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妈妈打来电话说,好长时间没见孩子们了,明天过来看看。还说,孩子们喜欢吃什么,明天一起带过来。大宝因为很小的时候妈妈带过她,和她的外婆很亲,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叽里呱啦地报告外婆想吃什么东西,小宝虽然不太懂,也知道明天外婆要来,非常高兴,屋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第二天快到中午了,妈妈才到家,她双手提满了东西,进门把东西一样样往外拿:有大宝从小就喜欢吃的烧卖,是在家门口老店买的冷冻的,吃时蒸热就行;各种各样的水果,提子、柚子、桔子,还带来一瓶芝麻酱和芝麻油,因为这是她家门口菜市场里现榨的,她说货值价实;最后拿出一盒热汽腾腾的酱板鸭,原来她是一早去买这个才来迟的。我说,这些东西我们这儿都有,这么重天气又热,带过来太辛苦了!妈妈说,没事,孩子们喜欢就行。妈妈就是这样,我没法坚持,赶紧招呼她吃午饭。因为从来就认为妈妈是一家人,所以午餐也是简单家常的,但是其乐融融,非常温馨。
茭白炒肉片。很下饭营养的家常菜,本季的时蔬茭白特别鲜甜营养,搭配黑木耳、肉片、香芹一起爆炒,适合全家。
韭菜花炒鸡蛋。金黄的鸡蛋和脆嫩鲜甜的韭菜花最搭,营养味美。
粉蒸排骨芋头。排骨是以前买好一块整排放在冰箱里,上次炖了一次汤,所以剩下的脊骨居多,我居然忘了,打开冰箱才发现,虽然不太满意,也只好用它了,不过和新鲜软糯的芋头十分搭,味道也非常好,妈妈吃了好几块,才让我稍感安慰。
酱板鸭。这是妈妈来家必吃的一道菜。这个酱板鸭是妈妈家门口的菜场里的招牌菜,很多人买,以前大宝在妈妈家喜欢吃,现在只要妈妈过来就带一只,怎么吃也不腻。
清炒空心菜。时令的青菜,每餐必吃。有时候把叶子和茎分开炒,今天的菜比较嫩,就一起用蒜爆炒,味道鲜美多汁很好吃。
清炒红豇豆。这种红豇豆是这个季节特有的,印象中妈妈从小就做给我吃,用蒜泥爆炒,然后焖透,加点生抽特别鲜甜味美,怎么也吃不够,现在孩子们也爱上吃它了。
清炖牛肉萝卜汤。这个汤虽然简单,但是用小火煲足了两个小时,牛腩酥烂而香,白萝卜鲜甜入味,汤清不腻,味道自然鲜美,是当季时令滋补汤品。
妈妈来我家吃午餐,简单家常,我自觉招待不周,妈妈却说,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就好。当妈的就是这样,只求付出,从不要求回报。
生完二胎后,大宝总是打二宝,该怎么办呢?父母应该干预吗?
