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人的 “ 龙门阵 ”之一
----- 家乡地名的由来
编者言。
玄耕曰:昌州玄耕者,重庆永川人士也;永川古称昌州、棠城。
近年来,玄耕在西域遇到很多家乡人,谈及家乡的故事,多有不知,心里怅惘若失,故萌生写点家乡的故事之想法。
一、 永川地名的由来
相传,永川得名于城南门外三河汇碧,水流至此呈“永”字形,故有“永川”之称。老永川人称此处为“三岔河”或“龙门堤”,此处河水清澈可饮,在70年代以前,还是附近居民的饮水点。有诗为证:
北注西倾南控濠①,纵横缭绕胜挥毫。
流成永字三江秀,汇入碧川万顷涛。
风雨不将图籍浸,溪②山应共锦云高。
仓王去后留遗迹,鸟篆千年起凤髦③。
注释:
①濠[háo]: 水与"豪"联合起来表示“底部安放有竹刺的护城河”,
②溪:读作:xī 。基本字义,同"溪"。
③髦:音:máo,古代称幼儿垂在前额的短发,鸟篆是 篆书 的一种,其笔画由鸟形替代。‘凤髦’即凤毛麟角。比喻永川的‘永’由自然造就,人杰地灵,将会人才辈出。“仓王,就是上古神话中造字的仓颉。
二、 三河汇碧
这首诗的“主角”,是永川的三条河:玉屏河、永川河(临江河)、东门河(猴溪河)。玉屏河(及文曲河),从真武山北麓绕玉屏、五板桥、玉屏桥流至三岔河。永川河(及临江河),是长江北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永川宝峰乡华家寺。自西向东经过来苏等乡镇,至绿阳桥(后叫麻柳河),再经小桥子流入三岔河与猴溪河、文曲河汇合。东门河(猴溪河)从东岳桥沿校场坝、东门依城墙外沿至永川桥后向南,流经塔河坝至三岔河。
三河汇合后,经过龙门堤桥(现名永泸桥),流经卧龙凼,黄瓜山、临江、高滩、聚美等乡镇过江永桥至江津朱杨溪注入长江。三河汇合处在永川城南三岔河,流形正如篆文永字,秀水碧波犹如一幅天然字画,永川由此而得名。这里就是永川八景之一“三河汇碧”。
三、历史悠久的家乡
永川已知最早的一首诗,诞生于永川置县之前。唐贞观(627-629)年间,一位姓李的道士写下了名为《烂柯洞》的五言绝句:“ 幽楼人事少,琐碎竹阴多。疑是桃源洞,观棋且烂柯。 ”
烂柯洞的位置,就在永川真武山老县衙的背后,这首诗刻在一块石碑上,在清朝同治年间被人们从烂柯洞发掘出来。从诗中可见,置县前,永川是个桃花源一般安静的小城,适宜道家清修。
昌州玄耕偶然在“地摊”获记载永川景致的一幅字,现录如下:昌州(永川)地形似犀牛,五马归槽好山丘。一出东门龙虎斗,再往南走凤凰丘,东边青龙望城走,南山白虎台了头,南有青狮把城守,北面金鸡绕翠楼,白塔对着大堂口,一股江水往西流。弯弯曲曲西门走,重重叠叠魁星楼,真武山前龙开口,桂山秋月雨悠悠,玉屏茸翠高北斗,三河汇碧把水收,倒挂牌坊瓷狮子,三研就在城里头,九口水井古来有,八角琉璃它第头,九子送锦千年寿,柏树铜子万金楼,城内景致难看透,又将城外说从头。这幅字,概括了家乡景致,让游子难忘家乡的美好。
玄耕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西域登高处,梦回“三河”少一人。
驾车路线:全程约543公里
起点:泸县玄滩法庭
1泸州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70米,左转进入X004
2沿X004行驶190米,稍向左转进入玄参路
3沿玄参路行驶233公里,过右侧的站坎村约270米后,左转进入S307
4沿S307行驶49公里,直行进入S109
5重庆市内驾车方案
1) 沿S109行驶126公里,右转进入五兴街
2) 沿五兴街行驶940米,稍向右转进入S206
3) 沿S206行驶78公里,左转
4) 行驶38公里,右转进入聚美二路
5) 沿聚美二路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聚美镇
重庆市永川县及其后改设的永川市、永川区共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列表如下。
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批准永川县撤县建市,5月20日成立大会召开。2006年10月22日,永川撤市设区,2007年2月召开大会。
目录
[隐藏]
1 永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处)(1984年12月)
2 永川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988年9月9日)[1]
3 永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0年8月22日)[2]
4 永川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1年7月12日)[1]
5 永川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3处)(2002年3月20日)[1]
6 永川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9年5月14日)[2]
7 永川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8处)(2011年7月4日)[4][1]
8 永川区第七批[2]文物保护单位(28处)(2014年7月2日)[5]
9 参见
10 参考资料
永川县文物保护单位(1处)(1984年12月)[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塔院寺石塔 明 永川县来苏乡塔院小学
