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车厂都曾经与艺术家合作造出过好一些Art Car(艺术车),不过论在这方便最有经验,恐怕也要数BMW了。早在1975年,美国雕塑家Alexander Calder就为宝马创作出了品牌旗下的首款Art Car;而在往后的时间里,陆续也有18款宝马Art Car先后问世,今天带大家逐一认识一下它们……
宝马30 CSL x Alexander Calder
1975年,受法国赛车手Herve Poulain和当时BMW Motorsport的负责人Jochen Neerpasch的邀请,Alexander Calder基于一辆30 CSL创作了宝马的第一款Art Car。这辆拥有480马力加持的30 CSL后来也参加了当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不过由于发生机械故障而无奈退赛。
宝马30 CSL x Frank Stella
1976年,又一辆基于30 CSL的宝马Art Car出现。这次负责操刀的艺术家是以抽象作品闻名全球的Frank Stella,整车以类似图纸的样式包裹。而与一年前那辆宝马30 CSL Art Car一样,Frank Stella的这件作品后来也参加了当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然而这辆能输出750马力,极速可达340km/h的30 CSL最后并没能拿下最后的胜利。
宝马320i Turbo x Roy Lichtenstein
历史上第三辆宝马Art Car在1977年发表,由美国艺术家Roy Lichtenstein基于一辆宝马320i Turbo Group 5赛车创作而成。当时Roy Lichtenstein所创作的图案是在展现车辆行驶时所经过的风景,而这辆配了300马力四缸发动机的Art Car后来在1977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拿到了所在级别的冠军,总成绩也进入了前十。
宝马M1 x Andy Warhol
1979年,艺术家Andy Warhol在一辆宝马M1赛车上创作出了宝马历史上第四款的Art Car。当时Andy Warhol以鲜艳的配色方案去展现M1的赛车属性,并且第一次采用了直接在车身进行喷漆的方式进行创作。
宝马635 CSi x Ernst Fuchs
宝马635 CSi Art Car由奥地利艺术家Ernst Fuchs于1982年创作,是宝马第一款基于量产车(上面提到的都是赛车)所衍生出来的Art Car。不过,宝马635 CSi Art Car并没有上路的经历,因为它的使命只是作展览之用。
宝马635 CSi x Robert Rauschenberg
1986年,又一款基于宝马635 CSi衍生的Art Car发表,由艺术家Robert Rauschenberg所创作。而与之前那辆635 CSi Art Car一样,Robert Rauschenberg的这件作品同样只作展览用途。
宝马M3 x Michael Jagamara Nelson
澳大利亚艺术家Michael Jagamara Nelson在1989年基于宝马M3 Group A赛车创作出了一款Art Car,车身图案以抽象的方式展示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形象。这辆Art Car后来参加到了澳大利亚当地的汽车赛事中,并且在AMSCAR系列赛中拿到过冠军。
宝马M3 x Ken Done
同是1989年,艺术家Ken Done也基于宝马M3 Group A赛车创作了一款Art Car,而且Ken Done所用的图案同样是展现澳大利亚野生动物的形象。不过相比之下,Ken Done的作品色彩上要来得更为鲜艳。
宝马535i x 加山又
1990年,日本版画家加山又造在一辆宝马535i创作了一款Art Car。比较特别的是,这辆Art Car上的图案是利用箔印覆到车身上的,因此也拥有了颇为特别的触感。而与上面提到的两辆635 CSi Art Car一样,这辆535i Art Car只是用作展览,并没有上路。
宝马730i x Cesar Manrique
同样在1990年,西班牙艺术家Cesar Manrique基于宝马730i创作了一辆Art Car,其车身图案是展现无拘无束地在天空滑翔的概念。
宝马Z1 x AR Penck
宝马Z1 Art Car由德国艺术家AR Penck在1991年创作,车身采用了红色车漆与黑色图案的搭配,图案所展现的据说是史前洞穴里的壁画。
