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富豪家庭
家长:张亮忠与蒂娜
孩子:张小于
张小宇出生在一个富裕家庭,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他在姥姥姥爷的溺爱中长大,因为生母去世,父亲再娶了一个年轻的后妈而变得叛逆,虽然本性善良,但言行比较幼稚,成绩在国内连一般的高中都很难考上,更别提考个好大学了。
一方面父亲希望他继承家业,因此判断与其让他在国内上个三本或专科,还不如出国镀金,混个大学文凭。另一方面,他难以和后妈相处,出国是无奈的选择,也是父亲对教育责任的逃避。
对张家来说,出国留学,根本不是事儿,说走就走的旅行而已。父亲为了让小宇去美国读高中,承诺给小宇在美国买大房子,请司机、保姆,免去小宇在海外生活的一切担忧。
二精英家庭
家长:方圆与童文洁
孩子:方朵朵
朵朵的父母是典型的中产阶级的代表,白领、骨干、精英。爸爸方圆,是三甲医院的眼科医生,妈妈是主管,生活有滋有味,却唯独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忧心忡忡。朵朵妈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母亲,只要有时间,就对孩子车接车送,亲自设置单词任务,布置卷子给孩子做,对05分的差距都非常紧张,不仅如此,还给朵朵请英语家教,经常给老师打电话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考不了重点高中就不上了重点大学,上不了重点大学,那孩子这一辈子就完啦。而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负责唱红脸当“好人”,当妻子训斥孩子时在旁边调停,缓解冲突。
方朵朵成绩一直在年级100名上下挣扎。妈妈对她的最大期望,就是从“良”到“优”。因为母亲的过度施压,本身缺乏学习动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经常被成绩、高分搞得很疲惫,长期这样累困交加,情绪压抑,反而跟父母无法交心,吵嘴是经常地事情。
妈妈的争强好胜,对孩子的成绩紧张、焦虑、不讲人情,整天梦想孩子的未来,能更上一层楼。可想而知,带给孩子的压力有多大,反抗就有多大。
1说谎
朵朵为什么不敢让妈妈开家长会,进而改卷子分数,说谎还不是怕责备。有多少孩子,当妈妈找自己谈话,妈妈还没张口,这边眼泪就落下来了。说谎,都是逼出来的!
2伤自尊
临近中考,朵朵妈禁绝了她一切娱乐、休闲、写小说、社交活动。朵朵参加了学长的演出排练,被朵妈当着众人数落。丝毫没顾忌朵朵的尊严。
3无隐私
偷看朵朵的日记,得知朵朵与学长有交流后,先入为主地认定朵朵早恋,翻看其手机和房间,不仅不尊重孩子隐私,更是用大道理和父母的辛苦为由施压,与孩子缺乏信任和沟通。
国产剧《小别离》,在小鲜肉扎推的仙侠剧暑假档,似一股清流一般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下被热议的现象级电视剧。
关于家庭教育、成长成才、社会阶级等等现实问题,此剧演绎得真实犀利而直戳人心,以至于观剧年龄下到八岁上到八十,皆有共鸣。
追到第27集了,老实说,看着剧中的父母为了送子女出国,一边四处打探消息一边紧抓孩子成绩,还要准备勒紧裤腰带为子女出国攒钱的剧情,内心感到甚是焦灼,也许这就是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冰山一角。 对于剧中引我深思的剧情进行总结,愿给你带来同样的启发。
这是纪伯伦的诗。
剧中的童文洁(海清饰)一直不同意女儿方朵朵出国,不是条件不允许,而是把女儿视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她不止一次地跟女儿说:“妈妈只有你这一个血缘上的亲人。”在老公方圆(黄磊饰)的劝导下,董文洁终于同意朵朵出国留学。
一家人新年团聚的时候,朵朵的爷爷非常高兴,对儿媳妇童文洁的觉悟表示赞扬,并在年三十的晚上,朗读了这首纪伯伦的诗送给儿子一家,作为最重要的新年礼物。童文洁感慨万千,道出了害怕失去朵朵的真相,她说:父母很早就离开了,老公没了可以再找,事业没了可以再打拼,唯有孩子不可以有遗憾。
其实,童文洁对孩子控制欲,不仅是强势性格的表现,更是出于心理依赖的原因,不安全感的来源,一大部分是来自上一代亲子关系的缺失。 这种现象,就中国的家庭关系来说,再普遍不过了,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对孩子生活的管控,甚至到了孩子长大成家都不愿意撒手的地步。
父母的控制欲,一方面影响了子女的独立生活,给子女带来诸多苦恼;另一方面,父母们也慢慢失去了自己的生活,这是一种不健康的亲子关系。
把自己的孩子视若一个独立的生命,父母只是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的纽带,正如纪伯伦诗里所说的: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对于中国家长来说,这个观点真是价值千金。
对于电视剧里三个不同家庭对孩子教育的共同观点,可以总结成那句经久不衰的话: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好大学,考不上好大学一辈子就完了。
这种话我们每个人都不陌生,甚至刻骨铭心地奉为一种恐惧挫败,鞭策自己的动力!
