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第1张

全球变暖可能造成的影响

全球变暖将给地球和人类带来复杂的潜在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

的。例如随着温度的升高,副极地地区也许将更适合人类居住;在适当的条件下,

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能够促进光合作用,从而使植物具有更高的固碳速率,导致

植物生长的增加,即二氧化碳的增产效应,这是全球变暖的正面影响。但是与正

面影响相比,全球变暖对人类活动的负面影响将更为巨大和深远。今年8月份CCTV报道,由于气候变暖的影响,珠穆朗玛峰的顶峰下降了13米。

祁连山冰川缩减危及河西走廊:近年来,祁连山冰川融化比上个世纪70年代减少了大约10亿立方米,冰川局部地区的雪线正以年均2-26米的速度上升。专家分析,冰川退缩,雪线上升除自然气候因素外,另一个主要原因是人口膨胀,超载超牧,过度开垦,乱砍滥伐,滥采地下水有关。《中国环境报》2004-9-16

1、海平面上升的影响

过去的百年海平面上升了14.4cm,我国上升了11.5cm。海平面升高的原因,主要是海水热膨胀,当海洋变暖时,海平面则升高。全球升温会引起地球南北两极的冰山融化,这也是造成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低地被淹:

英国加高堤坝应对气候变暖

全球变暖使海平面升高,暴风雨频率增加,这使英国人不得政治面目 加高防洪堤坝。据英国官方近日公布的统计数据,在过去的20年中,由于泰晤士河的水位随全球变暖而升高,当地政府机构不得不先后88次加高防洪堤坝,以保障伦敦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据悉,人们现在平均每年4次加高其堤坝。据估计,在2030年以前,其加高堤坝的频率会达到每年30次。钟和 中国环境报2004-10-19

(2) 海岸被冲蚀

(3) 地表水和地下水盐分增加,影响城市供水。

(4)地下水位升高。

(5) 旅游业受到危害(海平面上升50米,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向后31-366料,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

(6) 影响沿海和岛国居民的生活(占世界1/3的人口),使之受到威胁。如果极地冰冠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塞舌尔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

2、对动植物的影响

气候是决定生物群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能改变一个地区不同物种的适应性并能改变生态系统内部不同种群的竟争力。自然界的动植物,尤其是植物群落,可能因无法适应全球变暖的速度而做适应性转移,从而惨遭厄运。以往的气候变化(如冰期)曾使许多物种消失,未来的气候将使一些地区的某些物种消

失,而人些物种则从气候变暖中得到益处,它们的栖息地可能增加,竞争对手和

天敌也可能减少。比如说桔子,过去20世纪70年代,它的最北的边界线是在黄

山一线,宣城市也曾经试种过,但到冬天的一场大雪,树木就冻死了。但现在我

们校园里的桔子树都长得很好。又如,扬子鳄只生活在宣城、泾县和南陵这样狭

小的地带,如果北界线北移,扬子鳄可能会自然绝种。这是从我省的局部地区来

讲。从全国来讲,我国把冬季1月0度等温线作为副热带北界,目前这一界线处

于我国秦岭-淮河一带。研究发现,气温升高会使这一界线北移至黄河以北,徐

州、郑州一带冬季气温将与现在的杭州、武汉相似。

3、对农业的影响

一年中温度和降水的分布是决定种植何种作物的主要因素,温度及由温度引起降水的变化将影响到粮食作物的产量和作物的分布类型。气候的变化曾经导致生物带和生物群落空间(纬度)分布的重大变化。如公元800-1200年北大西洋地区的平均温度比现在高1℃,使玉米在挪威种植成为可能,但到了公元1500-1800年,西欧出现小冰川期,平均气温也只比现在低1-2℃,就造成了挪威一半农场弃耕,冰岛的农业耕种活动则几乎全部停止。除此之外,全球变暖还会使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等自然灾害加重。因此,全球气温升高后,世界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分布状况将会有很大变化。

4、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人类健康取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全球变暖将成为下个世纪人类健康的一个

主要因素。极端高温将成为下世纪人类健康困扰变得更加频繁、更加普遍,主要

体现为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尤其是疟疾、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钩虫病、

霍乱、脑膜炎、黑热病、登革热等传染病将危及热带地区和国家,某些目前主要

发生在热带地区的疾病可能随着气候变暖向中纬度地区传播。

http://wwwahnueducn/kecheng/2004/15/dianzijiao%27an/di3zhanghtm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编辑本段文教科学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编辑本段文教科学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65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2,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

