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美国明尼苏达E国际青少年钢琴比赛 ★
玛麦哲道特别奖:第一名:3000元;第二名:1500元;第三名:750元
比赛日期:2017年6月6日-11日
报名截止日期:2016年11月18日
比赛地点: 美国明尼苏达
举办:明尼苏达大学音乐学院,雅马哈
年龄要求
2017年7月5日时,不大于17岁,即1999年7月5日以后出生
注意:在2014年7月5日至2017年7月11日间与评委或艺术总监学习(主要指导教师)的学生不得参赛,亲属不得参赛
评委
Alexander Braginsky 主席、艺术总监
Bao Hui-qiao 鲍蕙荞
Michael Kim
Alexander Korsantia
Antonio Pompa-Baldi
Boris Slutsky
Eduard Zilberkant
重要日期
2017年11月18日 报名截止日期
2017年12月20日 公布入选初赛的名单
2017年1月-2月 全球录像选拔(具体信息待定)
2017年3月 选拔(具体信息待定)
2017年3月底 公布入选者名单
2017年6月1日 更改曲目截止日期,协奏曲必须与申请时视频一致
2017年7月4日参赛选手到达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
比赛开始
2017年7月5日 抽签
2017年7月6日-7日 第一轮(24位参赛者)
2017年7月8日-9日 半决赛 (12位参赛者)
2017年7月10日 无安排,E钢琴艺术节活动
2017年7月11日 决赛(5位参赛者)颁奖晚会
以上日期在比赛前有改动的可能性。
比赛规则
1 选手须要有一位成人陪同。
2 国外的参赛者和随行人员必须自行获取护照和签证。参赛者自己负责到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的旅程。比赛组委会将会报销被选24位选手的所有旅费(经济舱往返票,最多500美元)。只有在到达明尼苏
达的参赛者才会被报销旅费,请带好收据和发票。陪同人员食宿全部自付。
3 所有的曲目背谱演奏
需要提交的材料
1 护照或者身份证扫描件
2 个人简历:包括主要导师和学校,比赛成绩、演出经历、上过的大师班(如有)
3 一张近期穿着正式的照片。高清晰度的JPG照片(不低于300DPI)
4 初选CD或DVD应包括(注意:协奏曲提交后不得更改):
1) 古典时期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贝多芬、克莱门第、海顿或者莫扎特)
2) 一首肖邦、巴托克、里盖蒂、卡帕斯汀、门德尔松、李斯特、莫什科夫斯基、普罗科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斯特拉文斯基的超技练习曲
3) 以下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与决赛曲目相同):
巴托克Bartok No 3
贝多芬Beethoven Nos 1 至 5
肖邦Chopin No1 或 No2
格里格Grieg A Minor
莫扎特Mozart (除了 KV 37, KV 39, KV 40, KV 41, KV 413, KV 414, KV 449)
普罗科菲耶夫Prokofiev No 2 或 No 3
拉赫玛尼诺夫Rachmaninoff Nos 1 至 4
拉威尔Ravel G Major
圣桑Saint-Saens No 2
舒曼Schumann A Minor
肖斯塔科维奇Shostakovich No 2
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 No 1 or No 2
乐章录音是可有第二钢琴,也可以没有。如果之前和乐团合奏过该协奏曲,可以使用以往的演奏视频或音频
注意:在录像前请再次与玛麦哲道确认曲目。如入选正式比赛,已选择的协奏曲不可更换。
5 比赛报名费150美元。
6 各轮曲目名称及每首演奏时间
每一位申请者将于2016年12月收到通知。入选的选手此时起不得上评委或者艺术总监的大师班或者私人课程
在艺术总监从申请者CD/DVD和材料中选出入选选手后,她们将被邀请参加录像选拔。具体选拔情况待定。
录像选拔
经过录像选拔,评委会选出24位选手赴美国参赛。