这些话是家长们把社会竞争的压力提前施压到孩子们的身上,却给孩子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很多时候,是具有毁灭性的:跳楼轻生、离家出走、抑郁成疾这些都不应该是一个处于活力四射年纪最终被逼出来的结局。
攀比、嫉妒、不甘心,于是把自己生命中缺失和遗憾的部分寄托在子女的身上,就算是社会精英家庭,也不能幸免。可是,教育资源的不平等让家长们都疯了一样地四处奔走,为子女的未来寝食难安。为了孩子的前途,不惜卖掉房子,不惜解除亲子关系,过继给有钱的“出资方”,这是电视剧里,琴琴妈妈陈佳妮的抉择。
不得不承认,一所重点大学,特别是国外名校的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的关键性,然而,比这个更重要的,应该是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长。
俗话说,“关心则乱”,对于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父母总会说:“不管我们做什么,都是为了你好。”于是,阻止孩子发展爱好打击他们的自尊心,强逼子女上大大小小的补习班喘不过气,在这些为你好的焦虑中,孩子们成为了统一成功标准下的学习机器。终有一天,我们毫发无损地长大了,也明白父母的苦心,但回忆起那些被折碎的梦想,内心不免隐隐作痛,无法介怀。
十年后,你会发现,隔壁老刘家的二狗,初中毕业出去打工,如今小媳妇娶进门了,小洋楼也盖起来了,日子过得风风火火,不比那些在城市里的高级打工仔差,也许你会说阶级不同,见识有差异,可我们考大学也好,不读书出来工作也罢,终归到最后,都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电视剧里的吴佳妮,是一个挣扎在所谓中产阶级底层的小市民,一个会被有背景的年轻医生代替,攀爬到最后,还是只能在社区医院工作的普通医生。她的焦虑,更多是来自无背景无后台的无奈,对自己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遗憾,以及与其他家庭对比产生的心理落差。
她的焦虑也让她不惜牺牲掉自己的生活只为全力推动女儿向上攀登。她理解的伟大前途,不是清华北大毕业出来去CBD做高级打工仔,而是出留学才能成为人生赢家。 只要是自己得不到的,就是更好的!这是一种病,一种在潜意识里否定自己,盲目崇拜的病。
对于电视剧里,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黄磊老师扮演的父亲方圆对待女儿朵朵的温柔和耐心,成为了每个孩子心目中最理想的父亲形象。
朵朵成绩退步了,爸爸习惯性地给予鼓励;朵朵做作业到深夜,爸爸心疼地递上一杯牛奶,提醒她早点休息;朵朵与妈妈吵架了,爸爸坐到女儿身边,一边安慰,一边耐心分析问题,引导朵朵诉说心声,提出最合理的解决方案。对朵朵的想法,从来不否定,不责备,不打击,而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让孩子自己意识到问题。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父亲真是天使一般的存在。
同一件事,不同的处理方案,也许这才是父母给我们的起跑线。
朵朵和琴琴偷溜出去看演唱会,方圆和文洁得知后先问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再做处理;而琴琴妈妈吴佳妮,不会像文洁那样去了解孩子的想法,回家之后对琴琴劈头盖脸一通骂。
每次聊到起跑线,我们总是感叹阶级和财富的差距,给孩子成长带来的资源也相差甚远,却从没有想过:在一个家庭里,父母的性格、素质、为人处世、思考模式等等的因素,更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成长方向,这才是我们真正的起跑线。
The end:
大环境如此,最可怜的还是父母!