中文名称: 维也纳

外文名称: Wien

别名: 音乐之都

地理位置: 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

面积: 面积41465平方公里

人口: 人口170万(2008)

气候条件: 中欧型气候

著名景点: 金色大厅

目录

城市概况

地理环境

多瑙河的女神

城市人口

维也纳交通航空

铁路

水运

气候特点

历史沿革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巴本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政治地位

经济中心

文教科学

宗教

音乐之都

“间谍之都”

音乐大师

音乐之友协会大厦

旅游景点

国际驻地

维也纳-友好城市城市概况

地理环境

多瑙河的女神

城市人口

维也纳交通 航空

铁路

水运

气候特点

历史沿革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巴本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政治地位

经济中心文教科学宗教音乐之都“间谍之都”音乐大师音乐之友协会大厦旅游景点国际驻地维也纳-友好城市展开 维也纳(12张)

编辑本段城市概况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很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维也纳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自从1989年铁幕降下以后,奥地利同北部和东部邻国的交通和经济关系明显发展,与东欧之间的距离之近引人注目,维也纳距离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发仅六十公里,这是欧洲除梵蒂冈城与罗马以外,两个国家首都之间的最近距离。 维也纳的海拔从151米的多瑙河上的罗堡岛(Lobau),到542米的维也纳森林中的最高峰。维也纳的东面是三月河(Ma 维也纳

rch)平原,东南面是多瑙河草原国家公园。维也纳的西北面、西面和西南面被维也纳森林环绕,森林一直延伸到市区。多瑙河流经维也纳市内,除了多瑙河,从维也纳森林中还有许多小河流入市区,其中包括维也纳河。西面的山岭连接着南面的冰河走廊,这个地区是维也纳的葡萄种植区。 维也纳的居民区主要集中在空气质量较好的城市西部,而工业区则集中在城市东部,维也纳森林环抱市区,多瑙河从市区静静地流过。著名的维也纳森林从西、北、南三面环绕着城市,辽阔的东欧平原从东面与其相对,到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维也纳环境优美,景色迷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

编辑本段多瑙河的女神

  维也纳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环境优美,景色迷人,冬温夏凉。东阿尔卑斯山支脉维也纳林山伸展于西郊,绿林成片。山之西是华丽住宅区,有花园及葡萄园围绕。多瑙河流贯市内,水碧山秀,风景如画。登上城西的阿尔卑斯山麓,波浪起伏的“维也纳森林”尽收眼底;城东面对多瑙河盆地,可远眺喀尔巴阡山闪耀的绿色峰尖。北面宽阔的草地宛如一块特大绿色绒毡,碧波粼粼的多瑙河蜿蜒穿流其间。房屋顺山势而建,重楼连宇,层次分明。登高远望,各种风格的教堂建筑给这青山碧水的城市蒙上一层古老庄重的色彩。市内街道呈辐射环状,宽50米,两旁林荫蔽日的环形大道以内为内城。内城卵石街道,纵横交错,很少高层房屋,

维也纳夜景(20张)多为巴罗克式、哥特式和罗马式建筑。中世纪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双塔教堂的尖顶耸入云端,其南塔高138米,可俯瞰全市。香布伦宫为哈布斯堡王朝的夏宫,有希腊式建筑、雕像及喷泉。多瑙河及多瑙运河间的岛上有大公园。1869年建成的国立歌剧院,被称为世界歌剧中心。1857年建的57米宽、4公里长的环形大道两旁为博物馆、市政厅、国会、大学和国家歌剧院等重要建筑,成为欧洲最优美的城市通道之一。环形大道与另一相平行的环行路之间为中间层,这一带为商业区、住宅区、也有宫殿、教堂等夹建其间。第二环形路外为外层,市西有幽雅的公园,美丽的别墅以及其它宫殿建筑。在这众多的宫殿中,以位于城西南部的舍恩布龙宫引入注目,这是奥地利历史上繁荣时期的一个遗迹。城区东南部的“美景宫”为18世纪初卡尔皇帝为抵抗土耳其入侵立下战功的欧根亲王所造。东北郊和南郊是工业区,有冶金、机械、汽车、铁路车辆、化工等部门,服装及印刷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 莫扎特塑像

