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家庭会议又正式开启了,本周是对于夏令营的复盘,对孩子独立走入生活、学习感触良多。我家女儿生日在八月,很注重孩子的独立性。经常放手让她尝试各种生活体验,也一直和她说,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老师不会因为你的生日比别人小,而特别的照顾你。让她从小就很要强,根本看不出她是班里永远最小的孩子。我们鼓励她尝试各种挑战,笑对各种困难。她确实如我们所愿,性格很外向、开朗,爱交朋友,勇敢尝试第一次。
在问她是否愿意独立参加夏令营时,她毫无犹豫的答应了。而我的父母却是忧心忡忡的说“才一年级的孩子,怎么可能自己一个人生活。你自己一个人去夏令营已经三年级了,他才一年级太小了。”我和老公却非常鼓励她参加,因为我们都觉得她可以做到,她也是真得做到了。由于她是一年级,属于小童班,独立参加夏令营只有2个名额,老公拼网速的抢到一个名额,非常的不容易。再次和孩子确认需要参加,不能半途而废,孩子的脸上露出的是怯喜的神色。
随着夏令营的日子慢慢临近,孩子真得算是沉着、冷静,前一天才刚刚开始整理行李。虽然有点波折,也至少在爸爸的帮助下,算是理完整了。周六的早上,我由于亲子116期的开营会议,无法送女儿。女儿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看到她的泪花在眼眶中闪烁,但没有掉下来。我同样有点伤感,但我知道我要坚强,孩子才能勇敢的走出门,走向她自己的世界。老公送完大宝,在前方给了我最新报导,大宝在车上已经和其它小朋友玩成一片了,并且吃上别人的巧克力了。老公回来和我说,我和他理行李最大的区别是,他是不会记得给孩子拿零食的。
在10天的夏令营活动中,大宝最想念最想看的竟然是小宝,这也是出乎我意料的。每次打电话回来都叫着弟弟,而弟弟也是想着姐姐。感觉我和老公是多余的,有点尴尬了。确实不是太多的想我们,电话和视频都不是天天联系的。我和爸爸也不着急,毕竟孩子安全玩得开心是最重要的。老公在很久以前就想着周末去接大宝了,虽然那天是台风光临上海,但我们还是风雨无阻的出发了。
在杭州高速上,特大的暴雨让雨刮器似乎失灵,无法看清前面的道路。所有高速上的车,全部打着双跳灯一闪一闪,在灰蒙蒙的高速路上红点闪闪。还好,没过多久恢复平静。在钱塘江大桥上,我们又遇到大风,车子显示感觉到左右晃动。小宝在车里睡得很熟,而我清醒着陪着老公。下了桥,回到高速,惊险才算解除。走在浙江金华的路上,前前后后都没有一辆车,真感觉到是否车和人都风和雨带走了的感觉。回程后才发现,同样的在这条路上,满满的车,满满的人是另一幅景象。
接到孩子,发现孩子穿着军装,裤子有点大。看了我们一眼,要去学习,亲了一口小宝就跑了。我们去听了他们上课,感受到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感受到孩子们天天学习的气氛,感受到他们团队的和谐。还意外的吃到烤全羊和生日蛋糕,非常不错的享受。
在整个的过程中,我发现大宝有很多的第一次,我让孩子主导的盘点了一下:
第1次离开父母,独自参加夏令营,没有哭
第1次在山上攀岩
第1次自己洗所有的衣服
第1次抗竹子,帮忙搭树屋
第1次交了那么多的朋友
第1次独立去超市挑选水果
第1次用刀将水果切开,做水果色拉
第1次和朋友一起过生日
第1次打CS
第1次参加越野赛
第1次包饺子
第1次做寿司
第1次划皮划艇
第1次玩水上通关
第1次打拳
第1次用摸帽子摸鱼
第1次踩泥巴比赛
第1次做动物标本和植物标本
第1次挖花生
第1次跳机器舞人街舞
第1次用自己的努力,积累积分,换得奖品,得了60个积分
整整21个第一次,让孩子收获的不仅仅只是尝试后的喜悦,更是自己的自信。没有父母在身边,孩子没有了唠叨的叮嘱,没有看不惯的指责,更多的是孩子自由空间的发展。孩子知道所有的事都必须自己来,早上没人叫起床,晚上洗好澡再累也要洗衣服。看着别人有着父母陪伴的温暖,自己和着被子早点睡觉吧。有个词叫“坚强”,有个词叫“感恩”,有个词叫“独立”,有个词叫“坚持”。这是我们放手孩子的第一次,孩子的体验非常的好,我们也很放心,有自信让孩子再来第二次、第三次。
