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名字周杰伦叫他“宝宝”,本草纲目他俩一起合唱的,百度可以搜到的。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7-04 16:25
侯高俊杰小档案-
小名:宝宝
籍贯:河南
居住地:上海
身高:132米 (成长中)
体重:30kg (成长中)
生日:1999年8月6日
星座:狮子座
血型:O型
特长:街舞,吉他,唱歌,钢琴等
口头禅:差不多 喜欢
的音乐:hiphop 所有好听的音乐
喜欢的歌手:潘玮柏 周杰伦 RAIN 黄立行
喜欢做的事:街舞和唱歌
喜欢的穿着:松身的衣服
喜欢的颜色:黑色
愿望和目标:做一个多才多艺的歌手
最大的梦想:成为能唱能跳的科学家
最喜欢的人:爸爸多一点
绝技:转眼睛
李锐。秦宝宝是小说《我的姐姐是大明星》中的人物,小说中,秦宝宝和李锐是夫妻关系,而秦宝宝怀了李锐的孩子所以秦宝宝喜欢的是李锐。该小说是君编著的都市职场类连载小说,该小说讲述的是姐控男主和弟控女主从小到大充满烟火气息的生活,目前没有完结。
1、拿实物做教材,让她真真实实地感觉什么是多、什么是少:比如:
她1个苹果:你2个苹果 告诉她:“我的比你的多”。让后她2你1,告诉她:“你的比我的多”。
“因为两个比一个多,对吧?”
逐渐加大数量:她3你2
2、有了“数量”的概念之后,再让她接触“年龄”这样比较抽象的东西:
“你已经知道5个苹果比4个苹果多,那麽,是5岁大还是4岁大呀?”想必她会明白的。
孩子还真是谁带跟谁亲,不信你可以问问周边的朋友,他们小时候谁带大的。很多奶奶带大的孩子,都和奶奶亲;外婆带大的孩子就跟外婆亲;妈妈亲手带大的孩子,就和妈妈亲。
为什么谁带大的孩子就跟谁亲呢?
听完这个故事,你就明白了。
后来,劳伦茨就把这个有趣的发现称之为 “印刻现象” 。这个现象不仅仅动物有,人类也同样拥有,我们也称之为 关键期, 也称之为 敏感期 。
人类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是0-1岁,如果错过了,2-3岁还可以弥补,但效果永远也不如1岁前时的效果好。如果,孩子出生后就一直是奶奶带,妈妈出去打工,特别是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孩子的,孩子就更不会和妈妈亲。孩子1岁前是最重要的 安全依恋的时期 ,他就一定会从和自己 最紧密接触的人选当中寻找他可以依恋的对象 。这就是为什么说,孩子谁带得多,就跟谁亲的道理。
什么情况,孩子最不愿意和自己亲呢?
第一,生完孩子,完全没有喂母乳,就没有进行最初的肌肤接触;
第二,孩子直接由老人带,父母很少时间陪孩子或不知道怎么陪孩子;
第三,缺席的父母(留守儿童)。
以上三种情况比较常见,大部分孩子和父母同住,白天亲爷爷奶奶带,晚上父母带,所以,亲爷爷奶奶,也亲父母。
如何让孩子和自己更亲呢?
1)亲子 游戏 ,让“鱼和熊掌”均可兼得
每个父母都希望有人帮忙带孩子,自己可以继续工作,又希望孩子和自己保持比较亲密的关系。但还真有“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现象,所以,关键看你怎么做。
我有一位朋友开了一家大型幼儿园,生下老二之后,每天看她忙得连喂奶的时间都没有,所以,早早地就给孩子断奶了。孩子白天奶奶带,就是晚上回去陪下孩子。但是,孩子依然和她很亲,晚上下班回到家,除了妈妈,谁也抱不走。她又是怎么做到和宝宝这么亲的呢?