编辑本段城市人口

  20世纪初期,维也纳曾经是世界第六大都市,维也纳的人口在奥匈帝国时期(1867年—1918年)快速增长,曾经拥有二百万人口,在当时是仅次于伦敦、纽约和巴黎的世界第四大城市,当时的维也纳聚集了很多从这个帝国其他部份的移民。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捷克人返回他们的祖国,这导致这个城市的人口减少,维也纳失去了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接下来的移民时期,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拥有斯拉夫和匈牙利姓氏。现在维也纳城市人口为170万(2008年统计)。

编辑本段维也纳交通

航空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编辑本段气候特点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维也纳是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维也纳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凯尔特人在约公元前500年建立维也纳,称其为“Vedunia”。公元15年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前线城市,用来防卫北边的日耳曼部落,罗马人称其为“Vindobona”。公元1世纪罗马人曾在这里建立城堡,公元881年以“维尼亚”首见记载,十二世纪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十三世纪末至1918年是哈布斯堡王朝的首都,以后是奥地利首都。到1137年成为奥地利公国的首邑。此后维也成为神圣罗马帝国(1278年起)的首都。13世纪末,随着哈布斯堡皇族兴起,发展迅速,宏伟的哥特式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15世纪以后成为罗马帝国的首都和欧洲的经济中心。16世纪和17世纪奥斯曼帝国每次入侵欧洲都在维也纳被阻挡。18世纪,玛丽亚·铁列西娅母子当政期间热衷于改革,打击教会势力,推动社会进步,同时带来艺术的繁荣,使维也纳逐渐成为欧洲古典音乐的中心,获得了“音乐城”的美名。随著19世纪奥匈帝国的强盛,维也纳也成为当时欧洲一个重要的都会,成为奥地利帝国(1806年起)和奥匈帝国(1867年起)的首都。1873年维也纳举办了为期106天的世界博览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奥地利再度和纳粹德国合并,战后,奥地利和维也纳,跟德国和柏林一样,遭到英、美、法、苏四国划分四个控制区管理,直至1955年奥地利再度获得独立为止。冷战时期,维也纳是国际间谍活动的温床,因为它是位于东西方集团之间的中立国。

史前时代,罗马时代,中世纪

  考古发现维也纳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起已有人居住在维也纳盆地,维也纳良好的天气条件和富饶的土地资源为新石器时代的农民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铸造石器所需的赤褐色和绿色的石块也能在维也纳开采到。铜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同样也在维也纳留下了人类居住的痕迹。 约公元前500年,凯尔特人在现在维也纳的位置上建立起一座名为“Vedunia”的居住区,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在多瑙河附近(现在维也纳的市中心)驻扎军队并建立城市,以守护潘诺尼亚行省的边界。罗马人一直呆到了5世纪,5世纪初维也纳曾发生了一场毁灭性的火灾,接下来的记载出现在881年同马扎尔人的战斗。955年,东法兰克王国国王奥托一世在勒赫菲尔德战役中击败了马扎尔人,标志着维也纳和奥地利的崛起。

巴本堡王朝时代

  976年,巴本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一世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奥托二世封为巴伐利亚东部边区(马克)的藩侯(封疆伯),这块匈牙利边境上的封地后来演变为奥地利。996年史书上第一次出现“奥地利”这个名称,Ostarrichi意为“东部马克”。11世纪维也纳已经是一座重要的贸易城市,1155年亨利二世将维也纳作为首都,一年后的1156年9月17日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授予奥地利亨利二世以小特权,将奥地利从一个附属于巴伐利亚的藩侯领地提升到独立的公爵国,而维也纳成为公国的首都。维也纳在1221年继恩斯之后成为奥地利第二座享有发展经济权利的城市,途径维也纳的商人必须将他们的货品在城市内提供销售,这使得维也纳很快成为多瑙河通往威尼斯道路上一座至关重要的贸易城市。

