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爱过,难免会难过。他的生活就那么赤裸裸的展示在你面前,他有了新的爱人,甚至Pao在朋友圈,明眼人一看就是动了真格。男生不会轻易发动态,一旦发动态大多都是发自内心的。你要学着从爱情的阴影里走出来,毕竟上一段感情除了带给你美得不可附加的回忆,还有阴影,那就是分手之后,你很难自拔,或者说你的错觉就告诉你,你们之间还没有结束。其实,何必呢?既然从一段感情中汲取不到养料,那么你就要明白,你若是不离开,就会枯萎。更何况你们这段感情已经无疾而终,他对你而言不过就是一个前任,一个到头来没有履行承诺的人而已。他对你做的也会对这个女孩做,你看到这个女孩笑的那么美,就应该知道她被他的爱滋养的很好,而她就是之前的你。
你不要难过啊,我们都挽回不了,那么就不如遗忘。你还有很多事情去做,你可以重新开始一段感情,说不定也会被被当成手心里的宝被你的男朋友发在朋友圈里呢!反正自怨自艾是没有任何用的,我们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人,我们只不过是很难做到心平气和的和自己说:他的事情和我无关。只不过现在你做到不漏痕迹很难,可是当你回过头来看现在的你,你就会觉得自己很傻,为了一个旧人,竟然矛盾了那么久。说实话,我也有过类似的情况,他是一个不愿意将自己的私生活暴露在别人的眼中,活得很是自在。如果不是亲眼看见,我是不会相信他竟然就那么把一个女孩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
当时我的情绪和你差不多吧。我反复的退出朋友圈又进入,反复的确定,最后还是相信了他有了新的爱人,可见他很幸福。那个女孩长得很可爱,干干净净的,一看就是他拍的,直男的审美,可是当时我嫉妒的发疯,为什么拍的角度那么丑,可是看起来还是笑的那么美呢?原来在他眼里,她是这么美。他该是多么喜欢她,才会将自己的感情就这样展示在大众面前,看见下面的评论,我心里还是漾起了酸水,那种苦涩。我们同是一个爱人,差别怎么会那么大呢?他从来没有为我拍过一张照片,更别说把我的照片发在朋友圈里了。
我竟然有些羡慕,准确的说是嫉妒了。想想我真是可怜,爱的毫无保留,可是还是得不到他的深爱。为什么我们总会在爱情中把自己搞的那么狼狈,甚至卑微的可笑。过了好久,我还是痊愈了,这段感情给我的打击是有的。我是一个深情的人,就算是你怎么伤害我,可是我总能记起你的好。还会莫名的为你找借口。可是你过得那么好,我怎能比你差,我又怎么甘心。于是,我就从爱情的阴影里走了出来。其实,只有在你面前是脆弱的,你看我摆脱了你,我竟然是如此的坚强你。过了好久,我也在你的评论下,说了这么一句话:祝安好。
其实,你仔细想想,你的难过在别人看来不过是自作多情,人家已经开始了一段新的感情,而你却沉浸一个已走之人的悲伤里。你连资格都没有,因为人家已经退出了,这个独角戏,还是要由你从头演到尾。我不免要同情你,同情我自己。我们是不是要好好的对自己,不要在任何的一段感情中,都把自己的感受抛之脑后,也不要在失恋之后,折磨自己。你,不要难过。有些事情说明白了,可能你一时接受不了,只要你慢慢的捋清楚,我想你一定会走出来的。你会发现这片世界其实很美。
在国内很多人都喜欢吃麦当劳这种快餐的食品,因为味道国内的麦当劳非常火。但其实麦当劳是从国外传到国内,但中国的麦当劳和国外的麦当劳也有一定的区别。那么都有哪方面的区别呢?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中国的麦当劳价格和美国的麦当劳价格是不同的。中国的麦当劳中的汉堡还有其他的食物,大约在20元左右,但是在美国只需要4美元。所以在美国的麦当劳要比在中国的麦当劳便宜一些,而且在麦当劳的数量以及质量上都会有所差距,因为在中国的麦当劳的销售量非常的高,也导致汉堡的质量要少,而且中国的可乐还要比美国的可乐量少。在美国吃麦当劳中的饮品是可以无限续杯,但是在中国却不能够继续续备,而且是所吃的牛肉也会有所不同,因为国外的会更加新鲜,但是中国制造的麦当劳中的牛肉吃起来口感并不是很好。