很简单,就是和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 游戏 。和孩子一起玩积木、画画、唱歌、捏豆子、吹泡泡、躲猫猫等等,几乎没有她没和孩子玩过的 游戏 。
在玩方面,她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的。
有句话说: “要改变孩子的行为前,先要触及到孩子的内心。” 而亲子 游戏 ,在她和孩子的心灵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
别说是孩子,哪怕是成人之间的关系,想要变得友好,就一定要找到双方的共同语言,也需要花时间去经营一样。
2)用“自然之声”哄孩子睡觉
什么叫“自然之声”呢?
其实,就是妈妈学习了几首国内外的《摇篮曲》,有《德国摇篮曲》、《法国摇篮曲》等等,自己哼唱,优美的曲调可以有效地安抚孩子幼小的心灵,用于哄孩子睡觉特别管用。
如果你稍微了解就会发现,音乐有促进睡眠,调节情绪,增进 情感 的作用。
3)用“神奇的拥抱”来赢得孩子的青睐
要知道,抱孩子也是有方法和讲究的。
并不是我们生活中看到的那样,一回家,想抱就抱,什么也不说,抱过来就是。这种拥抱是毫无效果的。
正确的做法:
不是勉强的抱,而是看孩子是否愿意让你抱,可以试试拍拍伸手,观察他的身体是否有向前倾的动作。如果有,说明他愿意让你抱,如果没有,过一会儿在说一遍试试。
无论孩子的表现如何,父母仍然保持愉悦的心情,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尊重情形。当父母做得足够好的时候,你的孩子感受到了来自父母的爱和联结,他就愿意和你们亲近了。当孩子还不愿意和你们亲近时,说明我们做得还不够好,所以,这是孩子给你的一个考验,同时也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请学会如何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最好的方式就是“联结”。
我们带的外孙女,
亲热有加绕脖膝。
爷爷奶奶没空看,
却也倍疼他孙女。
都是孩子至亲人,
看与不看没关系。
只要孩子能看好,
苦点累点都值的。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我看不一定,这要看情况的。
我们家儿子出生时第一个抱他的是外婆,从小一直是妈妈带的,爸爸经常出差,一个月回来几天。平时儿子都和外婆亲,可是上幼儿园时,老师问他最爱谁,他说“我最爱爸爸,爸爸是我最喜欢的人。”外婆和妈妈都傻眼了。
一般来说,婴儿刚出生时,会对第一个抱他的人最亲。人类宝宝出生时,发育还不完全,需要妈妈的喂养,因此对妈妈非常依恋。从小得到足够的爱,孩子长大了就更独立,更爱冒险,因为他知道身后有爱他的亲人。
这种婴儿对妈妈的依恋效应,说明得到足够的爱,是宝宝获得安全感的前提。
孩子跟谁更亲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孩子和谁呆在一起更有安全感,换句话说,就是孩子认为谁更爱他,他就和谁更亲。
所以,通常谁带大的孩子就和谁亲。
你爱不爱孩子,不是你自己说了算,而要孩子说了算。但为什么有时候外婆带大的孩子,却和偶尔带带的奶奶更亲呢?
这就是孩子虽小却很敏感,他们会按照自己的辨别能力来判断谁更爱他们,他们在谁那里更有安全感。外婆带大,却更亲近奶奶,那么就是孩子不认可外婆带孩子的方式。
外婆带孩子做规矩,限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严格要求;奶奶则顺着孩子的要求,孩子想做什么都可以,让孩子自由自在的。孩子自然会认为奶奶更爱他,外婆不爱他。
在孩子小的时候,很多习惯的养成确实很重要,但如果做规矩带来的是对孩子心灵上的压制,那么这种规矩还是晚些时候做才好。因为相比习惯的养成,孩子心理 健康 更重要。完全可以等孩子再大些时,慢慢告诉他,而不是生硬的要求他听话照做。
很多著名作家回忆自己小时候,想起的总是最宠他的那个人。要求很严的父母,也许能教育出世俗眼中的成功少年,但他们绝不会成为孩子心中最爱的人。
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和自己更亲近?告诉他,你爱他,给他足够的安全感。
爱孩子,不一定非要从小板着脸说教。不要说“我是为了他好”这种话,要想想,你给孩子的真的是孩子需要的,还是你自己期盼的?