哈布斯堡王朝时代

  哈布斯堡王朝在维也纳有几百年的统治历史,维也纳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欧洲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1278年哈布斯堡的德意志国王鲁道夫一世(1273年至1291年在位)在多次征讨后战胜了巴本堡王朝波希米亚国王奥托卡二世,开始了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的历史。但在维也纳,哈布斯堡王朝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建立统治地位,奥托卡二世在1278年的战斗中阵亡后,他在维也纳的支持者势力依旧强大,发动了多场反对德意志国王阿尔布雷希特一世(1298年至1308年在位)的起义,而接替阿尔布雷希特一世的卢森堡王朝亨利七世(1308年至1313年在位,1312年至131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将首都定在布拉格,维也纳的城市发展进入了阴影。 维也纳歌剧院

  此后鲁道夫四世(1358年至1365年奥地利公爵)颁布实施一系列经济政策,使得维也纳恢复了生机,他在1365年建立了维也纳大学,并下令建造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他为维也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因此被誉为“维也纳的建造者”,但是此后他参与了对哈布斯堡继承权的争夺,这使得维也纳不断发生骚乱,经济呈现衰退。 1438年奥地利公爵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404年至1439年奥地利公爵,1438年至1439年德意志国王)被选为德意志国王后,维也纳再次成为首都,但是他在任期间发生了1421年至1422年对维也纳犹太人的第一次大规模驱逐和迫害。 软弱的腓特烈三世(1440年至1493年德意志国王,1452年至1493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457年至1493年奥地利大公)在与匈牙利国王匈雅提·马加什的战争中,失去了包括维也纳的几乎全部奥地利领地。1556年匈牙利和波希米亚并入哈布斯堡后,维也纳最终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两次维也纳之围和巴洛克的辉煌时代

  1529年奥斯曼帝国第一次围攻维也纳,奥地利人依靠中世纪时期遗留下的城墙,艰难地抵御了土耳其人的进攻,在流行病突发和冬季提前到来的情况下,土耳其人被迫撤军。土耳其人的围城暴露出了维也纳城防御的薄弱,因此从1548年起维也纳决定改造成一座由11栋堡垒和1条壕沟构成的要塞。这个决定后来被证明是明智的,1683年土耳其人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改造后的要塞保卫了维也纳长达两个月,直到波兰国王扬·索别斯基出兵相援,解除了第二次维也纳之围,也导致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落。 经历了土耳其人的两次围攻之后,维也纳开始了辉煌的建设时代,在重建的过程中继续展现巴洛克艺术风格,贵族们纷纷在城墙内建造花园和宫殿,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王子欧根的贝尔佛第宫。 美景宫(贝尔佛第宫)

在经历了1679年和1713年的两次大虫害传染病导致的人口大衰减以后,维也纳的人口持续增加,1724年达到15万,1790年突破20万,在这个时代,维也纳建立了第一批工厂,铺设了城市下水道和街道清洁系统,改善了城市的卫生条件。维也纳也是最早一批引入住宅标号制度和国家邮政系统的城市。在约瑟夫二世(1780年至1790年奥地利大公,1765年至179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在1783年对城市管理进行了改革,他引入了城市公务员制度,还将内城的墓地迁出城市。 卡尔大教堂

  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维也纳很快成了欧洲最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海顿、萨列里、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将维也纳古典主义推向顶峰。

奥地利帝国和奥匈帝国统治下的维也纳

  在法国大革命战争中,维也纳先后两次被拿破仑的军队占领。 第一次发生在1805年11月13日,法国军队未受到抵抗,不费吹灰之力地进了维也纳,维也纳的市民们甚至好奇地欢迎了他们。弗朗茨二世在此前的1804年戴上奥地利皇冠,以回应拿破仑的称帝,成为奥地利的第一位皇帝,开始了奥地利帝国的历史。而拿破仑在1806年解散了神圣罗马帝国,弗朗茨二世不得不摘下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末代皇帝(1792年至1806年在位)。 1809年拿破仑第二次占领维也纳,但是这次他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攻占维也纳后不久便在阿斯佩恩战役中尝到首次大败的滋味。拿破仑最终战败后,1814年9月18日至1815年6月9日在维也纳会议召开,这是一次由奥地利外交家克莱门斯·梅特涅发起的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旨在为拿破仑战败后重新调整欧洲政治地图。 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也对维也纳产生了影响,3月13日首先爆发了德国三月革命,迫使总理克莱门斯·梅特涅下台,然后又在10月6日发生维也纳十月起义,最终被皇帝的军队镇压。

