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的故事》
《熊的故事》改编自1885年发生在美国洛基山脉中人与熊之间的真实故事。这是一部介于纪录片与故事片之是的奇特的**,由《情人》、《兵临城下》的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讲述了两只熊在森林中的惊险经历,**完全是写实主义风格,没有任何旁白,而是凭着绝佳的跟踪拍摄与剪辑,构成一个关于熊的完美故事。两只熊在其中像两位一言不发、毫不做作的演员,人类在其中出现,但完全是配角,他们只是熊的生活的一个闯入者,影片再次证明人与自然界其它生命要相谐相处的深刻命题。
主演:泰彻基.卡尤
上映时间:1988年
类别:纪录片
导演:让·雅克·阿诺
上映地区:法国
语言版本:法语
画面颜色:彩色
观影感受
(我认为成为经典是必然,从辛德勒的救人名单都可以是正义的佳作,**黑白成像摄影可以算是历史系列的一个突破了)
我认为这部**绝对是巅峰之作,对于历史片来说他可以达到教科书一般的高度,并且感动了我们太多人,**无论从摄影的技巧还是配乐以及最为重要的精神境界都是巅峰佳作了,特别是片子用黑白镜头就是一个重大的突破,给影片增加了历史的厚重感,又增加了影片的情感基调,整部**唯一的色彩那位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如此突出表现我想是为了突出某种善意,但大家都说法不一。
其中有一个细节我一直都备受冲击,在窗框外的那一个画面,Oskar说犹太人卖给他,两个人被中间的一道窗隔着,感觉预示着两个人的内心世界被中间这个窗户给隔开了,当画面切合在同一个空间的时候,就知道其实Goeth已经被说服了,**语言和剧情的契合真是相当完美了,还有那位瘸腿工人情节的设置,过山车式的那种生死太有冲击力了,太令人震撼了。
**剧情
这部**主要是讲述1939-1944年波兰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之下,德国商人奥斯卡辛德勒,主角辛德勒来到了格军统治下的克拉科夫,并且开办了一件搪瓷厂生产一些军需物品,凭着出众的社交能力和大量的金钱,期间犹太人遭遇了无人性的迫害,辛德勒目睹了这一切开始贿赂军官,让自己的工厂成为集中营的附属楼,那时他的工厂成为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德国战败前夕犹太人被迫害的越来 越严重,辛德勒花巨资赢得了德国军官开出的1200人的名单,他拯救了这么多人,某种意义上我感觉是拯救了全世界。
影片评价
**在豆瓣的评分是94分之高;
曾经获奖第66届奥斯卡金像奖获得最佳影片;
第47届英国**学院奖,拿到了最**奖最佳影片;
第18届日本**学院奖最佳外语片。
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约翰尼·德普(提名**:《理发师陶德》)
《加勒比海盗》之后再获影帝提名
2008年2月15日
两届提名~
个人简介
从八○年代帅到二十一世纪的演员约翰尼德普,在好
莱坞维持声名的法宝,除了流传不辍的绯闻外,就是他狂放不羁的迷人性格。
约翰尼德普出生于美国肯德基州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他的父母不断迁移,15岁时终于正式宣告离婚,他在接受媒体访问时,提到小时候的生活:「
我对所谓的”家”并没有任何印象,因为有太多个家了。」
青少年时期的约翰尼德普不喜欢念书,经常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苦练吉他,从高中辍学之后,他只身前往洛杉矶寻求发展,希望有朝一日能成为摇滚歌星,
却在一次试镜之后,意外地踏上演艺之路,以电视影集龙虎少年队迅速走红,成为全美青少年的
偶像。
1984年,约翰尼德普以恐怖片半夜鬼上床正式进入**圈,尔后在提姆波顿的剪刀手爱德华中的演出,不但让他首度获得金球奖提名,更让他与
合作女星薇诺纳瑞德陷入热恋并订婚,而这场婚约共维持了三年。1993年时,约翰尼德普再次以帅哥娇娃一片获得提名,翌年在与提姆波顿二次合作
的另类黑白片艾德伍德中精湛的演出,更是让
他第三度荣获金球奖最佳男主角奖提名。
喜欢挑战多样化角色演出的约翰尼德普,还曾经和金奖影帝艾尔帕西诺演出惊天爆,与两大演技派老牌明星马龙白兰度和费唐娜薇合演这个男人有
点色,以及参与吉姆贾木许执导的你看见死亡的颜色吗?、非主流影片的库斯托力卡的亚历桑纳梦游等片。