这次的夏令营还会继续发酵,孩子让我们的家庭规则中多一条正式的规定,不允许打孩子,惩罚孩子。童军训练营的要求,继而成为家庭规则。我们也非常支持这样的规则,这也符合我学“正面管教”的理念。“打”只是把孩子吓倒,当时的吓怕,并没有解决事情。我们需要正面把生活中的事情一一解决。孩子也是讲道理的,孩子也是愿意听的,只是我们需要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这次孩子经过夏令营变得更黑了,也更有能力了。看着她从夏令营归来后,早上爱睡懒觉,情绪不好都基本慢慢变好了。会亲亲、会抱抱,会用语言表达自己没睡醒。孩子更能控制自己的情感了,这就是孩子在潜移默化中的成长,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其它方面有了更多的进步。古人云“父母在,不远游”,这是指要多陪陪上了年纪的父母。但当我们身体健康时,孩子还小时,希望能狠心把孩子放出去,“父母远,孩子强”。从社会中历练,从团队中历练,他们有无穷的潜力。
[家庭]使用莱特纳系统给自己背单词,利用姐姐的字卡背。
[事业]风控系统跟踪,修改完用户的需求并能在测试系统中展示,已确认。
[效能]微信整理 、衣橱整理,完成的微信的一半整理。
[休闲]暑假最后一次亲子周末游,玩得很开心。
现在已经稳定的一周三次跑步,早上太阳还没有完全升起,人们还刚刚起床,跑步还是很舒服的。鸟叫、鱼跳、柳叶飘飘,错以为秋高气爽的天气来了。不过最近有点贪睡,晚上没到十点已困了,早上五点闹钟响,还是多眯了半小时才起床。
无进无出,相安无事。
『家庭会议』
这周重新开启家庭会议,针对大宝的夏令营做了复盘的讨论。除了说明了此次夏令营的孩子的优点以外,也盘点了我们一起需要改善的地方。责任任领了各区域的负责人,监督管理。
『妈妈检视』
1-1、小宝-莱特纳系统
学了一个月的莱特纳系统,孩子除了牌爱玩以外,其它都不爱玩了。老公有好办法,和小宝说,我抱着你,你来说一下这些是什么字啊?完成了完整的汉字的识字的方法。 R感受:学得时间长了,有些东西有点疲惫了,我需要想办法给孩子建立其它的方式。尝试着玩牌,可好像孩子不太感兴趣,仍然自己玩车。估计要找点新鲜的“道具”玩了,数字和汉字都无法继续了。做两个方形筛子,一个汉字,一个数字的试试看。
1-2、小宝-学习
孩子的记忆非常的好,想通过莱特纳记忆法,给孩子更多的学习内容。我发现孩子对于语文汉字感兴趣,一方面有,另一方面有生活上的接触。于是我将甲骨文的卡片增多尝试。由于今天还早,我一个个汉字组词的给孩子念,发现孩子坐定,饶有兴趣的看着卡片,跟着我读字。我又想到大宝有很多张单词卡,是不是他也喜欢呢?于是我又拿子大宝以前学习的单词给小宝认,有中文词组,有拼音,有英语。好像这类卡片更能激发孩子的兴趣。我问小宝,你爱吃糖吗?小宝指着卡片上小猫手里的棒棒糖说,爱吃。那你知道糖是什么味道吗?鲜的。原来他甜字还不会说,我指着卡片上词组教他“甜的”,英文叫sweet。西瓜爱吃吗?小宝是个小吃货,哪有不爱吃的道理啊?什么味道啊?小宝会说甜的。那英文怎么读啊?sweet。我说道。孩子刚刚学习,不要求他掌握得多好。通过每天这样滚轮式复习,你会惊喜的发现孩子会在突然之间就会了。也就三四次的教吧,能突然反映出来所教的内容,而且非常不容易忘记。这点很好。
小宝对数字还不是太喜欢,我看他把牌踩在脚 下,一张张的从脚下踢下来,原来他在玩。每踢一张,我就问他,这是什么数字啊?自言自答起来。并且在他面前摆出长长的数字接龙。每说一个数字,说出这个数字像什么样子。而小宝一边说不像,一边收牌。其实这就是一种互动玩耍而学之的过程。抓住一切可以教的机会,让孩子了解。孩子并不一定要死死的坐在椅子上才算是教,互动式的可能小宝更有意愿一些。
1-3、小宝-水上世界
小宝怕深水,为了培养孩子的勇敢,我们对着孩子都是笑着面对。第一次,当小宝未感觉到恐怖时,我陪他勇敢的往上爬。到了顶端,我问小宝,你要自己滑还是妈妈抱你,他选择了妈妈抱,我毫不迟疑的用力滑了下去。到达下面后,我笑着对弟弟说,感觉怎么样啊?好不好玩?小宝马上说好玩。再来一次吧,小宝连忙往后退,不要不要。爸爸看见后,直接抱起小宝就又上了滑梯,小宝一边叫着妈妈,我就跟着一起上。爸爸一把就抱着儿子冲了下来,我也下来了,看到小宝不再敢上了。玩了其它项目后,还是觉得这个水上滑梯不错,老公又一次抱着孩子上了。这次让小宝自己爬,小宝一边爬一边说,我要走下去。我问老公,怎么走下去了?老公对我说不知道。到了顶端,老公让我让儿子自己滑。儿子竟然卡在滑梯上,做了一个瑜伽的桥式,死活不肯滑下去。我抱着他,又一次下去了。小宝下了以后,就和我们说,不要玩不要玩。不过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滑了,打道回府。
R感受:对于孩子的恐惧,有些是来自自己的。不尝试只是任由孩子怕而不去尝试,他们永远只能只在外面观望。这是我从老公带孩子玩游乐场得出的经验,老公的强行,到成了孩子胆大的开始。不是因为后来充值卡没有钱了,小宝还不愿意出游乐场。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不要在没尝试过以前,就说放弃。但尝试过了,多试几次可能也没有这么害怕了。需要经常带孩子去玩这些项目,他对陌生人的害怕程度已经降低了很多,现在要让他对游戏设施的恐惧要降低。