1873年维也纳世界博览会

  维也纳在1850年开始扩建,再次呈现辉煌,在奥匈帝国建立的1867年,“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创作了奥地利最出名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这段辉煌在1873年维也纳的第5届世界博览会达到顶峰,博览会展现了空前的建筑设计。虽然奥匈帝国进入了它的尾声,但是这段时期维也纳也再次攀上以维也纳现代主义为代表的文化巅峰,城市建筑上发起新艺术运动,绘画突出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和埃贡·席勒(Egon Schiele)的表现主义,音乐方面则有马勒和莱哈尔,勋伯格、韦伯恩和阿尔班·贝尔格的“维也纳第二乐派”,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开创了精神分析学。 小约翰·施特劳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没有直接波及到维也纳,但是旷日持久的战争引起了粮食和衣物的供应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宣告了哈布斯堡王朝6个世纪统治的终结和奥匈帝国的解体,1918年11月12日在维也纳议会前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成立,1919年改名为奥地利共和国,即奥地利第一共和国。 奥地利几乎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维也纳所在的下奥地利州,其他6个联邦州担心被下奥地利州长久掌握主导权,此外在社会民主主义的维也纳和保守主义的下奥地利州其他地区之间存在着严重的政治对立,1921年奥地利决定将维也纳从下奥地利州分立出来,维也纳在1922年成为奥地利的一个联邦州。与此同时,1919年维也纳引入男女平等选举,从此社会民主主义在城市参议院、州议会和地方议会的选举中始终获得绝对多数,维也纳因此被称为“红色维也纳”。 维也纳莫扎特塑像

奥地利第一共和国时期,维也纳经历了1918年至1925年的通货膨胀、1929的世界经济危机和高失业率。此外,保守主义的奥地利联邦政府逐年削减奥地利的税收支持。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8年作为德国帝国总理的希特勒进军并吞并奥地利,结束奥匈帝国的历史,建立了纳粹的独裁统治。

纳粹统治下的维也纳

  二战时建造的6个钢筋混凝土大型防空炮台之一,现仍存在于维也纳市内。 1908年19岁的希特勒曾两次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均未被录取,只能在维也纳靠做零活和出售临摹画糊口,他在维也纳受到了泛日耳曼民族党的影响。希特勒后来声称,“维也纳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一生中最艰苦的学校。在那里形成的世界观和人生哲学,日后成了我一切行动的坚实基础。除了我当时打下的基础以外,后来很少再需要学习什么东西,也不需要改变什么东西”,而这种世界观和人生哲学就是“人类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并非基于人道的原则,而是仅凭最野蛮的斗争……假使你不奋斗,则你也就无法生存”。 希特勒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使得早已在维也纳埋下几百年的反犹太主义在20世纪死灰复燃,德国进军奥地利后不久,雅利安人种的维也纳人开始不由自主地威胁、折磨和抢劫犹太人种的维也纳人,将他们从家里赶出去。1938年11月9日至10日凌晨被称为“水晶之夜”,开始了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维也纳共有92所犹太会堂遭到摧毁,仅有一处幸免于难。 纳粹一方面将现代艺术定义为“堕落的艺术”(德语:Entartete Kunst),另一方面大力宣传维也纳的“德意志文化”,比如在1941年隆重庆祝莫扎特逝世(1791)150周年时。“奥地利”的名字从历史文献中消失,只有1819年在维也纳成立的奥地利第一储蓄银行仍当时保留着这个名字。 1944年3月17日盟军第一次空袭维也纳,整个城市的五分之一被毁。1945年4月2日维也纳被宣布成为纳粹的防守区,女人和孩子被要求离开这座城市,这意味着战争到了白热化的阶段,苏联军队距离维也纳仅剩下数公里。维也纳战役持续了八天,4万人丧生。维也纳的斯蒂芬大教堂在空袭和战争中未受损坏,但却在一次洗劫中陷入火海。

盟军占领和奥地利第二共和国

  维也纳在二战结束后被苏联占领,不久苏联红军开始新建城市管理机构,先是由***人担任临时市长,在3天后由奥地利社会民主党人接替。1945年4月27日,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奥地利人民党和奥地利***的代表在维也纳市政厅宣布奥地利独立,4月29日占领当局将议会大厦移交给临时新政府,“奥地利民主共和国”重建。1945年秋,苏联允许其他三个同盟国军队进入维也纳,美国、英国、法国和苏联共同占领维也纳,直至1955年5月15日奥地利国家条约签署,盟军撤出,奥地利才完全独立。 同奥地利和西欧的其他城市一样,维也纳在二战后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经历了经济复苏和城市重建。