孩子很单纯却很敏感,你是真爱孩子,还是把孩子看出自己的私有财产,孩子都知道。
因此,当孩子和那你不亲时,你就要好好反思自己哪里做错了。
我特别反对虎妈和狼爸,他们只是把孩子当做自己的试验品,来实践人生。
反思我家儿子会最喜欢爸爸,也是因为每次回家爸爸都会陪着他做 游戏 ,带着他疯,怎么样都行。
而妈妈和外婆,平时要管着他,这不许那不许的,让孩子觉得很不开心。
因此,我们不能总是拿大人的眼光来看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思考方式,如果真的是为了孩子好,就要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换位思考,放低姿态,孩子自然能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你爱他,他自然就和你亲近了。
差不多,我女儿是姥姥带的,她跟姥姥那叫一个亲,奶奶一天没带过还背后胡言乱语的说不稀罕孙女只稀罕外孙,女儿知道后跟奶奶始终保持距离感,任凭奶奶现在如何示好也走不进孙女的心里,她从心里往外不喜欢奶奶,该孝顺还孝顺但绝对不喜欢伤了她自尊心的作妖奶奶
小孩谁带就跟谁亲,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伪命题,那些24小时陪伴孩子的全职妈妈,和孩子之间话不过三就吵得不可开交的亲子关系一抓一大把,而有些24小时费心费力照顾孩子的奶奶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不管时隔多久都无法超越妈妈的爱也是不接受反驳的一个事实,尽管谁带孩子就陪伴孩子最多、孩子的依赖性会比较深,但孩子跟谁亲这个问题却是不能只用眼睛去看,有的时候“眼见到不一定就是事实”。
就拿朋友小娜的女儿丫丫来举例:
小娜是一名职场妈妈,从女儿丫丫3个月开始每天就是和奶奶相处的时间最多,女儿牙牙学语喊得最多的是奶奶,喝水、尿尿也是只喊奶奶不叫爸爸妈妈,就连摔跤由谁扶起来这个问题也是认准奶奶一个人,在巨大的悬差下小娜一度认为自己生了个“假女儿”,女儿不找自己、不依赖自己的漠视,也让小娜一下班就急着回家的热情衰减不少。
有一次,单位需要一个能留下来加班的同事去准备第二天开会需要的资料,想起家里面女儿只要奶奶的场面小娜就酸酸地自动请缨留下来加班,大概加班有30分钟左右小娜就接到了婆婆的来电,得知自己没有如常回家吃饭女儿在家里面吵着闹着要妈妈后的小娜,眼角的泪水瞬间不知觉涌了出来,原来女儿并不是只要奶奶不要妈妈,而是对奶奶和妈妈的感情不同而已。
从生活需要和时间陪伴方面来说,丫丫对奶奶是源自于每日一有需要就唤之的依赖,而对妈妈的感情就是源自于本能反应的需要,妈妈可以不24小时陪着丫丫,但丫丫对妈妈的 情感 需要不会衰减,不管间隔多远、时隔多久也永远在牵挂着妈妈,只要妈妈在身边陪伴着就是本能需要的安全感,一旦妈妈没有如常一样回家吃饭就会表现得不安,这也是奶奶24小时费心费力也无法取代的母爱。
得知丫丫在家里面找妈妈后,小娜加快了手里面工作的进程,希望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所交代的任务,最终还是比平常晚回家了4个小时,一进家门就看到哭得梨花带雨的丫丫,小娜内心自责不已,尤其是进家门后丫丫连上厕所都要跟着的没有安全感,让丫丫从内心暗暗发誓以后不管有多忙都要多陪陪丫丫。
小娜和丫丫的母女情告诉我们:孩子对母爱的需要是随时的,别看平时在家里面不被孩子当回事,经常依赖24小时候照顾他们的老人,但是从 情感 方面孩子对父母之爱都是不可取代的。
实际上,孩子跟谁亲的定义也不仅仅在于谁陪伴的最多,不想孩子和你的距离越来越远,以下几件亲近孩子的事情要多做:
1、倾听要体现在把话说完
和孩子之间最美好的关系莫过于如知己一般知彼,这也是亲近孩子、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需要,但很多家长往往在倾听孩子的时候太自我,总觉得自己是最了解孩子的那一个,孩子说一个“渴”字大人就急忙拿水杯,这样洞悉孩子一切的父母实际上并不理智,过度了解孩子会让孩子产生较重的依赖。