1-4、小宝-父母的爱
听外婆说,小宝和她说,妈妈喜欢弟弟,爸爸喜欢姐姐。外婆很赞成小宝的看法,觉得孩子很有观察力。在我和小宝的单独特殊时光下,我和小宝说,爸爸并不是不喜欢你。因为爸爸要管姐姐,要管她的学习,所以没有更多时间陪你。而妈妈也不是不喜欢姐姐,是因为妈妈的时间都用来陪你了,没有时间陪姐姐。所以爸爸妈妈都是爱你们两个人的,没有所谓的偏爱的说法。 R感受:我不想造成孩子较为偏见的想法,两个子女,父母都会喜欢。不因为陪伴的时间长短,而有所偏爱。两个孩子都是亲生的,不会让他们有感觉到区别对待的感受。除非是男生应该负起的责任,那我们会要求不同,其它的都几乎一视同仁,或许说更偏向大宝多一些。毕竟大宝是女生,比较敏感。在给予小宝精神层面更多的前提下,我们也会在物质方面让大宝先行选择,让大宝能感受到做姐姐的优越。
1-5、小宝-我怕,但我愿意妈妈抱我滑梯
小宝的胆子小,我们为了锻炼小宝的胆子,经常是笑着和他说。晚上下班,乘姐姐和爸爸练琴还没有回家,我问小宝“你怕周末的水上世界的滑梯吗?”“怕”“那你滑得开心吗?”“开心。”“那妈妈抱着你滑,你还怕吗?”“不怕”。 R感受:孩子本能的是怕是很正常的,是他自己无法给自己安全感的表现。而我们一下鼓励他勇敢,笑着面对所有他心中的恐怖,虽然孩子还是怕,但他愿意去尝试。这就是需要我们父母引导孩子,怕没有关系,有父母在,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所以每一次小宝都怕滑,但每一次老公抱着,他也愿意自己爬上滑梯,和自己对抗。要多鼓励孩子,孩子能克服恐惧。
1-6、小宝-妈妈生气了
帮小宝洗好澡,做完莱特纳的练习,做完思维训练,亲子阅读完成之后,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躺在自己床上,看英语了。那个这尾巴,就一点点爬上床,在我旁边和我捣乱,还拿枕头和我闹着玩。我脸一板,去隔壁自己玩,妈妈要看书。小宝一看妈妈脸色变了,吓得溜下了床。在门口碰到了老公,赶紧打报告说“妈妈生气了,要打宝宝的妈妈的宝宝。”老公听了笑死了,带着小宝进了大房间告诉我,还特意让小宝做了我生气的样子。两手插腰,脸一沉,感觉像我当时在讲“大卫不可以”书里面的那个妈妈的样子。老公和小宝走出去了,小宝还不罢休,继续大喇叭嗓门喊“妈妈生气了,妈妈生气了。”外婆外公听到了,外婆说“妈妈最疼小宝了,不会生气的。”我实在太困了,没听完后面说什么就睡觉了,今天好好和小宝谈一下,妈妈并没有生气,只是不想打扰而已。每个人都有私密时间,只是妈妈现在无法晚睡,所以需要提前处理一些事。
2-1、大宝-玩
孩子都是非常喜欢玩的,一旦开始玩了就放不下。我家女儿,玩输后如果不玩了会哭鼻子,要不就是玩得爽了停不下来,要是不玩也会不开心。对于“玩”这件事,孩子的情绪是很难控制的。昨天爸爸晚上用了一小时和大宝沟通了,玩需要有时间限制,不是因为好玩就一直往下玩。孩子愿意接受这件事,今天在玩之前,爸爸先打预防针,玩输了不能哭,另外在十点以前刹车,不想继续玩了。孩子看上去确实有点小小的失望,但是很快就能调整过来,这非常的好。
R感受:孩子还是愿意去接受一些事,只要我们不断的关心他们的感受,碰到问题不是放任不管,而是链接他们的感受,他们还是愿意听我们来说一些事。也愿意控制克服自己的想法。父母之间也是可以轮换的,一个人心情不好,有情绪,另一个人来讲,对孩子也能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
2-2、大宝-生日礼物
大宝在夏令营丢失的本子,爸爸帮他失而复得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她非常的高兴。我乘机再问了她一下,如果下次有喜欢的东西应该如何处理啊?想都没想说,走之前再检查一下。“还有呢?”我问道。塞进书包里,大宝漫不经心的说道。她的两眼都放在这本笔记本上,可能本身这笔记本也没有很高的价值,但是里面的图案和字是他的好伙伴留下的,她非常的喜欢。就算是隔了这么久,拿出来还是欢喜万分。
2-3、大宝-约定和规则
小宝是在自我学习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各方面我都非常的注意。包括孩子的收纳管理、学习的动力。大宝那时候只注意了兴趣和个性的发展。我发现最近小宝做事很有礼貌和分寸,昨天我拿着他的拖鞋送到他身边,他会主动谢谢我。而今天关个空调,我发现他没有去开空调,而是将没有关紧的门,轻轻的推了一把,再把空调打开。他在观察我们的一切行为,学着我们语言和行动,每一个动作都想让自己尝试。虽然做得有时候并不是那么完美,但还是努力去完成。
2-4、大宝-沟通