1999年,约翰尼德普与鬼才导演提姆波顿三度合作,演出断头谷中神经质的探长一角,令观众印象深刻;而在浓情巧克力中多情吉普赛浪子的角色,更让曾身为乐团吉他手的约翰尼德普首度在银幕上表演吉他、大唱情歌,一圆他的音乐梦。今年强
尼戴普更以一世狂野中几近个人秀的演出而大
获好评,他的新作惊悚悬疑片开膛手,近来也
刚在美国上映,首映当周便夺得票房冠军。
不过约翰尼德普的才华不限于演戏,他于1997年自编自导自演了勇气一片,不但请来马龙白兰度跨刀演出,影片还入围坎城影展竞赛,并风光地在影展中举行首映。
不过约翰尼德普最引人注意的除了他丰富的演出作品之外,还是那精彩的恋爱史。与他谈过恋爱的女星名单可列出一长串,从薇诺娜瑞德起,一直到雪琳芬珍妮佛葛蕾、骨感名模凯特摩丝等人。火爆的约翰尼德普还曾因为与凯特摩丝发生争吵,愤而捣毁了纽约一个每晚两千美元的旅馆房间,并因此被捕入狱。
1997年后,约翰尼德普爱上了法国女演员兼歌手凡妮
莎帕哈迪丝,1999年五月凡妮莎还为他生下了女儿
,取名百合玫瑰(Lily-Rose)。从此以后曾被人喻为
「好莱坞坏小孩」的约翰尼德普开始转性,完全是一
副奶爸形象见人,常常被狗仔队拍到他提著大包小
包尿布或是推著婴儿车戴女出门的天伦模样,跟他以往颓废的形象简直有著天壤之别。
我是山姆(I am Sam)
山姆(西恩·潘)是一个弱智患者,在一间星巴克咖啡店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收留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并和她生下一个女儿。但是,女儿一出世,作母亲的就不告而别,丢下山姆和幼女相依为命。
山姆给女儿取名露西(达科塔·法宁),因为他特别喜欢听披头士乐队的《天空中拥有钻石的露西》这首歌。在一群患有精神障碍疾病的朋友的帮助下,山姆独自抚养着女儿,虽然总不免出些小差错,日子倒也过得快乐。
露西顺利长大了,不但生得漂亮,而且聪明伶俐,虽然只有7岁,她的智力已经超过了山姆,山姆已经无法应付女儿提出的许多问题。乖巧的露西为了不让父亲伤心,故意迁就父亲的智力水平,而这显然不利于露西的智力和情感发育。这对特别的父女引起了社会工作者的注意,他们认为山姆不适合再抚养露西,把露西从他身边带走,为她找了一个正常人做养母。山姆不甘心就这样失去女儿,决定聘请女律师丽塔(米歇尔·菲佛)帮他争取抚养权。
丽塔虽然精明强干,却有点自私自利、只关心自己。一开始,她觉得这个案子不可能赢,并不想接,只是受不了同事的激将法,为了向大家证明她也关心社会公益,才勉强接了下来。出乎她的意料,在与山姆的接触中,丽塔被山姆对露西深沉真挚、无条件的父爱感动,并意识到山姆和正常人一样,有权利和自己的女儿在一起。
一、意象:
1、颜色和衣饰
颜色的喻意最常用也最明显。
白色、粉色:白天鹅、妮娜。黑色:黑天鹅、母亲、莉莉、贝丝。灰色:唯一的男主角——舞团艺术总监托马斯。
白色:妮娜的枕头是黑白花纹的,在多个梦醒的俯看镜头中,她的头颅都正好搁在黑色藤蔓花纹盘绕纠缠的中心;她的雪白围巾,呈绒毛状,既是白天鹅羽翎的象征,又像是雏鸟新生未丰的遍体软茸。(以这种绒毛状服饰象征纯洁,不久前在《单身男子》中也见过:尼古拉斯-霍尔特饰演的代表救赎天使的肯尼,就穿着这样的软绒白毛衣。)
粉色:妮娜的房间几乎全部布置成粉色;开场的第一个早晨,母亲端上来的早餐是切成两半的水果,妮娜有如小女孩般呢喃:“粉色,多漂亮!”
妮娜的手机多次出现,可以看到她的手机屏幕上出现“MOM”字样时,底色是粉红色的。
当妮娜独自蜷坐在甬道中练习手臂动作时,围巾是淡粉色。
到她被选为“天鹅皇后”之后,那条绒毛状的围巾就不见了,即雏鸟褪毛的象征。
——不过,当妮娜受到托马斯诱惑又被抛闪后,曾坐在镜前哭泣。彼时绒毛围巾再次出现,应是喻意她此际彷徨悲苦,又回到瑟缩雏鸟的状态。
灰色:当她频频出现幻象之后,她练舞时穿的上衣从白色变成灰色;她的家居服也成了灰色——灰色渗入了妮娜的粉色天地。
在酒吧中,莉莉给了妮娜一件黑色的性感背心。妮娜把它套在了白衣外面。服下致幻药物后的一夜,妮娜的毛衣彻底变成了深灰色。
在妮娜的“白色时期”,她的鞋子是圆钝、无侵略性也无野心的灰色棉布雪地靴,与她形成对比的是“黑天鹅”莉莉那冶艳的黑色皮靴。
2、天鹅
天鹅是个复杂奇怪的意象,可以代表纯洁,却也可以是肉欲的化身:众神之神宙斯,为斯巴达王廷达瑞俄斯之妻丽达的美貌所倾倒,变为天鹅与其野合。天鹅雪白的胴体、柔媚的长颈、软滑的羽毛、饱满肉感的身躯,亦可看做女子性征极致的组合。
天鹅的另外一个象征意是艺术家的诗意唯美化身,圣桑的《天鹅之死》、谚语“天鹅之歌”,都用这个意义。