宝马525i x Esther Mahlangu
与宝马Z1 Art Car同一年出现的还有这款525i Art Car,由南非艺术家Esther Mahlangu创作,其图案的灵感源自于Esther Mahlangu目前所在的Ndebele部落。值得一提的是,Esther Mahlangu是第一位创作宝马Art Car的非洲艺术家。
宝马M3 GTR x Sandro Chia
1992年,宝马委托知名意大利画家Sandro Chia基于M3 GTR赛车创作Art Car,而Sandro Chia所描绘的图案是展现这辆赛车受到众人瞩目的意思。
宝马850CSi x David Hockney
宝马850CSi Art Car由英国艺术家David Hockney于1995年创作。David Hockney所描绘的图案意在能让人看到车辆内里的东西,于是在车头引擎盖上似乎还专门标出的进气歧管的位置。
宝马V12 LMR x Jenny Holzer
宝马V12 LMR Art Car由美国艺术家Jenny Holzer在1999年创作。与之前的Art Car不同,宝马V12 LMR Art Car上的图案全部都是文字,这是Jenny Holzer作为概念艺术家的独特手法。而大概是因为这个艺术手法有某些神奇的魔力,这辆宝马V12 LMR Art Car后来在1999年的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中赢得了冠军。
宝马H2R x lafur Eliasson
2007年,以雕塑和大型装置艺术闻名的艺术家lafur Eliasson在宝马H2R上创作了一款Art Car。这辆Art Car的外表以两层金属片构造出类似冰川的结构,以启发人们对全球变暖的认识。
宝马M3 GT2 x Jeff Koons
2010年,美国艺术家Jeff Koons基于宝马M3 GT2赛车创作了这款Art Car,其颜色跟图案的运用是为了凸显赛车的非凡速度。同一年,这辆Art Car挂着79号车标(致敬在1979年创作Art Car的艺术家Andy Warhol)参加了勒芒24小时耐力赛,不过并没有顺利完赛。
宝马M6 GTLM x John Baldessari
2016年,John Baldessari基于宝马M6 GTLM赛车创作了一款Art Car。作为一位极简主义者,John Baldessari的作品只有简单的几个几何图案跟四种颜色,包括也直接用了“FAST”的字样去表现赛车的速度之快。
宝马M6 GT3 x 曹斐
目前最新一款宝马Art Car是由中国艺术家曹斐在2017年创作的M6 GT3 Art Car。而与之前18款宝马Art Car在车身上增加图案展示艺术性不同,曹斐的作品是利用VR及AR技术来展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以掷地有声的回应,成就我们的回响,1972年问世以来, BMW 5系历经七代传承与创新,成为BMW家族无可取代的标杆之作,在全球销量累计超过900万辆。2020年,新BMW 5系Li焕然而至,以掷地有声的产品实力,回应新生力量。创新技术和应用,绿色环保/可持续。
干净利落,诠释率性光芒。
全新美学设计,诠释回应姿态。一体成型的大尺寸双肾型进气格栅,更具魄力,带有BMW动态光束技术的LED自适应大灯(含远光自动控制),以简洁纤细的“卧L”型灯带取代六边形设计,配以具有蓝色激光的全新BMW智能激光大灯,灵气十足。笔直流畅的侧面线条与经过熏黑处理的3D立体悬浮LED尾灯自然衔接,车身比例更显修长。提供M运动套装和豪华套装两种选择,新增量子蓝、馥郁红车漆可选。19英寸多辐式轮毂为利落外观画龙点睛,烘托进取之心。
豪华 新境 ,唤醒出行灵感。
宽敞空间中,高品质设计随处可见。长轴距车身,为空间体验创造更多可能。舒适型座椅配以更大面积的对比色缝线及菱格纹装饰,前排座椅可进行20个方向电动调节,后排座椅坐垫及靠背加厚,电动调节并带有舒适头枕,将人体工程学舒适性提升到新水平。豪华套装全新的深色纹理哑光白蜡木面板配以珠光镀铬饰条,细腻柔软兼顾精致设计。带天使之翼迎宾光毯的舒适进入20使每一次出行更有仪式感。B&W音响、11色可调氛围灯和 星 空全景天窗,带来舒适惬意的浪漫出行。
智能新思,启迪出行灵感。
升级的BMW智能个人助理,如挚友一样贴心。 五维智能人机交互系统,配合升级的123英寸中央液晶触控屏, 实现更人性化的交互体验。无线充电、智能后排可触控娱乐系统,提升便捷度,为都市出行增添精致细节。车载诸多腾讯小场景未来将提供生活、娱乐等多方面的便捷功能。系统还支持远程升级,在未来将不断扩展和丰富,链接智能生活,随享安心便捷。