曲目要求(默记乐谱演奏):
1古典时期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贝多芬、克莱门第、海顿或者莫扎特),材料初选视频曲目可重复。
2 一首肖邦、巴托克、里盖蒂、卡帕斯汀、门德尔松、莫什科夫斯基、普罗科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丽雅宾、斯特拉文斯基或者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材料初选视频的曲目可重复。
3 自选一首曲目
正式比赛
第一轮:不超过30分钟
曲目要求:
1 巴赫:十二平均律第一册或第二册的一首序曲和赋格,或者一首三部创意曲Sinfonia,或者一首英国组曲的序曲Preludio。
2 古典时期奏鸣曲的第一乐章(贝多芬、克莱门第、海顿或者莫扎特),材料初选录音或者国际录像选拔的曲目可用。
3 一首肖邦、巴托克、里盖蒂、卡帕斯汀、门德尔松、莫什科夫斯基、普罗科耶夫、拉赫玛尼诺夫、斯克丽雅宾、斯特拉文斯基或者李斯特的超技练习曲。材料初选录音或者国际录像选拔的曲目可重复。
4 自选一首或者多首曲目,材料初选录音或者国际录像选拔的曲目可重复。
12人进入下一轮
第二轮/半决赛:不超过40分钟
曲目要求:
1 舒伯特即兴曲op90或者142,或者演奏一首音乐瞬间Moment Musical,或者任意一首钢琴奏鸣曲的第一乐章。
2 贝多芬C小调变奏曲WoO 80,或者门德尔松-巴托尔迪D小调庄严变奏曲Op54(Variations Serieuses Op 54)
3 剩余的曲目由参赛者自选。材料初选录音或者国际录像选拔的曲目可重复。不得选择第一轮的曲目。
决赛
参赛者自选以下协奏曲第一乐章,必须与初选录制的协奏曲相同。
Bartok No 3
Beethoven Nos 1 t至 5
Chopin No1 或 No2
Grieg A Minor
Mozart (除了KV 37, KV 39, KV 40, KV 41, KV 413, KV 414, KV 449)
Prokofiev No 2 或 No 3
Rachmaninoff Nos 1 至 4
Ravel G Major
Saint-Saens No 2
Schumann A Minor
Shostakovich No 2
Tchaikovsky No 1 或 No 2
奖金
一等奖:10000美元
二等奖:5000美元
三等奖:3000美元
四等奖:2000美元
五等奖:1000美元
舒伯特特别奖:500美元
变奏曲特别奖:500美元
另设其他特别奖
刚刚3岁,爸爸带郎朗去学钢琴,每次学习一两个小时,却不觉得累,非常喜欢学。爸爸发现郎朗不仅有音乐天赋,还能吃苦。 在郎朗9岁的时候,爸爸让郎朗去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学琴,于是给单位领导写了一封辞职信,大意是:“我必须去北京培每天上午去上文化课,下午去学琴。为了更多地了解钢琴知识,爸爸每节课都要站在郎朗教室外“偷听”,等下课回家后,父子俩是一边吃饭一边还在讨论老师教的课。10岁那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中央音乐学院附小。 郎朗每天要完成8个小时的训练,渐渐地,他可以熟练地弹奏难度很高的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还能演奏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后来就连著名指挥家马泽尔都感到惊讶:“郎朗的钢琴基础在哪里打下的?”有人告诉他说:“郎朗是在中国学的。” 13岁的郎朗获得柴科夫斯基钢琴比赛第一名后,他的“好日子”就已经开始了。郎朗和辞去公职的父亲郎国任租住在北京白纸坊一座条件简陋的二层筒子楼里,厨房、厕所都是公用的。父子俩挤在一居室里,除了一套好一点儿的音响和一台必备的星海牌钢琴之外,连电视机也没有。这是父子俩刻意营造出的紧张、充实的奋斗环境。郎朗每天过着学校和家两点一线的学生生活。上午到校学习文化课,下午在教师赵屏国的指导下练琴。上完一天的课,郎朗和所有双职工家庭的孩子一样,背着书包,揣着公共汽车月票往家赶。到家后,郎朗要在那台星海牌钢琴上继续练琴。父亲要是回来晚了,郎朗就会一个人到小铺里花几块钱买碗粥、一屉小笼包,填饱肚子。 “到北京第一天被邻居骂,第二天警察上门查户口,第三天居委会说你别弹琴了,你的琴声吵死人了,第四天楼下小孩说就因为你我的功课从100分降到70分了,再弹一个星期我就不及格了,坏消息一个个接踵而来,在学校也被同学取笑,嘲笑你的口音是东北农民……”在影片《郎朗的歌》中郎朗回忆了心酸的求学之路。虽然拚命苦练但郎朗意外地遭到了钢琴老师的当头棒喝,“钢琴老师不喜欢我,每天都在说你不可能成为钢琴家,劝我回沈阳算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求学条件的窘迫曾让“郎爸”精神陷入了一种濒于崩溃的地步,当他再无法面对这一切的时候,终于对郎朗说出自己的想法,“给你三个选择,第一是回沈阳,第二是跳楼,第三是吃药”。郎朗在听到父亲给自己的选择时,“我当时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心想跳楼太恐怖了,就说那吃药吧。”
“等到开始吃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令我讨厌的世界,但我不想吃药,然后我就拿着药扔向我爸,说你吃吧,我才不吃呢。然后我爸开始打我,我也头一次反抗,然后我开始骂钢琴骂北京,把所有不高兴的事情都骂出来。”郎朗爸爸每次回忆起如此冷酷的场面时,都会不由自主流下眼泪。
世界著名十大钢琴曲
1:肖邦:“军队”波兰舞曲
《军队波兰舞曲]》 又名《军队波洛涅兹》、《第三波兰舞曲》。钢琴曲。肖邦作于1838年10月。他创作的波兰舞曲的音乐内容已经远远超出舞曲体裁所包括的范围。他的波兰舞曲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情绪昂扬、气魄宏大,富于戏剧性;另一类情绪悲壮、细腻优美,富于诗意。本曲与肖邦的另一首《英雄波兰舞曲》均属于第一类。李斯特最赞赏这两首乐曲,几乎在他的每次钢琴演奏会上都要演奏这两首乐曲。本曲A大调,三拍子,复三部曲式,是一首胜利凯旋的进行曲。它歌颂了波兰民族斗争的光辉业绩,被认为是肖邦音乐中民族精神体现得最为强烈的作品之一。主题刚劲有力,表现了军队高昂坚定的情绪。中部的旋律威武嘹亮,犹如军号在大地上回荡。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整再现,它使全曲统一在雄赳赳气昂昂的气氛之中。(演奏时间约4分钟)
2: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 《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以辉煌的技巧表现作曲家的个人风格,然而作品里最令人难忘的却不是眼花缭乱的技巧,而是慢速的第18个变奏,整部狂想曲到这里速度突然放慢,奏出一支纯朴抒情的曲调,这个旋律开朗优美,动人心魄,其中当然也隐含着永不褪色的“俄罗斯忧郁”,这个旋律先在钢琴上唱出,质朴而平和,然后让位给弦乐,热情在逐步增长,随后发展成浪漫激情的颂歌。这段音乐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尤其富于浪漫气息,它虽然只是一个音乐片段,不是一个乐章,也被抽出来编入一些浪漫曲集的唱片,在芭蕾舞台上也可以见到这段音乐的芭蕾小品。拉赫玛尼诺夫当初写《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时有意表现帕格尼尼传说中的舞台形象,瘦骨嶙峋、苍白、狂热、鬼魅般的躯壳包裹着热情的灵魂,被艺术之神唤醒时,便光芒四射地疯狂演奏,辉煌的音乐照亮整个大厅。拉赫玛尼诺夫甚至在写这部狂想曲的同时就在考虑把它搬上芭蕾舞台,他提供了芭蕾剧情构思,编舞导演当然又是芭蕾大师福金。 这位小提琴魔鬼被许多人描绘成炫技能手,看不到他的辉煌技巧给浪漫派带来的风格上的影响,这不但低估了帕格尼尼的艺术价值,也是对浪漫主义艺术本质的忽略。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浪漫音乐最突出的特点是狂热的主观表现。音乐家表现狂放无羁的感情世界,必须有炉火纯青的技巧为依托,才能进入横无际涯的艺术境界。有一件趣闻说明的正是这个问题,有一次,一位提琴手拿着乐谱去找贝多芬,提出某些小提琴部分的音乐太难,不好演奏,请作曲家修改一下,贝多芬却说:“当上帝唤醒我的时候,你以为我还会去考虑你那倒霉的提琴吗?”