本片中天鹅的意象无处不在,贯穿始终的《天鹅湖》音乐令全片像一部音乐剧,此外尚有妮娜的手机铃声、带有《天鹅湖》节奏和芭蕾舞小人儿的八音盒等。
我认为最重要的天鹅意象,出现在妮娜躺在浴缸中的时候(第50分钟)。观者可以看到镜头右边一只小盒子,盒子上用色点镶嵌的手法砌出白天鹅的图形。就在这天鹅的陪伴下,妮娜在浴缸中自慰——镜头中只有她闭目呻唤的面孔,和那只天鹅图形。这其实是“丽达与天鹅”故事的影像化的一幕,妮娜甚至向天鹅图形那边抛去一个妩媚的眼风!但最后,妮娜被滴入水中的血液惊醒。
片中多名女子带有黑天鹅的特质。
第一只黑天鹅,当然是莉莉。
第二只黑天鹅是贝丝。
第三只黑天鹅,是妮娜的“另一个自己”。
需要说明的是:黑天鹅并不是彻底的邪恶象征。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黑天鹅唯一的原则是追求快感的原则。
(27分钟时,一位黑衣舞蹈教师教授妮娜如何饰演黑天鹅,镜头长久凝视着这个老女人露出的肩胛,蝴蝶骨在衰老皱缩的皮肤下艰涩滑动,这是只不能再飞起的老天鹅。)
3、指甲与抓痕:
妮娜做了被黑魔王擒住的梦境之后,第一次发现肩胛处有伤痕,并且她闪躲着、砌辞掩饰,不愿母亲过多注意;后来,抓痕频繁出现;她的足趾趾甲破裂,血肉模糊;在托马斯把天鹅皇后隆重推出的晚宴上,妮娜发现指甲处开始有血印。她躲在洗手间里,试图剥掉甲沟处脱离的皮肤,让人心悸的是她顺势一撕,撕扯下一长条带血的表皮,但当她喘息着在水流下冲净血迹,发现伤口消失了;后来,妮娜的母亲把她拉到洗手间,阴沉着脸为她修剪指甲。
指甲是“黑天鹅”挣扎出茧的武器。母亲的动作代表粗暴的“解除武装”与镇压。种种表象,暗喻妮娜身体中另一个自己越来越急迫地要破茧而出,要挣脱这个清洁的、严肃的、死气沉沉的躯壳。
从处子到女人,需有一道疼痛和流血的仪式。无处不在的血污,象征着妮娜性意识之逐渐觉醒,在心灵上从处子跨越到女人。
——或曰,妮娜并非处子。她曾在托马斯的强迫下面对这个问题。然而当他问“你喜欢欢好么”,妮娜脸上露出的不是对美好事情的缅怀,而是不得不勾起丑陋回忆的憎厌。若她不曾领略到欢好的快感,从精神角度上说,她便仍是处子。
妮娜试图在浴缸自慰一段。注意:自慰需要使用手。她被水面上悬空出现的自己的脸惊吓,浮出水面,发现手指在流血——也便是用来自慰的手。亦即“抚慰”她的是她心中的“黑天鹅”。
而在浴室镜子前剪指甲时,试图剪除“指甲”的是妮娜,而镜子里恶笑着令她把肌肤剪破、淌出血来的,则是要迫切要破壳出来的自我。
4、莉莉:
莉莉肩胛处有黑色纹身,粗看像是铺开的羽翼,有张牙舞爪之势,凝神看去,可以辨出图案是两朵并蒂开放的花,象征善与恶的并蒂。
莉莉出现的这天傍晚,妮娜在归途中首次与遍体黑衣、长发披拂的自己劈面撞见。这是她潜意识中的“黑天鹅”首次出现,暗示妮娜其实对风情迷人的莉莉十分钦羡。
莉莉把妮娜带到酒吧作乐,在从酒吧回去后,妮娜最严重的一次幻象出现了。
仔细观看这段影像可以看出,不必等到第二天早晨,导演早就暗示了莉莉的不存在:在妮娜笑着进门时,她的身影出现在多面镜中,被分裂成无数个“妮娜”,暗示此时的她已呈分裂状态;母亲出现,没有向“莉莉”打招呼(第一次看时,可能会当做母亲对莉莉的不满或故意忽视,但返回去看便知进门的从头至尾只有妮娜一个人);而此处有更明显的暗示(1小时06分钟):在镜子里一个妮娜的身影后闪出了莉莉的影像,她媚笑着蹑手蹑脚地走开,这表示莉莉就是从妮娜脑中分裂出来的。随后,妮娜“拉着莉莉”跑回自己的卧室,当她把母亲关在门外时,可以清晰地看到门上悬挂着灰色镶嵌粉边的外套——灰色已经是主要色调,粉色退居边缘。
母亲大喊:“you’re not my Nina again!”此际的妮娜确已不是母亲的女儿,她归属于自己、臣服于欲望。
当“莉莉”与妮娜以同性方式欢好,由于别致的姿势,观者和妮娜都可看到莉莉怪异扭动的肩胛,以及肩胛上的纹身:从并蒂花变成了振起的翅膀——黑天鹅再次出现。
此际两种弦乐——阴险的大提琴与纤细忧伤的小提琴,交织在一起。映衬着妮娜面庞的,也不再是黑白花纹的枕头,而是暧昧艳丽的肉粉红色枕头,其上饰有彩色圆形图案,象征交合圆满——浅粉色象征纯真少女,肉红色便是肉欲的象征。“莉莉”的面目始终埋在妮娜双腿之间,惟有一种“破茧”的撕裂声传来。当妮娜从高潮中醒来,她发现“莉莉”的面孔,是自己。
这是第一次她在莉莉身上看到自己。
当妮娜在最后一天排练结束后,发现托马斯与莉莉在晦暗的舞台角落中欢好,然而恍惚间,那张放荡快活的面孔却是自己的,而御于自己身上的人,却也不是托马斯而是剧中的黑魔王。与托马斯的欢好,当是妮娜心底盼望的,被黑魔王的蹂躏,则是她真实心灵现状的物化体现。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背景交响乐中混杂了一种奇怪的、禽类的“格格”叫声,这应当是妮娜心底“黑天鹅”急欲破体而出的声音。在妮娜受惊飞奔开去时,更有鸟类展翅扑棱的声音。