一往直前,从心享受驾驶。
心驰神往,更要实力前往。强劲的B系列发动机,配合智能轻量化高刚度车身及智能降阻进气格栅,带来稳定而强劲的驾驭感受。BMW Personal Copilot 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能助你应对复杂的交通环境,带360度全景泊车影像的泊车辅助系统及50米循迹自动倒车功能,使泊车更为自如。前向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可提前规避突发危险;变道盲区预警,能识别视野盲区和后方靠近车辆并发出警告,为驾乘者提供更为完善的安全保障。
百年跨国集团,十六年品牌老店
森那美集团-BMW汕头宝悦/宝悦德宏
森那美(Sime Darby)是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跨国公司,创建于1910年,集团总部设立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主要经营汽车的销售代理和维修服务、房地产发展和管理、重型机械代理和分销、工程能源、橡胶种植等,经济实力非常雄厚。
森那美人倾心致力于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依靠“十全十美、追求卓越”的 理念 让产品和服务走上世界,今天的森那美在全球拥有300多家分公司,10万多名员工,分别在马来西亚等 东南 亚地区成功上市。集团在中国 大陆 上海、深圳、广州、番禺、海南、汕头、成都、长沙、云南等地均有分公司。
汕头市宝悦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是森那美汽车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之一。建店至今已经达16年,也是粤东地区较早成立的 宝马 4S店,是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和德国宝马汽车集团在广东省汕头市的授权特许经销商。提供BMW全线产品的汽车销售、以及原厂配件、售后服务、信息反馈等服务。创新技术和应用,绿色环保/可持续。
@2019我们都知道宝马M车型的很多技术都是从赛道上沿用下来的,历史上的宝马不仅在各种赛场上驰骋,还有为DTM、MotoGP和Formula E等各种赛事来提供安全车的传统,这次我们就来梳理一下宝马都用过哪些安全车吧!
MotoGP赛事
1999~2000年
车型:Z3 M Coupe
Z3 M Coupe是BMW M安全车的先驱车型,它曾在1999–2000年充当MotoGP安全车。这款曾经很时尚的车型现在同样十分经典,它非常适合在摩托车比赛中使用。它配备了32升自然吸气6缸汽油发动机,最初版本功率321PS,后来稍微增加到了325PS。
2001~2003年
车型:Z8、M3、M5
宝马Z8(E52)、M3 Coupe(E46)和M5(E39)曾在2001–2003年MotoGP赛事中充当安全。Z8在当时可是相当当的明星车型,排量为49升的自吸V8引擎,同样的发动机也增配备在E39 M5上。M3 Coupe则配备了直列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
2004~2006年
车型:M6(E63)、M5(E60)、M3/CSL(E46)
从2004赛季开始,宝马就在MotoGP赛事中将当时全新M6 Coupe(E63)用作安全车,它和E60 M5均采用50升V10发动机,这台引擎借鉴了许多宝马赛事技术,最大输出功率为507PS@7750rpm峰值扭矩达到520Nm。
此外,宝马还提供了E46 M3和M3 CSL安全车,后者相比于前者车重减轻了约180公斤,运用了大量的碳纤维材质。六缸发动机最大功率360PS。除此之外,宝马还提供了X5(E53)、7系(E65)3系旅行车(E46 LCI)、5系旅行车(E61)作为赛场上其他应急车辆使用。
2007年
车型:Z4(E85)、M6(E63)、M5(E60)
Z4 M Coupe作为宝马安全车车队的明星车型,仅仅出现了一个赛季。配备了与M3 Coupe(E46)相同的六缸自然吸气发动机,E63 M6和E60 M5车型与Z4 M Coupe一起充当安全车的角色。
2008~2010年
车型:M3(E92)、X5M(E70)、X6M(E71)、M6(E63)
