿孙,离开了为她伤心哭泣的老友。
从此,小院更加冷清、萧条了。奶奶去了,我的大宝还拉着爸爸的手,要去找太太。进了太太的屋子,还会自己拉开柜子找太太的酸奶,我只能含泪告诉他:”太太到另一个地方去了,永远不会回来了。”
三年后的农历四月初七,是奶奶去世三周年的祭日。我带着大宝来到了久违的小院,那两树牡丹花开得正盛,香气依旧扑鼻。
只是小院因少了人的存在而缺少生机、活力,我们跪在爷爷奶奶的遗像前,端详着两位老人的面孔,磕头跪拜。大宝不忘爸爸对他的嘱咐,再替远方的爸爸给太太磕头。
两位老人现在睡在一片熏衣草地里,紧紧相依相伴。我们焚烧了许多金山、银山、金元宝,让二老衣食无忧。
仰望天空,我的心中豁然开朗,争气的小弟已考取长春的重点大学,实现了爷爷奶奶心中的遗愿。希望下次再来时,依旧看到满地盛开的紫色熏衣草。相信,爷爷奶奶会喜欢这片鲜花盛开的土地。
别了,奶奶的小院。
“任性的孩子有糖吃”这在现实的生活中真的是这样,因为现在的父母都是比较宠自己的孩子,我的亲身经历:我侄女每次哭着要干嘛的时候,我都会很不忍心,最终还是达成她所愿的。对于“任性的孩子有糖吃”主要在于父母的疼爱、溺爱、包容理解、还有妥协。
当一个孩子从小提出的任何要求,只要家长能够做到的,都得到了满足,那么,在家长能力有限而不能满足孩子要求的时候,就会产生急躁情绪。特别是在孩子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通过发脾气,家长不得不退让的时候,孩子更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易使孩子成为小霸王,无法接受需求被延宕,因此较没耐性,也会造成孩子自私,不愿意分享的性格。父母适度的管教、一致的态度、清楚的目标,是避免孩子倔强、固执、任性的不二法门。
家长对待孩子任性的方法:
1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父母不要去理睬他,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可以采取躲避的方法,暂时离开他。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做出让步。这种“冷处理”的方法往往比较有效。
2转移注意力这种方法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父母可以利用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被新鲜的东西吸引的心理特点,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3提示在先掌握了孩子任性的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如孩子上街总是哭闹着让父母抱,可在出去之前就与孩子说好:“今天上街不要妈妈抱,你自己走,实在累了,可以休息一会儿再走,不然就不再带你出去了。”
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如孩子任性不好好吃饭,父母不用多费唇舌,过了吃饭时间就把食物全部收走。不用担心饿坏孩子,一顿两顿不吃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不会有影响。
带小妞儿去买西瓜,昨天她就说想吃。
没想到,趁我买西瓜时,她已经从矮一点的货架上拿起一包糖。
妈妈,我要吃糖。
我一看,不可以。
这几次回家,发现爷爷奶奶常给她买碎碎冰和棒棒糖,这习惯得改一改。
好几次,她看动画片看到碎碎冰的广告时嚎啕大哭,我要碎碎冰,宝宝想吃碎碎冰!
爷爷奶奶刚开始还会坚持一下,不给她吃,但只要她一哭,就会投降,把吃的双手奉上。
这回,正好可以给她立规矩。
宝宝,吃糖对牙齿不好,身体不好。
妈妈给你买了水果,我们回家吃西瓜,好吗?
不行,我要吃糖,妈妈我要吃糖,她态度很坚决。
我蹲下来,站在她面前。
妈妈知道你想吃,但对身体不好,我们多吃水果,才能长高高,好不好!