5、母亲:
永远一袭黑衣的母亲,有一张禁欲者的长面孔,苍老的手像鸟爪一样抓在女儿粉嫩的手臂上。她曾是该公司的舞者,仍有人脉,妮娜在公司的举动和表现,她都可掌握。
母亲的爱好是坐在自己的屋中画画,她描绘的是自己年轻时的样貌,以及妮娜的脸——画像上的女子颊上有一颗痣。
可以捉摸到她的过去:曾经辉煌,因沉湎情爱,生下私生女断送舞蹈生涯,因此她认为肉欲和性爱是毁灭性的,强迫女儿停留在十余岁的懵懂之中。对女儿怀有不正常的控制欲和爱。
(耶利内克的《钢琴教师》亦渲染此类畸形母女关系。)
6、妮娜与托马斯的三个段落:
A、在托马斯的门外等待他的妮娜,首次拆散了一丝不苟的发髻(发髻象征禁欲与严格自律),对唇上鲜红的胭脂膏子(唇膏来自贝丝)还不大习惯,不由自主地抬手去擦拭。此际她心中是矛盾的:为了得到梦寐以求,她不得不打算启用长久以来忽略的、性别的魅力,做最后一搏——她其实意识得到自己是美的,只是始终不屑于张扬和运用,这仍是某些中学女孩子在性别差异萌发时的心理:努力勒紧肿胀的胸部,为性征感到羞耻。
当她对着托马斯时,就像犯了错误的小孩子面对手拿她的糟糕成绩单的老师。随时准备哭出来的急促气息、这个时候的妮娜,甚至不是“女人”。她来争取角色,竟像请求老师给予补考机会,始终喃喃说道:“我能做到,我昨晚努力过了。”她仍不敢亮出自己最原始的武器。当托马斯夸奖她“美丽、优雅”的时候,妮娜脸上并未出现释然和些微欢喜,目光甚至更焦虑,慌乱地躲闪开去。
在他的逼迫下,妮娜第一次说出了“完美”这个词(舞者大多是完美主义者,扑朔迷离的“完美”,往往令他们陷入走火入魔的境地)。托马斯扳过她细巧的下巴,恶狠狠地吻着了她。若是旁的女人,恐怕立即香舌暗度、运津咀华,顺势往来一番,然而竟有妮娜这等不晓事的,咬了上司一口。可以说托马斯早就心有定案,要扶助妮娜成为白天鹅,一切波折只是故意锻造她的过程,或可说在妮娜的咬啮中,托马斯看到了她并不懦弱、甚至有些凶狠的一面,于是相信她仍是可造之材。
在某些时候,灰色托马斯的举动,会引人误解他是个想把妮娜潜规则的上司,其实他绝非心地龌龊,他看出这女孩有如浑金璞玉,希望通过爱欲的打磨,令她升华到更高境界。
所有艺术最高形式的魅力,其实都是模拟性快感。因此,不懂得爱与性爱的艺术家,永远无法到达最高境界。她们需要先捉摸、领略过那个园中果实的异香与甜美,才能在舞台上模拟一二,以此引领观者沉浸入相似的妙境。
B、从托马斯的办公室出来后,妮娜盘坐在墙角(她总是独个儿坐在墙角,是胆怯小女孩的表现),狠狠地将散发再次绑起,这意味着她后悔方才的“放荡”,要迅速回到令自己感到安全的、清心寡欲的壳子去。
(在影片45分钟时,妮娜第一次在练习舞蹈时拆散了发髻,旋转时,长发在空中飘散出曼妙曲线,喻意她内心的“黑天鹅”的风情初露。)
C、托马斯的理解是:舞者要散发出性的魅惑,要让观众爱上你。
他亲自与妮娜共舞,用手掌娴熟地抹过女子的敏感处所,成功地唤起妮娜的迷狂。背景弦乐逐渐加强,危险而充满诱惑,黝暗的练功房恍如亚当夏娃的园子,托马斯反复说“open your mouth”,妮娜逐渐情动,扬起手反抚住托马斯的头颈,与他唇舌交缠。这是她的性意识被彻底唤醒的关键时刻。
(这男人如此用心良苦。在妮娜赢得山呼海啸般的掌声后,他轻声说:“你听到了吗?他们爱你。”)
D、首演前夜,妮娜在楼梯上向托马斯哭诉。他仰头看着她,看着她那张凄楚小面孔上的珠泪盈盈——是他把她托举到了高处不胜寒的地方。
7、地铁
地铁是个奇妙之处。嘈杂昏暗、狭小拥挤的空间,不得不亲密贴紧的无数陌生人,黑暗中映出人影的玻璃门窗,凄厉的呼啸风声,车厢像是一个盛满梦魇的巨大铁盒。
妮娜第一次涂口红,便是在地铁玻璃窗的映像中。
托马斯曾问妮娜的男伴舞:“你想与她欢好么?”——此时妮娜全无性方面的吸引力。当妮娜的性意识觉醒后,地铁中一个老者对着她大做猥琐动作,值得注意的是,而空荡荡的车厢中有许多空位——地铁的场景出现过很多次,惟有此次车厢几乎是空的,导演在暗示妮娜可以更换座位,但她既未没露出异样神情,也未更换座位,只是平静地转开脸去——她其实并不厌恶,甚至暗暗喜悦自己具备了这样的原始吸引力。
8、雕塑:
宴会结束后,妮娜在大厅中等待托马斯,厅心有一尊奇异的雕像。当妮娜对牢雕像凝睇,音乐阴郁奏响,提醒观者注意。雕像有如梦魇中的妖魔,吸引满脸懵懂的少女一步步走近:五官模糊一片、涂成惨白的人脸,手臂断折不见,只有两只翅膀高扬,两腿紧并,身体以耶稣受难的姿势直立,下身有男子性征。
这个雕塑的意思:要想要翅膀,就要抛弃双臂,等待受难。
——下体的男子性征,喻意不明。或暗喻“合体”?