3:李斯特:爱之梦 李斯特把自己的三首歌曲改写为三首钢琴曲,题作《爱之梦》(Liebestraum,S541)。原来的歌词,分别作为钢琴曲的题诗。第一、二首的题诗是德国诗人乌兰德(Ludwig Uhland,1788-1862)的《崇高的爱》(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的题诗是弗莱里格拉特的《爱吧》(Olied,so land du lieder kannst)。三首《爱之梦》都是夜曲体裁,特别著名的是其中的第三首,原来的歌曲作于1845年,是一首用钢琴“演唱”的抒情歌曲,音乐深情婉转,抒写弗莱里格拉特诗中的意境: 爱吧,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吧,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你就得尽你所能, 教他时时快乐,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辞容易伤人。 天啊--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
4:莫扎特:第二十一钢琴协奏曲全曲共分为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C大调,4/4拍子,奏鸣曲式。 第一主题以类似齐奏进行曲般的节奏拉开序幕,色彩十分明朗,之后主奏钢琴与引子同时登场,再度呈示第一主题。乐章的第二主题令人感到趣味盎然,钢琴展示出绚烂的演奏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F大调,2/2拍子,三段歌谣曲式。首先,加上弱音器的弦乐器呈示歌谣风的主题,接着重新由主奏钢琴加以接引。担任主题伴奏的三连音节奏在整个乐章中几乎不曾间断。 第三乐章,极活泼的快板,C大调,2/4拍子。充满生命力的第一主题由乐队反复两次之后,由钢琴再度呈示主题。在乐章的中段,管弦乐伴奏与钢琴主奏不断交替出现,相映生辉。最后钢琴以排山倒海之势的上升音阶,华丽地结束全曲。
5:柴可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 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是一部最通俗的协奏曲,但就其构思之宏伟和作品的规模而论,它可以称为用钢琴和乐队演奏的一部交响曲。这部作品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与欢乐的热望,它的基本形象深具民族特点——作者在这里引用了一些真正的乌克兰曲调,同时也特别鲜明地表现出作者的协奏曲的一些特点,那就是巨大的力量、宏伟的规模同真诚率直的抒情性的结合。这部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象之丰富,它的主题的多样和对置,紧张地发展的乐思所具有的内在的巨大力度,都是它那激动人心的魅力所在,正也就是这些特点,使得这首协奏曲在作者生前就已广泛流传,欧美各国音乐会舞台时常有各种类型的钢琴家演奏它,作者也经常把它列入自己的交响音乐会曲目,多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演出;到1878年,尼·鲁宾什坦终于也理解到这部作品的优点和价值,并出色地演奏它,从而也使这部作品更加牢固地确立它在音乐会舞台上的地位。
6: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德国古典主义最后的作曲家,出身于汉堡的一个音乐家庭,是创作和演奏并重的作曲家,勃拉姆斯与舒曼夫妇、李斯特等浪漫派音乐家交往甚密,得到他们的赏识和支持,有人把勃拉姆斯的作品比作“掺杂着浪漫主义新酒的古典主义陈酒”。 勃拉姆斯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作品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他的作品中有很多都是世界名曲,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注)。 