从《虎妈猫爸》到《小别离》,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电视剧聚焦于中国教育的问题。与《虎妈猫爸》中孩子处于幼儿园到小学的阶段,在教育中的分歧主要存在于父母和父母的父母之间;《小别离》中的孩子们处在初升高的阶段,成人意识开始萌芽,在教育中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变成了如何与孩子相处。
片中主要刻画了三个不同背景的家庭。
方朵的父母分别由黄磊和海清饰演,黄磊是某医院的眼科主治大夫,海清则是某化妆品公司的大区域经理,而他们的孩子方朵在学校里成绩大概能排到100名左右,刚好处于重点高中线的边缘。这个不上不下的成绩刚好可以最大化的激发家庭教育的矛盾,不是好到能保证进入重点高中,也不是差到一点希望都没有。父母都希望她能再努把力进一个重点高中,但母亲认为孩子必须被逼着才能发挥她的潜能,而父亲更倾向于让孩子劳逸结合。在孩子的自主意识与母亲的教育理念发生矛盾前,父母间教育理念的差异被隐藏了,而一旦当孩子对母亲的教育方式反抗之后,黄磊和海清间教育理念的差异马上被摆上了台面,从一些小的矛盾演变成大的矛盾,甚至变成了婚姻危机。
我们能从母亲的表现中看出她很爱自己的孩子,在“折磨”方朵的过程中她也感到了痛苦,但她坚信着她的一套严密的推理:“不好好学习就考不上重点中学,考不上重点中学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一辈子就完蛋了。”在《为何家会伤人》中,武老师提到过一种把工作的观念带入家庭的父母,海清就是这个类型的。她把工作中的核心概念“理性”和“结果导向”带入了家庭中,比如这样:
诚然,中考的分数线差了05就是进不了重点高中,在工作中差一点也可能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但在家庭里,主旋律应该是爱和包容啊。如果海清对方朵说:“这次虽然差了05分,但爸妈看到你的努力和进步了,这05分在下次考试的时候要补给妈妈。”我相信方朵绝不会再说出“你们就是把我当做一个分数机器”这样伤人的话。
诚然,作为父母或者是我们这些旁观者,这几句话确实合情合理,但在女儿伤心的时候就给她灌一大碗鸡汤她真的能接受吗?作为一个亲人都还健在,很少体会失去的初中学生,她更希望的是从母亲这儿得到安慰。至少等待一段时间,女儿可以冷静下来对待这件事了之后,母亲再跟她说这些道理效果应该会更好吧。
相反,黄磊扮演的爸爸能够意识到家庭的气氛和工作的气氛不同,他在家里给予老婆和女儿都是满满的爱和包容。就从海清问他同样的一句话:“你觉得我教育孩子的方法错在哪里?”他都会察言观色,第一次,他发现海清是冷着脸说出这句话的,他马上就把错误揽到了自己身上,肯定妻子在孩子上面的用心;第二次,他觉得海清的语气很随意,表情比较轻松,他才把想说的话用委婉的方式表达给妻子。这样的老公,即使够不上用伟大来形容,也肯定算是难得了。
不过我相信,那么爱孩子和丈夫的母亲,最终肯定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去改变的,即使那样很难。不过有了爱,又有什么做不到呢?