早上和老公沟通了大宝最近在家给父母产生了很多的困扰,不肯睡午觉,晚睡。玩手机、看电视。只要父母说她几句,就爱发脾气。我早上太急匆匆,晚上我睡觉了,孩子还没有睡觉,根本没有时间沟通。老公主动挑起沟通的义务,一方面让孩子认识到父母很辛苦,影响到父母的睡觉,会危害父母的健康。另一方面她自己晚睡,早上又不能睡懒觉,一样没有睡醒,心情也会不好。家里的电话确实有问题,无法打电话,用了父母的手机,需要克制自己不要去玩,对眼睛不好。家里有很多的书、有玩具,有空可以自己找点时间玩一会儿。我不了解老公和孩子沟通的具体情况,但是在我上班路上,我惦记着这件事,打电话给老公时,孩子已经恢复了,不再有情绪,很开心的和我沟通。我非常的满意,今天孩子需要去爷爷奶奶家,我们约定在我下班之前,需要写好清单,她也是遵守了约定。让我更加觉得感慨的是,孩子自己要求早睡早起,以方便和开学时间衔接。这点真得很出乎我意料,非常的开心。
『爸爸检视』
1、大宝一早吃完饭就开始自觉的做作业。晚上大宝希望沿用夏令营童军的管理方式,做错事不惩罚。和大宝约定爸爸努力控制不为学习上的事情惩罚,但字写的不好需要重写。还有2点:不诚实&不经允许拿别人东西,如果犯了这两点错误,爸爸还是要惩罚的。
2、大宝想换新衣服穿,就把穿过的衣服偷偷放到抽屉里。晚上被发现的时候一开始还不承认,我对大宝说了昨天的约定,并强调这本身不是什么大的错误,爸爸不会惩罚你。大宝说了实话,我也遵守承诺没有惩罚她。只是和她说想换衣服是可以的,但不能把脏衣服放到衣柜里去。
3、在老婆的带动下,努力用平和的语气与大宝沟通,事前和大宝确定标准,事后和大宝交流不足。慢慢改变大宝。
4、一早和大宝约定不能玩手机;晚上10点先和我们睡觉,等睡着后再抱到外公外婆那里;晚上和外婆道个歉;今天后面两项做到了。没有一直拿着爷爷的手机,晚上外婆走的时候和外婆到了歉。
5、大宝晚上自己不想睡觉,按照之前的约定,让她一个人睡到一张床上。大宝玩着玩着慢慢睡着了。
6、又到了小宝练胆子的时间,小宝第一次尝试了水上滑梯。高的不敢自己上,被我们硬拖着玩了几次。矮一点的滑梯已经自己敢自己上了。
7、午睡前答应小宝醒来去超市,结果午后下起了大雨,没有去成。吃好晚饭后看见雨小了,还是带小宝和大宝逛了一圈超市。虽然没有给小宝买东西,小宝还是很好开心。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这本书如果家长没有学过情感链接的可以去看一下,非常的好。倡导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玩,用情感引导孩子。
我们有很多种和孩子互动的方式,比如我们会不会数数,1,2,3。这种方式到现在我们家还在使用中,书里有阐述这样的方式是带有控制性的。孩子长大也很希望去控制别人,但是毕竟我们能控制的事和人很少,对孩子的发展是不利的。
比如我们会常在结果发生时说,你不做完作业,就不能看电视了。这是属于一种消极后果,要知道如果在没有事先约定下,惩罚孩子,孩子情绪是非常不好的。并且会伴随着今后的说谎,以逃避惩罚。很多父母都是事情发生了,才开始生气,才想着各种无关的事让孩子不好受。要知道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得好。让孩子感觉不好,后面的事层出不穷,我们也会应接不暇。
现在的工作的重心,是很奇特的一种组合方式。我无法控制别人的完成进度,也无法控制别人的完成内容,我只是一个被通知者的身份参与项目,需求分析,了解项目。和以前我带的任何的一个项目都不同,有人告诉我说,这将是我们今后发展的方向,但老实话,暂时还没有看到雏形。
我是一个喜欢有规划、按期执行,按步就搬的方式来管理,当然可能别人确实有自己的想法,但这个想法无法和我沟通。他也并不是喜欢我这种催进度的交互方式,那就慢慢来,按他们的节奏处理。
自己组内现在的项目爆炸了,六个项目在组内同时开展。今年将创下历年之最,平时每年我们都是完成了十几个项目,也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今年现在已完成了八个项目,还有正在开发的项目,真是觉得潜力无限,压力无限。或许说改变管理模式,可以将系统通用化、标准化、配置化,提升整个系统的重复性的整合。