在中国麦当劳的消费人群一般都是小孩和白领,在美国的麦当劳一般卡车的司机会更多一些,因为更加节约时间和方便,而且麦当劳属于低廉低位的快餐,但是在中国人们把麦当劳当做一个高级的食物,所以消费人群有所不同,对待麦当劳的地位也有所不同。中国的麦当劳门店都装修的非常豪华,一般都会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但是美国的麦当劳一般都会在一些小的角落里。同时中国人会把麦当劳的档次提高,但其实在美国心中,麦当劳也是一个比较低档的快餐。
服务态度也有所不同,中国的麦当劳的前台服务会非常的热情,但会为顾客推荐一些套餐,但是在美国的服务不会去打扰顾客,而且消费人群也是有所不同的,在美国很多人为了节约时间和方便才会吃快餐,而中国把麦当劳当做一种享受。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1981年创立的,总部位于广东惠州,是全球化的智能产品制造及互联网应用服务企业集团,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董事长CEO是李东生。
TCL早期是录音磁带的生产制造商,后来又拓展到电话,到现在的电视,手机,空调,冰箱,洗衣机,小家电,和液晶面板,是国产电视机制造商唯一一家拥有液晶面板生产基地的公司。
我个人觉得TCL虽然是家电产品全面发展,但其主要还是在电视机和液晶面板上,TCL电视旗下还有乐华,美乐,雷鸟等品牌电视,还有现在的东芝电视也是TCL生产的,TCL还为很多牌品电视代加工生产,比如,小米,先锋,乐视等。
TCL也是国产老牌子了,产品也是值得购买的。分享两张TCL电视的,工作实拍,XESS
XESS
国家给TCL投资上千亿,建立世界一流的液晶显示面板线。TCL华星液晶面板属于国家战略中的一环,他与京东方一起撑起未来国家显示制造能力,解决国家缺芯少屏中的困局。液晶面板不仅限于电视面板,还有手机面板, 汽车 面板各种商用医疗家用面板,都是TCL华星的产业。未来属于中国,未来属于TCL华星
一、TCL是一家全球电视销量第三的公司
说起TCL,估计年纪大一点的人都清楚,TCL王牌彩电当年很火的。虽然现在彩电业的竞争非常激烈,但TCL在全球的销量去年排名第三名,仅次于三星、LG。
所以说TCL其实是国内电视企业的老大,也许在国内市场不是老大,但从全球销量来看,是老大了。
二、TCL是国内第二大屏幕厂商
TCL旗下有一个华星光电,华星光电目前国内第二大屏幕厂商,从3季度的数据来看,华星光电手机屏幕出货量增2倍,手机屏幕收入增3倍,营收达到2456亿元,增长284% ;净利润13亿,同比下降287%。
而京东方3季度的营业收入为30683亿元,同比增长1805%;净利润为184亿元,同比减少5449%。而扣非净利为-84亿,同比减少11013%
可见华星光电真的不差的,目前在OLED屏上,华星光电也在努力的发展,中兴、小米都与华星光电合作。
三、TCL是小米电视的代工企业,帮助小米电视成为了全国第一,印度第一
另外小米电视在国内的销量或超过1000万台,这是中国电视史上的奇迹,因为从来没有厂商做到过。
而小米电视背后的代工企业就是TCL,可见小米的“军功章”里面,有TCL一半的功劳。
TCL一家从事录音磁带起家的生产制造公司到影响力十足的高 科技 产业集团!
TCL主营哪些业务?TCL是一家多方面电子产品领域的 科技 公司,旗下有电视、冰箱、液晶面板、小家电、空调、洗衣机、手机等等 !其中电视业务是TCL做的最好的也是TCL营收最多的!其中像TCL的手机业务和国内其他手机品牌已经完全没有竞争力!虽然收购了黑莓手机还是只得默然退出市场!而通讯业务就只有无线座机和普通座机还在挣扎中, 毕竟它是我国第一个开发免提式按键电话的,还荣获了“中国电话大王”的称号 。但不过随通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能通讯这最后一步市场也巍巍可及!
TCL在优化产业和提高技术能力的思想下稳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思想下,TCL布局新型半导体显示技术,材料和工艺!而TCL旗下好的子公司华显光电、TCL电子、通力电子等, 核心技术专利能力在中国处于领先的水平,其中量子点电致发光领域专利数量全球为例第二 !