另一个孩子琴琴在班里成绩很好,常年在年级前10。她的父亲是一个出租车司机,母亲是社区医院的医生,家庭背景是三家人里最一般的了。但她们家的家庭气氛却是三家人里最轻松的了,主要矛盾集中在母亲想送女儿出国但费用比较高有点承担不起,而父亲觉得女儿的成绩够上个清华北大的没必要出国而且经济条件也不太允许。因为他们夫妻间沟通交流间传递了满满的爱,丈夫因为妻子连续加班要去妻子的领导那儿沟通,妻子不愿意丈夫吃不太新鲜的排骨怕伤了他的肠胃。所以在这三个孩子里,琴琴的心理是最健康的,而她成绩也是最好的,这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呢?
最后一个小男孩小宇,生母和生父离婚后不久去世了,由他姥姥姥爷养大,生父离婚后娶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后妈。在学习方面,他们家反而是最好解决的,反正孩子成绩不好家里又有钱,送出国镀镀金回来就继承老爸的家业。但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来说,他们家肯定是最难解决的。从小缺乏父爱母爱的孩子往往很叛逆就不谈了,父母间的离异也让他非常害怕亲密关系的分离,他会因为方朵和高年级的帅哥说了几句话而生气发怒,他害怕他的好朋友认识别的朋友就离他而去,他对亲密关系没有安全感。虽然他后妈不是造成他父母离异的原因,但他恨他的后妈,原因只能是他害怕他的父亲会因为她离他而去,他害怕得不到父亲的爱,所以他调皮捣蛋,只是希望能多得到父亲的一点关注,他害怕有一天他父亲不再骂他求他爱他了。而他的父亲在桥上对他表露心迹,表达了父亲的心永远会有一半在他的身上,他马上就不在意跟后妈的关系了,愿意向后妈道歉,也愿意去思考出国留学的事了。
我从这段关系里感觉出来,其实孩子和后妈或者是后爸的关系永远不是他们两人能解决的,最终的问题还是孩子和生父或生母的关系。
电视剧的名字叫“小别离”,孩子们最后都要出国,但是物理上的别离没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心理上的分离。只要心理上不分离,在哪里都会感到父母的爱,在哪里都能感到幸福的。
最近疯狂迷上了这部剧,继《欢乐颂》之后,它是又一部良心国产剧。 因为它直逼教育现实,还深刻揭露出当前家庭教育现状,所以有人评价这部剧为“真实的切肤之痛”。 之所以会让人感受到“切肤之痛”,是因为它的“真实”,剧里所体现出的方方面面,无一不是我们过去的生活。
方朵朵是一个成绩中等,喜爱写作的女生,她爸爸是一个风趣幽默,主张给孩子宽松式管理的眼科医生,而她妈妈是一个严厉认真,对待朵朵的学习丝毫不肯松懈的女强人。
张小宇是一个豪爽讲义气,并且从小就在姥姥姥爷溺爱中长大的的富二代,妈妈早年去世,爸爸又娶了一个年轻的后妈。小宇生性善良,学习成绩不好,因为跟后妈相处不好又渐生叛逆。
琴琴则出生于很普通的工薪家庭,爸爸是名出租车司机,妈妈是社区医院大夫。琴琴妈生性好强,立志要将琴琴送出国,但琴琴爸则主张将女儿留在国内读书,因此两人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总之,这三个家庭,能代表大多数的家庭状况,同时也代表了每个家庭对于下一代教育的忧虑。 《小别离》这部剧不仅折射出现代教育的倾向,也真实反映出处于青春期孩子们的状态特点。
因为《小别离》非常直观的反映出了当前的教育和家庭现状,所以它自从开播后热度就一直飙升,以至于让我在三天连追30集。
一学生时代,唯有分数才是命根
学生时代一直流行着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
成绩好了,老师全班表扬,家长眉开眼笑,还能够满足孩子的所有愿望。但一旦考不好,孩子则被贴上“差生”的标签,还意味着前途堪忧。
虽说后来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也并没有完全改变多年“填鸭式教育”给孩子们带来的影响。朵朵在中考之际,因为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所以患上了“考试焦虑症”,所以朵朵爸妈才不得不决定将她送出国去读高中,以求一个宽松的成长方式。
