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到当地人家里去问问。
相关说明
泰山石质地坚硬,结构细密,有的结晶颗粒较粗;形态为自然块体,古朴墩厚,呈次棱角形、浑园形,多见不规则卵形,以显示图纹为主;基调沉稳、凝重、浑厚,多以渗透、半渗透的纹理画面出现。
在灰白、灰黑、灰绿、浅江、黛青、黄、褐、黑等颜色的石面上,交织着千姿百态的白色纹理,或凸或凹,构成高山流瀑、古木枯枝、飞禽走兽、风流人物等图案,且光润亮泽,构图均衡、清晰逼真,各得其妙。色调多以黑白为主,有水墨画的清高淡雅,有的还巧妙地嵌入红或**的纹饰。
“五岳”是我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 五岳的说法始见于《周礼、春官、大宗伯》:“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现在公认《周礼》成书于战国后期,是儒家思想融合道、法、阴阳等诸家而形成的。因此我们认为五岳的思想是糅合商代以来的四方神和战国初期的五行观念而形成的山岳崇拜。 五岳是封建时代帝王加封的。 “史记集解”载:“天高不可及,于泰山上立封禅而祭之,冀近神灵也。”帝王们为了“报天之功”,常以雄伟险峻的大山为祥瑞,在峰顶上设坛祭祀,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的理论起源于战国时代的齐、鲁。而第一个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秦始皇亲自祭祀的地方只有泰山一处。到了唐代,封禅活动更加频繁。经过封建帝王的大肆吹捧,五岳的地位更高了。 我国的名山不少,庐山、黄山、峨眉山名气都不小,唯独这五座山尊为“岳”,不是没有道理。拿东、西、中三岳来说,都位于黄河岸边,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华夏祖先最早定居的地方。五岳在我国虽不是最高峻的山岭,但都高耸在平原或盆地之上,这样也就显得格外险峻了。“诗经”中有“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嵩高维岳,骏极于天”等诗句,可以看出泰山、嵩山在古人心目中的地位。 大家十分迷信!
蒿里山(haolishan),又名高里山、英雄山,位于泰山火车站南,汉以前称作“高里山”。为古代帝王的禅地之所,《史记》载:“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
《汉书》中多处记载了汉武帝“亲禅高里”。约到魏晋时期,出现“蒿里”之称。蒿里山曾建有规模宏大的蒿里山神祠,又名森罗殿。
元代翰林集贤学士徐世隆在重修泰山《蒿里山神祠记》中,叙述了蒿里山阴曹地府的历史。蒿里山又叫高里山,蒿里本是古人送葬的歌名。
秦末农民起义首领田横在楚汉相争时,自立为齐王,不久被汉军所灭。汉朝建立后,田横率徒党500余人逃亡海岛,汉高祖刘邦命其到洛阳,田横不愿称臣于汉,便在被迫前往的途中自杀。
扩展资料:
早在先秦时代,大家就都说,泰山有神仙。普天之下已是汉武大帝的疆土之时,汉武帝曾来我大泰安“封禅”,在古代“封”“禅”为两个词语,封为“祭天”,禅为“祭地”,是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向上天或大地汇报工作的大型典礼。
汉武帝封在泰山,禅在蒿里,史书多有记载:汉武帝“亲禅高里”(那时蒿里山叫做高里山)。东汉道教产生,社会上更是流行起一种说法“泰山治鬼”,泰山神掌管天下生杀大权,帝王降禅之坛,开始变为阎王殿。
从此,“魂归蒿里”,蒿里山成了冥冥中阎罗鬼伯之府。蒿里山“聚敛魂魄无贤愚”,就是不管愚人贤人,平头百姓还是达官贵人,死后魂魄一概到这里报到。
蒿里山上的鬼城也越来越热闹!蒿里山作为厚土大德的阴间冥府,历史上曾经鼎盛一时,庙坛建筑星罗棋布——森罗殿、赵相公庙、唐景云台(唐禅坛)、宋社首坛、文峰塔、对岱亭、归仙洞。在后来岁月里,经过金代一场战争,蒿里山山林祠庙尽毁于兵燹战火。
-蒿里山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