两个孩子之间为了争夺玩具、食物、甚至是妈妈,不断的在家庭里发生争执、打斗。
我的大宝有一天看到给妹妹准备了一碗鸡蛋羹时,都会醋意大发,内心里面觉得剥夺了她也应享有的待遇而生气。
二宝需要妈妈拥抱时,大宝也过来想要妈妈抱,这些都是孩子争夺战的一部分。
你对两个孩子的爱必须是公平的,因为孩子有特殊的气质,所以也要独一无二的方式。
分别给每个孩子确定每周单独相处的时间,这样才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陪伴, 感受到父母的关注。
处理事情要“一碗水端平”,千万不要有所偏颇。
可以让大宝参与到很多家庭中的事情中来,听取他的想法,让他有带入感,然后去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
这样,孩子的成就感会非常高,能够感受到自己是这个家庭的一员,就不会觉得二宝让自己的爱减少了。
李玫瑾教授说过: 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就的,孩子的每种心理或行为问题,一定和父母的行为有关,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
我们应该学会鼓励大宝参与照顾二宝。比如,可以请大宝当妈妈的小帮手,觉察二宝的需要,帮妈妈拿尿不湿,递纸巾,奶瓶等,让大宝感觉到自己对照顾这个新生命的贡献,找到自己作为哥哥/姐姐的角色,并且在照顾二宝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妈妈可以二宝的名义向大宝致谢。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相亲相爱、和平共处。遇到争执和问题时,一定不要一味指责孩子,也要自我不断反思;陪伴孩子的成长路上,尊重与理解,是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的源泉。
昨天晚饭,我把菜做好端上桌,看到大宝和二宝在看电视,我给他们说吃饭了,关掉电视吧,你们已经看了有半个小时了,我们该吃饭了,马上关掉电视。大宝(九岁)拿着遥控器说嗯嗯。二宝四周多了,看得入迷没有回应。盛饭的时候我喊这俩熊孩子来端饭了,俩人还是一直盯着电视看,我再次重申,吃饭的时候不让看电视,马上关掉去端饭。大宝眼睛盯着电视,无意识地接着嗯恩,二宝看了我一眼说吃饭啦。等我在厨房盛好饭,把馒头和一碗粥端到桌子上的时候,俩人还没有关掉电视。我直接无语有点生气,直接拔掉了电视电源。严厉地说怎么回事,关个电视这么难吗?因为遥控器在大宝手里,我是冲着大宝说的。大宝很委屈地说我刚要关电视了。我直接说我怎么相信呢,我给你们重复了好几遍,直到我给你拔电源你也不摁遥控器。然后大宝开始苦着脸一副闹情绪的样子。二宝看我有点生气就直接去洗手了。等我和老婆,二宝落座,大宝还在沙发上没去洗手,没坐自己的位子,嘴里还小声嘟嚷着我要坐沙发吃饭。因为家里地方小,需要把沙发当成一个吃饭的座位,相当于主坐。原先我们都是随便坐,孩子经常坐在那里吃饭,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导致我不让俩小孩坐沙发吃饭了。第一个是小孩本身都不大,沙发和餐桌比较固定,大人坐着正好,小孩坐着稍微有点远,导致他们的吃饭坐姿很不好,有时候歪歪妞妞,有时候还得趴着吃。另外一个原因是吃饭掉的菜容易掉到沙发和桌子中间,小孩子的脚会踩掉,导致不好打扫。所以我年前就开始说不让大宝二宝坐在沙发上吃饭了。今天不知道咋回事,大宝唧唧歪歪的就是要在沙发上吃饭。一副任性固执的表情,看得我无语心里火气蹭蹭地往上窜。但我还是跟他说了不让你们在沙发上吃饭的原因,并且我老婆也说了沙发是主坐,按规矩是要长辈和一家之主坐的,这是在家里,如果是在外面主坐是主家和公司领导坐的,更不能不讲规矩。有的时候和小孩子讲道理好像行不通,大宝委屈的眼泪都掉下来了就是要坐在沙发上吃饭。我不能惯着他啊,然后我们三个就开始吃饭了,边吃饭边和大宝说道理,但是就是不好使,怎么都说不通,
文/兰谈 育儿
上一篇文章,我们说到了 “妈妈,你不喜欢我吗”?二胎家庭:把老大照顾好老二自然跟着好 ”这个话题,这个话题也完美地诠释了独生子女家庭和二胎家庭的独特教育之道,并且还从中领悟到二胎家庭教育更需要把老大照顾好,因为老大是老二的模仿对象,我们把老大照顾好了老二自然也就好了。
(没有了解的朋友,请戳链接☞ “妈妈,你不喜欢我吗”?二胎家庭:把老大照顾好老二自然跟着好 )
没有二胎的大宝是家里面的独宠,而他们模仿的对象则是每日朝夕相处的家人,有了二胎之后,虽然家里面热闹又时常鸡飞狗跳,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二宝的成长模仿就是在大宝的身后打酱油。
而大宝也是二宝成长里最擅长的模仿对象,所以有一个以身作则好榜样的老大就是老二成长里的教育捷径,但照顾好一个以身作则好榜样的老大也需要做好不偏不倚,不能一昧地偏向老大打乱家庭相处的平衡系统。
那么,一个以身作则好榜样的老大该如何正确得到爸爸妈妈的照顾呢?