暂且不说去国外读书到底好不好,但国内某些学校对于分数和升学率的渴望,很有可能会剥夺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权利,给他们的童年留下阴影,甚至给今后的一生都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真到那时,孩子的这一辈子才是真的毁了。
面对孩子的压力,中国很多家庭会陷入思考,到底如何才能平衡升学压力和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因此许多孩子和家长都在教育的体制压力和情感的不断诉求中徘徊挣扎。
二 中产阶级家庭仍然在焦虑中活着
我们都出生于普通家庭中,既没有身价过亿的财产,也不至于一穷二白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在这样的普通家庭之中也一直饱尝着焦虑的滋味。
朵朵学习成绩中等,拼死努力也许能考个重点高中,可一旦发挥失常就只能去普高或者职高就读;
琴琴学习成绩优异,但重点高中的好苗子太多了,琴琴妈担心即使上了重点高中也不一定能够拼得过那些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孩子们;
而小宇家境倒是殷实,说出国也是分分钟的事儿,但他到底愿不愿意出国,也是一个问题。
现在的竞争激烈到超乎我们的想象,中产阶级家庭是最能感同身受的。
有时候我们也不怕缺钱,缺钱可以拼命挣钱,但就怕在这个社会中那些有钱的人可以随意凌驾于规则之上。没钱的拼不过有钱的,有钱的又拼不过格外有钱的,最糟糕的就是那些处于没钱和有钱之间的中产阶级家庭。
毕竟,缺钱的可以认命,有钱的又可以翻雨覆雨,而在中间游走的那些家庭确实有点尴尬。
三父母总把未完成的梦, 强加到下一代身上
生活里,我们听到的最多一句话就是,“孩子啊,你爸妈这辈子也就这样了,我们这辈子最大的希望都在你身上了,你可不能让我们失望啊。”
剧中的琴琴妈为了把琴琴送出国去,真没少费工夫。先是张罗着卖房子凑钱,后来又琢磨让琴琴去给小宇当陪读送出国,最后又打算把琴琴过继给自己的亲生姐姐,就为了拿到美国国籍,去美国公立学校上学。
都说父母不容易,其实现在的孩子们活的也很艰辛。他们的心里一边装着自己的梦想,一边还要怀揣着完成父母梦想的使命,看似是一个人,头上却顶着两代人甚至三代人的梦想,这对于他们来说,压力真的太大了,当人们都在过度关注孩子似锦前程的时候,却忽视了他们心里真实的想法。
父母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精彩的人生,所以免不了用自己的硬性条件去要求下一代。 优秀的定义有许多种,不一定非得是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才算没有白白虚度这一生。谁说,平凡快乐就不伟大呢。
剧中,朵朵爷爷念了一首诗,分分钟就戳中我了。
当一个人把自己的梦想嫁接到旁人身上的时候,那这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仅仅就在于帮助别人去延续自己的价值,即使最后这个价值真的实现了,它也与自己无关。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
四 兴趣和学习总是不能兼得
剧中的方朵朵是一个喜欢写作的女生,它创作的小说《青春我最狂》在网络上有超高的人气,并且还拥有八万的粉丝量。但朵朵的妈妈要求她为了中考暂时放弃小说的更新,这让朵朵为此沮丧不已。
在读书时代,我们每天要做很多梦,比如“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比如成为一个作家,或者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关于自己的未来,我们都偷偷的做过各种各样的规划,但我们最后还是得在老师和家长的逼迫下从自己构想的蓝图中走出,回到书山和题海里。
我从初中开始就对写作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了,每次在写作的时候总感觉自己有说不完的话。