TCL还致力于中国 体育 事业的赞助1996年,眼光独到的TCL赞助了中国女排,这一切缘由都是TCL老总李东生对于郎平的“铁榔头”的 体育 精神而激励!并且还成立了郎平TCL排球基金会而在随后的三年间像该基金会捐款近380万元,在那个年代这样有远见的企业还是少数!其后陆续赞助了中国女子网球队、男篮国家队、广州亚运会等等赛事和活动!
总结一下!
Tcl是一个李东生是老板,但背后是国家的民营企业。集团唯一优势的业务是做液晶面板的华星光电。现在tcl在做的就是把赚钱的业务从上市公司剥离。
从主营的电视业务行业竞争来说,Tcl落后于海信、创维,小米,国内排第四吧
从员工角度来说,tcl就是一个做不好业绩就要卷铺盖走人的企业。
TCL是一家 科技 公司,和京东方不相上下。
对于25岁以上的人来说,TCL可能是记忆中退出彩电市场的TCL王牌电视,但实际上TCL在 科技 企业的地位举足轻重。2月7日,TCL集团发布公告,其股票简称从TCL 集团变更为TCL 科技 。
TCL有7万名员工,28个研发中心,10余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加工基地,在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销售机构,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TCL的业务范围包括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小家电、液晶面板等领域。其中,液晶面板领域最为人瞩目,在国内,TCL在面板领域的地位与大名鼎鼎的京东方不相上下,其旗下华星光电是华为和小米产业链的供货商。
TCL旗下上市公司众多,刚刚过去的2019年,TCL电子年度归母净利预增逾120%。
随着市场对液晶面板需求的逐步加大,和韩国液晶面板厂商的退出,TCL 科技 会占据更大市场,实现新的跨越。
此外,TCL已经在布局半导体,其领先的mini Led也将成为继无线耳机之后的又一风口。
TCL经营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液晶面板等领域,至今在全球布局28 个研发机构, 10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基地 ,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TCL 科技 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以产业金融与投资创投支持主业发展,加速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 科技 产业集团转型。TCL秉承“ 科技 创造精彩 畅享智慧生活”之使命,以用户为中心,以创新为动力,在智能时代,不断为全球用户创造精彩,让人们畅享智慧生活。在持续为人类 社会 进步作出贡献的同时,成为全球领先的智能 科技 公司。
TCL是中国家电企业里走出去做的最好的企业之一,电视全球销量前二,疫情发生的第一时间就组织人力物力开始支援,不光捐了1000万现金,还有电视、带杀菌功能的空调、冰箱和洗衣机,这些都是武汉医务工作者非常急需的。
TCL电子于1月26日向湖北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捐赠建设所需的公共显示LCD设备,并派出安装突击队支持。同时公司旗下的互联网业务运营平台雷鸟 科技 ,在TCL电视内容平台首页上迅速建立疫情专题,并将部分热门付费内容向大众免费开放,TCL真的很用心了。
TCL创立于1981年 ,前身为中国首批合资企业之一——TTK家庭电器(惠州)有限公司,从最初从事磁带的生产制造到布局电话、电视、手机、冰箱、洗衣机、空调、液晶面板等领域 ,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1999年,TCL率先布局越南市场 。至今在全球布局28 个研发机构, 10家联合实验室,22个制造基地 ,业务遍及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TCL完成资产重组,拆分为TCL 科技 集团股份有限公司(TCL 科技 ,000100)和TCL实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TCL实业”)。 2020年2月6日晚间,TCL 科技 公告称,公司证券简称自2月7日起由“TCL 集团”变更为“TCL 科技 ”,英文简称由“TCL CORP”变更为“TCL TECH ”,公司证券代码不变。 TCL 科技 聚焦半导体显示及材料产业,以产业金融与投资创投支持主业发展,加速向技术/资本密集型的高 科技 产业集团转型。
2011年买的他们家一部电视,用不到一年已经开始花了红一块绿一块的,因为看电视少现在在还在用不过已经有两条大黑杠了[捂脸]