9、贝丝:
妮娜在被贝丝砸得乱七八糟的化妆间中,偷取了一只唇膏。这表示她其实暗暗期望像贝丝一样有魅惑人心的女性魔力;贝丝的小刀象征她的侵略性——那也是白天鹅潜意识中期望得到的。
她所担心的:贝丝的今日就是她的明日,失掉舞者的腿,失掉容貌。因此幻觉中看到贝丝/自己疯狂地将刀子向脸上插去。
10、前夜
在此引用茨威格一段话:
“她内在的激情还未苏醒,她真正的、深处的自我尚未成形,只有被狂热的激情激发之后,他才能真正蜕变,绽露出蜷缩的翅膀。就像选手在竭尽全力冲刺前所做的一次深呼吸,她的生命正在停滞的休眠期里积蓄着力量,犹如沉睡的火山,一旦喷发,将地动山摇。”(《苏格兰玫瑰-断头女王斯图亚特》)
首演前夜,妮娜感到的压力达到峰值,近乎崩溃,眼中的幻象也越来越血腥:她看望贝丝时看到疯狂毁掉容貌的自己(象征对年老色衰的恐惧);画像变成蒙克的呐喊者(母亲的囚禁力几乎成了妖魔);她的肩胛上抓伤的地方迸现黑色的羽毛(黑天鹅已经迫不及待要挣脱白天鹅的肉身。但此段太像《变蝇人》),她的眼睛变得血红(血的意象),双腿折断变成禽类的腿,用门掩伤母亲的手(手,又是手),最后昏晕过去。
在她从昏迷状态醒来之后,在镜头中始终没出现母亲的右手,令观者疑虑:是否昨夜的恐怖都是臆想?当妮娜为了抢回门闩,捏住母亲受伤的手,才明示昨夜的争执其实都发生过。
期望妮娜得到成就的母亲,为何一反常态,锁了门不许她去参加演出?——她嫉妒了。她永远不曾当上天鹅皇后,然而妮娜做到了。此时妮娜不再是她的“Sweet girl”,而是比她更成功的、映衬出她之失意寂寥的舞者。
11、黑天鹅之死
一切来到最后关头,反而变得简单多了。妮娜心事重重,从舞伴手中跌落——她所见的莉莉与男舞伴“密谋”暗害她,到底是真是幻?从后面情节来看应当是她臆想出来的。当妮娜回到化妆间,“黑天鹅”在等她。妮娜把她猛推到镜子上,镜面破碎,白天鹅用一块镜子的碎片杀死了“黑天鹅”。
镜子,是镜子。镜子不复存在,镜像亦香消玉殒。
这一段戏也颇为精妙:波曼把死去的黑天鹅拖入盥洗室,喘息未定,遍体战栗,但音乐渐强,令她逐渐安下心来(迷茫时她曾喃喃“My music”,舞者心中有对音乐的下意识依赖),双眸再次变为血红——黑天鹅未死,反之,它完全攫住了妮娜的灵与肉。
妮娜化身黑天鹅之后的一段舞蹈,音乐节奏急促,时时伴有翅膀扇动之声、喘息呢喃之声。后一种声音暗喻着欢好,而欢好之愉悦亦有人形容为“飞”,比如老三(《山楂树之恋》)。
可以看到身着黑衣的男舞伴将惊艳痴迷的目光投在她面上,应对了前面托马斯那一问(你愿意与她……吗?)。音乐暂停,妮娜回到幕后,表情仍像沉溺在欢好之后的余韵中。
最后一段独舞中,她(在臆想中)看到两臂滋生出天鹅的毛羽,在雪亮的灯光里,黑色羽翼应和着音乐疯长,旋转挥舞,越来越圆融,越来越忘我,越来越嚣狂,越来越恣肆,越来越美。最后那一势,巨大的天鹅影子与昂首的舞者交相辉映,心魅、灵魂、肉体、渴求、欲望,均在这一刻得到最自在无碍的完满。
这一舞完成后,黑天鹅隐去——标志是妮娜的一对瞳仁回复清澈——舞者在潮水般的喝彩中变回白天鹅。亦即黑天鹅只为这最华彩的段落而生,方才的独舞,便是“天鹅之死”。
但白天鹅亦不再是从前的白天鹅:妮娜在掌声中回到侧幕,激动快慰的托马斯正在众人中等待她,她欺上去狠狠吻住他,立在芭蕾舞者树起的足尖上,吻了他,挟着隐隐风声,像一次凶猛的袭击,像天鹅从云端俯冲而下,像他当初吻她一样霸道。然则,她仍被邪魅所魇?宛转柔媚的音乐浪涛一样澎湃而起:不。黑天鹅确已死去,不再复活;白天鹅摄取了黑天鹅的悍勇、情致与佻达,涅磐再生。