他创作了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最为著名,他的《匈牙利舞曲第五号》是雅俗共赏的作品。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节奏自由,旋律有各种各样的装饰,速度变化激烈,带有一定的即兴性,是勃拉姆斯全部作品中最广为世人所知的乐曲,当时他在维也纳对该地的吉普赛音乐颇感兴趣,于是记下了许多吉普赛音乐的旋律。1869年他开始出版“匈牙利舞曲集”,实际上大部分是借用了吉普赛音乐的旋律,加以编辑和整理而成。
7:贝多芬: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 第一乐章,持续的慢板,升c小调,2/2拍子,三部曲式。为奏鸣曲形式的幻想性的、即兴性的柔和抒情曲。一反钢琴奏鸣曲的传统形式,贝多芬在本曲的首乐章中运用了慢板,徐缓的旋律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伤感。 第二乐章,小快板,降D大调,3/4拍子,三部曲式。贝多芬在这一乐章中,又一次“反其道而行之”,改变了传统钢琴协奏曲中一向作为慢板乐章的第二乐章,而采取了十分轻快的节奏,短小精悍而又优美动听的旋律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乐章起到了十分明显的“承前启后”作用,第一乐章与第三乐章在此衔接得非常完美。 第三乐章,激动的急板,升c小调,4/4拍子,奏鸣曲式。本乐章拥有精巧的结构与美妙的钢琴性效果和充实的音乐内容,急风暴雨般的旋律中包含着各种复杂的钢琴技巧,表达出一种愤懑的情绪和高昂的斗志。直到全曲结束之前,还是一种作“最后冲击”的态势。
8:肖邦:“英雄”波兰舞曲 全曲有一段庄严热烈的序奏开始,随后堂堂引出伟岸的英雄主题,一种略带沧桑的感情是英雄的风格 奔腾的气势排山倒海般袭来,充满力度的热情在肖邦的作品中实属难得。乐曲进入中弹后持续扩大作品幅度,一连串下降音制造了华丽雄伟的效果,而热切的情绪仍一刻不停的在指尖翻滚澎湃。结尾处再度回到开头的主题,更加奔腾,接着渐弱,安排了一个隐匿的悬疑,是未尽的情感死灰复燃,创造出石破天惊般的效果。演奏既终,一股余韵却久久回荡,那正是肖邦对祖国诉不尽,挥不去的哀切思念。可以说借着华丽的舞曲,肖邦倾诉了满腔的爱国热情,也把音乐的可能性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9:莫扎特:第八钢琴协奏曲
10:圣桑:第二钢琴奏鸣曲 1 极慢板,从呻吟般的极慢板开头,接着用双倍速度奏出第一主题。这第一主题一直情绪不安,直到第二主题出现,才趋于安静。但安静的第二主题马上也激动不安。结尾阴沉不安,它并没有带来宁静的气氛,没有使人感到戏剧已经结束,而使人急切期待着以后将发生的事件。 2 谐谑曲,以阴郁开头,犹如低云密布,大风咆哮的感觉。速度转慢后,有天籁般的甜美。在谐谑曲的最后,低音区中低沉的八度敲击声也说明已经失去了光明的希望…… 3 慢板,送葬进行曲。这首进行曲是肖邦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开头表达送葬队伍出动,丧钟的低鸣。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送葬队伍,直至远去,留下一片空白。 4 急板。舒曼评述:“这是非旋律,没有欢乐的乐章,像是强有力的手压抑了叛逆的灵魂,使那特别恐怖的幽灵与我们对话。”结尾“像是带着被狮身人面像愚弄过的微笑终了。”肖邦要求这个乐章,要“左手与右手七七八八地齐奏同音。“尼克斯对这个乐章的评述是:”葬仪之后,那边有两三位邻居在议论这位已故者的为人,没有恶意的批评,只有善意的赞扬。”而克拉克则认为,“像是秋风吹散枯叶,飘落在新墓上。”
拉赫玛尼诺夫为钢琴而作的《音画练习曲》,其含义是用钢琴技巧与音来作绘画表现,共包OP33的9首与OP39的9首,共18首。
OP33作于1911年,9首分别为:
1从容的快板,F小调,在低音域下行音阶有不安的音型,虽中间高音部有短暂独白,但很快就被阻断,顽固音型复现于低音,最后远处有钟声表现。