女儿本周过生日,终于又长大一岁了。在这一年中,孩子经历了自己第一年的小学生活,不仅人长高了,也感觉到懂事了许多。现在开始有思想,会顶嘴,但这也是自然发展的规律,说明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了。“尊重”是相互的,我们要孩子尊重我们,首先我们先要尊重孩子。为什么孩子说话,我们可以反口,而我们说话,孩子只能忍气吞声。沟通是相互的,有时候可以从孩子的说话中,反思我们自己的言论和行为的缺失,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家庭教育并非只是父母和子女的,这涉及两大家,一小家的配合。我很感谢双方父母为我们无偿的付出,是他们在困难的时候协助我们,我们才能安心上班。我们经常会一起吃个饭,一起出去玩。以前没有经济条件也没有能力,现在我们都长大了,孩子自有孩子的路,他们能吃更多,走更远。我们需要的是关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健康、开心、快乐。
周末去了上海浦东飞机场旁新开的三甲港绿地铂骊酒店玩了两天,孩子泡在水里,嬉笑打闹,家长跟着一起疯,好不热闹啊。最后一周玩乐了,下周起,天天有n多的各种兴趣班等候着大宝的光临,大宝也得打起12分的精神去面对。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玩得东西多了,但是要学习的内容也多了。特别像我家大宝,学一样爱一样的,我也会有点担心,孩子是否能承受得住。毕竟所有的兴趣都是需要花时间的,要么不学,要学就尽力学到最好。
在116期亲子践行团,天天看着家长们的打卡,感受着他们和孩子不同角度上的情感。我只想说,父母都打着“爱”子女的名义,限制他们的自由。他们能在你的努力下,管得了一时,但你们能管得了一世吗?我身边就有个很显示的例子,我的同学以前在外地读书,在父母身边成绩优秀。但返沪读书,成绩一落千丈。我曾经问过她是什么原因?她告诉我,没父母在身边完成就松掉了,没人管了,当然成绩就不可能往上。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例子,其实孩子没有动力自己做,所有的都是在父母的教导下成长的,而所谓的优秀也依赖于父母的陪伴。我们的爱是为了将来不再陪伴孩子,是为了分享而准备,对他们好的爱,让他必须去做什么。或许在你现在看起来,确实是必须的,但是否能让孩子自己动起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给孩子方法让他自然动起来,这才是正理,下一周的周检视会深入对此展开阐述。
现在的晨会虽然减少了很多,但还是免不了周末两天,天天两场会的串场。大家都只有这两天可以休息,也希望我的付出能让各多的家庭受益。
社交晨会:
周二天使班运营会:进行八月份线下聚会规划
周四亲子教练晨会:反思力
周六天使班晨会:番茄工作法
周六亲子教练例会:大群规定制度
周日230大帮会:厨房整理
周日230A组小组会:微信&衣橱分享
本周将手机中的微信进行了整理,手机的APP整理过后,清爽了很多,但微信人员的杂乱,有时候自己也看不下去。既然在230通过教练的演示学习底层的逻辑,清理起来就变得简单很多。我整理了整个清理的过程,并将微信通讯录的整理结构用幕布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1、通过“WeTool 免费版”将已把自己删除的人员,拉黑名单的人员删除。必要觉得需要后期联系的人员,自己做好记录。不确定别人是否误删,可事后处理。
2、将所有的微信人员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分类,其实在做这事时,肯定是会有些遗漏人员。我的做法是增加一个分类叫“其他”,这些人员由于数量少不起眼,所以可以放在其他中再分类。
3、将微信所有人员按思维导图进行分类处理,补充思维导图中缺少的分类内容。
4、取消所有名字带电话的,将有电话放入微信名片的电话中,将在微信的名字最后标注号,以便于提醒自己此人是有电话号码可拨打。常用的电话拨打放在通讯录中,以方便显示通话人名字。
5、在整理过程中删除不了解的微信人员,或长期不聊天的人员
在整个微信整理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的记忆是有限的,建议经常使用的放在A、B、C三个分类下。如家人放在A类,直系亲属就会放在A类的第一个小分类下。字母越前,等级越高,字母越一,关注度越低。长期不使用,建议删除。
2、用带头拼音字母分类,或相近读音字母分类。如其它用Q表示,此为拼音字母。易效能用E表示,此为音相同。同事用D表示,此为相近读音字母。为了让字母更有续的排列,不会字母跳档过多。
3、有两种类别人员是我们微信中常有的,客服人员K,我还有供应商,所以客服我又细分了两类。由于接触计算机较早,有一些网上朋友、QQ朋友,所以增加了Z类,最不会关注的这些朋友。
[事业]加班流程时间控管代理优化检查
[效能]微信整理、衣橱整理
我家二胎,姐姐总是说我们不要她了,总是认为我们疼弟弟不疼她了,而且她能有理有据地列出一大堆事例来:
为什么弟弟可以跟你们睡,我就不行?