随着年龄增长还会讨厌这样“透明式”的生活,而亲子之间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远,如果我们一开始就做一个糊涂的家长,即使知道孩子要说的是什么也要装作不知道,耐心等待孩子把话说完,你会发现孩子一有事情就会主动分享,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能听自己把话说完”的大人不多,这就是属于物以稀为贵的觉醒和珍贵了。
2、陪伴要体现在眼中有你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里,除了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的倾听非常重要之外,我们对孩子的陪伴也要体现在眼中有你方面,有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的时候都比较走心,大概是成年人的内心无法表现得如孩子一样天真烂漫,实际上孩子是最敏感的生物、大人稍有不耐烦的表情都会让孩子洞悉,甚至有些家长还为此不知所然地夸奖孩子“懂事”,实际上懂事的孩子背后就有一颗疏远的陌生之心。
如果我们坐下来认真去融入孩子,我们会发现孩子想要的非常简单,他们只不过是希望爸爸妈妈陪自己幼稚一次,站在童心未泯的角度去说当前的事情,想要融入孩子的世界、了解TA这也是必然的,孩子玩玩具的时候大人在身边玩手机,和大人陪着孩子一起玩玩具、一起整理玩具,这两者反馈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3、理解要体现在切身体会
在良好的亲子关系里想要跟孩子一直亲近下去并不简单,小的时候由于局限的原因孩子的依赖性比较强,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独立意识就比较强烈,这个时候孩子需要的就不是依赖而是被理解,想要跟孩子一直亲近下去家长就需要随着孩子的需求去转换。
当孩子顶嘴的时候可以说谁先发脾气谁就输了,在孩子面前保留一分神秘比孩子完全摸透家长要有价值得多,比如说孩子想要爸爸妈妈摘下天上的星星,我们光是给孩子讲道理最后的效果必是负面的,如果我们不答应、也不反驳给孩子一个琢磨不透的表情,引导孩子自己去体验那份不可实现需求孩子自然而然就能理解了。
---------------------
宝宝是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表面看来好像就是,谁照顾孩子多,孩子就和谁亲。大妞朋友家的宝宝,从小是奶奶带大的,有一段时间被奶奶带回了老家,直到上幼儿园,都是和奶奶的关系是最亲密的,不要爸爸和妈妈,都得要奶奶。
现实中家家月嫂看到这种情况很多,但是孩子其实并不是谁抱得多就和谁亲,而是谁照顾得多就和谁亲,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婴儿依恋关系的建立。
了解孩子依恋关系的建立婴儿出生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快速的和抚养人建立起依恋关系,来保证自己可以被更好的照顾以便生存下去。而这种依恋关系想要真正的建立起来,一般需要等到孩子7个月之后。
心理学家鲍尔比把依恋关系分为四个阶段:0-2个月,形成前依恋
2-7个月,形成中的依恋
7-24个月,明确的依恋
24个月之后,目标矫正的伙伴关系
伴随着孩子的独立性越来越好,孩子的依恋关系其实被分为了两个部分,7个月之前,婴儿的依恋以被动为主;7个月之后,孩子的依恋关系会更主动。
第一阶段:孩子出生前2个月
这个时候,婴儿属于前依恋关系,哭声就是孩子与大人建立关系的行为,但是孩子并不认人,谁抱都是一样的。
第二阶段:2-7个月