电子商务模式,就是指在网络环境和大数据环境中基于一定技术基础的商务运作方式和盈利模式。研究和分析电子商务模式的分类体系,有助于挖掘新的电子商务模式,为电子商务模式创新提供途径,也有助于企业制定特定的电子商务策略和实施步骤。
电子商务模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建立不同的分类框架,最简单的分类莫过于BtoB、BtoC和CtoC这样的分类,还有新型B2Q模式、BOB模式,但就各模式还可以再次细分。
扩展资料:
电子商务模式的运作原理
阶段⑴-就是让整个企业与企业间的“供应链”与“配销商”管理自动化,透过Internet,不但节省成本增加效率,更有开发新市场的机会,企业间商业交易资讯交换,如采购单、商业发票及确认通知等。
阶段⑴→⑵这类资料交换的协定称之为电子资料交换(EDI),其运作方式是将电子表格的每一个字段,以一对一的方式,对应于商业交易书面表格中的每一部分,就像所有的采购单及交易记录都记录在数据库中。
阶段⑶-电子资金转移,如银行与其往来企业间资金的自动转帐。
阶段⑷-所有的出货需求在经过数据库处理后会自动完成物流配送的要求。
—电子商务模式
《 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 》
作者:李德顺
一、文化的本质是“人化”和“化人”
“文化”主要是个动词。梁漱溟说,文化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的生活样式”。要联系人的活动方式和过程,注重人的“生活样式”来理解文化。总之理解文化就是理解人。
1、什么是文化?“文化”这个词,一向有从小到大、从狭到广的多种涵义。
在中国民间,曾把“识文断字”,即上过学,受过教育,有知识,就叫做“有文化”。这大概是最狭义的文化概念了;
在学术上给文化作界定,又往往把它说成是“人类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在内,成了一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广义概念;
而我们现实中所强调的文化,则是特指“观念形态的文化”,即由思想理论、宣传教育、新闻出版、文艺演出和文物管理等构成的领域。这是介于最“小”和最“大”之间的“中”义文化,实即“精神文化”。而这些都仅仅是从概念的外延方面来说的。
2、从内涵的方面理解什么是文化,历来也表现出很大的模糊性和随意性。据考证,世界上给文化下定义的权威说法有二百多种。没有一个公认的精确定义,多是因为下定义的学科本身角度和层次不同;而“文化”又正是一个能够覆盖多数学科的视野。
3、关于文化的本质,在肖前教授等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书中,曾给出了一个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风格的简要表述:“文化即人化”。这个表述,可以说是总结了历史上中西文化观中最重要的核心和实质内容。
4、从辞源上看,早在《周易》里,中国古人就有“观其天文,以察时变;观其人文,以化成天下”的说法。据此产生的“人文化成”应该是汉语言中“文化”一词最早的形态。古语“文”字原指“色彩”、“纹理”,引申为事物的“道理”(结构、秩序等);“化”就是“变、改变”,“使……(完全地)变成……”。这样“人文化成”就可以解释为:用人文的道理来造就人的世界;“文化”则表示用人的标准和尺度去改变对象的行为过程及其结果。
5、在英语等外文中,“文化”(Culture)一词来自拉丁文,它的原始含义是“耕作”。后来用于指称人工的、技艺的活动及其成果,还扩展及风俗习惯、文明制度等。英
国学者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较早说明,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后来美国克鲁克洪和克虏伯概括为:“文化是历史上所创造的生存式样的系统”;
巴格比将文化定义为“社会成员的内在和外在的行为规则”,但强调其中不包括来自遗传性的那些规则;
德国李凯尔特说得更明白:“文化”是一个用来区别于“自然”的概念,“自然产物是自然而然地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东西。文化产物是人们播种之后从土地里生长出来的。”
总之,尽管有许多不同说法,却可以看出其中共同的基本意思:文化就是按照“人”的方式和标准,去改变环境和人自己的。
中西辞源显现了共同的内涵。说到底,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变、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养人、装备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化人”是“人化”的一个环节和成果、层次和境界。