为什么逛街的时候你们抱着弟弟,不抱我?
为什么他嘘嘘有人陪着,我就没有?不抱我,而是抱你弟弟。
这一切都说得通,这足以让任何父母感到内疚,我也是,但我不会因为她觉得被忽视而去补偿她,我也不会因为我们没有忽视她而去补偿她。我从我的手机和电脑里拿出了视频,给她看了你在他这个年纪时,也受到过同样的对待。我跟她解释说她可以比较,但不要拿她和她哥哥比较,你应该拿自己和他比较。我跟她解释过,成长的最终结果,就是与父母分离,最终形成自己的家庭,包括你哥哥。
我表演给她看,当弟弟继续长大的时候,我们也叫他睡觉,同样的购物也不会抱他,当同样的时间撒尿灯。我告诉她,我也会采取相应的行动,向她解释,她的弟弟不是她的竞争对手,她不需要竞争,相反,他们一起工作,使事情变得更好(有一件事情我特别不同意,是在家里建立兄弟之间的竞争,像,看,你的弟弟吃得有多快) ,我会关掉电视,每当有打斗,不管谁是对或错或谁先来,我不会责骂他们,只是要求他们同意看哪个节目,然后把遥控器交还给他们。我告诉他们,电视,手机都是为了让我们快乐,就像你抢爸爸妈妈,为了自己的幸福,因为自己的快乐去伤害别人,那么你就不会快乐。
所以现在,无论是做家务还是做作业,他们总是可以互相帮助,他们也逐渐明白,其实在家里不需要打架,无论是父母还是玩具,一起工作,玩得开心。有些人说每个人都应该重视他们的伴侣,因为伴侣是可以和他们一起去的人,但我认为,如果你有兄弟姐妹,你应该重视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是你唯一的亲人。
平时在刷短视频的时候,常常能看到一些晒自家孩子的视频,其中尤以大宝和二宝的相处,更能得广大网友们的喜欢。
有年龄差小的姐弟互动,也有年龄差大的兄妹互动,让很多人看着看着,就萌生了想要二胎的冲动。
此时,就有宝妈有疑问了,大宝已经13岁了,还适合要二胎吗?
关于什么时候要二胎,当然是父母自己的事,可是大宝与二胎的年龄差不同,对孩子和父母其实也是有挺大影响的。
因此,若是能在孩子间,最佳的年龄差内生育,无论是对孩子还是父母,无疑都是最好的选择。
二胎相差这个数,对父母孩子都好
一般来说,二胎之间常见的年龄差,大致能分为这3种,分别是3岁之内,4到10岁之间,以及10岁以上。
这3种不同年龄差,其实都各有优缺点,下面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第一种:3岁之内
缺点:
父母压力大孩子同期成长,照顾所需精力、财力,同时期都是双倍,造成父母压力较大。
可能忽视对大宝的照顾因为孩子年龄差小,二胎孕期和出生时,大宝也处于年幼的时候。
二胎的存在势必要分走部分对大宝的关注,对于同样年幼的大宝来说,可能会有照顾不周的情况存在。
优点:
孩子无代沟因为两孩子年龄差比较小,所以成长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同步的,他们的心智、观念相近,沟通更畅通,不会存在代沟,很容易相处好。
孩子更容易成为彼此玩伴、朋友。
母亲重回职场机会大孩子年龄差小,母亲照顾孩子的周期也就大大缩减了,这样更有利于母亲在产后重返职场。
孩子间用品可共享二胎年龄差小,在同时期很多衣服、玩具都可以共享,相对于年龄差大的二胎家庭,已经能够省很多钱了。
第二种:4到10岁之间
缺点:
家人照顾孩子的战线拉长,没喘息时间二胎之间年龄差在4-10岁的家庭,往往是一个孩子刚能脱手,就紧接着二胎,开始重复前一轮的照顾。
这样无疑就拉长了照顾孩子的战线,家人都没有休息喘息的时间。
尤其是对母亲来说,相当于就丧失了重返职场的机会,在年复一年的顾娃生涯中,渐渐与社交、职场脱轨,彻底成为全职妈妈。
阶段式抚养更费时、费力、费财这种接力式的阶段抚养,家庭付出的精力、财力往往更大。
比如在大宝的每个升学关键点,也是二宝的升学关键点,大宝小学二宝幼儿园,二宝小学了大宝又在中学。
两个孩子永远都关键,却永远都不在同一频率,仅是接送孩子上学这一点,就足够父母费心了,更别说还有各种培训辅导费,真是费心又费财。
优点:
早期照顾孩子不必同时双倍进行因为二胎,是在大宝刚能脱手的时候出生的,因此早期可以更放心照顾婴儿,甚至大宝还能帮忙。
早期的时候,不必同时高强度照顾孩子,还是不错的。
第三种:10岁以上
缺点:
孩子之间没有共同语言因为大孩子和二胎,年纪相差太大,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代沟,孩子之间一般都没有共同语言,更别说彼此之间能相互陪伴了。
抚养精力跟不上二胎与大宝年龄差越大,说明父母生二胎越晚,年纪越大。
一旦上了年纪后,抚养幼儿就容易有精力跟不上的感觉,加上很多大宝也是学业正紧,需要照顾的时候,父母的养育压力还是很大的。
易给大宝带来负担有些二胎和大孩子之间的年龄差,相差一个成年的距离,往往是大孩子大学了,父母才生二胎。
这种情况下,于大宝来说其实是很不利的,大宝可能要承担养二胎的责任,易增加负担。
优点:
排解大宝不在身边的苦闷很多高龄生二胎的家庭,是在大宝上大学远离父母,父母感到孤独才有的想法。
此时的二胎,在出生后,就能帮父母排解,孩子不在身边的苦闷。