这一阶段,婴儿开始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在这一阶段,婴儿学会了如何吸引抚养人的注意力,比如用声音,不止是哭声;或者动作甚至是行为。婴儿还会对抚养人的动作做出回应,比如婴儿发现自己笑的时候就能够吸引到抚养人和他说话,那么他就会以笑来吸引抚养人和自己沟通。在这一阶段,婴儿还掌握了认人,他会通过声音、脸部识别来认出和自己日夜相伴的人。
但是这一阶段,婴儿对于照顾人并没有明显的喜好和选择,也就是没有到完全认人的阶段。
第三阶段:8-24个月
8个月开始婴儿逐渐认人,因为他们的大脑中出现了“客体永存”的概念,他们有了记忆,开始担心看不到妈妈或者主要抚养人,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他开始依赖主要抚养人,一个集中在特定人身上的关系形成。
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出现明显喜好,只喜欢妈妈或者日夜照顾自己的奶奶。
之所以这位妈妈觉得是不是谁抱得多孩子就和谁亲,主要原因是8个月之前都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孩子对两人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但是8个月之后再建立关系的时候,奶奶代替了妈妈的位置。
养育宝宝过程中,宝宝究竟和谁亲1 8个月之前,谁照顾就和谁亲
8个月之前,如果是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宝宝,孩子是不会明显的趋向于和谁亲,当然如果是母乳妈妈,就有着自然的优势,一旦孩子饿了,总会跑向妈妈。所以就会出现很多妈妈说明明自己照顾的孩子,自己上班后孩子也没有一丝不舍,尤其是奶粉宝宝。
2 8-24个月后谁陪伴更多孩子就和谁亲
8个月之后,孩子的意识中建立了“客体永存”概念,他能够记得清楚谁是自己的主要抚养着,比如妈妈和奶奶都是主要抚养者,但是孩子晚上主要和妈妈睡,妈妈给予孩子的互动会更多,孩子可能更喜欢妈妈;如果8个月之后妈妈上班,奶奶接手,吃、喝、拉、撒都是奶奶在照顾,妈妈几乎很少去管孩子,这个时候孩子的主要依赖者是奶奶,她会和奶奶更亲。
3 2岁之后,孩子会重新依恋妈妈
2岁之前,婴儿会建立主要的依恋关系,2岁之后,被称为目标矫正依恋关系。也就是孩子会根据主要依恋者的行为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求抱抱妈妈拒绝,孩子可以跟着妈妈。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依恋关系会发生变化,比如很多奶奶带的孩子,突然间开始依恋上妈妈,当然这要求妈妈和孩子是在一起生活的。
如何和孩子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很多妈妈会有疑惑,明明自己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为什么孩子更喜欢奶奶;自己上班后如何和孩子建立起亲密关系?
1 8个月之前多和孩子建立关系
8个月之前,婴儿虽然不会认人,但是孩子的主要目的是和主要抚养人建立联系,为了建立联系孩子会主动吸引妈妈的目光,这个时候,家家月嫂建议妈妈需要及时的和孩子互动,孩子一句妈妈一句,孩子的行为引发妈妈的回馈,这些回馈消息都能够帮助孩子学会生命早期关系的建立。比如妈妈和奶奶一起照顾孩子,当妈妈经常和孩子互动,妈妈的脸也更容易被宝宝记住。
2 7-8个月分离焦虑期多高效陪伴
8个月的婴儿开始产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孩子会特别粘人,这个时候最好不要轻易离开孩子,做到高效率陪伴。高效率的陪伴说直白点就是和孩子有更多的互动,而不是单单的坐在孩子身边。这个时候婴儿开始建立起主要依恋关系,妈妈的高效陪伴可以弥补陪伴时间的不够,尤其是母乳妈妈。一旦孩子和妈妈建立起依恋关系,这种依恋关系会是稳定而持久的。