2快板,G大调,由短小的分解和弦节奏与宁静的旋律组合而成。
3极缓板,C小调,装饰音和弦连锁而成的部分后,是速度转快后以分解和弦为主的平静的主部。
4把OP39的第六首改订移用。
5中板,D小调,断音节奏动机越来越膨胀,成为主要主题,但主要还是由动机的发展与再现构成。
6不是快板,两小节后转急板,降E小调快速音群,半音阶性和弦音团纠缠在一起。
7热情的快板,降E大调,在有节日气氛的鼓号调上钟声若隐若现。
8中板,G小调,在平静的分解和弦上,浮以哀愁的旋律。
9极缓板,升C小调,其中有3种对比性因素:进行曲风格的节奏、远处钟声般的音响及不安的动态。
OP39作于1916—1917年,9曲包括:
1激动的快板,C小调,右手急速的分解和弦,左手刻划切分音节奏。
2很慢,A小调,在低音旋律与右手旋律错开半拍进行中嵌入交叉节奏的三连音,拉赫玛尼诺夫表示,这是表现海洋与海鸥。
3确切的快板,升F小调,开头音型在执拗的重复中变成流动的音型。
4很快,B小调,一种进行曲型的谐谑曲,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描写市集。
5热情地,降E小调,以三连音符刻划的和弦伴奏下,奏自然小调的旋律。
6快板,A小调,托卡它风格,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表现红帽子与野狼。
7广板,C小调,拉赫玛尼诺夫说这是送葬的队伍,其中有哭声与钟声。
8中庸的快板,D小调,以一个短小的动机统一全曲,中间出现稍慢速度后,出现新的旋律。
9中庸的快板,进行曲速度,D大调,称为“东方进行曲”。
1、莫扎特-《土耳其进行曲》。《土耳其进行曲》为奥地利音乐家莫扎特的A大调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KV331)的第三乐章,又称为 Alla Turca(土耳其风回旋曲)。于1778年间在慕尼黑或维也纳所作。
2、约翰·帕赫贝尔-《d大调卡农》。D大调卡农与吉格(德语:Kanon und Gigue in D-Dur für drei Violinen und Basso Continuo),也称约翰·帕赫贝尔卡农(Pachelbel's Canon),是德国作曲家约翰·帕赫贝尔最著名的作品因,为它是最著名的卡农乐曲。
3、小约翰·施特劳斯-《春之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作品第410号(Frühlingsstimmen Walzer,op410)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不朽名作。
4、莫扎特-《小夜曲》,《小夜曲》是一首斗志高昂、旋律优美的古典乐曲,其作者是奥地利著名音乐作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
5、马斯奈-《沉思曲》。沉思曲是由马斯奈于1894年所作,出自《泰伊思》第二幕第1场与第2场间,故又称为"泰伊思冥想曲",这首曲子的主人公们的爱情故事所感动,承载伊斯的美丽和神父之间人性与宗教间的相互纠葛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美好,是提琴独奏曲中经久不衰的名篇,也成为了马斯奈的代表作。
扩展资料:
1、世界名曲拥有动人心弦的旋律,有的影响着音乐的走向,还有的则表现出作曲家独特的人格,当然也有这三者都具备的乐曲。无论如何它们都经历了时间的检验。这些乐曲具有的广泛性,以至于在你不经意间就已经听过,但是当你细细品味这些旋律时你会发现另外一个世界。
2、近百年来因为历史的进步,音乐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欧洲音乐因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表现力受到世界各国的欢迎和效仿,浪漫主义后期也出现了富有民族特色、宣扬民族个性的民族音乐。
3、进入新的世纪后,一大批现代主义音乐派别也登上舞台,走进人们的视野。
参考资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品搜搜测评网