我要吃糖,她嘴巴一张,准备开哭。
宝宝,妈妈说过,哭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即使你哭,妈妈也不会同意买糖。
我站在旁边,语气温和,但态度坚决。
她不信,哇哇大哭起来,想逼我就范,但我无动于衷。
她哭了一会,收起眼泪,朝我大叫一声。
我接着说,宝宝,如果眼泪能解决问题,那妈妈也可以对着你哭。如果有什么东西没有得到就大叫,那生活就会乱套。
商店的老板用不可思议的眼光看着我,意思是你居然给一个2岁的孩子讲道理,试图说服她不吃糖,有没有搞错。
但我知道,这个办法能行。
通过讲道理,让她自己把糖放回去,比起直接从她手里抢走糖,讲道理显然更合适。
小妞儿很聪明,几个回合下来,从我这里没有得到突破,她把目光移向老板娘。
阿姨,我要吃糖!
她梨花带雨地望着老板娘,企图软化她。
但我早以摇头的方式,示意老板娘不可答应。
阿姨,阿姨,妞妞想吃糖,她不甘心,再次求助。
阿姨只是笑着看她。
我想,可能这个时候,她知道了决定权在我手上,于是跑回到我身边,开始撒娇。
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应该分散她的注意力。
我蹲在她旁边,细声细语地说,宝宝,刚才我们不是买了草莓蛋糕吗,你最喜欢吃草莓,我们去拿蛋糕回家吃,好不好。
你把糖糖放好,妈妈抱你去拿草莓蛋糕。
我温柔地望着她,表示相信她可以做到。
她犹豫了一下,把糖放到货架上,又有点舍不得想再拿回手里。
在她犹豫时,我趁机抱起她,夸了一句,宝宝真棒!跟糖糖说拜拜,跟阿姨说拜拜,我们要回家吃草莓蛋糕了!
她没有再哭,认真说完几声拜拜,临走时我再次在商店老板娘脸上看到不可置信的神情,原来,真的可以和小朋友讲道理而解决问题。
回家路上,我突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不论和爷爷奶奶说多少次让他们别给孩子吃糖,他们都做不到。
孩子对爷爷奶奶有两招,大哭和撒娇。
老人的愿望是孩子快乐就好。他们觉得吃点糖买个玩具又不是大事,没必要让孩子哭,更不需要上纲上线的教育。
而父母明白,如果孩子一哭就得到满足,这会让他们产生一个错误认知,想要什么东西,哭就行,可是真实的世界完全不是这样。
所以,父母会阻止孩子吃糖。
但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是一样,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只是大家的方式方法不同。
爷爷奶奶教育孙子的方法来自于两个方面。
第一,他们自己从小受到的教育。
也就是他们的父母是怎么教自己的,会影响他们教育下一代,甚至下下代。
潜意识当中,他们会沿用父母当初教育自己的方式。
第二,自己教孩子的方法。
部分长辈常说的一句话是,我就是这样带我儿子的,他现在不也长得挺好吗,我的方法怎么会有问题。
依旧以吃糖这个故事来看,我们的父母小时候物质匮乏,糖属于珍贵稀缺物品,有一点都会省给孩子吃,孩子也难得吃上一次。
给孩子吃糖,属于对孩子好,爱孩子的表现。
但现在,物质丰富起来,孩子想吃多少糖就能吃多少,环境完全不一样,方法需要改变。
再让孩子经常吃糖,除了蛀牙会还容易产生亚健康,所以时代不同,教育方法也要升级。
那这个问题该怎样解决?
第一:理解父母。
不要试图去改变他们,你痛苦,他们也痛苦。
父母年纪大了,很多观念已根深蒂固。
他们的思想被改变的可能性极小,做再多努力也可能劳而无功,不如把时间花在其他事上。
同时, 带孩子非常辛苦,父母没有义务帮我们带,在他们付出辛苦以后,还嫌弃他们做得不好,这会让双方关系都很紧张。
说到这里,你会有点诧异,难道就不管了吗?