但因为那时课业过于紧张,我只能每天利用闲暇时间偷偷在白纸上写一点,然后在被允许玩电脑的时候誊到自己的博客上。
那时候的感觉就好像是,即使我不能在生活中完全做自己,但是在写作的时候我可以。所以我格外珍惜每一次直抒胸臆的机会。
我总觉得,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有自由表达的权利,并且将自己的观点输出分享给那些愿意听你表达的人,是这世界上最幸运的事。
五 青春期的叛逆,难过的不只有自己
细想想,我们有很多和父母产生分歧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会大喊父母不懂我们,会哭诉自己的委屈,会觉得全世界都不懂我们的苦衷。
但我们往往会忽视,争吵的背后,更加无助的可能是父母。
那一瞬间爆发的呐喊都是真实的发泄,但回头想想,那些不经过大脑的口不择言对于父母来说却是最不能接受的一种痛苦。
但父母在大多时候,只能相互安慰,互相支撑着说孩子还小,长大了就好了。
高中时候,我曾有一段时间的叛逆期,上课不好好学习,拿着手机跟同学发短信,当父母把一长串的话费单甩给我的时候,我傻眼了。后来,父母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然后丢给我一句,“你自己好好想想吧”就关上了房门。
十五分钟后,爸爸叫我吃饭,因为生气嗓子都哑了。
突然之间,我后悔极了,既生气自己的不用功又埋怨自己刚才的口不择言,当初气急败坏为自己找的理由在瞬间都成了借口。
就像剧中这一幕,即使父母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难过的其实并不是孩子,而是无助痛哭的父母,而这一切,也只有在所有孩子长大后才能体会到。
六 分别是为了团聚, 它也构成了生命的完整性
《奇葩说》中有一期是关于死亡的辩论。高晓松说的那段话在朋友圈中刷屏:
在我们的教育中,我们很少谈及分别,甚至当说到死亡的时候还要跺三下脚,再摸摸木头才觉得是去了晦气。
所以我们对于分别从来都没有做好准备,或者说,我们害怕别离,害怕从前跟我们朝夕相处的朋友和家人离开自己。
在这部剧中,朵朵妈妈和琴琴爸爸对于孩子出国的事情在最开始根本无法接受,他们希望的是孩子永远待在自己身边,即使将来读了大学甚至找了工作也不能离开北京。
其实我也一样,对于一个希望事事求圆满的人来说,我总是希望生活中时时上演相遇,那些分别的戏码能少就少一点。
比如我,每次放假回家兴致极其高涨,但一到开学的时候,我就总是闷闷不乐。因为还是无法接受独自一人在外的生活,习惯了被庇护,习惯了自己想吃什么只要一句话父母就立刻去厨房忙活着,所以总是不习惯单枪匹马的去面对世界上的尔虞我诈。
但想想,人生,好像总是要别离的。我们听不得“父母不会陪在你身边一辈子”这种话,但好像这似乎是一个迟早会发生的事实。
所以,《小别离》让中国的父母和孩子提前体验了别离,正因为这部剧真实还原了分别时候的不舍与纠结, 所以才提醒我们珍惜相聚时光,为了以后不会后悔。
真的希望,这部剧能成为一个表达和展示的窗口,能让越来越多的父母和孩子相互尊重和理解,能让更多的人明白在拥有的时候就好好珍惜的重要意义。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麻烦你动动手指点个赞可以吗。不断努力的过程中,感谢有你的陪伴。
第37集
面对文洁想生二胎的想法,方圆找张亮忠咨询,经张亮忠的分析觉得似乎也不无道理。面对天天对着朵朵视频以泪洗面的文洁,方圆征求朵朵的意见,朵朵大方表示自己尊重父母的决定,文洁和方圆决定要二胎。文洁和方圆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备孕。文洁拿着十年前的试纸以为自己怀孕了,方圆让她去医院检查一下,结果文洁被查出患有严重的子宫肌瘤,根本无法怀孕,夫妇二人傻眼,文洁心中更加伤心。文洁必须手术,不得不向公司请假一个月,文洁把自己的工作全部暂时交接给了戴岚,自己准备住院事宜。
望采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