宝马Z4 M Coupe在MotoGP赛事中担任安全车的时间很短,2008年就被E92 M3取代了,同时X5M(E70)和X6M(E71)加入。新开发的40升自然吸气V8发动机在E92 M3上首次亮相,这套动力组合至今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E63 M6自2004赛季开始就一直担任安全车。
2011年
车型:1系M Coupe(E82)
2011年的MotoGP赛事,宝马带来了1系M Coupe作为安全车使用。这款车有多经典就不用再说了吧?1系M Coupe基于E82底盘打造,很多人都将其视为E30 M3真正的继任者。30升6缸发动机配合了双涡轮增压系统,可输出340PS的最大功率。同年E70 X5M和E71 X6M也在继续担任安全车,535i旅行版和X6 ActiveHybrid也加入了行列。
2012年
车型:M6(F13M)、M5(F10M)、1系M(E82)
2012赛季宝马推出了全新的M车型作为安全车,F13M M6和F10M M5。这两款车均由V8发动机提供动力,排量为4395cc。560PS的最大功率、680Nm的扭矩,M6 Coupe的0到100km/h仅需42秒,M5则需44秒。还在前后包围处增加了碳纤维饰板以改善空气动力学。
2013年
车型:M6 Gran Coupe(F06M)
2003年宝马将新的M6 Gran Coupe(F06M)作为安全车使用,动力总成与M6 Coupe(F13M)相同。这台车还调整改进了座椅、刹车系统和排气。同时M6 Coupe、E92 M3、M550d Touring也在使用,后两者是作为医疗车出现的,此外,宝马还提供了两辆特殊的HP4摩托车。
2014~2015年
车型:M4 Coupe(F82)
在2014年MotoGP赛季到来之际,宝马M也推出了M4 Coupe(F82)作为安全车。这台车其实和我们熟知的M4 GTS很像,同样具备水喷射系统,还配备了M Performance Parts套件,M3(F80)、M5(F10M)也被当做安全车来使用。X5M(F85)和M550d xDrive Touring(F11)被用作医疗车。
2016~2017年
车型:M2(F87)
2016赛季,宝马再次更新安全车队阵容,M2(F87)加入。其外观增加了很多M Performance零部件,而且加装了后扰流板、防滚架、灭火器、新型座椅和高性能排气系统。
2018年
车型:M5(F90)
2018赛季,宝马新增加了我们熟知的F90 M5作为比赛的官方安全车。M xDrive四驱系统、S63 44升V8发动机,性能毋庸置疑,后来又被更加强大的M5雷霆版替代,除此之外,宝马还提供了M3(F80)、M6 Gran Coupe(F06M)作为安全车、X5M(F85)作为医疗车,还有M4 Coupe(F82)、M2(F87)和2辆S1000 RR摩托车。
2019~2020年
车型:M8(F93)
宝马最新的安全车就是旗舰M8雷霆版,从2019赛季开始,M8就已在部署在宝马安全车队中。
DTM赛事
除了MotoGP赛事之外,BMW M还为DTM赛事提供了安全车,2014赛季期间,宝马M4 Coupe(F82)被用作安全车使用,而500PS的M4 GTS(F82)则从2016赛季开始,一直持续到2019赛季结束使用。
Formula E赛事
自2014年以来,宝马就为Formula E赛事提供官方指定用车,主要就包括i8硬顶和敞篷版、i3s、530e、F15 X5 xDrive40e、G05 X5 xDrive45e。
勒芒赛事
最后一个就是宝马曾为勒芒赛事提供M2(F87)安全车,采用长滩蓝车漆,并且两侧喷涂了显眼的“ 24h”标识。
你最喜欢哪台安全车的涂装?
评论区来聊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BMWSKY宝马会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三国时期,初出隆中的诸葛亮因“火烧博望坡”一役名噪天下,也自此开始他纵横政坛和沙场的传奇一生。
对诸葛亮而言,“火烧博望坡”战役无疑是他的成名之作,这场战役不仅让他名震天下,也彻底确立了他在蜀汉武将心中的地位。
而对于车企而言,首款车型的推出能否在市场上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品牌在市场上的地位以及日后的发展前景。
当然,一个品牌的发展也有可能会因为一款具有革命性意义车型的出现而改变发展轨迹。那么问题来了,在如今空前繁盛的车市里面,各大车企又有着怎么样的成名之作呢?