当然要管,不过你管的对象不是父母而是孩子和自己。
第二:管好孩子和自己。
孩子还小,要改变某个习惯,比较容易,只要父母能多点耐心。
管教孩子有一个重要前提,你得陪她成长 。
在陪伴的过程中,发现她有做得不好时,提醒她,跟她分析利弊对错,告诉她什么是对的。
部分父母容易出现的问题是, 他们只告诉孩子你做错了,却不说错在哪里。
比如,最近在晒谷子,小妞儿老喜欢往谷堆里跑,弄得身上都是谷子。
而且,你越是不让,她越想去,孩子逆反心理很强。
爷爷奶奶的教育是,你怎么又跑过去了,快回来,快回来,然后把她抱过来。
我的方式是,宝宝,谷子的确很好玩,但这是爷爷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我们不能浪费。
而且玩完以后,身上会痒会痛,对不对,谷子里有小虫虫会咬你啊,我们不去玩了好不好。
这时她会点头同意,但她还会去玩。
但只要这个道理讲三次左右,她基本就改了。
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爷爷奶奶不同,但你必须在她身边,教育才会发生。
你可能说,我确实没办法陪着,只能父母带。
如果是开明的父母,你可以和他们交流育儿方法,若遇到不那么开明的父母,也许你需要的是完全相信他们。
你的相信会让他们更有信心带好孩子,你的怀疑会让他们更加不知道怎么带孩子。
只有陪伴孩子成长,你才能发现,孩子的坏习惯是怎样养成的,然后对症下药。
其次,父母最需要做的管好自己,以身作则 。
比如,你教育孩子不要随手丢垃圾,那么每次自己丢垃圾就要丢到垃圾桶里。
比如,你告诉孩子对长辈要有礼貌,那么你对自己的父母就要恭敬。
孩子不会听你怎么说,他更多的是模仿你的行为。
前一阵朋友聚会,有朋友非常苦恼。
她家孩子今年6岁,有个特别不好的习惯。
吃饭时,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菜就会直接搬到自己前面,完全不管其他人。
我问她,这个习惯非常少见,小朋友怎么养成的呢?
她无奈地笑了一下,他爸爸吃饭就是这样,时间长了,孩子跟着就学会了。
现在跟他一说,他就讲为什么爸爸可以他不可以,为这事我两没少吵架,现在我都懒得说。
很多问题,不是孩子的问题,根源在父母,当父母愿意改变时,孩子自然会改变。
当我们在与孩子沟通时,与父母沟通时,正好也是我们自己成长的过程。
爱吃甜食,是人类的天性。很多人会发现,童年时期爱喝甜甜饮料的孩子,长大以后对奶茶格外痴迷。小的时候流连于小卖部的棒棒糖旁边,成年之后爱上蛋糕的人不在少数。
其实爱吃甜的东西,是人类的共性。很多人说孩子才爱吃甜的,一直闹着要糖吃,其实成年人也爱吃糖,只是成年人的自制力更强,更能明白吃糖带来的坏处,为了自己的身材、身体和牙齿着想,压制住自己想吃糖的欲望。
很多家长会遇到这样的情形:
明明父母千叮咛万嘱咐,孩子不能吃那么多糖,最多一天三颗,不然牙齿会坏掉!结果小孩子还是蹬蹬蹬偷跑去拿糖吃。父母一生气,爷爷奶奶就出来护着孩子: “不就是吃颗糖,小孩子都爱吃,你们叫什么,你们小时候也爱吃糖!”