在那一吻结束后,素常镇定的托马斯也禁不住显出神魂颠倒的痴笑,目光微微无措羞赧却又自豪地四下一溜。此一幕,应对了他在练功房中说的:“下一次,你来诱惑我。”徒弟出师了,被迷醉难以自拔的换成了师父。他看妮娜的眼神,是在看自己打磨成功的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不过,悬念仍未解开:化妆间中还有一只死去的黑天鹅。妮娜用粉色的毛巾遮挡住门缝里渗出的血泊,却惊见莉莉推门道贺,悬念之弦被绷上了最紧的一扣——死去的到底是谁?镜子确实碎裂一地,但门下并没有血……弦乐始终阴森急促地迫在空气中,妮娜泫然呆怔,慢慢垂下头,从小腹一起一伏的伤口中拿出了折断的镜子碎片。真相大白。
这一段波曼的面部表情丰富刻骨,恍然、惶然、悲凄、绝望、悔疚、无措、忍痛、坚忍……层次感极强的表演毫不脱力地支撑起这个最高潮的情节。最后,她低泣着在镜前坐下,用粉扑抹去眼泪,肌肉受到被动拉扯,硬生生把戚容转换为微笑。黑天鹅已死在舞台上,白天鹅也要在舞台上死去。
而在最后一跃中,遍体雪白的妮娜终于带着黑天鹅的伤口,回归纯白世界(白色的海绵垫子)。
“完美。我得到了完美。”
在经历灵与肉的双重磨难之后,黑天鹅与白天鹅在纠缠中合为一体,创造出完美的境地,俱获安宁。
当然,为什么观众始终看不到血渍?为什么众人围上来时没有第一时间看到白裙上的鲜血?不必深究了。
12、青衣:
“青”有黑色的意思。《黑天鹅》的故事,很像毕飞宇的《青衣》。冰冷冷的筱燕秋(妮娜),青春洋溢的春来(莉莉),甚至最后一场演出的“迟到”桥段都如此相像。筱燕秋在雪地中的自舞,亦有血的伴随。
二、戏与人生
毫无疑问,《黑天鹅》是一部奥斯卡级别的影片。精细得无微不至的音效和微妙声音,简直像是无言的解说,令这部**更加饱满,增添奇幻、妖异的魅力。画面多次着墨在妮娜的精致发髻、瘦削肩胛、天鹅一样优雅的修长脖颈,让人切实感到这就是职业芭蕾舞演员。妮娜时时迷惘、眉尖紧蹙、怯生生的表情,增一分嫌多,减一分嫌少。稍显美中不足的是,“黑天鹅”上身时,魔力欠缺少许,好在黑天鹅的惊悚妖艳妆面提供助力,双眼圆睁那一亮相,仍令人心头一凛。
骇人的是,她还这样年轻,小金人迟早是她的——不过,也许不是这次。
“女神的男人”文森特-卡索,乍看普通,多看几眼,便觉优雅迷人、透骨而来,暗叹莫妮卡挑枕边人的眼光着实了得。文森特的面目恰到好处地有点肉欲色彩,时有媚气一闪,符合他在女人堆厮混的身份;他特殊之处是双眼生得有些开(钱钟书云:会略害相思病),感觉像《潘神的迷宫》中的潘神——半羊半人的潘神,凑巧也是欲望的象征。
“莉莉”米拉-库妮丝,看过她的《忘掉莎拉-马歇尔》和《约会之夜》。她确实是能让人忘掉女主角的美人!黑天鹅的邪魅之美,算是选对了代言人——不过,映衬女主角一定要烟熏眼么?《穿Prada的恶魔》中,艾米莉-布朗特烟熏眼一次之后便星途坦荡,但愿米拉妞能为这条“烟熏眼定律”再做佐证。
薇诺娜的戏份不多,但相当出彩。其实若无当年一场偷盗波折,“白天鹅”这个角色由她担纲亦非不可能,然而心里的黑天鹅毁掉了她。白羽染皂,她再也飞不起来,如今只能看着年轻的波曼挟风直上,夷犹如意。戏中戏外之况味,不知何如?