欲知详情,请往下翻看教授一姐科普课堂!(Ps:篇幅有限,只挑选几个影响深远的品牌加以解析,望各位看官谅解哈!)
宝马- 宝马3系
长久以来,宝马3系都被冠以"驾驶者之车"的称号,自1957年首代3系亮相,操控与运动这两个属性就已经成为宝马3系的灵魂。3系,作为宝马品牌的成名之作,它率先走向国产化,是宝马开拓国内市场的主力军,市场销量担当!
首代国产宝马3系,开创了大名鼎鼎的E90时代,V8引擎M3运动车型,为世人所追捧。时隔多年,全新一代宝马3系上市,新车基于全新CLAR架构以及全面升级的动态调校打造,风格向舒适妥协,弱化操控运动性能。
在新平台扶持下,新3系车身尺寸进一步加长,轴距增加了40mm达到2851mm,配合短前悬、长车头、以锐利拐角取缔霍夫迈斯特拐角的新设计,整个车身看起来更加地修长,迎合了国内消费者特有的审美。
不过,此前盛传M系列车型匹配的30T 直列六缸引擎并未出现在国产车型上,全系车型均是匹配20T四缸引擎和ZF的8AT变速箱,只是针对不同车型在调校上作出改动,以此形成高低功的区别。
大众-大众捷达
说到在国内市场横行的合资神车,大众捷达必定榜上有名。1991年,首辆捷达在国内组装下线,从此翻开捷达的辉煌篇章。作为大众进入中国市场的先锋,捷达实用、耐用、省油的特点给国民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
进入国内市场近30年,捷达凭借在家用车、出租车、教练车等各个领域的多元化发展,以一己之力为大众集团贡献440万辆的业绩,是早期大众集团当之无愧的销量大神。
但在发展多年后,一代神车捷达终究还是迎来了走向停产的命运。可令人意外的是,捷达迎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一夜间成为大众旗下的全新子品牌,并以该身份继续在国内市场发展。
或是基于一代神车捷达积累下的口碑,捷达以品牌身份推出的首款车型VS5上市首月销量就已达到8100辆,后续销量更是轻松过万辆。捷达品牌的未来值得期待!
丰田-丰田卡罗拉
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打造一款限量版跑车,对现在的车企来讲并不是什么难事,每家车企都能够做得到,可要想造出一辆人人都能接受的一款车,那就并非易事。
但卡罗拉却做到了,品质、价格为世人所喜爱。历经发展12代车型,至今仍是全球最畅销的车型之一,全球累计销量突破4700万辆,此一现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说其为现象级车型也并不为过。
丰田卡罗拉前身为丰田花冠,而在众多花冠车型中有款车型叫AE86,凭借着一部《头文字D》动画而名声大振,“丰田花冠”、“丰田卡罗拉”的名号就此名震车界。
丰田卡罗拉在2006年进入国内市场,以皮实耐用、低油耗等优点在国内大受欢迎,为丰田品牌建立起“可靠、耐用”的形象。2019年卡罗拉迎来换代,并推出卡罗拉双擎E+新能源产品提升丰田在蓝海市场的话语权。
本田-本田雅阁
同样作为最早一批进入国内市场的车型,由于当初本田雅阁采用进口销售的方式,价格并不便宜,在当年买得起一部本田雅阁的都不是普通人。直到1999年,第一辆国产本田雅阁诞生,它的价格才开始走向亲民。
而在往后的日子里,本田雅阁借助合理的定价和过硬的品质成为了国内中型车的标杆,出色的空间、油耗和过硬的造车技术让它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如今在售的第十代雅阁也是如此。
不过,不同于往昔的本田雅阁,为迎合当代的消费主流年轻人,在设计上走向了年轻化,整体造型更显锐利;其次,此前备受消费者诟病的NVH控制水平也大幅上升,车内质感提升成效显著。
另一厢,十代雅阁首度搭载本田自主研发的i-MMD混动系统,一举打破了长期以来丰田对混动系统的垄断,而且给出了比丰田凯美瑞更具吸引力的价格,在坊间颇受民众好评。
标致-标致505
标致是早期法系PSA集团里的巨头之一,而当年的标致505在国内市场也是卖得热火朝天,一时之间,也让不少国人认识了这个以巨狮形象作为logo的法系车。但在标致刚进入国内市场的那个年代,它挂的还是“广州标致”这个标志。