如果妈妈已经错过了依恋关系建立的最佳时间也别气馁,从现在起和孩子做到高效陪伴,孩子的依恋关系会在2岁之后逐渐转变。
可能大多数人都认为孩子跟谁带就跟谁亲,但我这有一个不同的案例。
我家孩子从出生开始,每天除了我带,就是奶奶,尤其我产假结束以后,白天都是奶奶带,晚上回家我带,现在孩子两岁,所有的亲人里,她最不喜欢的就是奶奶,不算爸爸妈妈,爷爷、姥姥、姥爷任何一个在身边,她都不找她奶奶,以前我们认为是孩子小,长大一点就好了,但事实却完全相反。
我也曾经很好奇这个问题,到底奶奶出现了哪些问题是孩子不喜欢的,慢慢的我发现,孩子虽然小不懂得表达,但是他对自己喜欢的事喜欢的人有个明确的标准,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气味:
小孩子天生对气味很敏感,就像刚出生时,他虽然认不得谁是妈妈,但是他非常清楚妈妈身上的气味,就像我女儿刚出生时,晚上哭闹的厉害,但只要抱到我身边,就会停止哭闹。所以,如果抱他的人身体上的味道他不喜欢,她就不愿意和这个人在一起。
2声音:
就像我们大人一样,有些人说话声音很柔和很好听,你就会比较喜欢和她交谈,如果相反说话大声、刺耳,自然敬而远之。像我婆婆就是属于声音很尖锐的那种,在孩子面前想怎么说怎么说,即使孩子睡觉了她也不会放低声音,孩子自然不喜欢。
3抱着舒不舒服:
抱孩子的姿势很重要,如果抱着舒服,他必然喜欢让这个人多抱抱。
4玩的方式:
有的长辈带孩子比较无聊,除了一日三餐,只能保证不磕到不碰到,其他只把孩子放到一边让孩子自己玩,这样的方式孩子必定不喜欢,一般都是,谁爱逗孩子玩,谁逗的开心,孩子就愿意和谁在一起。
5说话的语气 :
我家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奶奶,我是通过一次我们仨坐电梯意识到的,从出门开始,我婆婆就用命令的语气,让孩子站在墙角等电梯,孩子一动她就喊一句别动,进了电梯后也是,孩子刚要走就被她呵斥住,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真的好心疼,这就是说话语气的原因,孩子那么小,道理他不懂,不要认为他和大人一样啥都明白,而且不要让孩子遵循你的想法去行动,他的想法和行动都被管制着,自然不喜欢和她在一起。
孩子还比较小、无法沟通交流的时候,他虽然不懂你很多做事的目的,但是这些最基本的习惯和方式他有明确的判断,跟带他的时间长短是没有关系的。
孩子真的是谁带跟谁亲?大多数小孩儿是这样。特别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家小孩儿是奶奶带大的。小时候唱的歌都是世上只有奶奶好。每天粘着奶奶给他讲故事。我下班回来基本上不理睬我。有时候我心里会有点儿失落。等孩子慢慢长大了。家长要学会跟他一起玩。有和孩子有共同的爱好。和他一起探讨问题。这样他也慢慢的跟妈妈亲了。我也奉劝各位家长,不管你工作有多忙。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陪陪孩子。不要错过孩子的每一段成长过程。
感情都是相处出来的,谁长时间和他们在一起,对他们好,就和谁亲。孩子的心灵是世上最纯粹纯净的,谁对他们好,心存善意,他们就源于亲近谁,就像我,我小时候,是爸爸妈妈带,或者是我外公带我,我对我外公的感情就很深厚,我奶奶从没有与我相处过,而且很偏心,从来不关爱我,所以我对她一丁点儿感情都没有。你一天都不带孩子,也别指望他们亲近你了,换句话说,你会亲近一个与你不熟的人吗?
我的儿子打小由外婆带大,由于外婆一家投入全力,儿子自来和外婆亲。家里养个小猫小狗的,谁对它好,谁跟它们接触最多,这些有生命的动物就会跟谁亲切,何况是人类呢。一般来说,除去特别的因素,小孩子谁带就跟谁亲,是合乎情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