家长很无奈,家庭关系立刻变得剑拔弩张。但家长们可以换另一种思想,其实对孩子来说,闹着要吃糖不一定是因为嘴馋。
代表甜食的糖果,其实是人体所需的营养之一。糖带来的热量,能够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并且为人体提供热能。我们人体运动时几乎70%的能量,都需要糖来供应。摄入的糖分不仅会被输送到身体各个器官,还有一部分会储存起来,有抵抗严寒和维持体力的作用。
其实糖是个好东西,但吃多了的确对身体不好。由于现代 社会 人们的饮食和20年前的人不一样,吃的都是精米精面,喝的饮料和吃的零食中,已经含有大量糖分。许多家长就是担心小孩子摄入糖分太多,导致蛀牙、肥胖、身体负荷太重等问题。
1、糖能带来愉悦的感觉
孩子的味蕾比成年人更加敏感,随着年纪的增长,舌尖上的味蕾会慢慢退化,所以在感知各种味道的时候,孩子总能比成年人更能体会到五味。
当孩子吃到糖果,感受到甜滋滋的味道,这些甜味带来的感觉会传输到大脑,释放多巴胺,孩子就会觉得很开心。一旦孩子喜欢上这种能让他开心的感觉,他只要一想到糖果,就会渴望那种愉悦感,不由地流口水想吃糖。
不过,这种愉悦感是很容易“上瘾”的。初次吃糖的时候,味蕾对甜味的敏感度较高,多吃几次以后,孩子对糖果的甜味接受度越来越高,如果想要维持这种愉悦感,就需要摄入更多的糖分,越吃越多,变成“糖瘾”。
2、糖能增加孩子的食欲
实际上,孩子摄入一定的糖分有助于增加孩子的食欲,但绝对不能摄入过多。很多孩子喜欢吃甜甜的东西,于是一些家长会在辅食里加入糖,或是干脆用水果来做辅食,利用水果天然的果糖,孩子对这样的辅食接受度较高。
但摄入过多的糖分,也会让孩子对其他味道的食物,甚至无味的白开水产生抗拒。一些家长发现,如果孩子喝了太多果汁、饮料,就会对白开水、茶水等味道比较淡的饮料产生抗拒。
1、控制每天摄入的吃糖量
由于每个孩子的身高、体重、年纪、身体状况和日常饮食不同,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确定的吃糖量。但体重不超过20kg的孩子,每天不宜摄入超过10g的糖果。
如果平时给孩子吃的食物中,有小零食、小蛋糕、精米精面等等,那么摄入的糖果量还要再少一点。
2、饭后吃糖
可以答应给孩子吃糖,但最好是饭后吃。饭后孩子已经吃饱了,食欲已经不容易被刺激起来了,这时候再吃糖不会刺激胃酸分泌。吃掉的糖也能跟着吃掉的饭菜一起被消化掉。
3、吃糖后及时刷牙
让孩子养成吃完糖就刷牙的好习惯。糖果对牙齿的损害是非常大的,包括喝甜味的饮料。孩子的牙齿虽然会经过一次更换,但仍然要保护,否则蛀牙的可能性非常大。
简单说,如有糖吃,立刻不会哭哪。大人哄小孩的办法,在过去80年代,糖是好吃的食物。哪时代,想吃糖是多么幸福。一家人有几个小孩子,一哭二闹,爸妈给你买糖吃,小孩立马不哭哪。记得我小的时候,姐妹七个,就我一个男丁,在60-70年代的农村家庭,我也不知道父母有没有条件宠我,不管是逢年还是过节,有什么好的吃的用的都好像是我的,稍有不慎我就撒娇卖萌的想据为己有。
我家有两个宝贝,大宝和二宝的性格完全不一样。大宝性格硬朗,从来不说软话。记得刚上幼儿园没几天,我去接她放学,老师跟我说,你家孩子太有主意了,中午睡醒了觉起来,自己把鞋子穿反了,老师就提醒她说,“你的鞋子穿反了。”我不这么认为,会哭只在什么场合会哭,我是个很刚强的人,是从小过苦日的人,我从来不会哭。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是片面的,孩子都喜欢吃糖,因为糖是甜的,小孩子都喜欢,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爱哭的。会哭的孩子有糖吃,一般是用来描述企业管理和职场中的现象的。尤其是在国企中,事情做得成做不成,做得好做不好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不出明显的纰漏,不捅大娄子,一切安安稳稳的、按部就班就好。
而我呢,我经常觉得自己很委屈,但我连哭都不哭,自己躲在一个角落,谁也不见。所以,别说有吃的、玩的东西了,连哄都没人哄。如果有两个孩子,一个爱哭爱闹,一个安静听话,父母手中的糖自然会去哄爱哭闹的孩子,无视那个安静的孩子,反正她乖嘛。我想这个应该是普遍规律吧,人性就是如此,爱哭的孩子让人心生怜悯,不得不同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