不过,让人有点可惜的是,由于标致505当初所用的零部件皆为进口件,不仅后期维修保养极为不方便,后期开销也非常高,所以在后期它的销量和口碑都开始走上了下坡路,以致于在1997年,不得不接受停产退市的命运。
如今的标致早已跟东风集团结伴,在去年推出了一款全新中型车——标致508。光看气势颇有些“标致5系”在多年以后重返国内市场的韵味。然而,从标致508上市至今的表现看,标致508并没有达到标致意想中的成绩。
雪铁龙-雪铁龙富康
富康,堪称雪铁龙的一代经典车型,当年的雪铁龙富康最大亮点在于采用后轮被动辅助转向技术,算是现在后轮转向技术的鼻祖。依靠过硬的技术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在国内市场卖得是热火朝天,顺利帮雪铁龙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富康的成功,不仅让雪铁龙这个品牌走入寻常消费者的视野,也让雪铁龙信心大涨,但后续迫于某些因素,还是退出了市场。不过,很快雪铁龙就推出了它的继任车型——爱丽舍,但很可惜它并未能延续富康昔日的辉煌。
伴随卡罗拉、轩逸、思域等强劲对手的相继更新迭代,而雪铁龙爱丽舍又未能展现出足够的优势,如今的销量已大不如前,据销量数据显示,爱丽舍2019年前11个月的销量才20347辆,还不到卡罗拉等热销车型的三分一。
福特-福特福克斯
谈福特在国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13年,但若说让人印象最深刻的福特车型,那非当年的福克斯莫属。出色的操控性能,安全系数还高,完美地将运动和日常家用结合,还具备一定改装潜力,是不少人购车考虑对象之一。
可随着越来越多强劲同级对手出现,如今福特福克斯的销量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即便在价格上给出越来越多的优惠,也没能够挽救颓势。归咎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新福克斯全系换装三缸引擎,失去了原有的味道。
可即便许多网友都表示难以接受,但三缸引擎已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之一,而且福特本身在三缸机领域的造诣就不低,产品综合实力还是很值得认可的。只不过,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福特三缸引擎生不逢时,触碰到了消费者心中的那块逆鳞。
别克-别克新世纪
别克新世纪是上汽通用的第一款合资车型,定位是中高档轿车。它用料豪华,乘坐质感舒适,配置也足够丰富,而且外观看起来也足够高档,让别克在不少人心目中一下子就树立起“高档”的感觉。
此外,在很多人心里,当年的美系车就是“皮实耐撞,安全性高”的课代表,所以别克新世纪上市后受到了不少用户的青睐。而在打开了国内市场以后,别克新世纪就黯然退场,把接力棒交给了它的继任者——别克君威。
发展到今日,随着要迎合市场需求,现款的别克君威已经舍弃了那一本正经的“商务脸”,变得更加时尚运动,为满足驾驶者欲望甚至推出了GS运动版本。但不变的是内饰用料足够上档次,延续了别克新世纪“高端大气”的形象。
当然,对定位运动的别克君威来说,它在市场上所取得的成果也确实还不错,在2019年的前11个月中,创下了110073辆的销量业绩,对比同级凯美瑞、雅阁等车型可能弱了些,但这个销量在美系中型车里面可以说是位居翘楚。
话有千言,中心唯一。透过上述的例子,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合资车型之所以在国内乃至全球市场能够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离不开它们足以被载入汽车工业史册的成名之作。
但有了好的开端还远远不够,在滚滚向前的时代洪流中,只有善于思变、迎变、驭变者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而固步自封,沉迷过往荣耀者,终归会被时代所淘汰。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