匈牙利十月事件至今

  1956年发生匈牙利十月事件,反对***当局的起义失败后,大批匈牙利人逃亡西方,维也纳接收了许多匈牙利人。维也纳在1968年布拉格之春后又接收了许多捷克人和苏联人。 维也纳逐渐向国际性的城市发展。1957年国际原子能机构成为1945年后第一个进驻维也纳的国际组织,维也纳从1965年起是石油输出国组织和发展基金会的驻地,1961年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和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维也纳举行高峰会谈,1979年美国总统卡特和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在维也纳会面,1980年维也纳国际中心即联合国城成为联合国的第三个驻地,维也纳定位成国际会议和解决国际冲突的城市。

编辑本段政治地位

  除纽约和日内瓦外,维也纳为第三个联合国城市。1979年建成的奥地利国际中心又称“联合国城”,气势雄伟,是许多联合国机构的集中地。它曾是长期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的中央机构所在地;1814年奥地利首相兼外交大臣梅特涅在旷日持久的维也纳会议上施展阴谋诡诈的政治权术;1815年俄、普、奥3国皇帝缔结所谓“神圣同盟”,力图扑灭资产阶级革命;1848年在欧洲大革命的影响下,维也纳发生街垒战,梅特涅逃亡伦敦;1867年成为称雄欧洲大国奥匈帝国的首都;20世纪30年代初,希特勒一跃而为德国纳粹的头目,1938年3月率军长驱直入维也纳,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拉开序幕,战争期间,全城遭到53次轮番轰炸,不少古典建筑被毁;1955年5月苏、美、英、法4国与奥地利在“美景宫”会议厅签订了《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4国占领状态;1955年10月26日,奥地利议会宣布宪法性法律“永久中立”,这一天被定为国庆日。 贝多芬塑像

奥地利号称“欧洲的心脏”,维也纳则是“心脏的心脏”。自古以来,维也纳就是连结东西欧的交通枢纽和来往于波罗的海和亚得里亚海之间的重要通道。

编辑本段经济中心

  在欧盟范围内,维也纳是生活质量很高、犯罪率很低的城市,根据2007年的数据,维也纳在欧盟最富有的城市中位居第五,仅次于伦敦、卢森堡城、布鲁塞尔和汉堡。维也纳也被称为“到东欧的跳板”,因为维也纳和它的企业同中欧及东欧具有良好的关系,在2004年欧盟东扩的背景下,许多外国大企业将他们在中欧和东欧国家的业务交由维也纳的分部处理,或者在维也纳开设代理机构,从维也纳出发开发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法国建筑材料巨头拉法基集团、德国的汉高、雷韦集团(REWE Group)和拜尔斯道夫公司(Beiersdorf AG)。有些外国企业则收购在维也纳的奥地利企业以便进军中欧和东欧市场,比如荷兰饮料大亨喜力收购奥地利最大的啤酒公司,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收购奥地利信贷银行(Bank Austria Creditanstalt)。而奥地利本土大企业也多将总部设在维也纳,其中包括奥地利几乎所有的银行,奥地利石油天然气集团(OMV AG)、全球最大制砖商维内贝格(Wienerberger)和奥地利电信公司(Telekom Austria)。维也纳证券交易所是奥地利的唯一一所证券交易所。 维也纳16%的面积由约900家企业经营农业,每年生产约50000吨蔬菜,包括番茄、辣椒、黄瓜、色拉菜和小萝卜。它们按季节供应了维也纳70%和奥地利56%的新鲜蔬菜。

  维也纳是奥地利的首都,同时也是奥地利的9个联邦州之一,是奥地利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位于多瑙河畔。维也纳约有170万人口,在欧盟城市中居于第10位。维也纳是联合国的四个官方驻地之一2,除此之外维也纳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和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部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所在地。2011年11月30日,维也纳以其华丽的建筑、公园与广阔的自行车网络登上全球最宜人居城市冠军。