“文化”这个词,无非是用一个整体性的抽象概念,给人类生存发展的这种根本方式、基本过程、基本状态和总体成果本身,作出了一个概括性的描述。所以恩格斯说,对人类而言,“文化上的每一个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
这样理解文化的本质,要注意两点:
(一)文化是一个最体现“以人为本”的概念。文化并不在人之外而独立存在,它不是一个“筐”,倒像是“颜色”(任何物体都有颜色)。文化是任何人的活动都具有的“色彩”的,也就是人的思想、感情、活动及其结果中所包含并表现出来的特征和意义;
(二)“文化”主要是个动词。梁漱溟说,文化归根到底也就是“人的生活样式”。不要把它只当做一个名词,企图寻找某个现成的“东西”来代表文化,而要联系人的活动方式和过程,注重人的“生活样式”来理解文化。总之理解文化就是理解人。
附带谈谈“文化”(Cultura)与“文明”(Civilization)的关系。国内常有人问这个问题,其实是由语境差别所带来的困惑。在国外很多论述中,这两个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分工。有的喜欢用Cultura,有的喜欢用Civilization,也有的两者并用,但不强调其间的差别,但各种表述的意思大体相同。把不同文本译成中文后,却显得有点乱了。因为在汉语中对这两个词历来是有斟酌的。特别是当我们有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提法以后,更赋予它们一种当代中国式的分工和界定:严格说来,“文化”是相对于“自然、天然、本能”状态而言的,属于描述性、中性的概念;“文明”是相对于“蒙昧、野蛮、落后”等状态而言的,是一个评价性、褒义的概念。也就是说,在当代中国的语境中,“文明”被用来表示文化中积极、有效、肯定性的成果和形态,它与“文化”之间是一种蕴涵关系。我们这样去约定和使用两个概念,就不会犹豫含混了。
二、文化是“体”与“魂”的统一
借用黑格尔的一个比喻来说:文化像洋葱头,它的皮就是肉,肉也是皮;如果把皮一层层剥掉,也就没有肉了。
作为人的“生活样式”,文化总是有很多显形的“体”,每一种“体”的形式下都负载着隐形的“魂”。要观察和理解文化,不仅要见其有形之体,更要识其无形之魂。体载魂、魂附体,魂体统一构成了生机勃勃的文化体系。古往今来,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乃至各行业都形成了自己的文化体系,每一文化体系都是它自己的“魂体统一”。
广义文化之“体”,简单说就是人的社会生活本身。构成文化之体的形式,如同生活本身一样极其繁复。经过抽象概括,我们可以把它扼要表述为:以主体为“原点”,由“四个层面”构成,按“两大环节”运行的系统。
四个层面。指一个文化体系的静态构成,通常包含四个基本的层面。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显到隐的顺序来说,这四个层面大体是:
(1)社会风俗、行为习惯、实践风格层面,即通过人们的共同行为表现出来具体面貌,包括在器物、饮食、服饰、宗教、艺术等日常生活习俗方面表现出来的具体样式和特征。这是每一个文化体系自身历史地形成的实际形象;
(2)规则规范体系层面,即在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中被认同和遵循的导向、分寸和界限,如道德规范、法律体系、经济和政治方面的政策措施等。它通过要求和引导人在任何事情上“怎样去做,不怎样去做”,来显现和保持一种文化体系的性质和特征;
(3)社会(共同体)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层面,即人们怎样组织起来,怎样分担生活的权利与责任,如何行使并监督权力的整套方式和程序。这实际是人们的社会地位、利益关系的结构和秩序的体现,主要表现于经济和政治的基本制度、体制层面;
(4)核心价值或基本理念层面,主要是指一个文化体系最终“为了谁、为了什么”的定位与导向。它处于文化体系最深层内核的位置,向外展现为制度和规范体系的制定,并经过长期反复的实践,最终落实为一定的风俗习惯。
两大环节,是指文化的“生产”与“消费”。这是一切文化体系必有的动态结构。马克思说,人类每天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的生活。这里不仅指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也包括精神生活的生产和人本身的生产。生产出来的东西最终供人来消费,消费也是一定意义的生产。文化生产和消费的循环前进,必然推动上述四个层面不断地更新。所以,文化从来不会停止不动,而是总在不断地发展更新。