舞蹈团中牙伶齿利、刻薄轻佻的维罗妮卡,肉脸厚唇,也让人印象深刻。一个女人的小团体中,是必定会有一个这般人物的。
更让人感慨的是:娜塔莉-波曼在拍摄中结识该片编舞、舞蹈家本杰明-皮勒米,相恋订婚,如今已宣布有孕。
难道波曼与本杰明真的像妮娜与托马斯一样,在耳鬓厮磨、肌体交缠的共舞时,情愫滋生?戏中妮娜因一部《天鹅湖》醒觉了性意识,戏外波曼因《黑天鹅》得到爱情婚姻和胎儿。戏如人生人生如戏,即此谓也。
1,《Shallow》
《Shallow》是由Lady Gaga和布莱德利·库珀共同演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创作由Gaga、Andrew Wyatt、Anthony Rossomando、Lukas Nelson和马克·容森共同完成。
于2018年9月28日发行,收录于**《一个明星的诞生》的同名原声带中。2019年2月25号该曲获得第91届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
2,《Remember Me》
《Remember Me》是罗伯特·洛佩兹作曲、克里斯汀·安德生-洛佩兹作词的歌曲,是动画**《寻梦环游记》的主题曲,**中由安东尼·冈萨雷斯、盖尔·加西亚·贝纳尔、本杰明·布拉特和安娜·奥菲丽亚·莫吉亚演唱。
2018年1月11日,该歌曲获得了第23届评论家选择奖最佳歌曲奖;同年3月5日,获得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3,《City of Stars》
《City of Stars》是**《爱乐之城》的原声歌曲,由Justin Hurwitz作曲,该片主演瑞恩·高斯林、艾玛·斯通录唱,通过新视镜唱片公司发行。2017年2月27日 ,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
4,《Writing's on the Wall》
《Writing's on the Wall》是英国男歌手萨姆·史密斯为**《007:幽灵党》演唱的主题曲,由萨姆·史密斯、吉米·内普斯词曲创作,收录于《007:幽灵党》**原声带。
2016年,该歌曲获得第73届美国**电视全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5,《Glory》
《Glory》是由美国说唱歌手科曼与美国灵魂乐歌手约翰·传奇共同演唱的歌曲,由朗尼·林恩、切·史密斯和约翰·史蒂芬斯共同谱写,为2014年**《塞尔玛》的主题曲。
2015年,歌曲获第72届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第8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歌曲奖。2016年2月,歌曲获第58届格莱美奖最佳影视歌曲奖,并入围最佳说唱歌曲、最佳说唱合作奖。
-glory
-Writing's On The Wall
-City of Stars
-Remember me
-Shallow
关灯拆**,只读经典。每日一部爆款赏鉴,高效撸完**节。
《月光男孩》在今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摘取了最佳影片奖、最佳男配角、最佳改编剧本奖。相信大家应该对颁奖礼最后的乌龙还记忆犹新。
最佳影片是爱乐之城《月光男孩》
《月光男孩》是一部非常小众的**,一是因为它的题材不常见,二是在黑人题材的**当中,它属于处理得比较个人化的一部作品,
整部**精致,细腻,镜头语言设计工整,它探究的是人物的内心世界,带有比较强的艺术感。
关灯特约,请勿转载
文/葛颖
影片一开场是一段非常快速的跟摄,穿着白衣服的黑人小男孩被同龄人追赶。他就是影片的主人公——奇伦(Chiron)。
奇伦慌不择路地躲进一间屋子,闯进了一个并不是他家的地方,他捂着耳朵表现得十分恐惧。
他把自己锁在小黑屋里。这其实是很多瘾君子吸毒的地方,他在地上捡到了吸毒用的针管。
导演从镜头语言上表示,从童年开始,奇伦的内心世界就是一个锁闭的小黑屋。
小黑屋钉在窗框上的薄木板直接被人拆下,强光投射进来,胡安破“窗”而入。原来胡安刚刚在街上目睹了奇伦被4、5个人追着跑的场景。
胡安是一个毒贩,他也是奇伦生命中第一个重要的人。
胡安走到室外的光亮中,他要奇伦从小黑屋出来。
他说:“出来吧,外面坏不到哪去”。
这个场面呈现出他们两人之间的人物关系。
胡安想把奇伦从锁闭的内心世界中拉出来,他闯入的不只是一间破烂的屋子,更是奇伦的内心世界,他为他带来了光亮。
胡安送奇伦回家,在车上,奇伦的状态和第一天完全不同,他把手伸出车窗外,模仿飞机起飞降落的动作。
这段舒展的手部动作,很像梁朝伟在《重庆森林》里的那段手势。
奇伦是单亲妈妈养大的。母亲是个瘾君子,情绪阴晴不定。好的时候对孩子非常好,但他大部分时间对孩子来讲是个噩梦。
母亲有男友,在家里,她房间粉色的暧昧灯光只属于她与男友,她关上门将奇伦隔离在自己的世界之外。
可想而知在奇伦的成长过程中经历过怎样的孤独。如果有父母足够的关爱,其实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是非常可塑的。
导演用色调差别来展示母子间的疏离和对峙。
因此胡安和胡安女友特蕾莎,变成了奇伦真正可以依靠的“父母”。
导演用一场教游泳的戏,把父亲教导儿子如何“混社会”具象化。
在迈阿密的海边,胡安像一个父亲一样手把手教奇伦游泳。
好好感受,你就在世界的中心。
这里的另一层隐喻是,海洋就像是人类社会,它可以把人浮起来,让人感到自由,在社会中畅游。
但它同时又是危险的,如果你泳技不佳,就有可能被海洋吞噬。
游完泳后两人坐在棕榈树下聊天。
一个素昧平生的毒贩在和一个孩子讲着他的往事,感叹着人生。
一个真的父亲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所以奇伦真的对胡安满是依恋和崇拜。
胡安送奇伦回家,在家门口与他玩闹,给了他零花钱。拿了钱,这就是他们关系的改善,证明奇伦完全接纳了他。
回到家的奇伦烧了一桶热水,似乎要洗澡,但其实并不然。
他在怀念海洋,怀念和胡安漂流在海洋上的那种感觉。
另一方面,胡安给奇伦示范了怎样活得受人尊重甚至羡慕。
一是锻炼身体,让自己有强健的体格,另一方面就尽量用金子来装饰自己。
毒贩胡安开着好车,戴着金表,脖子上还挂着那么粗的金项链,车上还装饰着一个金色的皇冠。
然而胡安对奇伦再好,仍改变不了他是个毒贩的事实。
胡安将毒品贩给了奇伦的母亲,让母亲吸毒、不顾孩子,使家庭关系恶化,也使家庭经济条件恶化。
但是胡安又爱着这个女人的孩子奇伦,给了他缺失的父爱。
那么奇伦该怎么对待胡安?胡安到底是他家庭的罪人呢?还是拯救者?