1、在关爱上多上些心
有了二宝之后,大宝的心灵急缺关爱、心思也变得极为敏感一些,如果爸爸妈妈在大宝的关爱上多上些心,就可以有效避免“爸爸妈妈不爱我”、“弟弟妹妹抢走宠爱”的负面思想。尽管二宝来了,家里面更忙碌也更热闹一些,但仍然建议对大宝的心灵上多一些关爱滋补,二宝年纪较少所需的幸福感就是吃饱穿暖、有人理。
而大宝就不同了,除了吃饱穿暖、有人理之外,他们还需要倾听和理解,没有倾听理解的关爱,对于大宝来说就是偏心或看重弟弟妹妹,比如昨天文章里提到大宝和二宝同样都喜欢睡床里侧,而他们睡里侧的原因都是因为怕黑,不同的是二宝的怕黑完全是大宝感染的。
在这段怕黑的争宠里,如果我们不倾听大宝为什么怕黑,不给他们怕黑的心灵恐惧上添加关爱的光环,那么这段怕黑的成长将会影响他们成年人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这个怕黑影响还间接性地影响二宝的童年,所以把大宝怕黑的问题解决了,二宝心中怕黑的恐惧也自然在黑暗里升起光亮的旗帆。
2、在学习上多松些手
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大概是绝大多数父母的心愿,毕竟谁不想自己的儿女学习优秀、未来生活的精致呢?在二胎家里面,父母要做的反而是对大宝学习多松些手,倘若父母对大宝望子成龙心切、而二宝则因为年幼就可以随心所欲的话,大宝就会产生较大的心理悬差,甚至是出现较为严重的厌学心理。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对学习上多松些手并不是放弃不管,而是换一种参与的方式去勾起孩子的求学兴趣。比如大宝在画画的时候,我们可以给二宝一支笔,然后划个一亩三分地任其倒腾,当两个孩子都坐在一起学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们之间的年龄悬差已不再是亮点,最大的亮点是共同的求学心态。
3、在习惯上多“动些心”
大宝即是二宝的模仿榜样,那么大宝的关照自然少不了习惯的精致,如果大宝是一个懒散又没有上进心的大哥哥大姐姐,那么二宝的成长自然是近墨者黑多一些,想要二宝的成长近朱者赤影响力深耕,还需要从大宝的习惯上“动些心”,比如早睡早起的生活习惯,每日刷牙洗脸的独立习惯,按时写作读书的自律习惯等等。
实际上,大宝就像是二宝的领队,把队长驯服了后边的小罗罗自然是好管教多了,兰妈的家的二宝就是一个妥妥的独立小萝莉,每天都跟在姐姐的屁股后边自己做事情,起初吃饭的时候是米粒满桌子飞,面对如狼烟一样的场景家长最好不要去破坏这种独立性成长,因为没有人一开始什么都会,只有经历了狼烟一场的场面,最后才会找回净土般的平静和安逸。
4、在自律上多“狠些心”
除了习惯需要“动些心”之外,家长还需要在大宝的自律上多“狠些心”,自律就如同学习上的指南针,它可以随时指引孩子不在迷雾中迷失方向。在大宝的自律关照上通常都需要“狠些心”,尤其是对贪玩的孩子来说,指望孩子自己的自律往往就是奢望,一个自律孩子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个“狠心”的爸爸妈妈,但这里所指的“狠心”不是整日打骂监督,而是当孩子面对某件事情想要放弃的时候,家长们不可因为孩子的一些眼泪或嘟嘴吧的撒娇而纵容打破规则。
就拿晨跑这件事情来说,或许对于家长们来说多睡半小时无关大碍,甚至有很多父母在晨跑时不忍心过早叫醒孩子,殊不知这样的“关爱”只会让孩子养成懒散的习惯。而晨跑又是锻炼自律最好的持久以恒,面对孩子的困难和苦楚如果坚持下来了,最终既是 健康 上的免疫力保障,又是做事情不惧怕困难的积极向上态度,而这里面的“狠些心”则更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牺牲自己的时间,多狠心操练自己的自律才能让孩子自律起来。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