隔几年生二胎更好?二胎相差这个数,父母孩子都获利
其实综合来看,还是第一种,两孩子年龄差在3岁内的情况更合适。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早起照顾幼儿比较累外,后面其实是越来越轻松的,并且两孩子也能相处很好。
二胎之间年龄相差3岁内,这是对孩子、对父母都更好的一个选择,双方都能获利!
昨天大宝因为不写作业就看电视惹到了孩子他爸,孩子他爸劝说大宝好久,大宝就是不听。我也加入孩子他爸一起劝说大宝,孩子他爸想到,大宝最听大宝奶奶的话,所以孩子他爸把大宝正在看电视的视频发到了家庭群里。
孩子他爸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让大宝快点写作业,可是大宝好像误解孩子他爸的意思了。大宝哭着告诉我爸爸不尊重他,我苦笑不得,小孩子那有什么尊重不尊重。
大宝却说爸爸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把他的照片发到了群里的。
其实仔细一听大宝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大宝的年纪小 不过大宝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大宝也知道了什么叫“羞耻”。
可能很多家长都做过没有经过孩子同意的事情,家长们感觉孩子年纪小,孩子的想法并不重要。
很多家长会把孩子的生活给安排好,这一部分家长不在乎孩子的感受,这些家长的做法是正确的吗?
应该如何建立和孩子的关系呢?其实父母和孩子之间需要有“边界感”,孩子和父母终有一天会分开,会开始各自的新生活
父母为什么与孩子建立边界感
第一,如果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边界感,会让孩子的生活有窒息感。尤其是单亲家庭,单亲妈妈或者单亲爸爸总是会把孩子当做一切。认为孩子会受到伤害,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时,只愿意让孩子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这些家长连孩子的自由权利都剥夺。
前一段时间我在手机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单亲妈妈为了保护孩子,让孩子远离了很多自己认为的坏孩子,导致孩子的生活杂乱无章,黯淡无光。
这位单亲妈妈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反而感觉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不孝顺。最终导致孩子得了抑郁症。
这位单亲妈妈打着爱孩子的名义,做着孩子讨厌的事情。单亲妈妈的心理敏感脆弱是正常的,不过不应该强加在孩子身上。
所以父母和孩子之间有边界感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边界感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有的父母会把孩子的一切视为自己的所有。对孩子的生活了如指掌,父母这种监视会让孩子有很大的压力。
父母过于的管控会让孩子的生活变得很压抑,有的时候孩子需要自己的空间,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
在《我们长大了》综艺节目中,聚焦了四个二胎家庭,四对暖心的兄弟姐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手足情深。
里面有一个叫大毛的**姐,潇洒活泼,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够懂事”,每次和妹妹闹别扭耍小性子走开后,听到妹妹的哭泣声,又忍不住折回去安慰妹妹,其实性格里还是很有“身为姐姐”的担当。
节目中的另一对暖心兄妹嗒嗒和暖宝,哥哥和妹妹去做任务,带着旧书去书店换玩具,在公交车上,哥哥一路将妹妹抱在腿上时刻保护着。换玩具的时候,哥哥也放弃了自己心仪的玩具,换了妹妹喜欢的。
可见很多二胎家庭里,大宝和二宝并不总是为了争夺父母的宠爱而“针锋相对”,作为哥哥姐姐,大宝心里都会有一种“照顾弟弟妹妹”的意识。当然这种意识很多情况下都是父母灌输的,比如“你是哥哥,要让着点弟弟。”“你是姐姐,懂事点!不要跟妹妹抢玩具。”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强势,很反感听到父母这样说,越是要求他们 “懂事”,他们就越要做出反叛行为。
还有的孩子,性子比较温和,一开始被要求“懂事”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主动照顾弟弟妹妹的习惯。
一、被要求“懂事”的大宝,背后有多少心酸?