  维也纳属中欧型气候。西部受大西洋影响,冬夏温差和昼夜温差大且多雨,东部为大陆气候,温差小,雨量亦少。阿尔卑斯山地区寒冬季节较长,夏季比较凉爽,7月平均气温为14-19℃,最高温度一般为32℃。 维也纳同时受到来自西面的海洋性气候和来自东面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属于过渡性气候。维也纳的降水量很小,干旱期较长,冬季较其他奥地利城市温暖,城市中心的平均气温104℃,城市郊区约98℃,平均降水量约600毫米,一年约有60天是夏天,70天是冰冻期,天气寒冷异常,非常寒冷。

  维也纳(德语:Wien),(英语:Vienna)奥地利首都,2011年8月30日,在最新一期全球最适合居住城市报告中,维也纳在全球最适合人居的城市排名第二位。享誉世界的文化名城,既有“音乐之都”的盛誉,许多音乐家都在此度过大部分生涯,至今博物馆里还有他们的手迹和创作的乐谱。又有以精美绝伦、风格各异的建筑而赢得的“建筑之都”的美称;又以历史悠久被称为“文化之都”;以精妙绝伦的装饰而被称为“装饰之都”。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已成为国际性的音乐盛会。位于奥地利东北部阿尔卑斯山北麓( lu)维也纳盆地之中,三面环山,波光粼粼的多瑙河穿城而过,四周环绕着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面积41465平方公里,人口170万(200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五分之一以 小约翰·施特劳斯塑像

  上。西欧至巴尔干半岛的铁路枢纽,多瑙河港。维

  维也纳(12张)也纳还是多瑙河第一个流经的大城市,因此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称。夏天还举行露天音乐会。每一家都会在合家欢乐时演奏古典音乐。更有趣的是,在政府会议前后,也都要演奏一曲。 维也纳是一个城市,也是一个州。这个州的面积仅是全国领土的百分之零点五,但是全奥地利的人口有五分之一集中在这里。维也纳是奥地利共和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奥地利联邦议会、国民议会、总统府、总理府、国家政府各部委和最高司法机构都聚集在这个城市里。同时,维也纳市还享有重要的国际地位。联合国和石油输出国组织都在维也纳设有办公机构。维也纳是昔日奥匈帝国的首都,以往的豪华气派尚存。她是欧洲最古老和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和旅游城市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维也纳人把满目疮痍的城市重建起来。如今,维也纳的所有历史建筑都得到了整修。随着奥地利加入欧盟,维也纳重新成为东西欧商业和经济往来的中心。对于游客来说,维也纳有着千姿百态的面貌。音乐崇拜者会为一场音乐会而不远万里,前来拜访音乐的圣殿。对于许多游人来说,漫步在迷人的多瑙河畔是十分让人向往的。地理环境 维也纳坐落在阿尔卑斯山北麓的一个盆地里,面积41465平方公里,是奥地利最小的一个联邦州,也是唯一一个不同其他国家相邻的联邦州。由于维也纳的重要地位,它是拥有全奥地利最大交通和建筑面积的联邦州,113%的面积是建筑用地,111%为道路交通,22%为铁路的轨道。维也纳也是绿化 维也纳合恩布龙宫

  面积最大的联邦州,绿化面积11776平方公里,覆盖率284%。河流和湖泊面积191平方公里,占46%,仅次于布尔根兰州。维也纳也是奥地利种植葡萄的四个联邦州之一,葡萄园占面积的17%。森林覆盖率为166%,农业用地占158%。维也纳共分为23个行政区。 维也纳之所以能够成为中欧最重要和最大的城市之一,应当归功于它优越的地理位置。维也纳位于阿尔卑斯山的东北麓和维也纳盆地西北部之间,维也纳是从多瑙河的南部发展起来的,现在拓展到了多瑙河的两岸,是东西向多瑙河航线和南北向琥珀之路的交叉点。

  维也纳国际机场也称施威夏特机场(Schwechat),机场距离市区16公里,交通方便。目前,已经开通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国内大施威夏特机场城市和许多国际城市的航班。到奥地利其它城市,如萨尔茨堡、格拉茨和茵斯布鲁克等也有航班。 维也纳机场与许多机场不同,出发和到达的人都在一个大厅内,到达的客人需要穿过等待出发的人群,沿着“Arrival”标识走,到达底层后就可以看到边防站。 从机场到市区很方便,有多种交通工具可以选择:机场巴士、机场特快列车和出租车。