从这个角度理解文化建设,要特别注意文化生产与消费的互动关系。对于所谓“高雅文化、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大众文化”,要把它们看做是同一文化体系自身生产与消费过程的必要形式和环节,并努力通过它们之间良性的互动和循环,来实现文化的发展繁荣。决不应将它们割裂开来,人为地加剧人与人之间社会地位、精神权益的分化对立。
一个原点,即主体的自我认同和定位。一种文化体系的主体是什么人,作为主体的人们怎样认同自己的社会地位、权利、责任和使命,以及自己与其他主体的关系,等等,这是最深层的、根本的定位。主体定位,就像坐标系的原点决定着整个坐标系一样,决定着整个文化体系的社会性质和历史命运。只有站在这个立场上看待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才能正确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认清当下的形势和任务,明确自己的权利与责任,从而作出振兴中华文化的正确选择。反之,如果在主体意识方面不清醒,或有意无意地将中华民族主体分解、虚化,就会导致整个价值体系错位,陷入文化迷失状态。
总之,每一个文化体系都是以其主体的存在为基础,以主体定位和定向为核心,通过主体思想和行为在若干基本层面的动态表现所构成的。要想文化之体更健,就要使上述要素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包括人们的文化生活充实,服务于它的文化产品丰富,文化体制和规范健全,也包括文化的主体精神鲜明,文化之魂“正”。
魂在体之内,不在体之外。“魂”是指人在文化活动中所追求、所把握的方向和尺度,其核心是价值和价值观念体系。例如对于一个精神文化体系来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教育、传播、文博、旅游、休闲娱乐等精神活动的领域和形式,是体;而其中所遵循和追求的“精神”,即理论观念、思想方法、价值导向、趣味境界等,则是魂。一般来说,我们要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面对什么样的人、物和环境,处理什么问题,动用什么资源等,属于“体”的问题;而“为谁做”、“为何做”、“怎样做”等等,即做事的目的、原则、方式等可统称之为“做法”的精神,则是它的“魂”。
魂具有“潜在性”或“隐形性”。犹如戏剧表演中的“潜台词”决定台词的表达一样,文化之魂决定着文化之体的形态和走向。我们生活中的“潜台词”,联系着人的思维方式、生活模式、情感取向等,决定着人们具体行为的“做法”和效果。从大的方面可以说,有史以来人类所做的“有形之事”都大体相同,无非是生产生活、社会交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但是,正由于“做法”不同,才造就了各种不同的文化样态和传统。可见“做法”比“做什么”更能代表灵魂,“做法”造就文化的特质和面貌。
谈文化时,牢记“魂在体之内,不在体之外”是非常重要的。借用黑格尔的一个比喻来说:文化像洋葱头,它的皮就是肉,肉也是皮;如果把皮一层层剥掉,也就没有肉了。这个特点,告诉我们要善于从每一层具体的事物和形式入手,去体会和把握“魂”之所在,通过自觉的实践去寻求“魂正,体谐”。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越是懂得从端正“潜台词”入手,把功夫下到“隐形”的层面,校正路径,讲究做法,才越是有利于增强自觉,提升素质,走向高境界。
但在现实中却有一种偏向,就是往往更在意文化的“体”,只急于找到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东西,以为有了“抓手”就一定能有所作为;却不注意它的“魂”是什么,为了体现这个魂,更应该注意什么,怎样做。在这种情况下,往往越是“重视”文化,就越是容易导致文化浮躁、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浮躁本身是一种魂不到位或“魂不守舍”的文化,它往往越是想在文化上做出成绩,就越是显得“没有文化”。这是因为,体和魂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二者之间更不是自然地一一对应的。一体多魂、一魂多体的现象很常见。
例如,近年来关于是否要重建某些古迹文物(如圆明园)的争论,就很能够显示体与魂关系的现实性、复杂性和深刻性。有些人热心在遗址上大搞重建,其想法,或者是要通过“重现昔日的辉煌”来“弘扬传统文化”,或者是利用文化资源来“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拉动经济。有些人则表示反对,他们或者认为,与其耗费大量资源去重建已经消失的东西,不如保护好现有的遗址,保护文物和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有其他更合理有效的载体和形式,不宜大搞形象工程;或者认为,辉煌并不在于奢华,应将资源更多投入民生;更有文化学者指出,时下对某些古迹的直接重建,往往忽略了中间一段世事沧桑,并不是尊重真实的历史。为了眼前功利而割断或掩饰历史,这种肤浅和草率,恰恰显得更“没有文化”,等等。