曾看过一个视频,画面里是姐姐正在写作业,几个月大的弟弟在旁边玩耍。“嘶——”只听到一声撕纸的声音,姐姐回头看到弟弟把她的课本给撕了,还摇了摇纸条乐呵呵地笑。姐姐抱着撕坏的课本,伤心地大哭起来。
奶奶闻讯赶来,看了看只好说:“弟弟又不懂事,他就是爱撕东西玩,你别怪弟弟,自己粘一粘就行了。”姐姐听了更委屈了,可是因为自己被要求“懂事”,也没有生气地动手打弟弟。
看到这你会发现,在二胎家庭里,大宝必须要让着小宝是常态,很多父母这样要求孩子“懂事”,而大宝自己也忍下所有的心酸和委屈,做出哥哥姐姐应有的担当。
通常,看到大宝不和二宝争抢,而是谦让和照顾二宝,父母都会很欣慰,觉得大宝长大了、懂事了,可是这个长大和懂事背后的心酸,父母也应该多关切。
如上面提到的暖心哥哥嗒嗒,为了妹妹放弃了自己心仪的玩具的样子,令观众感到有些心疼。当和妈妈打电话时,被问到:“那你还爱妹妹吗?”嗒嗒抹了抹眼泪说爱妹妹。可见其实大宝“懂事”的背后还来自于手足情深。
二、从小就被要求“懂事”,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少年说》节目里有一位姐姐,站在勇气台上对自己两个月大的弟弟喊话道:“我希望你以后不用那么懂事!”
因为父母从小要求她要懂事,她努力把每一件事情做好;因为害怕父母失望,藏起来自己的小情绪、小任性;因为不想父母担心,很少主动给父母打电话,都是报喜不报忧。
似乎在很多父母眼中,年长一些的孩子就被贴上了“成熟、懂事”的标签,所以他们不能与“幼稚、任性”的弟弟妹妹计较。
可其实,在一些家庭里,大宝与二宝可能只相差两三岁,同样是小孩子,他们早早就学会了如何照顾弟弟妹妹,如何对大人察言观色,如何忍痛割爱……
逛庙会的时候,琪琪看着旁边小摊贩卖的糖葫芦很想吃,但还是默默忍住了口水。这时候妹妹也看到闹着要吃,于是妈妈掏出10块钱跟琪琪说:“琪琪,你去买两串糖葫芦吧。”
琪琪高兴地点头:“好的!”一溜烟跑到小商贩前,一问才知道,10块钱只能买一串糖葫芦。妈妈看到琪琪只拿了一串回来,问她为什么,琪琪撑着笑脸说:“钱只够买一串,没事,妈妈我不想吃。”于是妈妈夸奖她说:“琪琪真乖。”
因为从小被父母教育要照顾妹妹,谦让妹妹,琪琪总是把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先给妹妹,于是就能换来父母的认可和夸赞,活成了父母要想的那种“乖巧、懂事的孩子”,却压抑了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家罗洛·梅说:“当我们为了得到他人赞赏而采取行动,这时行动本身会让人赤裸裸地回想自己的懦弱。对人类来说,这种态度是最残酷的屈辱,会导致一个人胆小怕事。”
三、父母这样做,孩子才不会觉得被差别对待
1)当孩子们出现争执,不要第一时间指责大宝
有的父母可能没发现,小宝更容易“利用”父母软弱的一面,只要自己“装哭”,就不会挨责罚。
所以有时候,俩孩子发生争抢,小宝往往是哭天喊地的一方,其实他也不是故意的,因为年纪太小的孩子没有物权意识,有时候只是凭着喜欢的直觉去得到东西,只要大宝不给他,他就觉得哥哥/姐姐不爱他。
还有的时候,小宝故意“欺负”大宝只是为了得到哥哥/姐姐的注意,如果大宝不和他玩,就会开始哭闹。
很多父母看到小宝哭得那么难过,就会第一时间指责大宝,其实大宝也很委屈。这时候父母不要总是说:“你要让着弟弟妹妹。”而是说“小宝很喜欢哥哥姐姐,你要多陪陪他玩。”
2)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根据性格特点区别教育
二胎家庭里,父母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手心手背都是肉,两个孩子都是心头宝。但是在家庭生活中上,父母不一定要一碗水端平,但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来区别教育孩子。
有的孩子相较成熟、稳重,这不是你可以较少关切他的情绪的理由,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有的孩子表面满不在乎的样子,其实是心里能藏事儿,父母就要更频繁地与孩子沟通交流;
不是总想着“一碗水端平”,两边给的一样多就可以,而是根据大宝和二宝的年龄差和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你们家的大宝和二宝是如何相处的呢?你会要求大宝懂事,处处让着二宝吗?怎样让两个孩子互相照顾着一起成长?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交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