  铁路

  到奥地利各地旅游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火车。维也纳火车条件好,而且干净、准时、速度快。从维也纳出发,游客一般选择的线路有以下几种: 维也纳—林茨—萨尔茨堡(进入德国) 维也纳-布鲁克安德莫尔(Bruck an der Mur)-克拉根福—菲拉赫(进入意大利) 从维也纳到萨尔茨堡约3小时20分,一等舱744欧元,二等舱466欧元,到格拉茨2小时40分,一等舱526欧元,二等舱34欧元,到林茨3小时28分,一等舱468欧元,二等舱306欧元,到茵斯布鲁克6小时,一等舱92欧元,二等舱628欧元。 ⊿ 奥地利铁路卡 适用奥地利联邦铁路所有路线,在有效期15天内的任意三天连续旅行中有效。可以与旅行社联系购买。 ⊿ 欧洲铁路卡 奥地利是欧洲铁路系统的一部分。凭欧洲铁路优惠卡可以在任何奥地利联邦铁路线和多瑙河航务运输线上得到50%的优惠,也适用于点与点之间的全票价。欧洲铁路卡可在欧洲以外的地方购得。

  水运

  多瑙河联接维也纳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两个首都,航运是两个首都之间一种非常实用的运输方式。从维也纳顺流航行到布达佩斯需要5小时,从布达佩斯逆流航行到维也纳需要6小时20分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

原文地址:https://pinsoso.cn/meirong/32113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0
下一篇2024-02-10

随机推荐

  • 戴宜戴白美白牙套可以吃饭喝水吗?

    美白牙套为了给大家做到体验感最佳状态厚度只有05毫米,不影响说话,可以正常喝常温或者凉水及饮料,避免佩戴牙套时,饮用色素沉淀较高的饮料及滚烫的热水。如红酒,桑葚汁,蓝莓汁等,不可以佩戴吃饭,吃饭前取下,冲洗牙套放置在赠送的牙套盒内,饭后将牙

    2024-04-15
    44700
  • 冻干粉是不是一停就没效果了?

    冻干粉停用,皮肤不会越来越差,但是皮肤没有使用冻干粉时保持的年轻效果了。冻干粉是一种高端保养品,长期使用,它会人工干预衰老过程,会让人比同龄肌肤年轻5-10岁,但是衰老是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的,不可逆转,通过新生的细胞,也会衰老。所以冻干粉停用

    2024-04-15
    39200
  • 妮维雅美白凝露好用吗

    好。1、妮维雅凝水活采凝露质地比较轻,容易被皮肤吸收,而且非常温和,很适合22岁年龄的肤质。2、这款产品的主要功能是补水,如果是干性的皮肤,又是在秋冬季节,这个凝露用起来会感觉有点干,所以需要搭配使用面霜或者乳液使用,在春夏季节用好。  1

    2024-04-15
    41600
  • 平价美白身体乳推荐 趁冬天白回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美白,要找好合适的身体乳~如今身体乳还越做越像面部产品了,很多用在脸上的经典美白活性物组合直接被搬到身体乳里去了,身体也能和脸享受同等待遇了~ 接下来我就分享几款平价又好用的美白身体乳吧。1、凡士林3号烟酰胺身体

    2024-04-15
    29900
  •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

    12岁女孩能使用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或丝润爽肤水吗?这是许多家长和女孩们关心的问题。我们需要知道妮维雅的丝柔美白爽肤水和丝润爽肤水都是针对成年人的产品。这些产品中可能含有一些成分,如酒精或其他化学物质,对于12岁的女孩来说可能会过于刺激。

    2024-04-15
    26500
  • 国外化妆品的生产日期怎么查?

    生产日期即是批号,以下是常见品牌的批号识别方法:1、欧莱雅:例如:FB263代表2005年第263天生产。F代表产地(法国),第二个字母是代表年份,A代表2004年,B代表2005年,C代表2006年,但没有Z,因为Z和2易相混。2、碧欧泉

    2024-04-15
    34000
  • 抖音护肤品套盒便宜能用吗

    抖音50元 护肤品靠谱 ,我就买过乳液 效果也非常好 ,温和 没有刺激性成分 很安全 ,乳液质地很轻盈 很好的推开 延展性很好 ,抹在脸上 轻轻按摩至吸收 ,皮肤特别的舒服 凉凉的 ,清爽不油腻 补水保湿效果也很好 皮肤非常的水润润不干燥

    2024-04-15
    2640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