永川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7处)(1988年9月9日)[1][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万寿县城遗址 唐 永川县朱沱镇汉东村(原属江津县)
2 太平寨 清 永川县盛水乡喻家坡寨子
3 卢岩岩墓群 东汉 永川县两河乡卢岩村朝阳社
4 屋基岩墓群 东汉 永川县西北乡潮水屋基
5 骑龙穴岩墓群 东汉 永川县普安乡三星村
6 瑞云寺石室墓 宋、明 永川县花桥乡瑞云寺村(原属铜梁县)
7 孙可钦夫妇墓 清 永川县寿永乡仁家村田坝子(原属铜梁县)
8 塔院寺石塔 明 永川县来苏乡塔院小学
9 朝阳观 清 永川县永荣乡红河村
10 苏氏祠堂 清 永川县仙龙乡松林坡村
11 金轮寺清代牌坊 清 永川县金鼎乡金轮村
12 廖家桥 清 永川县永隆乡小学侧
13 转龙桥 清 永川县来仪乡龙王村
14 猫溪桥 清 永川县聚美乡长冲乡(何埂镇转角店村)
15 大佛洞摩岩造像 明 永川县水碾乡联盟村
16 佛岩寺摩岩石刻 清 永川县朱沱镇水沱村(原属江津县)
17 高洞子墓群 南宋 永川市板桥镇(原属铜梁县)
永川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0年8月22日)[2][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飞龙洞摩崖题刻 清 永川市松既镇茅园村
永川市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1年7月12日)[1][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云谷寺 唐~清 永川市永荣镇云谷村龙居山
永川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3处)(2002年3月20日)[1][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聂家桥 清 永川市来苏镇
2 三圣寺 清 永川市大安镇
3 湾道河碉楼 民国 永川市
永川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1处)(2009年5月14日)[2][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黄开基茔墓 清 永川区五间镇盘龙桥 黄开基道光咸丰年间任台湾彰化知县鹿港同知台湾府知府[3]。
永川区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8处)(2011年7月4日)[4][1][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罗家祠堂 清 永川区
2 陈家大院 清 永川区
3 松溉邮局 清 永川区
4 松溉商会旧址 清 永川区
5 水街子古城遗址 清 永川区
6 古县衙 清 永川区
7 货栈古建筑 清 永川区
8 陈家吊脚楼 清 永川区
永川区第七批[2]文物保护单位(28处)(2014年7月2日)[5][编辑]
序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简介
备注
1 茶山竹海天子殿 清 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大桥村
2 双府院 清 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大桥村
3 粽粑水库墓地 宋代 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萱花村
4 楼房黎氏墓地 清同治6年 永川区茶山竹海街道茶园村
5 三圣社碉楼 清末 永川区胜利路街道胜利村
6 万寿桥及古井 清代-民国26年 永川区胜利路街道万寿居委会
7 周家湾天主堂 民国 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兴隆村
8 大自然崖居 清同治3年 永川区南大街街道黄瓜山村
9 宋家院子 民国 永川区大安街道官禄岩村
10 宋家大院宋氏墓地 嘉靖37年 永川区大安街道官禄岩村
11 登东山摩崖石刻 明代 永川区宝峰镇五家坡村
12 登东渡槽 20世纪70年代 永川区宝峰镇龙凤桥村
13 老鸡市口功德碑 清代 永川区宝峰镇场镇街村
14 川主洞 民国 永川区宝峰镇五家坡村
15 板桥三拱桥 清代 永川区板桥镇场镇居委会(原属铜梁县)
16 板桥劝学所 近现代 永川区板桥镇场镇居委会(原属铜梁县)
17 半山崖居 清代 永川区来苏镇石牛寺村
18 小屋基杜氏墓 嘉庆 永川区朱沱镇四明村(原属江津县)
19 龙汇垭摩崖造像 宋代 永川区朱沱镇龙汇垭村(原属江津县)
20 石龙山大型摩崖题刻 清 永川区三教镇石龙村(原属铜梁县)
21 赵家祠堂 清代 永川区何埂镇联盟村
22 打鼓寨 清同治元年 永川区何埂镇转角店村
23 石松立滚石碾 清代 永川区吉安镇石松村
24 油炸山塔墓 宋代 永川区永荣镇子庄村
25 石宝寨 同治元年 永川区仙龙镇金石村
26 华显衡墓 清光绪四年 永川区金龙镇燃灯村顺河社朱家坳
27 张王庙 清代 永川区板桥镇场镇(原属铜梁县)
28 书院巷天主堂 民国 永川区中山路社区书院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