这场奇伦和胡安的对话戏表明了奇伦对胡安的态度,也指涉整个影片的核心内容。
两个人先是在聊比较私密的话题。奇伦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和迷茫,同性恋是错的吗?同性恋是一种罪吗?
胡安是一个非常懂得对待孩子的一个成年人,他对同性恋问题是比较理性客观的。
然而对于孩子的疑问,大人也不是所有的都能回答。
日后奇伦也选择了和胡安相同的生存道路。在迈阿密这种比较差的黑人社区中,一个黑人好像唯有贩毒才能有一点经济条件。
影片中第二个对男主人公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他的竹马玩伴,凯文。也是日后纠缠他一生的伴侣。
童年时奇伦体格弱小,被其他男孩辱骂“死同性恋”,并且集体欺负他。但他被欺负了也不怎么还手,因此更加深了别人对他的“娘炮”印象。
只有凯文一个人例外,凯文跑上来主动关心奇伦。
两人最初的交往是从打架开始,凯文用激将法使奇伦建立了自信心。打完之后,两人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同。
奇伦上高中后,身板依然高高瘦瘦,同学们甚至在课堂上公开嘲弄他是个同性恋,讽刺他“忘了换卫生巾”。
奇伦在这个时期更加孤独,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牢笼之中。
而在这个时候,凯文又一次闯入了他的世界。一次在走廊相遇,凯文热情地和奇伦打招呼,并涛涛不绝地讲述着自己与几个姑娘的爱恨纠葛,似乎是在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
奇伦受欺负后来到海边,恰巧凯文也来了。
两个月光男孩真的变成蓝色了。
这一段是两人互相交心的段落。
内敛真诚而又表里如一的奇伦,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性取向;而他身边的凯文,虽然对奇伦是有好感的,但一直把自己伪装成异性恋。
这是奇伦第一次和同性有亲密的肢体接触。
然而离开了这片两人独处的沙滩,在校园里,凯文为了自保,必须扮演一个异性恋,他不得不和其他人一样,参与殴打奇伦的集体行动。
一个360度的跟摄,展现了这段非常社会性的表演。在这样一个像拳击台的场子中,相恋的二人不得不进行比赛,这是非常残忍的。
中后景被软焦处理掉,开始强化二人灵魂的直视。奇伦表里如一不愿隐瞒,初恋情人凯文却要表演。
成年后,两人再次相遇,凯文已经结婚有了儿子,他仍然在伪装自己的同性恋身份。
奇伦虽然外表已经变得虎背熊腰,但是心里还是那么单纯、深情、和始终如一。
他终于沸腾起来,从内心深处掏出了这一句话。
在你之后我就没有碰过别的人了,你是唯一一个。
原来奇伦为自己的初恋情人凯文,从十几岁守身至今?!
虽然外表改变很多,但是他似乎仍然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小男孩,依偎在爱人的怀里。
影片最后又回到了那片童年的大海,他终于完全地安定,找到了爱的归宿。
海洋、沙滩在这部影片中带有梦幻、天堂之感。
在奇伦的童年时期,他与胡安最重要的一场戏就是在沙滩上谈心,胡安又教会他游泳。
而奇伦青少年时期的情窦初开也是在沙滩上。
**的片名叫《月光男孩》,源于片中胡安和小奇伦谈心时的一句台词。
在这月光下,黑人男孩们是蓝色的。
Blue这个词是多义的,既是蓝色的意思,也是忧郁的意思。
**中有大量的蓝色调和蓝绿色调,配合不同的照度,营造了诗意的**质感。
和母亲吵翻了的奇伦来到了胡安的家中。胡安家装饰感很强,整体明亮的色调营造了一种安心感。这个家成为了小小的奇伦和日后长大的奇伦一个蔽身处。
奇伦在高中被欺负后,回家把头浸入冰水中,镇痛脸上的伤口。整个画面处于绿色的色调中。此时的绿色指射迷惘和愤怒的情绪。
奇伦因为复仇袭击同学被警察带走,坐在警车里看向窗外一脸愧疚的凯文,这一眼是他们青少年时期的最后一眼。惨绿色的少年时代就此结束。
成年后的奇伦变得和胡安一样强壮强大。镜头又一次展现他把头浸在冰水中,但这个镜头色调呈蓝色,一种冷酷和冰冷的质感。
《月光男孩》赢下了奥斯卡的最佳影片,确实是有不输给《爱乐之城》的实力的。
排除政治、种族、同性恋的话题标签之外,《月光男孩》纯粹的人性表达,依然是非常动人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