这种争论表明,同样的体可以载不同的魂,一样的魂也可以附多样的体,“闪光的不都是金子”。问题在于,我们究竟要以什么样的魂去附什么样的体?在这个关乎文化层次和境界的问题上,特别需要保持清醒的自觉、明确的方向和不渝的执著。
三、文化建设贵在固“本”强“基”
在每一种文化形式、每一个文化环节、每一项文化工作中,都有一个是否敢于和善于以人的生存发展尺度去衡量和选择的问题。
要使国家成为“文化强国”,使人民“更有文化”,就要理解文化的本性和规律,自觉地、严格地遵循它的本性和规律去“强魂,健体”,使之“根深叶茂,本固枝荣”。
根据文化的本质,可以说人本性和主体性、实践性和历史性是文化的主要特性。理解和把握这些特性,可以成为我们文化自觉的起点,并为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原则和尺度。
人本性和主体性是文化的根本特性。“人本性”是说,文化从根本上就是属人的,谈文化就意味着,在世界万物中,我们永远要以人为本,面向人,理解人,为了人,而不是以人之外或之上的什么“神”、“物”、“原则”、“绝对观念”等等为本。人本性的进一步现实表现是“主体性”。主体性是说,现实中不同的人群(民族、国家、阶层、行业等)有不同的文化,每一文化都呈现其主体的生活样式,关系着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主体定位,既是文化体系的“原点”,又是其“魂中之魂”。
按照文化的人本性和主体性,我们一方面必须理解尊重世界上多元主体的文化权利和责任;另一方面必须增强自己的主体意识,自觉地担当起对自己文化的权利和责任。
实践性和历史性是文化建设的切实根基。“实践性”是说,文化是由人“活”出来的,靠人“做”出来的,不是单凭“想”和“说”就能造就的。任何文化体系的形成和改变,都以其主体的生存发展实践为根基,贵在心口如一、言行一致的坚守、探索和创造。“历史性”是说,一种文化的形成和演变,归根到底是其主体实践过程不断自我凝聚、升华、积累的产物。社会发展史上的遗传和变异、继承和改造、经验和教训,多以“凝聚态”或“沉淀物”的方式保存于它的文化之中。所以“传统”往往最能显示文化的连续性与变动性。
人本性、主体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是构成文化之“魂”的主要因素和特征。看一种文化的强弱兴衰,或考察一个文化体系的生命力,首先要看它这些“魂”的要素是否端正、充实、到位。例如:它是否真正保持了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这些人是否是实践的主体,是否属于人民大众?它是否深深地扎根于主体的历史和实践,从而有足够的资源和底蕴?这种文化在“显”的和“潜”的层面之间,是否保持一以贯之、相得益彰?等等。如果这些是肯定的,那么这种文化就一定兴盛而坚强;反之则必然羸弱衰败,经不起别种文化的冲击。
文化之强源于魂强,而文化之魂欲强,则贵在自觉、齐心。那么,怎样才能让人齐心呢?这里不妨举一个“节日文化”的例子来分析:近些年来,我国一些传统节日有被淡化的迹象,而某些“洋节”却自发地红火起来。不少人对此甚表忧虑。政府和民间想了许多办法,也有一些实效,但仍难解除“春节年味儿越来越少”,传统节日越来越“有名无实”的感叹。显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须待解决:形成于农业和乡土生活方式的传统习俗,如何贴近现代化的城市生活?解决这个问题,也许正是振兴传统(节日)文化的关键。
一般说来,传统节日的价值和魅力,大多在于让那些平时以个体方式分散活动的人们,以一定的理由和形式聚会起来,以表达和享受相互间的情谊与关爱。这正是文化中的“节日之魂”。而如今生活在现代城市中的人们,平时饱尝忙碌和拥挤,更在意节日的是“放假”,以享用平时难得的个人休整、娱乐和交往自由。要知道,自2011年起,我国城市人口总数第一次超过了农村,城市生活将越来越成为主流。在这种情况下,要让人们乐于聚会,就不能仅仅沿袭旧的理由和形式,而需要重新挖掘“节日之魂”,提供新的具有普遍性的理由和形式,使人们乐于和易于参与。比如,我曾对春节与西方圣诞节加以观察比较,发现在满足人们“回家团聚,享受亲情”这一点上,二者是一样的;而出现一个圣诞老人,用来表达对孩子们的特殊关爱,从而带动了节日氛围,这是“圣诞节”的显著亮点,却为我国春节所缺少。当然,我国春节本有“生肖年”之说,即相当于有12个中国式的“圣诞老人”。可惜的是,我们历来“龙年说龙,虎年说虎”,总不与人相关。我想,为什么不能借此来说说“人”?如果每逢春节,大家都来给进入“本命年”的人一份特殊关爱,使每个人、社会各界都有机会参与,从而创新过年的形式,逐渐形成新的风俗。如果这样,春节还会淡化吗?
从“节日文化”这个侧面可以看出,在文化上“以人为本”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结论,更不是一个空洞口号,它总是可以并应该“于细微处见精神”的。实际上,事无巨细,唯有以人为本方得人心,同甘共苦方能齐心。这是文化建设的“诀窍”。从大的方面说,一种文化形式的强弱兴衰,根本在于它与主体人的生存发展的联系。一种传统文化的命运,取决于它对人的发展的意义:它是否能够反映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的利益?是否能为主体的生存发展提供最大的资源,包括精神资源(如道义资源、智力资源等)和制度资源(如体制空间、机制活力等)?如果能够,它就仍然是先进的、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反之,它就成为落后的甚至反动的文化,必然衰落。从细的方面说,在每一种文化形式、每一个文化环节、每一项文化工作中,都有一个是否敢于和善于以人的生存发展尺度去衡量和选择的问题。只有处处做到尊重和理解人的权利与责任,充分信任并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我们的文化建设才能固本强基,获得不尽的资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四、挺起中华文化的脊梁
我们中华民族正在迎来自己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昔日的苦难和辉煌,今日的挑战和未来的风险,都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所以,在新的时代、新的挑战面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源远流长、博大深邃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千万年生命历程的凝聚;生长建设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华文化的先进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来源于它既体现“社会主义”的一般本质和特征,从而具有世界历史性和时代性内涵;也体现“当代中国人”的实践方式和成长历程,从而显示中华文化特有的底蕴和力量。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以说,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消除剥削、两极分化等不公平现象,最终实现全体人民在物质和精神上“共同富裕”这种前所未有的社会公平和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原则和核心价值,也是社会主义文化所特有的精神实质和历史承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全部任务,都是要围绕这一核心展开,意在使这一灵魂显现于文化生活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在中国、由中国人来建设社会主义,当然就要由中国人担当起权利和责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作出无愧于历史的抉择和努力,走出中国自己的成功道路。而中国人血管里流淌着的,正是中华文化的血液。我们的一切取舍判断、言行效果,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土壤,也无不在验证着传统文化的强弱得失。我们中华民族正在迎来自己命运的一次重大转折。昔日的苦难和辉煌,今日的挑战和未来的风险,都只能由我们自己承担。所以,在新的时代、新的挑战面前,我们最需要的是一种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
文化自觉,本质上是一种主体意识的清醒和执著。而“主体性的迷失”,即忘记整个中华民族是一个完整的、连续的主体,通过无视或割断我们自己的历史,把现实的主体加以孤立和虚化,则必然会导致文化上的“不自觉”。例如历史虚无主义的态度,就是无视或回避中华民族重新崛起的现实,认为我们自己的历史已经完结,今后应以别人的文化作为我们的圭臬;而文化复古主义的态度,则是把今天的自己与昨天前天的自己割裂开来,认为今天并不是对传统的某种继承和发展,而是“断裂”,出路则在于回到昨天甚至前天。虚无主义和复古主义的共同点,是实际上拒绝了要以今天为立足点的文化自觉和担当。
文化担当意味着,我们要更加清醒地反省自己、定位自己、把握自己,并通过科学的发展来全面地实现自己的民族复兴。最重要的是,投身于民族振兴的事业,在实践中去观察、思考和检验我们的文化,同时保持对自己理想与目标的把握和执著,不泥古,不崇洋,不迷权,不媚俗,不畏强,不凌弱,不怕像谁,也不怕不像谁,坚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在新的高度上实现新的文化自立自强。
随着国家兴旺和国力日益强盛,中国人的文化担当也越来越被国外的人们所重视。在其他国家和民族那里,对中国人文化担当的重视,虽然含有各种不同的复杂意味,但其主流还是期待着,重新崛起的中国国家和中华民族,能够自觉地以自己的文明风范,给这个动荡不宁的世界带来更多的进步、光明与和谐。所以,我们的文化担当既是我们自己的事,也是世界和人类的希望。中国人一定要挺直自己的文化脊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